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克服职业倦怠

克服职业倦怠

克服职业倦怠
克服职业倦怠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庆阳一中骨干教师北京研修班培训体会

作者:邢明庆来源:教研室发表时间:2012/12/9 13:10:15访问次数:5764

2012年8月7日,我校六十名教师,在窦校长的带领下,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庆阳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这次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共安排了十四位专家的报告,专家从不同角度就当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关心的问题,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赢得了教师的一致好评。近距离与专家接触,使我们每个教师都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理念上的更新。学习归来感触颇多,结合自己的理解,回味各位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治学精神,我个人很受启发。下面就几位专家谈到的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工作热情丧失了,和学生距离疏远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但是,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教师被称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肩负着为每个家庭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在家庭中的地位极高的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将自己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极高的要求,一旦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家长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十分严厉的。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难度加大,个人心理压力增大,教师整天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因而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师行业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经济地位明显偏低,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几乎无任何福利待遇、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已经直接体现在工作中。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沮丧、焦虑的情绪。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三)教学工作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合格率、升学率、考入名校

的人数等各学校都有指标。为了达到目标,教师不得不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辅导,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和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晚上才能够得到休息,节(假)日补课也是家常便饭,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非常繁重,教师间的相互评比,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同时,教师工作又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为了应对各类检查、听课评课等活动,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思前想后、精心设计、绞尽脑汁,生怕出现问题,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上的疲劳。

(四)教师的社交环境。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工作性质的关系,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由于时间关系,少有机会与同学、朋友、家人交流。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备课、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选模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使得教师产生了工作没有意思、枯燥无味的感觉,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

(五)、教师个人的因素。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一些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单调而重复的教学工作,使一些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子女的教育、老人患病、房贷等家庭问题的原因引起的压力,也可能会导致职业倦怠。

二、消除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从社会、学校、个人等多个环节入手,培养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加教师的幸福感,这样才能有效消除职业倦怠。肖川老师告诉我们,衡量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指标是:身心愉悦的程度和精神充实的程度。如果一位教师总是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激情四射,那他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教书的价值和意义,也就会觉得教书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作为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从自身做起,像丁榕老师说的那样“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职业倦怠,走向快乐幸福呢?通过培训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远大目标。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振兴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找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将教师职业视为事业为之奋斗。当你将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将课堂教学“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就能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它,从而体验到幸福,职业本身就成为目的,而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职业与生活融为一体,将教学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用心经营,用心体会,用自己的经验与才能见证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与变化,体验职业幸福。

(二)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幸福。我觉得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与幸福。教师天天与成长中的学生进行富有教育价值的交往和对话,它影响着、推动着人的生命成长,是学生情感的培育师,精神的守护神,人格的构建者。所以,当教师看到学生身上展现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怎么不会感到幸福呢?因此,学生不管是学业上

还是生活中,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成为教师提高幸福指数的砝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这重复之中也有着许多的变化,我们也应当让学生意识到,一起享用成果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正是这样,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每当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进步、竞赛中获奖、考入大学、甚至多年后在社会工作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时,我们所得到的体验和感受不正是愉悦和幸福的吗?

(三)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努力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自觉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这种专业成长不仅意味着教育教学能力的增强,而且意味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会在这种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之感。这种精神幸福所带来的满足感是物质幸福无法比拟的。因为同样的教学任务,如果你的专业素养比较高,你就能够感受到那种胜任的愉快,同时也能够和学生分享到教学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的专业素养比较高,你就能够更多的得到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

(四)正视心理倦怠,学会合理宣泄。职业倦怠是教师生涯中不可避免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教师对心理倦怠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各种压力下,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注意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会放松自己,善于调节生活,培养个人爱好,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如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利用闲暇时间到郊外旅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找家人、同学、朋友倾诉等。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只有正视现实,建立现实的职业发展目标,才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快乐幸福的教师。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从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中走出职业倦怠,走向快乐教学,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的成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保持良好心态,做一名快乐幸福的教师。

如何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之我见

通讯员:王友明来源:大冯小学点击数:5472 更新时间:2011-10-25 0:12:42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多年来,教师一直被尊为春蚕和红烛,然而这赞美的背后,掩盖的是对教师个人价值的漠视。人类跨入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攀高,由于单调的工作环境,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无边的精神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教师的职业倦怠日益凸现出来。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阻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是人的管理。学校管理者就应当致力于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爱、尊重教师,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的神圣职责。教师工作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就要体现在如何减轻其负担上,其中包括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精神负担,要解除教师的心理压力,安顿教师的心灵,尽可能从各方面减轻教师的精神负担和工作负担。关心教师还要自觉为教师服务,为教师排忧解难,当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碰到困难时,及时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一定要淡化人际关系,形成一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和谐仁爱的氛围,使教师能安安心心地工作在一个温暖、祥和的大家庭当中。学校管理者要时时想着教师,心里装着教师,重视教师的呼声,了解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从多方面了解教师的需求,尽量满足教师的正当要求。理解、信任教师,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做教师的贴心人。学校领导一定要确立尊师意识,不要居高临下,要尊重教师的才识,委之以任,用人不疑,真正做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师,相信教师能够获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教师的理解支持,教师也才能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校增添新的活力。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管理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学校每年要定期召开教代会,重大决策都要认真听取教师代表的意见,让他们广泛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和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涉及到福利、评先进、评职称和学校发展等大事情,要集体决定,使教师感到管理者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感到自己的一定地位和作用。这样,使教师增强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上下同心”的局面,形成民主治校的氛围。

二、引领、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采用引领、激励方法,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引领和激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引领与激励可以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在实现学校总体目标的过程中的地位和

工作目标,从而积极地履行职责。作为管理者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1、开展热爱学校的教育,建立校荣我荣、校辱我辱的荣辱观念。通过教育使广大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学校是大家的学校,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大家的学校要靠大家来办好,每个人都和学校荣辱与共。有了这样的激励,教师工作再累都不会叫苦,困难再多也不会埋怨,处处为学校着想,事事为学校分忧。

2、开展学习师德模范的活动,进行师德宣传,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管理者要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

3、开展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情感投资,不要做伤害教师情感的事。学校领导者要树立从“管理”到“服务”、从“控制”到“解放”、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管理理念。把传统的监管、行政约束式的管理方式,变革为以情感激励为主要方式的人文化管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把教师当做朋友和亲人,放大他们的优点,容忍他们的不足,这样教师就会尽心竭力的努力工作。同时也应注意在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师福利、关心群众生活、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尽量给教师一种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从而唤起教师对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的责任感。

4、赏识教师的成绩、进步,让教师得到“赏识”,激发教师积极性。每一位教师哪怕取得一点进步,得到一点鼓励,就会给他带来一种成就感,只要多赏识他们的成绩,就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精神动力,相信自己还会做得更好。取得成绩需要赏识,在失败时同样需要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或许工作中遭遇挫折或失败,或许教学上出现难题,或许某个学生难以教育、或许班级管理出现困惑等等。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宽容他们的失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努力向上的机会,教师会加倍努力工作。

5、建立奖惩机制,利用奖励和惩罚的调控作用,矫正教师存在的问题,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要想真正达到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目标,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必须把报酬与贡献联系起来,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通过奖励与惩罚,增强人们行为的内驱力,从而保持和提高行为的积极性。

三、完善、成就教师,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成长、发展是人的生命永恒的主题,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我们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潜能,为了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每个教师都拥有成功的梦想,每个教师都享受教育成功的幸福。学校的领导者必须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完善,成就教师。校

长的职责是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要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提升教师品位。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决不可忽视了自我充电、自我改造。不仅要广泛涉猎各种教育报刊,还要敢于走进古今中外的教育经典。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建好图书室,使教师不因为囊中羞涩而读不到好书,要为教师开好书单,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长期的读书活动,引导和督促教师读书,把读书与教改、科研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教师通过读书,多出成果。

2、要加强校本培训。将日常教学、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使研究课题来自于教学实践又紧紧围绕教学实践服务,既在课堂中确定课题,又带着课题进入课堂。一方面大力开展新课程理论培训,落实学习和教研制度,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更新,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一方面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吸收先进的教学信息;一方面大力开展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培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

3、要进行专业引领。青年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更需要得到专家的耳提面命。专家引领是一线教师的成长进步的航标,因此,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听课学习考察,让老师们能够面对面聆听专家的教诲,专家们的亲身示范和现身说法让教师获得强劲的成长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步伐。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专家们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零距离的直面课堂式的指导,为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脉。同时还要注意发掘本校身边的宝贵的“校本资源”,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4、要让教师走出去进行交流,提供舞台,展示个人才华。借鉴一些学校在教师培养上的经验,我们发现,外出交流授课与校内的交流研讨相比,外出讲课对教师本人则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继而产生强劲的成长动力。也是为教师提供了展露才华机会、推销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压力中发掘潜能,在竞争中加快成长。把青年教师带出去与兄弟学校沟通交流,把教师带到异校上课,让教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评比活动,利用这样锻炼队伍的方式可以让教师成长走上了快车道。

人生的最高追求是幸福,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每一个管理者的追求。只有通过实施管理的人性化,办公环境的温馨化,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让教师们充分享受工作的快乐,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教师才能以积极光明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终实现学校教育提升与教师发展的双赢。

中小学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网友:我当老师快10年了,激情也燃烧得差不多了,一方面是教材都教了好一方面我们确实很累,后来听说我这种状态叫职业倦怠,我现在怎样才能克服这

专家: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状。对教师而言,情绪衰竭是由于过度消耗情感资源,导致失去工作热情,产生中以一种负性和冷淡的态度有意疏远学生;成就感降低指教师个体的工作胜任感

心理学专家认为,工作的热情主要来自“能力、兴趣、人格特质以及价值观山,冰山上可以看到的是你的能力及兴趣,但人格特质与价值观却不易察觉。如您的工作热情会真正源源不绝。反过来说,如果你只具备能力与兴趣,但个性与点,就会出现职业倦怠感。一般而言,引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是很多执行性的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抱有过高的职业或者价值预期而倍感力不从个人方面的重大事故等。

根据你的情况,主要还是专业发展高原期带来的持续焦虑和情绪衰竭。如果业倦怠,直至影响整个职业生涯。同时要认识到职业倦怠也是上天赐予你的一份需要设法提升专业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建议你:

第一,澄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分析自己主要是为职业生存还是因职业使命原期后必定是持续徘徊直至职业倦怠。如果真正把教书育人当作职业使命,一定享受工作的境界。适当梳理与调整职业价值取向,关心工作本身比关注工作带来感。

第二,避免低水平重复教学,从“好奇”探究中体验愉快。如果你关注学生那么无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都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你就会被学生和社会强烈需要,成功的愉悦,使你的工作热情将会源源不断。

第三,发现自己的潜能,巧设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着力改善自己的知识与能

教学水平,要朝着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水

总之,10年教学经验的你,能轻松胜任教学工作,属于业务熟练型教师。根能达到业务熟练,但也开始产生高原期,这个阶段是经验型或熟练型教师迈向专将永远是个经验型教师,因此,要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完善原有的知识和真正走向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在这个追求变革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倍感你无缘。

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

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 文昌路小学侯艳青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需要持续、动态地紧跟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教育亦应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但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缺乏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到手足无措,茫然无以应对。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受到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要接受社会、家长出自于功利之心的评价,专业自主长期被忽视与限制,久而久之,教育教学无意义、低价值的观念得以形成,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感强烈。 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二、是要有兴趣。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 三、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牟平一中的做

克服职业倦怠 提升职业幸福感 文档

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使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们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

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这个工作,在我们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第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

消除职业倦怠 确保优质服务

消除职业倦怠确保优质服务 发表时间:2016-04-20T15:33:17.5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作者:刘敏 [导读]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自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 刘敏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湖北武汉 430064 【摘要】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作为参与活动的护理人员,承担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工作待遇不高等因素,容易在工作中逐渐出现倦怠。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服务质量下降,护理队伍的不稳定等,直接阻碍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持续发展。通过有效地干预措施,使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确保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持续有效发展。 【关键词】职业倦怠优质服务 自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端正了护士的工作态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赢得了患者信赖,护患关系明显改善。然而,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持续发展,护理人员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工作不规律等因素,容易使其在工作中出现倦怠,并且有自卑、冷漠、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表现。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服务质量下降,影响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持续发展。为确保“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持续有效开展,我科自2011年6月始,通过有效地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1.1.1 工作压力或挫折打击的长期叠加长期的工作压力和过长的工作阵线让纷繁复杂的事情接踵而来,打乱了原来果断有序的工作节奏。工作的不顺利,会不断给人不同程序的挫折和打击,令人怀疑自身的能力,自信逐渐降低,并且不断为自己的失败和工作不力找借口,产生疲乏和焦虑。 1.1.2 情感枯竭由于护士的工作多数要在与病人进行接触中完成,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必定伴随着对病人更多的情感付出,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情感枯竭。 1.1.3工作多年进步不大或出现发展瓶颈使个人成就感丧失个人成就感丧失的特征是倾向于对自己作出负面的评价,感觉工作能力衰退,自尊心下降。 1.2 客观因素 1.2.1 社会因素自“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增加护理工作量,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护理人员生活无规律,容易造成精神疲劳。 1.2.2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也称为角色压力)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即角色压力水平越高,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护士多数为女性,她们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治疗监护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使护士感到缺乏自信和角色不胜任。多重的角色,以及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2.有效地干预措施 2.1积极的情绪培养指导护理人员掌握自我心理调控方法,积极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采取倾诉、表达、发泄、运动等方式及时释放压力。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情绪低落时,身心疲惫或工作不顺利时,可以暗示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会走出困境的。 2.2 优化工作流程,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将不同年资,不同学历,不同能力的护理人员分层使用合理搭配,使其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所长。优化工作流程,实行弹性排班,根据各时间段工作特点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 2.3 有效地沟通技能培训,维护好良好的医护、护患关系开展沟通技能的培训非常有必要,文明用语的使用能拉近医护、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不了情绪的产生,避免矛盾的发生。良好的沟通技巧也能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 2.4积极为护理人员提供充电补习的机会,让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的管理建设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大,作为科室管理着要积极为护理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是护理人员接受新的学习计划、关注专业前沿、保持职业和专业敏感,提升其职业发展愿望。另外,在病区管理中,尤其在建立和护理相工作相关的政策制度过程中,应多听取护士的建议,并得到护士的认可。护士的需求因此得到满足,并能感受到尊重与重视,工作倦怠必然会得到缓解。 2.5 建立有效地绩效机制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明显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端正了工作态度,同时也促进了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其自我价值感、职业自豪感提升,对减轻职业倦怠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优质护理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效果评价 干预措施实施以来,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应变能力及遇到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明显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也促进了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普遍感受到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受到医生的尊重,其自我价值感、职业自豪感提升,对稳定护士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确保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持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77—479 [3] 肖祖芬,丁俊英,袁小平.年轻护士心理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1,15(3):177.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就我而言,克服职业倦怠感有以下一些办法,写出来跟各位老师交流,希望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教师这个工作,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 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理定位,那么教师就能够从中带来了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那就有了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必须从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作为我们个人来讲,在其他客观因素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我们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排除和调节。怎么样自我调节呢? 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日趋普遍的问题,近两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寻找职业幸福感。即,试图通过帮助教师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来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感,顾名思义,就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那么,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细加琢磨就会发现,教师在职业状态中的感受正是其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人的生命质量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人们在活着状态下的感受;而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以负面的、消极的感受为主,那么显然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值得质疑;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主要是快乐、幸福,那么显然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则可被人称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所在!! 作为教师,从宏观上来说,“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从微观来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且享有这个权力。设想一下,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一个情绪不好的老师,怎么让学生爱上生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找到幸福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不知道在各位老师心中对幸福是怎么样理解的,我们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幸不福幸福都要看你怎么想,你认为幸福了,那再苦也是快乐的,你认为不幸福,那幸福在你身边你都看不到。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你的内心感变了,感受就改变了。幸福是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 什么是幸福?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倍感幸福,充满感恩;有的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因此,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得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 工作负荷如工作过量; 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通常表明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权威。 报酬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酬; 社交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有可能由于工作把个体隔离或者缺乏社会联系,但同时工作中与他人的冲突影响严重); 公平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 价值观冲突工作不匹配理论提倡对职业倦怠的干预训练项目,应该放在对工作不匹配的转变上。这就不仅需要对员工个体进行训练,更强调在管理上的训练。管理上的训练,是指改变上述六个工作不匹配中的一个或多个,这就非常需要组织的配合。只有员工个体和组织干预双管齐下,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该理论对目前组织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虽然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该领域的专家们还是根据已有的研究和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正处于职业倦怠困境中的个体和组织。其中指向个体的干预强调: 认知改变要求个体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积极面对问题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手段,而不是逃避;归因训练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等,将帮助你成为更加内控的人;另外,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地去改变环境,以及合理的饮食和锻炼,都有助于你逃离职业倦怠的困扰。对于企业或组织的领导,面对员工职业倦怠时更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以下一些手段帮助你有效减少和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情绪: 明确任务分配; 阐明角色和责任; 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 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 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 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 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一、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工作热情丧失了,和学生距离疏远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但是,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教师被称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肩负着为每个家庭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在家庭中的地位极高的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将自己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极高的要求,一旦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家长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十分严厉的。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难度加大,个人心理压力增大,教师整天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因而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师行业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经济地位明显偏低,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几乎无任何福利待遇、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已经直接体现在工作中。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沮丧、焦虑的情绪。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三)教学工作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合格率、升学率、考入名校的人数等各学校都有指标。为了达到目标,教师不得不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辅导,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和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晚上才能够得到休息,节(假)日补课也是家常便饭,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非常繁重,教师间的相互评比,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同时,教师工作又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为了应对各类检查、听课评课等活动,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思前想后、精心设计、绞尽脑汁,生怕出现问题,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上的疲劳。 (四)教师的社交环境。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工作性质的关系,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由于时间关系,少有机会与同学、朋友、家人交流。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备课、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

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压力(stress)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strain)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压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低、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挫折感增强、工作绩效降低等。 而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更严重的紧张状态。职业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更严重的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1981年心理学家马斯乐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 1. 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 2. 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 3. 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外的一些学校心理调查(日本:国分,1998;松原,1995)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据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不当班主任的老师。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应有效解决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职业的压力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升学压力的加重,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 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使教师疲惫不堪。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

克服职业倦怠,做个幸福的老师

克服职业倦怠,做个幸福的老师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有。教师的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就教师个体来说,首先,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职业倦怠会使教师减少教学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另外,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就教育来说,职业倦怠是成为导致教师厌教、教育水平不高甚至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下面我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探讨如何解决。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在理解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仅仅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 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很多,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3.在情绪上,因为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教师如何消除职业倦怠

-- - 教师如何消除职业倦怠 一、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工作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表现为 1、情感衰竭,是教师情感上过度突入以及情感资源的严重消耗; 2、人格解体,是教师在态度上消极、冷酷以及对自己的服务对象的过分冷漠; 3、低个人成就感,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 案例一:《我太累了》 小赵是1997年进入某省级重点中学工作的,算算也是有近10年教龄的“青年老教师”了。随着娶妻生子、买房置业,正当别人都对小赵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羡慕不已时,小赵却有一种“干不下去”的感觉:“每次走进教室,每当我想当今后的二十多年自己还要这样重复地生活下去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想要逃跑的感觉。最初登上讲台时的那种神圣感,现在已经变为一种负累,工作、生活日复一日,单调无味。除了要上课之外,还要应对各种日常的琐事:备课、批作业、学校领导的检查、家长的来访、不得不评的职称、形式大于内容的论文发表——太累了!”

案例二:《一位教师给心理医生的一封信》 我叫肖华,是一名高中教师,参加工作十几年了,还处在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位教师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懒懒散散的,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练习,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上课睡大觉,你管他他说干涉自由;他要谈恋爱,你批评他他说是个性需要。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需要太高,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激情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了、得过且过了。我知道事业不能苟且,可我就是不能振作精神。请问,该怎么办呢? 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二、职业倦怠的危害 1、对学生的影响;首先因缺少教师的热情和关心,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会认为教师不关心自己,对自己偏心,

积极调整心态克服职业倦怠

积极调整心态克服职业倦怠 最近我感觉到身上确实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虽然感觉还不是很强烈,但的确常感到有些迷惘,工作中很多事情感到力不从心,感到无所适从。作为毕业班的数学教师,工作的压力让我时时神经紧绷。课时紧张,有改不完的作业,批不完的试卷。连周末也很难真正放松休息。说真的,有时真想逃离这一切,但责任又使我不敢有半点懈怠。我迫切想提高我的教学实效,但苦于找不到出路。最近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在课程学习中我渐渐找到了一点方向,就好像在夜里走路,前面有了一盏灯在指引我。对于自身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明白了,这也属于职业倦怠现象,我正处于职业发展的“高原区”。怎么办呢?深入反思了之后,我作了积极的自我调整。 首先,在作息时间上,我努力克服爱熬夜的坏习惯,每晚争取早点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工作。第二,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小毛病不再扛着,及时治疗,加上合理的饮食,使自己的身体状态保持良好。第三,对这学期以及以后的工作作了一个近景和远景的规划,制定了近期努力的目标。第四,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不争名利,只为做好本职工作而无愧于心。不急躁,不浮躁,尽力而为。第五,我从同伴身上汲取力量,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心得更主动地和同伴分享,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第六,读书充实自己,领悟为学为人之道,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不再受到世俗观念的干扰。第七,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试着在批改作业和

试卷中寻找乐趣,虽然这一点暂时觉得比较困难,但还是可以试试的。第八,对于学生投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用心与他们沟通,多想着他们的好,而不要老是责怪他们做错了什么,坚信一届会比一届好。多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综上所述,一切都在努力中,虽然不敢说成效明显,但起码不再原地踏步,也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于突破“高原区”我还是有信心的。加油!

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

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 ——暑假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陈蓉 通过这几天的暑期政治学习,我对西华师大刘沛汝教授的《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的讲座感受最深。结合刘博士的分享,我本人觉得自己在三原小学语文和班主任的岗位上基本寻找到了简单的幸福;但偶尔也有一些消极的情绪。 从教21年,虽然很多时候是重复的工作,重复的内容,但我的个性开朗,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主观能动的个体,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平时,以欣赏的目光走进教室,对待每一个学生,尽情地地享受着每一堂课。所以,总的来说,我是幸福的。 可是,我天生脾气有些暴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加重趋势:明明是全心地疼爱每一位孩子,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让个别孩子对我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我以后争取用包容、信赖、体贴,甜甜的微笑和期盼的眼神传递我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用我智慧的语言,使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于我母性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如果我真能这样长期坚持呵护、尊重每一名学生,学生健康成长了,成才了,我一定能巩固学生及家长的赞誉。 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也会把工作当成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享受教育的快乐,体验教学的幸福,并以良好的的方式克服职业倦怠,以多姿多彩的幸福观继续成长。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还要继续巩固我以前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并时常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减缓、克服职业倦怠的理想途径,工作中能够得到理解,就能感受到成功,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有了幸福感,就能很好地克服职业倦怠问题,自己就能轻松地走出职业倦怠,远离职业倦怠。 有时候,我看到网上不少对教师的不良评价,我或多或少会受那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工作中自己的确有忽冷忽热现象的出现,偶尔抱怨工作繁琐,越抱怨心情越差,心情越差做事效率越低,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我更焦虑。所以这次通过听讲座,我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 1、学会倾诉,我要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2、学会享受生活,培养广泛兴趣,我要去文轩买些喜欢的书,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会、旅游一趟,以更加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给我增添许多快乐和幸福。 3、多做有氧运动,提高睡眠质量,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等。 有了幸福感,干劲再次鼓足,责任感再次有了,自己便时刻寻找职业榜样,感受张校长的亲切关怀,感受家人的无限温情,感受同事的真心鼓励,自己便仍会很好地扬起工作热情的帆,仍会更加努力地踏实工作,完成好使命,让荣誉,成就,还有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信赖与赞誉声常伴永随! 虽然刘教授本人讲的不是很精彩,语言甚至还有些磕磕绊绊;但真的很庆幸,这次她讲的内容还是让我有颇大的收获。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摘自赣西之子(曾锋)博客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必须从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作为我们个人来讲,在其他客观因素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我们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排除和调节。怎么样自我调节呢?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日趋普遍的问题,近两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寻找职业幸福感。即,试图通过帮助教师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来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感,顾名思义,就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那么,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细加琢磨就会发现,教师在职业状态中的感受正是其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人的生命质量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人们在活着状态下的感受;而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以负面的、消极的感受为主,那么显然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值得质疑;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主要是快乐、幸福,那么显然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则可被人称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

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所在!!作为教师,从宏观上来说,“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从微观来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且享有这个权力。设想一下,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一个情绪不好的老师,怎么让学生爱上生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找到幸福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不知道在各位老师心中对幸福是怎么样理解的,我们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幸不福幸福都要看你怎么想,你认为幸福了,那再苦也是快乐的,你认为不幸福,那幸福在你身边你都看不到。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你的内心感变了,感受就改变了。幸福是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 什么是幸福?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倍感幸福,充满感恩;有的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因此,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得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

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

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日趋普遍的问题,近两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寻找职业幸福感。即,试图通过帮助教师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来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感,顾名思义,就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那么,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细加琢磨就会发现,教师在职业状态中的感受正是其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人的生命质量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人们在活着状态下的感受;而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以负面的、消极的感受为主,那么显然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值得质疑;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主要是快乐、幸福,那么显然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则可被人称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所在!

作为教师,从宏观上来说,“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从微观来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且享有这个权力。设想一下,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一个情绪不好的老师,怎么让学生爱上生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找到幸福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不知道在各位老师心中对幸福是怎么样理解的,我们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幸不福幸福都要看你怎么想,你认为幸福了,那再苦也是快乐的,你认为不幸福,那幸福在你身边你都看不到。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你的内心感变了,感受就改变了。幸福是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 什么是幸福?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倍感幸福,充满感恩;有的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因此,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得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