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泥结碎石路面总说明

泥结碎石路面总说明

泥结碎石路面总说明
泥结碎石路面总说明

木里河沿河通乡公路立洲新建段(A1、A2、A3合同段)招标设计总说明书S1—2

总说明书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木里河又名理塘河,界于东经99°35′~101°48′,北纬27°05′~30°25′之间,发源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以北的沙鲁里山脉。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理塘、濯桑、唐央乡、沙湾、四合乡,至呷姑水文站以下与卧落河汇合后又称小金河,而后折向东北方向,经列瓦、瓜别于洼里附近注入雅砻江。全流域集水面积19114km2,其中木里河集水面积为9416km2。木里河水量丰沛,河床坡降陡,自然落差大。由于河流深切,岭谷相对高差大,使得域内地形复杂,起伏甚大,山高岭峻,河谷幽深。源头西北部的塞峰高达5833m,南邻云贵高原海拔1500~3000m左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由于受地势的影响加之交通闭塞,大部分河段耕地零星分布、人烟稀少。全流域呈南北向条带状,支流密布呈树状分布,源近流短。其中木里河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段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交通条件差,流域梯级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工程建设工程量大、难度大、周期长,相应的勘测设计周期也较长,是制约电站能否早日开工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促进木里河流域的滚动开发,尽早开工建设木里河沿河通乡公路已势在必行。

立洲水电站为木里河流域规划的第六梯级水电站,坝址位于博科乡下游立洲岩子,混合式开发,初拟水库正常蓄水位2088m,装机容量26万kW。规划初荐坝型为砼拱坝,最大坝高138m。电站坝址距桃巴约13km,距下麦地约53km;距木里县城约70km,距西昌市约300km。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四川华电木里河公司组织了本项目勘测设计的招投标工作,确定我公司承担木里河沿河通乡公路立洲新建段的勘测设计任务。接受中标通知后,我公司即按招标文件的要求,于2006年4月10日组建测设队伍,同时派出控制测量、路线、地质等主要人员先期进场作好外业勘察的现场前期准备工作, 4月15日全部测设人员进场开展外业工作。根据《木里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对外交通公路方案初步规划》及招标文件精神,按四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20km/h)的标准,对全路段路线方案实地详细勘察,对路线可能走的方案反复进行论证比选,找出最佳路线方案;全线布设导线点并与业主提供的GPS控制点联测,对坐标和高程进行全面控制;按路线最佳方案进行实地选线布设交角点,测设交角点坐标及高程,设置曲线;按照技术标准对路线平、纵、横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反复详细研究、比较,找出设计不恰当、不合理、不经济部分进行调整修改;对工程重点、关键路段,桥梁、高挡墙、不良地质等除在纸上研究外,在实地按标准、造价反复论证修改,直至满足为止;按调整后的中线进行实地详测中线、横断面、桥梁、地质、筑路材料及杂项调查等,收集外业资料;根据详测中线,初拉纵坡,对困难路段作横断面设计来检查,按初设的资料,对全线测设进行实地检查核对,对遗漏或错误进行补测或修改,2006年5月15日完成初设阶段的外业测设工作。

按公路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业主要求进行内业设计,2006年6月5日完成两阶段初步设计和文件编制工作。2006年6月19日,业主委托凉山州交通局测量队在西昌市召开了本项目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的评审会。会上,领导及专家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充分肯定了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所做的工作,同时也对设计文件在下阶段设计时应注意和考虑的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

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和业主要求,我公司于2006年6月25日开始招标设计工作。在招标设计阶段,我公司对初步设计文件作了进一步优化,并对初步设计文件审查中提出的“下阶段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了完善和调整,如对个别半径小于极限半径15m的弯道进行了调整,使之半径能满足规范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我公司积极与业主及水电贵阳设计院、凉山州交通局测量队、水电西北设计院等相关单位配合,于2006年7月30日完成了招标设计及文件编制工作。

1.2 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系考虑满足电站施工期外来器材物资运输的要求,依据《木里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对外交通公路方案初步规划》及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精神,并参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对公路分级和公路等级之规定综合考虑影响本项目公路技术标准的各种因素,确定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1:

主要技术指标表

1.3 公路基本走向及沿线概况

根据《木里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对外交通公路方案初步规划》推荐的路线总体方案,木里河沿河通乡公路立洲新建段起于木里县下麦地铧口、小金河右岸的S216线K476+135位置,沿小金河右岸布线至小桥渡口(起点段利用木里至后所乡乡村公路老路约2km),在约1898米高程用一座特大桥(水电顾问集团西北院承担设计)正跨卧落河。过卧落河后,利用木里至后所乡村公路木里河右岸第二个至第三个回头之间的段落,连接大湾子村民点,绕油房沟(三岔沟),顺有利地形从后所乡岩多的田坝下面通过,接苏家湾村民点,过苏家湾垭口,用两个中桥绕过杨家桥沟(新山沟)至洛瓜米村。从观音庙红岩子中下部、上下陡崖之间较平缓台地通过,利用较好地形过各科村。过各科村后在K30~K35段利用间断未建成的老公路路基布线,穿过呷姑村,跨呷姑磨房沟(龚家沟),在K34+200~K34+400过新建立洲电站厂区(高程在1904~1907米),又在K34+820与在建的呷姑汽车吊桥右岸正交(高程1907米)穿呷姑岩子,路线逐渐提高过脚儿岩子上部后,路线渐下跨过大水沟,利用有利地形从康复村下部通过,利用K43+500~K50+000未建成的老公路路基布线,其间通过六谷地、基石地、八科村民点,在K51+250立洲坝址以下约800m 处新建立洲大桥以1991m高程跨木里河,用一对回头曲线展线上升至立洲岩子过坝隧道进口(高程约2092米),在K53+480(高程2116.5米)出隧道后经下瓦科村民点,在博科乡下面的凯司沟省道回头弯处与凉山州交通局测量队承担的固增段的起点K58+450接线,本段止点里程桩号K59+027.28,路线长度为59.71847km。

其中A1合同段为K0+000~K23+000,路线长23.44606km;A2合同段为K23+000~K44+000,路线长21.07314km;A3合同段为K44+000~K59+027.28,路线长15.19927km。

1.5 主要技术指标执行情况

1.5.1 平面指标

路线总长59.71847km,全线交点718个,平均12.02个/km;最小平曲线半径15m/2个;缓和段最小长度10m,曲线比大多近于1:1:1;平曲线总长39.02km,占总里程的65.34%。

1.5.2 纵面指标

全线变坡点295个,平均4.940个/km, 8.07%~9.0%纵坡,7338.98m/35处,最小纵坡0.3%/3处(除卧落河大桥及立洲厂房为0%外),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340米/1个、凹型300米/1个,竖曲线总长13.35km,占总里程的22.36%。

1.5.3 横面指标

全线路基设计宽度为6.5米。

1.5.4 坐标及高程

坐标和高程均采用业主提供的木里河立洲水电站厂区及坝址GPS控制成果。分段闭合、平差,坐标精度和高程精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1.6 主要工程数量

二、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2.1区域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

木里河沿河通乡公路立洲新建段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处于该县西北侧木里河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4′~101°13′,北纬27°49′~28°08′,隶属于木里县博科乡、后所乡、下麦地乡所辖。路线于下麦地乡铧口村与省道S216线相接,沿小金河右岸由北东向南西逆流而上至卧落河口,设大桥跨卧落河后再沿木里河右岸上行,经后所、呷姑至立洲水电站坝址下游,再设大桥跨木里河后沿木里河左岸上行,止于博科乡与S216线相接,全长59.61127km。项目区内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各村乡之间仅有骡马道相接,交通极为不便。

2.1.2 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木里河下游河谷地带,河谷多呈“V”型峡谷,属青藏高原东南部强烈侵蚀切割的高山峡谷地貌,群山绵亘、沟壑纵横、峭壁林立,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大致呈南北向,区内平均海拔约2600m左右,河谷地带海拔一般1800m~2200m左右,全线最低点卧落河口海拔约1780m,山脊地带海拔高程一般为3500m~4000m左右,最高峰别都峰海拔4493m,最大高差达2700m 左右。`

木里河规划河段阶地不发育,零星分布有三级阶地,主要发育Ⅰ、Ⅱ级阶地,Ⅲ级阶地仅残留部分,其中Ⅰ、Ⅱ级阶地为堆积阶地,Ⅲ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各阶地阶面拔河高程分别为1~10m、15~40m、80~100m。

2.1.3 水文

项目区位于木里河下游,木里河又名理塘河,发源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北部的沙鲁里山脉南缘,其上游又称无量河。河流由西北向东南自理塘县进入木里县后,依次流经唐央、沙湾、四合、博科、后所,至下麦地与卧落河汇合后又称小金河,而后折向北东方向,经列瓦、项脚进入盐源县,于欧家湾子附近汇入雅砻江。全流域呈南北向条带状,支流密布呈树状分布,规划河段主要支流有前山沟、宋家沟、大水沟、龚家沟、咪黑沟、丁家沟、阴沟及三叉沟等,均处于青年期,具强烈侵蚀切割作用,两岸常常形成悬崖绝壁,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河流受高山融雪水、大气降水、地下水补给,雨季流量成倍增加。

2.1.4 气象

木里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区域内气候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各环流系统随着不同的季节变化交替地起着不同的作用: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受高空西风南支气流所控制,使该流域冬半年天空晴朗,云层不多,气候干燥,降水极少,日照

充足,形成了明显的干季;而下半年(5~10月)高空西风环流北移,而相应的印度洋与太平洋副高北上加强,流域上空转为深厚、温暖、潮湿的西南季风气流控制,带来充沛的水汽,此气流与西北不断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大量降水,成为该流域的雨季。

区内属大陆季风高原型气候,受复杂多样地貌类型的影响,气候具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垂直分带明显的特点。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1.1°C,一月平均气温4.3°C,极限最低气温-10.1°C,七月平均气温17.2°C,极限最高气温34.8°C;年平均降水量为816mm,6~9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雨季常有短时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及泥石流爆发,冲毁道路和桥梁;年均日照时数为2302小时,无霜期为200天以上。

2.1.5 植被及矿产

由于特殊的地形、气候条件,使区内土壤、植被具有明显垂直分带现象。海拔4000m以上为高山草甸带,气候寒冷,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见少量灌木,产有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中药材,适于发展畜牧业;海拔2500~4000m为针阔叶林混交林带,气候较为温暖,产大量松、柏、桦等林业资源;而海拔2500m以下的河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为本区主要农垦区,出产土豆、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并产大量核桃、苹果、梨、桃及花椒等经济作物。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地层岩性

项目区属于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之义敦中甸分区的木里小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下统人公组(O

1

r)、瓦厂组(O

1

w)、志留系(S

1

)、二叠系下统(P

1

)、上统冈达概组 (P

2

g)、三叠系上

统曲嘎寺组(T

3

q)、图姆沟组(T

3

t)等。各地层分述如下:

①人公组(O

1

r):零星分布于立洲崖子上下游地段,岩性为浅灰至灰白色中——薄层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偶夹少量深灰色粉砂质绢云板岩。是一套在浅海陆棚——滨海环境中,较强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的浅海相碎屑岩。

②瓦厂组(O

1

w):广泛分布于博科乡至康复村一带,岩性以深灰至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为主,夹浅灰至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底部偶见浅灰绿色变质玄武岩。为一套在浅海陆棚——滨海环境中,较弱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的浅海相碎屑岩。

③志留系(S

1

):零星分布于后所乡洛瓜米一带,岩性为浅灰至灰黑色炭硅质板岩、硅质板岩与硅质岩互层,夹少量浅灰白色灰岩、白云岩。为一套在浅海——半深海环境中形成的碎屑岩沉积。

④二叠系下统 (P

1

):主要分布于卧落河口至后所乡一带,岩性以浅灰至深灰色钙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为主,夹少量结晶灰岩、角砾状灰岩,顶底偶见紫红色粉砂岩、硅质岩等。为一套浅海陆棚——滨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

⑤冈达概组 (P

2g):广泛分布于后所乡至丁家沟一带,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P

2

g1)

为绿灰至深灰绿色枕状橄榄玄武岩、蚀变玄武岩及绿片岩,夹少量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凝灰岩、大理岩、粉砂质板岩;上段(P

2

g2)以浅灰白色至灰黑色结晶灰岩、大理岩为主,夹灰绿色、灰黑色薄层状绢云板岩、硅质岩。为一套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沉积,并伴随有较强的海底火山运动。

⑥曲嘎寺组(T

3q):主要分布于路线后半段呷姑、康复村及立洲崖子一带,中段(T

3

q2)岩

性为浅灰至深灰绿色枕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蚀变玄武岩及火山角砾岩。上段(T

3

q3)岩性以浅灰至灰白色结晶生物灰岩、大理岩为主,偶夹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状钙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或基性凝灰岩。区内本期构造运动强烈,以差异沉降运动为主,形成大规模海浸,同时伴有强烈的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一套以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夹中基性火山岩和碎屑岩的地层。

⑦图姆沟组下段(T

3

t1):主要分布于呷姑及下麦地一带,岩性为深灰至灰黑色钙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夹浅灰色薄层状结晶灰岩、深灰色钙质片岩及条带状硅质流纹岩。本时期区内相对稳定,以大面积隆起抬升为主,火山活动明显减弱,导致大量陆源物质沉积,形成一套浅海——滨海相泥沙质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

另外,项目区内广泛分布第四系地层,有残坡积、崩坡积、冲洪积等成因类型,分述如下:

A、全新统残坡积层(Q

4

el+dl):广泛分布于全区山岭斜坡及坡麓一带,堆积物以深灰色、灰黄色、红褐色碎石土、角砾土为主,含少量块石,块碎石成分多为石英砂岩、绢云板岩、灰岩、玄武岩等,颗粒直径大致3~15cm,充填物以砾石、粘土为主,无分选性,磨圆度差,结构疏松~稍密。堆积厚度约一般约0.5~5m,局部地段可达20m以上。

B、新统崩坡积层(Q

4

col):主要分布于木里河河谷地带,以沿江呈串珠状的崩塌岩堆分布为特点,为杂色块碎石土,间夹少量角砾,块碎石成分多为灰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及绢云板岩,其粒径多为8~30cm,少量块石直径甚至大于1~2米,多呈尖锐棱角状。结构松散,无分选,堆积厚度变化大。

C、全新统冲洪积层(Q

4

al+pl):主要分布于木里河及其主干支流水系河谷阶地和泥石流洪积扇中,为浅灰至灰黄色含漂砾卵石土。漂石、卵石成分多为石英砂岩、花岗岩、石英脉岩、灰岩、玄武岩等,充填物以粉细砂为主,夹少量圆砾;磨圆度较好,颗粒多呈圆形或次圆形,分选性较好,具流纹交错层理,结构状态差异较大,疏松~密实均有,堆积厚度变化较大,从几米至数十米不等。

岩浆岩:测区内喷出岩分布广泛,主要分为两期,一为夹于晚二叠世冈达概组(P

2

g)结晶灰岩中的华力西期基性火山岩系,岩性以枕状橄榄玄武岩、蚀变玄武岩为主;二为晚三叠世曲嘎寺

组中段(T

3

q2)印支期中基性火山岩系,岩性以杏仁状玄武岩、蚀变玄武岩为主,为区内喷发最强烈、分布最广泛的一期火山岩。另外,在测区中段后所乡一带零星分布有海西期超基性侵入岩(γ4

),岩性为灰绿色至深绿灰色辉绿辉长岩,呈岩脉状贯入于志留系(S

1

)硅质板岩与硅质岩中。2.2.2 地质构造

工作区在大地区域构造上位于青藏川滇“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向中部转折地段之水洛棋盘格式构造带东南侧,水洛棋盘格式构造主要由唐央、瓦厂、水洛三个复背斜及南北向马劳复向斜和北西向的木斯尔波复向斜构成,其间又由几乎呈等间距展布的北西向和北东向的断裂带将其划分为多个菱形格子,由恰斯群结晶片岩为基底,以震旦系及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盖层具地台型二元结构的陆壳型块体,或夹于断裂带中,或围限于菱形格子的网眼之间,其周围为二叠——三叠纪洋壳型蛇绿岩套所包围,从而构成了本区菱形棋盘格式构造。

路线经过区构造复杂,所涉及构造体系主要为瓦厂复背斜,其间发育的次级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分述如下:

①博科断层:断层经博科乡沿北东方向顺前山沟直线延伸24km以上,南至甲子店消失。其

东盘为瓦厂组(O

1

w)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倾向110°,倾角35°;其西

盘为冈达概组 (P

2

g) 浅灰白色结晶灰岩、大理岩夹灰黑色薄层状绢云板岩,倾向60°,倾角10°,为一条切断了下奥陶统至上二叠统的整个古生界的压扭性断裂。

②赤土断层:断层顺木里河沿北西方向由西秋乡经博科乡向北延伸至桃坝出工作区,再向北西一直延伸至稻城县赤土乡。其南段发育于奥陶系中,基本沿木里河展布,构成断层谷,以强烈破碎带为特征,南北向断层及其它地质界线常常被该断裂左行错开数百米,为一压扭性断裂。另外,在该断裂西盘发育两组北东向次级断层,分别为海嘎角断层、中梁子断层。

③博瓦断层:断层近东西向展布,由木里县城向西经西秋乡至呷姑,再转向北西延伸至八

科消失。其北盘为冈达概组 (P

2

g) 浅灰白色结晶灰岩、大理岩夹灰绿色蚀变玄武岩、灰黑色绢云板岩,其南盘为三叠系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灰岩;

④光头山断层:断层由西林乡向西经草坪子山、丁家沟口至普尔地,出露53km以上。断层

西段走向NW280°~290°,倾向近于正南,倾角约45°~60°;其西段上盘为冈达概组 (P

2

g) 浅灰白色结晶灰岩、大理岩、灰绿色蚀变玄武岩夹灰黑色绢云板岩、长石石英砂岩,下盘为三叠系

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灰岩;

⑤后所断层:断层由八家村向西经列瓦乡至后所乡逐渐消失,出露长36km。断层走向近东西向,以较陡倾角向北倾斜,为一逆断层。断层中段发育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下段(T

3

t1)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中,断层迹象不明显;西段沿后所乡新山南东坡发育,形成断层崖,产生一系列的滑坡和崩塌堆积,切割破坏了由下奥陶统——上二叠统组成的北西西向背斜。

此外,工作区内尚发育有多条北东向和近南北走向的正断层或平错断层,明显切断了上述几条弧形逆断层。

2.2.3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自早第三纪喜山运动使全区隆起成陆以来,本区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以小幅振荡式的间歇性抬升为主,在木里河谷形成多级夷平面,发育Ⅰ~Ⅲ级阶地,其中Ⅰ、Ⅱ级阶地为堆积阶地,Ⅲ级阶地为基座阶地,仅残留部分。另外,本区局部地段还于早——中更新世间发育轻微褶皱运动,并伴随部分断裂复活,推覆构造加强,从而形成区内现今的地形地貌。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项目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既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属Ⅶ度抗震设防分区,场地属中硬型较稳定场地。

2.2.4 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受自然地理、岩性岩相、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综合影响,因而可根据含水介质的贮水性能和地下水的水力性质,将地下水类别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缝水和基岩孔隙溶隙水三大类: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木里河及其支流河谷阶地、泥石流洪积扇及谷坡崩坡积体中,赋水层位多为卵砾石土或碎石土。因处于高山峡谷区,谷坡陡峭,故透水性好而富水性差,受大气降水及高山融雪水补给后迅速渗透沿基座底面呈扇状排泄;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较大,河漫滩及Ⅰ级阶地中水位埋深1~5m,Ⅱ级阶地及洪积扇、崩坡积体中水位埋深多为20m以上,且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炭质绢云板岩、石英砂岩、结晶灰岩、蚀变玄武岩节理裂隙中。由于本区晚近期构造运动强烈,再加上高原气候影响,岩体中裂隙较为发育,赋存了丰富的基岩裂隙水,多为承压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高山融雪水补给,多直接沿裂隙补给于河谷阶地、泥石流洪积扇或崩坡积卵砾石土、碎石土中,另有小部分则以泉眼形式排泄于地表泾流,泉点多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

最后,在结晶灰岩、石英砂岩、蚀变玄武岩中赋存少量基岩孔隙溶隙水,受大气降水或高山融雪水补给,水量较小,对公路工程影响轻微。

2.3 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路线穿越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异,结合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将路线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并逐段评价如下:

2.3.1 K0+000~K5+285工程地质较稳定段

该路段沿小金河右岸斜坡展布,至卧落河口跨河后再沿木里河逆流而上,为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下段(T

3

t1)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

石英砂岩及二叠系下统 (P

1

)浅灰至深灰色钙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基岩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2~5m,局部地段厚达15m以上,自然边坡一般在28°~42°之间,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5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仅发育有四处泥石流及一处小型边坡坍塌,属工程地质较稳定路段。

2.3.2 K5+285~K14+100工程地质病害段

该段拟建公路沿木里河右岸逆流而上,长约8.82km,位于后所乡南东侧斜坡上,属强烈侵

蚀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 (P

1

)浅灰至深灰色钙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以及

冈达概组下段(P

2

g1)绿灰至深灰绿色枕状橄榄玄武岩、蚀变玄武岩。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1~6m,前半段覆盖层较厚,可达10m以上,间或出露基岩。自然边坡多为23°~35°左右,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4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发育有泥石流十三处、活动滑坡五处、崩塌体一处,病害规模较大,且活动频率偏高,通过工程措施能予以治理,但处治费用较高。

2.3.3 K14+100~K18+400工程地质稳定段

该段位于后所乡北西洛瓜米村之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全长约4.3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

峡谷地貌;出露地层为志留系(S

1

)浅灰至灰黑色炭硅质板岩、硅质板岩与硅质岩互层,以及海

西期超基性侵入岩(γ

4

)之灰绿色至深绿灰色辉绿辉长岩。基岩之上零星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0.5~3.0m,自然边坡一般在38°~51°之间,地形陡峻。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仅发育有小型沟谷型水石流一处、中型活动滑坡一处,其病害规模较小,危害轻微,属工程地质稳定段。

2.3.4 K18+400~K21+140工程地质欠稳定段

该段位于后所乡洛瓜米村北西侧之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全长约 2.74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 (P

1

)浅灰至深灰色钙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以及冈达概

组下段(P

2

g1)绿灰至深灰绿色枕状橄榄玄武岩、蚀变玄武岩。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2~6m,间或出露基岩。自然边坡多为25°~38°左右,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4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共发育有沟谷——坡面型泥石流五处、大型活动滑坡一处;以上泥石流暴发程度较低,虽滑坡处于活跃期,但路线从滑坡前缘堆积体上以加载形式通过,现期危害较小;但在特定条件下,以上不良地质可能暴发,对公路构成潜在危胁,属工程地质不稳定段。

2.3.5 K21+140~K25+130工程地质稳定段

该段位于后所乡丁家沟附近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全长约 3.99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

谷地貌;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冈达概组下段(P

2

g1)绿灰至深灰绿色枕状橄榄玄武岩、蚀变玄武岩、

上段(P

2g2)浅灰白色至灰黑色结晶灰岩、大理岩及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下段(T

3

t1)灰黑色炭质绢云

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2~4m,其间大面积出

露基岩。自然边坡多为27°~46°左右,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6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仅发育有小型沟谷型水石流一处、崩塌体一处,其规模较小,危害轻微,属工程地质稳定段。

2.3.6 K25+130~K33+070工程地质病害段

该段位于后所乡丁家沟至呷姑一带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全长约7.94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下段(T

3

t1)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

英砂岩及曲嘎寺组上段(T

3

q3)浅灰至灰白色结晶生物灰岩、大理岩。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4~8m,局部地段厚达20m以上,其间零星出露基岩。自然边坡多为22°~34°左右,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4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共发育有沟谷—坡面型水石流六处、大型活动滑坡两处、小型活动滑坡六处、边坡坍塌两处、路面翻浆一处;路段区域稳定性较差,病害规模较大,且活动频率偏高,通过工程措施能予以治理,但处治费用较高。

2.3.7 K33+070~K36+500工程地质稳定段

该段位于后所乡呷姑村附近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全长约 3.43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

谷地貌;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下段(T

3t1)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

曲嘎寺组上段(T

3

q3)浅灰至灰白色结晶生物灰岩、大理岩及中段(T

3

q2)浅灰至深灰绿色枕状玄

武岩、杏仁状玄武岩、蚀变玄武岩。路线前半段为高原河流侵蚀堆积宽谷地貌,斜坡之上多覆盖

残冲洪积卵石土,厚约4~10m;后半段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谷地貌,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

石土,一般厚约1~3m,大面积出露基岩。自然边坡多为24°~45°左右,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

过6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仅发育有大型沟谷型水石流一处,危害较为严重,但易于治理,

属工程地质稳定段。

2.3.8 K36+500~K36+880工程地质病害段

该段位于呷姑北西侧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全长约0.38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谷地貌;

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下段(T

3

t1)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斜坡之

上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2~3m,其间零星出露基岩。自然边坡多为17°~32°左右,个

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35°。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共发育有大中型沟谷型水石流两处、大型活动滑坡一处,路

段区域稳定性较差,病害规模较大,且活动频率偏高,属工程地质不稳定段。

2.3.9 K36+880~K44+500工程地质较稳定段

该段位于呷姑至六谷地一带之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全长约7.62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

峡谷地貌;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下段(T

3

t1)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夹浅灰白色长石石英砂

岩,曲嘎寺组上段(T

3

q3)浅灰至灰白色结晶生物灰岩、大理岩,中段(T

3

q2)浅灰至深灰绿色枕

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蚀变玄武岩及下奥陶统瓦厂组(O

1

w)深灰至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粉

砂质板岩夹浅灰至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2~

6m,局部地段上覆冲洪积卵砾石土,厚约5~10m,间或出露基岩。自然边坡多为20°~37°左右,

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4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共发育有大型沟谷型泥石流一处、小型活动滑坡一处,崩塌体两

处;以上不良地质规模不大,危害中等,易于治理,属工程地质较稳定段。

2.3.10 K44+500~K48+445工程地质病害段

该段位于六谷地至八科一带之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全长约4.0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

谷地貌;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上段(T

3

q3)浅灰至灰白色结晶生物灰岩、大理岩,中段(T

3

q2)

浅灰至深灰绿色枕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蚀变玄武岩及下奥陶统瓦厂组(O

1

w)深灰至灰黑色

炭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夹浅灰至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石

土,一般厚约3~5m,中段部分地段上覆冲洪积卵石土,厚约5~10m,自然边坡多为16°~30°左右,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35°。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共发育有小型沟谷型泥石流三处、大中型活动滑坡七处;以上滑坡均处于活跃期,其规模较大,危害严重,通过工程措施能予以治理,但处治费用较高。2.3.11 K48+445~K56+500工程地质稳定段

该段位于八科至博科一带,前半段展布于木里河右岸斜坡地带,后半段则于立洲电站坝址下游跨河沿木里河左岸斜坡地带逆流而上,全长约8.0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出露地

层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上段(T

3q3)浅灰至灰白色结晶生物灰岩、大理岩及下奥陶统(O

1

)深灰至

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夹浅灰至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

积碎石土,一般厚约2~5m,立洲岩子下游阶地上则覆盖冲洪积卵石土,厚约3~7m,自然边坡多为26°~48°左右,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6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仅发育有中小型沟谷型水石流四处,危害轻微,易于治理,属工程地质稳定段。

2.3.12 K56+500~K59+027工程地质欠稳定段

该段位于博科乡南东侧之木里河左岸斜坡地带,全长约 2.53km,属强烈侵蚀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出露地层为下奥陶统瓦厂组(O

1

w)深灰至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夹浅灰至灰白

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人公组(O

1

r)浅灰至灰白色中—薄层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斜坡之上多覆盖残坡积碎石土,一般厚约1~4m,间或出露基岩,自然边坡多为28°~42°左右,个别地段自然边坡超过50°。

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共发育有沟谷——坡面型泥石流八处,这些泥石流沟大多暴发程度较高,且该段地势陡峭,岩层破碎,边坡稳定性较差,对公路构成潜在危胁,故属工程地质欠稳定段。

2.4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项目区经济生产结构以农牧业为主,建材工业水平相对落后,无力满足本项目实施对成品建材的大量需求。另外,项目路段仅有不稳定的照明电力供应,工程用电需施工单位自行发电。

2.4.1 外购材料

①钢材、水泥、石油沥青

本项目所需的钢材、水泥、沥青均需从西昌采购,由汽车通过S307、S216线运输至工地,平均运距约240km。

②木材、石灰

本项目沿线木材、石灰资源丰富,工程建设所需的木材、石灰可就地采购,由汽车运输至工地,现有通乡道路可利用。

2.4.2自采材料

①片、块石料

路线沿木里河两岸展布,沿线出露基岩多为玄武岩、灰岩、砂岩及板岩,玄武岩、灰岩、砂岩质地坚硬,品质优良,抗压强度约为30~50Mpa,成料率60~80%,可开采成块、片、碎石。可在路线沿线选取条件较好的基岩露头设为料场,各料场开采较为方便,以人工搬运为主,采用小型汽车运输,平均运距5km。

②砂砾料

沿线砂砾石料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木里河一、二级阶地上,卵石、砾石成份以花岗岩、玄武岩、灰岩及石英为主,粒径多为2~10cm,略有分选性,磨圆度较好,该料源具透水性强的特点,是良好的路用填筑材料。料场一般顺河流及阶地分布,厚度不一,需择地而取。料场规模大多较小,开采、运输不甚方便,部分路段可采用汽车或拖拉机运输,全线平均运距7.5km。

③砂料场

沿线砂料场分布于木里河河漫滩上,砂粒粒径0.074~2.5mm,多为中粗砂,质地优良,基本无杂质,经分选后中、粗砂可作高标号混凝土用砂,细砂可作圬工砌体用砂,全线天然砂平均运距约15km。

离河较远、交通不变的路段,除C25以上标号砼用砂外,其它如砂浆、低标号砼用砂等可以考虑就地清拣路基开挖出的微风化片石机械轧制人工砂。

3.其它

①工程及生活用水

沿线水源较丰富,水质优良,大部分地段用水较便利,基本能满足工程及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需净化。

距木里河或有水山沟较远的地段,用水则相对困难,尤其是立洲过坝隧道出口至止点段,旱季用水只能从止点处的凯司沟运。

②工程及生活用电

项目沿线仅部分路段有不稳定的照明电力供应,工程及生活用电需施工单位自发电。

三、路线

3.1 路线设计的原则

建成后的本项目承担着木里河流域梯级电站施工期外来物资运输的任务,同时作为通乡公路,本项目也是木里河沿河乡村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因此,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要考虑到公路建设费用的合理性、工程的安全性、施工期物资和设备运输的可靠性、运输费用的经济性,同时还要统筹考虑与地方交通建设规划和电站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

路线设计中应做到:以《木里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对外交通公路方案初步规划》推荐的路线走向作为该段公路的基本走向,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做好平面、纵面、横面及构造物的综合设计,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工程投资;尽量减少高填深挖,确保路基稳定和生态平衡;路线布线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减少路基病害,保证道路畅通;尽量通过较多的村民点,方便沿线群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力求平纵线形顺适、连续,为行车安全、舒适、快捷创造条件;在满足交通运输要求的前提下,不过分强调技术标准,以减少过大增加土石开挖而诱发新的地质病害,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3.2 路线主要控制因素及控制点

在《木里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对外交通公路方案初步规划》推荐的路线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立洲水电站大坝、厂房等布置的要求,确定本项目主要控制因素及控制点。

3.2.1路线起、止点

根据《规划报告》选定的与S216线相接的大致位置,结合地形、地貌,并考虑平交道口布置、接线路段的平纵面要求以及止点处与下一测设标段的协调等因素确定具体的接线点。3.2.2库区淹没水位

本项目K0+000~K35+000(铧口至嘎姑)路段分别沿小金河和木里河右岸、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布线,确定线位时线路必须高于锦屏一级水电站1880m库区淹没水位的高程。

K53+480~K59+028.27(立洲过坝隧道出口至止点)路段沿木里河左岸、木里河立洲水电站库区布线,确定线位时线路必须高于立洲水电站2088m库区淹没水位的高程。

3.2.3立洲水电站厂房、大坝

本项目在K35+000、K53+000分别经过立洲水电站厂房、大坝,作为大坝建设物质运输的惟一通道,线路布线必须服从水电站厂房、大坝的布置,协调好与厂房、大坝及其它电站构造物的关系。

3.2.4卧落河特大桥

路线在K4+100位置跨卧落河,需新建一座跨径在150m左右的特大桥(由水电顾问集团西北院承担设计),线路的布设需与之相适应。

3.2.5地质及地形、地貌

在满足路线起止点、库区淹没水位、立洲水电站厂房及大坝、卧落河特大桥等主要控制点对线路布线要求的前提下,路线尽量避开滑坡等不良地质,选择地势相对平缓、村民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

3.3 重点路段方案说明

3.3.1 公路起点路线方案

公路起于省道S216线K476+135木里至后所乡乡村公路交叉处,即下麦地铧口,利用交叉处右侧较缓坡地,用一个回头接省道S216线盐源方向,这样可以利用木里至后所乡乡村公路约2km 多,减少了工程量,节约了工程投资。

3.3.2 卧洛河特大桥接线方案

卧洛河大桥两岸地形陡峭,横坡近于5:1,平面布线极为困难。根据承担桥梁设计任务的水电顾问集团西北设计院初步拟定的桥位,确定两岸接线。根据桥位处实际地形,右岸和左岸桥头分别采用了16和17米的平曲线半径,桥面高程基本定在1898米。由于时间太紧,特大桥和道路部分的设计是同时平行进行的,特大桥方案的调整影响公路接线。就目前看,特大桥平面、纵面与路线有些微小差异,但不影响大的路线方案。待特大桥初步设计评审通过、方案确定后,下阶段施工图设计时再调整桥头接线与特大桥平、纵衔接顺适。

3.3.3 K5+350王家大沟、K6+200庙子沟两个冲沟路线方案

王家大沟位于路线K5+345~K5+407处,宽约60m,沟深约20~25m,,常冲刷深度为2~3m,属深切冲沟,沟在路线上方的高度约50m左右,路线以下则一直延伸到木里河。沟壁堆积物为残坡积含碎石角砾土,夹少量块石,沟底可见稳定密实土层。处于发育旺盛期,雨季有泥石流通过,对公路危害以冲刷切割为主。庙子沟位于路线K6+180~K6+230处,宽约50m,沟深约20~30m,常冲刷深度为3~5m,属深切冲沟,左岸沟壁陡立,沟在路线上方的高度约150m左右,路线以下一直延伸到木里河。沟壁堆积物为残坡积含碎石角砾土,夹少量块石,沟底可见稳定密实土层。处于发育旺盛期,雨季有泥石流通过,对公路危害以冲刷作用为主。

两处冲沟布线极为困难,冲沟的处治方案影响着路线方案的选择。如果选择绕避方案,公路从冲沟的上缘通过,则线路需要抬高150m左右,路线为了克服高差须增长约3km;如果选择桥梁跨越方案,由于两处冲沟的岸壁均正在跨塌,需新建两座约80m长的大桥,同时还要对沟底、沟壁进行浆砌防护;另一方案是用路堤加涵洞的形式过冲沟,需要设置护脚墙、护坡、涵洞、急流

槽等,同时为了确保高填方路堤的稳定,还需在路堤护脚墙外侧设置抗滑桩。考虑施工难度、工程造价、工程安全和工期等多种因素,现场对上述三个方案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做了认真比较,推荐采用较为经济、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工期更容易保证,且可以较彻底的治理冲沟的路堤加涵洞过冲沟的方案。

3.3.4 K7+300油房沟(三岔沟)路线方案

油房沟(三岔沟)位于路线K7+270~K7+340处,沟壁顶宽约70m,沟深在75m左右,常冲刷深度为3~4m,四季有常流水。右岸沟壁堆积物为残坡积碎石土,左岸沟壁及沟底见基岩。冲沟处于发育旺盛期,雨季有泥石流通过,对公路危害以冲刷为主。

现场拟订的过沟方案有二,其一是直接新建一座大桥跨沟,桥长约120m,造价较高,施工难度大,工期不容易保证;方案二是绕油房沟,从其较上部沟底较高的位置用一孔10m的小桥跨越。方案二路线长度虽较方案一增长了约400m,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工程造价、施工难度、保证工期等方面比较,绕油房沟小桥跨沟方案较优,故现场采用方案二即绕油房沟小桥跨沟方案为路线方案。

3.3.5 K15+115杨桥沟(新山沟)路线方案

杨桥沟由两条支沟在2090m左右高程汇合成一条主沟,杨桥沟路线方案主要是选择跨沟高度的问题,而跨沟高度的确定受前后路段地质、地形的制约。从K11+600至杨桥沟沟口,路线右下侧、木里河右岸错落分布有三个大型滑坡,正处于发育旺盛期,滑坡规模大,处治难度和处治费用高,其中K11+600处的滑坡后缘延伸较远。路线选择从距K11+600滑坡体上缘约30米的地方通过,绕避了滑坡体,可以极大的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安全。根据路线K11+600绕避滑坡体确定的高度,线路经过杨桥沟时在2150左右高程用两个中桥跨过汇合前的两条支沟。

3.3.6 K23+000红岩子路线方案

红岩子山势陡峭,路线必经红岩子。路线如果从红岩子顶部绕过,线路要增长约2km以上。在现场经反复比较,利用红岩子中下部、上下陡岩之间缓坡地带通过,路线短,较为经济合理。

3.3.7 K35+030呷姑岩子经K37+300脚儿岩子至K39+500大水沟路线方案

该路段起于嘎姑立洲水电站厂房附近,先后经过嘎姑岩子(立洲电站厂房)、脚儿岩子。该路段已超出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淹没线的影响范围,路线方案一方面受利用呷姑、六谷地、基石地、八科间未建成公路的路基标高的限制,另一方面路线方案必须服从嘎姑立洲水电站厂区布置,因此,该段路基不能走的太高,只有从陡峭的呷姑岩子和脚儿岩子经过。经实地勘察比较,路线从呷姑岩子下部通过后,逐渐上升至脚儿岩子上部,基本沿脚儿岩子顶部边缘布线,过了脚儿岩子后,路线逐渐下至大水沟沟口,用一跨30米的拱桥跨过跨过后木里河右岸布线至康复村。

3.3.8 K51+250立洲桥至K52+828立洲过坝隧道进洞口方案

立洲桥桥位方案需综合考虑桥梁方案和路线方案的协调及路线如何从立洲桥1990m高程上至K52+828立洲过坝隧道进口2092m左右高程的问题。依据《交通规划》,结合实际地形和立洲大坝及施工场地布置,确定路线从K51+250位置跨木里河,利用较平缓地形设置一对回头曲线展线上升至立洲过坝隧道进口,此方案合理利用了木里河两岸有利地形,即有利于立洲桥两岸的接线,又节约了工程投资。

由于时间太紧,立洲桥和道路部分的设计是同时平行进行的,就目前看,桥梁部分的平面、纵面与道路部分有些微小差异,但不影响大的路线方案。待立洲桥初步设计评审通过、方案确定后,下阶段施工图设计时再调整桥头接线与桥梁平、纵衔接顺适。

路线隧道进口高程主要受立洲大坝坝顶标高及施工场内交通布置的影响,综合考虑本项目与大坝主体及场内交通的各种因素,下一阶段设计时,进一步加强与电站设计单位和隧道设计单位的协调,确定更为经济合理的接线位置和标高。

3.3.9立洲过坝隧道出口至公路止点路线方案

立洲过坝隧道出口至公路止点段沿立洲水库淹没线(2088m)以上自然山坡布线,止于博科乡下面、凯司沟省道S216线第一个回头弯道,接下一测设单位凉山洲交通局测量队测设段起点K58+450。

3.4 全线纵坡控制

全线纵坡主要受锦屏一级水电站和立洲水电站库区淹没线1880、2088米高程的控制,线路总体上是沿湖线或沿溪线,纵坡坡度较平缓。但局部为了利用好的地形或避让不良地质或不利地形,纵坡有起伏,纵坡较大,但能满足电站重大件运输和规范要求。

四、路基、路面及排水

4.1路基

4.1.1 路基设计标准

4.1.1.1设计依据

1)交通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2)《木里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对外交通公路方案初步规划》。

4.1.1.2路基宽度

考虑本项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路基宽度采用6.5m,其路幅构成为6. 0m(路面)+2×0.25m

(路肩)。

4.1.1.3路基设计标高、超高、加宽

路基设计标高为建成后的公路中心线标高;路基路拱横坡:3%,桥梁桥面横坡采用2%;路基超高绕公路中轴旋转;平曲线采用I类加宽值(平曲线半径小于15m的采用III类加宽值)。

4.1.2 路基设计

本项目位于凉山州木里县境内,气候温暖、干湿季明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项目区公路自然区划属VII

5

区,即川藏高山峡谷区。

4.1.2.1路堑设计

本项目路堑边坡坡度是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工程区附近已建公路边坡、自然边坡和地质调查资料等综合确定。确定合适的边坡坡度对工程影响极大,一方面为了确保路堑边坡的稳定,其坡度不宜过陡;另一方面坡度过缓又会极大地增加挖方数量,提高工程造价,过多地破坏原地表植被,不利于生态保护。根据本项目沿线的地质、土质及岩体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的挖方边坡坡率见下表:

路堑边坡坡率表

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0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0m时,则在其高度8.0m 处设置宽1.0m的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上边坡坡率采用1:1.5,以下边坡坡率采用1:1.75。

由于本项目路基和隧道施工开挖出的石方量大,新建道路部分路段经过一些较低洼的地方,局部填方较高,道路右侧路堤边坡与山体将形成大量的低洼坑凼,因此,设计时考虑路基填料采用石方并且道路右侧低洼坑凼部分应填平,在路基边缘设置边沟,在填方与山体交汇处设置截水沟。超出路基填筑部分,应做成向公路中心倾斜的、坡度不小于2%的斜面,以利于排水。如此处理,一方面有利于路堤稳定,同时便于消化路基开挖产生的大量废方,并使道路整齐美观。

当填筑路段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行清除地表草皮及植物根茎,再开挖宽度不小于1.0米,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以使填筑土和原状土紧密牢固结合,确保斜坡路堤的稳定。

加宽旧路堤时,应清除地基上的杂草,并沿旧路边坡挖成向内倾斜2%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米。

4.1.3 一般填料路基压实标准和填料

4.1.3.1 路基的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压实。路基的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4.1.3.2 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不能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其强度及粒径要求见下表:

4.1.4石质填料路基压实标准和要求

4.1.4.1 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应小于15MPa。其压实度按此方法检验:以通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当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可判断为密实状态。

4.1.4.2鉴于本项目施工时间较紧,路基自然沉降的时间短,为确保路基施工质量,填石路堤要求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不大于1.0m。

4.1.4.3 当填石路堤采用机械摊铺,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如石渣、石屑,再以压力水将其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朝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

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下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4.2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

4.2.1 排水

排水系统由路拱、路基边沟和桥涵等构成。结合沿线水系进行系统设计,以将路面水和坡面水引入桥涵进出水口,排入天然沟渠。达到使路基排水畅通,确保工程安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为利于路基排水,新建道路右侧路堤边坡山体等形成的低洼部分,应利用土石方施工产生的大量废方填平,并修筑排水沟渠。

4.2.2 路基防护

1)路堑边坡:采用合理的边坡坡度,确保路堑边坡的稳定。由于本项目为全新线,路基开挖量较大,路堑边坡较高。为确保公路的安全,减少因边坡坍塌造成坡口的延伸而使植被的过多破坏,部分土质松散的边坡设置路堑挡墙加以防护。在路线经过岩体边坡破碎、有崩塌落石的地段,为确保行车安全,设置SNS被动防护网。

2)路堤边坡防护:路堤边坡根据实际情况,在库区淹没线以下的采取干砌片石予以防护,其它则采取移栽树木、种植灌木等方法进行绿化、防护。

3)路肩:两侧均设0.25m宽、0.3m厚硬化路肩。挖方路段硬路肩用边沟内侧代替并与边沟形成整体。

4)挡土墙:结合本项目路基土石方开挖石方丰富的特点,经过综合比较分析,路基挡土墙选用结构型式简单、断面经济且可充分就地取材的衡重式挡墙。挡墙基础一般埋置入基岩1.0m以上;位于密实碎土层上挡墙基础的埋置深度应在2.0m以上。挡土墙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设置挡墙路段路基加宽0.5m以便设置波形护栏或钢筋砼墙式护栏等安全设施。

4.3路面

4.3.1 设计依据和标准

4.3.1.1 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4.3.1.2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2)设计使用年限:10年;

3)自然区划:项目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II

5区,即川藏高山峡谷区。项目所在的

木里县气候具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垂直分带明显的特点。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1.1°C,一月

平均气温4.3°C,极限最低气温-10.1°C,七月平均气温17.2°C,极限最高气温34.8°C;年

平均降水量为816mm,6~9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4.3.2 交通量

本项目的交通量主要由电站施工期对外交通运输量和地方交通运输量组成。根据《木里河干

流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对外交通公路方案初步规划》预测资料,电站施工高峰期,流域梯

级电站对外交通高峰运输量将达到1411辆/ d (折算成小客车)。

4.3.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材料要求

4.3.3.1 路面结构方案

本项目社会交通量较小,设计荷载主要考虑满足电站大宗物资及重大件的运输需要,根据《木

里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上通坝~立洲)对外交通公路方案初步规划》拟定的路面结构方案,结合本

项目的资金情况及类似工程项目的经验,本项目先期推荐采用泥结路面结构型式,拟定的路面结

构型式为:15cm泥结碎石面层+20cm级配碎石基层。

4.3.3.2 路基、路面结构层的弯沉值要求

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的实际弯沉检验值见下表:

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弯沉值表

1)泥结碎石面层

①碎石。加工碎石用的原料等级不得低于IV级,碎石采用机轧,其最大粒径40mm,碎石

压碎值不大于26%,扁平细长颗粒不大于15%,并不能含有其它杂物,其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

泥结碎石面层用碎石颗粒组成表

②粘土。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质,塑性指数在18~27为宜,粘土用量为石料干重

的15~18%。

2)级配碎石基层

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碎石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9,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级配组成应满足下表要求:

基层用碎石颗粒组成表

4.4 施工方案

4.4.1 路基施工

① 路基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时气候状况,做成2%~4%的排水横坡,挖方施工中路基各层顶面的纵横坡应根据路堑横断面形状,路线纵坡的大小、路堑施工断面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及时使雨水排走;

② 应特别重视地面横坡陡于1:5地段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并对该部分压实度适当加密核测;

③路基完成后必须按质评标准要求采用BZZ-100标准车对路基顶面弯沉检测;

④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办法执行。

4.4.2 路面施工

①根据本项目特点,泥结碎石路面建议采用拌和法分两层施工,下层厚度为9cm,上层厚度为6cm。采用拌和法施工时的施工工序如下:

准备工作(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摊铺石料→撒土→拌和→洒水碾压→铺磨耗层

②各结构层施工完成后,按规范要求的步骤,采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进行弯沉检测,各层弯沉代表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③其它未尽事宜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及验收办法执行。

4.5 其它

4.5.1路堑的开挖,尤其是石方高边坡的开挖、半隧道施工必须按有关施工规范、规程进行。合理组织、精心施工,采用先进的爆破施工技术(如光面爆破等),确保路堑边坡和隧道的稳定。

4.5.2施工中注意路肩与公路中线、平面、纵面线形相符合,确保路容整齐美观。施工中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五、桥梁、涵洞

5.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5.1.1设计依据

1)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交通部颁《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5.1.2荷载标准

公路—II级,挂车—200验算。

5.1.3桥面净宽

涵洞与路基同宽;为保证行车的安全、顺畅及电站大件运输的安全,桥梁宽度采用:2×0.5(安全带+栏杆)+6.5(桥面净宽)。

5.1.4地震基本烈度

工程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桥梁设计按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设防。

5.1.5桥梁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1/50,涵洞及其它小型排水构造物按照有关标准取1/25。

5.2 桥涵调查及孔径确定

5.2.1桥涵调查

桥涵调查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在调查汇水面积、冲沟及水流坡度的基础上拟定桥涵孔径。桥涵孔径的确定同时兼顾了排水、防堵塞和便于养护的需要。

5.2.2桥梁、涵洞设置情况

结合沿线水系,在有明显的沟渠处设涵;凹型曲线的最低处设涵;路基靠山一侧积水的低洼地段结合边沟设涵;路线纵坡较大且位于曲线内,在曲线下坡处的曲线起点前后增设涵洞。全线共设置涵洞190道,小桥6座,中桥3座。

5.3 桥涵结构型式选择

①根据“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经济”的原则选择桥、涵结构型式。沿线石料丰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桥台采用“U”型重力式桥台,涵台采用条形扩大基础。

②K15+068、K15+167、K39+500三座中桥均为跨深沟而设,结合实际地形,为减少下部结构工程数量和降低上部结构施工难度,采用拱式结构。其中K15+068、K15+167两座拱桥分别位于

半径为20m和18.379m的弯道内,跨径均为1孔20 m,为满足结构要求和降低施工难度,两座桥均采用“弯桥直做”的方法,桥梁宽度在考虑了弯道加宽的基础上再按圆曲线弓形高度适当增加,弯道曲线由拱上安全带和栏杆及桥台翼墙形成。

5.4 设计要点及主要材料

5.4.1结构类型

5.4.1.1上部构造

①全线6座小桥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筋砼空心板,3座中桥采用C40砼预制块浆砌拱圈。

涵洞结合实际地形和路基填土高度,分别采用装配式钢筋砼实心板和砼预制块浆砌拱圈。

②梁桥在两桥台处设伸缩缝。

③台帽两端设横向抗震挡块,防止横向落梁。

④涵洞沉降缝内用沥青麻絮填满。

5.4.1.2下部构造

①涵洞采用条型基础轻型桥台。

②桥梁采用重力式桥台。

5.4.2主要材料说明

5.4.2.1砼、浆砌片块石及砂浆的标号详见各设计图。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如下:

1)砂:不论是天然砂还是机制砂,其级配、有害杂质含量等分别应满足下表要求:

砂的级配范围

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

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2)碎石:碎石采用机轧碎石,C40砼预制块、钢筋砼空心板、桥面铺装及伸缩装置、涵洞盖板等砼,建议使用公称粒级为5mm~25mm的碎石;其它部位的砼可以使用公称粒级为20mm~40mm 的碎石,但必须通过试验确定砼无离析现象。碎石的级配、有害杂质含量等分别应满足下表要求:

碎石的颗粒级配规格

碎石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5.4.2.2钢筋采用R235、HRB335钢筋。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现行《钢筋砼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及《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 701)的规定。

5.4.2.3砼所用水泥采用PO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现行有关规范要求。

5.5 栏杆

为适应本项目交通运输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和达到方便施工的目的,栏杆均采用易于制作、安装的波形钢护栏,安全带和护栏座采用50cm宽的现浇钢筋砼,浇筑砼时应注意预留钢护栏立柱位置。

六、隧道工程

公路在K35+600~K35+850段穿过绝壁陡岩,岩璧陡立、岩层节理不发育整体性好,为浅灰至灰白色结晶生物灰岩,路基采用半隧道形式,可以极大的减少路基开挖土石方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路线在K53+198~K53+555过立洲岩子和立洲大坝,路线采用隧道方式穿越立洲岩子。立洲过

坝隧道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察设计院承担勘察设计,并纳入本次招标,其工程数量汇入A3合同段。为便于资料的统一,K53+198~K53+555立洲过坝隧道的设计文件与我公司的设计文件统一装订成册,其有关内容详见《立洲过坝隧道设计图》。

七、路线交叉

本项目在起点、止点分别与S216线相接,各设置一“Y”型平交。平交位置视线良好,对确保行车安全极为有利。但受地形限制,起点处平交盐源至立洲电站方向的纵坡较大,应设置限速、平交道口等警示标志,以解决行车安全方面的问题。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8.1管理及安全设施

——里程碑、百米桩:全路段在上行车道右侧土路肩上埋设里程碑及百米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安全设施:全线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了波形护栏、墙式护栏、警示柱等安全设施。

8.2 交通标志

——警告标志: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该路主要设置有交叉路口、注意行人及进入隧道等。

——限速标志:限制过往车辆行车速度。主要设置有隧道限速

——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主要有设置在乡村、隧道、大桥地名标志和交叉路口标志。

九、环境保护

9.1路基土石废方

本项目由于地形陡峻,土石挖填方难以平衡,填方约53.60万方,挖方约283.51万方,挖方远远大于填方,弃方量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和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同时也为了部分消化路基施工开挖出的大量废方,公路路基开挖出的表层耕植土、腐质土等不能用作填料,全部集中堆放用于路基边坡绿化或弃土场的复耕或绿化。全线根据实际地形,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弃土场,所有废方须集中堆放于弃土场。

9.2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美化绿化

公路施工过程中难免不破坏植被和原地表,造成水土流失。设计过程中,确定合理的路基边坡坡度,并对高边坡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护,对保护路堑边坡、确保路容整齐美观有很好的作用。施工(尤其是雨季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水流直接冲刷路基边坡。施工完毕后,应因地制宜作好边坡的绿化和植被恢复。尤其是公路右侧的路基超填部分,如果不整理利用的,应采取植树、植草等方法对植被予以恢复。在挖方边坡外侧设置截水沟,避免地表水直接冲刷路堑边坡,引起挖方边坡的水土流失。施工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尽量不砍伐树木,对公路侵占的树木可采取移栽等方式加以保护。必须重视对弃土场的治理,为减少公路建设对土地的占用,有条件的弃土场应复耕,同时为减少水土流失,应搞好弃土场的排水和坡面、坡脚等的防护措施。

9.3 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废水、废气、噪音等对周围环境及沿线居民生活将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固体垃圾,应集中后统一运到垃圾场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河流。为使施工中产生的噪音不致于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工程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随时保持施工场地路面的湿润,尽量少的产生扬尘。

9.4 施工爆破对环境的影响

土石挖方中石方占有较大比例,石方开挖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先进的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爆破的强度,使爆破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爆破前一定要做好爆破设计,使爆破即降低施工成本又不至于严重影响环境。

十、筑路材料

公路沿线砂砾石材料贫乏,且产地分散,储量少,运输距离较远,运输困难。

10.1片块石料、砂

线路经过地段基岩全为变质砂岩和板岩,所需要的片块石料可以由路基开挖的微风化片石料清拣、加工,其数量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砂可利用路基施工产生的微风化块石机械轧制,其加工及质量要求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10.2路面集料

除靠近木里河的路段外,其它路段沿线砂砾石材料贫乏,交通不便,公路路面工程所需粗集料建议采用人工骨料,利用路基开挖出的微风化片石二次破碎轧制人工碎石,成品率可达90%以上,其物理力学指标除碎石堆积密度偏低、孔隙率较大外,其余各项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路面工程细集料建议以路基施工产生的微风化片石机械轧制,其加工及质量要求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0.3工程用水

工作区位于木里河右岸,路线较高,路线经过的位置分布有大量山沟,但大部分为季节性山

沟,有常流水的山沟较少,主要有:K7+300(油坊沟)、K12+300、K15+100(杨家桥沟)、K18+800(落瓜咪沟)、K20+980(田坝子)、K26+250(各科沟)、K33+680(磨房沟)、K39+500(大水沟)、K41+260、K43+000(康复村)、K47+080(基石地)、K51+400(磨房沟)、K58+820(博科)和距止点约400m的凯司沟。上述山沟及木里河沿河路段水源充足,可保证工程施工及生活用水需要,但部分离河较远,无常流水山沟的路段用水则相对困难。

10.4 外购材料

因目前市场较为流通,本工程所需的外购材料:水泥、钢材、沥青、木材及工程用油等材料可从西昌、盐源、木里等地购买。运距约为360km、170km和70km。

10.5 工程用电

项目区没有电力供应,需施工单位自备发电机。

十一、施工方案

11.1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

本项目位于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工程主要集中在路基土石方、路基防护、桥涵和路面工程。路基土石方和路基防护工程不论是施工难度、还是工期、投资均对整个工程起到控制作用,其它工程相对简单。

木里河沿岸河滩分布有大量砂、片石、砂砾石等,开采方便,但大部分路段运输较困难。路基开挖出的大部分石料强度较高,可清检片石用于挡防工程,也可用于轧制碎石和机制砂,用于路面、防护等工程中,这样既可降低材料费用,同时又减少了弃方数量。

路线沿河地段和有常流水山沟附近路段,施工及生活用水均方便。但部分离河较远,无常流水山沟的路段用水则相对困难。

该项目路线里程较长并为全新线,施工区除在起点和止点位置接S216线外,仅在K34+800(嘎姑)、K50+200(八科桥)位置有通往S216线的乡村道路与工程区连接,交通极为不便,工程外购材料和生活物资运输极为困难。

K34+800(嘎姑)、K50+200(八科桥)连接S216线的施工进场道路需整治,共计75公里左右,以保证工程施工期的物资运输和机械设备的进出场。K34+800(嘎姑)位置正在建设跨木里河的牦牛坪大桥,荷载标准为公路—II级,预计今年8月份通车,可以满足物资运输要求。K50+200(八科桥)处仅有跨木里河的人行吊桥,需在K51+250拟建的立洲桥附近新建一座跨木里河的施工便桥和连接施工便桥左岸桥头至乡村公路的施工便道1.5km。

11.2工期安排

考虑到该地区的施工条件、本项目特点和业主要求,建议该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零两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1、2006年9月工程开工;

2、2007年8月底前完成路基、桥涵工程;

4、2007年10月底完成路面及附属工程;

5、2007年12月底前做好竣工验收工作,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 学习笔记 2009-10-31 22:07:26 阅读2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为骨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碾压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其主要施工方法有拌和法、灌浆法和层铺法三种,本文主要介绍灌浆法和拌和法的施工方法. 一、拌浆法 施工程序为:摊铺碎石→铺土→拌和整型→碾压。 1、摊铺碎石:按松铺厚度用平地机获人工摊铺碎石,并洒水,使碎石全部湿润。 2、铺土:将规定用量的土均匀的摊铺在碎石表层上。 3、拌和:采用机械或人工拌和,拌和一遍后边拌边洒水,翻拌3~4遍,以粘土成浆与碎石粘结在一起为度。 4、整型:用平地机将路面整平,符合路拱要求。 5、碾压:整形后用6~8t压路机洒水碾压,使泥浆上冒,至表层时缝中有一层泥浆即停止碾压;稍干后再用10~12t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1遍,随即撒嵌缝料,再碾压2~3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二、灌浆法

其一般工序为:①准备工作;②摊铺碎石;⑧预碾碎石;④灌浆;⑤带浆碾压;⑧最终碾压。 1.准备工作,包括准备下承层及排水设施、施工放样、布置料堆、拌制泥浆。泥浆一般按水与土为0.8∶1~1∶1的体积比配制。过稠、过稀或不均匀,均将影响施工质量。 2.碎石摊铺和初碾压,使碎石初步嵌挤稳定为止。过多碾压将堵塞碎石缝隙,妨碍泥浆灌入。 摊铺碎石时采用松铺系数1.20~1.30(碎石最大粒径与厚之比为0.5左右时用1.3,比值较大时,系数接近1.2)。摊铺力求表面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初压,用8吨双轮压路机碾压3~4遍,使粗碎石稳定就位。在直线路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线碾压;在超高路段,由内侧向外侧,逐渐错轮进行碾压。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弯第一遍就应再次找平。初压终了时,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和纵坡。 3.灌浆及带浆碾压。若碎石过干,可先洒水润湿,以利泥浆一次灌透。泥浆浇灌到相当面积后,即可撒5~15mm嵌缝料(约1~1.5立方米/100平方米)。 用中型压路机进行带浆碾压,使泥浆能充分灌满碎石缝隙。次日即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整工作。 4.最终碾压,待表面已干内部泥浆尚属半湿状态时,可进行最终碾压,一般碾压1~2遍后撒铺一薄层3~5毫米石屑并扫匀,然后进行碾压,使碎石缝隙内泥浆能翻到表面上与所撒石屑粘结成整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案0001

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郭勒镇西南防洪工程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案 内蒙古绰勒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项目部 2015年4月 —、工程概况:

巴拉嘎尔高勒镇是西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位于巴拉嘎尔河中游西畔,上游有浩勒图较大支流汇入,每年春暖冰雪融化和汛期产生较大降雨过程,洪水就会涌出河槽,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工程通过对西南段巴拉嘎尔河进行治理,宣泄上游洪水,保证巴拉嘎尔镇防洪安全。 二、编制依据: 1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2现场实地考察掌握的有关资料 3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4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发的所有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编制原则 ⑴做好施工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及其施工进 度。 ⑵确定施工关键线路,紧紧围绕施工关键线路组织施工,在确保主体关键项目施工进度的同时,统筹兼顾好其它非关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使本工程整体协调推进。 ⑶根据本标段工程结构及施工特点,合理规划场内临时施工道路,多开工作面,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平面多工序”的浆砌石砌筑、土方开挖、填筑等施工项目的平行、交叉作 ⑷充分发挥机械施工的优势,加大机械投入力度,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⑸合理安排组织各项作业,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⑹采用适中的施工强度指标排定施工日程,对不可预见因素 留有一定余地,并在施工中力求实现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⑺以工程技术特点和类别,划分施工段,合理投入施工队伍, 优化施工组织管理,采取流水作业、顺序作业和平行作业并进的方法组织施工。 ⑻按照本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及已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合理地进行人、机、物等各种资源的配置。 ⑼按照同类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详细进行施工规划,保证进度计划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四、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材料 采用质地坚韧、耐磨、轧碎花岗岩或石灰石,碎石应呈多棱 角块体;泥浆按水土0. 8: 1 1 : 1(体积比)进行拌制。 ⑵机具 翻斗车、汽车或其他运输车辆按计划直接卸人路床,推土机或人工摊铺,洒水车,压路机,其他夯实机具。 (3)作业条件 路床已全部完成并经验收合格,保持现场运输、机械调转作业方便,各种测桩齐备、牢固、不影响各工序施工。

泥结石路面工程

(八)泥结石路面工程 1、施工准备: (1)材料 采用质地坚韧、耐磨、轧碎花岗岩或石灰石,碎石应呈多棱角块体;泥浆按水土 0.8:1至1:1 ( 体积比) 进行拌制。 (2)机具 翻斗车、汽车或其他运输车辆按计划直接卸人路床,推土机或人工摊铺,洒水车,压路机,其他夯实机具。 (3)作业条件 路床已全部完成并经验收合格,保持现场运输、机械调转作业方便,各种测桩齐备、牢固、不影响各工序施工。 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堆料及摊铺→稳压→灌泥浆→碾压→铺封层。 3、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测量放线 测量控制桩间距控制在10m一个,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在施工段的一端打人钢筋桩,把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钢筋桩上,另一端固定好钢丝绳,然后牵拉钢丝绳,使拉力器拉力达到 1 0 N以上,钢丝绳长度以每施工段1 0 0—1 3 0 m为宜,一个施工段不得过长。钢丝绳固定完成后,把钢丝绳放人测桩顶部的凹槽内,用白线系好,如果钢丝绳下垂过大,可在每两个测桩中间增加一个支撑,以防钢丝绳因桩距过长而下沉。 (2)堆料及摊铺 作业段划分:摊铺作业时,每个流水段可按 40-50m为一段,根据摊铺用料石量计算卸料车数。在施工段上梅花形布料,由专人负责指挥。卸料后用推土机整平。碎石层虚铺厚度应为设计厚度乘以压实系数的松铺厚度,压实系数人工摊铺为 1.25—1.30,机械摊铺为 1.20 —1.25 。应按机械配备情况确定每天的施工长度,可根据施工进度要求以8—10h为一班连续摊铺。 摊铺:碎石料卸料后,应及时推平。尽最大限度使用推土机初平,路宽不能满足推土机操作宽度情况下,使用人工摊平。现场施工人员应根据放线标高及虚

泥结石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泥结石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 (1)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推土机推土或原路基修整→人工场地平整→泥结碎石路面→生产路回填及夯实。(2)推土机推土 场地清理:主要清除工程区内树木、树桩树根、杂草、垃圾以及监理工程师认为的其它有碍物。含细根须、植物、覆盖草等的表层有机质土壤要及时开挖运至监理指定地点。 场地清理及表土清除都采用70Kw推土机推土,推距40~80m。推平采用推土机将高处土方就近推至低处,使场地平整。 (3)人工场地平整 推土机推平后,辅以人工整平,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 (4)泥结碎石路面施工 1)材料 石料:采用轧制的碎石或天然碎石。石料等级不低于规范要求,扁平细长颗粒不超过20%,近似正方形有棱为好,不能含有其它杂物。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的碎石规格 编号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比(%)层位 75 50 40 20 10 5 1 100 0-15 0-5 下层或基层 2 100 0-15 0-5 3 100 0-15 0-5 上层或面层 4 85-100 0-5 5 85-100 0-5 嵌缝 2)粘土 粘土的塑性指数一般大于12,粘土中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物。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碎石干重的15%。 3)泥结碎石路面 a路基要求

按路堤施工线进行施工,若在施工开挖中偏离指定开挖线,应重新修整。将开挖路槽的土方弃至两侧并进行碾压处理。应防止雨水侵蚀地基土壤。使机械开挖路槽土方时,实际施工的沟槽适当留有修整余量,再用人工修整。需先挖好路槽,做好路基。路槽土质为粘性土。路基中不能含有草皮、树根、杂草以地面上的淤泥等物,路基土湿度不得超过20%,路基土要求压或夯实,新填路基每层回填碾压厚度为200mm,路中间要比两边略高一些,以便在突遇大雨后,可及时排干渍水。回填时回填土干容重≥15kN/m3,路基横坡同路面,施工中注意不能让路基积水。 原有路堤在修弯取直施工时,对需要修弯的地段采用挖土机开挖后,由人工修坡取直。对原有弯道则应开挖成台阶状,填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回填时对原有基层应做好清基,接口修成牙口。 b泥结碎石面层 泥结碎石面层为8cm,碎石粒径为2~4cm,等级不低于3级,粘土塑性指数12~20,用土量不超过碎石的15%(按重量计)。在压实的中基上按松散铺厚度(压实厚度1.2倍)摊铺碎石,要求碎石大小颗粒均匀分布,厚度一致。碎石铺好后,用10~12t压路机碾压3~4遍,直至石料无松动为止,碾速宜慢,25~30m/分钟。泥结碎石面层施工方法用拌和法、碎石摊铺后,将规定的用量土,均匀地摊铺在碎石层顶上。然后拌和,拌和一遍后,随拌随洒水,一般翻拌3~4遍,以粘土成浆与碎石粘结在一起为止,然后用平地机械或铁锹等工具浆路面整平,再用12t压路机洒水碾压,使泥浆上冒,表层石缝中有一层泥浆即停止碾压。过几小时后,现用15t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1遍后中撒嵌缝石屑,再碾压2遍。 压实后的土体取样试验频次每200m3、厚30cm ,取样一次或由监理根据工程实际确定试验频率。 C石屑层和路肩 田间路磨耗层厚度2cm,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的1.3~1.4倍,粒径为厚度的0.55~0.75倍。将磨耗层石料与20%~30%的粘土先干拌2遍,将拌和好的混合料摊铺在路面上(采用路拌法),用10~12t压路机碾压2~3遍。同时做好路肩的培垫和整理。路面横向坡比为中间向两边3%。磨耗层洒水湿润后,将粒径2~5mm的粗砂均匀铺上一层即可。 5.1泥结碎石路面施工程序:准备工作→摊铺碎石→预压→浇灌泥浆→撒嵌缝料→辗压。 5.2材料准备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工艺

泥结碎石路面工程 一、工程概况 须水河出口至标尾(SH207+618.37-SH210+772.97),泥结碎石路面修复,总长为3154.6m ,宽4m ,厚度为20cm 。铺设粗砂保护层1cm ,级配碎石磨耗层3cm ,泥结碎石路面16cm 。 二、材料 1、石料 可采用机轧碎石或天然碎石。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较坚硬的岩石、圆石或矿渣。碎石中的扁平细长的颗粒不宜超过20%,并不得含有其它杂物,碎石形状应 尽量采用接近立方体并具有棱角为宜。泥结碎石路面适用于碎石的粒径规格如下表所示。 泥结碎石路面适用于碎石的粒径规格 编号 通过下列筛孔(Ⅲm)的重量百分率(%) 层位 75 50 40 20 10 5 1 100 0~15 0~5 下层或基层 2 100 0~5 0~5 3 100 0~5 0~5 上层或面层 4 80~100 0~5 5 80~100 0~5 嵌缝 2、粘土 泥结碎石路面中的粘土主要起粘结和填充空隙的作用。塑性指数高的土,粘结力强而渗透性弱,其缺点是胀缩性较大,反之,塑性指数低的土,粘结力弱而渗透性强,水分容易渗入。因此,对土的塑性指数,一般规定在18~27左右(相当塑性指数于12~18)为宜。粘土内不得含腐殖土或其它杂质,粘土用量不宜超过石料干重的20%。

三、施工要求 1、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常用灌浆法和拌和法两种,其中灌浆法修筑的效果较好。灌浆法施工,一般可按下列工序。 (1)准备工作 包括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的拌制泥浆。泥浆按水土体积比的0.8:1~1:1进行拌制,过稀或不均匀,都将直接影响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2)摊铺石料 将事先准备好的石料按权铺厚度一次铺足。松铺系数为1.2~1.3左右,当有几种不同品种和尺寸碎石时,应在同一层内采用相同品种和尺寸的石料,不得杂乱铺筑。 (3)初步碾压 初碾的目的是使碎石颗粒初碾压紧,但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空隙,以醒泥浆能灌进去。因此选用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为宜。碾压遍数不超过2~4遍(后轮压完路面全宽,即为l遍),碾压至碎石无松动情况为度。 (4)灌浆 在初压稳定的碎石层上,灌注预先调好的泥浆。泥浆要浇得均匀,数量要足够灌满碎石间的空隙。泥浆表面应与碎石平齐,但碎石的棱角仍应露出泥浆之上,必要时,可用竹帚浆泥浆扫匀。灌浆时务使泥浆灌到碲石层的底部,灌浆后1~2小时,当泥浆下注,孔隙中空气溢出后,在未干的碎石武警有面上撒上嵌缝料(约1~1.5m3/100m2),以填塞碎石层表面的空隙,嵌缝料要撒得均匀。 (5)碾压 灌浆后,待表面已干而内部泥浆尚处于半湿状态时,再用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并随时注意将嵌缝料扫匀,直至碾压到无明显轮迹及碾压下材料完全稳定为止。在碾压过程中,每碾面与压1~2遍后,即撒铺薄层石屑并扫匀,再进行碾压,以便碎石缝隙内的泥浆流到所撒石屑粘结成整体。 拌和法施工与灌浆法施工不同之处,是土不必制成泥浆,而是将土直接铺撒在摊铺平整的碎石上,用平地机、多铧犁或多齿耙均匀拌和,然后用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方法同灌浆法。在碾压过程中,需要时应补充洒水,碾压4~6遍后,撒铺嵌缝料,然后继续碾压,直至无明显轮迹及碾压下材料完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案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21-68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案(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概述 本项目的泥结石主要用于K9+700-K8+200段原路基调平层。 2 施工准备 (1)材料 泥结石主要由碎石、泥土组成。采用质地坚韧、耐磨、轧碎花岗岩或石灰石,碎石应呈多棱角块体。 泥结碎石所用的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长条、扁平状颗粒不宜超过20%。泥结碎石层所用粘土, 应具有较高的粘性, 塑性指数以12~15为宜。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物 (2)机具 翻斗车、汽车或其他运输车辆按计划直接卸入路床,挖机或人工摊铺,洒水车,压路机,其他夯实机

具。 (3)作业条件 垮塌路肩已修复,原路面已破碎、纵断面已初步调整。并保持现场交通、机械调转作业方便,各种测桩齐备、牢固、不影响各工序施工。 (4)泥结石配合比 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混合料总重的15%~18%。 3 泥结石调平层施工 3.1施工前的工作 泥结石调平层施工前,将垮塌路肩用浆砌片石修复,用破碎机将原路面沥青表处层破碎,原路面纵坡变化大的路段用挖机进行初步调整。 3.2施工流程 本段泥结石调平层施工程序如下:垮塌路肩修复→破碎原路面→测量放样→粗调纵坡→布置料堆→摊铺碎石→稳压→撒铺粘土→碾压。 3.3施工方法 (1)堆料及摊铺

泥结碎石便道施工方案

德商高速TJ-1标便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德州至商丘高速公路河南范县段土建1标,路线全长5.048km,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5+048。根据本标段实际情况施工便道设置在单侧,具体为:K0+000-K1+100范围内在线路右侧;K1+100-K5+048在线路左侧,便道全长5.048公里,路面宽度为6.5米,每隔200~300米设20米长的会车道一处,全线便道共跨越6道水沟,2处乡道。在跨越沟渠的地段需要采用埋设涵管进行处理,在跨越县道、乡道的地段采用顺接的方法。考虑施工生产及安全行车要求,便道最大纵坡8%,并在急转弯处设置警示牌,在构筑物处设防护围栏,施工便道要达到结构稳定、平整度较好,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 便道施工布置平面图见附件1 二、便道布置原则及技术要求 1、布置原则 结合当地地形和现有临时生活、生产设施,充分利用原有道路。结合道路周边居住群众的生活,方便当地生活,尽量减少对当地人民生活造成阻碍。减少对农田和环境的占用和破坏,保持原有水系的畅通。最大限度的满足工程施工机械、材料的进场。遵循施工总平面布置。利用当地地材,做到节约资源。 2、技术要求 (1)路面采用20cm厚泥结碎石,碎石含量不少于70%,路面宽

度为6.5米。弯道的半径应根据工点进出场最大设备的转弯条件设计做,最小转弯半径≥20m。路线纵断面坡度不大于8%,保证施工车辆行车安全。 (2)施工便道要达到结构稳定、平整度较好,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轿车行驶不挂底盘,60km/h车速不颠簸。 (3)跨沟渠处采用埋设涵管的方法进行处理。保证沟渠内流水畅通。跨越乡道处要顺接平整,注意保护乡道。尽量减少对乡道的破坏。 (4)便道路基采取就地取土的方式,满足规范要求的粘性土、砂性土等适于做路基填料。 根据以上要求和布置原则,我标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临时新建的方式,使便道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能达到与当地环境和原有生活、生产设施相适应、协调。 三、施工计划 1、材料计划:施工便道修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碎石、涵管,我标段物资设备部已着手准备好了碎石和涵管的采购计划。材料来源已确定,具体为: 碎石:山东省东平县 涵管:范县 土方:就地取土。根据现场进度情况,及时采购施工材料,所有材料均使用汽车运抵工地。 2、设备计划:我标段已做好施工准备,配备挖掘机4台、装载机1辆、压路机2辆,平地机2辆,卡车2辆等主要施工机械,其他配套机械也已准备完毕,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增加相应机械。待红线内永久性征地工作完成并交付使用后,我方立即进行便道施工。

泥结碎石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泥结碎石道路工程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现场清理基槽开挖路床碾压石灰稳定土上料石灰稳定土拌和石灰稳定土碾压成型石灰稳定土养生泥结碎石基层备料摊铺碎石、粘土洒水、拌合整型、碾压泥结碎石基层养生 2主要工序控制措施 2.1基槽开挖 2.1.1基槽开挖程序 施工现场清理施工放样挖掘机土方开挖人工细部土方开挖基槽边坡整坡修正槽侧排水沟准备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1.2施工现场清理 在对田间道路施工前,先组织人员对道路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将施工范围内的垃圾、树木、杂物清除出场,保证开挖的土料洁净,不掺杂任何异物。 2.1.3施工测量放样 由工程技术人员对道路进行放样工作,使用全站仪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座标点进行工程整体和细部放样,施工放样力求准确无误。 基槽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控制基槽开挖高程,保证不欠挖和超挖,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1.4机械土方开挖 施工现场清理和放线工作完成后,即可着手进行基槽机械土方开挖,使用挖掘机对基槽开挖,从施工段的一端开始,依次向前开挖推进,一次成型并开挖到位,挖掘机由技术熟练的操作员控制,开挖时,预留5厘米保护层,防止机械行走时扰动基底土层,由后续人工进行开挖完成。 2.1.5人工开挖 组织人工紧随挖掘机开挖基槽底土方,挖除机械开挖时预留的5厘米土层,并抛土于路基两侧。 2.1.6基槽边坡修整与排水沟设置 土方开挖完成后,对道路两侧基槽和弃土进行整坡,坡比按照1:2控制,防止因下雨等天气影响造成土方下滑,从而影响路基碾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排水方向和排水沟断面尺寸等,每隔20米在防汛道路两侧的堆土位置留置缺口,保证雨水可以顺利排出基槽。 所有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路床碾压工序,碾压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数遍,至无轮迹为止。当由于降雨等因素土料含水率大不宜碾压时,采用降排水措施或进行翻晒处理,使土料含水量适中,如果在碾压的过程中出现弹簧土,及时进行挖除。 2.2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 2.2.1材料 石灰:使用Ⅲ级以上的消解石灰或者生石灰。石灰在使用前7天,充分消解成能通过10mm筛孔的粉状,并尽快投入使用。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法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法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法提要:灌泥浆碎石层经稳压后,随即进行灌泥浆,灌浆时要浇灌得均匀,并且灌满碎石间的孔隙。泥浆的表面应与碎石齐平,碎石的棱角应露出泥浆之上 更多精品源自试题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法 泥结碎石是以粗碎石做主骨料形成嵌锁作用以粘土作填缝结合料,从而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泥结碎石面层适用于低等级公路的中级路面面层,其常用厚度为8~12cm。石料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土的含量不应大于15%,塑性指数宜为18~27,石料压碎值小于35。 泥结碎石材料规格编号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层位7550402010511000~150~5下层21000~150~531000~150~5面层485~1000~5585~1000~5 嵌缝施工常用灌浆法,其一般工序为:①准备工作;②摊铺碎石;⑧预碾碎石;④灌浆;⑤带浆碾压;⑧最终碾压。 1.准备工作,包括准备下承层及排水设施、施工放样、布置料堆、拌制泥浆。泥浆一般按水与土为∶1~1∶1的体积比配制。过稠、过稀或不均匀,均将影响施工质量。 2.碎石摊铺和初碾压,使碎石初步嵌挤稳定为止。过多碾压将堵塞碎石缝隙,妨碍泥浆灌入。摊铺碎石时采用松铺系数~。摊铺力求表面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初压,用8吨双轮压路机碾压3~4

遍,使粗碎石稳定就位。在直线路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线碾压;在超高路段,由内侧向外侧,逐渐错轮进行碾压。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弯第一遍就应再次找平。初压终了时,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和纵坡。 3.灌浆及带浆碾压。若碎石过干,可先洒水润湿,以利泥浆一次灌透。泥浆浇灌到相当面积后,即可撒5~15mm嵌缝料。用中型压路机进行带浆碾压,使泥浆能充分灌满碎石缝隙。次日即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整工作。 4.最终碾压,待表面已干内部泥浆尚属半湿状态时,可进行最终碾压,一般碾压1~2遍后撒铺一薄层3~5毫米石屑并扫匀,然后进行碾压,使碎石缝隙内泥浆能翻到表面上与所撒石屑粘结成整体。接缝处及路段衔接处,均应妥善处理,保证平整密合。 ⑴、施工准备材料:采用质地坚韧、耐磨、轧碎花岗岩或石灰石,碎石应呈多棱角块体;泥浆按水土:1~1:1(体积比)进行拌制。机具:翻斗车、汽车或其他运输车辆按计划直接卸入路床,推土机或人工摊铺,洒水车,压路机,其他夯实机具。作业条件:路床已全部完成并经验收合格,保持现场运输、机械调转作业方便,各种测桩齐备、牢固、不影响各工序施工。 ⑵、测量放线:测量控制桩间距控制在10m一个,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在施工段的一端打入φ25钢筋桩,把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钢筋桩上,另一端固定好钢丝绳,然后牵拉钢丝绳,使拉力器拉力达到10N以上,钢丝绳长度以每施工段100~130m为宜,一个施工段不得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 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 2009-10-31 22:07:26 阅读2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为骨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碾压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其主要施工方法有拌和法、灌浆法和层铺法三种,本文主要介绍灌浆法和拌和法的施工方法. 一、拌浆法 施工程序为:摊铺碎石→铺土→整型→碾压。 1、摊铺碎石:按松铺厚度用平地机获人工摊铺碎石,并洒水,使碎石全部湿润。 2、铺土:将规定用量的土均匀的摊铺在碎石表层上。 3、:采用机械或人工拌和,拌和一遍后边拌边洒水,翻拌3~4遍,以粘土成浆与碎石粘结在一起为度。 4、整型:用平地机将路面整平,符合路拱要求。 5、碾压:整形后用6~8t压路机洒水碾压,使上冒,至表层时缝中有一层即停止碾压;稍干后再用10~12t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1遍,随即撒嵌缝料,再碾压2~3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二、灌浆法

其一般工序为:①准备工作;②摊铺碎石;⑧预碾碎石;④灌浆;⑤带浆碾压;⑧最终碾压。? 1.准备工作,包括准备下承层及排水设施、施工放样、布置料堆、拌制泥浆。泥浆一般按水与土为∶1~1∶1的体积比配制。过稠、过稀或不均匀,均将影响施工质量。? 2.碎石摊铺和初碾压,使碎石初步嵌挤稳定为止。过多碾压将堵塞碎石缝隙,妨碍泥浆灌入。? 摊铺碎石时采用松铺系数~(碎石最大粒径与厚之比为左右时用,比值较大时,系数接近。摊铺力求表面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初压,用8吨双轮压路机碾压3~4遍,使粗碎石稳定就位。在直线路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线碾压;在超高路段,由内侧向外侧,逐渐错轮进行碾压。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弯第一遍就应再次找平。初压终了时,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和纵坡。? 3.灌浆及带浆碾压。若碎石过干,可先洒水润湿,以利泥浆一次灌透。泥浆浇灌到相当面积后,即可撒5~15mm嵌缝料(约1~立方米/100平方米)。? 用中型压路机进行带浆碾压,使泥浆能充分灌满碎石缝隙。次日即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整工作。?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新)

泥灰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 泥灰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为骨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碾压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其主要施工方法有拌和法、灌浆法和层铺法三种,本文主要介绍灌浆法和拌和法的施工方法. 一、拌浆法 施工程序为:摊铺碎石→铺土→拌和整型→碾压。 1、摊铺碎石:按松铺厚度用平地机获人工摊铺碎石,并洒水,使碎石全部湿润。 2、铺土:将规定用量的土均匀的摊铺在碎石表层上。 3、拌和:采用机械或人工拌和,拌和一遍后边拌边洒水,翻拌3~4遍,以粘土成浆与碎石粘结在一起为度。 4、整型:用平地机将路面整平,符合路拱要求。 5、碾压:整形后用6~8t压路机洒水碾压,使泥浆上冒,至表层时缝中有一层泥浆即停止碾压;稍干后再用10~12t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1遍,随即撒嵌缝料,再碾压2~3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二、灌浆法

其一般工序为:①准备工作;②摊铺碎石;⑧预碾碎石;④灌浆; ⑤带浆碾压;⑧最终碾压。 1.准备工作,包括准备下承层及排水设施、施工放样、布置料堆、拌制泥浆。泥浆一般按水与土为0.8∶1~1∶1的体积比配制。过稠、过稀或不均匀,均将影响施工质量。 2.碎石摊铺和初碾压,使碎石初步嵌挤稳定为止。过多碾压将堵塞碎石缝隙,妨碍泥浆灌入。 摊铺碎石时采用松铺系数1.20~1.30(碎石最大粒径与厚之比为0.5左右时用1.3,比值较大时,系数接近1.2)。摊铺力求表面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初压,用8吨双轮压路机碾压3~4遍,使粗碎石稳定就位。在直线路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线碾压;在超高路段,由内侧向外侧,逐渐错轮进行碾压。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弯第一遍就应再次找平。初压终了时,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和纵坡。 3.灌浆及带浆碾压。若碎石过干,可先洒水润湿,以利泥浆一次灌透。泥浆浇灌到相当面积后,即可撒5~15mm嵌缝料(约1~1.5立方米/100平方米)。 用中型压路机进行带浆碾压,使泥浆能充分灌满碎石缝隙。次日即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整工作。 4.最终碾压,待表面已干内部泥浆尚属半湿状态时,可进行最终碾压,一般碾压1~2遍后撒铺一薄层3~5毫米石屑并扫匀,然后进行碾压,使碎石缝隙内泥浆能翻到表面上与所撒石屑粘结成整

泥结碎石路面

泥结碎石路面 一般规定 1、泥结碎石路面是以单一尺寸的碎石做骨料,有较高塑性指数的粘土做粘结料,经辗压、嵌挤密实后形成的结构层,它的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决定于碎石的嵌挤和粘土的粘结作用。 2、泥结碎石路面适用于一般井排路和消防路。也可以做钻井、勘探或工程建设的临时性晴雨通车路面。 3、泥结碎石路面初步辗压成型后,应以石屑嵌缝,并铺筑磨耗层。 4、泥结碎石路面的厚度一般10-15㎝为宜,超过15㎝时应二次铺筑,每层铺装厚度不得小于8㎝。 泥结碎石路面应做成3-4%路面横坡度。 材料 1、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石料等级不应低于三级,最小粒径不小于3㎝,最大粒径不大于7㎝,并不大于基层厚度的0.7倍,嵌缝料为0.5-1.5㎝石屑,石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不宜超过20%,并不得含有其它杂物。 2、作为泥结碎石粘结料和磨耗层用土塑性指数以15-25为宜,粒径不大于2㎝。 施工方法 1、泥结碎石路面施工一般采用拌合法。拌合法施工程序为:摊铺碎石→洒水铺土→拌合→整型→碾压。

2、摊铺碎石应在整修好的路槽上进行,按虚铺厚度(约为压实厚度的1.2倍)摊铺碎石。人工摊铺碎石可用厚度块控制,上料要大小颗粒分布均匀,料底杂土清除干净,纵横断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3、在碎石层上洒水,使碎石全部湿润,然后将规定数量的土按虚方厚度均匀地摊铺在碎石顶上,土质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大于2㎝土块、杂草及其它杂物。 4、拌合一般用拖拉机牵引多铧犁,每段长度不小于100m,第一遍从路两侧环形向路中翻拌,第二遍反转,由中心向外翻拌。翻拌遍数应为双数,一般四遍或六遍。翻拌过程中要洒水,使粘土粘结在碎石表面,个别拌合不匀处可用人工铺拌。 5、泥结碎石整形一般用人工铁锹、齿耙操作。混合料按厚度、平整度、拱度铺装成型。 6、在整型的面层上,以6-8t压路机从两侧中间碾压,保证路拱形成。一般碾压2-4遍。压实到碎石无松动,表面出泥浆为止。 当6-8t压路机碾压一至二遍后,发现平整度、拱度或厚度不合格时,可在其上铺撒碎石和粘土混合料找平。 7、嵌缝料的压实用12t压路机,达到表面密实、稳定,无明显轮迹为止。嵌缝料不得做找平层。 磨耗层 1、为了增进泥结碎石路面抵抗行车磨耗能力,保证结构导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在泥结碎石路面上应及时铺筑磨耗层。 2、渣油作磨耗层:在干燥后的泥结碎石层上洒1.2-1.5%㎏/

泥结石路面工程施工方案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49169 泥结石路面工程施工方案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泥结石路面工程施工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1 概述 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为骨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压实修筑成的一种结构。 1.2 施工准备 (1)材料 泥结石主要由碎石、泥土组成。采用质地坚韧、耐磨、轧碎花岗岩或石灰石,碎石应呈多棱角块体;泥浆按水土0.8:1 1:1(体积比)进行拌制。 泥结碎石所用的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长条、扁平状颗粒不宜超过20%。泥结碎石层所用粘土, 应具有较高的粘性, 塑性指数以12~15为宜。粘土内不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泥结碎石路面工程 一、工程概况 须水河出口至标尾(SH207+618.37-SH210+772.97),泥结碎石路面修复,总长为3154.6m,宽4m,厚度为20cm。铺设粗砂保护层1cm,级配碎石磨耗层3cm,泥结碎石路面16cm。 二、材料 1、石料 可采用机轧碎石或天然碎石。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较坚硬的岩石、圆石或矿渣。碎石中的扁平细长的颗粒不宜超过20%,并不得含有其它杂物,碎石形状应 尽量采用接近立方体并具有棱角为宜。泥结碎石路面适用于碎石的粒径规格如下表所示。 泥结碎石路面适用于碎石的粒径规格 2、粘土 泥结碎石路面中的粘土主要起粘结和填充空隙的作用。塑性指数高的土,粘结力强而渗透性弱,其缺点是胀缩性较大,反之,塑性指数低的土,粘结力弱而渗透性强,水分容易渗入。因此,对土的塑性指数,一般规定在18~27左右

(相当塑性指数于12~18)为宜。粘土内不得含腐殖土或其它杂质,粘土用量不宜超过石料干重的20%。 三、施工要求 1、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常用灌浆法和拌和法两种,其中灌浆法修筑的效果较好。灌浆法施工,一般可按下列工序。 (1)准备工作 包括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的拌制泥浆。泥浆按水土体积比的0.8:1~1:1进行拌制,过稀或不均匀,都将直接影响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2)摊铺石料 将事先准备好的石料按权铺厚度一次铺足。松铺系数为1.2~1.3左右,当有几种不同品种和尺寸碎石时,应在同一层内采用相同品种和尺寸的石料,不得杂乱铺筑。 (3)初步碾压 初碾的目的是使碎石颗粒初碾压紧,但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空隙,以醒泥浆能灌进去。因此选用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为宜。碾压遍数不超过2~4遍(后轮压完路面全宽,即为l遍),碾压至碎石无松动情况为度。 (4)灌浆 在初压稳定的碎石层上,灌注预先调好的泥浆。泥浆要浇得均匀,数量要足够灌满碎石间的空隙。泥浆表面应与碎石平齐,但碎石的棱角仍应露出泥浆之上,必要时,可用竹帚浆泥浆扫匀。灌浆时务使泥浆灌到碲石层的底部,灌浆后1~2小时,当泥浆下注,孔隙中空气溢出后,在未干的碎石武警有面上撒上嵌缝料(约1~1.5m3/100m2),以填塞碎石层表面的空隙,嵌缝料要撒得均匀。

(整理)泥结碎石路面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第315节泥结碎石路面 315.01 范围 本节内容为在按图纸所示施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层上铺筑单层或多层泥结碎石面层、磨耗层和保护层及其有关的作业。 315.02 材料 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骨料、粘土作填充料和粘结料,经压实修筑的一种结构。泥结碎石路面厚度一般为8~20cm;当总厚度等于或超过15cm时,一般分两层铺筑,上层厚度为6~10cm,下层厚度为9~20cm。通常在泥结碎石路面上都加铺磨耗层和保护层,在潮湿的路段,还可掺入适量的石灰(约为土重的8~12%),以提高它的水稳性。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的石料,其等级不宜低于IV级,尽量选用尺寸较大、表面粗糙、有棱角,颗粒形状接尽立方体的碎石。长条、扁平壮颗粒不宜超过20%。碎石的最大颗粒尺寸,当用作面层时,不得大于面层厚度的0.6倍;当用9作基层时,不得大于基层厚度的0.8倍。在面层中,可采用尺寸为15~25mm或25~35mm的碎石,嵌缝料可用5~15mm的石屑;在基层中,可采用尺寸为35~50mm或50~75mm的碎石,嵌缝料为15~25mm的碎石。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粘土,应具有较高的粘性,塑性指数以12~15为宜。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物。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混合料总重的15~18%。粘土的实际用量,应根据碎石的颗粒尺寸、碾压情况而异,可在现场通过试验确定。 磨耗层应具有足够的坚实性和稳定性,通常多用坚硬、耐磨、抗冻性强的级配粒料来铺筑。磨耗层的级配组成可按表315-1选用。

磨耗层矿物的级配表315-1 磨耗层的厚度视所用材料和交通量大小而定,采用坚硬小砾石或石屑时,宜厚2~3cm,用砂土时宜厚1~2cm,采用软质材料时,以3~4cm厚为宜。 保护层铺在磨耗层上面,用来保护磨耗层。加铺保护层是一项经常性措施。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大于1cm。 按使用材料和铺设方法的不同,保护层分稳定保护层与松散保护层两种。前者系使用含有粘土的混合料,借行车碾压,形成稳固的硬壳,粘结在磨耗层上;后者是只用粗砂或小砾石而不用粘土,在磨耗层上呈松散状态。 315.03施工要求 泥结碎石路面应采用灌浆法施工,一般按下列工序进行:①准备工作;②摊铺碎石;③预压;④浇灌泥浆;⑤摊铺嵌缝料;⑥碾压。 ⑴准备工作包括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或基层)与拌制泥浆等。泥浆一般按水与土为0.8:1至1:1的体积比进行拌和配制。如过稠,则灌不下去,泥浆要积在石层表面;如过稀,则易流淌于石层底部,干后体积缩小,粘结力降低,均将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⑵摊铺碎石在路槽筑好以后,按虚铺厚度(约为压实厚度的1.2~1.3倍)摊铺碎石,要求大小颗粒均匀分布,纵横断面符合要求,厚度一致。主层矿料粒径底层一般采用1~2号或2~3号碎石,面层一般采用3~4号碎石。

泥结石路面施工方案

泥结石路面 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为骨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压实修筑成的一种结构。泥结碎石路面厚度一般为8~20cm;当总厚度等于或超过15cm时,一般分两层铺筑,上层厚度6~10cm,下层厚度9~14cm。泥结碎石路面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不仅有赖于碎石的相互嵌挤作用,同时也有赖于土的粘结作用。泥结碎石路面虽用同一尺寸石料修筑,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石料会被压碎而向密实级配转化。 8.1选配材料 泥结石主要由碎石、泥土组成。泥结碎石所用的石料, 其等级不宜低于Ⅳ级;长条、扁平状颗粒不宜超过20%。泥结碎石层所用粘土, 应具有较高的粘性, 塑性指数以12~15为宜。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物。 8.2泥结石的配合比 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混合料总重的15%~18%。泥浆一般按水与土为0.8:1至1:1的体积比进行拌和配置。如过稠, 则灌不下去, 泥浆要积在石层表面;如过稀, 则宜流淌于石层底部, 干后体积缩小, 粘结力降低, 均将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8.3泥结石路面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摊铺碎石——预压——浇灌泥浆——撒嵌缝料——碾压 8.4泥结石路面的厚度要求及铺设方法 泥结碎石路面厚度一般为两层铺筑,上层厚度6~10cm,下层厚度9~14cm。 8.5泥结石的摊铺 在路槽筑好后, 按松铺厚度(约为压实厚度的1.2~1.3倍)摊铺碎石, 要求大小颗粒均匀分布, 纵横断面符合要求, 厚度一致。主层矿料粒径底层一般采用1~2号或2~3号碎石, 面层一般采用3~4号碎石。 8.6泥结石的碾压 泥结石的碾压分为预压和碾压两道工序, 并在这两道工序中间完成浇灌泥浆和撒嵌缝料工作。预压是在碎石铺好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 碾速宜慢, 每分钟约25~30米, 轮迹重叠25~30米,一般碾压4~5遍, 至石料无松动为止。过多碾压将堵塞碎石缝隙, 妨碍灌浆。 在预压的碎石层上, 浇灌泥浆, 浆要浇的均匀、浇的透, 以灌满孔隙、表面与碎石齐平为度, 但碎石棱角仍应露出泥浆之上。 灌浆1~2h后, 待泥浆下注, 空隙中空气溢出, 表面未干前撒铺5~15mm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样本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 学习笔记 -10-31 22:07:26 阅读222 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为骨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碾压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其主要施工方法有拌和法、灌浆法和层铺法三种,本文主要介绍灌浆法和拌和法的施工方法. 一、拌浆法 施工程序为: 摊铺碎石→铺土→拌和整型→碾压。 1、摊铺碎石: 按松铺厚度用平地机获人工摊铺碎石, 并洒水, 使碎石全部湿润。 2、铺土: 将规定用量的土均匀的摊铺在碎石表层上。 3、拌和: 采用机械或人工拌和, 拌和一遍后边拌边洒水, 翻拌3~4遍, 以粘土成浆与碎石粘结在一起为度。 4、整型: 用平地机将路面整平, 符合路拱要求。 5、碾压: 整形后用6~8t压路机洒水碾压, 使泥浆上冒, 至表层时缝中有一层泥浆即停止碾压; 稍干后再用10~12t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1遍, 随即撒嵌缝料, 再碾压2~3遍, 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二、灌浆法 其一般工序为: ①准备工作; ②摊铺碎石; ⑧预碾碎石; ④灌浆; ⑤带浆碾压; ⑧最终碾压。 1.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下承层及排水设施、施工放样、布置料堆、拌制泥浆。泥浆一般按水与土为0.8∶1~1∶1的体积比配制。过稠、过

稀或不均匀, 均将影响施工质量。 2.碎石摊铺和初碾压, 使碎石初步嵌挤稳定为止。过多碾压将堵塞碎石缝隙, 妨碍泥浆灌入。 摊铺碎石时采用松铺系数1.20~1.30(碎石最大粒径与厚之比为0.5左右时用1.3, 比值较大时, 系数接近1.2)。摊铺力求表面平整, 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初压, 用8吨双轮压路机碾压3~4遍, 使粗碎石稳定就位。在直线路段, 由两侧 路肩向路中线碾压; 在超高路段, 由内侧向外侧, 逐渐错轮进行碾压。每次重叠 1/3轮宽。碾压弯第一遍就应再次找平。初压终了时, 表面应平整, 并具有规 定的路拱和纵坡。 3.灌浆及带浆碾压。若碎石过干, 可先洒水润湿, 以利泥浆一次灌透。泥浆浇灌到相当面积后, 即可撒5~15mm嵌缝料(约1~1.5立方米/100平方 米)。 用中型压路机进行带浆碾压, 使泥浆能充分灌满碎石缝隙。次日即进行必要的填 补和修整工作。 4.最终碾压, 待表面已干内部泥浆尚属半湿状态时, 可进行最终碾压, 一般碾压1~2遍后撒铺一薄层3~5毫米石屑并扫匀, 然后进行碾压, 使碎石缝隙内泥浆能翻到表面上与所撒石屑粘结成整体。 接缝处及路段衔接处, 均应妥善处理, 保证平整密合。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 泥结碎石是以粗碎石做主骨料形成嵌锁作用以粘土作填缝结合料, 从而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 性, 泥结碎石面层适用于低等级公路的中级路面面层, 其常见厚度为8~12cm。 石料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土的含量不应大于15%, 塑性指数宜为18~27, 石料压碎值小于3 5。 泥结碎石材料规格 编号经过下列筛孔( mm) 的重量百分率% 层位

泥结碎石路面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第315节泥结碎石路面 315.01 范围 本节内容为在按图纸所示施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层上铺筑单层或多层泥结碎石面层、磨耗层和保护层及其有关的作业。 315.02 材料 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骨料、粘土作填充料和粘结料,经压实修筑的一种结构。泥结碎石路面厚度一般为8~20cm;当总厚度等于或超过15cm时,一般分两层铺筑,上层厚度为6~10cm,下层厚度为9~20cm。通常在泥结碎石路面上都加铺磨耗层和保护层,在潮湿的路段,还可掺入适量的石灰(约为土重的8~12%),以提高它的水稳性。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的石料,其等级不宜低于IV级,尽量选用尺寸较大、表面粗糙、有棱角,颗粒形状接尽立方体的碎石。长条、扁平壮颗粒不宜超过20%。碎石的最大颗粒尺寸,当用作面层时,不得大于面层厚度的0.6倍;当用9作基层时,不得大于基层厚度的0.8倍。在面层中,可采用尺寸为15~25mm或25~35mm的碎石,嵌缝料可用5~15mm的石屑;在基层中,可采用尺寸为35~50mm或50~75mm的碎石,嵌缝料为15~25mm的碎石。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粘土,应具有较高的粘性,塑性指数以12~15为宜。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物。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混合料总重的15~18%。粘土的实际用量,应根据碎石的颗粒尺寸、碾压情况而异,可在现场通过试验确定。 磨耗层应具有足够的坚实性和稳定性,通常多用坚硬、耐磨、抗冻性强的级配粒料来铺筑。磨耗层的级配组成可按表315-1选用。

磨耗层矿物的级配表315-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