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嘉应学院马克思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

嘉应学院马克思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

嘉应学院马克思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
嘉应学院马克思期末复习练习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想统一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对社会发展的系统观点

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C 2、D 3、D 4、A 5、D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存在的第一性D.对于意识的根源性5.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物主义决定论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6.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性是()

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B.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性

C.矛盾对立双方的同一性D.没有差别和矛盾的同一性

7.认识客体是指()

A.人的观念及其对象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物

C.人的自由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8.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6、A 7、D 8、B 9、A

A.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

C.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都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有目的而起作用的

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因为()A.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B.生产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因素C.生产力是自然关系所以决定社会关系D.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10.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10、C 11、B 12、B 13、B 14、C

A.客观物质世界B.知识分子的头脑C.人民群众的实践D.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11、事物的本质是()

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引起另一现象的现象

D、事物具有的现实性

1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

A、世界本原的科学

B、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C、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

D、科学的科学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14、事物的质是指()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总和

B、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15、下列活动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

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

D、医生治病

16、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

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

B、所有物质都具有意识

C、意识独立于物质而存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7、以下关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15、A 16、D 17、D 18、A

A、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事物的运动引起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多种联系构成多种运动形式

D、运动构成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

B、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

C、认识论和辩证法

D、唯物论和认识论

1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19、A 20、D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的保证

D、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不定项选择

1、事物的本质是()()()()()

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引起另一现象的现象

D、事物具有的现实性

E、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

A、世界本原的科学

B、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C、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

D、一切规律的科学

E、科学的科学

3、事物的质是指()()()()()1、B 2、B 3、C

4、A C

5、D E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总和

B、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E、事物的度

4、下列活动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

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农民培育新品种

D、运动员训练

E、医生治病

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

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

B、所有物质都具有意识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E、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

A、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C、认识是否来源于实践

D、世界观是否是哲学

E、意识是否变成现实

7、联系的普遍性是指()()()()()

A、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B、各事物之间通过中介相互联系

C、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

D、具体事物是世界普遍联系的一个环节

E、整个世界是张普遍联系的网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是()()()()()

A、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E、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6、A B 7、A B C D E 8、A B C D E 9、A C D 10、B C D E

11、B 12、B 13、A 14、E 15、C E 16、C D 17、A 18、A D E 19、A B D E 20、A B D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党正确认识和利用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发展规律

D、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的保证

E、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10、“只有判断和判断才有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矛盾的”,这种观点是()()()()()

A、把逻辑矛盾和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裂了客观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内在联系

D、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反映

E、把逻辑矛盾和客观矛盾绝对对立起来

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E、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2、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C、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运动

D、事物的多种联系组成运动

E、运动构成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

B、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

C、认识论和辩证法

D、唯物论和认识论

E、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

14、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绝对观念”的产物

D、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

E、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

A、古代原始唯心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现代实用主义

E、客观唯心主义

16、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A、社会心理是复杂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简单的

B、社会心理无阶级性,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

C、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社会意识形式则表现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等

D、社会心理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社会意识形式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E、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是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1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18、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A、只有认识必然才有自由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只有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才能成功

E、在实践中要使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19、“实事求是”体现了()()()()()

A、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必然与自由的统一

D、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E、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0、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必然性()()()()()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要自由就要守纪律

C、既有闪电,就有雷声

D、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E、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三、名词解释

1、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

3、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

5、意识

6、物质

7、联系 8、辩证法 9、矛盾 10、矛盾普遍性 11、辨证否定 12、感性认识13、理性认识 14、真理 15、生产力 16、生产关系 17、必然王国 18、自由王国

19、人民群众 20、群众史观

四、判断分析题

1、白马非马

2、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3、存在就是被感知

4、百事宜早不宜迟

5、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7、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8、有用就是真理

9、真理再向前跨一步就是谬误 1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4、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5、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8、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9、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0、共产主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

1、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当真理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4、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说明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存在为前提

C.凡是存在价值的东西都不存在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的存在可以不以价值存在为前提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A.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必须是商品经济

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联系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3、两个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的价值形式分别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4、竞争是()()

A.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范畴 B.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C.和商品经济同时存在 D.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范畴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 D.劳动力成为商品

6、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能创造物质产品 B.能形成价值 C.能创造剩余价值

D.能创造比劳动力商品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8、资本主义工资是()()

A.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 B.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

C.工人劳动以后领回的货币 D.工人劳动的价格

9、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剩余价值 D.资本家省吃俭用

10、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是()()

A.竞争 B.联合 C.吞并 D.信用制度

11、社会资本是指()()

A.货币资本的总和 B.社会上所有的资本

C.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D.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总和

1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转的决定性阶段是()()

A.危机 B.萧条 C.复苏 D.高涨

13、生产价格就是()()

A.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B.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再加平均利润

C.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再加剩余价值 D.成本价格加利润

14、商业利润是()()

A.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B.从贱买贵卖中得来的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得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5、银行是独立经营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银行利润率可能()()A.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B.应该高于平均利润率 C.应该低于平均利润率D.有时高于平均利润率,有时低于平均利润率

16、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是()()

A.债券持有者,只是公司的债权人,而不是股东

B.从公司取得预先规定的利息,不参加股东大会

C.债券可以到期收回本金

D.债券的利息是预先规定的,价格涨落只受银行利息率的影响

17、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灭竞争 B.垄断产生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 C.竞争减弱

D.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竞争更加剧烈、更加深刻、更带有破坏性。

18、跨国公司是()()

A.一种国际性的垄断组织 B.国际卡特尔

C.在流通领域结成的国际垄断同盟 D.新科技革命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

19、金融资本是()()

A.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互相渗透、溶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的资本形态

B.银行垄断资本 C.工业垄断资本 D.一般的资本

20、垄断利润是()()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22、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结果是()()

A.加强了对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剥削

B.保证垄断资本家获得稳定的高额收入

C.使资本主义内部产生了社会主义关系

D.使国民经济日益协调发展,避免了经济危机

23、资产阶级国家推行经济计划()()

A.是资产阶级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一种形式 B.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相一致C.是对私人资本具有约束力的一种经济体制 D.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本质

24、以下哪些条件为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客观前提()()

A.资本主义银行作用的削弱 B.资本主义生产接近全面社会化

C.资本主义管理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

二、名词解释

1、商品

2、资本

3、资本集中

4、生产集中

5、利润

6、股份公司

7、垄断

8、跨国公司 9、剩余价值 10、停滞膨胀

三、判断分析题

1、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2、资本是以货币、生产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因此,一切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3、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人劳动一天得到一天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共同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5、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四、简答题

1、区别劳动力和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根源是什么?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形式?

4、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所有制的性质?

四、论述题

1、试述纸币是怎样产生的?通货膨胀是怎么一回事?

2、试述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如何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学说是()

A、无产阶级的

B、全人类的

C、人民的

D、部分人的

2、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

A、武装斗争

B、要消灭一切阶级

C、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D、实现工业现代化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

A、人们的主观臆想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C、无产阶级英勇奋斗运动的基本条件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4、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商品经济基础特有的规律——价值规律

C、在资本主义是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5、无产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斗争

C、公开斗争、秘密斗争、军事斗争

D、经济斗争、武装斗争、土地斗争

6、无产阶级政党的是()

A、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的产物

B、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C、工人运动与知识分子相结合的产物

D、工人运动与工农武装相结合的产物

7、革命形势是指()

A、革命客观条件的总和

B、革命的爆发

C、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D、革命的最后结果

8、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所以()

A、一切战争都是有害的

B、必须反对一切战争

C、要反对非正义战争,积极支持和参加正义战争

D、无产阶级革命不能利用帝国主义战争

9、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两个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时期

C、是由阶级社会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转化时期

D、既是资本主义,又是社会主义

10、过渡时期的显著经济特点是()

A、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居于领导领导

C、个体经济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为主体

D、混合制经济

11、社会主义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基础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人民代表大会

13、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矛盾

14、“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一定范围”主要是指()

A、阶级斗争存在的领域已经缩小,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现阶级的主要矛盾

B、阶级斗争主要在经济领域存在,还要进行打击经济基础犯罪的长期斗争

C、国际上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敌对势力还要对我国进行颠覆和破坏

D、阶级斗争主要在文化领域存在,因此需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15、党的领导主要是()

A、领导机构的领导

B、领袖人物的领导

C、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D、社会物质生产的领导

16、工会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

A、它的广泛的群众性

B、它的组织的严密性

C、它具有严格的阶级性

D、它是自发形成的

17、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决定性因素是()

A、共同的语言

B、共同的地域

C、共同的经济生活

D、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1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上()

A、各民族间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各民族所处的地域范围有差别

C、各民族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D、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

19、今天全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务()

A、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支持他们的正义斗争

B、加强同世界友好国家的合作交流

C、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

D、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合作

20、党的组织原则是()

A、群众路线

B、集体领导

C、民主集中制

D、组织纪律性

21、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创造性

22、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神圣家族》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德意志意识形态》

23、从1872年到1904年这一革命和平发展时期,出现的机会主义主要是( )

A、第二国际修正主义

B、拉萨尔主义

C、杜林的社会主义

D、英国工联主义

2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 )

A、为了政治权力而进行的

B、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

C、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进行的

D、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的

25、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二、名词解释

1、经济斗争

2、政治斗争

3、社会革命

4、政体

5、国体

6、社会主义民主

7、共产主义道德8、“一国两制”9、思想路线10、政治路线

三、判断分析题

1、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2、无产阶级革命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发生。

3、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出来的。

4、坚持按劳分配,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5、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原则,是维护各自的要求和特殊利益。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

2、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3、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4、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四、论述题

1、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A

5、D

6、A

7、D

8、B

9、A 10、C 11、B 12、B 13、B 14、C 15、A

16、D 17、D 18、A 19、A 20、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C

5、D E

6、A B

7、A B C D E

8、A B C D E

9、A C D 10、B C D

E 11、B 12、B 13、A 14、E 15、C E 16、C D 17、A 18、A D E 19、A B D E 20、A B D

三、名词解释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4、唯心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6、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8、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是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

9、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单地说就是对立统一。

10、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

11、辨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肯定的否定,即扬弃。

12、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

13、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依靠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4、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15、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支配自然界的能力。

16、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利益关系。

17、必然王国是人类的不自由状态,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不自由状态和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中的异化状态。

18、自由王国是指人类摆脱了自然和社会的奴役,从而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的生存状态。

19、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0、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在历史主体问题上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四、判断分析题

1、错,因为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2、对,承认矛盾的特殊性。

3、错,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4、错,否认了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5、对,时间的一维性。

6、对,既承认了绝对运动,又承认了相对静止。

7、错,否认了静止的存在。

8、错,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9、对,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10、对,矛盾的同一性。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表现在:首先,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每门具体科学都以世界的某一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则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次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联系。一方面,马在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总之,两者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是:(1)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2)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3)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5、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处于首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6、对立统一规律决定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贯彻于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首先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其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8、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只看到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精神作用,忘记了精神背后的物质动因,只看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共产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四、论述题

1、绝对真理是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本性的不变性和人们所追求的认识的完全正确性,相对真理是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内容的可变性和人们认识的不完全正确性。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构成了绝对真理,认识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必然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因此,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态度应当是,既坚持又发展。

2、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有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社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表现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矛盾特殊性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只有把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认识和解决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用来指导中国改革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反映和辩护的功能,它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精神力量;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社会的统治思想,具有维护阶级统治的功能;具有批判实现、超越实现的导向功能和创新功能,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际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克服社会中各种不健康的现象,引导社会健康地发展;才能保证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4、我们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完成改革大业。只有从群众来,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库(二)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D

2、BD

3、CD

4、BC

5、D

6、D

7、D

8、B

9、C 10、AD 11、C 12、A 13、AB 14、CD 15、A 16、ABCD 17、D 18、A 19、A 20、B 21、C 22、AB 23、AD 24、BCD

二、名词解释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若干分散的个别资本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资本称为资本集中,也是增大个别资本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或组织股份公司使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而实现。

4、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5、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资本家在销售产品后获得的超过预付资本的余额。

6、股份公司是由许多资本家用购买股票的办法合资经营的资本主义企业。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的称有限公司;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责任的称无限公司。

7、垄断又称独占,一般是指少数大资本家为了控制生产和销售以获得垄断利润而达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

8、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的垄断企业,又称国际公司、多国公司。跨国公司多数由一国的大垄断资本所建立,而以总公司所在国为基地,在其他国家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

9、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0、停滞膨胀简称“滞胀”。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和经济低速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

三、判断分析题

1、观点错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因素,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在商品经济以外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但它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自然界的许多物,如空气,有使用价值,但它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2、观点错误。资本虽然是以货币、生产资料等形式存在的,但是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生产资料是生产的一个物质条件,它们本身并不是剥削手段,也不会带来剩余价值。只有当它们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在物质的生产条件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劳动者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资本家,在这样的条件下资本家可以运用他手中的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强制工人为他生产剩余价值,这时,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货币和生产资料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它们才成为资本。而当改变了这样的生产关系,例如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有变为劳动者公有,生产资料和货币就都不再是资本,而是生产的一般要素。

3、观点错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1)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它就应有价值,而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那么劳动的价值也就是劳动来决定,这是毫无内容的同义反复;(2)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在生产前就应独立存在,但是劳动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当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时,劳动才能发生;(3)如果劳动是商品,有价值,按照商品等价交换的规律,资本家就应付给工人全部劳动的价值,这样资本家就得不到任何剩余价值,因为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都以工资的形式取回了,那样资本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如果不付给工人劳动的全部价值。那就是不等价交换,违反了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从上可见,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决不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观点错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共同参与了平均利润率形成,但借贷资本并不参与平均利润率形成。借贷资本只是以利息的形式从职能资本的平均利润中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所以利息率的最高限度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

5、观点错误。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种种途径溶合起来生长而成的一种新型资本;而银行资本则指银行所支配的资本,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银行家自己投入银行的资本,另一部分是从外面吸收进来的存款。

四、简答题

1、区别劳动和劳动力的意义是:(1)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指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资本家即使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劳动力,但由于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能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也能获得剩余价值,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揭露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它并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全部报酬”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假象;揭露了它掩盖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所以区别劳动和劳动力使资本主义剥削雇佣劳动的秘密彻底揭开了。

2、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它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即同购买力相比,显得商品过剩了,而并不是生产出来的东西真的超过了人民的需要,绝对过剩了。

(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3、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紧密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方式的差异,构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基本形态。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4、答:国家所有制经济是由国家直接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其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在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国家历来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的阶级属性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因此,国家所有制只是资本关系的形式变化,是作为总体的垄断资本家通过国家形式对资本的占有,其实质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产阶级私有制。

五、论述题

1、人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花花绿绿的钞票,如人民币、港币、美元、日元等,它们都是纸币。凭借这些纸币,人们可以购买各种商品,那么,纸币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简单地说,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商品交换的实践中产生的,是由金属货币演变而来的。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那么,是不是说国家可以随意印制、发行纸币呢?当然不行。因为金属货币的流通是有规律的,它必须符合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而纸币是价值符号,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当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时,纸币的流通就反映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这就是纸币流通规律。一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就要上涨。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就叫做通货膨张。通货膨胀是违背货币流通规律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曾经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以此作为刺激经济发展和降低工实际工资的手段,把恶果转嫁到广大人民身上。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战略方面的片面追求速度等原因,也会出现通货膨胀,因而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要注意防止经济过热,控制货币发行量,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治理通货膨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2、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在资本家工厂劳动,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从表面上看,好象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的报酬,或者说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这是一种假象。其实工资并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因为:(1)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它必须在出卖前就已经存在,可是劳动只有在劳动过程中才存在,这时劳动已经属于资本家而不是属于劳动者,工人不能把它出卖了。(2)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必须有价值,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样劳动的价值就是由劳动决定,这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3)如果劳动是商品,有价值,按劳动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应当等于劳动的价值,如果真是这样,资本家就得不到任何剩余价值了,因为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以工资形式都取回了,假如资本家以低于劳动的价值付给工资,那就违反了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

由上可见,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所以能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是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采取工资形式,就把雇佣工人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剥削实质掩盖起来了,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报酬的,在工资形式下,工人劳动一天得一天工资,似乎全部劳动都是有酬劳动,使无酬劳动也表现为有酬劳动,这就带有很大的欺骗性,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A

6、B

7、A

8、C

9、B 10、A 11、A 12、C 13、

B 14、A 15、

C 16、A 17、C 18、A 19、

D 20、C 21、C 22、C 23、B 24、

C 25. B

二、名词解释

1、经济斗争:是工人为争得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而向工厂主进行了的集体斗争。

2、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斗争。这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最主要、起决定作用的斗争形式。

3、社会革命:是指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即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4、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一定的阶级以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5、国体: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为哪个阶级服务,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和镇压哪些阶级。

6、社会主义民主:亦称无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全体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7、共产主义道德: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道德。其本质特征是集体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人类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

8、“一国两制”:亦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想。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在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一种战略和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实行的一项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

9、思想路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思想路线的要求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强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它是制定和执行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10、政治路线:我们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是团结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政治路线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规定了新时期的总任务。

三、判断分析题

1、答:错误。我们衡量一门学科是不是独立的科学,有两个基本的标准,一是看它有没有过自己的特定的研究对象;二是看它有没有过自己的严整的科学体系。这两条标准,科学社会主义都完全具备: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这就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目的;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有它自己的严整的科学体系。可见,那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2、答:错误。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客观上具备了革命斗争形势,主观上具备了成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并取得成功。革命斗争形势和革命斗争的主观条件是促进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发生和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没有革命斗争的形势,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爆发就缺乏客观基础,因而就不可能发生。然而,即使具备了革命斗争形势,如果革命斗争主观条件不成熟,即没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主观上的努力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也不会自行爆发。因此,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生和成功,必须是成熟的革命斗争形势和成熟的主观条件的统一。

3、答: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出来,因为:(1)公有制的建立意味着对私有制的根本否定,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的。(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的。(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保护着资本主义私有制。(2)广大小生产者的小商品经济基础也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任其自然发展,必然产生两极分化,产生资产阶级。所以,社会主义公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精编版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精编 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 2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总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次,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独立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包括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1)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为解释资本何以产生价值,反驳是资本家养活工人的谬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资本家用更少的钱,让工人做出可以被他卖的更多钱的商品。2)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地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改错题(在错误之处下方划横线并改正过来,亦可用自己语言做出简要解释)。 1、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原创的狭义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基础上)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5、可知论即唯物论。(所有唯物论一定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论也是可知论) 6、有些事物是绝对运动的,,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任何事物及过程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即既是绝对运动的,又是相对静止的) 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8、事物发展方向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前进性特指事物发展方向,曲折性特指事物发展道路) 9、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实践,二是书本(或他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书本,他人知 识是间接知识,是:“流”最终源于实践) 10、检验认识真理性有两个标准:一为实践,二是逻辑证明。(唯一标准是实践,逻辑证明是实践检 验的补充,依赖于实践) 11、实践检验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有些认识的真理性实践不能检验。(实践最终能检验所有认识的真理 性,这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指因条件限制特定一次实践不能完全检验某一认识真理性,必须不断检验。) 12、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 13、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并居核心地位的是哲学思想。(政治法律思想)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是有些社会意识不被社会存在制约。(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 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5、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6、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它怎样生产,而在于它生产什么。(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怎 样生产,用什么劳动工具生产,意思是生产工具是各种经济时代划分的标志。同理:“手推磨代表着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代表工业主为首的社会”) 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国家政权) 18、“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该社会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阶级矛盾是 由此规定的。) 19、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原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 争是由此规定的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杠杆)) 20、社会革命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社会基本矛盾此终存在,只有 尖锐化时才会引起社会革命。) 二、分析题。 1、材料1:韩非子:“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人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材料2: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点是鸟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另外一头牛。” 问题1、结合材料1、2回答“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含义。 问题2、材料1是如何评价人的思想观念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问题1:含义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外部物质世界的事物与现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包括感性形式(感觉)和理性形式(思维)。感觉和思维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感觉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思维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材料1、2说明任何意识和观念,无任正确、错误、荒唐,无任其主观特征多样,归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 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 的。(2 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决定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1 分) 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 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1 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1 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 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 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 分) 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 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 会关系中生活。( 1 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1 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 的人。( 1 分) 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 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 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 分)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是实践观点,它是《提纲》的核心思 想和灵魂。(1 分) 5、如何理解“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一切宗教都把整个世界分成两部分:一是人们生活其中的人间世俗世界,( 1

超星马克思主义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 【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C)。 ·A 、《马克思的幽灵》 ·B 、《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2 【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A 、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 、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A 、认识 ·B 、认知 ·C、继承 ·D、批判 4

叮叮小文库【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 ·A 、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 、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5 【判断题】 1999 年英国 BBC 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正确) 6 【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错误) 现代性、现代世界 1 【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 B )。 ·A 、资本、政治 ·B 、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2 【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 C )。 ·A 、经济 ·B 、政权

叮叮小文库·C、资本 ·D、法律 3 【单选题】以下人物中,( D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 、海德格尔 ·B 、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4 【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错误) 5 【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正确) 什么叫原则高度 1 【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 ·A 、金银 ·B 、铁和谷物 ·C、金银铁 ·D、工业和技术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精选文库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世界,为人类造福。 (2)在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正确处理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 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试用这里所学的观点,指出其合理之处。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 “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一方面,每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反之,人不仅不能“胜天”,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辨析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劈柴不照纹”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2)但若认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则是片面的,它没有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3)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按规律办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只有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如何理解成语“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两个成语说明主观能动性对制约它的条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三个和尚和三个凑皮匠 哲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皮匠们“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虽然勺柄太长,不好往自己嘴里喂,就往同伴嘴里喂,相互都吃得饱饱的。他们善于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和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而和尚们在现实条件面前束手待毙,无能为力。没有分析条件、利用条件,而最终导致了忍饥挨饿的结局。所以,不顾实际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但那种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辨析:“心想事成” ⑴“心想”即认识世界的活动;“事成”是指成功地改造世界。对心想能否事成要作具体分析。⑵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使主观符合客观,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心想”才能“事成”。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如果光凭良好的主观愿望,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盲目蛮干,“心想”就不能“事成”;如果只想不做,即使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心想”,也不可能变为现实。⑷不加分析地、笼统地说“心想事成”是不科学、不准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第1题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您的答案: D 2.第2题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您的答案: A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朴素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 您的答案: A 4.第4题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您的答案: D 5.第5题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您的答案: A 6.第6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您的答案: C 7.第7题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您的答案: C 8.第8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您的答案: C 9.第9题 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您的答案: C 10.第10题 垄断利润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您的答案: B 11.第11题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精编版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总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次,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独立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包括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1)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为解释资本何以产生价值,反驳是资本家养活工人的谬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资本家用更少的钱,让工人做出可以被他卖的更多钱的商品。2)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地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方式决定人性”的哲学基础,使其政治经济学担负起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使命。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与其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现实。所以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7.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是如何统一的?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2)科学性表现在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3)阶级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学说。4)革命性表现在它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通过统一了科学性,革命性,将理论付诸实践,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而非包容一切的知识总库” 9. 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作用,它是批判旧世界的有力武器,也是建设新世界的光辉指南。但是它不是包容一切的知识总库,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在马克思主义的着作、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应该学其观点、立场、方法,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的问题,也在解决新的问题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10.为何说分割论、学派论、过时论都是错误的? 1)分割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知识分子,职业革命家,农民,工人四种马克思主义,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学派论只承认其科学性而否认阶级性,实践性。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说,而忽视了它也是治国纲领,有阶级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选择题:(共214个) 单选:共140个;多选:共74个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8个) 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 )C.德国古典哲学 3.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C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6.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D.与时俱进 7.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8.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D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36个) 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 C )的依据。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C.物质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D.客观实在性 5.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 点是( D )。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B )。B.时间的不可逆性

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 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8.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D) 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9.“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C ) C.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B)。 B.物质决定意识 1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C)。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1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D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D.斗争性和同一性 18.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B B.矛盾分析法 1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习题与答案

导论 1.什么是社会?社会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2.什么是方法?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于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有所差异,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包含了人文学科的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 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 二、单项选择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 (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 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 (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 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 (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 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 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 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 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 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 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 (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 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 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练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 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在我党的领导人中,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 A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3、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三大 D.中共六大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争取外援 5、毛泽东在哪篇著作中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C A.《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B.《论联合政府》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反对本本主义》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 A A.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事求是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理论联系实际 7、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D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本本主义》 8、在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把教条主义者比喻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是 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本本主义》 D.《为人民服务》 9、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B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0、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C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有无群众观点 D.消除腐败 11、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D

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

绪论 一、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 主义,包括(ABCD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 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 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 学理论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 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反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 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