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_王亮

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_王亮

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_王亮
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_王亮

文章编号:1000-677X(2015)12-0066-09DOI:10.16469/j

.css.201512009 

 体育科学

2015年(第35卷)第12期CHINA SPORT 

SCIENCEVol.35,No.12,66-

74,2015.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

Research Prog

ress and Standards Statuson the Safety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王 亮1,张小晶2,常智慧1,陈晓巍2,于 哲1,张耀月1

WANG Liang1,ZHANG Xiao-jing2,

CHANG Zhi-hui 1

CHEN Xiao-wei 2,YU Zhe1,ZHANG Yao-y

ue1

摘 要:随着公共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成为公共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推动公共体育设施科学发展,

提供更加完善的依据与指导,需要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的相关研究工作。因此,就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表明,个人运动安全对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环境的建立最为关键;

社区体育设施中干预措施的应用和急救条件的完善可以有效降低人员运动损伤;公共体育场(馆)火灾风险评估和安全疏散研究对减小火灾损失十分重要。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

Abstract:Alo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in China,the safety of publicsports facilities has become the main restriction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Inorder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basis and guidance,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relatedresearch work.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p

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ecu-rity,and considers that the safety of individual sports is the ke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sports facilities,and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e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condi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ports injuries,and fire risk as-sessment and safety evacuation of public stadiums are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loss of fire.Key 

words:public;sports facilities;safety;research progress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8-31; 修订日期:2015-11-

20基金项目: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410284

)。作者简介:王亮(1991-)

,男,河北沧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体育设施安全和服务标准化,Tel:(010)62336399,E-

mail:wl_turf@126.com;张小晶(1958-),女,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标准化,Tel:(010)

87183961,E-mail:standard_zxj@126.com;常智慧(1978-)

,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体育设施相关研究,Tel:(010)62336399,E-mail:changzh@bj

fu.edu.cn。作者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2.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北京100763

1.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2.China Sporting Goods Federation,Beijing 

100763,China. 公共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政府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以满足社会体育活动需求而建设(

或建立)的建筑、场地、设备的总称[

4,22

]。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载体,承担着向公众开放,满足公众日常健身需求的责任,

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公益性、无偿性等特点[25

],是现代城镇

文明的重要标志。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政府便十分重视公共体育事业

[6

]。1952年,

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明确地界定了新中国体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立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历经“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截止到2013年底,

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m2

,建筑面积2.59亿m2,场地面积19.92亿m

2[10

]。同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对10个省份调查显示,

城乡居民体育锻炼人口达到32.7%[1]

。公共体育设施已经成为我国群众健康生活的基石[

]。随着全面健身运动的开展,体育锻炼中各种潜在的风险也随之凸显,

从个人安全意识不足等内在因素,到运动场所配套医疗急救设施安全、

火灾风险等外在因素均对群众健身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威胁[3

]。因此,本研究就国

内、外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1 个人运动安全

有研究认为,使用公共体育设施首要的安全问题就是个人运动安全[46]。运动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意识缺乏,锻炼经验不足,导致居民在没有应对危险的准备和防备的情况下,一旦危险发生,往往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最终发生事故[26]。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和身心发育不成熟的儿童,在利用公共体育设施进行锻炼、休闲、娱乐活动时,个人疏忽、监督不利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18]。

美国运动安全研究发现,由于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发生安全事故。1984年,挪威首都奥斯陆一家医院的急诊室的数据显示,有记载的运动损伤患者总数4 673人,其中55%低于20岁[40]。1990年,Yde在丹麦某体育俱乐部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在足球、手球、篮球3项运动中受伤比率分别为70%、67%、62%,提出应针对不同运动风险系数对未成年人予以防护[48]。1988—1995年,De等人在长达7年的研究中发现,青年由于安全意识淡薄,急性损伤严重,膝盖损伤占所有运动伤害的15%~50%,青年女性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制约导致损伤概率明显高于青年男性,每年因治疗膝盖损伤产生大量费用[27,28]。2000年,Mark等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1 391份调查问卷中,51%的人在冬季运动受伤,58%伤势中等,低于18岁的人员损伤风险达到55%[39]。Wang等人的研究表明,儿童由于缺乏基本的高尔夫运动常识和经验,在缺乏父母、教练监督和保护时最容易受伤[47]。STOP SPORTS INJU-RIES(停止运动损伤)组织调查发现,由于成年人、教练的疏忽,经常参加运动的13岁的孩子中70%因为运动损伤被迫暂时休学[17]。从事体育专业运动的孩子,其中年龄14岁的儿童每年进行运动损伤治疗数量超过350万。在运动时不免身体的直接碰撞,但头部的磕碰由于其隐蔽性,不易发现,常常由于发现不及时导致长期脑损伤,甚至死亡[38]。

Egger研究发现,全国75%的运动损伤产生于以下6个体育项目:足球、橄榄球、网球、篮球、曲棍球、板球[30]。1998年,Finch等人统计医疗机构数据研究发现,1989—1993年发生运动安全事故98 040件,其中,儿童体育娱乐活动产生的伤害案件最多,运动损伤更是青少年入院的第三大原因[32]。2000年,Marlk等人在运动前瞻性调查中发现,未成年人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冬季运动损伤比例高达40%[39]。2009年,澳大利亚成立Safe Club组织,旨在预防青少年运动损伤,减少娱乐和体育活动的风险。Safe Club研究表明,50%的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并通过运动损伤预防计划,依据体育医疗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36]。

2005年,高进在太原市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调查中发现,太原市59%的学校都发生过运动损伤事故,运动损伤住院频数高达6%,足球、体操、篮球三大体育运动并列为校园高危体育项目;除此之外,在运动风险致因的调查中发现,体育场地设施不合格,设备陈旧和学生自身经验、身体素质两大致因成为最主要风险因素[7]。2006年,王苗、石岩研究指出,我国小学生运动损伤事故频发,小学运动安全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处理,通过研究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损伤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约束力差,无法正确处理身体异常状况等因素决定了小学生运动的安全性,为此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小学生运动风险控制方法,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协调风险控制策略[20]。2006年,李瑛调查太原市老年人锻炼风险发现,老年人锻炼效果达到适量运动的人群数量偏低,老年人运动时间过长易造成疲劳进而造成风险提升;缺乏专业指导、活动场所限制成为限制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统一的组织指导;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薄弱,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常识[13]。2008年,石岩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体育活动风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认为体育活动中身体风险概率的提高与不同个体之间的认知结果有一定关系,并分别依据主观和客观因素总结出7大运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媒体传播、社会文化、体育器械管理和使用、生理遗传、活动经验、信任与认知风险和认知收益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运动风险的测评研究可以减少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19]。从石岩等人的调查中可以得出,个人主观因素是造成运动损伤、产生活动风险的主要原因。

个人运动安全损伤是公共体育设施利用过程中的频发事故,我国目前基于个人角度的运动安全研究较少,且偏于理论化,因此有必要加强个人运动安全研究。

2 社区体育设施安全

社区体育设施是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石,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锻炼效果。如何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配置完备的医疗急救设施,切实保护群众身心安全,成为社区体育设施安全的关注焦点。

2.1 社区体育损伤干预研究

2002年,Radelet等人通过收集1 659名儿童进行社区体育活动的损伤数据发现,挫伤是儿童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身体发育,并指出通过以下措施可以尽量避免儿童损伤: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对教练员进行急救培训;建立伤害预防模式;完善损伤评估设备等[42]。2009年,Emery等人随机抽样1 466名学生,研究青少年体育参与率、运动损伤、危险因素及运动安全规范,结果发现,初中生体育参与率和运动损伤率较高,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外在因素(如运动规则)及内在因素(如年龄、力量),运动干预策略可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31]。

2009年,Finch等人的一项研究证实,在社区体育项目

王 亮,等: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

中,运动干预是有效控制运动损伤的方法,并在RE-AIM健康行为干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RE-AIM拓展框架———RE-AIM SSM(

图1),以实现对运动项目风险的持续性干预[

33

。图1 RE-AIM体育干预评估模型示意图

Figure 1. Model of RE-AIM Sp

orts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该模型的核心在于R

E-AIM框架,RE-AIM被广泛应用于健康干预项目,因此与体育运动损伤干预有着良好的契合度。该图基本显示了可能的干预点,每点的相关性都取决于每个干预的性质和目标。该模型依据不同行政层级的安全责任差异,

制定了相对应的评估因素。安全干预措施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个人运动的安全性,因此强调对个人层级水平予以特别关注,

制定相应的安全干预措施。因干预模型最初应用于医疗康复,且社区体育的概念在我国出现较晚,所以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干预研究较为匮乏。2010年,赵晓峰在社区体育健身干预实践研究中提出应根据我国人文和传统建立适合我国群众生活方式的健身干预模型,并依据《NASM运动试验和运动处方指南》和《运动处方》建立了健身评估体系,并且试点社区运行结果证明,有效的社区健身干预体系可增强居民健身意识,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24

]。2012年,

王淑康在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策略研究中提出引入规律体育活动(RPA)行为理论,认为实现体育活动的有效干预,必须明确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因子之间的互作关系,单一模式的RPA行

为研究无法深入契合体育活动的各流程[

21

]。2.2 社区急救设施研究

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损伤,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相应的医疗急救条件尤为关键,急救设施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是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2000年,美国灾难性运动损伤研究中心(NCCSIR)报道,全国死亡的学生运动员中有12人死于心脏骤停,2人死于心脏震荡,1例死于脑损伤,并强调应急医疗中除颤仪的重要性。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MaryFran Hazinski等人依据《公共卫生倡议书》提出,学校应实施医疗应急计划,帮助应对学校运动安全事故,保证紧急

医疗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

34

]。在墨西哥州的一项调查证实,一些学校护士和员工没有经过任何紧急医

疗训练,

造成部分学生运动损伤未得到妥善处理[44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显示,2012年报告的脑震荡数量比过去10年翻了1倍。美国小儿科学院报道说,在急诊室8~13岁孩子脑震荡数目增加了1倍,14~19岁青少年在过去10年脑震荡数量上升了200%。2009年,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出台了“WHO安全社区导则”

,提出了安全社区建设、申请、认证和证后管理的要求,并对“安全社区六项准则”逐条提出了具体要求。WHO社区体育运动安全指标中明确指出:必须采取针对高风险人群、

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必须长期开展体育运动安全促进工作项目,完善相关救护设施[

]。据英国国家体育场地医疗中心(The National 

StadiumSp

orts Medicine Centre)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因运动损伤产生的医疗案例多达2 000万起,其中,有150~160人因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导致死亡以及终身残疾。为此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Sp

ort,DCMS,简称“文体部”)颁布的《体育场地安全指南》(Guide to Safety at Sports Grounds)中明确提出,场地管理者应提供医疗急救服务并从管理责任、医疗急救风险评估、医疗计划、急救室、医疗和急救设备、检查记录等方面

进行相关条款制定[

29

]。2004年,董天新对群众急性运动损伤与急救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社区居民缺乏必要的急救技能且急救意识薄弱,增强群众自救能力可极大提高其自我保护能

力,提高群众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3

]。2005年,

刘全、杨勇等人调查显示,我国83.27%的院外急救事件发生在社区,但是,大多数社区医疗组织缺乏必要的急救设施和人员,导致病患经常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急救事件的延误

大大降低了抢救成功率[15

]。2009年,

蒲晓煜等人对上海3个社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社区服务人员急救能力发现,社区服务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不佳,

没有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比例高达45.8%,

社区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院前急救制度[

17

]。对比国内、外社区急救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外更加注重利用医疗备案资料,研究数据充分,而我国医疗案件统计数据获取较为困难,不利于我国社区急救医疗体系的完善。

3 公共体育场(

馆)安全在公共体育场(馆)、游泳馆等封闭建筑中参与健身活动时,

建筑物的火灾风险等级,应急预案设计等是安全健身环境的构建的重要环节之一。怎样预防火灾,制定合理的消防措施,实施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案一直是公共体育场(馆)的重大课题。

6体育科学2015年(第35卷)第12期

3.1 火灾风险评估

关于如何预防火灾和减轻体育馆火灾风险,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火灾风险评估是减小和控制火灾的有效手段。

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Fire Safety Science)对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做了充分的理论研究。Hostikka等人创造性的将CFSAT双区域模型和FDS流体动力学模型与Monte Carlo(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法)理论相结合,提出了Two-model Monte Carlo(双模型蒙特-卡罗模拟评估法,简称TMMC),为体育馆火灾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的计算模式[35]。Sekizawa的研究指出,火灾风险分析和评估中应重点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火灾通常由于人为错误导致,而保障个人人身安全是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所在,所以,目标人群的数量、分布、意识、活动等因素应在评估中充分体现[45]。

表1 IAFSS火灾风险评估理论研究成果一览表

Table 1Research Results of IAFSS Fire Risk Assessment Theory

作 者 篇 名

2000年Joulain P Fire Research In France:An Overview.Fire Safety Science

Beck V R,Zhao L.Cesare-risk:An Aid For Performance-based Fire Design-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2003年Korhonen T,Hietaniemi J Time-Dependent Event-tree Method For Fire Risk Analysis:Tentative ResultsTillander K,Keski-Rahkonen O The Ignition Frequency Of Structural Fires In Finland 1996—1999

2005年Sekizawa A Fire Risk Analysis:Its Validity And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Fire SafetyVistnes J,Grubits S J,He Y A Stochastic Approach To Occupant Pre-movement In Fires

Hadjisophocleous G V,Fu Z Development And Case Study Of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Curisk For Building FiresBarboni T,Leoni E,Cancellieri D,et al Sampling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moke During A Fire Spreading Through A

Mediterranean Scrub

Hostikka S,Korhonen T,Keski-Rah-

konen O

Two-mode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Fire Scenarios

注:仅列举2000年后的研究成果。

国内体育场(馆)火灾风险评估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研究成果较多。彭华和刘文利等人依据体育场(馆)火灾风险和救援的特点,从火灾危险源、建筑防火特性、内部消防管理和消防保卫力量4大火灾危险因素出发,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模糊识别的体育场(馆)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利用VB编程技术,简化操作流程,增强评估模型的计算效率[16]。杨嘉春等人则通过制定消防设施、火灾负荷、疏散避难、消防安全管理、灭火能力5大指标,建立了防火安全评价的模糊评价模型,并通过专家打分法避免了模糊算法带来的误差[23]。

2009年,黄莺分别在设计、建造和使用维护3个阶段建立火灾风险评估体系:1)建筑设计阶段,应从建筑物特点、消防系统设计、安全疏散设计、建筑物使用特点4个层面确立相关评估指标,充分考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火灾探测系统等问题;2)建筑施工阶段,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人员集中,火灾危害较大,应着重考虑施工现场火灾安全管理水平,其次从施工现场人员特点、安全疏散设置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价;3)使用维护阶段,该阶段的主要考虑因素主要为建筑物使用状况、消防系统维护管理、安全疏散系统可靠性、建筑物内使用人员特性、安全管理现状等方面[11]。2011年,李梅玲等人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归纳火灾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在安全管理、安全疏散、建筑灭火、建筑防火和外部救援5个方面确立风险评估指标,依据不同方面的重要程度制定指标体系权重值[12]。

火灾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以英国最具代表性。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1973年开始出版《运动场安全指南》(Guide to Safety at Sports Grounds),又被成为“绿色指南”,制定的最初目的就在于防范体育场(馆)火灾,加强火灾防范措施,现已成为国际权威性的运动场火灾防护指南。《绿色指南》中指出,为达到体育场(馆)的消防安全需要两个步骤:首先是对体育场内的观众区域及其结构进行火灾危险等级的评估(图2)。其次是针对危险采取相应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确保采取措施来限制火灾早期发生和火势蔓延的速度;2)提供和保障足够的紧急疏散路线;3)提供适当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4)提供适当的消防设备;5)确保所有员工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和使用消防设备的训练[29]。

3.2 安全疏散

公共体育场(馆)总建筑面积较大,功能复杂,聚集人数多,安全疏散和救援工作困难,因此制定合理的应急疏散预案对保障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国内、外安全疏散研究中普遍认为,人的行为对疏散效率影响最大,在突发事件中,人和社会的行为是提高公众集会场所安全的关键所在。

国外关于人和社会的行为对疏散效果影响的研究较多,主要通过利用人流观测、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对疏散过程中人员的流动规律、行动能力、心理状态等指标进行了分析。Li等利用行为仿真模型对火灾场景中人的行为进行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在火灾场景中,人的行为受到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如烟雾、恐慌,此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较长的疏散路线,这种现象在20岁以下的人群中尤为显著[37]。Pan等调查发现,在紧急情况下,个人的决策流程

王 亮,等: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

会从经验、理性向本能转变,从而产生的个体非适应行为

将会引发群体的疏散慌乱[41

]。Santos等也得出类似成果,

在应急疏散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个人和社会的行为和心理,

个体疏散行为是影响疏散进程的关键因素[

43

。图2 英国体育场(馆)火灾风险评估流程示意图Fig

ure 2. Process of Fire Risk Assessment in British Stadiums 国内也有一些关于安全疏散中个人行为分析的研究。崔喜红等在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中引入元胞自动机的概念,

实现个体和局部的同步模拟;在对个人特性和从众行为的分析中发现,从众行为与疏散人员的密度、视野范围的关系密切,并且从众行为将延缓人员疏散

时间[

]。郭伟研究表明,影响体育馆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中,

疏散人员的状态(如身体状况,对体育馆熟悉程度,个人素质等)对人员疏散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个人素质特征(年龄、性别、性别、安全意识等)是影响疏散的重要因素;疏散人员的逃生心理与灾害环境有关,人员在逃生过程中

会产生恐惧、从众等心理,十分不利于逃生的行为反应[

]。4 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标准和规范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积极的将各个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应用到公共体育设施设备标准。随着全民健身浪潮的兴起,我国必须加强体育设施标准研制,为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4.1 国外公共体育设施标准概况4.1.1 标准种类

国际上,欧、美体育设施标准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或组织的相关标准最为全面。通过国家标准馆标准文献数据库,

检索到公共体育设施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1 506个(截止到2015年7月,表2)

。表2 国外体育设施标准分布表一览表

Table 2 Standard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Sports Facilities排序国家/组织标准数量%1法国282 18.72德国268 17.83英国221 14.74美国188 12.55丹麦187 12.46立陶宛

161 10.77ISO+EN+CEN 108 7.28澳大利亚

71 4.79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2 0.1合计

1 506 

100 

以上标准中,

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丹麦、立陶宛和ISO\EN\CEN体育设施标准比例达到95.2%,本研究将做重点分析。各类体育设施标准中,

体育用品和器材类标准最多,占72.3%;场地设施标准占23.5%;其他体育设施术语、人员、管理类标准比重较低,只有4.2%。场地设施标准中又以游泳项目标准为主,对此类项目设施的检测

方法、安全防护等研究较多。以上这些标准中,通过关键词“public(公共)”检索,直接或间接体现“公共”含义的体育设施和设备标准仅占1.9%,这一现象表明,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标准与其他体育设施安全标准存在普遍适用现象,

但是,公共体育设施比其他体育健身设施承载着更高的使用载荷,由此衍生出器械过度损耗、环境卫生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标准是否需要更高的标准要求尚有待商榷。从国外标准的制定偏重角度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十分注重与人最密切接触的体育用品和器械的标准研制,强调个人运动安全,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

在标准内容来看,国外体育设施标准主要以技术标准为主,包括基础标准、检测方法、安全要求、产品规范等,合计比重达到98.3%。其中,体育用品、设备、体育场(馆)等检测方法和安全要求类标准比重超过半数以上。管理

标准最为少见,在各国或组织的体育设施标准中的比重最小,总数比重仅为1.7%(表3)。4.1.2 标准特征

1.

国外体育设施标准种类异同点在对不同国家或组织的体育设施标准统计工作中发现,法国、德国、英国、丹麦、立陶宛、ISO/EN/CEN的体育设施标准均以检测方法或测试要求为主,并且检测方法和安全要求标准大多融于一体,

互不分割,主要包括体育设备、场地、用品、器材等的检测方法和安全要求;美国检测方法或安全要求标准与产品规范比重则较为接近,

7体育科学2015年(第35卷)第12期

相比其他国家更侧重于体育器械、用品的产品质量要求和使用规程。各国的重心都在体育设施、设备的相关标准研制上,基础标准和管理标准的研制工作较为滞后,鲜见服务安全标准。

表3 国外体育设施标准种类统计一览表

Table 3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Foreign Sports Facilities Standards

国家或组织基础标准检测方法安全要求产品规范管理标准合计n%n%n%n%

法国5 1.8 218 77.3 55 19.5 4 1.4 282德国8 3.0 220 82.1 33 12.3 7 2.7 268英国1 0.5 182 82.4 34 15.4 4 1.8 221美国30 16.0 74 39.4 84 44.7 0 0 188丹麦2 1.1 167 88.8 14 7.5 4 2.1 187立陶宛0 0 101 62.7 59 36.6 1 0.6 161ISO+EN+CEN 3 2.8 71 65.7 29 26.9 5 4.6 108合计67 14.7 1 033 72.1 308 21.5 25 1.7 1 433

2.突出安全性能要求

在国外,凡是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标准,均要求必须执行;体育场所在对外开放前,必须经过政府验收、授权后才有资格向社会开放。在1 506个体育设施和设备标准当中,名称中含有“安全”的有409项,占27%。体育设施和设备标准中较多涉及滑雪、登山、潜水、骑马、跑酷跑步等户外高危体育项目,游泳设施标准比例更是占所有标准的15%以上。场(馆)照明、声学设计、电器安全等辅助设施标准的完备成为国外体育设施标准体系的一大亮点。

3.侧重标准体系内容的互相补充

国外体育设施标准通常将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集于一体,如德国的《个人漂浮设备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公共游泳池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固定式训练设备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等,将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要求和设计测试方法融为一体,有助于加深使用者和管理者对标准的理解和实施。

4.标准分类多种多样

国外体育设施标准分类多样、主题突出,且偏向于制定系列标准。在标准门类上可分为室内运动设施、室外运动设施、体育场(馆),依据布局不同又可分为体育公园、社区体育设施、大型体育场(馆)等,适应范围广,应用价值高。以英国为例,制定了水上漂浮休闲用品系列标准、游泳池安全要求和测试系列标准、运动垫系列标准等等,从体育设施的各个方面对其予以规范,充分保障消费者健身权益。

5.更新频率快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标准必须经过修改甚至重新研制才能符合实际需求。国外标准注重更新率,有严格的标准更新规划,以美国消防协会为例,其制定的体育场(馆)消防守则和标准,每隔3年就重新修订1次,及时加入最新的消防措施和其他科研成果,保证了消防标准的科学性、时效性。4.1.3 国外体育设施标准化对我国的启示

1.应充分重视公共体育设施标准化工作

公共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事业的物质基石,公共体育设施标准化是推动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目前,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混乱、安全性差已经成为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加快发展,保证国民健身权益,必须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安全标准化进程。

2.以“安全”为核心,逐级开拓

加快推进涉及人身安全和管理规范等方面的标准研制工作,保护广大群众的健身权益。从与群众生活最为密切的健身设施或设备出发,加快相关标准系列构建,同时关注高危体育项目,分别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等各方面完善安全标准,将标准化渗透到大众健身的各个层级。此外,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将检测方法与安全要求相结合,便于体育设施供应者和管理者共同贯彻标准要求,实现协调统一。

3.借鉴国外标准化成果

国外很多体育设施标准已经形成完备体系,尤其是在检测标准或安全要求和产品规范等领域很多标准反复修订,贴近实际需求,其中部分标准完全可以直接等效采用,以实现我国体育设施标准化的跨越式进步。但是,也应注意到国外在基础标准和管理标准等领域研制工作的缺漏,避免我国标准化工作也陷入体系有所空白的尴尬局面。4.2 国内标准概况

我国自“七五”计划开始提出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规划通知》中明确提出:制定和完善设施建设、运行服务的相关标准,大力推动公共体育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体育设施标准的研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过程[14]。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建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负责我国体育设施标准化工作,组织制订了固定式健身器材、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等系列标准。

王 亮,等: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

这些体育设施标准的颁布弥补了公共体育设施标准的空白,促进了公共体育设施的规范有序化发展。

4.2.1 国内标准种类

2007年以来,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了体育场地、体育服务、体育照明、体育用品等国家标准计划。截至2015年7月,我国已颁布体育设施类标准180项,其中国家标准59项,国家推荐标准79项,涵盖固定式健身器材、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室外健身器材、天然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标准等。

表4 体育设施安全标准统计一览表

Table 4 Sports Facilities Safety Standards Statistics

国家标准(含推荐)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合计

社区体育设施1 1

体育场(馆)61 7 15 83

体育用品/器械73 1 74

合计134 8 16 158

目前,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社区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器械等,近几年,健身步道作为配合体育公园、体育场(馆)的附属设施,逐渐成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的重点之一。通过国家标准馆查询发现,我国目前体育设施标准主要集中于体育场(馆)和体育用品/器械,而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社区体育设施安全标准存在较大漏洞,仅有《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一项行业标准,尚无国家标准予以规范,健身步道安全标准也只有1项中国登山协会制定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

在我国现行的138项体育设施国家标准中,基础标准14项,检测方法或安全要求30项,产品规范86项,管理标准8项。其中,产品规范类标准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62.3%,检测方法或安全要求类标准比例为21.7%。基础通用类标准比重为0.1%,管理标准最少仅为5.8%(表5)。

表5 体育设施国家标准种类统计一览表

Table 5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National Standard of Sports Facilities

基础标准检测方法

安全要求

产品规范管理标准合计

现行国家标准

(含推荐)14 30 86 8 138

%10.1 21.7 62.3 5.8 100 目前,我国体育设施或设备标准共计180项,其中国家强制标准59项,推荐标准79项,体育行业标准4项,其他行业标准38项,且多数集中于国家强制及推荐标准,体育行业标准最少,仅为2.2%。其他行业标准38项,比重21.1%,涉及到轻工、公共安全、航空、商检、环保等行业,说明体育设施标准化需要各行各业的力量,仅体育行业无法满足标准研制工作(表6)。

表6 体育设施或设备标准分类统计一览表

Table 6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Sports Facilities

GB

国家强制

标准

GB/T

国家推荐

标准

TY/T

体育行业

标准

其他行业

标准

合计

体育设施标准59 79 4 38 180

%32.8 43.9 2.2 21.1 100

此外,我国在指导、鼓励群众科学健身的锻炼标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1975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体委分别于1990年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和1998年发布《全国田径业务锻炼等级标准》;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印发修订后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2014年,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公共体育设施标准项目,提出研制《健身运动安全指南》,以期指导群众体育运动,保障运动安全。

4.2.2 国内标准问题

1.公共体育设施基础标准制定不完备

综合、术语、标识类的标准属于基础标准的范畴,公共体育设施概念和分类标准更是基础标准建设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没有广泛认可的公共体育设施概念和分类标准,导致公共体育设施标准研制工作缺乏科学依据,标准化工作存在盲目无序性。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标准在该领域的标准比率最低,英国基础标准数量是我国基础标准的2倍,美国基础标准数量则略高于我国,因此应加强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

2.标准体系应与技术法规相依存

我国体育设施标准中推荐性标准所占比例较高,达到44%,而国外则没有强制和推荐标准的区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体育设施相关技术标准最终多转化为技术法规的形式,必须强制执行,充分保障了标准的高执行力度,使各领域的标准有法可依,实现了标准与法律的相互转化。

3.体育设施标准制定未充分考虑弱势群体需求

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因锻炼经验缺乏、安全意识薄弱和身体素质差等原因,易因体育设施尤其是体育器械安全性能差造成损伤,而我国标准研制中未充分考虑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相关标准制定严重不足。在儿童运动娱乐设施标准方面仅查到《游戏围栏及类似用途童床的安全要求》和《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两项国家标准。美国儿童运动场标准体系建设则充分关注了儿童的运动休闲需求,颁布了《儿童游憩场安全性能规范》、《测试运动场设施底部及周围表面系统标准规范》、《游乐场表面冲击衰减材料使用标准》等14项ASTM标准,确保儿童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体育科学2015年(第35卷)第12期

4.健身器材系列标准的研制未遵循我国群众实际健身情况

为促进体育设施标准化进程,我国在标准研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盲目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情况。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健身器械标准有英国标准(EN)、美国标准(ASTM)、国际标准(ISO),我国健身器材标准中的固定式健身器材标准在制定时则直接等同采用了ISO标准,没有严格论证国外健身器械标准指标是否适合我国群众的健身习惯和身体状况,因此,在标准化进程中应合理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避免生搬硬套的弊端出现,创造中国特色的体育设施标准体系。

5.标准陈旧,划分混乱

我国标准规定的修订周期一般为3~5年,而现行的体育设施标准中超过10年以上的比例达到30%。199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GB 9668《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7《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已经接近20年未曾修订更新。在国家标准馆查询过程中发现,某些非运动设施标准也被划分到ICS 97.220运动设备和设施目录下,如轻工行业推荐标准QB/T 4018《倍大提琴》、QB/T 4181《古琴》等。这些问题与我国体育设施标准化重视程度不足,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未建立有效的标准管理机制,专业人才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

6.现行体育设施标准比重不合理

与国外以检测方法或安全要求标准为主的情况相反,我国产品规范的数量比重最大,检测方法或安全要求标准的比重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利于体育设施管理者开展安全检查维护工作。并且标准数量也远低于法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说明我国体育设施标准体系尚存在一定漏洞,亟需加快研制步伐,查漏补缺。

5 建议和展望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科研成果与标准应用的结合亦产生初步成效。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环境的打造关键环节在于加强个人运动安全干预,个人安全意识淡薄,运动技能不纯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社区体育设施与居民联系最为密切,应加强运动损伤类型研究,制定完善的保护措施,建立科学的急救制度,从人员到设施均要保证达到标准要求。公共体育场(馆)等内部结构复杂的公共健身场所,火灾风险评估和安全疏散预案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人员伤亡风险。但是,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场(馆),健身步道、骑行车道等新兴公共体育设施的研究几乎空白,基于个人安全行为的研究尚需要继续深入探讨,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体系的完善,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国外公共体育设施标准更加关注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内容,其中又以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为主,充分展现国外对于人身生命安全的重视。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标准体系构建滞后,现行标准数量和种类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同时加快研制契合国情的公共体育设施标准,为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标准依据。

参考文献:

[1]2013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结果[EB/OL].[2015-07-30].中国体育报.http://read.sport-paper.cn/zgtyb/html/2013-08/06/content_287651.htm.[2]崔喜红,李强,陈晋,等.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考虑个体特性和从众行为[J].自然灾害学报,2005,(6):133-140.[3]董天新.对群众急性运动损伤与意外伤害急救能力的调查[J].保定师范科学学报,2004,17(2):51-52.

[4]付革.公共体育设施及其建设布局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5):34-37.

[5]郭伟.体育馆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1-72.

[6]郭叶.浅谈新中国体育娱乐因素的淡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8-9.

[7]高进,石岩.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8,29(5):79-84.

[8]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15-07-18].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48/n33793/3425606.html.

[9]国际安全社区准则[EB/OL].[2015-08-10].http://wenku.baidu.com/view/f4ca4a664431b90d6d85c74d.html.

[10]贺广铜,张莉.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中国体育报,2014-12-26(3).

[11]黄莺.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1-141.

[12]李梅玲,路世昌.体育场(馆)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6):6-9.

[13]李瑛.太原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风险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53.

[14]刘海鹏.体育设施标准对运动安全,环境安全的贡献[J].中国标准化,2007(10):15-18.

[15]刘全,杨勇,汤彦.社区急救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995-995.

[16]彭华,刘文利,王婉娣.基于层次分析模糊识别的体育场(馆)火灾风险评估体研究[C]//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委会第3届年会论文集,2008:543-549.

[17]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4):35-37.

[18]史祝梅,王爱华.烟台市老年人健身运动安全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142-143.

[19]石岩.体育活动风险研究之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8,29(2):4-6.

[20]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

王 亮,等: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研究进展和标准现状

[J].体育与科学,2006,27(6):36-40.

[21]王淑康.城市社区老年人规律体育活动行为的社会生态学探索及健康干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1-204.

[22]王亮,张小晶,陈晓巍,等.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初探[J].中国标准化,2015(8):73-78.

[23]杨嘉春,薛素铎.体育场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构建[C]//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2008:572-575.

[24]赵晓锋.健康住宅社区体育中健身干预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1-38.

[25]郑美艳,王正伦.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国民经济评价研究(Ⅰ)———概念性框架与评价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22(5):1-5.

[26]郑向敏,范向丽,肖蓓.大学生户外运动与休闲安全认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42-44.

[27]DE LOES M,GOLDIE I.Incidence rate of injuries during sportactivity and physical exercise in a rural Swedish municipality:Incidence rates in 17sports[J].Int J Sports Med,1988,9(6):461-467.

[28]DE LOES M.Epidemiology of sports injuries in the Swiss or-ganization"Youth and Sports"1987-1989.Injuries,exposureand risks of main diagnoses[J].Int J Sports Med,1995,16(2):134-138.

[29]DCMS:Guide to Safety at Sports Grounds(Green Guide)[EB/OL].[2015-07-20].http://www.safetyatsportsgrounds.org.uk/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green-guide.pdf.

[30]EGGER G.Sports injury in Australia:Causes,costs and pre-vention[J].Health Promot J Austral,1991,1:28–33.

[31]EMERY C A,TTYEMAN H.Sport participation,sport injury,risk factors and sport safety practices in Calgary and area juniorhigh schools[J].Paediat Child Health,2009,14(7):439.

[32]FINCH C,VALURI G,OZANNE-SMITH J.Sport and activerecreation injuries in Australia:Evidence from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J].Brit J Sports Med,1998,32:220-225.

[33]FINCH C F,DONALDSON A.A sports setting matrix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lementation context for community sport[J].Brit J Sports Med,2010,44(13):973-978.

[34]HAZINSKI M F,MARKENSON D,NEISH S,et al.Responseto cardiac arrest and selected life-threatening medical emergen-cies:The 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schools.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policymakers,school administra-tors,and community leaders[J].Pediatrics,2004,113(1):155-168.[35]HOSTIKKA S,KORHONEN T,KESKI-RAHKONEN O.

Two-mode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fire scenarios[J].Fire

Safet Sci,2005,8:1241-1252.

[36]Injury Prevention[EB/OL].[2015-06-08].http://www.safe-club.org.au/resources-and-linksresources/injury-prevention.html.

[37]LI H,TANG W,SIMPSON D.Behavior based motion simula-tion for fire evacuation procedures[C]//Theory and Practice ofComputer Graphics,2004.Proceedings.IEEE,2004:112-118.[38]LANGLOIS J A,RUTLAND-BROWN W,WALD M M.Theepidemiology and impac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brief o-verview[J].J Head Trauma Rehabil,2006,21(5):375-378.[39]MARK R S,PETER H,CAROLINE F F.Sport,age,and sexspecific incidence of sports injuries in Western Australia[J].Brit J Sports Med,2000,34(3):188-194.

[40]MAEHLUM S,DALJORD O A.Acute sports injuries in Oslo:a one-year study[J].Brit J Sports Med,1984,18(3):181-185.[41]PAN X,HAN C S,DAUBER K,et al.A multi-agent basedframework for the simulation of human and social behaviorsduring emergency evacuations[J].Ai Society,2007,22(2):113-132.

[42]RADELET M A,LEPHART S M,RUBINSTEIN E N,et al.Survey of the injury rate for children in community sports[J].Pediatrics,2002,110(3):e28-e28.

[43]SANTOS G,AGUIRRE B E.A critical review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simulation models[C]//Building Occupant MovementDuring Fire Emergencies,2004.Proceedings.Gaithersburg,Maryland: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dogy,2005:27-52.

[44]SAPIEN RE,ALLEN A.Emergency preparation in schools:Asnapshot of a rural state[J].Pediatric Emergency Care,2001,17(5):329-333.

[45]SEKIZAWA A.Fire risk analysis:Its validity and potential forapplication in fire safety[J].Fire Safet Sci,2005,8:85-100.[46]TIMPKA T,EKSTRAND J,SVANSTROM L.From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to safety promotion in sports[J].Sports Med,2006,36(9):733-745.

[47]WANG A,COHEN A R,ROBINSON S.The“swing-ding”:Agolf-related head injury in children:Clinical article[J].J Neuro-surgery:Pediat,2011,7(1):111-115.

[48]YDE J,NIELSEN A B.Sports injuries in adolescents'ballgames:Soccer,handball and basketball[J].Brit J Sports Med,1990,24(1):51-54.

[49]Youth Sports Injuries Statistics[EB/OL].[2015-07-07].ht-tp://www.stopsportsinjuries.org/media/statistics.asp

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

x.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

 ★ 

体育科学2015年(第35卷)第12期

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篇一:体育馆建设标准(a4)1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建标――20xx 20xx北京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 建标――20xx (限国内印发) 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年月日 出版社 20xx北京

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xx]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函 [20xx]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九年月日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

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本标准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邮编:100763),主编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6) 第三章建设规模 (7) 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8) 第五章建筑标准 (10)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节选) (国家体育总局) 一、一、市、地“五个一”工程 市、地级应建设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简称市、地“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可合建为一体。 (一)综合体育场 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为周长400m的标准9道环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为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合适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合宜小于4000平方米。 (二)综合体育馆 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50m×25m,面层宜采用木地板。 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建筑面积合宜小于3000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12项,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筑面积8000-12000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合宜小于5000平方米。 场地设施宜以室内运动项目为主,场地设施相对集中;运动场地面层可采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环保材料。应当设置卫生间、淋浴室、更衣室、办公室、体测医务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四)游泳馆 基本配置为一个标准室内游泳池和一个准备池。 标准泳池为50m×25m,并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9079.1-200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有关要求。 应合适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五)体育公园 建设类型包括郊野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添加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不少于8项,以户外运动项目为主。 二、二、县(市、区)“五个一”工程 应建设一个田径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室内游泳池、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简称区、县“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池可合建为一体。 (一)(一)田径场 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部分项目的田赛场地、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周长为400m的标准8道环形跑道及100m的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体育课活动课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体育课活动课安全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体育课活动课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 据体育课教学的实际特点,为尽量避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 活动及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尽量减小因伤害事故 造成的损失,学校特做如下规定: 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上体育课必须坚持 “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 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 事故的发生。 二、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学生的健 康和安全,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要立刻给予制止和教 育,如果遇到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要及时给予救助。 三、学生到校外参加体育考试、体育比赛或其它体育

活动,视具体活动内容,必须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校医、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四、体育组每周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学校要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五、体育教师上体育课要做到: 1、上课集合整队,记录考勤;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2、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和特体学生。不能上体育课的特质学生必须和班主任沟通,并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 3、室外课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服装、鞋不符合上课要求的学生要求其予以更换。 4、讲明动作要领,做出动作示范,提出具体要求、注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doc 8页)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doc 8页)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已经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2003年6月26日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

体育类课程标准模板

体育健康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 课程编码: B100101 课程类别: 必修 实践课适用专业: 本科班专业授课单位: 体艺部 总学时: 96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 4学分审定负责人: 张建军 1、总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经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强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的任务是: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在课程教学中, 经过学生的身体练习, 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素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为完善学生人格发展、提升应职应岗能力和今后生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1.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 采用多种途径体验参与, 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学习渠道, 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树立”注重健康、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服务专业”的课程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是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内外体育锻炼、校内外( 社会、野外) 活动、运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体育课程,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积极围绕学生专业培养目标,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升体能与素养, 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服务。 2、课程目标 2.1体育健康运动技能养成目标: 经过体育健康课程, 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 2.1.1应知目标: 了解体育健康运动的基本知识; 运动特点; 锻炼价值;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了解体育健康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竞赛组织方法。 理解体育健康运动技术、战术; 实际运用的方法; 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了解与运动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节选) (国家体育总局) 一、一、市、地“五个一”工程市、地级应建设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简称市、地“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可合建为一体。 (一)综合体育场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为周长400m的标准9道环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 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为 105m x 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4000 平方米。 (二)综合体育馆 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50mX 25m面层宜采用木地板。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建筑面积不宜小于3000 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12 项,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筑面积8000-12000 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不宜小于5000 平方米。 场地设施宜以室内运动项目为主,场地设施相对集中;运动场地面层可采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环保材料。 应当设置卫生间、淋浴室、更衣室、办公室、体测医务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四)游泳馆基本配置为一个标准室内游泳池和一个准备

体育场地教学设施器材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体育场地教学设施器材体育运动安全制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3907 体育场地教学设施器材体育运动安 全制度 Sports venue teach 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 nt sports safety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遵循体育 运动规律,精心安排教材,科学组织教学,合理安排运动量,学生活动要安排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是全面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要求。近年来,各学校学生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普遍关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形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确保师生体育运动安全尤为重要。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定以下制度: 一、加强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课外活动和运 动竞赛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运动常识、生理卫生和运动安全教育,使

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 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遵守纪律、思想集中、严肃认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二、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要使学生知道每一项运动动作的技术要领,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并多做示范动作。教师要加强运动安全保护,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组织。严格活动纪律,严格规定运动程序,克服体育活动中打闹、涣散的现象。 四、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 活动(保健课),增强体质,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体育场地和器材等设施应符合体育活动安全和体育卫生标准要求,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体育教师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行何种运动项目和运动场地管理的秩序和制度。场地、设备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修理,消除隐患。 六、进行铅球、链球、铁饼等投掷运动时,特别要加强组织、严

湖南省实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办法

湖南省实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办法 湖南省实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办法湖南省实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办法 (2010年7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50号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开放用于文化体育活动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办法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为公众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提供服务的单位。 第三条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坚持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城乡协调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支持、鼓励、促进人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权利。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得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内举行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体 育设施建设、使用、管理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文化、体育工作的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使用、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 负责文化、体育工作的部门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文化、体育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第八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应当与有关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国土资规2017

附件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2017年12月8日发布 2018年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目次 1. 基本规定 (1) 2. 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控制指标 (3) 3. 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控制指标 (4) 4. 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控制指标 (5) 附加说明编制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名单 (7) 附件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条文说明 (8)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为落实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公共体育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制本指标。 1基本规定 1.1本指标适用于城市中独立占地的新建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项目。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1.2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现状布局,科学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 1.3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宜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与已有的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等统筹布局,并可作为城市应急避险场所使用。 1.4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

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对照体现本指标所确定的用地规模进行规模核定,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规模核定情况专篇进行情况说明。 1.5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土地供应阶段,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或签订出让合同中,应依据本指标明确规定的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的控制要求。 1.6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用地指标规模。但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本指标的,应当按照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相关政策要求,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论证。 1.7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总平面布局应满足以下节约和合理使用土地的要求: (一)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物、场地设施和道路,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 (二)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物及其布局,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应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的朝向要求,确定合理的建筑形体。 (三)多个公共体育场馆集中建设时,应综合利用配套场地及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与交通用地等,提供绿色共享空间。 (四)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应在满足服务功能、公共安全和交通组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 (五)分期建设多个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

体育活动及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莒南县焕章希望学校 体育活动及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一、体育课必须遵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法规的要求,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生要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 三、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四、体育课前必须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质量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五、学生应主动向任课教师告知既往病史,以有利于做出合理上课安排,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有既往病史的学生应主动去校医院检查,由校医出具上课建议。 六、课堂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学生上体育课时,着装要适宜运动,穿运动服,运动鞋,不佩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锐、硬质物品等。 八、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干部的安排,禁止在课堂中打闹。 九、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活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休息,应积极整理、放松;上课前后一小时

不饮食,不大量喝水,讲究运动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十、学生受伤后,教师要尽快做简单处理或由校医室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应及时拨打120电话,到医院进行处理。 十一、教学内容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田径:一般运动穿胶鞋,若有必要穿钉鞋,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跳高练习时,必须准备好海绵垫子,学生有序的进行练习。学习跳远时,必须整理好沙池,学生有序的进行练习。学习投掷时,器材落地区是禁区,禁止学生穿越禁区,学生有序的进行投捡练习。避免安排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练习。 2、体操:基本体操学习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材设备,如:单、双杠紧固程序,山羊、跳箱是否牢固等,准备好辅助保护器材等。学生学习动作前必须认真做好各部位的准备活动。学生学习时必须在教师或者学生保护帮助下进行。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帮助,师生牢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3、球类运动:学习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如球架、球网等。开始学习时必须做好各部位准备活动。比赛时,遵守比赛规则,禁止粗野动作。课前应加强常规管理,整队集合、课前后清查人数。开始学习时,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课中要加强管理和指导,4、民族民间体育:武术学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检查、准备好器材,禁止学生手持器材打闹。5、新兴运动:学校应根据自身场地、设施、资源等安全开设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独轮车、攀岩、滑板等项目。 莒南县焕章希望学校

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近几年来尤其是奥运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区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群众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展开,群众体育工作社会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目前我区全民健身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车代步的现象越来越多。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加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病率越来越高。’科学研究表明,适当健身运动对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有钱难买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余的都是零。加快群众体育认识普及,完善公共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遇到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在全民健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需矛盾突出,广大群众对健身场地、场馆、器材、健身技术培训指导和财政投入等的要求更高了。 虽然去年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十二条特别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但是我区不属于各个小区的公共免费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仅有的几个球场等几乎为零。包括在各大公园内,几乎所有的免费体育设施:如秋千、单杠、双杠、漫步机等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1、我区除社区以外的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相对较少。只有比较大的

公园或者广场能够提供一些篮球,乒乓球等基本体育场所。大部分公共体育设施都是国有或者民营性质的收费的体育馆、游泳馆。这些体育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 2、体育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收费标准成正比,也就是说政府鼓励的 各类体育场馆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大多数体育馆仍然保持较高的收费标准。 3、国家大型体育馆的体育设施相对完善,比如裕彤国际体育中 心,不过这种比较高标准和规格的体育馆很难向大多数市民开放。与规模较大,收费也较高的大型综合性体育馆相比人们更倾向于公园、广场等免费或者价格较低廉的公共运动场所。 4、很多公共体育馆场所都存在被“抢占一空”,远不能满足喜爱 健身人们需求的情况。 5、公共体育设施被偷盗损坏现象仍然存在,很多健身公共设施老 化、损坏严重,有的处于闲置状态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大多数公共健身设施有的是有体育部门利用体彩投资安装的,有的是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的。按照受赠协议,健身器材的维修管理应当由相关社区负责。可是由于已经损坏的设施大都过了保修期,主管部门又没有维修费用,导致了公益性的健身器材就陷入了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尴尬境地。 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大休闲体育投入,增加体育休闲体育场馆

体育课安全管理规定

体育课安全管理规定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文件精神,规范中山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保障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中的“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及第六条的“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等要求,特制订本安全规定。 第一条本须知所称体育课程包括我校本科生的体育必修课与 体育选修课程、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程、暑期教学课程中的体育课程、体育早锻炼及辅导课、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活动,及我校组织的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 第二条学校应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体育教学及运动场地、设施及器材。校总务处、场馆中心及应共同做好对我校运动场地、设施及器材的定期维护、保养与更换工作。 第三条体育课程的任课及辅导或训练教师(下称“教师”)应按照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及组织体育课程;应对我校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下称“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体

育课程对身体素质与运动负荷的要求、运动方法、器材和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和学生自护自救常识等;及时制止学生危险行为。 第四条教师应听取学生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报告,可以按教学大纲、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对学生的教学和活动内容做出调整,建议学生改选体育保健课程或停止参与非必修的体育课程,同时通知教学主任。 第五条应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制定、修订各门体育课的安全要求须知,并通过公告、网站等形式向学生公示。 第六条学生选修体育课时,应认真阅读所选课程的安全要求内容,结合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参与体育课程。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进行较剧烈身体活动的其它疾病的学生,应在选择体育课程前去校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由医生出具病情诊断及上体育课建议证明,学生持医生证明到办理上体育课事宜;有重大疾病的既往病史或不确定所患疾病是否影响其选择体育必修课程的学生,最迟应在学校选课须知中确定的试听期结束前至校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取得校医院对选择体育课程的建议。 第七条学生如被医生证明或建议应当选择体育保健课程或避免剧烈运动,应如实告知任课教师或教学主管,并应在体育必修课中选择体育保健课程。如参与其它体育课程,应提前征求教师意见。如果学生感觉身体不适,但医学检查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疾病,可提出上体育保健课程的申请。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108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100222-体育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 (公共体育馆) (征求意见稿)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 (公共体育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施行日期:2009年月日 编制说明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体育馆)》是根据国家计委、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87]国土(建)字第144号)和原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1989]国土(建)字第169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贯彻节约土地的基本国策,结合我国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论证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建设用地指标系初次编制,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地址:北京XXXXX号,邮政编码:00000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 XXXX年X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 7 第三章建设用地指标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公共体育馆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制定本指标。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的目的和依据。 首先,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公共体育馆的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另外,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发展体育事业,公共体育馆用地和建设应当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本指标规定了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8号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8月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蔡武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是指由县级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基本职能是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 第三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文化站日常工作的管理,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文化站进行监督和检查,县文化馆、图书馆等相关文化单位负责对文化站开展对口业务指导和辅导。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四条文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全国文化站建设规划和标准,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文化站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应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无偿划拨建设用地。 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文化站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第六条文化站应位于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一般不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场所内。 文化站的选址、设计、功能安排等应征得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 第七条文化站基本功能空间应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和管理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配套设施。 第八条文化站应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并有计划地予以更新、充实。 文化站设施和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登记及相关手续,依法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第九条因乡镇建设规划需拆除文化站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乡镇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征得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职能和服务 第十条文化站的主要职能是,开展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21000104 课程类型: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108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 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学校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教学的实际特点,为尽量避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 为尽量减小因伤害事故造成的损失, 学校特做如下规定: 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上体育课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要立刻给予制止和教育,如果遇到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要及时给予救助。 三、学生到校外参加体育比赛或其它体育活动,视具体活动内容,必须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卫生老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对学生家长有详尽的告知书。 四、器材保管员每学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学校要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五、教师上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要做到: 1、上课集合整队,记录考勤;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2、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和特体学生。不能上体育课的特质学生必须和班主任沟通。 3、室外课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服装、鞋不符合上课要求的学生要求其予以更换。 4 、讲明动作要领,做出动作示范,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加强安全保护。 5 、发现有学生打闹或做出危险动作,要马上纠正或制止。 6 、下课集合整队,做简单讲评;若发现学生身体有强烈的不良反应,要及

时通知卫生老师和班主任。 六、如果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 、迅速通知卫生老师、班主任(相关领导)和学校领导。 2 、卫生老师对病(伤)学生做出初步诊断及必要的处置,事后要及时做好学生病(伤)情及临时处置情况的记录,并上报学校。 3 、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4 、班主任(相关领导)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视具体情况上报教委相关部门。 5 、体育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 七、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学校有关学生安全制度,对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善后处理。

太原市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太原市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 【批准部门】山西省人大(含常委会) 【批准日期】2007.12.20 【发布部门】太原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7.12.21 【实施日期】2008.01.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2016) 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太原市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已由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年12月21日 太原市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2007年10月24日太原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7年12月20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山西省体育设施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使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体育设施,是指由国家或者社会投资兴建,用于体育训练、比赛、教学和健身活动的场地、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 第四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范实用、方便群众和提高使用效率的原则,满足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需求。 第五条市、县(市、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设施的监督和管理。 发展与改革、财政、规划、建管、国土资源、教育、物价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体育设施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编制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