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马原试题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马原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 考试方式:闭卷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试卷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时间:120分钟 共 9 页 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请把答案写在下列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试述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 分 得 分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

密封

线

姓名

线

)

………………………

…………………密…………………………封……………………………………线…………………………………

3.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说明垄断及其产生的原因。

5.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 2 页共9 页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材料一:在现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这是主要方面;但是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等造成不良后果,并且长时间地沉溺于网络也会损害身心健康、妨碍学业。

材料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有人认为,网上出现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溺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

材料三: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胡锦涛总书记敏锐地抓住了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明确提出了“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3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哲学道理。(3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材料二并说明其方法论要求。(3分)

第 3 页共9 页

第 4 页 共 9 页

专业班级

姓名

(

密封

线

写姓

线

)

……………………………………………………………………密…………………………封………………………… (3)结合材料三,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原理说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监管的重要性。(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寓言《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 A 、否定了物质的客观性 B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 C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D 、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5.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6.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可知论观点

7.哲学的两大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量变质变规律性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

9.主要矛盾是指

A、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矛盾

10.真理和谬误是

A、绝对对立的

B、绝对统一的

C、既对立又统一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

11.“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2.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性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13.认识的主体是

A、进入实践活动的具体事物

B、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的主观意识

D、电脑

14.卢梅坡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上述诗句主要反映了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人们对事物的反映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

D、意识具有差异性

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是否承认矛盾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

1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发展是否迅速明显

第 5 页共9 页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是否引起部分质变

17.事物的质是指

A、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

B、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C、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18.肯定方面是

A、事物中的积极方面

B、事物中日趋发展壮大的方面

C、事物中的好的方面

D、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19.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1.真理一元论是认为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C、真理是客观的,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有一个

D、真理只有一个22.“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23.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

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2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5.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A、只要参加实践

B、只要刻苦读书

C、既要积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

D、依靠灵感和机遇

2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2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2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该观点

A、肯定了物质的运动性

B、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第 6 页共9 页

第 7 页 共 9 页

专业班级

姓名

(

密封

线

写姓

号、

线

)

……………………………………………………………………密…………………………封…………………………C 、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 D 、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2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A 、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 、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 、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3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 A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C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D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1.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A 、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 、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32.在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劳动资料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 、信息传递系统 B 、生产工具系统 C 、自动化控制系统 D 、能源动力系统 33.社会形态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34.阶级的实质是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 、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C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 、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 35.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能是 A 、人民群众 B 、社会主要矛盾 C 、社会基本矛盾 D 、理论和实践的矛盾 36.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 A 、现实主义原则和矛盾分析原则 B 、思想领先和政治第一的原则 C 、历史主义原则和阶级分析原则 D 、勇于实践和联系的原则 3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B 、实现共产主义 C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D 、实现人权 38.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3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40.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表现在 A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B 、任何现象都要通过本质表现出来 C 、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表现 D 、本质归根到底从属于现象

4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使用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剩余价值

42.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4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的劳动

B、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4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可以是想象或观念的货币

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D、不能用纸币代替

4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除了竞争

B、垄断缓和了竞争

C、垄断和竞争并存

D、垄断保护了竞争

4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47.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依据是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

B、社会生产规模的大小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

D、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4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49.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5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B、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C、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D、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51.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B、可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D、不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5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A、就是劳动过程B、即生产资料转移价值过程

C、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D、就是价值形成过程

53.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第8 页共9 页

A、劳动和劳动力B、必要劳动和私人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4.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增加社会财富总量B、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

C、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推动社会的进步

5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5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57.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B、以私人劳动为尺度

C、以剩余劳动为尺度D、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5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资本原始积累B、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C、劳动者成为商品D、劳动力成为商品

5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6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A、共产主义是渺茫的不会实现

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社会是绝对自由、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状态

第9 页共9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