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气设备接头发热原因的分析及处理_赵中义

电气设备接头发热原因的分析及处理_赵中义

电气设备接头发热原因的分析及处理_赵中义
电气设备接头发热原因的分析及处理_赵中义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一旦发现,除立即停止输血和通知医生外,应将剩余血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休克先兆,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6、大量输血后反应: 防治原则:在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库血时,应间隔输入新鲜血,大量输血达1000毫升以上,按医嘱静输入10%葡萄糖酸钙。 7、疾病感染反应: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等,均不能做献血员。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高低压配电柜发热量计算方法

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的发热量计算方法 变压器损耗可以在生产厂家技术资料上查到(铜耗加铁耗);高压开关柜损耗按每台200W估算;高压电容器柜损耗按3W/kvar 估算;低压开关柜损耗按每台300W估算;低压电容器柜损耗按4W/kvar估算。一条n芯电缆损耗功率为:Pr=(nI2r)/s,其中I 为一条电缆的计算负荷电流(A),r为电缆运行时平均温度为摄氏50度时电缆芯电阻率(Ωmm2/m,铜芯为0.0193,铝芯为0.0316),S为电缆芯截面(mm2);计算多根电缆损耗功率和时,电流I要考虑同期系数。 上面公式中的"2"均为上标,平方。 一、如果变压器无资料可查,可按变压器容量的1~1.5%左右估算; 二、高、低压屏的单台损耗取值200~300W,指标稍高(尤其是高压柜); 三、除设备散热外,还应考虑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太阳辐射热。 主要电气设备发热量 电气设备发热量 继电器小型继电器0.2~1W 中型继电器1~3W励磁线圈工作时8~16W 功率继电器8~16W 灯全电压式带变压器灯的W数

带电阻器灯的W数+约10W 控制盘电磁控制盘依据继电器的台数,约300W 程序盘 主回路盘低压控制中心100~500W 高压控制中心100~500W 高压配电盘100~500W 变压器变压器输出kW(1/效率-1) (KW) 电力变换装置半导体盘输出kW(1/效率-1) (KW) 照明灯白炽灯灯W数 放电灯 1.1X灯W数 假设变压器为1000KVA,其有功输出为680KW,则其效率大致为680/850=0.8,根据上述计算损耗的公式,该变压器的损耗为680*(1/0.8-1)=170KW!!! 变压器的热损失计算公式: △Pb=Pbk+0.8Pbd △Pb-变压器的热损失(kW) Pbk-变压器的空载损耗(kW) Pbd-变压器的短路损耗(kW)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

·综述·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 李刚 李儒贵 谭华炳 发热是临床各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常见于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常常伴有发热,许多传染病以“热”命名。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临床各科,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科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差,病因诊断是临床常见的难题,而且引起发热的病因繁多,考验临床医师的知识面和耐心和综合分析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FUO的病因学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对FUO诊治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作一综述。 一、定义 自Petersdorf和Beeson[1]提出FUO的诊断标准,1992年Kanzanjian和Petersdorf对其诊断标准进行修改,至1999年,我国将FUO 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数次高于38.3 ℃,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2]。FUO虽然复杂,但诊治仍有规律可循,从发病原因上分析可以分为外源侵入和内源产生两种,外源产生的感染性疾病在FUO 的病因中占30%~75.4%[3-6],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达200多种[7];感染性疾病中约50%为传染病,提示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的诊治技能对诊治FUO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感染性疾病寻找病原体、筛选敏感药物、选用抗感染药物及剂量、疗程、合并用药、对耐药病原体处理、特殊部位感染处理、某些特殊感染(如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耐药结核菌感染)处理、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患者基本情况,尤其是免疫功能状态判定等并不容易,FUO诊治水平反映了感染性疾病科医师的综合能力。除外源侵入的感染性疾病外,内源产生的恶性肿瘤在FUO中所占比例达20%,因此,感染性疾病科医生还需掌握各种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方法,尤其要认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发展过程、特殊规律等;结缔组织病(风湿病)占FUO的10%左右,是感染性疾病科医师还应该掌握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二、病因分类 根据前述FUO的病因分布,临床上将FUO分为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和炎性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4类;或根据潜在病因分为4种亚型:经典型、院内型、免疫缺陷型和HIV相关型[8];两种分类各有优缺点,对临床诊治FUO均有指导意义。应根据病史特点、 DOI:10.3877/cma.j.issn.1674-1358. 2014. 01. 03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No. Q20132101);湖北医药学院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No. 2011CXX01) 作者单位:442000 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研究室 通讯作者:谭华炳,Email:renmthb@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0312845.html, 发病情况有重点的进行筛查。 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FUO的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结核分枝杆菌、病毒感染位居FUO病因排列的前两位。上世纪90年代后,结核发病率呈现回升,各年龄段的发病率明显升高[5],并发症的存在导致结核中毒症状缺乏,特别是肺外结核,很难获得病原学依据。PPD 试验、血沉影响因素多,特异性不强,阴性不能除外结核,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一组528例FUO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感染性疾病占FUO病因的54.9%,其中结核病为13.3%~28.6%,取代普通菌成为主要感染原因[9]。结核肺外感染中,以脑膜、淋巴、骨等感染更多见[10-11],临床应注意对这些部位的重点检查。因此,临床不要轻易排除结核感染。Aylin等[12]也有类似报道。病毒感染是FUO另一原因,以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有报道FUO病毒感染占33.05%[13],但可能是个例。但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以病毒感染最常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 恶性肿瘤:虽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上升明显,但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对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警惕性提高,恶性肿瘤占FUO病因比例有所下降。但肿瘤的高发病率以及肿瘤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决定了肿瘤性发热始终是FUO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多见且诊断困难。以FUO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热型无规律,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尚未明确诊断就已经死亡[14]。在医疗安全形势日益严重的今天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十分必要。 3. 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病(含风湿病)一直在FUO的病因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Bleeker等[15]报道该病是FUO首要原因,这与大多数国内外报道不同。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代表的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位居FUO病因的第三位[16],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加以排除,有时需要重复检查。 4. 药物热和功能性发热:抗菌药物引起的发热仍是药物热主要原因,注意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二重感染”和“药物热”,注意抗结核药物的“类赫氏反应”和结核控制不佳的鉴别有时颇为困难。但成分不明中药导致FUO并不少见。功能性发热以年轻女性多见,一般体温很少超过38.3 ℃,应该属于慢性低热,不属于FUO 的范畴。 三、诊断策略 FUO的病因诊断应重视常见病的非常规临床表现[17],注重“重复与动态”和“完整与重点”的结合是关键。从发热的发病机制上去分析发热的原因,将FUO

热负荷及散热量计算

热负荷及散热量计算 所谓热负荷是指维持室内一定热湿环境所需要的在单位时间向室内补充的热量。所谓得热量是指进入建筑物的总量,它们以导热、对流、辐射、空气间热交换等方式进入建筑。 系统热负荷应根据房间得、失热量的平衡进行计算,即 房间热负荷=房间失热量总和-房间得热量总和 房间的失热量包括: 1)围护结构传热量Q1; 2)加热油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2; 3)加热油门、孔洞和其他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3; 4)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Q4; 5)水分蒸发的耗热量Q5; 6)加热由于通风进入室内冷空气的耗热量Q6; 7)通过其他途径散失的热量Q7; 房间的得热量包括: 1)太阳辐射进入房间的热量Q8; 2)非供暖系统的管道和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Q9; 3)热物料的散热量Q10; 4)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11; 5)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散热量Q12; 1.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式中 '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F —围护结构的面积,㎡; w 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n t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a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整个建筑物的基本耗热量等于各个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的总和: 1.2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在实际中,气象条件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都会影响基本耗热量使其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对基本耗热量加以修正,这些修正耗热量称为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附加耗热量主要有朝向修正,风力附加和高度附加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是太阳辐射对建筑围护耗热量的修正。 表1-1朝向修正率 《暖通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建筑(除楼梯间外) 的高度附加率,当房高超过四米时,每增加一米,为附加围护基本耗热量和其他修正量总和的2%,但总附加率不超过总附加率的15%。 所以,建筑物的总耗热量等于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朝向修正,风力附加和高度附加耗热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

电气设备发热量确定

几种电气设备的发热量计算 1. 发电机组发热量 发电机组的散热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发电机组的盖板传热和机壳围护结构传热,另一是发电机组的冷却循环风的漏风所带来的热量。 大、中型发电机组的冷却方式通常采用封闭式空气自循环冷却方式,发电机绕组的损耗传给冷却空气,空气的热量再通过机组水冷却器由冷却水带走。根据实测的数据,定子排出的空气温度一般不超过65℃,而进入转子的空气温度一般不低于5℃。 发电机机壳的散热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w 其中:——发电机机壳的传热系数 w/㎡·℃ ——发电机机壳的面积㎡ ——发电机冷却循环风的平均温度℃ ——室内空气温度℃ 发电机的漏风散热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w 其中:——漏风系数,钢盖板取0.3% ——发电机的冷却循环风量m3/h ——空气比热w/kg·℃ ——空气容重取1.2kg/m3 ——发电机漏风温度℃ ——室内空气温度℃ 根据发电机组内部的冷却风温和发电机的表面积,我们不难计算机组壳体的传热量。但漏风热量的计算上却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空气冷却器的效率的提高,发电机组的冷却循环风量各个厂商有较大区别。例如按机电设计手册计算,30万KW机组的冷却循环风量约为200m3/h,但多数国际厂商提供的冷却风量约为120m3/h,这就给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出入。一般情况下,冷却风温越低,发电机的线圈温度也越低,发电机的效率就越高,但是冷却风温受冷却器的布置尺寸影响,冷却器大,机组的制造难度相对增大,经济性下降,冷却风温不可能无限降低,机组制造厂设计时考虑一个经济区域,达到机组的最大性价比。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计算中,应由发电机厂商提供冷却循环风量参数对漏风热量加以核算。 2. 变压器发热量

不明原因的发热诊断思路

不明原因发热的当代诊断思路 作者:刘正印来源:医师报 2013-02-22 11:26点击次数:1694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刘正印 发热是机体对致热因子作用的一种调节性体温升高反应,基本机制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 平升高,导致机体散热减少而产热增加。晨起静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 以上时,称为发热。1961年,Petersdorf和Beeson提出了不明原因发热(FUO)的概念,定义为肛温 >38.3℃至少3周,并且经过>3 d住院或至少3次门诊就诊的详细检查评估均未找到发热原因。针对这 类患者的诊治,如何找线索明确病因需要探讨和交流。 与多疾病相关依病因和时程归类 概念并不是所有发热都称之为FUO。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将FUO定义为:发热持续 3周以上,体温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这样定义初步排除以下几种发热:(1)可确诊的某些病毒感染;(2)病因较明确,诊断较容易的短期发热,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3)短期内可自愈的原因不明发热,多为病毒性感染;(4)表现为低热的功能性发热。 疾病相关性发热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FUO的主要原因,几乎占 临床发热病因的一半以上。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入选了1854例FUO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所占 比例为62.73%。 感染性疾病根据感染病原体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特殊病原体感染等,根据感染病灶可分为局灶感染和全身多系统感染。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根据发热时程分为短期发热(< 4周)、中长期发热(>4周)。欧洲近期报道,FUO患者中感染性疾病仅占15%~30%,包括肿瘤在内 的非感染性疾病占10%~30%,结缔组织病占33%~40%,其他疾病(如药物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人 工热)占5%~14%,最终仍诊断不明者占20%~30%。 抓住非典型症状寻求诊断关键要素 坚持特征定位原则 临床医生鉴别发热时,总体上要把握两个要点: 1.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有常见受累部位,即 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如肺部感染时胸部听诊往往有干湿啰音,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阴影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往往有颅内压增高征及脑膜刺激征。

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要求全新

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要求 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是疟疾诊断、确定虫种和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就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采制血涂片镜检疟原虫或采用RDT进行检测。为了规范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管理,保质保量完成血检任务,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任务和指标 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要求,于每年年初制定出年度血检工作计划,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工作任务指标和职责,并以本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相关单位。 二类县(市、区):以乡为单位,每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1‰,传播季节(5-10月份)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数的80%。 三类县(市、区):以县(市、区)为单位,每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0.5‰,传播季节(5-10月份)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数的80%。 二、血检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后应填写门诊日志和/或不明原因发病人就诊登记表(表1),同时开具检验单,送交实验室血检查找疟原虫。

临床医生在填写门诊日志和/或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就诊登记表时,其“主要症状”栏应填写发冷、发热、出汗等主要临床表现;“初步诊断”栏应填写疟疾或疑似疟疾或不明原因发热。 2、实验室检验人员对“查找疟原虫”的病人应填写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登记表(表2),采血镜检疟原虫或采用RDT 检测。 实验室检验人员在采血镜检时应按照相关操作要求,认真做好疟原虫血片(厚、薄血膜)的制作、染色、镜检和检验结果登记工作,应全项填写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登记表格,不得遗漏或空缺。 同一病例血片编号应与其在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登记表中的编号一致,编号原则为:srx-年份-血检机构代码-血片顺序号(如srx20160101)。血检机构代码就是2016年不明原因血检任务数前面的序号。 如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采用非吉氏染色,则应按照该染色方法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三、血片复核 县(市、区)疾控中心每年度应对辖区内开展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的单位进行血片复核工作。 流行病学人员负责核查血检登记表、血检任务完成及报告情况等。 实验室检测人员负责镜检复核所有阳性血片和不少于10%的阴性血片,并对血片制作、染色等质量按照不明原因发热病

不明原因发热太多了

不明原因发热太多了,该类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原因太多、复杂,所以,不明原因发热的咨询每天都有一大篮子没有医生回答,我总觉着咨询者很无助、很无奈、所以,今天我给大家从专业角度简单介绍以下,仅供参考了解。 一、概述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两周以上,体温在38C以上的中、高热者,且于患者入院一周内经病情观察、多次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发热(fever of known origin , FUO。热 型以弛张热及不规则热等为多见,其他包括稽留热、间歇热、波状热等,因疾病不同而异。 二、发生机制 正常人体温受大脑皮层及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 热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当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时,产热和散热点水平提高,但其外周温度调节机制,包括皮肤血管收缩或扩张、催汗、肌肉紧张度等,仍保持正常而出现的发热称为内源性发热。当外源性致热原,包括细菌及其内毒素、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肿瘤,坏死物质,免疫反应等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IL-1、TNF等致热原作用 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细胞,释放出花生四烯酸,促使前列腺素合成,导致外源性发 热。 三、常见病因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性疾病的临床分类方法有多种,依病因类别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 大类。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急、慢性全身和局灶性感染均可出现发热,而细 菌、真菌感染是长期发热中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而结核菌感染肺内外脏器是感染性长期发热 的常见病因。其他如螺旋体、蠕虫、原虫等感染,感染部位及程度不一,发热特点各异。 2.非感染性发热包括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无菌性组织坏死、内分泌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物理因素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长期发热。 四、伴随症状 1.长期发热伴寒战:见于败血症、感染性胆管炎、溶血性疾病、疟疾等。 2.长期发热伴关节痛: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风湿热、血管炎等结缔组织疾病。 3.长期发热伴皮疹:可见于伤寒、莱姆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风湿热、成人Still 病、血清病等。 4.长期发热伴头痛、昏迷或惊厥: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狼疮脑、脑白塞病等。 5.长期发热伴咳嗽、胸痛或气急:多见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肺部感染性疾病,但 也要考虑狼疮肺,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性疾病。 6.长期发热伴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 上海华山医院翁心华 中心躯体温度高于体温正常的日波动范围,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时即称为发热。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 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病人热程短,多伴有明显的伴随症状,病因诊断一般不困难。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称为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是一组重要疾病,由于其病因庞杂、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发现已成为医学实践中极富挑战性的问题。体温(口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临床上也具有其特殊性。 一、发热的病理生理 (一)体温的调节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比较恒定,一般保持在37℃上下的窄范围内(36.2~37.2℃)。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和骨骼肌,在运动或疾病伴有发热时,骨骼肌更是产热的重要场所。机体的散热主要以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方式进行,据估计约90%的热量通过上述方式散失,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为皮肤。 机体具有两种控制体温的系统,一是所谓行为调节,一是自身调节(即反馈调节系统)。前者是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实现,其调节机构包括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兴奋时散热增加)和冷觉感受器(兴奋时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目前生理学上多采用调定点(set point)的学说来解释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的功能活动。该学说认为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存在着与恒温箱温度调节器相类似的调定点,此调定点的高低决定体温的水平。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低于调定点时,调定点的冲动发放,调温指令抵达产热和散热器官,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的张力增加或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经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最终导致发热。 (二)致热原与发热的机制据现有的资料表明,除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甲状腺危象)、剧烈运动、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等情况导致的产热过多,或因广泛皮肤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所致的散热障碍造成的发热以及功能性低热外,其余原因所致的发热皆可能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致热原(pyrogens)是一类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微量物质即可引起发热。目前已知的致热原可概括为两类: 1、外源性致热原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原胆脘醇酮,又名尿睾酮),炎症的某些内源性因子、尿酸结晶、博来霉素

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静脉输血的并发症、预防处置 主讲人:谢海燕时间:2016-05-15 (一)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 1.原因发生发热反应的原因包括: ⑴由致热原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⑵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⑶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患者先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41°C,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伴有血压下降。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即可缓解,缓解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3.护理 ⑴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⑵处理:①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②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发冷者注意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通知医生;③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④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一并送检。 (二)过敏反应 1.原因 ⑴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 质与患者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使机体致敏。 ⑵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 进食了可致敏的食物。 ⑶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 互作用而发生输血反应。 ⑷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的抗原 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输血时,其程度轻重不一,通常与症状出现的早晚有关。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严重。 ⑴轻度反应:输血后出现皮肤痛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 ⑵中度反应: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高度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⑶重度反应:发生过敏性休克。 3.护理

电力负荷计算

电力负荷计算 (2011-10-27 11:11:24) 转载▼ 分类:电力知识 标签: 杂谈 电力负荷计算 7.2.1基本概念 (1)额定功率( P n):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是其铭牌标称功率,是设备在额定条件(额 定电压和适当的绝缘材料等)下的允许输出功率,设备在此功率下长期运行时温升不会超出规定的允许值。 (2)设备容量(P e):设备容量也称设备功率、安装容量或安装功率,它与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数值上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等。设备安装功率是指设备在统一的标准工作制下的功率,当铭牌上标注的暂载率与标准暂载率不相等时,需要把铭牌标称的额定功率换算成标准暂载率条件下的功率。 (3)电气设备的工作制与暂载率: 电气设备的工作制分为连续、短时和断续三种。 ①连续工作制:又称连续运行工作制或长期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 运行,能够达到稳定的温升,但设备的任何部分的温度和温升均不超过允许值 ②短时工作制:即短时运行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间短而停歇时间长,且在工 作时间内的发热量不足以达到稳定的温升,而在停歇时间内能够冷却到环境温度。 ③断续工作制:即反复短时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周期性的进行工作, 工作时间(t g)与停歇时间(t r)交替重复进行。短时断续周期性工作的电气设备的特性用暂载率表征。 ④暂载率:暂载率用以表征断续工作制电气设备的工作特性,暂载率定义为 ε= = 国家标准规定一个工作周期(t g+t r)为10min。起重专用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有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有50%、65%、75%、100%四种。 7.2.2负荷计算的内容和意义 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一般需要计算设备容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季节性负荷、消防负荷、尖峰负荷电流等。 (1)计算负荷:也称计算容量或最大需要负荷,它是个假定的等效的持续性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的不一定恒稳的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能让中小截面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段(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配电变压器、导体及相关电器的依据,并用来计算电压损失和功率消耗。在工程上为方便计,也可作为电能消耗量及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依据。计算用的单位的各类总负荷也是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也确定合理的配电系统的基础和依据。 (2)一级、二级负荷及消防负荷:用以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备用电源或应急电源的形式、容量及配电系统的形式等。 (3)季节性负荷:从经济运行条件出发,用以考虑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4)尖峰电流:也叫冲击电流,是指单台或多台冲击性负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持续时间在ls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一般用设备启动电流的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电压下降,以及选择校验保护器件等的依据。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起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大型冲击性电气设备的有功、无功尖峰电流是研究供配电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输血的不良反应有什么

输血的不良反应有什么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现在医学领域运用非常的广泛,但是你知道输血的不良反应有什么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输血的不良反应有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输血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获得其中的1项以上者确诊为过敏反应。一旦出现上述反应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给予地塞米松入壶,非那根肌注,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并给予补液、升压、吸氧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 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输血后短期内或输血过程中即发生寒战、发热,发热者体温可达38℃~41℃,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反应持续1~2小时,然后出汗、退烧。发热的高低与输血速度计输入白细胞计数及热源量成正比,有时可在输血后几小时后才反应。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寒战时给予保暖、镇静剂,发热时可用退热药。 3.输血后紫癜 均在输血后7天左右发病,发病急剧,有明显的畏寒、高热、荨麻疹;时有头痛、胸痛、呼吸困难。有不同部位的出血、皮肤广泛的

淤点与淤斑、齿龈出血、鼻出血、黑便;均伴血小板降低,患者血浆和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IgG,做骨髓细胞血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给予甲强龙静点,免疫球蛋白静点。 4.移植物抗宿主病 发热、皮肤潮红、皮疹、严重腹泻、肝脾肿大等。最高体温达40℃,给予甲氨蝶呤静点,环孢素、强的松口服。复查血常规及转氨酶直至正常。 5.输血性血色病 临床上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肝功能损害、糖尿病、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性功能减退。临床上输用新鲜红细胞,口服祛铁剂后症状好转。 6.大量输血后反应 (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主要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后1小时,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头痛、头胀、咳嗽、先咳白痰,以后咳粉红色泡沫痰,颈静脉怒张等,严重者在短期内死亡,如有上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患者取半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加压给氧,同时给予20%~30%酒精湿化吸氧,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此外,对无贫血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放血200~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 一、概述: 1、发热的定义: 发热(fever,pyrexia):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使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当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3~37.21℃,直肠温度(肛门测量)36.5~37.71℃,腋下温度(腋窝测量)36.0~37.01℃。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1).发热持续2~3周以上; (2).体温数次超过38.5℃; (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3、国外对特殊人群FUO的定义: (1)、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超过4周,其中住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 (2)、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106 /L,体温大于38.3℃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 (4)、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因不能明确者。 儿童FU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目前,国内经典的FU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 二、发热的机制: 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各种病源微生物及其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炎症或某些化学物质等外源性致热源,通过作用于体内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升高,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三、发热的病因(原因): (一)、病因分类: 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 (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 (2)血管-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少见的有: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Wegener 肉芽肿等。 (3)其他疾病:如药物热、脱水热、各种坏死组织吸收热、中暑、功能热、伪热等。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主讲人:单连旭 时间:2018-01-26 地点:内三医生办公室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医师接诊。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这种专科化管理是一种进步,可以提高诊治水平。 一、“不明原因发热”的准确定义 1.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数次超过38.5℃;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①发热史:包括发热起始时间、热程、热型和热度;②发热规律:是否伴有寒战,是否有节律性,是否总与其他特定症状(如皮疹、关节痛)相伴随,是否有季节性;③疾病史:如结核病和与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疾病的病史;④特殊地区(疫区、牧区)定居或旅游史;⑤其他病史:如手术史、用药史和冶游史等。这些病史对确诊大部分FUO病因非常有益,但某些医师经常会忽略病史的重要性,常泛泛地询问病史,或对患者提供的某些病史充耳不闻。如果能对某些病史线索追根溯源,往往能够很快发现病因。 (二)认真、过细、彻底的体格检查: 1.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不放过任何部位; 3.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重要的体征: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等等 4.容易被忽视的体征:口、咽、甲状腺,等 2. 认真、详细、彻底的体格检查 体检时需注意:①不能放过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一些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口腔、咽喉、甲状腺和指(趾)端等;②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③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等,上述体征很可能为FUO的病因诊断提供线索。 (三)广范围的辅助检查,着重考虑与疑似疾病相关的“特异性”检查项目方法: 1.“通检”常规项目:血、尿、粪,生化;PPD试验、血沉、CRP;胸片,多部位影像查; 2.血培养反复多次; 3.各种自身免疫指标; 4.各种肿瘤标志物; 5.骨穿:多部位、多次; 6.肝穿刺活检? (四)掌握一定线索后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检查 FUO病因诊断的特殊处理方法 所谓“特殊”方法是指看似违背常规做法的诊断方式,事实上,下文将要阐述的所谓方法并非真的很特别,但如果患者的疾病经多次反复检查、会诊仍无法确诊时,需果断地采取下列措施:①停药观察。停药时要把握好时间、指征和患者情况,有两种情况比较重要:一是确曾有过感染表现,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视患者情况停药观察,以排除或确定患者的发热症状是否为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二是要敢于否定其他医院或医师的可疑诊断,当然,这必须建立在科学依据或丰富经验的基础上。 ②试用抗菌药物。当前对绝大多数FUO患者而言,抗生素使用适应证过宽,但仍应提倡对高度

常见输血反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输血反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反应就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以后出现与治疗无关的异 常的反应,需要及时的处理。总体来说输血反应常见的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溶血反应,对于发热反应的患者,首先要减慢输血的速度,同时给予病人物理降温,必要时可应用消炎止疼药或者激素类药物退热。对于过敏反应的患者也要减慢输血速度,必要时可以立即停止输血,让病人平卧,给予吸氧,监测血压。如果病人血压降低,应用肾上腺素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的补液,也可以用地塞米松治疗。对于发生的溶血反应,首先要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病人补充液体,维持尿量正常,保护肾功能,给予大量输液,应用利尿剂,同时给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输血反应通常是由血型不合而造成的,有以下四种表现: (1)典型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通常在输血后30分钟内发生寒战、发热、心慌、胸痛、恶心、气急、休克等...。 (2)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多因曾经输过异型血或妊娠等原因被免疫,再次输血时因“回忆反应”,体内抗体滴度迅速升高。多由ABO以外血型不合引起的,Rh血型尤其最为常见,严重者2周左右才出现发热、贫血,黄疸。 (3)单纯表现为输血无效型。临床表现为输血过程中并未感到不良反应,但输血后血红蛋白不升高,甚至次日开始下降,这种病例属于迟发性溶血性反应,见于ABO以外,以kidd、Duffy等血型不合

所致。 (4)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是由于供、受者HLA 不合,输血后供者血成分中的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植活,视受者为“异已”,产生抗体“排斥异已”,实质上与骨髓移植后发生的GVHD机理相同。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腹泻、反复感染、以至全身衰竭、死亡。由于发病缓慢,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被原发病来解释,极容易漏诊。 二、输血反应的诊断 发生输血反应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 2、采病人血及血袋剩余血送血库检测分析;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 4、抢救病人; 血库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立即进行分析: 1、复核用血申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 2、复核患者ABO血型; 3、复核输血前留下的供者血样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血型; 4、进行交叉配血; 5、进行Rh血型检定;

电气设备发热量的估算及计算方法

电气设备发热量的估算及计算 方法 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的发热量计算方法 变压器损耗可以在生产厂家技术资料上查到(铜耗加铁耗);高压开关柜损耗按每台200W估算;高压电 容器柜损耗按3W/kvar估算;低压开关柜损耗按每台300W估算;低压电容器柜损耗按4W/kvar估算。 一条n芯电缆损耗功率为:Pr=(nl2r)/s,其中I为一条电缆的计算负荷电流(A),r为电缆运行时平均温度为摄氏50度时电缆芯电阻率(Q mm2/m,铜芯为0.0193,铝芯为0.0316 ) , S为电缆芯截面(mm2 );计算多根电缆损耗功率和时,电流I要考虑同期系数。 上面公式中的"2"均为上标,平方。 一、如果变压器无资料可查,可按变压器容量的1?1.5%左右估算; 二、高、低压屏的单台损耗取值200?300W,指标稍高(尤其是高压柜); 三、除设备散热外,还应考虑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太阳辐射热。 主要电气设备发热量 电气设备发热量 继电器小型继电器0.2?1W 中型继电器1?3W励磁线圈工作时8?16W 功率继电器8~16W 灯全电压式带变压器灯的W数 带电阻器灯的W数+约10W 控制盘电磁控制盘依据继电器的台数,约300W

程序盘 主回路盘低压控制中心100~500W 高压控制中心100~500W 高压配电盘100~500W 变压器变压器输出kW(1 /效率-1)(KW) 电力变换装置半导体盘输出kW(1 /效率-1)(KW) 照明灯白炽灯灯W数 放电灯1.1X灯W数 假设变压器为1000KVA,其有功输出为680KW,则其效率大致为680/850=0.8,根据上述计算损耗的公式,该变压器的损耗为680* (1/0.8-1)=170KW!!! 变压器的热损失计算公式: APb=Pbk+0.8Pbd APb-变压器的热损失(kW) Pbk-变压器的空载损耗(kW) Pbd-变压器的短路损耗(kW)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预防完整版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 及处理预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医、护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护理处理 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根据症状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并保留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2、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