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1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 (3)

13.1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 (3)

13.1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 (3)
13.1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 (3)

第13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x k b 1.c o m

(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二)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第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

即2050年的人口数量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师: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四)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

2、臭氧层空洞

3、温室效应

4、水污染

5、噪声污染

6、农药、化肥污染

7、生活垃圾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了解地球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 3、列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了解现阶段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贡献。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画图,完善推理能力。 3、能够反思人类的不当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提出解决这些污染问题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深刻影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 2、树立以低碳环保为时尚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列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3、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1、绘制人口增长曲线。 2、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 课时计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用醋酸代替酸雨做模拟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

2、收集数据资料,准备图片视频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配备不同酸性的溶液和PH试纸。 学生准备 1、做模拟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实验。 2、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自拍的街头一景:拥挤的人群、堵塞的汽车交通。 导言:当我们漫步街头想欣赏街头美景时,却往往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所淹没。到处是拥堵的汽车,川流不息的人群。可见城市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多。 二、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下面我们看一组数据:展示数据《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请同学们根据数据画出我国人口未来增长趋势图。 学生活动一: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的曲线图用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引导学生讨论: 1、从曲线图看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2、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我国人口如何? 学生讨论得出: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未来我国人口将呈爆炸式增长。 教师: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的资源还是相当有限的。尤其是土地贫乏,大大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以我国人口数量之多和人均资源之少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认同,让学生意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放眼世界,各国人口都在快速增长。屏幕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请同学们根据数据画出世界人口未来增长趋势图。 学生活动二: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师巡视。把学生的曲线图用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初中生物 《第三节 认识生物圈》 教案3

《第三节认识生物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2.能理解并能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理解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难点: 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①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你所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 ②观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你又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 ③你能否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 听了其他同学的表述后,你又了解到了有关生态系统的哪些知识? ①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它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②你认为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设是什么? 2.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①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②理解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观看课本p12页资料分析,比较几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观察课本中的以及课件中的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比较这些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 课后总结: 回顾本节课你所学到的内容,谈谈你对生物圈的认识。

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23生物圈与植被教案

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 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认识生物圈。主要描述了生物圈的范围以及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2.识别植被类型。分别简述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典型植被的分类、分布和特点。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多个案例,分别阐述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生物圈的范围。 综合思维:多角度综合分析世界主要植被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本地的植被类型,识别主要植被。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1. 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来源:学科网] 【导入新课】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约28°。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茂盛,中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西部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这些植被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认识生物圈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上层和整个水圈。[来源:学.科.网Z.X.X.K]

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0419528.html,] 1、影响地表环境形成和变化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的形成; ②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影响地表环境的变化。 2、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 使地表温度稳定在15℃左右。 二、识别植被类型 植被: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 类型:森林、草原和荒漠 (一)森林 定义: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 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1、常绿阔叶林 组成:常绿的阔叶树 分布: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特点:四季常青,树冠浑圆。树叶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典型树种:樟树、椰子树、榕树…… 2、落叶阔叶林 组成:落叶的阔叶树 分布: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

人教版七上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知识管理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根__,其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根尖__的__成熟__区,这个部位生有大量的__根毛__。 水分的运输:植物的根、茎和__叶__中都有相互连接的__导管__,根吸收的水分沿着__导管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水中溶解的__无机盐__也同时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植物的蒸腾作用 (1)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写出各结构的名称: ①__上表皮__;②__下表皮__;③__叶肉__; ④__气孔__;⑤__叶脉__。 组成:叶片由__表皮__、__叶肉__和__叶脉__三部分组成。 功能:叶脉——作用是支持和输导;表皮——由[①]__上表皮__和[②]__下表皮__组成,起保护作用。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__叶绿体__。[④]__气孔__由一对半月形的__保卫__细胞构成,是__蒸腾作用__的“门户”,也是__气体交换__的“窗口”。 【注意】①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这样既能保证气体交换,又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水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下表皮。 ②在叶片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保卫细胞、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气体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部位:主要器官是__叶__,主要结构是__气孔__,它的张开和闭合受__保卫细胞__控制。 意义:①拉动植物体对__水分和无机盐__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③降低植物体叶片表面的温度。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越__强__、环境温度越__高__、空气湿度越__小__、空气流动越__快__,蒸腾作用越强。 【注意】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0%用于蒸腾作用。 二、例题解析 【例】(临沂中考)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13.1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4)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它们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采用多媒体等手段,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分组讨论、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而且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能力。最后,教师一定要强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环保责任感。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 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 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计划2 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课件,搜集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片,音乐“香格里拉” ,Flash 动画“拯救地球”等。 2.教师配制pH为4的硫酸溶液和pH为4的食醋酸溶液,及准备其他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 收集雨水,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搜集各种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音乐容中尔甲演唱的“香格里拉” ,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动听的乐曲和欣赏着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草原、野花与人构成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 接着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 生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 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 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 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 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 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 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 (二)调查法 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三、生物归类法 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 四、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叫做生物圈。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包括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为生物提供氧气、二氧化

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稳态

第九章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 学习目标 1生物圈的概念。能说明生物圈的组成。 2.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阐明生物圈稳态得以自我维持的原因。 3.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描述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阐明引起酸雨的原因和危害。 学习重点、难点 1.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及生物圈稳态得以自我维持的原因。 2.硫循环。 学习过程 一、生物圈的稳态 1生物圈 (1 )概念: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是地球上 的生态系统。 (2)范围:_______________ 的底部、______________ 的全部和_____________ 的上部。 (3 )形成:是地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 共同进化的产物。 2、生物圈的稳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态的概念:生物圈的和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原因: a.能量角度:_________________ 是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能量基础。 b .物质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 ____________ ; 这是物质基础。 c.自我调节:多层次、多方面的。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现:土地_____________ 、森林植被遭到 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温室效应、臭氧层______________ 、酸雨。 (2)酸雨 a.成因:________________ 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S02到大气中,S02过多, 超过了生物圈的________________ 能力。S02与水结合,形成硫酸,随降水落下。 b .危害:直接伤害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水体_________________ ,严重影响鱼类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一、人类—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如果以人类为中心,讨论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一样,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人类又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说,人是生物的一种。在生物分类学上,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与人类同处于哺乳动物纲的还马、牛、虎、兔、羊、猴、狗、猪等。他们都是胎生、恒温,以母乳哺育幼体,并且大都具有毛皮。与人类同处于灵长目的有猴子、猩猩、猿等。实际上人就是从猿演化而来的,人是动物的一种,与动物有着渊源的关系。尽管人类与一般的动物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能够制造工具,大脑发达,具有主观能动性等),但人毕竟是由动物演化而来的,人来自生物圈,人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二、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人体本身不能直接制造有机质,人体机能的维持必须依靠生物制造或者提供的有机质。从生物链来说,人是杂食动物,是高级的消费者。要维持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足够的植物与动物为之提供足够量的食物。尽管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单位面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地球能够养育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当人口的数量超过其负载量或者当生物的数量与质量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将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有人估算,地球环境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20 亿。如果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速率,到21 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125 亿,接近或超过地球环境的最大人

口容量。人口的增加,将会给生物圈带来巨大的压力:更多的植物和动物将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生态系统将面临着失去平衡的可能。如果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末日也就距离不远了。 三、植物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 19 世纪末,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曾经十分忧虑地预言,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 年以后,地球上的氧气将会被用光,人类将趋于灭亡。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发现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减少。这要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尽管人类、动物呼吸作用和工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但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制造并放出氧气,从而保证了大气中氧气的相对稳定。如果没有植物或者植物数量不够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耗氧气的工业的发展,氧气的短缺不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某些局部环境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氧气缺乏的状况,在拥挤的商店或者会场,在空气污染严重的街道或者工厂,我们都或多或少感到呼吸不畅。在某些绿地缺乏和人口密集的城市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否与正常大气一样,还值得分析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的呼吸需要0.75 kg的氧气,每个城市人的生活与生产消耗的氧气总量平均为每天7.5kg,这些氧气40% 来自海洋,60% 来自城市绿地。由此计算,每个城市人需要61.5 m2的绿地,才能保证呼吸到的空气是新鲜的。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陈家集中学集体备课活页(主页)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备人罗林泉辅备人 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难点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环节、措施、时间分配(预习、反馈、展示)提纲 一、预习检测(10min)(小组讨论,并把题展示在黑板上,小组内完成,后全班归纳,得出结论) 二、课堂达标(20min)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预习导学】预习127~130页知识 【预习检测,探究质疑】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1、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回答: (1)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氧气可以助燃) (3)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阅读教材P128,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并完成如下练习: (1)第一幅图中蜡烛会熄灭可能是缺少 小白鼠会死亡可能是缺少 (2)第二幅图与外界空气相比,由于蜡烛燃烧,玻璃罩内哪种气体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蜡烛没有熄灭证明了罩内该气体含量,这种气体来自于,根据图中的情况,你推测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3)第三幅图中,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植物的作用,而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2、自读128页相关知识,小结重点 【课堂达标】 (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示:(1)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为了证明有机物是在光下制造的而非植物体原有的,对 植物应如何处理? (3)植物应放在什么条件下?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生物圈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3、 生物之间的关系 4、 生物营养关系 1、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 点 2、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 3、生态系统的组成 【知识整合】 生产者一植物 生物部分r 消费者一动物 组成〔 \分解者一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合作关系 自养 生物圈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范围 L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 学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程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f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 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生物营养关系 腐生 异养 寄生 【典题演练】 一:选择题 1、 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青蛙 B 昆虫 C 水稻 D 泥鳅 2、 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 往深处长红藻。影响海洋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D.含盐量 ,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 )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4、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 “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 A 、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 、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 、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D 、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 5、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 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害虫适应能力增强 B 、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 、食物链被破坏 D 、网罩影响了才的光合作用 6、 “螳螂捕蝉,黄鹊在后”描述的是( ) A 捕食 B 、合作 C 竞争 D 、生物网 7、 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 ) 鹰 B 、青蛙 C 昆虫 D 、草 &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A .减小 B .增大 C.不变 D .先减后增 9、 野兔、鼹鼠等具有挖洞习性的动物主要生活在 (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 .沙漠生态系统 10、 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分别是( ) A .阳光 B.含氧量 C.海水温度 3、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 地方,则它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A 、

(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理要点: 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 1:生物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 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绿色植物能够通过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在植物体内,水住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1.(1)×;(2)×;(3)√。 3、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 C、保持水清洁 4.下列何种生态结构较为稳定 [ ] A.生物种类少 B.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的网络复杂 C.食物链较长 D.食物链中消费者多 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 12.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3.C 4.B 7.B 12.D 1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 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16.(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燃烧(4)CO2(气体)能量流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有的草原比较干旱,为改变这种状况,有人主张多种树,因为树林能够保持水土,树林的蒸腾作用强烈,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重旱情。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3: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治水先治山"的道理。 答案: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以下提示仅供参考。提示:在草原适度种树,可以保持水土;但是如果种树过多,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的地下水。4.山水相依,唇亡齿寒。治水必须先治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能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促进降水,改善小气候。这对防止或减少洪、涝、旱灾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与自然:走出教材,进入大自然,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哟! 植物相亲相克行为 将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表现"相亲相爱",相互助长;有些则冤家对头,"八字相克",搞得不是一方受害,就是两败俱伤。这种现象就是植物间的相亲相克行为。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如果让番茄和黄瓜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它们就会彼此天天赌气,不好好地生长,因而导致减产。如果甘蓝和芹菜间种,两者生长都不会好,甚至死亡。在葡萄园种甘蓝,葡萄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在森林里,如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上述这些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毒、细菌和害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它能同其它植物相处甚密,相得益彰。因此它们能互惠互利,长期共存。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所以,大蒜和棉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六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7课时,每周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山东科技出版社五四制,生物学六年级下册。本教材改变了以前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对分类学知识不再详细描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注重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重点是植物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的特征及在生物圈和人类的关系。 教材的知识编排结构是从生活环境、基本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的,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本章节安排三节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子植物,”这些植物放在一章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 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3)知道种子的结构,明白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区别。(4)了解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依据并能够举例。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自强心。 对应课标:

1.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关注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环保意识。 3.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4.描述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5.说出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 主题单元问题设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计 专题一:藻类植物 (2课时) 专题二:苔藓和蕨类植物 专题划分 (2课时) 专题三:种子植物 (3课时) 专题一专题一藻类植物 所需课时本专题使用2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内容在整个单元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明白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人类对藻类植物的利用。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 说出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现状,形成环保意识。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备课时间:11、23 授课时间:11、2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 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 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 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新鲜树叶[至少12片],视频资料[包含课本插图],电脑,彩电,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新授过程】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强调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将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与永久切片对照观察,放视频资料展示教材中插图23、24。 集体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学生自由回答或者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的一侧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教师提问:蒸腾作用除了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以及向上运输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意义 小组一起讨论。(教师要求各抒已见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予以评价。 视频展示插图25,学生观察,同桌相互描述地球上水循环过程,然后阅读教材116面图下的文字。 小组讨论:(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

苏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水污染树木非法砍伐白色污染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教师:环境的恶化,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索取的对象,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人利用呢?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活动一: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图13-1,并结合教师提示分组讨论。 思考题: (1)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67亿,有专家预测到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50年时,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照这样发展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支撑不住的。世界人口增长已经过快,那么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又是如何呢? 活动二: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13-1“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给出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讨论。 思考题: a.从绘制的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b.根据曲线图,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由部分小组代表出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并解释曲线图所含的意义。学生推测出我国人口在21世纪中叶即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24863万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了,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口众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又怎样呢?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课后练习二、简答题 1.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下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代号填人方格内。 A.植物B.鼠C.蛇D.鹰E.食虫鸟F.植食昆虫 1______2_____3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 2、把知识、事物进行比较,把他们的共同点总结出来,把它们的不同点归纳出来,对于学习很有帮助。请你回忆一下学过的所有食物链,它们的共同点是: ⑴食物链的开始端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总是从________开始的。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供给自己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⑵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______等生物,即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 ⑶一条食物链所包含的生物中,除了生产者以外,其余的生物都是_____________. 它们的不同点是: ⑴不同食物链的长短可以不同,即不同的食物链所包含的营养级别数目可以是______的。 ⑵不同食物链中,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具体生物往往是不同的。 3.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1),请据图回答: 1 4 3 2 5 6

(1)该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从营养方式来看,它是 _______生物;直接以植物为食的 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 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会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它的食物将_____________,营养物质储存丰富,繁殖力会______________。 (4)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看,蛇对鼠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行为。 (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6)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_________状态,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⑴、兔子、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 中的[]_______把它们分解为[]_____和[]_____。 ⑵、在光照下,A 和B 又被植物利用进行 __________,制造出的有机物被植物利用,进一步又被动物利用。 ⑶、C 在其中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参加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它的营养方式属于________。 5.根据图1和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 的发狐 草 兔 鼠 鹰 蛇 图11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类型; 2、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 3、描述生物圈的组成。 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一)理解几个重要概念 1、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3、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各种生物的总和。 4、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5、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及成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矿物质等。 (2)能量:阳光、热能。 2、生产者 (1)概念:能利用太阳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生物。如绿色植物、藻类植物、光合细菌,属自养型生物。 (2)作用: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消费者

(1)概念: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靠吃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它们的生存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物,所以叫消费者。如昆虫、鱼、老鼠等动物,属异养型生物。 (2)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4、分解者 概念: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叫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蚯蚓等少数动物也是分解者,属异养型生物。 以上四种成分之间相互依赖关系总结如下: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关系示意图 (三)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1、食物链 (1)含义: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通过捕食关系建立联系,即捕食链。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营养关系。 (2)特点: ①捕食链中只有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两种成分构成,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 ②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③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要根据其所在的具体食物链并从生产者数起确定其营养级。 ④由于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一条食物链上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⑤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会倒转,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A.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沙漠生态系统 10、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分别是() A 循环、循环B循环、单项 C 单项、单项D单项、循环 11、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2.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B.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C.植食动物D.肉食动物13.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14、(2006 岳阳)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一个曲线图来表示?() 1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课后练习二、简答题 1.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下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代号填人方格内。 A.植物B.鼠C.蛇D.鹰E.食虫鸟F.植食昆虫1_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_ 5______ 6______ 2、把知识、事物进行比较,把他们的共同点总结出来,把它们的不同点归纳出来,对于学习很有帮助。请你回忆一下学过的所有食物链,它们的共同点是: ⑴食物链的开始端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总是从________开始的。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供给自己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⑵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______等生物,即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 ⑶一条食物链所包含的生物中,除了生产者以外,其余的生物都是_____________. 它们的不同点是: ⑴不同食物链的长短可以不同,即不同的食物链所包含的营养级别数目可以是______ 的。 ⑵不同食物链中,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具体生物往往是不同的。 3.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1),请据图回答: 1 4 3 2 5 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