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春秋)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春秋)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春秋)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春秋)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

郭衍莹

(注)这篇记实文学已发表于山东政协刊物《春秋》2014年第四期p.10上。由于《春秋》没有电子版,故将该文原文刊登于网上,供读者阅读。

(摘要)古今中外的名人,除了靠自己的天赋,往往还得益于他们的恩师和前辈的栽培和引路。臧克家成名后就经常撰文纪念他的恩师闻一多。不过除闻一多外,他的青岛大学老师王统照,山东一师校长王祝晨对他栽培,爱护也功不可没。另外特别要一提的是爱国民主人士,民盟领导人之一的刘王立明,她在臧克家事业道路上給与很多关心,指点和帮助。臧的成名作《有的人》就是在听了刘的发言后得到启发而作。1951年刘还介绍臧介绍加入民盟。只是1957年刘被打成右派,从此再也无人提及此事了。

本文根据笔者耳闻目睹,纪实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并实事求是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臧克家。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

郭衍莹

臧克家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早在大学求学时代就因发表了诗集《罪恶的长手》而蜚声诗坛。尤其是解放后1957年至1965年他任《诗刊》主编期间,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毛泽东主席诗词十八首,还有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并掀起一阵学习毛主席诗词热;也使他达到事业的巅峰。他的名诗“有的人”被收录入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奋进向上。有些媒体甚至称他的诗词“照亮了一个时代”。和别的名人一样,他的成名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外,还得靠几位恩师的栽培和引路,以及一些前辈的指点和帮助。臧成名后经常撰文纪念他的恩师闻一多。而据我所知,除闻外,他在青岛大学老师王统照、山东一师校长王祝晨以及陶行知、刘王立明等前辈都在臧克家的成名道路上起过很大作用。

1946年李士钊受陶行知的委托,创办上海武训学校。臧克家和李士钊既是山东同乡又是好友,又都敬仰陶行知和武训精神,于是臧就应邀去武训学校讲课,举办过“诗词创作”讲座。李士钊是我初中时的老师。后来经他推荐我又成了武训学校正式注册的旁听生;主要进修古文,并慕名聆听过臧老师的讲座。对臧老师的诗文才华和讲课时的循循善诱,我极为钦佩。解放初李和臧二位老师都来北京工作。我也来北大上学。期间李士钊曾带我去臧老师住所拜访。本文就是根据我本人的耳闻目睹,结合一些资料的记载,纪实几位恩师和前辈对臧克家的恩情,实事求是地追记当年的一些往事,以及他们少为人知或为网上误传的一些轶事。

闻一多慧眼识才王统照悉心栽培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极其扎实的古典诗词基础。中学时代,又开始写一些新诗(当时称白话诗)。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因他之前曾投笔从戎,去武汉参加大革命,高中数学几乎没有学,以至于高考数学得了个零分。是当时山大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发现了他文学的天才,破格录取他到中文系学习。究竟哪方面天才使评分极严的闻一多录取了他?据臧克家自己后来的解释,是他在语文考卷中的三句杂感得到闻的赏识。这三句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闻先生从三句杂感中发现了我,欣赏了我,给了我全体考生里国文的最高分——98分,使我这个数学吃了鸭蛋的考生被青大录取了!”

但除了当时这三句杂感,闻一多为何在后来臧克家求学期间仍对他特别青睐呢?笔者想从另一角度,也就是从闻一多自己成名的经历来分析这一问题。闻在早年也是受家庭影响擅长旧体诗。但五四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按他自己说法是受胡适写的《我为什么要做新诗》文章的影响),他摒弃旧诗改写新诗,并写下《红烛》、《死水》等著名诗篇,从而一举成名。

但从1928年正当他的新诗名气鼎盛时期,忽转入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旧诗词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中华文化宝库的博大精深,认识到新诗旧诗不仅不矛盾,而且熟谙旧诗还极大地丰富了新诗的创作。用他自己话说,是“对旧诗体的深研反哺了我对新诗的创作”[1]。也就是说,新诗要有成就,必须先有扎实的古文和旧诗词的基础。而臧克家恰恰表现出在旧诗方面有深厚功底,并在新诗创作方面显露他的天才。这正好是闻一多想找的培养对象;因此受到闻的特别青睐。此后臧克家如鱼得水,1933年大学三年级他就发表第一部诗集《烙印》,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他又发表长诗《罪恶的黑手》;诗中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但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因此他大学还没有毕业却已蜚声诗坛。臧克家后来一生的创作道路说明,他和他的恩师一样,属于对旧诗旧文学有深厚功底和造诣,而在新诗创作上大放异彩的文学家、诗人。因此文革前他能撰写出《毛主席诗词讲解》一书,固然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诗词方面的深厚造诣。不过他在那本书中称赞毛的诗词无论思想性或艺术性都是“前无古人”,这就引起一些学者非议,认为“言过其实”。

应该说,当时山大文学系主任王统照,才是臧克家名副其实的恩师。王统照也是位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诗人。曾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先驱。当时他在山大任教时,就写过著名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山雨》和诗集《这时代》,对臧克家后来创作产生很大影响。当时的闻一多既是山大文学院院长,又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事物繁忙,所以对臧克家具体培养任务就落在当中文系主任王统照的肩上了。王统照处世低调,不喜张扬,名气不及闻一多。但知识渊博,学问扎实,讲课认真。他也发现臧克家确是个好苗子。有的文献上说,王尽管身体不好,但还是手把手地来教臧克家熟悉功课和专业。1935年王统照在青岛联合老舍、洪涛、吴伯萧一起办《避暑录话》周刊,就邀请刚毕业不久的臧克家参加编辑工作。他们发表了不少短小犀利的短文,抨击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后王统照去上海从事抗日文学的创作。抗战胜利后李士钊和臧克家都来上海,大家劝王也留上海工作,并能去武训学校兼课,但他仍决定回青岛,到山大任教授。解放后他当过山东人大代表、省文联主席。1957年6月他来北京参加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在听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猝发心脏病,送医院抢救,于当年11月不幸去世。

抗战胜利后臧克家来到上海。1946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对他刺激很大。他在文汇报上发表“我的先生闻一多”[2],痛悼他恩师的被害,怀念他老师的恩情。解放后,臧克家发表很多直接以纪念“闻一多”为题的诗文,最有影响的如:《海——回忆一多先生》《文化战士——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诗创作的艺术特色》等等。用臧克家自己满怀激情的活说:“在我的心上,站立着一些崇高的影像,它们给我鼓励、给我以生活奋斗的勇气。有了它们,我的笑,才有意义;我的泪,才有光辉。有了它们,我的生命才不空虚。在这些影子当中,闻一多先生是至高至大的一个….。可以说,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

的今天”。但使大家感到不足的是,诗人从没有写过一篇纪念王统照恩师的文章。

感念王祝晨老校长

王统照是山东省著名的老教育家,也是山东教育界的老前辈,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山东好几个著名中学的校长。1922年王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校长。他提倡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朴素的精神办理学校,并始终坚持进步立场,坚持不断改革,坚持提倡新文化。学校就以这种精神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山东省很多名人如康生、赵建民等等都是他的学生。1923年臧克家考入一师,就受学校很好的熏陶。

图1是一张在反右前夕山东文化名人在北京的合影。照片拍摄于1957年6月30日。那年6月26日起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王祝晨等人来京参加会议。6月30日那天会议休息,由王祝晨出面召集在京的山东文化界资深名人,包括出席人大会议的代表,来京参加地方志座谈会的(注:关于我国各地编写地方志,是王祝晨首先向中央提议,并得到周总理的首肯),专程来京鸣放的(如李士钊),和办事的共55人聚会;会议的名义是“山东旅京科教文艺地方志座谈会”。在照片中,王祝晨坐正中。来聚会的大多数人,包括康生(王之左二)、赵建民(山东省长,王之右一)、李澄之(山东省副省长,王之右二)等都是他的学生。此外,照片中还有李士钊(最后一排左一)、臧克家(第二排右起第八),以及何思源、陶纯、吴伯萧、李苦禅、马少波等山东著名人士。当时正值大鸣大放结束, 6月8日报纸上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党中央也在内部下达《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的文件,吹响了反右的号角。不过整个6月份,主要还是限于在报纸上对章罗集团,储安平等右派言论声讨,下面运动还没开始。一般人也都没想到运动会发展到各单位抓右派。所以30日合影那天,大家尽管心情有点忧郁,但还是很高兴同乡们难得能聚一起。但时任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康生自然心知肚明。在这张照片中,康生翘着二郎腿的得意样,因为眼看“引蛇出洞,诱敌深入”的好戏即将开演。果然不久,王祝晨、李士钊等多人被打成右派(李被打成极右,送回山东劳动)。臧克家虽也遭到批判,但总算过了关,平安无事。

王祝晨为人耿直,个性倔强,人称“王大牛”,是典型山东汉子性格。在反右中不幸被错划为右派,于67年9月11日带帽含冤去世。他的学生们痛悼他的不幸,把他一生归结为“劳苦一世,坎坷半生”。据说这张照片在文革中也成为王祝晨等人拉帮结派,搞反党小集团的证据。照片上、下方字样是李士钊于80年代被平反后亲笔添加上去的。前面提到的臧克家另一恩师王统照,恰巧在聚会前几天,在参加人大四次会议听周总理报告时猝发心脏病住院抢救。不然肯定也会来聚会合影,闹不好也会背上有参加小集团嫌疑。

文革后党和政府为王祝晨平了反。臧克家也写文悼念王祝晨老师。在文中他深情回忆道:“我们的老‘牛’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四五十年,这是多么崎岖多么漫长的一条道路啊。老‘牛’校长闯关似的,他闯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1927年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他办学反对因袭照搬,开一代新风;他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站就是数十年,这是容易的吗?这是人人能办到的吗?我亲爱的老‘牛’校长,我忘不了你给我的思想教育,我常常因为想到你而产生一种精神力量。[5]”

敬仰陶行知和武训,应邀到上海武训学校讲课

陶行知比臧克家大15岁,他虽然没有直接为臧授过课,但臧克家和李士钊都对陶行知非常敬仰和钦佩,甚至可以说非常崇拜。每次见面时毕恭毕敬,称他陶先生,把他当做自己的师长。每次陶在震旦大学或山东会馆演讲时,臧和李都必到听讲。由于陶是个“武训主义者”,因而藏克家和李士钊也都特别敬仰武训。1946年初,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相当大专水平的重庆社会大学,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阻扰,只办了三个月就夭折了。1946年4月陶去上海,就委托李士钊创办上海社会大学。李士钊根据陶行知的委托,把武训学校办成相当大专水平的社会大学。当时的上海云集了一大批知名的文化人士。他们在李士钊邀请下,或来学校教课,或来学校举办讲座。这中间除臧克家外,还有孟秋江,姚雪垠,田仲济,景德,孙起孟,陈白尘,焦敏之,傅彬然,赵纪彬,蒋云厚等人[3]。藏克家和李士钊志同道合,感情甚深,也欣然接受李的邀请,去武训学校讲课;并开设过关于诗词创作的讲座,吸引了很多学校师生慕名前来听讲座。

我还记得有一次讲座内容是强调要写新诗首先得学好旧诗。他说现在年轻人对旧诗韵律一窍不通,却动不动就“啊!大海…白云…”,写起无病呻吟的新诗。他还批判当时报刊上流行的半文半白的诗词(甚至当时一些名人讲话也流行用半文半白),认为那不是文艺,顶多叫它“温吞水”(上海方言,指半温不开的饮水)。臧的这些论点在当时文汇报11月的文艺栏上曾有多篇短文报道和可查。那一年也是臧克家事业、爱情双丰收年。11月间(上海武训学校开学不久)臧克家和郑曼女士结婚,照片2是他送给李士钊的结婚原照(由李士钊之子李刚先生提供)。

臧克家和武训学校其他教师都是些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讲课认真的文化人士。老师们的风采吸引了上海大批年轻人来校听课。这些教师中很多是民主同盟成员,少数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和中共地下党员(如战地记者孟秋江,特科人员景德)。他们在教课同时,还积极投入当时反蒋民主运动,学校甚至成为民主党派活动一个据点。尤其是臧克家见到自己最尊敬的几位恩师如陶行知、闻一多、刘王立明等都是民盟盟员,几位最尊敬的前辈如章乃器(武训学校名誉校长)、孙起孟(武训学校教师)是民主建国会领导,使他对民主党派有了很好印象。所以1951年时他申请加入民主同盟,有其一定思想基础。

受陶行知思想的影响,臧克家一生敬佩武训的行乞兴学精神。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并批判“武训主义者”陶行知[6])时他被迫做了违心的检查。1957年李士钊因对江青炮制《武训调查记》提出异议而被打成右派,可能对他刺激很大。此后无论臧本人或是媒体,都不愿提及解放前他在武训学校讲课那段“不光彩”的经历。

刘王立明的演讲:“有的人虽死犹生,而有的人则虽生犹死”

1946年12月5日是武训先生108周诞辰。也是上海市民送别陶行知灵柩去南京安葬(12月1日)后第四天。李士钊刚护送陶的灵柩从南京回来,就和上海文化界人士发起和组织纪念武训108周诞辰的大会。12月5日下午2时,纪念大会在上海山东会馆的大礼堂举行(照片3)[4]。到会有孔祥熙、刘王立明、邰爽秋、臧克家等贵宾百余人(头天的报纸还宣传郭沫若、章乃器要到会演讲,但可能临时有事缺席)。还有上海各大报纸记者,武训学校、齐鲁学校师生和山东会馆工作人员等共三百来人。武训学校教师中,臧克家老师在当时已是有点名

气的青年诗人(时年31岁),所以作为贵宾在台上“荣誉席”就座,而姚文元等其他老师就在下面前排的“特别席”,和一般来宾一起就座。

陶行知生前最崇敬武训,并多次自称是“新武训”。所以那次大会同时也带有追掉陶行知的意思。但李士钊等为什么要邀请孔祥熙到会呢?早在抗战期间,四大家族尤其是孔祥熙,在任行政院长、财政部长等职期间,卖官鬻爵,贪污敛钱,大发国难财,曾受到马寅初等爱国民主人士的痛斥。1946年抗战胜利后,孔虽从官位上下来,但仍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等要职;他庇护子女办公司,走私贩私,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丑闻不断,受到舆论指责,令人侧目。不过当时孔还有他伪装的一面。如自己出钱办学校,支持平民教育,办慈善事业等。尤其是尊孔孟,宣扬自己是武训的崇拜者,迷惑了不少山东人。其实孔是山西人,但他自称是孔子75代孙,山东血统。凡有关纪念孔孟、武训这方面的活动他每请必到,或不请自到。据李士钊事后解释,所以邀请他到会,主要是考虑到他是国民党元老,有助于争取学校合法性(国民党教育局始终没正式批准武训学校的业余大学资格)。但一些贵宾,尤其是刘王立明和臧克家等,见他到会非常不满。于是纪念会几乎变成了申讨会。

孔祥熙首先讲话,他一上来就宣扬欧美很多名人以及他本人如何舍财兴学,乐善好施之事迹;说这是他对武训精神的发扬光大。孔祥熙足足吹嘘了一个多小时。完后先是民盟中央委员刘王立明讲话。刘在当时是位受人尊敬的妇女运动领袖。她于1920年从美国获大学硕士学位后就回国,积极参加妇女解放运动,创办妇女职业学校,并担任世界妇女节制会副主席。1944年因在上海与陶行知等人共同倡议成立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而著名。她也是臧克家尊敬的前辈。见面时称她为刘先生,有时亲切称他为大姐。据李士钊老师告我,1951年臧克家加入民盟,就是刘王立明介绍的,解放前后刘一直是民盟的中央委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爱国民主人士。不过57年反右时刘王被错划成右派,此后就很少有人提及她了。刘王于文革期间被关进监狱,1970年4月15日含冤去世,终年74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她平反昭雪。

刘王立明在那次大会上发言的大意是:无论那一种人,不论是有权有势耀武扬威的达官贵人,或受冻挨饿的贫苦小民,他们都逃不了一个字——死。但是虽说“死”字,有的人虽死犹生,而有的人则虽生犹死。前者就如武训、陶行知等,他们永远活在人的心上。而后者就是现在那些贪官污吏,他们搜刮民脂民膏,为富不仁。她这一席话矛头显然直指孔祥熙等国民党达官贵人,因此一再被热烈掌声所打断。

大会最后由臧克家老师演讲。他讲话大意是:完全同意刘王立明先生的“有的人虽死犹生,而有的人则虽生犹死“的见解。用白话文来说,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还认为世人大约可分列为三大类,第一类人是利他的,如武训、陶行知、孙中山等;这些人虽死犹生。第二种人是自我的,即不侵害他人,也不帮助他人。第三种人适与第一种人相反,自私自利,损人利已,他们吸别人的血,吃别人的肉以营养自己,他们剥削奴役他人,以满足一已的私欲。这些人虽生犹死。最后在满场热烈掌声中他结束了讲话。

这次大会在当时国统区产生不小影响。大会开后第二天,在上海的多家中外报纸上都作了报道[4]。文汇报的标题是:刘王立明等痛斥贪官污吏为富不仁(图4)。在报道中特别提到刘王立明提的“有的人虽死犹生,而有的人则虽生犹死”。据我和李士钊回忆,当臧老师在会上用白话文解说此二句时,博得满场极其热烈掌声。现在大家所知道的,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是他在1949年纪念鲁迅先生

逝世13周年会上正式发表的。而我和李士钊先生认为,至少诗中头四句最主要部分是诗人在三年前受到刘王立明讲话的启示而作。

诗人的晚年

到了史无前例的文革,臧克家也没能逃脱挨批斗,被迫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造反派认为他劳动改造较好而调回北京。1976年《诗刊》复刊,臧克家继续担任编委兼顾问。1975年他出版了“忆向阳”诗集,汇集了他在下放期间写的歌颂五七干校的诗词,在当时流转很广。其中一些词句,如《挑粪灌园》(“肩挑屎尿水,視之若瓊漿….”),《離別幹校》(“一聲告別去,五內頓倉皇!依戀情深切,如同辭故鄉。”…)等,引起很多人的异议,认为过于作秀,产生负面影响。现在看来,是在那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形势所迫而说的一些违心话。他也是文革的受害者。1978年11月26日他和李士钊以及其它山东文化名人被全部平反,大家在他北京寓所聚会。据李士钊回忆,老伙计们共庆劫后余生,免不了一场感慨和唏嘘,而藏克家尤其激动。照片13是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根据李士钊在照片后面亲笔注明,照片中的人物,左一李士钊,左二臧克家,左三王谔(当时一机部研究所副所长),左四陶钝(文化部顾问),左五王浩(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右一吴伯萧(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右二邓广铭(北大历史系主任)。30年过去,照片中老人均已作古了。

经历一番风雨坎坷,并没有动摇臧克家对陶行知和武训事业的信仰。改革开放后他曾多次去聊城武训故居,题诗作赋,寄托他对一代圣丐敬仰之情。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一次参加武训纪念堂落成典礼时,听说某些当政者仍强调武训还有问题和缺点,仍坚持不肯为武训摘掉三顶反革命大帽子(即江青给武训戴的“大地主、大债主。大流氓”),非常气愤,就当场作诗一首:“破钵百衲度春秋,心铁情痴为众谋。今古完人究多少,何于一丐作苛求”。这可能是诗人最后遗作,是诗人对武训的正确评价。但笔者看来,拿这四句诗来看待过去一些名人,包括诗人自己,恐怕都是很正确的。

参考文献

郭衍莹:解放前上海武训学校成立始末.《上海地方志》杂志2011年2期p.37

怎么进行人才测评

怎么进行人才测评 华恒智信 人才测评是企业绩效管理环节之一,也是每一个企业所必做的日常功课,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考核,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公正的绩效考核离不开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然而,在现代企业实践中,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建立却是企业管理者难以解决的问题,企业种种的管理问题也常会阻碍绩效考核发挥良好的效果,而客观公平的人才测评方法更无从谈及。 那么何谓客观公平的人才测评的方法?经过多年的企业实践与研究,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高级咨询顾问赵磊老师认为,企业要想实现客观公平的绩效考核,关键是要体现出企业的多劳多得和合理的评价的思想。然而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却没有兼顾这两方面,导致“大锅饭”现象和员工抱怨不公平现象等频繁发生。许多看似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仍存在着种种不公平的现象。 江苏省某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成立于2001年,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随着不断发展,暴露出一系列的绩效考核问题。目前,该公司的绩效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两部分,主要以直属领导打分为主,其中,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工作任务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效、同事认可、管理者的评价等。考核实施过程中,主要以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和记录文件为依据,由直属领导对下属的各个考核项目进行打分。公司领导认为,由上级给下级打分的方式比较合理,因为只有直接管理者最了解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这种方式可尽量避免信息失真。考核制度规定,员工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各等级的人数按照公司总人数的比例而定。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辞退、培训、发放奖励的依据,此外,为了不断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质量,在该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入了末位淘汰制,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人员予以淘汰。在该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初期,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较好的提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即使员工的工作表现达不到要求也很少会被惩罚,更不用说被辞退了,员工的工作状态也逐渐恢复到实施绩效考核之前的状态。 如此看似完善的人才测评,究竟是出现了何种问题?尽管滚动式的人才测评、直属领导的评分使得考核结果在短期内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直属领导的主要打分评定不可避免的出现过多的人为因素干预,难以保证评价的合理性;而按照公司总人数的比例而定评定等级,也限制了原本就优秀的部门员工的发展,使得评定等级相同的优秀部门员工和一般部门员工拿同等的薪酬,违背了多劳多得的原则。由此可见,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离不开多劳多得和合理的评价两大原则。

浅谈春秋决狱

浅谈春秋决狱 黄启楠法学二班201320030212 两汉时期是我国法律的繁荣时代,许多制度为后世所承袭。其中董仲舒所提倡的“春秋决狱”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法文化现象,是中国古代刑法儒家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为此后两千多年的古代法律思想乃至现代法律思想产生了根深蒂固且深渊持久的影响。 一.春秋决狱的提出 汉武帝时期,总结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的特点,确定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自汉武帝时期形成之后,经汉唐明清历代统治者的维护和弘扬,成为支配封建法制发展的指导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 “春秋决狱”是汉朝统治者以儒家的政治法律观作为指导,从经书中找出所谓的“微言大义”,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作为审理案件和定罪量刑的主要准则。由于这些经义的主要来源来自于《春秋》,因而又称为“春秋决狱”。“春秋决狱”称为风气之后,儒家扩大了其学说范围,根据其他的儒家经典断狱,史家称其为“引经决狱”。简单的说,儒家用一下著作对法律进行解释,当法律解释著作得到皇帝的批准时,法律也就儒家化了。二.对春秋决狱基本原则的探讨与分析 ●“原心定罪” “原心定罪”是引经决狱的总原则。既然春秋决狱是以儒家经典《春秋》,其推崇者们尤其重视支配行为的动机是否符合礼的道德标准。即在 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着重考量“心”作为定案的依据。 初次知道这项原则时,我以为其意思与当代刑法的构成要件有着微妙的相似。“原心定罪”中的心,与刑法构成要件中的“主观方面”具有 一定的相似性。然而与刑法构成要件中的“主观方面”相比,“原心定罪” 中的定罪的标准并不取决于其动机是否属于刑法所禁止的,而是取决于 其是否合乎礼的道德标准。这一审判原则从道德至上的立场出发,维护 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过分强调了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而相对忽视了犯罪 的客观事实,同时缺少相应的司法程序,从而为酷吏任意安置人罪打开 了方便之门。 ●“亲亲”“尊尊” “亲亲得相首匿”是我国古代封建法律的一项重要原则,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认为是犯罪,反之要定罪。这 项原则的推行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指臣对君、子对父不能冒犯、忤逆、甚至作乱,即使只有犯上作乱的思想而无没有真正的付诸行动,也是大逆不道 的犯罪。汉代高层同统治者的专制主义政治提供了保障,统治者将其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东周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春秋争霸的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称霸 (1)条件 经济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政治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外交“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2)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4.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 ①条件: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②标志: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称霸中原。 (2)楚庄王称霸: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5.春秋争霸的影响 (1)积极: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2)消极: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2)“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3)战国七雄: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战国兼并战争 (1)桂陵之战。 (2)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此战之后,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御秦的进攻。

【问题1】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探究:(1)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 (2)重用人才。 (3)重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增强国力。 (4)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问题2】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 探究:(1)特点: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齐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 ②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2)影响:①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②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如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 D.晋文公 答案:A 2.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姜尚B.伍子胥C.孙武D.管仲 答案:D 3.在中原地区,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争霸战争的双方是()。 A.秦、晋B.晋、楚C.齐、楚D.吴、越 答案:B 4.下图连环画中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吴王阖闾D.越王勾践 答案:B 5.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6.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答案:D 二、配伍连线题 7.将下列战役或改革与其意义用线连起来。

人才测评简介

人才测评是为招聘、选拔、配置和评价人才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个体和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而出现的一种服务。 人才素质测评的内容是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体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概念认知能力、情感智慧、社会行为能力、行为风格及专业知识和技能。 概念认知能力即一般认知能力,指接受、处理和发出概念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推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空间能力、知觉速度等。一般认知能力反映了人的基本认知操作过程中的智慧功能水平。基本认知操作是通过基本认知加工过程(分析、综合、识别、判断、推理等)操作概念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词、数字和图形)的过程。智慧功能水平是指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加工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因为基本认知操作贯穿于几乎所有的工作之中,它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工作潜力的基础,因此,一般认知能力测验对几乎所有工作都有很高的预测力。 情感智慧是指在接受、处理和发出概念信息、自我信息和人际信息时的惯常体验,主要包括:情绪稳定性、进取心、自信与尊重等。情感智慧对个体的工作绩效影响很大。情感智慧的预测力来自于它们的激活作用和自我约束机制。 社会行为能力是指表现在接受、处理和发出人际信息方面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友善和乐群、自控意识、人际交往技能等。社会行为能力是影响人际交往成败的经常性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工作(管理、秘书、业务员等)的成败的经常性因素。通常把情感智慧和社会行为能力合称社会成熟程度。与社会成熟程度有关的因素是对个体的事业成就有着重要影响的动力源泉或调节动力取向的杠杆。 行为风格是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区分维度但无优劣之分的人格特点,主要包括:务实与创意、重逻辑与重感情、内倾与外倾、兴趣和价值取向等等。一方面,一种行为风格更适合于某一类工作;另一方面,行为风格不一样的个体在做同一种工作时会表现出不同行为特点。但行为风格不决定工作的成败,决定工作成败的因素是一般认知能力、社会成熟程度及专业知识和技能。 人才测评的指标要素 能力 学术界通常把能力理解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它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培训教育,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集体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对能力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 1、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 2、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如活动中表现出的情绪、态度、意志等均属非能力的范畴。 3、能力是保证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但不是惟一条件。任何活动能否成功,除能力外,还取决于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人际关系等因素。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浅析汉代的法律儒家化----xiaom

论文编码: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浅析汉代的法律儒家化 作者韩继伟 系 (院) 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 2005 级 学号 05023065 指导教师黄斐 论文成绩 日期 2009年6月6日

学生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浅析汉代的法律儒家化 韩继伟 (安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摘要:汉朝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由此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学说和主流指导思想。中国古代法制建设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法制指导思想、立法原则和过程、司法制度等方面,儒家学说都深入的渗透到了其中。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开端由“独尊儒术”开始。随着引经决狱进程的推进,法律儒家化成为不可抵挡的潮流。 关键词:儒家化;儒学独尊;董仲舒;引经注律 一、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 汉代的“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由此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可以这么说,“独尊儒术”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开端!要论证这样一个观点,首先,需要认识什么是“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汉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的,是汉武帝实行封建思想统治的主要政策,即使儒学成为汉代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①从儒学独尊的历程来看: 汉初,统治者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而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应当弘扬对汉代统治有利的儒学思想,摈除其余思想学说,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①。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于是儒家学说渐渐成为汉室江山的正统思想。当然也成为汉代封建法制建设的指导理论。 ②“独尊儒术”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方面,武帝即位后,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此时统治的政治需要,黄老思想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逐渐并终于占据了统治地位。另一方面, ①《汉书.董仲舒传》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扬州市竹西中学刘娟[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极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 齐、晋称霸。齐、晋称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对于理解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把握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极其历史影响。 [导人新课]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真的来攻,结果没有诸侯再来救援,

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东周开始。自此,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引出本课课题。 [讲授新课] 先让学生明确: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共295年)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共255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争霸称雄,战争不断。最终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预示着历史最终将走向统一的趋势。 一、春秋争霸 阅读材料:说说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周王室的衰微 ①西周时王畿有约千里,平王东迁后,只有约方六百里, 后来还剩一二百里。 ②王室军事力量曾有14师达14万人,诸侯国不超过三军, 且诸侯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现在王室却只能有三军、 二军甚至不足一军了。 ③西周盛时,周王对诸侯有很大权威。可东迁后,天子地

法家人才观对古代人才管理的影响

(夭府新论)2()00年笫2期法家人才观对古代人才管理的影响 韩银政 【摘要]先絮法家_人爿‘迅于直观育I幽点灶有利于当时祉会进步的.u¨“功攫官、任人惟贤、不拘一|千}与m在宴践。它们后来诎竹操、赵匡胤、求元肺等杰小档王所啦I№,化做中国古代人m制度q】的椎!傲田制、人才选拔制度中n’台业J搜丹。 [关键词]先车洼家曹操赵睢胤_5牝元璋 [中图分类号]Kfl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一n633(2000)112一11084—090 [作者】男.1958邹生,毕业于成都火学中文系.四川省民政二F部学校教师四川成都61∞31 崇尚实践与功利的先秦法家的人才观精当寰川,影响深远。中国历史上的几个杰出君王曹操、赵匡胤、朱元璋那些堪称杰作的人才建设宴践.则是对法家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 一、先秦法家人才观中的积极因素 浏览从慎到、申不害、商鞅直到韩非的人才选拔观,其共同点大致有四: 第一,以功授官。申不害认为:“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盲。”…商鞅则言:“国“功授官干爵,此谓以盛知谋.u盛萌战,…?其国必无敌。国以功授官予爵,则治省言靠,此谓以法去法,以言去言。”『2l他主张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根据功劳的大小决定人们官职、爵位的高低、社会地位的贵贱,指出:“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就是说,除国君嫡系、秦之宗室外,如果没有军功,就不准在宗室名册上登记.取消其宗室的资格。<韩非子)里也反复指出,人的察性生来就“好利”,以功劳大小按爵赏禄,就会刺激人们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功”.从来都是法家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首善际准。它对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雄图蛳业的最终成功.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第二.任人惟贤。懊到认为,治国离不开贤能之士:“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冶乱.在乎贤使任职。”[4’他主张以“智”取人,说:“将浩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乎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骨.忠盈天下,害及其国。””1他还说,君主任人要能依其智能和所长。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君主应“不设一方“求于一。人”}6l。就是说,君子应当具有聚天下人_。之才,用天下人才之能的眼光。不过,法家的“任人惟贤”观是有前提的,就是所谓“明池”。慎到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勃,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黹不得背法而有名,臣青不得背法而有功。”171倘背离T这一R4

人才测评方案

如何组织实施管理型人才测评(803) 三、现任管理人员选拔晋升测评(804) 四、现行管理型人才测评最有效的方 人才选拔方案 以某电力集团项目经理为例 一、项目背景: 公司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方面加快新的生产基地以及跨国公司的建设,另一方面收购兼并一些优质的上下游企业。为了加强对收购兼并的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对管理类和技术类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企业战略管理型、可持续发展、一流现代电力施工企业企业铭人人努力日日创新经营理念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片市场育一批人才经营策略立足两网拓展四方胸怀江河展示特长经营作风快捷满意人文理念关心关爱关怀质量方针诚信守约追求卓越质量目标质量优良业主满意管理理念以人为本规章为 矩效率为先恪守诚信依法经营企业价值在追求社会效益中获取经济效益在发展企业利益中实现员工利益 电力企业人才选拔现状 举荐委任制。在选拔流程上,由管理层或基层推荐、人力资源部(或干部处)考察、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正式确定名单。选拔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员工以前的工作表现和他人的评价,关注的是过去的业绩和能力表现 问题 1.操作方式上的封闭性,缺乏透明机制。目前中层管理人才选拔的流程比较封闭,推荐、考察和审定几个主要环节的透明度不高,整个选拔过程只对上公开、对下保密。 2.通过推荐选出候选人,忽视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没有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可能会导致组织的用人需要与员工个人的发展愿望不一致。 3.选拔标准单一,忽视员工潜能的发挥。以过去的业绩预测将来的成绩,这样的方法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低层次管理岗位的优秀员工被提拔到高层次岗位后就表现平平,原因在于他不具备高层次岗位的能力。或是将优秀的技术骨干提拔到管理岗位后,其表现就很一般,原因在于将技术型人才错误地当成管理型人才使用。 二、项目目标及任务 1.对该企业的80名后备人才(包括管理类和技术类后备人才)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明确后备人才个人的优势和不足。 2.针对后备人才个人的能力素质特点,制订相应具体的培养计划。 3.帮助该企业人力资源部和高层领导了解后备人才的整体能力特点,为后备人才的培养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

(2016年秋季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教学设计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掌握老子及其主张、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孔子及其学说。 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老子及其主张 分析: 1.老子生平 2.思想主张 3.文化成就 (二)孔子及其学说 分析: 1.孔子生平 2.思想主张 3.文化成就

4.教育成就 (三)孔子及其学说 分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的影响 小结: 1.本课内容 2.列举战国时期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自然资源。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主张。

2018年中国法制史论文题目113个

2018年中国法制史论文题目113个 1、论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 2、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从云梦秦简看战国秦代的法律制度与立法精神 4、秦汉时期封建行政法律体制的确立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律典的发展定型 6、论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 7、论汉唐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儒家化 8、论唐代司法制度的重大变化 9、论宋代的编敕 10、宋代的民事法律规范 11、论元代的法律特色 12、评明代的重典治吏 13、析清代的文字狱 14、试评《大清民律草案》 15、太平天国法制初探 16、试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司法制度 17、南京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法律体系初探 18、延安时代的法制理论与实践 19、试论西周的宗法制度 20、试论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 21、试论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 22、试论李悝的《法经》 23、试论秦国和秦朝法制的得失 24、汉文帝除肉刑述评 25、“春秋决狱”的由来和影响 26、论“十恶” 27、试论唐律的特点和地位 28、试论唐律中的刑法原则 29、试论唐朝的司法制度 30、试论唐朝的监察制度 31、试论宋朝法律的主要变化 32、试论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 33、试论明律体例和内容的变化 34、试论明清的文字狱 35、试论明清的司法制度 36、评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 37、试论清末的预备立宪 38、论论清末刑事立法的发展变化 39、试论清末的民事立法 40、试论清末的商事立法 41、试论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 42、评《中华民国临时的约法》 43、评北洋政府的立宪活动

44、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法 45、评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 46、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商法 47、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刑法 48、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制度 49、试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建设 50、试论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51、经济改革是法制发展的先声--从春秋战国清末的经济改革,看中国法制的发展 52、试论中国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53、试论中国古代惩治贪官的法律规定 54、试论“重农抑商”方针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 55、试论中国传统法制的主要特点 56、中国古代神权法思想论略 57、儒家法律思想评论 58、法家法治理论研究 59、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特征 60、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61、资产阶级改良派法律思想评述 62、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的思想评述 63、清末修律与礼法之争 64、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与当今法制建设 65、中西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66、论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 67、论古代法学与现代法学 68、湖州海岛教案的历史还原与重新评价 69、《南部档案》清代州县诉讼中的“中证”考察 70、论清王朝涉藏刑案处理的司法特色 71、古代中国人的日常法律意识 72、中国古代立法经验镜鉴 73、上海道契特殊法律地位的形成 74、环保法还是消防法之法学历史考证 75、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官管理探析 76、云南武定环州傈僳乡民控土舍李自孔案的历史考察 77、五代宋初天台宗传法中心的转移 78、法律文书公开古今谈 79、浅析魏晋时期“八议”制度的特点 80、清末法典修订意义刍议 81、民国时期灾民的权利保障 82、清代水事纠纷与政府应对 83、汉朝法律思想变化在汉朝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体现 84、中国古代以法促廉及其启示 85、近代日本法史学研究方法的分析 86、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变迁 87、从《洗冤集录》看宋慈司法刑事检验的法律思想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 争》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识读《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2、分析春秋五霸的共同特点。 3、分析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 重点:齐桓公称霸及他首先称霸的原因。 难点: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哪一幅图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图是战国形势图? (2)比较两幅图,看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春 秋 战 国 的 纷 争 春 秋 争 霸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著名战役:、等 图 二 图 一

(3)你能说说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吗?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混战局面,主要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一制度是什么? 2、阅读材料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晋文公在践上会盟诸侯,与会的有鲁、齐、蔡、郑、卫等国,周天子应召参加,并册封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成了中原的霸主。 (1)材料一中的“霸诸侯”是指哪一件事?桓公得以实现“霸诸侯”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晋文公称霸中原是与哪一诸侯国争霸的结果?促成其成为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什么? (3)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的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战争是否有积极作用?为什么? 三、巩固训练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国11次,朝晋国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交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2、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A.尊崇周天子,击败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B.保卫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建交 C.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D.利用周天子的影响来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3、小明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在日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卧薪尝胆,不学 纸上谈兵。”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 A.夫差、白起 B.勾践、白起 C.勾践、赵括 D.夫差、赵括 4、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巧记忆 齐楚秦燕居四方,东西南北各逞强; 赵魏韩国在里面,由北向南串一线; 齐魏马陵魏旗落,秦赵长平赵削弱。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各国通过变法使国力强大,社会进步,统一的趋势加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改革与强国的关系)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材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通过层层引导提问,合作讨论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去被视为立国重器。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到了周朝时,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灭亡,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 2、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从课题内容开始,寻找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什么是人才综合素质测评

人才素质测评是测评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被测评者的思想品格、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和发展潜能等多种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一种科学的综合的选才方法体系。以帮助用人单位了解人才和加强人才对自身的了解,为科学用人和人尽其才提供可靠和有效的依据。我们可以从广义与狭义来能理解人才素质测评。 狭义的人才素质测评是指通过量表对人才品德、智力、技能、知识、经验的一种评价活动。例如智力测验、气质测评、品德测验、人格测验等都是通过问卷选择题等量表形式来测评被试者的有关素质。广义的人才素质测评,则是通过量表、面试、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多种手段综合测评人才素质的一种活动。如,我们想与某人交朋友,真交之前,很想了解对方是否可靠,讲信用,值得自己交,因此想与他见见面,看他的言行,与他合作点小事,试探他的为人处事,问问他的周围知情人,了解他的过去,这一切都是属于考察评价活动,历时较长。如果把这些考察评价活动浓缩、提炼并加以规范化与科学化,在短时间内完成,则为人才素质测评了。 基本能力素质、实用人格素质、基本职业倾向评价 快捷方便准确实用功能智能化 快捷方便、准确实用、功能智能化:只需要短短几分十钟就可以对一个人的能力、个性、兴趣、求职(工作)动机、待人处事的风格、管理风格、适合的职业类别、发展潜力等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可以大大节约时间、精力,降低人才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是招聘、考核、选拔、人员安置、就业指导的实用工具。 实用与专业有机结合:测评的过程计算机化,操作简明,快捷方便:使用本系统进行人才评价无需配备专业人员。测评完成后,计算机自动自动生成一目了然的报表,既有相应的得分,又有针对性很强的评语,智能化程度高并且可以防止无效及非真实回答,结果实用性强。 智能化功能:能自动控制测评时间,能自动检测是否回答全部问题,能自动显示未回答的问题。 测评结果标准、规范:本系统吸收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源研究有价值的成果,建立了一个评价语库,能针对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评价,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评价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导读:【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名著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它属于私撰史。 “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等三部传《春秋》著作。三传之中,《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在性质上完全是一部由作者独立编撰的新史书。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流派概括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家,另处还有小说家。但班固的概括也未尽全面,当时颇为活跃的兵家,就未列入。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它记述战争的著名篇章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这是一部以叙事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战国策》又称《国策》,还有《短长》《事语》《长书》和《修

书》等异名。它是秦汉间人篡集的一部历史著作。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又称《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言谈行事主要记录在《论语》里,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里有一段向为人传诵的`精彩文字是《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内容是记述孔子与几个学生谈各自志向的,其中他所赞赏的是曾皙的志趣。 《庄子》一书的作者是庄周,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书中。《庄子》著名的寓言有《庖丁解牛》《触蛮之争》等。 《孟子》中的著名寓言有《揠苗助长》《月攘一鸡》《奕秋诲奕》等。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是保存寓言最多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1.文学常识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名著 2.文学常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名著 3.文学常识中的文化常识 4.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四则 5.中考关于语文的文化常识 6.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关于春秋战国的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岳麓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 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浅析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摘要:儒家的法律学说侧重讲求“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综合治世艺术,董仲舒在孟,苟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并对儒家思想改造以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加强专制,使其成为了社会正统思想和法律思想。后世儒学随社会发展不断改进,一直统治中国千余年,其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在各方面均有体现。正视这种影响对了解我国法律思想发展脉络和当今法制发展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学法律思想司法实践 一、儒学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一)对法律指导思想的影响 先秦时儒家的法律思想基本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礼制”和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维护礼治,重视人治的法律观点。最为重要的是孔子提出了“仁”的观点,基于此呼吁“为政在人”“德主刑辅”的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德主刑辅”的法律指导思想一直保留着,从汉朝“大德小刑”到唐朝“德刑并用,以德为主”再到明清“明刑弼教”,中国的法律精神自然和谐,以人为本是没有变化的,这也是其区别于西方法律思想的鲜明特征。 (二)对法律制定的影响 1.在刑法上 中国传统法律步入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后,根据德主刑辅的原则,刑法原则基本上秉承了“恤刑慎杀”的指导思想。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废除肉刑,这是儒家人治对法律的具体影响。此外,刑名的减少,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以及加役流,死刑复审的创立无不闪耀着当政者以民为本的儒学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对古代刑法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其家庭本位的观点对使古代法律伦理化。孔子从“亲亲”的家庭主义原则出发,提出了“父子相隐”,这不仅是引礼入法的表现,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刑法适用与诉讼。从以后的封建法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带有明显亲情原则的刑法规定,如“亲亲相隐”“存留养亲”“宽纵复仇”。此外,这种法律思想还体现在男尊女卑对法律适用的影响

岳麓版七上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word教案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