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崔田辉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崔田辉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崔田辉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崔田辉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新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

第一课时《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2.本课学习认知了高音弹拨乐器——柳琴,它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沂蒙山小调》,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从而加深对《春到沂河》的理解与感受。

2.通过欣赏《春到沂河》并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提高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并感受《春到沂河》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师生欣赏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教唱歌曲激发兴趣

(1)教师表演,创设情境:

教师现场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创设音乐情境。

设计意图:教师现场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交流听后感受,回答歌曲情绪。

(3)教唱歌曲。

(4)初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2.欣赏乐曲多维感知

(1)初听乐曲《春到沂河》利用课件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乐曲,充分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

(2)感受情绪

(3)根据乐曲的快慢、强弱,发挥想象。

(4)听辨演奏乐器。

(5)多维感悟,体验新知

①为乐曲命名

教师:你们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情景为它起个曲名吗?(学生回答)刚才大家起的曲名与乐曲的意境都很贴切,这首乐曲作者起名为《春到沂河》,你是怎样理解春到沂河的?这个春不仅表示四季中的春,还表示一种喜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认知柳琴

在刚才的欣赏中谁听辨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略)它是用弹拨乐器柳琴演奏的,为了让大家对柳琴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请到我的乐器收藏室来认识认识柳琴吧!(进行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认知柳琴

教师提问:柳琴的音色是怎样的?有几根琴弦?你能模拟演奏一下吗?(生略)

3.创设情境了解沂河

刚才我们联想的这么多的美景,下面我们就听着《春到沂河》这首乐曲到沂河去看一看!(点击课件,观赏沂河风光,教师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教学环节是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4.复听乐曲划分段落

在了解沂河、认识柳琴的基础上,复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并通过模拟弹奏、舞蹈、打击节奏、哼唱等表现形式来进行表演,充分感受乐曲中的速度、

力度及音的高低变化,进行乐曲的分段。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演,使学生的聆听、感受能力在体验、参与中得到提高。

5.知识拓展理解标意,向学生讲解音乐的标意性。

设计意图:向学生说明音乐的想像是多维的,是没有唯一答案的

7.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民族音乐及民族乐器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希望大家不仅是民族音乐的欣赏者和表演者,更应是它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民族音乐文化,让我国的民族音乐之树永远常青。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两首聆听曲目,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外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中感受春天的气息.由于三年级学生对聆听音乐感受力的局限性,本堂课我选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每部分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内容我都用不同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结合直观的画面来聆听音乐所表达的意思。首先是先让学生自我感受,让他们对音乐先有个大致的了解,再来结合多媒体课件聆听,这样就能逐渐锻炼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本堂课的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曲《小鸟,小鸟》的教学,让学生从歌曲的旋律中感受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小鸟小鸟》,感受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理解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作用;基本理解变化重复写作手法的含义。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表现歌曲。副歌合唱部分达到声部基本准确。

3.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模唱、图谱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在听、唱、看的过程中学习歌曲。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二声部的教唱;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来正确演唱这首

歌曲的第一段。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训练。

教学用具: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带生随《小鸟小鸟》伴奏律动,感受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

二、导入新课:通过律动音乐引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看图片初听全歌,感受歌曲的情绪。

2.看歌谱,师根据演唱形式把歌曲划分为A、B两乐段部分。

(一)A乐段的齐唱学习

1.师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弱起拍的起读;八分休止符的作用。)

2.听A部分第一段范唱,生自学。

3.师弹琴范唱处理歌曲,生模唱。

4.跟伴奏完整演唱A部分第一段歌词。

(二)B乐段的合唱学习

1.听B乐段片段,师通过画出小鸟飞行的两条不同路线片段图引出合唱中的低声部与高声部。

1)学唱低声部

a.学唱歌谱

b.指出低声部旋律分为两大乐句,通过图谱对比让学生基本理解“变化重复”的歌曲写作手法。

c.学唱两大乐句中不同的旋律部分。

d.慢速正确地演唱低声部歌谱。

e.加快速度演唱歌谱。

f.歌曲的处理。

g.加歌词演唱低声部旋律。

h.完整演唱。

2)学唱高声部

a.出示乐谱,简要说明与低声部对比,运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

b.对比并正确区分演唱两大乐句中不同的音。

c.正确演唱两大乐句中最后1小节。

d.慢速正确完整演唱高声部的旋律。

e.加快速度演唱歌谱。

f.歌曲的处理。

g.加歌词演唱高声部旋律。

2.二声部的合唱

1)电脑播放含高声部旋律的伴奏,师弹低声部旋律,学生跟唱低声部旋律。

2)分组作音程练习。

11 6 .

11 4 .

3)分组慢速合唱二声部旋律。

第一组学生跟老师演奏的电子琴唱低声部,第二组跟电脑含高声部旋律的伴奏。(要求学生注意聆听另一声部)

4)跟伴奏加快速度演唱歌曲。

5)原速伴奏演唱二声部合唱部分旋律。

(三)第一段歌曲的演唱

1.慢速把A、B两乐段连起来演唱。(提醒学生歌曲的处理)

2.原速演唱第一段歌曲。

四、学生自主学习A部分第二段歌词。(如时间不够,可省略。)

五、小结

小鸟非常可爱,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他们,不能伤害他们。陈老师希望同学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自由地飞翔、歌唱!

课后反思:

歌曲《小鸟小鸟》就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在教学中教师开放式的教学更能唤起孩子们的共鸣,使孩子从心里喜欢这首歌,再加上多种演唱方式更能唤醒孩子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用心灵去歌唱。

第三课时歌曲《西风的话》

教材分析:歌曲《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进展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这首歌为大调式,一段体,共八乐句,歌曲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前两乐句为句首相同平行乐句,节奏前紧后松,给人宽广之感,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知识与技能:运用力度记号、连音线等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准备:电子琴、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连续播放秋天图片,同时播放《西风的话》背景音乐。

师:秋天是美丽富有诗意的,当夏天飘然离去,阵阵西风,捎来了秋的信息,同学们从刚才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歌曲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后,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师:希望同学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树立法律意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西风的话》,板书课题。

二、学唱歌曲

1.课件播放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平缓、较慢)。

2.听师范唱,师: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它见证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要我们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来。怎样珍惜?渗透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再听歌曲: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力度记号、连音线、渐强渐弱)。

4.朗读歌词:师:请同学们按力度记号朗读歌词,注意把握好稍慢的速度。

5.学唱歌曲:采用听唱法教学,感受旋律起伏走向,力度的变化,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有强弱变化的演唱。提示学生歌曲最后减慢、减弱的处理(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板书: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6.分形式演唱:请学生自主创编演唱形式(领唱、律动唱、接龙唱)。

7.介绍作者和歌曲(课件出示黄自肖像图片及简介)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但是那么好听的歌曲到底是谁写得呢?下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这位老前辈,他就是音乐家黄自。他早年留学美国,1929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首歌曲通过委婉的旋律,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消逝的伤感。

(板书――黄自:我国近现代著名爱国主义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

家。)

三、表现拓展

1.播放音乐,请同学们用造型表现秋天。

2.读诗。师:秋天不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动听的歌声中,还在美妙的诗句里,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朗诵诗歌《秋》。

3.赏画。展示描绘秋天的美术作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秋天的感悟。

课后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这节课中我发现有个别同学根本掌握不了歌曲《西风的话》,经过反思我觉得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实适合大部分同学,但对于一小部分基础薄弱、能力欠佳的同学来说,就不够周到了。在自主学习旋律的同时我可以走到他们身边单独进行辅导,并请旁边的同学帮忙让他们更好的掌握。

第四课时《春天来了》

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是作曲家雷雨声创作的一首三重奏民乐曲.乐曲生动地表现了山泉淙淙、鸟语花香、人欢歌扬的明媚春光。乐曲的引子,由高胡在两架古筝强有力的琶音伴奏下,响起了昂扬的旋律。接着古筝古筝左右手交替演奏历音,象征春天来了。乐曲主题第一次有高胡演奏,下衬古筝轻快的伴奏音符。在主题得到充分陈述之后,以渐慢的过渡段引出抒情的慢板。这个旋律是原来民歌《采茶灯》的末尾部分,而在乐曲的前面未曾出现过。之后突发性的转折,再现快板,并在尾部加以展开,下一个段落是高胡即兴演奏的华彩部分,最后以再现快板段落结束。

教学目标:

1.认识筝、高胡、扬琴三种乐器,了解其音色特点。

2.聆听《春天来了》,知道这首乐曲是由这三种乐器合奏的器乐曲;能够准确地为乐曲划分段落;并知道这首器乐曲是根据福建汉族民歌《采茶灯》创编的。

3.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学唱《春天来了》的主题音乐采茶灯。

教学重点:聆听《春天来了》并演唱主题音乐《采茶灯》。

教学难点: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主题音乐。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民歌《采茶灯》

《春天来了》是根据福建汉族民歌《采茶灯》创编的,了解乐曲由来。

二、欣赏《春天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乐器、完整的聆听、分段聆听及学唱主题音乐的活动,感受、理解乐曲的风格与特点。

1.导入:春天的音乐会还在继续着,现在,让我们一起静静地欣赏一段音乐,听一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2.聆听主题音乐,分辨主奏乐器。

方法:出示乐器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请民乐队的学生分别演奏并介绍三种乐器的构造与音色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筝、高胡、扬琴三种乐器,听辨并感受其音色特点。

(1)介绍构造

(2)演奏主题音乐,听辨音色

3.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欢快喜悦的情绪。

方法:静静地聆听音乐,思考两个问题:

(1)音乐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2)音乐让你联想到了春天的哪些画面?

4.教师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

5.分段聆听,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地体验、理解音乐作品。

方法:

(1)聆听引子,说出主奏乐器及乐曲的速度、力度、旋律的特点,想象描绘的情景。(注:自由的慢板,昂扬的旋律,如冰雪消融,化成一江春水滚滚而来。)

(2)聆听主题音乐及其变奏音乐,用指挥手势感受速度、力度、旋律的特点,用形体动作感受情绪特点,判断主奏乐器。(注:欢快的快板,活泼跳荡的旋律,如同人们载歌载舞迎接春天的到来。)

(3)聆听副题音乐,对比两段旋律的不同。(抒情的慢板,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4)聆听尾声,模仿自己喜欢的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感受音乐的高潮。

6.再次聆听全曲。

方法:聆听音乐,有表现力地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进一步感受乐曲欢快、喜悦的情绪。

7.学唱主题音乐《采茶灯》。

方法:

(1)集体视唱主题旋律,感受欢快的情绪。

(2)填唱第一段和第八段歌词。注意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演唱。

(3)在演唱基本熟练的基础上,编配简单的手巾花和扇子的舞蹈动作,进一步感受人们喜气洋洋、边歌边舞的喜悦、幸福心情。

三、小结

春天是美好的,音乐是美好的,我们的生活更是美好的!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期待下节音乐课的到来。

课后反思:

《春天来了》是很简单带反复的三段体,ABA结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歌谱,他们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歌曲的曲式结构来,教师可以将曲式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曲式结构进行旋律的再创作。学生从单纯的音乐欣赏中走了出来,提升到了音乐创作上来了。

第二课

第一课时《校园多美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校园多美好》,掌握好波音、倚音的唱法。

2.对十六分倚音的掌握准确的节奏。

3.激发学生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教学内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

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

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

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

(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9.表演《校园多美好》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A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B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C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D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E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

设问:

A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

B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C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在演唱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是弹奏上,由于歌曲旋律的跳度太大,这首歌曲节奏复杂,在老师的歌曲弹奏时指法上需要灵活。其次,是歌词上,歌曲词多,绕口,因此,要有效的学好歌曲,首先需要把歌词读的非常熟练后,再反复聆听。再者要注意歌曲难点的解决,结束句,长音时值。

第二课时《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第一声部。

2.介绍侗族人文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热爱之情。

3.认识切分节奏的另一种形式,会用身边的打击乐器敲主要的节奏。

二、教学重点:

以快乐的情绪学唱歌曲。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拓展学生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侗族音乐风格X X X X X ·的节奏特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

师: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刚才的视频给你印象最深刻能说说吗?(因为主要播放了各个民族的服装,学生肯定会谈到少数民族的服装)

从刚才的画面里你发现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别吗?

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同学们都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去祖国西南地区的侗族村寨走一走,看一看。(边播放《迷人的火塘》边介绍,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熟悉)

2.风土人情介绍

①侗族大歌(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②侗族三宝(风雨桥,塔楼,凉亭)

③侗族乐器(主要介绍芦笙,让学生学吹芦笙,然后寻找身边的小乐器,把歌曲里的难点节奏拿出来试着打一打)

④侗族服饰

⑤侗族火塘(利用视频,加上歌曲的伴奏,让学生用自己创设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使学生进一步对歌曲熟悉起来)

(二)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

师: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夜晚一家人

围坐在火塘旁歌唱舞蹈,是侗族人最幸福的时光。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你们共同学习一首根据侗族民间音调创作的歌曲《迷人的火塘》。

1.完整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问题: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最直接的感受吗?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让学生体会快乐的情绪以及感受围着火塘边唱边舞的快乐氛围)

2.说说你对火塘的理解?

3.教师用鼓点敲出歌曲典型乐句的节奏,学生听一听、念一念。

4.让学生用“啦”音哼唱歌曲节奏。

5.教师提醒学生歌唱的要求:上身挺起,把嘴巴打开,吐字要清晰,最重要的要面带笑容。师弹奏旋律,让学生自己配上歌词试一试,师对难的句子再加以范唱。(因为有了前面好几遍对旋律的熟悉,学生已经能很快把握节奏,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地来学习歌曲可能会让他们有成功的感觉)

6.用快乐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三)情景表演

听了你们的演唱,我仿佛看到了侗家人围在火塘周围边唱歌边跳舞的情形,所以,光有歌声还不够,接下来我们来请出侗家的表演组(一组学生拿着红领巾在中间围起火塘,中间的学生扮演火苗进行舞动,一组同学用小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其他同学用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教师小结

伴随着同学们优美的舞蹈和快乐的歌声,我们的音乐课也接近了尾声。通过今天对侗族的风土人情了解和对侗族歌曲的表演,希望同学们能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爱唱歌的人。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侗族歌曲,为了让同学们对侗族有一定的了解,我首先让学生收集有关侗族的资料,说说他们所了解的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这样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学习有了一次初步的认识。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

第三课时《打起手鼓唱起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感受新疆地区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

2.进一步训练学生控制气息和强弱的能力,训练声音的弹性,使之更好地演唱该曲。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歌曲情绪,用圆润、自然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全曲。

2.衬腔的音维,强弱变化时气息的控制。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钢琴等。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在《青春舞曲》歌声中进教室(新疆民歌)

(2)欣赏欢快的新疆歌舞片段(多媒体显示)创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通过欣赏歌曲和歌舞。感受到了这组新疆民歌带给我什么的欢快热烈情绪。今天我们要学唱的这首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又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情绪?(多媒体显示课题及词、曲作者简介)。

设想:用多媒体显示课题和词曲作者简介,并以本课的难点、衬腔部分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这种导入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解决本课难点做准备。3.演示与讨论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多媒体显示讨论题:a.这首歌曲表现什么内容和情绪?b.这首歌具有哪个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短讨论。

(3)多媒体播放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多媒体显示讨论题C.这首歌的曲式结构;d.歌者的演唱有何特点?)。

(4)简短讨论。师归纳、讲授。

设想:通过演示和讨论以及教师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该曲的情绪、内容和演唱特点,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歌唱者的表情、气息控制及强弱变化的处理,对该曲有较深的印象。

4.发声练习:

(1)急吸急呼的练习;

(2)渐强渐弱的练习;

(3)把歌曲的衬腔部分作为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音域1-C1-->f1(移调练习)。

(4)师提出要求:

a.打开喉咙;

b.汪意渐强渐弱的变化;C.听琴慢练把音唱准;d.加强气息支持力,使声音富有弹性。

设想: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的难点作为练声曲进行练习,可以一举多得,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既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解决了难点,同时也使教学过程更为紧凑。

5.学唱新歌:

(1)轻声随琴直接唱歌词(师辅导纠错);

(2)伴随多媒体显示的新疆风光和歌曲旋律歌唱。(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情绪)

(3)集体齐声清唱。(检查音准)

(4)个别抽唱。(检查掌握情况)

设想:此环节拟采用多种不同方式进行,以避免以往在学唱新歌这一环节中存在的枯燥重复现象。在学唱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每一遍都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力求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提高。

6.欣赏与歌曲处理:

(1)多媒体播放通俗歌手田震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唱队演唱的由此曲改编的合唱曲。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艺术处理;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演唱方法或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设想:(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由不同歌者用不同唱法和不同演形式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的不同魁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2)通过学生自己对歌曲的处理、表演,加深她们对曲子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此曲的独特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表现音乐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7.全体用自然、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充满激情地演唱一遍。

8.小结学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能感受新疆民歌的特点。

第四课时《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感受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不同乐段的情绪,并能记住其中的一段旋律。

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时的情景。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段(其中,最后一个乐段再现第一个乐段)和尾声构成。

开始的引子是由两只圆号奏出的号召性的音乐,力度强弱的对比好像号角的回声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仿佛把人们带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茂密丛林之中。第一乐段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之后,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在一个下行的过渡句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好像彝族姑娘们在跳着轻盈、欢快的舞蹈,脚脖子上系的铃铛还哗哗作响。第三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弦乐奏出了一段优美、舒展的旋律。第四乐段乐曲力度变弱,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在独舞。第五乐段小号先吹奏出奔放、粗犷的音调,圆号模仿牛角号音调为之伴奏,好像小伙子们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舞蹈加油喝彩,也跳起了欢快健美的舞蹈。乐曲最后以鼓乐齐鸣的宏伟的音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音调,在更加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象征着人们满怀信心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乐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情绪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创作背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乐曲欣赏

1.初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1)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景?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2)听前三个乐段。(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3)学生轻声视唱主旋律。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和第二乐段富于彝族特色音调的旋律。

3.听乐曲第四乐段。

(1)听第一部分音频。(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性乐段转为C调之后,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

(2)想一想第四乐段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第四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尤其是旋律的变化音,富有苗族音乐的特色,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跳独舞。

(3)学生随教师一起演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①全班一起视唱旋律。

②分组演唱第四乐段主旋律。

③学生试着背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4.听第五、第六乐段和尾声。

(1)在第五乐段中,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这两个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第六乐段中又出现了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在尾声,什么乐器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尾声,圆号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5.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1)当听出乐曲的不同乐段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各部分。

三、表现音乐

1.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2.根据学生讨论后的结果,老师进行统一安排。前三乐段用动作表现,第四乐段用舞蹈和歌唱主旋律表现,第五、六乐段用打击乐和动作表现,和着音乐师生一起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

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边寨人民喜悦的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提高了分辨乐段和记忆旋律的能力。

课后反思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浅出的,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第三课

第一课时《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2.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激昂的旋律、热烈的节奏、宏大的舞蹈场面。

教学难点:

1.导学生对爱尔兰舞蹈音乐的欣赏与了解。

2.学习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青春舞曲》拍手进教室,并随老师做几个新疆舞蹈动作。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从未接触过的音乐领域。首先老师请你们听一段音乐,听完这段音乐后,请你说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你能想象到人们在做什么?能听出是什么乐器主奏就更好了。

1.初次听赏乐曲(听的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用指尖点节奏)。

学生畅谈听后的感受、听出乐器的主奏等。

师:同学们们说得很对,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其他的音响你听出来了吗?

师:这是一段爱尔兰典型的民间踢踏舞的音乐。你对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

师:音乐是怎样跟着舞者的脚步去发展变化的?音乐都是一样的节奏吗?

2.复听音乐。

师:这一遍请同学们用手掌代替舞者的脚步声,把舞者的脚步节奏提炼出来。

我们先来听第一段(边听边画出图谱),感受节奏的变化。

根据图谱完整、准确敲击节奏(片段)。

出示第二段节奏谱图谱。感受跳跃激烈的旋律(教师弹奏),学生分析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加入,使得旋律有了怎样的变化(跳跃的、不稳定的,动感更加强烈)。

师:舞者激烈的脚步,奔放的情绪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出来。

学生小声用“哒”随钢琴伴奏哼唱,并加入手的拍击。

学生再听第二段,用手拍击。用指尖点击鼓面。感受节奏的变化。

师:这段让人听起来就想翩翩起舞、跃跃欲试的音乐,就是由爱尔兰著名音乐家比尔·惠南创作的《大河之舞》。《大河之舞》融合了爱尔兰踢踏舞、热情奔放的西班牙的弗拉明戈、古典芭蕾以及活力动感的现代舞的特点,它的舞蹈风格热烈、奔放并极富感染力。

教师出示幻灯图片:这是《大河之舞》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的宣传海报,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只是《大河之舞》其中的一段。《大河之舞》的音乐在整部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乐队的演奏使得器乐和人声歌唱无比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爱尔兰的传统音乐旋律又诞生出了新的内涵。

师:老师在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大河之舞》音乐方面的相关资料,同学们能上前介绍一下我们不曾了解的与《大河之舞》相关的资料吗?

生:我要介绍的是《大河之舞》的演出在国际上带来的影响力。

3.《大河之舞》是结合了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一种综合的表演形式,1995年《大河之舞》首演,结果大获成功。1997年获得了格莱美“年度最佳音乐剧”的殊荣。《大河之舞》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一直到今日,国际上的演出邀请仍在不断地增加,喝彩声也从未停歇……

师:是的,《大河之舞》在世界各地的演出都收到了热烈的欢迎,始终保持着居高不下的票房纪录,这足以说明它的影响力之大。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大河之舞》精彩舞蹈片段?看后把你听到、看到的所喜爱的地方说出,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教师播放《大河之舞》视频片段。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音乐、灯光、布景、影响力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

师:(结合视频)同学们,我们知道了音乐在《大河之舞》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刚才看到的这段舞蹈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学跳踢踏舞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跳踢踏舞?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来教同学们学跳踢踏舞!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很想问:有爱尔兰的踢踏舞,那有没有我们中国的踢踏舞?答案是肯定的,有!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哪个民族跳踢踏舞吗?藏族。要不老师给你们来一段?

教师跳藏族踢踏舞。随后介绍西班牙弗拉明戈哥、俄国、美国的踢踏舞特点。重点介绍爱尔兰的踢踏舞。

师:在这之前老师提到了,爱尔兰的踢踏舞它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踢踏舞,汲取了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以及活力动感的现代舞的精髓。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尔兰的踢踏舞。

师:爱尔兰的踢踏舞分为花式舞步和基本舞步。我们学习简单的基本舞步。教师带领学生学跳爱尔兰踢踏舞。

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重点强调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放松。

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四、小结

师:(教师结合幻灯)《大河之舞》是一座连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狂野的脚步节奏、磅礴的情绪表达、融合多种新式曲风及乐器的演奏,技高一筹的演唱、丰富精彩的舞台效果、眼花缭乱的服装造型……所有的元素都被成功融合,碰撞出惊人的艺术火花……

课后反思

《大河之舞》是一部精彩绝伦的舞蹈作品,其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歌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门戈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宏、异彩纷呈的佳作。

第二课时《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能力目标: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爱的人间》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 《爱的人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教学重点: 1. 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 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 2、朗读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四、拓展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领略残疾人的精彩人生。 2、爱的升华—感受“人间大爱”。 3、学习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爱的人间”到处充满“感恩的心”。 (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外史上残疾人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积极乐观的高尚精神,做残疾人的朋友,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感,进 一步感悟爱的主题,将本课推向高潮。) 五、课后延伸 教师寄语,号召学生人人争当“爱心使者”,建立“爱心日记”,记录“爱的故事”,分享“爱的喜悦”。(让学生在成长中常怀感恩之心,将爱延续。)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把雨伞圆溜溜》

《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申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的表现了儿童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不同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前附点的节奏和音程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歌曲为A调,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和弦三音上,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表达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友情 2:在学唱歌曲、唱好歌曲的一系列活动中唱好切分音和弱起部分和休止符及内心节奏的培养。 3:在读词跟唱活动中学会歌曲的方法,在演唱时互相配合、互相协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唱好歌曲 2、难点能唱好跨小节切分音和弱起小节及休止符 【教具准备】:钢琴课本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猜个谜语好不好?生:好。师: 一只多角亭, 没门又没窗。亭外挂珍珠,亭里有人行。 (打一生活用品)谜底:伞。 回答对了,送给自己一个响亮的掌声,为自己鼓励一下———导入课题并板书。《一把雨伞圆溜溜》(2分) 二、播放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4) 师:听了这首歌心情怎么样?(快乐的) 三、模唱、节奏练习(10) 1.模唱 雨伞也很快乐,因为下雨了,伞终于可以张开双臂出来透透气了,你看它撑得多圆,多自信!我们也来学学它好吗?张开双臂,扬着眉毛吸气,他还在唱歌呢,听:(师范唱) (音高逐渐升高) 指导学生:雨珠在雨伞上面跳舞,声音在上面。 2.节奏训练(休止符)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1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唱录音或教师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三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三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桥下六小李银双教材简析: 管弦乐《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配乐的第一组曲的第一首音乐,描写出摩洛哥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音乐仅在无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淳朴,具有牧歌风格。筝曲《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变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3∕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歌曲《晚风》是一首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基本技能及素养都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

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音乐的能力和提高演唱水平,是本学期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 1.以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朝夕为题材,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或五线谱综合运用,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难点: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掌握乐谱记录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模仿与记录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学期寄语。 1.简单回忆上学期学习内容。 2.布置本学期学习任务及内容,并提出要求。 二、聆听四首作品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而形成一天。我们把一天呢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白天还可以划分出什么时段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四首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属于哪个时间段

人音版小学音乐_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 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草原牧歌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美丽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难点:用二声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驯鹿》《冬猎》这两首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点: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教学难点:了解月琴、柳琴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特制定音乐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教材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型,学生整体乐感较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不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使得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本册教材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它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二、学期教学目标: 1、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 2、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 3、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5、了解苗族、彝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6、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上课之前,采用“听一听”“猜一猜”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我将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2、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

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教学时间安排: 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 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出示乐器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 教师简单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是又名的琴家。 聆听古琴的音色,播放古琴《流水》的音乐片段,请学生边聆听古琴的音色,边随音乐模拟古琴的演奏。 3.初听乐曲《关山月》,感受古琴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5.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已经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020年最新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全册音乐教案

春景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到沂河》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 进进行,并用“”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 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

第一课春意 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态环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生答略)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词语?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西部风情 1、拉萨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景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

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 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

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进度计划: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唱《清晨》,听《晨景》、编创活动:《早晨》。 录音机、磁带、电脑、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表格六年级音乐教案】 辽宁东戴河新区实验学校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音乐教师:张龙 教学进度表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 - 1 - 页共 31 页 第 - 2 - 页共 31 页 【篇二: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 《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 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 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 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学唱《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 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 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 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聆听《关山月》 (1)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 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2)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 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 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 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3)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 朗诵,体会古 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 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 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 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 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 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 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 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 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 予“新韵”。 三、演唱歌曲《游子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1课时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

五年级音乐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概貌 (一)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兴趣、能力与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实践、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能力。 2.以审美为核心 充分发挥音乐的本体作用,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拓展音乐教材的文化内涵,强调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科技的联系,把音乐学习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 4、以德育为主旋律 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材特点 1.以主题单元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通过“听听”,“唱唱”“认认”“练练”等栏目形式,进行音乐欣赏、歌唱、音乐知识欣赏的学习以及各方面内容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在课文中,上述各栏目按照“听听”,“唱唱”“认认”“练练”等栏目顺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感性入手,欣赏入手“的精神,把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做多样化的设计安排。 2.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努力将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和世界经典作品介绍给学生,把孩子引进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体现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多元文化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 听听: (1)欣赏由筝等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和熟悉这些乐器的音色。 (2)感受和体会我国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乐合奏的表现效果。 (3)通过欣赏知道冼星海的简单生平及其创作的作品。 (4)初步学会用自己学的音乐知识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形象。 认认:变拍子,波音记号,倚音记号,知道它们的唱法。认识 D.S 和D.C两种反复记号。 唱唱: (1)初步学会在歌唱中用比较圆润的声音长较高的和较低的音。并注意发声位置的统一。(2)在二声部歌唱时初步做到声部和谐注意均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