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整理

第三章整理

第三章整理
第三章整理

(三)

1单选(2分)

关于问题与问题求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问题求解中,提出假设就是对问题求解结果的一种假设。

B.问题求解是人们为寻求问题答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C.问题是客观存的,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与人对事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关。

D.所有问题都是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E.人类进行问题求解的一般思维过程可分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F.问题的发现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与人的知识和经验无关。

正确答案: B、E

2单选(2分)

关于贪心算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贪心算法所做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选择。

B.贪心算法并不从整体最优考虑。

C.贪心算法无法求得问题的最优解。

D.贪心算法的时间效率最高。

E.选择能产生问题最优解的最优量度标准是使用贪婪算法的核心。

正确答案: A、E

3单选(2分)

关于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和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学建模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和模型建立三个基本步骤。

B.数学模型是问题求解的逻辑模型,与时间变量无关。

C.数学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求解。

D.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E.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等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

正确答案: D、E

4单选(2分)

关于问题的算法复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2n)的问题。

问题都是不可解的。

C.问题求解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该问题实例规模n的多项式函数,则这种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称为P类问题。

问题虽然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但对于所有解,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它是否为问题的解。

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n!)的问题。

F.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的问题为NP问题。

正确答案: C、F

5单选(2分)

设数据表共有n=10个元素,其关键值为{2,5,6,10,15,21,26,30,56,78},要查找的关键字为K=30,则查找成功时,所做的比较操作的次数是()。

正确答案: C

6单选(2分)

关于算法(Algorith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算法设计中,设计师和程序员之间采用流程图工具。

B.在算法描述中,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不能混合使用。

C.算法是问题求解方法及求解过程的描述。

D.自然语言描述常用于细节的描述。

E.在算法设计中,用户和分析师常采用伪代码描述算法,沟通思想。

正确答案: C

7单选(2分)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指()。

A.所有算法都与问题的规模有关,问题规模越大,时间复杂性越大。

B.同一个算法,可以编写不同的程序,程序的执行时间不同,因此一个算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时间复杂性。

C.时间复杂性是衡量一个算法优劣的唯一标准。

D.指根据该算法编写的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E.通常以算法的元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作为算法的时间度量。

F.算法时间复杂性越低,算法就越好。

正确答案: D、E

8单选(2分)

在计算机问题求解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计算机问题求解中,计算机通过执行求解算法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B.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就是用机器代替人,属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应用。

C.计算机问题求解主要适应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无法建模。

D.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把问题分成了数据和算法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D

关于枚举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枚举类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n!)。

B.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度,枚举法都是轻而易举的。

C.理论上讲,枚举法一定可以求得问题的解。

D.枚举类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2n)。

E.枚举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枚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逐个测试,从而找出符合问题条件的解。

F.枚举法算法都是NP-hard的。

正确答案: C、E

10单选(2分)

关于查找和排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排序只能对数字进行。

B.冒泡排序属于选择排序。

C.所有的排序类算法,其效率与对象的原始状态无关。

D.折半查找只能在有序数据序列中进行。

E查找类算法的元操作是比较。

正确答案: D、E

11多选(3分)

下列方法属于问题分析的是()。

A.提出假设

B.问题归约

C.检验假设

E形式化描述

正确答案: B、D、E

12多选(3分)

考察一个算法,应该考察的方面有()。

A.空间复杂性

B.正确性

C.时间复杂性

D.文件大小

E程序质量

F压缩比

正确答案: A、B、C

13多选(3分)

关于递推法和递归算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递推法是一种根据递推关系来一步步递推求解的问题求解策略。

B.递推法都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C.递归法是一种问题规模的递推,属于一种编程技术。

D.递推法比递归算法效率更高。

E递归法算法的程序更加简洁,时间效率更高。

正确答案: A、C、D

14多选(3分)

提高一个查找类算法的时间效率,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对象比较的次数

B.对象的查找概率

C.对查找对象排序

D.对象的数据类型

E高性能计算机

正确答案: A、B、C

15多选(3分)

关于冒泡排序(Bubbles Sorti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n*n)。

B.冒泡排序每一遍都选出最小的数,因此属于选择类排序。

C.冒泡排序属于标准交换分类。

D.冒泡排序在最好情况下可以不进行任何交换。

E在最坏情况下,算法需要进行n遍比较和交换操作。

正确答案: A、C、D

16判断(1分)

问题求解是人们为寻求问题答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A.×

B.√

正确答案: B

17判断(1分)

问题归约就是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简化,从而把一个复杂问题转换为相对简单的问题。

A.√

B.×

正确答案: A

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用递推算法和递归算法来求解,递推算法的运行效率更高。

A.√

B.×

正确答案: A

19判断(1分)

从思维的角度,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和人工问题求解之间毫无联系。

A.×

B.√

正确答案: A

20判断(1分)

采用启发式问题求解策略,一定可以得到问题的解。

A.√

B.×

正确答案: B

21填空(3分)

指将一个记录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序好的有序序列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个数加1的有序序列,这样的排序称为()。正确答案:插入排序或 Insert Sorting 或 insert sorting

22填空(3分)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问题求解策略分为算法式和启发式两大类,按照逻辑来求解问题的策略称()。

正确答案:算法式

23填空(3分)

设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 (n3),设该算法每ms执行一次基本运算,则计算机在1秒钟内可求解的问题长度约为()。

24填空(3分)

若算法的执行时间与问题长度无关,则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正确答案:O(1) 或 o(1) 或 O(1)或 o(1)

25填空(3分)

在问题求解中,“试探-失败返回-再试探”的问题求解方法称为()。

正确答案:回溯法

5单选(2分)

在“八皇后问题”的问题求解中,采用“试探-失败返回-再试探”的问题求解方法,该方法属于()。

A.分治法

B.枚举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E递推法

正确答案: D

12多选(3分)

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欧拉通过数学建模,找出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

B.欧拉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了一个图的问题。

C.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是由大数学家欧拉提出的。

D.欧拉在解答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同时,开创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正确答案: B、C、D

16判断(1分)

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产生概念,认识万千世界的工具。

A.√

B.×

正确答案: A

正确答案: A

18判断(1分)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属性,与哲学和数学训练无关。

A.√

B.×

正确答案: B

20判断(1分)

对于长度为n的序列,采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一定要进行n-1遍比较和交换操作。

A.√

B.×

正确答案: B

22填空(3分)

对于长度为n=1000的线性表,假设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等,采用顺序查找,则查找成功的平均检索长度约为()。正确答案:500 或

23填空(3分)

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定的含义,不能产生二义性,称为算法的()。

正确答案:确定性

24填空(3分)

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采用长度为64位的密钥(实际密钥56位,8位用于奇偶校验),采用穷举搜索密钥,设计算机每秒钟判断一亿个密码是否正确,则要穷举所有的可能密钥需要花费的时间约为()年。

正确答案:或 22 或或 23

2单选(2分)

将多个有序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属于()。

A.归并排序

B.选择排序

C.插入排序

D.基数排序

E交换排序

正确答案: A

8单选(2分)

关于抽象(Abstracti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B.抽象就是把那些空洞不易捉摸的事物,描述成具体的事物。

C.抽象是对本质特征的抽象,本质特征是确定的,因此抽象是唯一的。

D.抽象是产生概念,认识万千世界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抽象具有特定的模式。

E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正确答案: A、E

11多选(3分)

对事物进行抽象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下列方法属于抽象所采用的方法是()。

A.简略

B.假设

C.形式化

D.分离

正确答案: A、D

14多选(3分)

关于排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序可以提高检索效率

B.排序就是指按照指定的关键字排列成一个有序文件(或表)的过程

C.排序只能对数字进行

D.受计算机内存大小的限制,排序类算法只能对有限数量的数据进行排序。

正确答案: A、B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2020060813592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 理 七上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字母表示数 )字母表示运算律2)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代数式 )概念:像4+3,x+x+,a+b,ab,2,s/t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如-5,a,b等. )书写要求:①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通常简写作“”或省略不写;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带分数与字母 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数字与 数字相乘仍用“×”. ②除法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③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单位直接写在后面;如 果是和或差的形式,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 位。 整式 )单项式:表示数字和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 字母也是单项式. ①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②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单独的数字 是0次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中数与字母之间都是乘积关系,凡字母出 现在分母中的式子一定不是单项式,如1/x不是单项式;单项式中不含加减运算;π是常数,在单项式中相当于数字因数;定义中的“数”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分数、整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 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 几项,就叫几项式; 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是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确定多项式的项时,不要忽略它的符号;关于某 个字母的n次项式,要求是合并同类项后的最简多项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同类项:①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 数也相同的项;与它们的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 几个常数也是同类项.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 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 )整式加减是求几个整式的和或差的运算,其实质是去 括号,合并同类项 )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整理

整理与归纳 一、内容提要 二、专题讨论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3.关于原子结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

子数之和; (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上:(1)表示某物质;(2)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5.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我们知道,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如Fe3O4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3∶4,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以Fe3O4为例,可知其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可设铁原子个数为3k,氧原子个数为4k;可以通过查表得到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元素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Fe∶O=3k×56∶4k×16=21∶8。故在某一种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比值。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思维启迪 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 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同?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分别算出NH4HCO3和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算出400 g 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先设质量为x的NH4HCO3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与400 g NH4NO3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经计算可得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5%,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400 g NH4NO3中氮元素质量为400 g×35%=140 g 则设含有140g氮元素的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x×17.7%=140 g;x=790 g 该题另外还有一种解法是:根据化学式列出两种物质含氮原子数相等的关系式,再根据

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四大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它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特点是: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其特点是: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2.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特点:1、数据不保存。 2、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3、这一时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是不共享的。 5、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当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要变化。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数据共享性差, 冗余度大—文件是面向应用的。 4、数据独立性差—是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合,文件之间是孤立的,不能反映事物间联系。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数据的管理者:DBMS 数据面向的对象:现实世界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高 数据的独立性: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结构化:整体结构化 数据控制能力: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5、概念模型: 基本概念: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即: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调查资料的整理步骤

调查资料的整理步骤 篇一:档案归档整理流程 档案归档整理流程 一、收集 收集工作作为档案管理的第一个步骤,由于涉及到最后档案的归档的齐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目前将其划分为两个步骤:文件判断和确定期限。 1、文件判断。文件判断主要是对于现有文件的归档范围进行确定,首先需要与各单位进行沟通和深入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合理的归档范围。 2、期限期限。根据文件的使用频率,重要程度等划分对应的保管期限,根据不同的保管期限进行相应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年度鉴定和保管期限到期后的销毁工作上。二、分类 归档文件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上对于各类档案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应对照表格对于收集文件进行类别的划分。三、编制页码 注意编制页码的时候不漏页、不重页,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不编页码,卷内文件在右上角开始标号,从“001”开始,遇有正反双面在反页左上角标出。四、装订用不锈钢钉逐件装订或者组卷装订,避免生锈腐蚀文件。五、排序

对于同一类别的文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六、档号标识 对于排列好的文件依次标出档号,做到不重复,不断号,保持档案编号的自然连续性。七、著录 著录是指对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著录是为了满足检索查找提供利用的需要。八、装盒 即同“组卷”,将具有相同联系的文件放置在同一盒子里,对于案卷(盒子)进行编号。 案卷除包含排列好的文件外还应包括案卷封面和备考表,案卷封面反映文件内容,备考表则对于案卷组卷情况进行说明,包括案卷包内容,日常使用、变更情况,组卷时间,组卷人和审核人等。案卷封面置于文件前面,备考表置于文件之后,二者不进行页码的标识。九、打印目录 包括卷内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注意按照文件的保管期限进行区分汇总。十、编制检索工具 对于准备好的各类目录进行整理,编制目录汇总表,提供日常利用。 档案归档整理流程图 篇二:资料整理方法 资料整理 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

第三章整理

(三) 1单选(2分) 关于问题与问题求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问题求解中,提出假设就是对问题求解结果的一种假设。 B.问题求解是人们为寻求问题答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C.问题是客观存的,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与人对事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关。 D.所有问题都是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E.人类进行问题求解的一般思维过程可分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F.问题的发现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与人的知识和经验无关。 正确答案:B、E 2单选(2分) 关于贪心算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贪心算法所做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选择。 B.贪心算法并不从整体最优考虑。 C.贪心算法无法求得问题的最优解。 D.贪心算法的时间效率最高。 E.选择能产生问题最优解的最优量度标准是使用贪婪算法的核心。 正确答案:A、E 3单选(2分) 关于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和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学建模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和模型建立三个基本步骤。 B.数学模型是问题求解的逻辑模型,与时间变量无关。 C.数学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求解。 D.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E.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等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正确答案:D、E 4单选(2分)

关于问题的算法复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P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2n)的问题。 B.NP问题都是不可解的。 C.问题求解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该问题实例规模n的多项式函数,则这种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称为P类问题。 D.NP问题虽然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但对于所有解,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它是否为问题的解。 E.NP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n!)的问题。 F.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的问题为NP问题。 正确答案:C、F 5单选(2分) 设数据表共有n=10个元素,其关键值为{2,5,6,10,15,21,26,30,56,78},要查找的关键字为K=30,则查找成功时,所做的比较操作的次数是()。 A.8次 B.3次 C.2次 D.1次 E.4次 正确答案:C 6单选(2分) 关于算法(Algorith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算法设计中,设计师和程序员之间采用流程图工具。 B.在算法描述中,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不能混合使用。 C.算法是问题求解方法及求解过程的描述。 D.自然语言描述常用于细节的描述。 E.在算法设计中,用户和分析师常采用伪代码描述算法,沟通思想。 正确答案:C 7单选(2分)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包括【】和【】两部分。 2.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 3.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数列和【】数列两种形式。 4.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组中值为480, 则末组组中值为【】,如果该数列为等距数列(5个组),则首组组中值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按照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A、品质标志分组 B、复合标志分组 C、数量标志分组 D、混合标志分组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30.,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A、60 B、70 C、80 D、90 4.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必须取小数 D、必须取整数 5.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只能进行复合分组 D、无法进行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选择 B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标志 C 、能反映现象的本质特征 D 、最好选择数量标志 2.从统计分组的含义来看,它意味着() A、对总体而言是“合” B、对总体而言是“分” C、对个体而言是“合” D、对个体而言是“分” 3.等距分组中() A、各组组距是相等的 B、各组组距绝大部分是等距的 C、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都是相等的 D、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不一定相等 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D、组距的一半 5.统计表从表式上看,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数字资料 E、主词 F、宾词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 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高中化学选修三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3章常见晶体结构晶胞分析归纳整理总结

1.金刚石晶体结构(硅单质相同) 1mol金刚石中含有_______ IC—C键, 最小环是______ 元环,(是、否)______ 共平面。 每个C-C键被—个六元环共有,每个C被________ 个六元环共有。每个六元环实际拥有的碳原子数为 个。C-C键夹角:_____ 。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q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个O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每个。原子与_____ Si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晶体中Si原子与 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o晶体中Si原子与Si—O键数目之比 为___ O最小环由______ 个原子构成,即有_______ 个O, ____________ 个 si,含有________ 亍Si?o键,每个Si原子被个十二元环,每 个。被_______ 十二元环共有,每个Si-O键被—个十二元环共 有;所以每个十二元环实际拥有的Si原子数为—个,O原子数为—个,Si-0键为个。硅原子的杂化方式是—,氧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 +等距离且最近的C「有___________ 个, 2 ? 在NaCI晶体中,与每个Na 这些CI -围成的几何构型是;与每个也等距离且最近的+有个。由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实际拥有的Na+数为—个Na ? ?数为__ 个,则次晶胞中含有______ 个NaCI结构单元。 2+和__ 个F 3. CaF?型晶胞中,含:—个Go -------------- 2+的配位数: F ?的配位数: Ca 2+周围有_____ 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a Ca CaH?品 周围有_____ 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F

4 .如图为干冰晶胞(面心立方堆积),CO?分子在晶胞中的位置 为_________________ ;每个晶胞含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 ;与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等距离且最近的二氧化碳分子有个。 5 ?如图为石墨晶体结构不意图, 每层内C原子以 __________________ 与周围的_____________ 个 C原子结合,层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 ;层内最小环有___________ -个C 原子组成;每个C原子被 _________ 最小环所共用;每个 最小环含有_____ 个C原子,_______ 个c—C键;所以C 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是 ________ o C原子的杂化方式 6. 冰晶体结构示意如图,冰晶体中位于中心的一个水分子 周围有___ 个位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水分子,每个水分子通 过 —条氢键与四面体顶点上的水分子相连。每个氢键被— 个 水分子共有,所以平均每个水分子有_______ 条氢键。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简单立方堆积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通过 _________ 对 ______ 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金属阳离子的 配位数是—,代表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金属的体心立方堆积是__________________ 层通过 ______ 对 ____ 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 每个阳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 ?代表物质是

第 3章 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 1、统计整理的主要对象是( B ) A、次级资料 B、原始资料 C、分析资料 D、技术参考资料 2、统计分组时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B ) A、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将总体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B )。 A.划分各组组限 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各组组距 D.计算各组组中值 4、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5、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C )。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6、某连续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C )。 A.120 B.215 C.230 D.185 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B )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8、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D )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9、等距分组适合于( B ) A、一切变量 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C、呈急剧升降变动的变量 D、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 10. 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 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D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C ) A.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体单位数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D )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 13、主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称为( B ) A、简单表 B、分组表 C、复合表 D、调查表 14、变量数列是( A )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 A.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组数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答案] C [解析]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简单分组是指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而复合分组是指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进行的分组。 2.制造业企业按生产能力分组和按资金利税率分组( )。 A.都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都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C.前者按品质标志分,后者按数量标志分 D.前者按数量标志分,后者按品质标志分 [答案] B [解析] 按照分组标志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两大类。①按品质标志分组是指以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划分各组;②按数量标志分组是指以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划分各组。题中,生产能力、资金利税率均属于数量标志,故按生产能力分组和按资金利税率分组都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3.广义的统计整理是对( )。

A.汇总资料进行理整B.原始资料进行整理 C.次级资料进行整理D.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进行整理 [答案] D [解析] 广义的统计整理是指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初级资料)进行整理,以及对某些已经加工整理过的综合统计资料(次级资料)的再整理。 4.统计整理的对象主要是( )。 A.次级资料B.原始资科C.分析资料D.技术经济参数 [答案] B [解析] 统计整理一般是指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初级资料)进行整理,其对象主要是未做任何加工的原始资料(初级资料)。 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B.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 C.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D.分组形式的选择 [答案] A [解析] 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正确选择分组标志,能使分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也是使统计研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因此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 6.对某班学生进行分组,如表3-1所示,这是( )。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概述 1、数据通信一一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2、传输代码 常用的传输代码有: ?国际5号码IA5 (7单位代码)一一ASCII 码(常在后面加 1位奇偶校验码) ?国际电报2号码 ITA2 ( 5单位代码) ? EBCDIC 码(8单位代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 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 ------------ ?数据信号 ?传输控制器一一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 ,包括差错 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 要遵照通信协议)。 数据电路 ?传输信道一一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 2题)一一是DTE 与 传输信道之 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 DTE 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 DCE 是调制解调器(MODEM ),发送方将DTE 送来 I 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同时变成模拟信号) 1 再送往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I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 DCE 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 服务单元。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 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中央计算机系统 j 主机——进行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一一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 , 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 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一一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 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 电话网传输信道; 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物理实线 双绞线 同轴电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归纳与整理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归纳与整理 (共一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展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进一步熟悉金属单质的性质并能加以运用。 2.通过讨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进一步熟悉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通过讨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了解金属材料的广泛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同步学习】 情景导入:本章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同时探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一、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1.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构建重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网络图。 【温馨提示】 2.问题探究:(1)活泼金属与水、酸、盐溶液反应的本质与顺序是什么? 【温馨提示】活泼金属与水、酸、盐溶液反应的本质均是与H+的反应,反应顺序是:有酸酸在前,无酸水为先。 (2)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温馨提示】钠与乙醇反应,钠块先沉在液面下(原因:乙醇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密度小),后上下浮动(原因:金属钠表面产生的气泡浮力增大)、能看到表面冒出气泡(原因:乙醇与计算钠反应产生氢气),并不能熔化成小球(原因:反应速率慢,放热少)。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反应机理是怎样的?请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温馨提示】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Al(OH)3可溶于NaOH生成NaAlO2和H2O,反应中Al为还原剂,水为氧化剂。 【对应训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镁铝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稀硫酸反应 B.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的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 C.钠可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与热水才能反应,说明钠比镁活泼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 【答案】 C 【解析】合金中各成分金属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A错误;Na是活泼金属,Na与MgCl2溶液反应时,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不能置换出Mg,B错误;Fe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的化合价取决于非金属的氧化性强弱,并不一定是+3价,如Fe与S反应生成的FeS中Fe显+2价,D错误。 2.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Mg2+B.Cu2+ C.Al3+D.AlO-2 【答案】 D 【解析】Mg、Al、Cu三种金属与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滤液中有Mg2+和Al3+,加入过量NaOH 溶液时,滤液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Al3+转化为AlO-2留在滤液中。 活动二、钠的重要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 1.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构建钠的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知识网络。 【温馨提示】 2.问题探究:(1)钠的氧化物生成、组成及性质有何特点? 【温馨提示】①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温度有关,加热或点燃产物是过氧化钠,反之是氧化钠。 ②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1价,因此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且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④不管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金属钠失电子均变为+1价的阳离子,因而等量的钠完全反应失去的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 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 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 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 )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 B. 工人按年龄分组 C. 工人按工种分组 D. 工人按民族分组 6、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概述 1、数据通信——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2、传输代码 常用的传输代码有: ·国际5号码IA5(7单位代码)——ASCII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 ·国际电报2号码ITA2(5单位代码) ·EBCDIC码(8单位代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 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数据信号 ·传输控制器——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包括差错 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 要遵照通信协议)。 数据电路 ·传输信道——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2题)——是DTE与传 输信道之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DTE 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DCE是调制解调器(MODEM),发送方将DTE送来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同时变成模拟信号)再送往 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DCE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服务单元。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 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中央计算机系统 主机——进行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 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 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 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 物理实线? ??同轴电缆双绞线 电话网传输信道; 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5、传输损耗 传输衰减=网络的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 传输损耗:接收 发送 P P D lg 10=; 信噪比:??? ? ??=??? ??噪声信号P lg 10P N S dB ; 6、计算机通信网包含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不等于计算机网络,前者明显地参与管理; 7、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按代码传输的顺序分) 1、并行传输 概念——并行传输指的是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优缺点 优点——不需要额外的措施来实现收发双方的字符同步。 缺点——必须有多条并行信道,成本比较高,不适宜远距离传输。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答案) - 副本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答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古代中国。球形。弧形。推断、球体。证实、球形。太空拍摄的照片。 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3.6371千米、6378千米、6357千米、4万千米。 4.(1)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2)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南北两极、经线、子午线。 2.赤道、纬线。 3.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本初子午线。 4.西经(W)、东经(E)。 5.北纬(N)、南纬(S)。 6. 0°—30°、30°—60°、60°—90° 7.(1)20 °w、160 °E。 8.北半球、南半球。 二:地图 1、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①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越小,详细;越大,简单。(2)文字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②方向: (1)经纬网定向法、南北、东西。(2)指向标定向法、北方。(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

3.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工艺品材料;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各种矿产资源。 4.比喻:书页,文字 5、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壳是在变动的证据: (1)“世界的屋脊”之称的的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很多海洋古生物的化石。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3)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柱的升降 (4)火山和地震 2、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 3、①活火山②死火山③休眠火山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4、1)、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肥料。 2)、火山口可成为旅游景点。 3)、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形成温泉,成为旅游胜地。 5、地壳岩石、地球内力,断裂或错位、震动。 震源,震中,震中距。震中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第五节泥石流 1.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②松散碎屑物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 3.突发性和历时短,山体滑坡和崩塌 5.防御措施: (1)开阔地带,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2)1)预警2)疏散3)植树造林4)工程措施5)抢险救灾。 6.西藏、四川、甘肃、云南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1.魏格纳,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 2.海底扩张说,赫斯和迪茨,称洋中脊, 3. (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软流层,碰撞和张裂。 (2)山脉(海沟、岛屿),裂谷和海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班级:学号:姓名: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 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 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 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 止落花落果。 8、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 9、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 10、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正常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均匀。 向 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转向背光侧。

3、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 4、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叫(血糖) 人的血糖含量约保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 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 1、(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3、 4、

资料整理方法

资料整理 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 目录 1基本介绍 2整理分类 3怎么整理资料 1基本介绍 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是资料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调查资料质量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步骤,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资料整理的原则是真实性、合格性、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简明性和新颖性。

2整理分类 社会研究所搜集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前者是通过结构化的调查问卷及访问表格得来的,它涉及大量调查对象,对此可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后者多为无结构的观察、访谈材料和文献资料,一般是少数典型或个案的材料。这两类资料的整理过程大致相同,但整理方法不同。 文字资料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定性资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资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资料整理称作定性资料整理。由于文字资料在来源上存在差异,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以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对于文字资料的分类,就是将资料分门别类,使得繁杂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为找出规律性的联系提供依据。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对于文字资料的汇编,主要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要求,对分类完成之后的资料进行汇总、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调查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的材料。 对于通过观察、访问和文献搜集得来的文字材料的整理,步骤如下:①对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检查、核对,如观察记录是否带有个人偏见、被访者是否如实反映情况、文献来源是否可靠等等。②从原始材料中摘取与研究目的有关的主要内容,对资料进行简化。这两步也称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③按主题、人物或时间对资料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