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5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

第5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

第5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
第5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

课时安排:共3课时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②、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①规范使用显微镜;②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用具:显微镜

教学过程: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②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2.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用具:显微镜、四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动植物玻片标本;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

教学过程: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第3 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教学难点:尝试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用具:金鱼、鱼网、温度计、两个小鱼缸、热水

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学时认识惯性、用惯性解释简单的现象。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和两个方面。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3-5个象棋子塑料尺纸条硬币纸杯硬纸板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二、惯性 活动3: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并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初步认 识惯性 1.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立定跳远不如急行跳远跳的远 (2)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为什么很难立即停下来 2.观看老师演示图1和图2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1的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如何打击硬纸板 (2)在图2中,当小车碰到木块时,小车和车上的木块的 说明 从身边的简单现 象开始,让学 生大胆假设和 分析 在演示的同时注 意提醒学生注意 观察各部分运动 状态的变化

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填一填 填一填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或的性质。 2.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活动4:学生分组实验,利用自己带来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 来进一步认识惯性 1.利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5:观察下面的图片,增强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并回答问题1.观察图3中的两幅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第5节 科学探究:电容器

第5节科学探究:电容器核 心 素 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1.知道电容器的概 念,认识常见电容器。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 定义方法。 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 的电容,并了解影响 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 素。 1.应用电容的定 义式进行简单的 计算,体会比值 定义的方法。 2.知道改变平行 板电容器电容大 小的方法。 观察电容器 的充、放电现 象 探究影响平 行板电容器 电容大小的 因素。 体会电容器在实 际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培养探究 新事物的兴趣。 知识点一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观图助学] 平行板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示意图 1.电容器:能储存电荷的电学元件称为电容器。两块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可组成最简单的电容器,即平行板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1)充电:把电容器的两极板分别与电池组的两极相连,两极板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的过程。 (2)放电: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通过电流计接通,电路中会形成瞬时电流而发生放电,使两极板的电荷中和而不再带电。

[思考判断] (1)两个靠近的导体一定能构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3)电容器充电过程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容器的电能并储存起来;电容器放电过程是将电容器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知识点二电容器的电容 1.电容 (1)定义:电容器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压之比。 (2)公式:C=Q U。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F。 1 F=1 C/V,常用单位还有微法和皮法。换算关系1 F=106μF=101 2 pF。 (4)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2.平行板电容器 (1)结构:由两块彼此绝缘、互相靠近的平行金属板组成,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电容器。 (2)决定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平行极板正对面积S成正比,与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离d成反比。 (3)表达式:C= εr S 4πkd。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思考判断] (1)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反比。(×) (2)公式C= εr S 4πkd 可用来计算任何电容器的电容。(×) (3)将电介质插入平行板电容器时,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 (4)无论电容器的电压如何变化(小于击穿电压且不为零), 它所带的电荷量与电压的比值都恒定不变。(√) (5)电容器的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其大小与加在两板间的电

9第一章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执笔:尹秋明审核 课题: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课型:新授讲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实验器材:显微镜,常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 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 (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 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如下图)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上图)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

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 镜座、镜柱、镜臂、 载物台、镜筒、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目镜和物镜、遮光器、 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 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导学案教案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导 学案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十一章第一节《熔点与沸点》导学案(2)第2课时 请你探究: 做一做: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 1.右图是冰的熔化实验装置图和冰熔化过 程的坐标图,从图中我么可以看出,冰是从 ___℃ 开始熔化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min,冰在 熔化 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便是晶体 的与 非晶体的区别,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2.右图是水沸腾实验的装置图和水沸 腾时的 坐标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沸腾 时温度保持,这个温度叫做它 的,但图中水沸腾时没有达到 100℃,原因可能是与 有关。 小组交流: 1.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给盛有冰的试管加热,而要通过烧杯中的水间接试管加热 2.为使烧杯中的水尽快沸腾,有哪些好的方法 小组展示: (向全班汇报小组共同的见解,提出小组的疑问,由其他同学解答或教师点拨)

请你阅读: 阅读课本P6一7. 1.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固体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 2.通过查阅一些晶体的熔点表可以知道,铝的熔点是660℃,能不能用铝壶在1000℃的火炉上烧水 拓展提升: 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粥。小明认为粥锅里的水烧开后,可继续火烧得很旺,煮得満锅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粥煮好;小红则认为,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将粥煮好。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说出理由。 巩固提高: 1.在松香、铜块、玻璃、白糖、食盐、海波中,属于晶体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一定的。 2.铅的熔点是328℃,那么温度为328℃的铅( )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D.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3.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 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 () A.气压升高,水温升高 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4.甲、乙两个烧杯里都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的冰少一些, 乙杯里的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未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甲杯水的温度高 B.乙杯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 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 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角色扮演法: 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 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

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对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 李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它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等丰富的内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课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研讨,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第3课时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第3课时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1.运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能熟练掌握其基本步骤. 2.通过利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阅读教材P34~35,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探究 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化——化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 (2)配——________,使原方程变为(x +m)2-n =0的形式; (3)移——移项,使方程变为(x +m)2=n 的形式; (4)开——如果n≥0,就可左右两边开平方得________; (5)解——方程的解为x =________. (二)自学反馈 1.解方程2x 2-4x -1=0. 解: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________. 把方程的左边配方,得________, 即(x -________)2-32=0. x -1=________, ∴x 1=2+62,x 2=2-62 . 当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化二次项系数为1,再配方求方程的解. 2.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 (1)2x 2-4x -8=0; (2)2x 2+2=5.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用配方法解方程: (1)2y 2-4y -126=0; (2)3x(x +3)=94 . 解:原方程可化为 解:原方程可化为 y 2-2y -63=0. x 2 +3x -34=0. ∴y 2-2y +12-12-63=0, ∴x 2+3x +(32)2=34+(32 )2, 即(y -1)2 =64. 即(x +32)2=3. ∴y -1=±8. ∴x+32 =± 3.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堂实录(沪科版初二)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堂实录(沪科版初二) 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平常专门喜爱作游戏,请几个同学来作打滑溜的游戏,哪些同学来 试试。 〔多人在地面打滑溜〕 师:打得专门好。我们看见有的同学滑的距离专门长,有的同学滑不起来, 这是什么缘故? 生:因为有的同学鞋底专门光,而有的同学的鞋底不光。 生:鞋底粗糙,滑的时候对地面产生一种摩擦,产生了一种阻力,阻碍滑行, 就滑不起来。鞋底光滑,摩擦力专门小,产生的阻力小,就滑得快〔远〕。 〔指导者评:通过游戏,使学生运用体会信息去分析摩擦现象,激发了学生 研究摩擦力的爱好。〕 师:讲得专门好!讲出了滑得远和近的缘故。因为滑行时会受到一种阻力,这 种阻力人们叫作摩擦力。什么是摩擦力呢? 〔出示投影片〕 生读: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 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师:谁能发觉这种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点? 生:在接触面上产生。 师:想想看,刚才几位同学打滑溜的时候,什么地点是接触面? 生:鞋底和地面构成了接触面。 师:同学们都明白,生活当中专门多地点都会产生摩擦力,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骑自行车,滑旱冰的时候。 生:溜冰的时候。 生:走路的时候。 师:冰面专门光滑,打滑溜能够滑专门长的距离,专门轻松,有没有摩擦力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大小的咨询题,还要解决如此两个难题。〔出示投影 片〕 1.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师:摩擦力有大有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请认真观看, 看能不能找出答案。 拉人游戏一:一名同学分不拉蹲下的两个体重不一样的同学。 师:感受有什么不同? 生:拉×××〔体重的〕费劲,拉×××〔体轻的〕不太费劲。 拉人游戏二:一名同学分不拉一个蹲在地面上,一个蹲在地毯上的同学〔两 人体重差不多〕。 生:在地面上拉比较轻松,在地毯上拉却专门费劲。 〔指导者评:这两个游戏为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进一步作出铺垫,提高了学生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的成功率。〕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能够看出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系? 生:与物体大小、轻重有关系;与接触面的粗糙、光滑情形有关系。 生: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专门小。

最新七年级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4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实验是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一定要有相应的工具和正确使用有关工具的方法及步骤。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安排学生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对常用实验器具的分类、安全操作规则做了简单的介绍,了解其用途、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安全使用法则。着重学习显微镜,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设计了DIY 及“科学·技术·社会——电子显微镜”两个栏目,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了解显微镜的发展,体验显微镜在微观世界中的特殊作用,感悟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第二部分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6个阶段,对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本教材选择一则肉汤变质问题的典型案例,从中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通过实例分析、设计与实践,学生就能更加明确科学探究各个阶段的要求以及达到要求的方法。由于有前几次实验探究的训练,这项实验提高了探究要求,要求学生学会作出假设,收集数据并汇总数据,找出规律。教师对此要非常明确,一定要想方设法组织好这次实验探究活动,将之落实到实处,使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认识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利用书上插图、实物,认识显微镜,对照图1-8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尝试确定实验中的变量,并相应设计对照实验。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和指导:在认识显微镜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显微镜,从而能正确使用显微镜。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以探究肉汤变质为例,说明探究的一般步骤;并通过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鲫鱼呼吸次数的影响”,体验探究的过程。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集体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强调实验在生物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学会许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从而是学生明确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强调思考和假设在生命探索中的重要。只有多思考,多问为什么,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大胆作出假设,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认同率达100%。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四、课时计划:本节内容我准备安排2课时。 第1课时:(1)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 (2)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2课时:(1)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过程。 (2)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这里着重讨论探究方案即制定计划) (3)尝试找出温度与呼吸频率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交流实验结果,得出普遍规律。教学思路: 第1课时是:(1)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2)学习使用显微镜。 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三)导学案 龙川县廻龙中学刘国清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过程; 2、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难点: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法指导 自主复习,探究复习,小组合作复习。 四、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 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4.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五、自主复习闯关训练 第一关 1、试着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碳酸钠与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①滴加酸碱指示剂:若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_____ ,或无色酚酞溶液变 厂 _______ ,则溶液为碱性;使用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 ______ 7,则溶 液为碱性。 碱溶液的检验(OH)Y ②滴加硫酸铜溶液:若产生__________ 淀,则溶液为碱性。 广① 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________ 能使___________ 浑浊,则为碳酸盐。碳酸盐的检验(CQ2-) Y 2+ 2+ ② 可溶性的碳酸盐:加入含有Ca或Ba的可溶性盐溶液或碱溶液,若J 产生则 该物质为碳酸盐。 第三关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一、研究的主题 二、探究的问题 三、问题的假设 四、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五、讨论与交流 六、归纳得出结论 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知识精讲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考察和描述的方法。 观察主要分两类: (1)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1)调查的类型: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2)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如实记录→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3)调查的基本要求:要全面细致、如实记录,不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损伤植物和动物,破坏其生活环境;要注意安全。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利用特定器具和材料,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有分类法、模型法、文献法等。 名师点睛 1.正确选择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是认知生物形态、行为的主要方法;调查法是认知生物种类、生存环境等的常用方法;实验法是认知生物结构、生理的主要方法。 2.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在于:观察法在研究中不施加任何外界干扰因素,实验法则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3.科学探究的方法往往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研究,通常是先观察,再调查、分类,最后才是实验的方法。 典型例题 1.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 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 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分析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观测。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 答案:A 2.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D.圈养笼子里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必须让动物处于自然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答案:C

科学探究密度学案教案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会查密度表,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课前准备 1 课前预习:观察与思考题 如何区分一杯盐水和一杯自来水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怎样识别物质 活动1、阅读122页图7-12中所示的各种物体,思考讨论: 要区别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仅靠观察外形、品尝味道能区分吗 这节我们要探究如何利用物理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活动2、实验探究 A、猜想与假设 如果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上,横梁将向那边倾斜

呢试着猜一猜,并动手做一做。 思考下列问题: (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3)体积不同的纯水和盐水,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 B、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阅读课本123页,和同组的同学讨论,回答: (1)实验器材: (2)要测量的物理量: (3)要比较的物理量: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测出纯水、盐水、铁、铜、铝五种物质三个体积下对应的质量,每组测量一种物质,并将你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D 、交流与合作 ( 1)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接近 (2)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区别纯水和盐水一定要取相同的体积吗谈谈你现在的实验方法。 (5)如何回答课本122页图7-12中(a )的问题 E 、评估 你认为这次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小组讨论一下,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活动3、 阅读课本124页,并试着填一填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一、导学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导学过程 导入:自主学习课本P14、17,回答: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4的资料,体会一下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讨论:1.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科学探究的过程都是由这几个固定不变的步骤组成的吗? 2.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3.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精讲点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1.分组实验 2.讨论: (1)实验中,测量与计数的准确与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水温上升与下降的范围? 【自主评价】 1.在一个科学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有一个变量B.提出的假设总是与实验结果一致 C.可以有多个变量D.水、温度、光照可以同时成为实验变量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前提是() A要经过详实的观察B要经过周密的思考 C要从想象中提炼问题D要在仔细观察后在认真思考 3.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性的解释 B.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猜测 C假设要以观察和知识、经验为依据D假设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是否正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出的假设可以毫无依据B.实验要独立完成,尽量不要与人合作 C.作出的假设必须是事实D.水、温度等都可以成为实验中的变量

配方法说课稿

配方法(第2课时) 姓名:周焕云 单位:郾城实验中学 时间:二零一零年十月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配方法》(第2课时),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我将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立足点,分以下七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想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在以后讨论二次函数等数学概念时也离不开它。因此配方法在数学中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式子变形。它的背后隐含了创造条件实现划归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影响很大。 二、学情分析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学习热情高,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认知结构方面,已经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配方法的基本原理,体会转化思想。 2、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利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配方法的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在前一节已掌握了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边是完全平方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节课中研究的方程不具备上述结构特点,需要合理添加条件进行转化,即配方,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类似的经验,因此,对配方法的探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力求体现“类比---探究-----归纳”的模式,有计划的逐步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学生配平方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演示,总结配方规律,从而突破难点。

第5节-科学探究-教案1

《第5节科学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4.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科学探究是了解科学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为载体。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认识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如何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怎样收集处理数据,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基础。 教学用具 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苹果或香蕉等)。 教学预设

一、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曾经在我们脑海中盘旋过,例如:(1)当我们跳起后,不论跳得多高,为什么总是落到地上(2)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的大树(3)我们又是怎样从小小的婴幼儿长到现在的青少年 小结: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思考过,但你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一一科学探究。 2.了解了“天花和牛痘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科学家所进行的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入自己身边的探究。 二、新课探究 (一)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二)一起探究 1.脚印的探究 问:每天,我们都在行走,都会留下一串串脚印。你是否观察和研究过自己和同学们的脚印 生:没有。 问:但有些人却十分关注人们留下的脚印,他们是谁 生:警察在犯罪现场勘察罪犯留下的脚印。 问:为什么警察如此关注罪犯留下的脚印 生:可能通过脚印了解罪犯的身高、体重、职业、性别等。

八年级物理全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新版)沪科版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2)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3)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2、预习范围 教材第5章第3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密度的概念: (1)定义:;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1 g/cm3= kg/m3 ,密度的公 式:。 2. 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怎么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三、预习检测 1.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A.车厢内水的质量B.车对路面的压强 C.车厢内水的密度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 2.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3.热气球是通过对球内空气进行加热,使球内的空气密度()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甲、乙两物体体积相同,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物体;丙、丁两物体的质量相同,丙物体的体积比丁物体的体积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物体. (2)某容器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700g,若装满另外某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则该容器的容积为cm3,此液体的密度为kg/m3,若将此液体倒掉一半,剩余液体的密度将.(“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随堂检测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 2.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个()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 3. 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2:5 B.1:2 C.3:5 D.1:5

初中数学_《8.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能正确解答。 2、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 二、 教学重点: 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观看视频,复习旧知 2.自主解决下面的方程 2 102x x +-=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再次复习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步骤) 二、观察训练,生成新知 1. 仔细观察,思考下面两个方程有什么联系? 22210x x +-= 2 102x x +-= 学生能很快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 2.观察并快速回答:“把系数化为1”活动 23620x x -+=22730x x -+=268x x --=21203 x x +-=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的速度与自主性) 三、 “登泰山之旅”,活动中不断提高 同学们,“书山有路勤为径”,让我们开启“登泰山之旅”吧! (让学生在阶梯训练中,不断获得自身的提高) 1.【勇闯红门】—揭示新知 23830 x x +-= 归纳: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的方法: 2.【顺达中天门】—掌控重点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时,配方错误的是( ) 3.【登临南天门】—挑战极限 解下列方程 -=-21122 x x =-2542x x (不同题型,挑战自我) 4. 【力攀玉皇顶】—思维拓展 -=2 241x x 2222.299010081.274016.8902510.34209 A x x B x x C x x D x x +-==--==++==--==2222化为(x+1)7化为(x-)4化为(x+4)2化为(x-)3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20200606133348)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导学案 龙川县廻龙中学刘国清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过程; 2、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难点: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法指导 自主复习,探究复习,小组合作复习。 四、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4.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五、自主复习闯关训练 第一关 1、试着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碳酸钠与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碳酸钠与氯化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①滴加酸碱指示剂:若紫色石蕊溶液变 ______________ ,或无色酚酞溶液变 ,则溶液为碱性;使用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 7,则溶J 液为碱性。 碱溶液的检验(0H) ② 滴加硫酸铜溶液:若产生__________ 淀,则溶液为碱性。

厂① 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_________ 能使 ___________ 浑浊,则为碳酸盐C 碳酸盐的检验(CQ2-)V ② 可溶性的碳酸盐:加入含有CaT或Ba2+的可溶性盐溶液或碱溶液,若 产生_______________ 则该物质为碳酸盐。 第三关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OH§液会与空气中的CO反应生成NaCO, NaCO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①:只含有NaOH猜想②:含有NaOHS NaCO;猜想③:只含有NaCQ 【设计实验】(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填“猜想①”、“猜想②”或“猜想③”)不成立。 ( 【实验反思】(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入足量CaCb溶液的目的是:①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CQ;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拓展】(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NaOHf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X+H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突破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就是初中科学常用得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就是在研究与解决问题得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得因素与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得大小,而保证其它得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得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得表格上得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得问题就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就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她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就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得方法,也就是中考出题最多得方法。 在初中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得有: 1、蒸发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得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得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得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得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得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得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得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得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她、二胡 等弦乐器得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 相同得条件下,发声得音调还可能与弦得粗 细、长短及弦得材料有关,于就是想通过实验 来探究一下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上表就是 她在实验时控制得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得音调与弦得材料 得关系,您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得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您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得全过程,所采用得合理顺序应该就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得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您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得实验名称: 。 【典例探究2】为了研究物质得某种特性,某小组得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她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得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与200克得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与计时器测量水得温度随时间得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得热量相等) 表1 m1=100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 2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 两杯水所处环境得温度就是得。)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与第三行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得初步结论就是: ,放出得热量与降低得温度成正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