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五科学探究

专题五科学探究

专题五科学探究
专题五科学探究

专题五科学探究

第1讲常用的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

考点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考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普通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如图22-1)

(2)特殊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如图22-2、图22-3):

方法一: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往长颈漏斗里注入水,若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如图22-2)。

方法二:先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水,将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再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如图22-3)。

6.过滤

(1)过滤能除去液体中混有的难溶固体。

(2)过滤基本操作

“一贴”:滤纸紧贴____________;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_________;滤液的液面要低_________;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_________;玻璃棒末端要紧___________;

漏斗末端要紧靠____________。

7.蒸发:蒸发能除去溶液里的溶剂。

(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____________。

(2)当出现______________时就停止加热,防止固体烧焦,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8.洗涤仪器

①洗涤试管:水洗;

②油污:热纯碱溶液或洗衣粉;

③干净标志:内壁的水既不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

类型一常用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例1[2010·湛江]图22-5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仪器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蒸发时除了用到③和⑧号仪器外,还要用到带有铁圈的铁架台和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 mL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练习题1】[2009·广州] 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练习题2】选取下列合适的仪器填空:(填字母,不能重复)

A.镊子B.量筒C.漏斗D.试管E.胶头滴管F.药匙

(1)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

(2)常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试剂的是_______;

(3)取用粉末状的固体药品用到的是________;

(4)向容器中加入少量液体要用到的是________。

类型二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

例2[2011·广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 A中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划燃后,快速靠近酒精灯的灯芯处就可以了。B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溅落的熔融物温度较高,会炸裂瓶底,故应在瓶底放一些水或沙子;C中天平称量物体要“左物右码”,药品应放在左盘;D中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体;故选A。

【练习题1】[2011·清远]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练习题2】[2011·乐山] 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练习题3】【2011陕西】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第2讲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考点1气体的制取

考点2 气体的净化

1.常见的干燥剂及可干燥的气体

(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可干燥H 2、O 2、CO 2、HCl 。不能干燥NH 3。

(2)碱性干燥剂——碱石灰(CaO 、NaOH 的固体混合物)、生石灰(CaO):可干燥H 2、O 2、NH 3。

不能干燥CO 2、HCl 气体。

(3)中性干燥剂——无水CaCl 2(不能干燥NH 3)、无水CuSO 4:可干燥H 2、O 2、CO 2、HCl 等。

[注意] 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铁粉,其作用是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防止食品变质。

2.常见气体的净化试剂

(1)除CO 2:可用NaOH 溶液;

(2)除HCl 气体:可用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NaHCO 3溶液、水;

(3)除H 2 :先用灼热的CuO 将其氧化为水,再用浓硫酸或碱石灰吸收;

(4)CO :先用灼热的CuO 将其氧化为CO 2,再用NaOH 溶液吸收;

(5)除O 2:可用灼热的Cu 网。

[注意] 净化气体所用的试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来选定。吸收的试剂只能吸收杂质气体,不能吸收待净化的气体。

3.所用装置

类型一O2、CO2、H2的制取

例1[2011·肇庆](本题的所有夹持仪器均已省略)请根据图23-2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④⑤的名称: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某同学设计了图A的装置,并用仪器③收集氧气。其中,仪器①中盛放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此法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B~G中选择仪器,组装发生装置,要求能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你的正确选择为(填字母)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选用发生装置的依据主要由制取气体的原料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初中阶段主要有两种类型装置:一是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装置(如制氧气);二是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装置(如制二氧化碳、氢气)。

类型二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取

例2[2011·清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解析]选择未学过气体的制取装置,首先要熟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根据陌生气体的性质,与这两种气体进行对照,找出相同点,再选择最佳的组合。

类型三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例3以下是小阳同学制取氢气的实验过程,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他用锌粒和浓盐酸来制取氢气,可以选择______(填序号)做发生装置;装置②的主要仪器有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胶塞和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制得的氢气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和HCl气体,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需要通过③和

④装置,则装置按导管字母连接的顺序是: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收集装置(填字母)。

(3)若要检验氢气中的杂质HCl,可把④装置中的试剂换成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⑤装置是一个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请你判断气体应由______进______出(填字母)。

[解析]选择干燥剂的原则: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不能跟所收集的气体发生反应。

(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需要先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除去水蒸气。

(4)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收集氢气时应该是短进长出。

类型四气体收集方法

例4[2011·广州]实验室常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干燥气体。下面是两种简易的排空气集气装置。用编号填空:

(1)实验室收集CO2选用__________,收集O2用__________。

(2)如果要收集SO2应选用__________,收集CH4选用__________。

第3讲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考点1常见气体的检验

[注意] H2、CO、CH4都具有可燃性,可根据它们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不同来区别。

考点2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注意] ①对被检验的物质,要先取样再实验,即先“各取少许”进行实验。

②检验物质的方法尽量简便易行,选择常用试剂且现象明显。

考点3物质的鉴别、提纯和推断

物质的鉴别、提纯和推断,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的气体、酸溶液、碱溶液、碳酸盐、可溶性盐酸盐、可溶性硫酸盐、铵盐的检验方法,熟记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及一些物质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书称为“题眼”,见附录三),能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这也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注意] 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用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别。

提纯:运用合适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把某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除去而得到一种纯净物的方法。

推断: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进行分析,然后推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或名称(肯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肯定没有什么)。

类型一气体的检验

例1[2010·佛山]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可能是()

A.CO B.H2和CO C.CH4D.H2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该气体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CO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故A错误;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CH4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故C正确;H2燃烧只能生成水,故D错误。

类型二物质的鉴别

例2[2010·广东]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B.合成纤维和羊毛——用手触摸C.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D.食盐水和白糖水——观察颜色[解析]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的量不同,与其是否澄清无关,鉴别硬水还是软水,应该采用加入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和有无浮渣,A错误。合成纤维和羊毛的鉴别应该采用灼烧的方法,后者有烧焦羽毛味,而前者没有,B错误。黄金是金的单质,性质稳定,不与盐酸发生反应,而假黄金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因此可用盐酸鉴别真假黄金,C正确。食盐水和白糖水都是无色的,通过观察颜色无法鉴别,D错误。【练习题1】[2011·佛山]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各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的是()

A.HCl、NaCl、NaNO3B.NaCl、CuSO4、NaOH

C.Na2SO4、Ba(NO3)2、HCl D.NH4NO3、NaOH、H2SO4

【练习题2】[2011·广州]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钡、硫酸钡和碳酸钠。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室仅提供了稀HCl、Na2SO4溶液、蒸馏水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

类型三物质的提纯

例3[2011·广州]下列方法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A.过滤B.静置沉淀C.活性炭吸附D.蒸馏

[解析]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静置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利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与异味,它们都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故A、B、C选项均错误。蒸馏或煮沸均可以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故应选D。

例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A选项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CuSO4溶液、H2SO4溶液都能发生反应;B选项中AgNO3溶液过量,引入了新的杂质;D选项中大量的CO2中混有的少量CO无法被点燃;只有C选项中稀盐酸只和CuO反应,生成的溶液和过量的稀盐酸可以通过过滤除去。

【练习题】[2010·肇庆]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物质,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②CO2(CO) ——导出在空气中点燃;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④KNO3固体(NaCl固体)——溶于适量热水中配成KNO3的浓溶液,再降温结晶;⑤铜片(表面的氧化铜)——用稀硫酸浸泡,再水洗、干燥;

⑥铁粉(氧化铁)——用稀盐酸浸泡,再过滤、水洗、干燥。

专题1 科学探究

专题1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了环节动物后,特意找了一些蚯蚓来研究其形态和运动,他研究蚯蚓的方法主要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模拟法 2.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 B.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 C.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 D.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 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为了了解黄冈市八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可以选用调查法 B.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圈养起来观察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要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视野中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二、非选择题 4. 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__抽样调查法__(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C__(填字母)。 A. 身体 B. 心理 C. 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__6小时以上__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__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合理即可)__。 5. 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10个3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8小 时/天,85% 18小 时/天,91% 12小 时/天,81%(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上表的饲养的条件中__温度(合理即可)__等都要相同。(写一个即可)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__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__等有关。 (3)陈同学进一步探究鸡卵(鸡蛋)的结构,他用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再将鸡卵浸没在50℃左右的温水中,发现卵壳上有很多小气泡出现,该实验证明__卵壳表面有很多气孔__。 (4)陈同学实验后联想到: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__爬行动物__。 6. 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2012中考生物精品复习资料:专题一科学探究 一、知识回顾 1. 2. 3. 过程 4. 5. 6. 1.科学探究 方法:、、、等。 2.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有且仅有个。 二、重难点解析 1.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探究方法有实验法(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模拟实验法,对照实验法,观察法(如: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家鸽),观察与思考,调查法(如: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资料分析等。 2.对照实验和实验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有某个条件引起的,采取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这个条件即实验变量。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或偶然性: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实验结果一般要计算平均值。 三、考点回顾 1.(2008年潍坊第2题).为掌握我市水产养殖的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寿光、寒亭、昌 邑等地,考察了解养殖场,走访相关养殖人员。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答案:C 2.(2008年潍坊第31题)(9分)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菊花扦插的最佳时期,探究“影 响菊花插条成活因素”的试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扦插过程中一般采取避免阳光直射、除去插条上部分叶片等措施,这样做的目是。 (2)上述试验中,将土壤进行消毒、插条切口涂硫磺是为了。

(3)培养一段时间后,成活插条切口处长出的根称为。 (4)请根据上表,设计验证“某一变量对菊花扦插成活率影响”的试验步骤。 (5)某同学利用上表中的变量,分组探究“影响插条成活率因素”,请帮助他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组实验数据。 答案:(1)减少插条水分散失(或降低蒸腾作用)(2)保护插条切口,防止病菌感染(3)不定根(4)实验步骤:(只要叙述合理即可得分)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两组菊花插条,确定某一变量,甲组进行处理,乙组不作处理。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插条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3周,分别观察两组插条的生长状况,对插条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并得出实验结论 (5)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并得出实验结论 3.(2009年潍坊第2题)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答案:A 4..(2009年潍坊第15题)下表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的实验 结果 组别子叶处理株高(cm)主根长度(cm)须根叶片数 a组保留两片10.1 18.25 发达26 b组保留一片7.2 14 较发达19 c 组去除两片0.8 3.8 极少9 A.证明胚是植物体发育所必须的结构 B.实验组为a和b,对照组为c C.实验组为a和c,对照组为b D.实验组为b和c,对照组为a 答案:D 5.(2009年潍坊第30题)生活在弱碱性土壤中的某种植物通常开白花,有时也开红花。某 研究小组根据提供的酸性土壤、非酸性土壤或弱碱性土壤、非弱碱性土壤进行探究实验。 下面是他们在设计验证土壤酸碱度(pH)影响植物花色的实验时所提出的问题,请回答: (1)被验证的实验假设:。 (2)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至少两项) 。 (4)实验的因变量是。 (5)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答案:(1)土壤酸碱度(pH)会影响花色(1分) (2)酸性(非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非酸性(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2分)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五科学探究第18讲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与除杂专题练习

第18讲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与除杂 命题点1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xx·邵阳)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D)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2.(xx·临沂)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D)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 3.(xx·荆州)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B)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稀盐酸 4.(xx·济宁)不使用其他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C)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HCl、Ba(NO3)2 命题点2物质的共存 5.(xx·齐齐哈尔)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Fe3+、Na+、NO-3、Cl- B.K+、Na+、Al3+、SO2-4 C.H+、K+、SO2-4、OH- D.Mg2+、NO-3、OH-、Cl- 6.(xx·十堰)在pH=2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D) A.Ba2+、 HCO-3、SO2-4 B.NH+4、Cu2+、Cl- C.K+、OH-、CO2-3 D.Ag+、Na+、NO-3 7.(xx·荆州)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HCl CaCl2 C.H2SO4 FeCl3NaNO3 D.NaOH HNO3NH4NO3 命题点3物质的除杂 8.(xx·仙桃)如图是小勇设计的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的数字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B)

专题六 科学探究

专题六科学探究 必胜题·测易 类型一物质变质的探究 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猜想二成立[来源:学&

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来源:学,科,网] [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 学*科*网 Z*X*X*K] 科&网]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新制的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碱石灰样品中的成分是什么? [问题猜想]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CO3和等五种物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过程或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 入适量水试管壁发热 样品中CaO、NaOH 至少含一种 ①.向上述试管中继续加 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并 过滤得到溶液A和固体B 样品中一定含有 CaCO3 ①.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 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并过滤得到溶液C和固体D A溶液中含有 C O32-

中考化学总复习 模块五 科学探究 课时21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试题1

课时21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河北8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知识点及内容分值 2016填空29(3);30(2)合成纤维的鉴别;铵 盐的检验 1+1 2015选择5 鉴别羊毛和涤纶、 NH4NO3和NaOH、除去 NaCl中的BaCl2 2 2014选择、探究5A;35(一)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 钠溶液;水蒸气的检 验 2+1 2013实验探究35(四、五)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 检验 2 2012选择11C 用熟石灰检验铵态氮 肥 0.5 2010实验探究35硫酸铜的检验;铁单 质的检验 4 2009选择、实验14A;36(4)二氧化硫的检验;二 氧化碳的检验 0.5+1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分值为1~4分,多在选择题、实验填空题中考查,在探究题中也有涉及。预计2017年中考中仍会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考查物质的鉴别或除杂的可能性很大。 河北8年中考真题演练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1.(2015河北中考5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C ) 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2.(2014河北中考5题2分)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A.鉴别碳酸钠和 氢氧化钠溶液 ) , B.除去氧气中的 氯化氢气体 ) ,C.测定空气中 的氧气含量 ) , D.验证化学反应 前后质量守恒 ) 3.(2009河北中考13题2分)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一瓶是蒸馏水,为了把它们区分开,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方法:①蒸发②测密度③测导电性④测pH ⑤加入氯化钠⑥加入食醋,你认为可行的是( A )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篇考点聚焦模块五科学探究第19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跟踪突破

第19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1课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C) 2.(2015,连云港)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C) 3.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D)

D 比较石灰水和肥皂水的碱性强弱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 试纸上,并 立即将显示的颜色与pH标准比色卡对照 二、实验及探究题 5.(2016,哈尔滨)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可按其主要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探究物质的含量等。因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__C__(填“A”“C”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__都属于混合物的分离__。 (2)在反应C+CO2===== 高温 2CO中,具有氧化性的反应物是__二氧化碳__。请写出一个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一种化合物体现氧化性,另一种化合物体现还原性)__3CO+Fe2O3===== 高温 2Fe+3CO2__。 6.(2016,宜昌)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 验 编 号 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 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 气中的高 二、探究影响品红扩散 快慢的因素 三、铁钉锈蚀条件的探 究 实 验 设 计 实 验 分 析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 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 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 同外,还要控制__滴加 的饱和石灰水的量__ 相同 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 热水整杯变红时间比 冷水要短,由此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影响 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有__温度__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 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 钉无明显变化,上述实 验__不能__(填“能” 或“不能”)得出铁钉 生锈的条件7.(2015,福州)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就是初中科学常用得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就是在研究与解决问题得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得因素与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得大小,而保证其它得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得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得表格上得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得问题就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就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她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就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得方法,也就是中考出题最多得方法。 在初中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得有: 1、蒸发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得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得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得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得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得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得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得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得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她、二胡 等弦乐器得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 相同得条件下,发声得音调还可能与弦得粗 细、长短及弦得材料有关,于就是想通过实验 来探究一下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上表就是 她在实验时控制得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得音调与弦得材料 得关系,您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得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您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得全过程,所采用得合理顺序应该就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得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您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得实验名称: 。 【典例探究2】为了研究物质得某种特性,某小组得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她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得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与200克得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与计时器测量水得温度随时间得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得热量相等) 表1 m1=100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 2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 两杯水所处环境得温度就是得。)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与第三行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得初步结论就是: ,放出得热量与降低得温度成正比。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 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师生共同复习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实验评价题解题策略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10.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14.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1)分析比较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表1和表2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4和表5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二.等效替代法 【知识回放】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在研究合力时, 一个力和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 2.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种方法. 3.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 无法真 4.正的测量物与像的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典例探究】探究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常运用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下列过程中运用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 A.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 B.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 曹冲称象 D. 牛顿总结出惯性定律 三.转换法 【知识回放】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 2.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 3.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 4.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5.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6.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 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预习作业: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结论 2.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2 B.CH4 C.H2 D.NH3 3.请说出初中阶段所学到的黑色物质有; 红色物质有。 4.小红从饼干拿到了一包干燥剂,看了一下,发现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她把生石灰倒在桌子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白色固体粘到了一起,于是小红猜想,这白色固体中除了有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5.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收集的一瓶无色气体,试猜想该气体是何种气体,

课堂复习: 【例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 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 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实验验证】 【思路点拨】对Na2SO4的猜想,从溶解度和标签上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入手,验证H2SO4或MgSO4溶液不能从相同离子SO42-入手,要从H+和Mg2+入手。 一试身手: 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药品柜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溶液,但这瓶试剂标签已经残缺,无法辨认,只知道可能是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硝酸钾中的某一种。 小明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钾。 小刚认为可能是硫酸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 (2)你认为该瓶试剂还可能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专题40——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问题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问题 一、单选题 1.老师给小敏一个纸板做的方盒子,问小敏,里面是什么?小敏拿过盒子轻轻摇晃一下,回答说:里面可能是一个苹果。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敏的回答是()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事实证据 D. 检验评价 2.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作出猜想和假设 C. 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 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3.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同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某同学发现前几天不小心浇了食盐水的月季花死了。月季花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于是该同学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查阅资料得知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失水枯死。文中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5.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452 运行的行星。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为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 A. 建立假设 B. 合作与交流 C. 提出问题 D. 检验与评价 6.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结果通过统计蚂蚁的存活率来进行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

知识清单——专题1.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专题01】科学探究→ (苏教)第01单元第二章(1章)←知识清单 ★1.1科学探究——探索生命的方法 一、科学探究→重要概念(5个)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二、图示专题——知识梳理 实验(结论已知) (验证“定论”)(结论未知)(探究“新”问题) 发 现 问 题引起

三、归纳整合【考点00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下5个步骤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科学探究中,始终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假设未必与事实相符,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作出的假设要有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 假设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其真假。 选择材料用具 制定计划设计方法步骤*计划要全面,能说明问题 实验是验证假设正确与否的基本途径,实验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预测实验结果 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及搜集证据等方面(引子)实验就是制定计划后,进而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进一步观察、调查或实验,如实地记录实验的现象与数据等事实和证据。 实施计划→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组”(详见2)。 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表达和呈现。 表达交流不只是最后的步骤,整个探究活动都需要“表达交流”,包括拟定实验题目等。 在科学探究中,始终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科学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变量的控制←科学探究设计方案必须处理好的2个关键:①设置对照实验②控制单一变量 ①实验变量→变量就是变化的因素,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人为改变的因素,或“加”或“减”。(几乎所有生物实验都有变量)。 →变量一般描述为名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不能表述为温度的高低、光照的有无、水分的多少等。 →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单一变量,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且适宜),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注意:其他因素要——相同且适宜) ②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就是控制变量、条件变量、干扰变量,即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各组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控制到一致且适宜就达成单一变量原则。 ③对照实验→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单一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由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成) 对照组→是指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不“加”也不“减”),是已知实验结果的组,是与现实情况吻合的自然组或常态组。 →对照实验的组成+ 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或“加”或“减”),是未知实验结果的组,是最能反映实验目的的、与现实情况有偏离的特殊处理组。 →在对照实验中可有多个实验组,大多是每个实验组都分别与同一对照组组成一个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且只能有一个变量,即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否者,就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对照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 →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进而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所致。 ④实验误差→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①多次实验,即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取平均值; ②实验时,选取的生物的数量要尽可能多(至少10个),如果太少,实验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准确。 ③实验时,选取的生物的大下、形态、年龄等要尽可能一致或相同。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若A>B,则…… 3.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后)要预测实验结果←若A=B,则…… (A、B表示的是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若A<B,则……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综合应用题》 1、(2019郑州二模)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用装置A制取CO 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 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4)该实验说明收集到CO 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右图说明你的理由: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6)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2019平顶山二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明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值随时间变化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 (2)a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则b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3)分别取样,依次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采用方法。 ②取c点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稀释后溶液的pH 7(填“>”、“<”或“=”)。(4)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敞口放置,经检验该试剂中含有碳酸钠,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样品中仍含有氢氧化钠。 (5)将50g稀盐酸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019安阳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2)某化学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O 2。 ①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CO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若用B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可用测a点溶液的酸碱度。 ②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加热15 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可以得到10.2 g 固体物质。请

主题一+科学探究教案资料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师生共同复习 总结科学探究的 一般过程,教师 强调注意事项。 (3)设计对照 实验:根据选出 的变量设置实验 组和对照组。 ? ? ? 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实验组 符合正常条件的一对照组 : : 4、实施计划: 按照所制定的计

国培培训模块5答案

模块 5 活动 1 第 1 步
观摩与思考 1\请认真阅读“模块 5 资源” → “教学案例,选择观看“教学案例”。 ” 2\研究案例中的资源及课件中的资源使用特点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长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中资源选择对应哪些知识点的学习?
课件、教案、然后每个地方的版本又不一样,形
教学资源有哪些类型?
20分钟
教师在使用资源时占用的时间有多少?
ppt
所选择的教学资源构成了何种形式的课件?
便于学生形象的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课件使用的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或不 足?
请您观看和分析教学资源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和您观看这些教学课件后的感 想,填写在“模块 5 资源” → “作业模板” → “活动 1”中的《课件在学科

教学中运用分析表》中。 请选择一个案例,就本案例教学课件使用情况、课件类型、制作软件、 教学中的作用、 使用方式以及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所体现 的教育教学原理进行分析说明。
1、描述概念科学性:课件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2、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 3、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课件中引用的资料正确。 4、认知逻辑的合理性: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模块 5 活动 2 第 1 步
思考与练习 阅读 “模块 5 资源” → “作业模板” → “活动 2” 中的 《教学资源明细表》 。 打开自己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资源明细表》所列项目进行分析,考虑使用哪 些教学资源,将想法记录在下面的笔记框中。 上传教学设计(提交的教学设计必须是.doc 文件)
知识点
资源 名称 型
素 材类 平

来源 间
使 用时
应用方式 和作用
1 练习
练习 本
文 用 文 本 合

开发、现有和教材中的
12 分钟
巩固知识, 加深理解 归纳小结, 拓宽思维空 间
2 小结
关于 概率的 总结

现有
1.5 分钟
3 1.练习:初试身手,过关斩将和抢答题。 2.关于概率的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深深地感觉到,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概率的世界里,当我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