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_保继刚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_保继刚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_保继刚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_保继刚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9卷第2期

2014年2月V ol.69,No.2February,2014

收稿日期:2013-05-18;修订日期:2013-1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1)[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171111]作者简介:保继刚(1964-),男,云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485M),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E-mail:eesbjg@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0768069.html, 268-277页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

保继刚,林敏慧(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在实地调查西递主要街道沿街门面的基础上,通过历时性研究,对比2003年、2008年

及2009年的数据,发现西递的旅游商业化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

地方政府、村委会(旅游公司)、管理人员、当地村民、店铺业主及游客等的深度访谈,追溯

其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以及博弈过程,总结出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控

制的内在逻辑。最后揭示地方政府预见性的干预是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得到有效控制的决定

性力量。在历史村镇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最有能力也最有动力对旅游商业化进行

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控制;利益相关者;政府干预;西递

DOI:10.11821/dlxb201402010

1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随着近年来历史村镇旅游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中国的历史村镇,由此引发了历史村镇内旅游商业活动蓬勃发展的现象。保继刚等[1]通过丽江和周庄的案例研究表明,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是在级差地租作用下,政府官员、旅游者、商铺业主和当地居民追逐自身最大利益的博弈下集体选择的结果,因此旅游商业化不可避免。

但是随着历史村镇旅游商业活动的不断扩张,在级差地租和集体选择的作用下,本地居民逐渐被外地商人所置换,沿街的生活门面转换成面向旅游者的商店,历史村镇失去了生活性村镇的特性,变成纯粹以利润为导向的商业性村镇,这是与遗产保护的理念相悖的。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的极端发展将导致诸如文化的中断甚至丧失,世界遗产登录资格被取消,游客拒绝来此旅游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何避免这些后果的出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保继刚等的研究在最后做了一个预示,认为在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前瞻性措施能够控制旅游商业化。

本文作为在对保继刚等2004年丽江与周庄研究基础上的延续,希望与前研究最后的预示进行一个对话,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该研究最后的预示是否正确?是否在历史村镇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其商业化的进程是控制在一定规模之下的?历史村镇旅游发展过程中,是否只有政府才具备控制旅游商业化的能力?

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但是对旅游及其带来的商业化的关注则早有涉足。Mathieson 早在1982年就提出“文化商业化”的概念,认为通过出售手工艺品可以复兴传统的文化或者改变他们并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可能到了最后传统文化变得无法识别[2]。旅游和商业化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伴而生,就如Greenwood 所指,当本地人为了获得报酬而表演传统仪式时,商业化就开始了[3]。国外关于旅游对历史村镇商业环境的影响以及商业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这两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4-7],但因为国家体制的差异,涉及政

2期保继刚等: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府干预的极少[8]。在旅游商业化的过程方面,Dorst 指出其根源在于某些游客只是视觉上感受理想化的乡村景观并不足够,他们还想购买原真性的或者仿制的商品,因此有些商家开始出售从其他地方生产的但是反映该遗产地特征的商品[9]。自70年代早期起,对乡村景观以及商品再生产的投资在很多北美地区已经很常见,因此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社区,这就是游客们所称的“休闲或遗产购物小镇”。Dahms 认为投资者在这些经济本来较为落后的小镇扮演着积极推动的角色,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像其他旅游景点一样,这些依赖旅游发展的小镇将会面临过度拥挤的压力[10]。正如Bunce 所观察的:在这种新型的社区里,政治和经济权力很好的集中起来重振社区经济,但这个过程也对人们所向往的“乡村宜人景观”造成了威胁[11]。Clare J.A.Mitchell [12]则更为系统的对旅游商业化的过程进行研究,以北美历史小镇St.Jacobs 为案例,研究中提出“创造性破坏”模型,将历史村镇的商业化进程分为5个阶段,并在跟踪调查案例地10年后对模型进行修正[13]。他和Geoffrey Wall 等在对朱家角[14]和甪直[15]的研究中指出该模型同样适用于中国的江南水乡古镇。

国内早期的大部分文献偏重的是历史村镇商业功能的历史研究[16-17],或者在研究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过程中涉及到对商业化现象的描述,并且持批评态度[18-22]。近年来专门探讨旅游商业化的文献数量有所增加且视角更为多元化。有的从“符号化”的角度入手研究其产生的原因[23]及带来的原真性问题[24]。有的则从社区治理[25]、利益相关者[26]及外部性的视角[27]对旅游商业化进行研究。还有个别研究指出了政府干预的重要性,探讨了“过度商业化”与“适度商业化”的问题[28],但是并没有进行分析论证,也没有文献对“政府干预”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研究。另外,在研究方面多采用截面数据,历时性研究缺乏[29]。

总之,旅游商业化的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旅游商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其脱离了旅游最初的意义。正如Higgins 所揭示的,旅游不能仅仅被看成一门产业,它不能只是作为市场经济的工具,旅游应该是整个人类共有的权利,应该重视其强大的社会功能[30]。因此,历史村镇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在旅游商业化不可避免发生

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其无限制的

扩大化而沦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工

具则显得非常重要。

2研究设计

2.1研究案例

基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

状,结合作者多年来对安徽省西

递旅游发展的密切关注,于2004

年开始多次对西递的商业化发展

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其商业化发

展一直处于较平稳状态,因此,本研究将选取西递为案例地对其旅游商业化控制进行研究。西递村(下文统称西递)位于安徽省

南部黄山市黟县西递镇,是以明清古民居建筑群闻名的皖南古村落的突出代表,200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旅游起步于1986年,于1994年成立西递旅游服务公司,2005年成立西递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下文均简称“西旅公司”)。西递村民从1996年开始享受旅游门票收入分红,大量村民以经营家庭旅馆、餐馆、店铺、摊位的形式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当中。从西递1992年到2008年的游客量的变化情况(图1)可知,图11999-2008年西递景区游客量及关键性事件Fig.1Changes of tourist amount and critical events in Xidi from 1999-2008(资料来源:西递镇政府办公室)269

69卷

地理学报西递的游客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随着2000年的申遗成功,西递的旅游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01年的游客量比前一年增长了55.67%,从申遗成功至今,除去2003年非典的影响,游客数量增长速度比申遗前明显加快。2.2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为了进一步确证2004年以来对西递的跟踪调研,作者在2009年1月10日到1月24日期间对西递再次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通过历时性分析与过程—事件分析,调查该地旅游商业化的变化过程

以及追溯背后的干预力量。本文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以便复原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控制的过程以及剖析商业化控制的干预力量。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展示和说明,而不是证实和推

论[31]。因此对西递旅游商业化控制的研究,在于作为典型的“突出性”。调查方法以街道门面调查和深度访谈为主。旅游商业化可以在商铺门面数量、当地传统文化的转向、民居被改造程度、当地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等多个方面反应,其中商铺数量是旅游商业化最直观也最直接的表现,最能反应旅游商业化的程

度,因此本文主要通过门面功能的转变研究来探讨西递旅游商业化的变化。门面调查主要是对位于景区导游图上的旅游线路的沿街一楼民居的使用功能进行调查。文中把门面功能分为面向旅游者的门面、面向游客和居民的门面以及面向居民的门面3大类。调查中访问了45位有关人员,包括当地居民、店铺业主、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导游和游客等。其中深度访谈26位,主要了解他们对旅游商业化的理解、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并通过对某些关键性事件的回忆,追溯西递旅游商业化控制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的具体事实。深度访谈的人员中具有不同的身份、年龄和性别,当地居民也从不同街巷、有经营门面及没有经营门面的人群中选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表1)。2.3概念界定2.3.1历史村镇中文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历史城镇、古村落(历史村落)的研究。吴承照提出了历史城镇广义是指“需要或是已经给予保护要求的城区或城镇”[32]。刘沛林认为,古村落是古代保存下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33]。而对应的中国的历史村落、历史城镇在英文文献中更多的是用old town ,historic town 等概念。可见历史城镇和历史村落无论在特征上,还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诸多共性。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地西递兼具两者的诸多特点,因此本研究不严格的划分村落或者城镇,而是统称“历史村镇”。结合以往研究对历史城镇和古村落特征的界定,本文所提出的历史村镇具有以下特征:具有清晰的边界;作为有机体存在;布局独特基本上保留历史时期的格局和风貌。

西递是历史村镇的一个代表,作为世界遗产地它是中国欠发达地区通过旅游带动发展的先行者,它的旅游商业化发展路径对后来的历史村镇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表1深度访谈样本情况Tab.1The samples of in-depth interviews 编号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性别女女男女男男女男女女男男男男男女男女男男女女男男女男年龄

4316355440614226232543313324432352317251553254225246籍贯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黟县碧阳镇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上海黟县西递镇黟县宏潭乡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上海深圳北京上海苏州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黟县渔亭镇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黟县西递镇身份农民,自家开店学生农民农民,自家开店商人,租用房屋开店农民农民商人,租用房屋开店导游导游西旅公司/村委会成员西旅公司/村委会成员旅游区管委会成员旅游区管委会成员黟县政府主管旅游官员游客游客游客游客农民,自己开店农民,自己开店商人,租用房屋开店农民学生农民,自家开店农民270

2期保继刚等: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2.3.2旅游商业化国内外诸多文献探讨了旅游商业化,但是关于旅游商业化的定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王宁明确提出旅游商业化,认为旅游商业化的内在矛盾是人们寻求真实体验与旅游商品化所造成的旅游产品同质化、标准化和虚假化的矛盾,导致游客对旅游的关系可能呈现爱恨纠缠[34]。旅游商业化既不同于过度商业化,也不是具体的文化或者仪式的商业化,是对目的地某种特定商业现象的描述。本研究借鉴其界定,认为“旅游商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商业功能的转化是由旅游推动的,大量商铺的顾客群体发生转变,面向旅游者的店铺数量比例很大,甚至超过面向本地居民的店铺数量,商铺商品的供给超过当地居民的购买力;②旅游商品同质性严重,手工艺品减少,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充斥市场。3西递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3.1旅游商业化现状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了西递的202个门面,包括牌楼广场、停车场、小吃一条街、大路街、横路街、直街、青云弄、后边溪等8个主要街巷,调查范围超过古村落的80%。由于大部分商铺位于民居内,所以各类门面中大部分同时也是居住用房,但在本研究中把一层门面有面向游客功能的都做店铺计算(表2)。

调查表明2009年西递面向游客的门面占73.75%,面向游客和居民的门面占8.43%,面向居民的门面占17.82%,比例接近9:1:2。面向游客的门面有90%是集中在大路街、直街以及横路街三条旅游干道。各类门面中分布最均匀的是纪念品店,其次是饮食小吃店。而客栈、居民服务和零售店的分布非常集中,主要位于后边溪和大路街。另外,西递目前的经营门面以本地人为主,本地店铺业主占了接近80%。

通过2003年和2008年《西递景区店面经营户情况一览表》可对两个年份的店面经营户情况在时间尺度上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在旅游持续增长的这5年间,西递景区门面的变化情况(表2)。另外,结合2009年研究者的实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与景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基本一致。除去31个居民用房没有列入管委会的统计范围,2009年比2008年多出的6个面向游客的门面全部是小吃一条街新进驻的商家,古村落内部的经营门面数量与08年的数据完全一致,由此可证明景区管委会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由2003年和2008年的门面

对比可见,2008年总体门面数量只有极少量增长,增加的6个门面位于景区入口处的小吃一条

街,其主要目的是缓解核心景区内部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的压力,5年间基本没有变化。另,古村落5年间的门面服务对象比例基本保持不变,03和08年景区面向游客的门面占所有门面的比例保持在86%,并且门面分布趋向

均质化和理性化(图2)。表22009年西递主要街道门面用途调查表

Tab.2A survey of business in the main streets in Xidi in 2009

功能分类

主要面向游客的门面面向游客和居民面向居民

总计

纪念品

饭店旅馆

饮食小吃

书籍音像

地方特产

客栈

服饰

零售店

休闲娱乐

居民用房

居民服务门面数量(个)9916152125773315202所占百分百(%)497.927.430.995.942.473.473.471.4915.352.4773.758.4317.82100

注:数据来自研究者调查

年店面分布情况 年店面分布情况牌楼广场停车场

小吃一条街大路街横路街直街青云弄图22003年与2008年西递主要街道商业门面分布对比Fig.2Comparative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in main streets between 2003and 2008注:数据来自西递景区管委会271

69卷

地理学报对比作者于2000年与

2002年对周庄和丽江的调查结果(表3),可以发现西递中店铺门面所占比例是最低的,并且在这些门面中,还有26%的店铺(45个)是集中在游客中心附近的停车场、牌楼广场以及小吃一条街等政府专门划定的与古村落主要街巷有一定距离的

区域。除去这些外围的店铺,村落内部主要街巷的居住用房所占比例接近20%。根据前文对旅游商业化特征的界定,可以认为西递已经旅游商业化,但是对比同样作为国内知名历史村镇旅游目的地的周庄和丽江,可见西递的旅游商业化程度是相对较低的(表4)。另外,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西递的店铺绝大部分是在申遗成功后的两年间(2000-2002年)开设的,而政府在2002年底开始在村内停止审批营业执照至今西递的商铺数量基本维持不变,其旅游商业化的发展速度已经得到遏制。3.2旅游商业化的过程分析

根据对西递旅游商业化现状的调查和对其发展过程的追溯,可以将其商业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西递的旅游商业化大发展始于申遗成功之后,但是商业化并没有一直扩张,而是通过政府的介入得到了有效控制。政府的介入主要在几项重要措施中体现(图1):

(1)2002年开始停止审批新的店铺门面。这是政府防止核心景区的商业化进一步扩张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一方面在“量”上对古村落的商业发展进行了直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原来的店铺大部分是本地村民自家开店,所以在“质”上保留了古村落原汁原味的生活习惯,有效避免了古村落文化的突变。

(2)禁止外部投资进入古村落。一方面保护了本地村民的利益,使得基本的旅游收入流向社区外部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可以对外部企业可能出现的短视行为直接屏蔽。

(3)旅游区内禁止流动摊点,规划固定摊位。固定摊位的申请只面向本地村民,并通过抓阄的形式决定个人摊位的位置。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本地村民的利益,同时也有效遏制了商业经营不规范的局面。

(4)旅游发展初期就制定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确定了西递的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的范围,严格控制沿街建筑的商业功能。

(5)《西递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该规划主要目的是缓解西递在旅游旺季旅游接待设施不足的现状,并通过各项优惠措施把西递潜在的商业需求以及外部资本引导到新区发展,进一步缓解古村落内部的旅游商业压力。

(6)委托西旅公司(村委会)进行“协作性”干预。西旅公司(村委会)具有“村民代

服务对象面向游客面向游客和居民面向居民

总数

03年数量(个)及所占总数比例137(86.2%)17(10.7%)

5(3.1%)15908年数量(个)及所占总数比例143(86.7%)17(10.3%)5(3.0%)16509年数量(个)及所占总数比例149(87.1%)17(10.0%)5(2.9%)171表32003年、2008年与2009年西递商业门面数量对比Tab.3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business in Xidi in 2002,2008and 2009注:数据来自西递景区管委会和研究者调查

周庄丽江西递商业门面467901171居民用房07831门面总数467979202商业门面所占比例100%92%84.6%表4周庄、丽江和西递商业门面比例对比Tab.4Comparative rate of business in Zhouzhuang,Lijiang and Xidi 注:数据来自研究者调查

表5西递旅游商业化发展阶段特征

Tab.5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featur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Xidi

西递旅

游商业

第一阶段(1986-1999)修复几处景点并对外开放。游客有所增加,只有几户人第二阶段(2000-2002)申遗成功,大范围修复景点和古建筑,投入基础设施建第三阶段(2003至今)政府开始停止审批新的商业单位,商业化得到控制,规划272

2期保继刚等: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表”和“社区精英”的双重身份,对西递实际问题最为了解,其配合景区管委会制定的关于对景点参观户的整治方法、对导游的约束办法、村规民约以及一系列的“土办法”,对政府一级的规章制度做了进一步细化,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西递政府这种“自上而下”的干预使得西递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速度最终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制定一开始没有征求村民的意见,在村民对旅游业依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它的执行难免忽略了村民的需要,从而得不到积极的响应和配合。村民胡某在2000年擅自破墙开店而后被强制堵上,她的说法代表了当时很多村民的心态:“这个门洞我就要打,是我自己的东西你不要管,我家里困难,难道在自己家赚点钱也不行吗?”政府也正是从这个案例中更加认识到从根本上制止村民破墙开店的关键,于是,“房屋分红”的政策出台了,把“房屋分红”跟古建筑保护挂钩,把“年终分红”跟平时的经商行为、保护行为挂钩,与经济利益的直接关联使得村民更加自觉的遵守各类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从根本上有效的遏制了西递商业环境混乱,古建筑遭破坏的现象。3.3旅游商业化控制的内在逻辑

由以上分析可知,西递在申遗成功后的两年间商业化发展呈现“井喷”状态,而西递镇政府及时强有力的介入使得西递的商业化在短暂的“井喷”之后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各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是否也会是商业化的有效控制?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地方政府、西旅公司(村委会)、村民以及游客。其中,“地方政府”在本研究中主要指黟县人民政府、西递镇人民政府,而西递旅游集团公司和村委会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可以将其归为

一类。图3显示了旅游商

业化控制过程中各主要利

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实

线表示较为直接有力的关

系,虚线则表示较弱的

关系。

在旅游商业化控制过

程中,最了解基层实际情

况的地方政府拥有最大的

影响力。上级政府(省、

市)一方面以GDP 为导向

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一

方面又通过“给政策”的

方式支持西递的遗产保护工作并约束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因此,商业化控制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到

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另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了政府保护遗产的职责,而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过度的旅游商业化是应该制止的。于是地方政府在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商业化的发展来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在遗产保护、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舆论的多重压力下选择对商业化强有力的控制。西递政府主管旅游的官员表达了政府对旅游商业化的态度:

“在村民还只能养家糊口的时候,要他们不准做生意,只要一个干净的古村落是不现实的,但是商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对其进行控制和引导。”——访谈对象:O

对于村民和游客来说,作为旅游地的“主—客”双方,旅游商业化的控制对他们的影图3西递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中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Fig.3Game analysis of stakeholders in the process of Xidi's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control 273

地理学报

274

69卷响都是重大的。

“村里还是可以多开一些店的。旅游线路上的店面很多,但是我们这边(仁让里)又完全没有,政府如果不限制我们开店,我家肯定要开。”——访谈对象:C “如果没有那么多限制,我家是要扩大门面的。现在对摊位规定太多肯定少了些生意。但是如果大家都开店都抢客,游客烦了不来了也不好。”——访谈对象:A “2000年的那次上访,就是西旅公司财务太黑引起的,其实就是分配不公,县里得的太多,村民得的太少,西旅公司内部的人贪得更多。”——访谈对象:T 可见,作为住在“遗产”里面的村民,商业化的发展跟他们有着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对利益的高度关注加上村民自治的政治结构,使得他们非常主动的去为自己争取利益,如果政府不加以约束,村民的经商积极性将会极大地爆发。反过来,他们也会通过上访、维权等手段制约政府在商业化控制方面的公平性与透明度。

而游客前来历史村镇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消费驱动下的行为。游客的消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把历史村镇中的民居、自然风光、当地的文化当作被消费的对象,而另外一种则表现为对旅游商品的直接消费行为,大部分游客会同时进行这两种消费,而后者促使了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的形成。因此这两者在商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是矛盾的,因为商业化程度过深,必然降低第一种消费的体验质量。

“居民卖点东西很正常啊,在自家摆着也不影响整个参观效果。现在哪个旅游区不搞商业的?例如说丽江吧,商业化不是很严重吗?但是还是很好玩。”——访谈对象:P “商业肯定要控制的。西递这样还可以吧,村民都在自己门口守着,也是一种乡村的特色吧。不要过多过滥就行。”——访谈对象:R 可见,普通的游客对旅游商业化控制是否得当并无一个清晰的界定,只有当其权利明显收到侵犯时,才有部分游客会选择通过“投诉”向政府部门反映其不满。因此,游客并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相应的权力去对旅游商业化的发展进行干预。

另外,西旅公司和村委会虽然代表的是村民利益,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带有对本身“社区精英”利益的诉求,该利益群体规避责任的倾向和摇摆性,决定了其对商业化控制目标的实现显得不那么热心,在商业化控制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为政府做一些“协作性”干预。在访谈中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对西旅公司有意见:

“以前“黑导”可多了,有好些跟村委会的人是有关系的。我们拒绝给回扣的,游客参观我们屋子的时候讲解完就马上催着客人走。”——访谈对象:E “公司里的人大多数是村委会那班人的亲戚,有某些领导都是一大家子的在公司里。”

——访谈对象:Z 而西旅公司的人员一方面想从商业化从捞取利益,另一方面又必须协助政府维持旅游秩序,因此对商业化也有自己的见解:

“村民摆个摊点卖点东西是必要的,现在村里的经济还不行啊,这点收入对村民来说还是比较可观的。现在政府鼓励村民到新区租铺面,这样既分担了古村落的商业压力,又可以解决村民的经商要求。”

——访谈对象:M 因此,当店铺业主希望能继续拓大门面,尚无经商的村民希望能增加门面,旅游公司希望能从旅游商业中捞取更多利益,而游客又不反对的情况下,最有可能也最有能力对旅游商业化采取控制措施的就是作为在图3中拥有最大影响力的“关键参与者”——地方政府。

从以上对西递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可以了解他们在商业化面前的博弈过程,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地厘清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图4)。

“历史村镇保护”本质上是地方政府的一种投资行为,这种投资的直接目标是获取经济利益,而最终目标则是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目标的最大化。“历史村镇保护”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申遗”,而“申遗”目标的实现必须对与之相悖的旅游商业化发展进行控制。因此,“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驱动了政府的预见性干预,而这种干预既满足了游客的利益诉求,又减少了既得利益者(店铺业主)的竞争,

2期保继刚等: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既实现了专家学者的文化理想,又讨好了媒体。另外,“历史村镇”所进行的遗产修缮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本地人的生活环境,因此,又满足了本地居民的利益诉求。

“我们是在申遗成功后2年开始严

格控制村落内部商业的,过度商业化会

影响遗产地形象。但是还有居民和外面

的企业有经商意向的怎么办?当时就想

到了发展新区。”

——访谈对象:O 另一方面,单一的“历史村

镇保护”显然无法满足地方政府

的利益诉求,于是,地方政府又

以“历史村镇”为依托,在历史

村镇内部发展商业化的同时规划

建设新区,在新区中引入外部资

本,积极发展旅游房地产,并鼓励引导本地居民前往经营,同时

投资开发附近的新景点,这既满足了外部企业的利益需求,又缓解了保护区的商业和客流压力。虽然外部企业以及尚未有铺面的居民最大的利益诉求是在保护区内部发展商业,到新区经营只是一个次优选择,但是在政府刚性的商业化控制措施下,“次优”选择已经变成“最优”选择了。最终,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发展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4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西递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进行的研究,表明该地的旅游商业化发展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保继刚等(2004)的研究通过周庄和丽江商业功能的演变证明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不可避免。本研究则进一步揭示在政府的有效干预下,旅游商业化是可以控制在一定规模之下的。研究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是可以控制在一定规模之下的。西递在申遗成功之后的两年显现出明显的旅游商业化特征,但对比丽江和周庄,其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并且其发展规模在2002年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后基本维持不变。

(2)地方政府预见性的干预是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得到控制的决定性力量。在旅游商业化过程中,政府干预是否及时,干预措施是否有预见性是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西递镇政府在西递村民原始积累到一定程度,商业化“井喷”现象开始的时候,通过及时的强制措施以及主动让利给村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西递旅游商业化最终得到有效控制。

(3)在历史村镇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最有能力对旅游商业化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本地人想从旅游商业化中瓜分更多利益、外部资本积极涌入、本地企业企图进一步扩张,而游客又没有积极性和相应权力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处于权力和利益绝对优势区间的政府,在上级政绩考核和其他历史村镇的竞争以及保护遗产的多重压力下,最有能力也最有动力通过对旅游商业化的控制来实现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总之,西递旅游商业化控制的经验是在特定的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是各利益主体之间反复博弈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机理是复杂的,所以其确立的最终的商业化控制模式具有多变的形态,其所采取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也只适用于特定的旅游发展阶段,并不一定具有推广性。但本研究重点是揭示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控制

过程反应出来的内在逻辑,在旅游商业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预见性的干预使得图4西递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的内在逻辑Fig.4Inner logic of Xidi's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control 275

地理学报

276

69卷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这个逻辑对其他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为了避免旅游商业化发展导致地方文化的突变和文脉的断裂,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延续本土文化,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需要有预见性的干预,而这个干预的最有力的主体就是地方政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ao Jigang,Su Xiaobo.Studies on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in historic towns.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4,59(3):

427-436.[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2]Mathieson A,Wall G.Tourism,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Longman,1982.

[3]Greenwood D J,Smith V L.Culture by the pound: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ourism as cultural

commoditization: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1989,(2):171-185.

[4]Rodrigo de Azeredo Grünewald.Tourism and cultural revival.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19(3):74-78.

[5]Medina 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0768069.html,moditizing culture:Tourism and maya identit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2):353-368.

[6]Marks R.Conservation and community:The contradictions and ambiguities of tourism in the Stone Town of Zanzibar.

Habitat International,1996,20(2):265-278.

[7]Tosun C.Roots of un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local level:The case of urgup in Turkey.Tourism

Management,1998,19(6):595-610.

[8]Xiaobo Su,Peggy Teo.Tourism politics in Lijiang,China:An analysis of state and local interactions in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Geographies,2008,10(2):150-168.

[9]Dorst J D.The Written Suburb:An American site,an Ethnographic Dilemma.Univ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9.

[10]Dahms F A.Economic revitalization in St.Jacobs,Ontario:Ingredients for transforming a dying village into a thriving

small town.Small town,1991,(May-June):12-18.

[11]Bunce M.The Countryside Ideal:Anglo-American Images of Landscape.Routledge,1994.

[12]Mitchell.C.J.A.Entrepreneurialism,commodification and creative destruction:A model of post-modern community

development.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8,(14):273-286.

[13]Mitchell C J A,de Waal S B.Revisiting the model of creative destruction:St.Jacobs,Ontario,a decade later.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9,25(1):156-167.

[14]Helene Yi,Bei Huang,Geoffrey Wall et al.Creative destruction:Zhu Jia Jiao,Chin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34(4):1033-1055.

[15]Chennan(Nancy)Fan,Geoffrey Wall,Clare J A Mitchell.Creative destruction and the water town of Luzhi,China.

Tourism Management.2007,7(8):01-13.

[16]Chen Xibo,Yan Tingzhen,Han Guanghui.Rise of cities along the Great Wall in the Qing Dynasty.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1,38(3):12-18.[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3):12-18.]

[17]Xu Hong.Fuction of the town over commercial economy in the Song Dynasty.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2,34(2):59-63.[许红.小城镇在宋代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2):59-63.]

[18]Che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0768069.html,mercial trades in tourism area.Economical Economy,2002,(10):74-75.[陈一帆.旅游区的商业行

业.生态经济,2002,(10):74-75.]

[19]Xu Gangli.Develop tourism of folk-custom and protect national culture.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2000,

11(3):46-48.[徐赣力.发展民俗旅游与保护民族文化.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3):46-48.]

[20]Zhong Haisheng.Two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policy guiding orientation.Tourism Tribune,

1999,(1):10-15.[钟海生.旅游业的两种发展观和政策导向.旅游学刊,1999,(1):10-15.]

[21]Tao Wei,Ce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0768069.html,parative study on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in historic towns:Venice and Lijiang.City

Planning Review,2006,(5):76-82.[陶伟,岑倩华.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威尼斯和丽江.城市规划,2006

(5):76-82.]

[22]Xu Honggang.A theoretical model of path dependence for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Tourism

Science,2005,19(3):74-78.[徐红罡.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旅游科学,2005,19(3):74-78.] [23]Chen Gang,Huang Zhenfang.An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ourism landscap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from

the prespective of semiotics:A research on tourism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from the perpective of semiotics.Human Geography,2010,25(5):124-127.[陈岗,黄震方.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符号学解释:兼议符号学视角下的旅游城市化与旅游商业化现象.人文地理,2010,25(5):124-127.]

[24]Zhang Chaozhi,Ma Lin,Wang Xiaoxiao.Semiotic authenticity and commercializatio heritage tourism destinations: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Wuzhen and Zhouzhuang.Tourism Science,2008,22(5):59-66.[张朝枝,马凌,王晓晓等.

2期保继刚等: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

277符号化的“原真”与遗产地商业化:基于乌镇、周庄的案例研究.旅游科学,2008,22(5):59-66.]

[25]Sun Jiuxia,Sh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0768069.html,munity governance on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Examples from Kanas of SinKiang.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2,3(11):47-52.[孙九霞,史甜甜.旅游商业化的社区治理研究:以新疆喀纳斯社区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 47-52.]

[26]Yin Hongwei,Huang Zhenfang.A research on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from the perpective of stakeholders.

Productivity Research,2009,(17):91-92.[殷红卫,黄震方.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旅游商业化研究.生产力研究, 2009,(17):91-92.]

[27]Yin Hongwei,Huang Zhenfang.A research on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from the perpective of externality.

Productivity Research,2010,(1):207-208.[殷红卫,黄震方.基于外部性视角的旅游商业化研究.生产力研究,2010

(1):207-208.]

[28]Li Qian,Wu Xiaogen,Tang Shu.Preliminary study 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 ancient towns.

Tourism Tribune,2006,21(12):52-57.[李倩,吴小根,汤澍.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旅游学刊,2006,21

(12):52-57.]

[29]Xu Jing,Su Qin.Progress on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in ancent village and town in China in recent15years.

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2012,24(3):96-103.[徐静,苏勤.近15年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进展.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3):96-103.]

[30]Higgins-Desbiolles F.More than an"industry":The forgotten power of tourism as a social force.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1192-1208.

[31]Chen Xiangming.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Beijing:Education Science Press,2000:107.[陈向明.质性

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7.]

[32]Wu Chengzhao.Contemporary Tourism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Qingdao:Qingdao Press,1998.[吴承照.现

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33]Liu Peilin.Old Villages:Harmonious Habitation.Shanghai:Joint Publishing Press,1998.[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

聚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8.]

[34]Wang Ning.Tourism,modernity and"like and dislike".Sociology Research,1999,(6):93-102.[王宁.旅游、现代性与

“好恶交织”.社会学研究,1999,(6):93-102.]

Study on control of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in historic town and village

BAO Jigang,LIN Minhui

(Centre for Tourism Planning&Research,School of Tourism,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mmercial status quo in the tourist historic village of Xidi in China by using first-hand data.It compares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in main streets in Xidi historic village among2002,2008and2009,and finds that Xidi's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is well controlled.A comparison with the present use of the historic buildings in the main streets in Xidi,Lijiang and Zhouzhuang also shows that Xidi's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is more gentle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historic towns.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ner logic of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in historic villages,this paper also uses the qualitative method to review the stakeholders'attitudes and a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in Xidi historic village.It announces that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 can be well controlled by government's forward-looking interventions,an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ntrolling the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Finally,it indicates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the biggest power and the greatest motivation to control commercialization among all of the stakeholders.

Key words:historic village;control of tourism commercialization;stakeholder;government intervention;Xidi

基于旅游吸引力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0768069.html, 基于旅游吸引力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作者:卢易红 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17期 [摘要]湖南岳阳张谷英村是湖南省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拥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目前,以张谷英村为代表的很多古村落,在旅游开发管理当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此类古村落,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以此为基础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旅游吸引力;古村落;旅游开发;湖南张谷英村 [DOI]10.13939/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0768069.html,ki.zgsc.2018.17.062 旅游吸引力是反映旅游目的地对游客吸引能力的量化指标,一般在引力模型中应用。湖南张谷英村是湘楚地区著名的古村落之一,这种传统聚落类型在当今旅游背景下,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人文旅游资源。[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 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2月4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此为背景,对于湖南张谷英村来说,基于旅游吸引力的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影响着张谷英村的经济发展建设。 1 旅游吸引力综述 旅游吸引力指的是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刺激程度。旅游吸引力包括旅游资源吸引力、服务设施吸引力、旅游形象吸引力和旅游便利性吸引力等,其中旅游资源吸引力所占比重最大。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固定,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吸引力越大,就会引起越大的旅游动机,得到越大的旅游经济规模。旅游吸引力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同一种旅游资源,对于部分旅游者可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于另一部分旅游者就没有吸引力。[2] 在旅游地区,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旅游吸引力之外,当地的餐饮、医疗、生活、通信、交通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性、旅游价格的合理性、服务经营管理的优质性等,也会影响其旅游吸引力。景点拥有越大的旅游吸引力,就能够吸引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所以,旅游区为了使旅游吸引力提高,一方面保护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价值、夯实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提高旅游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要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缩短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心理距离。 2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方向 古村落旅游的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对村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并积极与周边区域加强联合营销、客源互动、景区组合、资源共享等合作,使旅游产品整体优势度、类型组合度、地域组合度得到提升。张谷英村应紧抓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泛珠三角等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 一、引言 古村落旅游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一种基本类型,一直被看作是推动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最为可行的一条途径。旅游业使古村落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促进了古村落经济结构的转变,增加了当地村民和政府的收入,改善了村落环境。然而古村落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开发时对古村落自然环境或空间体系的破坏、古村落居民与旅游企业间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冲突、村落生态环境的破坏、邻近古村落之间由于同质化的开发造成村落之间的恶性竞争等等,这些问题都妨碍了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对古村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最终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卢宅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它充分展现了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聚落环境形态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东阳“三乡”文化的代表作,周边还有许多可以与之相媲美的、而且彼此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相互证明的充分体现儒家礼乐文化理念的古村落民居。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卢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自向游人开放以来,各地学者、游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成为东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前几年一直红红火火,但近几年来访游客呈下降趋势。卢宅古村落旅游作为我国古村落旅游的组成部分,旅游开发中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对卢宅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的思考,探讨如何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二、主题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卢宅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研究文献很少,这无疑限制了本文写作可参考的思想资源,然而,也同时说明了论文选题的针对性。期刊网上出现的古村落旅游资源大量研究成果也同样可以为本文写作提供难得的素材和借鉴,所以总体上,本文的研究与写作仍应认为是切实可行的。 在国外相关研究中,针对村落旅游的研究,一部分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Paul F.Wilkison(1995)以爪哇传统渔村Pangandaran的旅游业发展为例,使用性别分析法,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 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 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 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rce,198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6个方面: 1.供给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supply); 2需求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demand); 3.旅游地地理(geography of resorts); 4.旅游流(tourist movements and flows) 5.旅游影响(impact of tourist) 6.旅游空间模型(models of tourist space) 郭来喜认为: 1.旅游地起因 2.旅游者的地域分布 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 4.旅游区划 5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6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7.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 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 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二、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般要素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旅游需求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 特征和政策制度。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2、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 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规律的 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 形式。 4、旅游通道。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 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从地理学的角 度讲其研究的主要是对可进入性的研究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航空、铁 路、公路、水路等之间的匹配研究。 5、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与文化 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以及直接作用于游娱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旅游地演化规律 7、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意义和 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各种旅游资源(场所)各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 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承受指标、旅游者个人的空间标准等

客家古村落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客家古村落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前言 赣州是中国客家人聚居的五大省之一,初步统计,这里居住着200万客家人,他们主要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客家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从闽、粤、赣原乡地迁入赣州的。由于赣州地处内陆,农耕文化保留得较完整,加之客家人的凝聚力强,客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封闭性,使这里的客家人群落至今仍保存着较原始的文化体系,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群落特别是发达地区如香港、沿海等地在现代化和东西文化的冲撞过程中,已较大程度地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特性,这就是赣州客家文化弥足珍贵之处。 在赣州这一中国西部特大城市东部的白鹭村古村落,全镇人口2.3万,但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这里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着客家人的古老习俗。以白鹭村古村落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客家人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由于主要聚居在川西的赣州东山区域,所以学术界统称为“东山客家”。 东山(即龙泉山脉)客家人在赣州市城市发展向东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两难选择,都市文化的进程迫使东山客家人思考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时候,东山客家人选择了在开发中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我们也发现,那些保留完好的客家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发掘并表现出来。白鹭村古村落西距赣州18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1公里,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洛公路通达,位于特大城市近郊,可进入性好,地处赣州平原和龙泉山脉的接合地带,是花果山省级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好,适宜发展旅游业。 基于此,1999年2005年期间,赣州东郊的客家重镇白鹭村古村落政府委托我们编制赣州市白鹭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总体策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列方案实施后,白鹭村古村落的知名度迅速上升。2005年10月12日,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在赣州正式开幕,这是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首次在中国西部举行,也是历史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引言 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演变的历史过程,准确记录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与根基。2008年10月31日,随着我国公布的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古村落及古村落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经达到251个,人们对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越来越重视(刘新华 2011)。一、古村落的认定 关于古村落,我国对其仍未有确定的定义,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了不同定义。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古村落是那些上朔在明清之前,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的村寨聚落。刘沛林认为古村落就是古代保存,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和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丁怀堂认为古村落要满足四个条件:一要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并且这个历史还被记忆在这个村庄中;二要有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三要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四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李文兵张宏梅 2010)。笔者认为,古村落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具有较完整

的村庄体系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已有五、六百年历史的村落。二、我国古村落的开发现状 (一)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的谢凝高教授最早推动古村落旅游。1988年,他主持了浙江省“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楠溪江流域的众多古村落作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旅游规划,古村落旅游被提上了日程。在随后的90年代,陆续出现了众多古村落,古村落旅游发展一时成为全国旅游的热点。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的古村落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 (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各地古村落能够保留到现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首先,大多处在偏僻的山里,近现代交通相对落后,开发难度大;其次,古村落多处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村落变化小,使村寨文化得到了较好保存。古村落的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畅通,且我国的古村落开发较为落后;因此,如何使古村落得到良好开发成为困扰当地政府的难题。 三、对山东省招远市孟格庄的考察及分析 (一)考察中得到的信息 2013年,我国招远市孟格庄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5月7日,鲁东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几十名老师和学生前往孟格庄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不大不小的村子里坐落着许多风格不一的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古村落旅游开发利大于弊

古村落旅游开发利大于弊 村落定义: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古村落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村落的历史必须悠久;二是民族文化遗产积淀丰厚并保存基本完好;三是保留着原来村庄的体系;四是地域特色要鲜明。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古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在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村落重新集聚,一部分正在衰退或萎缩,一部分正在成为城市(镇)的一部分从而改变其社会存在的形式。 另一方面,农村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古村落内居住的农民也有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权利,这种追求必然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矛盾。传统古村落的房屋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因素,部分老屋已经损毁、老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村民热衷于建造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不屑于对老屋进行修补,随着农村居住生活需求和方式的改变,传统古村落原来的风貌也随之受到破坏。 传统古村落独特的建成环境和其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保护传统古村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迫切任务。 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上的几点思考 1.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 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目前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保护、修缮工作难以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缮所需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承担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为解决古村落中的产权问题,部分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中都倾向于采取通过收回老建筑的产权进行保护开发。 二、维持古村的整体风貌,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缮,采取措施活化 三、加强对古村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氛围 引论材料: “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植所在,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普查显示,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现在还剩两三千个,而在2005年时,这个数据还是5000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的发言, 开发方式:

旅游地理学重要文献

国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 杰弗里·沃尔(Geoffrey Wall) (in alphabetical order) 1. Ashworth G J, Tunbrdge J E. The tourist-historic city. London: Belhaven Press, 1990 One of the first text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heritage and still among the best books on the topic. 2. De Kadt E(ed). Tourism: passport to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constitute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incisive statements on tourism as it pertains to developing areas. 3. Graburn N H H(ed). Ethnic and tourist arts: cultural expressions from the fourth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A handsome book drawing attention to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through ethnicity and souvenirs. 4. Gunn C.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 Crane Russack, 1979 Although greatly modified in subsequent editions and perhaps superceded by other texts, drew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need for tourism planning. 5. Mathieson A, Wall G.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don: Longman, 1982 The first book to provide a broad dispassionate perspective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ourism. Although now almost 20 years old, still widely consulted. 6. McCannell D.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Schocken Books, 1976 An important although occasionally obscure book because of its attempts to provide a conceptual base for topics such as attractions, authenticity and semiotics. 7. McIntosh R W, Goeldner C R.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hilosophies. New York: Wiley, 1972 A basic text which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influenced many students. 8. Mowforth M, Munt I. Tourism and sustainability: new tourism in the third world. London:Routledge, 1998 A new book which is among the most perceptive of recent offerings and may stand the test of time. 9. Murphy P. Tourism: a community approach. New York :Methuen, 1985 Although the ecological analogy is somewhat overdrawn, an important document on tourism planning with greater emphasis on process than Gunn.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完整版】客家古村落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客家古村落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前言 赣州是中国客家人聚居白勺五大省之一,.初步统计,.这里居住着200万客家人,.他们主要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客家人白勺第四次移民浪潮从闽、粤、赣原乡地迁入赣州白勺。由于赣州地处内陆,.农耕文化保留得较完整,.加之客家人白勺凝聚力强,.客家文化有着较大白勺封闭性,.使这里白勺客家人群落至今仍保存着较原始白勺文化体系,.而其它地区白勺客家人群落特别是发达地区如香港、沿海等地在现代化和东西文化白勺冲撞过程中,.已较大程度地丧失了自己白勺文化特性,.这就是赣州客家文化弥足珍贵之处。 在赣州这一中国西部特大城市东部白勺白鹭村古村落,.全镇人口2.3万,.但90%以上白勺居民为客家人,.这里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着客家人白勺古老习俗。以白鹭村古村落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白勺标志。客家人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白勺后裔,.由于主要聚居在川西白勺赣州东山区域,.所以学术界统称为“东山客家”。

东山(即龙泉山脉)客家人在赣州市城市发展向东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白勺两难选择,.都市文化白勺进程迫使东山客家人思考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化不可避免白勺时候,.东山客家人选择了在开发中保护传统文化白勺道路。我们也发现,.那些保留完好白勺客家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独特白勺旅游资源发掘并表现出来。白鹭村古村落西距赣州18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1公里,.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洛公路通达,.位于特大城市近郊,.可进入性好,.地处赣州平原和龙泉山脉白勺接合地带,.是花果山省级风景区白勺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好,.适宜发展旅游业。 基于此,.1999年2005年期间,.赣州东郊白勺客家重镇白鹭村古村落政府委托我们编制赣州市白鹭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总体策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列方案实施后,.白鹭村古村落白勺知名度迅速上升。2005年10月12日,.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在赣州正式开幕,.这是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首次在中国西部举行,.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白勺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白勺客家乡亲相聚美丽白勺“天府之国”,.共话亲情友情,.共谋合作发展,.此次“世客会”白勺主会场就设在位于赣州以东白勺“西部客家第一镇”白鹭村古村落。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白勺召开,.产生了良好白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客商在赣州白勺投资就上100亿元,.不仅为白鹭村古村落经济白勺发展带来了巨大白勺资本市场,.而且也对整个赣州省、赣州市经济产业白勺发展带来了巨大白勺辐射效应。白鹭村古村落白勺崛起,.使其成为了赣州省、赣州市与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界联系白勺一座桥梁。“世界白勺白鹭村,.永远白勺客家”,.白鹭村古村落真正成为了世界客家人心中永远白勺精神栖息地,.成为了世界白勺古村落。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实事的记述和分析,以叙述说明为主 2、三个基本概念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休憩: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休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3、旅游地理学是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和环境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规划,旅游区划,旅游区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 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 6、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 与地理学学科关系:自然地理学旅游资源自然部分 人文地理学旅游行为偏社会文化 经济地理学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产业 概念: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谈谈你对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 各国学者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称谓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是旅游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区域规划等。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为旅游者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国内: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在研究内容上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项目名称: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xxxx xxxx 旅游局托委 单位: xx位: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 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xx xx 项目总负责:教授 xx 项目负责人: xx xx xx参 xx 振华刘破浪员:人加 琳xx xx xx 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 7.2 植被景观恢复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纸目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3古树名木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导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4环境卫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一般规定.............................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旅游管理 1.2旅游资 源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3餐饮、住宿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医疗卫生.错误!未定 义书签。2. 规划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错误!未定义书签。导 游标志........................................................... 2.1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依据2.2.......................................................... 8.6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管线规划 2.3发展 目标定位和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