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经济学3

产业经济学3

产业经济学3
产业经济学3

1.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2.行业集中度: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计算公式为:CRn=(∑i=1n)Xi/(∑i=1N)Xi;式中:CRn-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行业集中度;Xi-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或资产总额等数值;n-产业内的企业数;N-产业的企业总数。行业集中度综合反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足:首先,行业集中度反应的只是最大的几个企业的总体规模,却忽略了其余企业的规模分布情况,因此是不全面的;其次,行业集中度无法反映最大的几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况;再次,这个指标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3.赫芬达尓-赫希曼指数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公式表示为HHI=(∑i=1n)(Xi/X)2=(∑i=1n)S i2;式中X-产业市场的总规模;Xi-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Si-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产业内的企业数。HHI值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HHI=1;当市场上有许多企业,且规模都相同时,HHI=1/n,n趋向无穷大,HHI就趋向0。HHI具有明显优势①HHI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能够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②HHI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大小。

4.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5.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霍夫曼根据自己提出的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的

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

6.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赤松要认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可以通过如下四个阶段来加速本国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第二阶段,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第三阶段,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

7.中间需求率:即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和。其计算公式为:Gi=(∑j=1n)x ij/[(∑j=1n)+Yi],(i=1,2..n);式中:Gi-各产业部门对第i产业部门产品的中间需求率;(∑j=1n)x ij-各产业部门对第i 产业部门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j=1n)+Yi-第i部门的产品总产出;Yi-第i部门产品中的最终需求部分。这个指标反映

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中有多少作为中间产品,即作为原材料为各产业所需求。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部门就越带有原材料产业的性质。

8.中间投入率: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Fj=(∑i=1n)x ij/[(∑i=1n)x ij+Dj+Nj],(j=1,2..n);式中:Fj-第j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Dj-第j产业部门的全部折旧费(一年);Nj-第j产业部门所创造的价值;x ij-同前解释。指标反映了各产业在自己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需从其他各产业购进的原料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高“中间投入率”产业就是低附加价值率产业部门,反之亦然。

9.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

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10.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一种特殊的作用。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之所以能够起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是因为产业结构的特殊功能,即产业结构效应在起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发展产业结构效应,推动和保持经济的增长率。

11.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高度化具体有如下几个特征:①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②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③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④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12.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标志: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顺畅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发展;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社会需求得以实现;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13.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1.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⑴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

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⑵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⑶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2.试分析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战略和策略: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应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第一,兼收并蓄走超常规发展之路。也就是要根据本地区和国际经济政治条件的变化,适时地转换战略,有时实行进口替代为主的战略,有时实行以出口扩张为主的战略。第二,以内为主,内外联动。所谓以内为主,其核心是实行内生型的市场化发展,即从国内经济的内在结构中培育市场积极因素,加速国内统一的市场体系,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所谓内外联动,就是在内生型市场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⑵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水平明显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成为该地区主导产业,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则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产业。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既积极又审慎的态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具体地说,可探索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以再造投资环境优势,进一步扩大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第二,优化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高度化;第三,正确处理区域性引进和全方位吸纳的关系,施行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第四,转换引资方式,增辟融资渠道,实现产业吸纳方式的多元化和合理化;第五,正确处理吸纳国际产业转移与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系,对国内市场实施有效保护。

3.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提出并讨论了有关企业的基本问题。他认为:第一,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在市场体系中,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机制,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生存下去。第二,无论是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科斯指出,企业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这主要是因为:①发现相关价格即获取有关的市场信息是要支付一定费用的;②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第三,市场经济之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交易成本的比较使一个资源的组织形式产生了,这个组织形式就是企业。由此可见,企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组织成本,企业的产生取代了市场上价格机制对生产要素的调节,而代之以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也就是说“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第四,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4.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国内外学者总结出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依据如下: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他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导致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的状态;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可以通过如下四个阶段来加速工业化进程:①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②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③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

④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集合。产业作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产业是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介于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的中观领域,即产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等。

2.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㈠企业兼并的动机:⑴主兼企业的动机:①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首先是技术上的规模经济效益;其次是财务上的规模经济效益;最后,还有一种所谓的“协同效应”,联合进行的互补性经济活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通过兼并,企业的竞争对手减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影响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也得到加强,也就越有可能获得垄断的超额利润。③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企业通常会遇到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兼并可以有效降低这种壁垒。④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对主兼企业而言,通过混合兼并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这样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⑤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个人成就感,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市场上声望,最终影响他们的权力、收入和社会地位。⑵被兼企业的动机:①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如果能够被一个实力雄厚的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兼并,可以大大降低经营风险。②避免破产:为避免破产而同意被其他企业兼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兼并动机。③回收资本:通过兼并,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可以抽回全部或部分投入资本。㈡对市场结构的影响:⑴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大企业之间的横向兼并很可能使兼并后的企业获得更强大的市场支配力量。这种支配力量表现在提高产品价格,采取行动阻止新企业进入或驱逐竞争对手,从而最终

形成垄断势力,同时在原材料供给方面大企业又会形成买方垄断。⑵进入壁垒的形成:兼并还会导致进入壁垒的形成。综上所述,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还是以加强集中度为主,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有利于促进竞争。

3.分析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⑴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①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一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变化。②人口因素:它包括劳动力的供给程度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以及可供给能力的程度。③技术进步:生产技术结构的进步与变动都会引起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④资金供应状况:包括资金的充裕程度和资金在

不同产业部门的投向偏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⑤商品供应状况:影响较大的商品包括原材料、中间投入品、零部件、进口品等商品。⑥环境因素:包括国内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一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对该国产业结构变动有重大影响;⑵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①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②投资需求:政府往往采用一定的投资政策,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来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⑶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是通过本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⑷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投资包括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以及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⑸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产业结构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4.简述实物型、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用于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式主要有两个:⑴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公式Xi=(∑j=1n)

x ij+Yi,(i=1,2..n)⑵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公式

L=(∑j=1n)Lj,(j=1,2..n)。两个平衡式构成下列方程组:(∑j=1n)

x ij+Yi=Xi;(∑j=1n)Lj=L。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按列,以及在行与列之间分别建立起平衡关系:(1)各行的平衡关系是:各行的中间产品+各行的最终产品=各行的总产品。表达式:(∑j=1n)x ij+Yi=Xi,

(i=1,2..n)这些平衡关系反映了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流向。(2)各列的平衡关系是: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各列新创造价值=各列的总产值。表达式:(∑i=1n)x ij+Dj+Nj=Xj,(j=1,2..n)各列的平衡关系说明了各产业部门的价值形成的产出过程,反映了每一产业部门的产出与各产业部门为之投入的平衡关系。(3)行与列之间还存在如下平衡关系:第一,横行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部门的总投入。公式为:(∑i=1n)x i`j+Dj`+Nj`=(∑j=1n)x i`j+Yi`,(当i`=j`时)第二,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固定资产折旧总量之和,即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相等。表达式:(∑j=1n)Dj+(∑j=1n)Nj=(∑i=1n)Yi

5.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1.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⑴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⑵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

递进的方向演进。⑶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⑷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

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2.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6.主导产业的形成一般具备的条件⑴足够的资本积累:主导产业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和投资。一国对主导产业的净投资率提高,同时要和鼓励储蓄、限制消费和引进外资结合起来;⑵充足的市场需求:主导产业的形成要有充足的市场需求。这样,该产业才有可能不断扩大;

⑶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本产业和其他产业不断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出,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此外,罗斯托还提出了主导增长部门、辅助增长部门和派生增长部门三个概念。主导增长部门是指与技术进步相联系、能引入新的生产函数并在经济增长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辅助增长部门或派生增长部门都不成为主导产业。

7.概述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产业布局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扩展,以及生产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空间扩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①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杜能提出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农业经营方式也不是任何地方越集中越好,。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他认为:运费是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在运费最低点上。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不同的理论流派:成本学派理论,其理论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市场学派理论,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成本-市场学派理论,这一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布局的问题;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西方学者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提出了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等,大大丰富了产业布局理论的内容;其他相关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区域联合理论越来越成为研究产业布局理论时所必须关注的主要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和地域

分工与贸易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中国和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指导,开创了公有制条件下产业布局理论: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8.试分析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⑴增长极发展模式:我国改革开放后,借鉴增长极的理论指导产业布局。首先,主要在东部地区重点培育一批增长极,比如经济特区的设立、开放城市的确定、各类开发区的建设等,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⑵点轴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是增长极布局模式的延伸。包括“T型模式”(以沿海与长江为轴线,以上海为首的包括轴线上的主要城市为点展开我国产业布局)和“弓箭型”模式(以沿海或京沪线为弓,京广线为弦,长江为箭,上海是箭头,以此为脉络展开我国的产业布局)。⑶网络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是点轴发展与布局的延伸,是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一种布局模式。把网络的中心城市和主导城市作为高层次的地区增长极,把网络中的主轴线作为一级轴线,布局和发展区内高层次的产业。我国东部的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属于这种发展模式。⑷区域梯度开发模式:由于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存在一种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梯度开发和布局理论被引入我国,并很快运用到我国生产力的总体布局之中。梯度理论认为我国存在东、中、西三大地带,根据其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它们分别被认为是高、中、低梯度地区,因此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产业扩散的基本脉络。

9.什么是产业政策?如何理解产业政策的作用?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作用:①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如通过推行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政府可以限制垄断的蔓延,促进有效竞争的形成,加速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加快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等等;②实现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通过有秩序的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和实施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政府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技术和管理领域较快接近国际先进水平;③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可以有效的支持未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壮大,可以有秩序、低成本地实现

衰退产业的撤退和调整,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④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建立在本国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骨干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之上的。例如,美国通过加强研究开发活动的投资,促进了技术创新;通过从“自由贸易政策”向“战略贸易政策”的转变,开辟了以外贸、外交等手段拓展海外市场的新路;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政府应当学会以产业政策为武器,尽可能地趋利避害,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产业经济学习题汇总精选

《产业经济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2产业布局 3.产业分类 4.主导产业 5.基础产业 6.瓶颈产业7支柱产业8先导产业9.产业生命周期 10.产业发展战略11产业调整12产业结构优化 13产业结构合理化14产业结构高级化15产业结构 16区域产业结构17区位熵18高技术19高技术产业 20传统产业21技术进步22经济增长23投入产出法 24.产业关联25.产业波及26.影响力系数27感应度系数 28直接消耗系数29完全消耗系数30列昂惕夫逆矩阵 31.产业组织32有效竞争33市场结构34市场绩效 35沉没成本36马歇尔冲突37完全竞争市场 38完全垄断市场39垄断竞争市场40寡头垄断市场 41.集中度42产品差别化43市场行为44产业集群 45企业兼并46产业融合47.市场协调行为48产业结构政策 49战略产业 50产业组织政策 51产业规制 52.规模经济 53.范围经济 54.绝对集中度指数 55.赫芬达尔指数 56.勒纳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产业经济学就学科性质而言属于:(C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 应用经济学 D.理论经济学 3..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是(B ) A.霍夫曼 B.克拉克 C. 费希尔 D.库兹涅茨 4.产业的雁行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B ) A.泰勒尔 B.赤松要 C.贝恩 D.梅森 5..根据霍夫曼定律,当霍夫曼比例小于1时,意味着:(D) A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B. 国家还远未实现工业化 C.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 D.国家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 6.霍夫曼比例是指(A)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B.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C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与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D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7.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中第一部类是指(B)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为它研究的既不 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讲义1

第一阶段课程主要完成了产业组织理论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的介绍,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 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 4、OLS 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基本概念: 1、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冲突 2、 单一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 (1) MCAC ?规模不经济 MC=AC ?不变规模报酬 构造判定系数FC (function coefficient )来描述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FC=AC/MC 。 (2) 最小有效规模MES (minimum efficient scale )是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至 最低点时所对应的企业最小规模,其含义是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投资时,至少要大于这一产量水平——Q 1点。 MC AC MC AC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Q 1(MES ) Q 2 AC/MC Q

(3)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规模经济表现为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学习曲线表现为在产量不变的情形下,成本曲线向下平移。 3、 多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 总成本:C(q 1,q 2)——厂商生产q 1单位的产品1和q 2单位的产品2时的成本,由 于可能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C(q 1,q 2)不一定等于Cq 1+ Cq 2 (2) 边际成本:1 211) ,(q q q C MC ??= ,2 212) ,(q q q C MC ??= (3) 平均成本——基于定义多产品厂商总成本的同样原因,引入射线平均成本概念 (RAC )表示多产品厂商的平均成本 用λ1和λ2表示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比例,q 表示总产出,则q 1=λ1q ,q 2=λ2q , 有:q q q C RAC q ),(21λλ= (4) 规模经济:用s 表示规模经济的衡量尺度(不同版本教材分子分母可能会颠倒,但 不影响分析) )(2 211q C q q C q Cq s ??+??= 有: s>1,RAC 随着q 的增加而下降,即存在规模经济;依次类推出规模不经济和规模报酬不变 (5) 特定产品规模经济 产品1产量不变,产品2从0增加到q 2所增加的成本记为IC 2,则:IC 2=C(q 1,q 2)- C(q 1,0);所增加的平均成本记为AIC 2,则:AIC 2=[C(q 1,q 2)- C(q 1,0)]/ q 2 特定产品的规模经济:当其他产出不变时,特定产品i 的规模经济衡量指标记为PS i ,则PS i =AIC i /MC i (6) 范围经济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出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 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一般均衡,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均衡。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均衡价格体系就是方程组的解。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每个产业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不同质。物质技术因素决定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减少了方程个数; ②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即表示每一种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这样投入与产出成线性关系,从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就简化为线性联立方程组; ③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每个产业产出总和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 ④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实际消耗系数主要决定于各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联系。该假定有利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预测; ⑤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在静态投入产出分析中,假定所有投入和产出都是在一年内完成和生产的,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得到了简化。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使得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惕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上

述各项简化便利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同时,也局限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经济含义。 答: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或部分作为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以及出口国外。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在本期生产的而又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称为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例如棉纱是生产棉布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本期生产的而在本期不再加工,可直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例如在棉花-棉纱-棉布-坯布-色布-裁剪-服装这个生产过程中,服装是最终产品。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 答: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数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即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具有反向关系。 4.如何计算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它们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1)感应度系数,描述的是其他产业影响某一产业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是衡量某产业前向关联广度和深度的指标,因而又称前向关联系数。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由于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中文答案_百度文库

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才能使本国居民享有在国际贸易环境下的高生活水平。2.假定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 A.这种变化会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答:当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时,会使社会的储蓄增加,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生产率提高和 GDP 增长得更为迅速。B.哪些社会群体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哪些集团会受到损害? 答:拥有资本品的人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如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人。而那些依靠政府援助的人将从这种变化中受损,因为社会减少了现期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3.社会选择把多少资源用于消费和把多少资源用于投资。这些决策中的一部分涉及私人支出;另一些涉及政府支出。 A.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国民收入账户把学费作为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按你的看法,把资源用于教育是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答:如家庭购买食物和服装是消费的私人支出形式,而个人购买新住房、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是代表投资的私人支出形式。资源用于教育即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B.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按你的看法,我们应该把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作为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投资的形式?你能区分青年人的医疗计划和老年人的医疗计划吗? 答:社会保险、国防和退伍军人津贴等是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修筑铁路、核电站是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老年人的医疗计划相比,青年人的医疗计划更接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4.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吗?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可能对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吗?解释之。 答: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牺牲现期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也有机会成本。当学生上学时.他们放弃了他们本可以赚到的收入。即使在人力资本特别稀缺的发展中国家,一国也不会对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因为一国政府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校,并鼓励人们利用这些学校。尽管受过教育的工人与未受过教育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但是很多儿童在小小年纪就退学了,因为他们需要用劳动来养家糊口。 5.假设一家完全由德国公民拥有的汽车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开办了一家新工厂。

产业经济学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梯度发展理论: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 W 1.网络外部性: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2.完全消耗系数:两个产业间的产品直接消耗关系。但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不仅

产业经济学复习整理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经济学: 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等问题的经济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组织(industry organization):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范围经济:单一经营企业内部由于生产或分配多种产品而带来的成本的节约(钱德勒); 单个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多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更有效率。即范围经济。 4.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形成契约)的成本。 5.有效竞争: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概念:即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 用的竞争格局。 6.市场集中度:用于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 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 7.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一定市场结构中,有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 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8.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的是各博弈方先后行动,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且各博弈方对博弈中各种策略组合情况下所有参与人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 二、填空题 1)企业并购类型: 横向(水平)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2)一个经济组织必须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 3)按照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和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三个层次: 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 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多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4)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 5)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 [2]形成差别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过头垄断市场的定价行为,其中寡头企业行为包括 7)产业管制按照规制的手段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 8)现代企业理论的三大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例分析题库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 例分析题库及参考答案 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 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答: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 答: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

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2)企业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 1. 导致中国钢铁业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与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比较、与我国历史比较,都会发现目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偏低。原有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困难、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直接原因。钢铁业需求规模快速膨胀、改革开放是集中度下降的外部原因。 2.中国钢铁业集中度变化趋势如何? 答:如案例资料所述,2000年—2005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明显,直到2007年十厂商产量集中度方才有所回升,距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

《产业经济学》选择题库完整

产业经济学》题库 二、单选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 B ) A 、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 、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A )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 .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 .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 .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 、费歇尔 B 、瓦尔拉斯 C 、马歇尔 D 、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 、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 、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 、同一产业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A) A 、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 、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 、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 、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 、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 、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 、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 、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 、SCP理论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D、退出壁垒 12 、HHI 指数的优势在于(C) A 、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产业经济学课后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 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 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 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 其外延不断扩展。(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 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 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 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 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 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产业经济学》课程参考书籍

《产业经济学》课后参考书籍 建议选用教材: 1.《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产业经济学》,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目: 1. 刘志彪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邬义钧,胡立君:《产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美]斯蒂芬〃马丁著:《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美]泰勒尔著:《产业组织理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美]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著:《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J〃卡布尔著:《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税务出版社2000。 8.[美]刘易斯〃卡布罗著:《产业组织导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9.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谢识予著:《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1.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巨荣良、王丙毅著:《新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3.因内恩?马可—斯达德勒等:《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4.[法]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反托拉斯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演化》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003 16.[美]威廉H.格林:《经济计量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美]J.约翰斯顿、J.迪纳尔多:《计量经济学方法》(第四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8.[美] 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9.[美]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0.孙天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1.[美]潘卡基.格玛沃特著:《产业竞争博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2.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3.何诚颖:《中国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讲解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是()。 A、《企业的性质》B、《企业的策略》C、《企业的方向》D、《企业的理论》2、提出“契约人”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A、西蒙B、威廉姆森C、张五常D、阿尔钦 3、下面哪一个是定量市场绩效的指标()。 A、税率B、生产率C、利润率D、GDP 4、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 5、()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 A、发展B、和谐C、高效D、协调 6、被誉为产业布局学鼻祖的经济学家是()。 A、韦伯B、胡佛C、杜能D、帕兰德 7、市场学派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 A、自由B、垄断C、竞争D、现代 8、目前实行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的国家基本上只有()。 A、德国B、中国C、美国D、法国 9、当代最重要的政府规制是()。 A、经济规制B、法律规制C、安全规制D、环境规制 10、德国经济学家韦伯认为,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就选择在()点上。 A、利润最高B、成本最低C、运费最低D、利润均衡 1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 A、产业结构 B、产业关联 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 1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1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 A、定性分析 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 1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1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16.以下所列不属产业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A) A.国民经济总量B.产业结构C.产业政策D.产业组织 17.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人,是新古典经济学家(B)。 A.克拉克B.马歇尔C.斯密D.贝利 18.以下不属于市场集中度指标的是:(C) A.行业集中度B.洛伦兹曲线C.需求弹性D.基尼系数 19.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这个概念始用于20世纪(D)年代。

产业经济学

产业和产业经济学: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或是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产业关联: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有效竞争: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霍夫曼定理: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马歇尔冲突: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瓶颈产业和朝阳产业: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X非效率: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市场集中度:指市场上的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退出壁垒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其计算公式为L=(P-MC)/P,此处P是厂商的价格,MC是边际成本。贝恩指数代表的是行业的超额利润率。B=/V其中是经济利润,V为投资总额。 影响力和感应度: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产业集聚: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中小企业政策和直接规则政策:中小企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国有关产业发展的特点,对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规定。直接规制是指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直接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政府依法直接介入市场主体的决策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 9.1 复习笔记 考点一:产业关联概述(见表9-1) 表9-1 产业关联概述

考点二: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1.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其理论依据(见表9-2) 表9-2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其理论依据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形态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投入来源及其产品去向,包括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两种结构形态。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用实物单位来计量投入和产出的产品数量。 假设国民经济由n个生产产品的产业组成,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物,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可以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并且还有部分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和出口)。表9-3表示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表9-3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其中,X ij表示j产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i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也称i产业产品分配到j产业的流量;Y i表示i产业的最终产品数量;X i表示i产业的总产品量;n表示划分的产业数。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可以分成两部分: ①左边中间产品部分是基本部分,称为产业间产品的流量表。这一部分里的数字表示在

本期生产的且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这些消耗量数字实质上反映的是产业间的物质技术联系,数字的大小由产业的工艺技术结构决定。 ②右边第二部分是最终产品部分,是本期生产而不再加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 横向来看,每一行的数字表示该产业生产的产品分别作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数量。对于每一个产业,由于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根据表9-3,可得线性方程组: 1112111 212222212n n n n nn n n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Y X ++???++=??++???++=?? ??++???++=?L 纵向来看,每一列的数字表示该产业生产所必需的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的数量,以及最终产品的数量,每一列的各个数字由于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优点:计量值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适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中主要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以及产品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缺点:每列的数字不能加总,不能得出每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投入)总量;统计资料收集较为困难,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记录用货币计量的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毛附加价值及总产值,如表9-4所示。表9-4中,X ij 表示j 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i 产业产品的价值量,Y i 表示i 产业最终产品的价值量,X i 表示i 产业的总产值,D i 表示i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V i 表示i 产业的劳动报酬,M i 表示i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表9-4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