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古文字学历史久远,从汉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陶器刻符、甲骨文等,但从一定层度讲,古文字学也是一门新的科学,因为人们发现甲骨文的时间还很短。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期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科学,推动中国古文字学的健康发展。

标签:中国文字学;特征;形成

古文字学历史悠久,从“张敞好古文字”和《说文解字》到近代发现的甲骨文,这门科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关于什么是当今的“中国古文字学”?它与传统文字学相比有那些属于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笔者根据有关的研究,求证了上述问题,期望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字学的形成和特征。

一、中国古文字学的性质及特征

中国古文字学继承了众多相关的学术领域,与考古学、历史学紧密结合,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一)中国古文字学的性质

中国古文字学横跨了语言学、考古学和历史学三大领域,任何一个单独的领域都没有这个宽度容纳中国古文字学的内容。从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的成立到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的一次次召开,中国古文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传统文字学与中国古文字学产生了一定的不同。

(二)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在研究对象方面,中国古文学以古代文字事物材料为研究对象,有人认为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和主键帛书文字。随着研究实践的发展,其研究对象也在逐步扩展,如商代的陶文、玉石文,周原甲骨文等。近年来,新石器时代被发现,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汉字源始的研究,成为古文字学中十分活跃的领域。另外,还以断代标准、器物标准进行分类。因此,笔者认为应使用断代法进行对研究对象的划分,如汉字源始、商代文字、西周文字、战国文字和秦汉文字。这种分法以断代法进行分类,可见,古文字的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对同一时代的文字来讲,无论哪种形式都能够显示时代特征。相比器物的时代变化来说,文字的时代差异展示出了较强的规律性和较大的意义。笔者认为应以时代为纲,以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开展综合研究,如甲骨文、钱

中国古文名言警句集锦

中国古文名言警句集锦A、古诗名句分类集成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 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专题复习 【考纲解读】 从历年高考命题方向看,多为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或评价古代科技特点,近代落后的原因。具体考查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的题目较少。本单元学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把握好2014年可能的考查方向: 1、考察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2、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3、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4、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5、.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复习思路】 1、本专题主要涉及科学文化,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强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复习过程中,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文化在各个领域的成果。 2、可以运用图表法、知识结构法、比较法等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考生建立本专题的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导航】 1、注意把中国古代科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2、注意本专题的易错知识点 (1)唐诗和宋词是相同的文字表现形式。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唱歌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更受市民欢迎。 (2)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属于诗歌的范畴;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 (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5)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仅有明清的长篇小说,还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等 【知识网络】

文字学考试重点

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几种汉字起源说:结绳说:结绳是一种实物记事的方法。用结绳辅助记忆,或计数、计日,或记事。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 契刻说; 图画说: (用来记录语言中词的图画,即成为文字.) 4.文字演进的三个阶段:(1)记事图画(文字画)(2)原始文字:即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不成熟的文字.(3)成熟的文字体系 5.文字产生的条件——阶级社会形成前夕,文字才有可能开始出现。 图画变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性质: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钢笔” 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钢笔” 6.文字字符的分类:1、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意符:形符、义符 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音符:(假借字: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形声:(音符意符) 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 Page18 汉字分为意符音符文字 汉字性质: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 形体上:由繁到简、由简到繁 字体上:古文字、今文字(汉至今) 结构上:形声字比重上升,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到以意符为主。 7.汉字结构上的变化:(一)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 (二)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三)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8.汉字字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商代——秦代 1、商代文字 2、西周春秋文字 3、六国文字 4、秦系文字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隶楷阶段:汉代——延续到现代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9.“六书说”的来源: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10.六书说:1.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 诎,日月是也。”(禾/鹿/首/牛/羊/云/血/果)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朱/亡/中/孔/身/匈/ 曰/尤)”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武、秉、兼、从、众、北、林、羴、步、友、卉、羶(shan1)、涉、逐、戍、戒、弃、並)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汇总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 【ppt4】 盟書:記錄盟約的言辭,也叫做載書。 【ppt5】 简帛: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帛。简最迟在商代初年就已经使用,帛的使用大概稍晚一些。战国时代——楚简。 历史上竹简的发现:孔子壁中书 《论衡·正说》:“考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帝时,征为古文 《尚书》学。”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 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论衡·正说》:“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 二十九篇始定矣。” 汲冢竹书: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厘王”)墓,得到简牍数十车,后世叫做“汲冢竹书”。《周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魏之史书,凡十三篇,宋时亡佚 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伪托,可参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简文内容:1.书籍:信阳竹书: 三代周公先王 郭店竹书:儒家和道家文献 上博竹书:儒家、道家、兵家及杂家等 有学者断言,“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2.遣策 3.占卜祭祷:主要是为墓主人所患疾病及仕途的前景进行占卜和祭祷。 4.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岁”篇有“秦楚月名对照表”。 5.日书:选择吉凶之书,仅见于九店简 6.司法档案:主要出自包山简 【ppt6】 籀文:西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着有《史籀》十五篇,《史籀》所用字体后人叫做籀文,也有人叫它做大篆。据今本统计,《说文》所收籀文共220余字。上博竹书字典《字析》。小篆: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以前,文字为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战国之交,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进入战国,使用和掌握文字的阶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书同文字”使文字规范化。 李斯---《仓颉篇》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说明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字形分析题等。以下各小题是示例性的, 因此小题总分与该大题的分数不合。 一、填空(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汉字学萌芽于()时期,创立于()时期。 2.“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 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一词指称()。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 么影响? ……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分析到小类,每字1分,共10分) 朱,伐,睹……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阿房宫,天姥山,阳夏 …… 五、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并与规范字一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每小题3分,共15分) 1.都广之国,番禺之埜。(梁江淹《空青赋》) 2.脣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 (二)写出句中加黑字形所对应的繁体字或简体字,并说明在句中的字义。(每字3分,共15分): 1.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一、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先秦;东汉。 2.文字学。 二、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每字1分,共10分。 朱,指事字。 伐,会意字。 睹,形声字。 四、每字1分,共10分。 阿ē,姥mǔ,夏jiǎ 五、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异体字1分,比较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2分,共15分。 1.埜 “野”、“埜”造字结构不同。 “野”是形声字,从里,予声;“埜”是会意字,从林,从土。 2.脣 “唇”和“脣”都是形声字,声符相同,但意符不同,唇从口,脣从肉。 (二)每小题3分,共15分。 1.發。射箭。 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终结性考试难度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应用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50%,掌握的内容约占10%,了解的内容约占10%,应用的内容占30%。 二、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考核知识点 《基础汉字学教程》各章节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基础知识类的题目,不会超出教材的范围;应用类的题目,比如解释古今字、通假字等,也可能出自教材之外,教材之外题目所占分数不会超过总分数的40%。教材之外的题目主要从电大《古代汉语》教材中选,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与分析《古代

古文字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汉字进行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唐兰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汉字研究领域颇有成就的学者,他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对中国文字学研究意义重大。《中国文字学》是一部用新的观点系统地研究汉字字形的理论性专著[1],全书共三十一节,分属五大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详细地阐述了唐兰先生对中国文字学的历史、定义和研究对象、文字的起源和形成、文字的构成、文字的演变以及文字的变革等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汇集了唐兰先生毕生研究汉字的心血,完整地展示了他的文字学理论体系,对我们当代文字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我们看来,唐兰先生对中国文字学的历史论述是相当完备的,他对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文字学研究状况都作了介绍,就算是文字学研究的衰微时期如六朝的明朝他也谈及,可以说做到了详略得当、仔细完备。最为可贵的是,唐兰先生在论述文字学历史的同时,还兼容同期与文字研究息息相关的音韵学和训诂学的发展,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字学历史发展动向,可以说比较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字学历史脉络,确立了中国文字学的历史观念,这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中国文字学无疑具有极好的入门作用。 然而,《中国文字学》对中国文字学历史的阐述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它没有建立自己完整严密的文字学历史体系,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对文字学历史的论述虽然详略得当,但很散乱;其次,唐兰先生忽略了对近现代文字学研究历史的论述,尽管他也谈及了一些近现代文字学者及其研究,如王国维,罗振玉,商承祚,容庚等,但极不全面,只是偶然提及;第三,唐兰先生对某些具体时代的研究状况和研究者的评价有失公允,例如王国维,虽然他在文字学的主要贡献是对甲骨文的资料整理,但依据卜辞和文献,他系统地考证了商代先公先王的名号和世系,并从不同世次的称谓划分卜辞的时代,对商周铜器铭文的考释和研究,更有重大的发明和成就[2],他在文字学的成就,决不仅仅如《中国文字学》所说“王国维只能算是文献学家,他也研究古文字,但没有系统”。[3] (二)中国文字学的定义及其地位 中国文字学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学习汉字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前面已经说到,中国文字学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就已展开,但中国文字学真正有“名分”的时期是从西汉开始的,西汉把文字学定名为小学,隋唐以后原来专指文字研究的小学又加入了音韵学和训诂学,并且一直延续,直到清末的章太炎才将小学改成为语言文字学。总而言之,在中国古代,文字学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学科定位。 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指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极大的特殊性,西方的语言和文字差不多一致,所以西方语言学研究实际上是语言文字研究。而在中国,语言和文字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是两

浅谈中国古代汉字字形演变情况

浅谈中国古代汉字字形演变情况 萧山中学方飞燕 文字是一种文化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逐步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源远 流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汉字的悠久历史和绵延不绝。如果要谈古代汉字的演变情况,可用一张图表来表示: 起源——六千多年前,“文字图画” 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正式书体——隶书、楷书 隶楷阶段 辅助书体——草书、行书 1.汉字的起源 如文章开头所说,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世界上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的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了图画,形成汉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但是出现的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象形字法产生最早是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法。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 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古汉字字形的演变发展 古汉字字形的发展,有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商朝和周朝有甲骨文和金文;战国到秦王朝主要有篆书,隶书也已发明;汉朝则主要用隶书,而草书和行书也开始流行;魏晋以后主要用楷书。隶楷阶段,草书和行书是辅助字体。文字学家通常把小篆以前的文字总称为古文字,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要转折点。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钧、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唐以前,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唐以后才通行叫楷书。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形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形。这是汉字字形演变的主流。

2016吉林大学古籍所古文字学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2016吉大古籍所古文字学真题(完整版) 凯程首发 一50个古文字隶定50分 二拓片50分 甲骨文25分读本p45 金文25分?? 三指出8个文字的基本类型,指出声符16分 星布泰寺 四名词解释24分 说文解字 三体石经 石鼓文 春秋三传 五简答题32分 形声字的四种形成方式 战国文字的四种资料大宗 举例说明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 文字演变阶段 六指出三句话的韵脚及韵部18分 难易相生,有无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耕部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部 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鱼部。 七繁简转换,句读,标点词解释70分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吕氏春秋·察传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冯谖客孟尝君

古代汉语第一册术语通论整理

术语整理 术语01 古代汉语:清代前期以前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文言:与白话相对,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古白话: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 文字学: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文字学知识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文字,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古文字的了解有助于历史科学的研究。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作为研究一切历史文化的先行学科的文字学在中国特别发达。在我国,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在古代被称为:小学。即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的研究。古文字学研究古代的文字,是语言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边缘学科。 语言学(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 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人类的发音方法、语音感知的生理过程等的是语音学。研究词汇项目、词汇意义、词语演变的是词汇学;按传统语法,形态学和造句学合起来就是语法学。研究词项与概念及指称对象的关系,揣摩各种词义的异同、正反、上下、交叉等关系,剖析整个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义,这是语义学。研究文字的形状、体系、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学科是文字学。 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小学,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 顾名思义,通俗的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叫“诂”。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汉语史(汉语史的分期) 汉语的历史叫做汉语史,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大块,汉语史是研究汉语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及其历史演变规律。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Chapter 1 概述 一、考古学 1、学科归属: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献历史学一起支撑起了历史科学 2、定义及研究对象: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只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注意近现代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研究范围 3、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证经补史 二、考古学文化 1、定义: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遗迹单一的文化因素均不能称为考古学文化 2、类型划分: 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不同,在其文化面貌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需要“文化类型”来区分,亦即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类型” (1)发现初期,人们对于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先后顺序还不了解,常用不同的文化类型来区分。如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2)某一文化遗存在其发现初期很难确定是否属于一种独立的文化,有时也被命名为某一“文化类型”,一旦这类文化遗存被较多地发现,并被考古学界所公认,原来称作“类型”的文化遗存就改称为“某种文化”。 3、命名原则: (1)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庄名)——最常用 (2)遗址的名称,如山顶洞文化 (3)某一遗址的某一期典型文化遗存,如庙底沟二期文化

(4)具有特征性的遗物,如彩陶文化——易混淆、不再采用 (5)族名,如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 4、形成: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生产活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 三、考古学的分支 三大分支: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 两大理论支柱: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相对年代确定,局限在于无法确定绝对年代 1、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从研究的年代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前者研究的年代范围是文字未出现前的历史阶段,主要研究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后者研究有了文字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主要研究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2、田野考古学 20世纪初,欧美科学家开始注重田野调查和发掘以及发掘技术,田野考古开始成为独立学科。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方法,需要特殊器材和设备和自然科学手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考古地层学 (1)基本原理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地层上,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存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后来的人再在这一文化层上面生活,又会在原来的“文化层”上堆积起另一“文化层”。如果有一时期没有人类居住,就会堆积一层天然堆积物,如水流冲击的淤土、风吹来的沙层及草木朽烂的腐殖土。这种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层”。 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晚于下层的年代,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遗址的编年历史;分辨层次时注意“扰乱层”和“断层”;在文化层的揭露过程中,要经常控制一个正确为清晰的断面,看清各层之间的界限和因扰乱而

古汉语专题

第一次作业 一, 1. 《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中心的文字学正式创立。 2. 3. 古代的文字,秦以前流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如:甲骨文、金文。 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4. 卢戆章卢戆章《切音新字序》,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简字全谱》 5.结绳说、书契说、八卦说、仓颉说、画图说。 6.图画文字 7.图画刻划符号 8.甲骨文龟甲、兽骨。 9. 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0.金文 11.战国时代 12. 小篆形体匀称,笔画婉转流畅,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13. 14 15.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6. 秦国篆书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方笔和圆笔兼用。 17. 小篆隶书 18. 碑刻、砖刻、简牍 19. 笔画横平竖直,不再有波势,收笔不再上挑,以顿笔收笔,左撇不再有粗的收笔,采用了草书的细尖,右捺不上挑,但有捺脚,楷书较为集中,稍显竖长。 二,简答 1.东周已有些探索汉字学的零星材料了。“六书”之名始见《周礼》,而学者大多认为《周礼》是春秋时期某人所作。仓颉造字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世本》、《韩非子》等。周代出现了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旧说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编者选取了当时的常用字,编成章句、韵语行文,以便儿童学习,象后来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一样。秦代天下一统后,文字也统一了。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博学篇》,这些都是推行小篆的范本。但还没有系统研究汉字的著作出现,先秦只能说是汉字学的萌芽时期。 2.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

古文字学

名词解释 1、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 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2、青铜铭文:是我国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旧时因金文多见于钟鼎,故称钟 鼎文;因铭文常将青铜铭文曰“吉金”,故又叫吉金文。 3、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武信是也;四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贞人:商史官名。掌用龟占卜。甲骨卜辞中“卜”字之下,“贞”字之上的一个字就是“贞 人”的名字。贞人之名常被用作甲骨卜辞分期的重要标准。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 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 字典,收9353个单字,是学习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 6、青铜铭文款式:款,就是内凹之阴文;识,就是外凸之阳文。“款识”连文,常为 铭文的别称。甲骨文通常为刀刻,故有款无识;金文款多识少。 7、甲骨学:古文字学于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亦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为研究对象。甲骨学的内容包括文字释读,卜法文例,分期断代研究,文 字内容和社会历史考证。 8、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毛公鼎铭》、《大盂鼎铭》、《虢季子白盘铭 和《散氏盘铭》,因其字数多、艺术水平高、 记载西周重要的史实而被誉为青铜器铭文 中的“四大国宝” 9、《铁云藏龟》:刘鹗于1903年将所有搜集到的五千余片甲骨选拓1058片,编印 为《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10、孙诒让:以《铁云藏龟》的材料为依据,写成《契文举例》,甲骨文第一部研究性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

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 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 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第二节古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 课程综述 古文字学即国学大讲堂之国学基础——小学(古文字学) 古人把文字学叫作”小学”,而古文字则是指秦代以前的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真的懂得自己的文字吗?你了解文字是何时产生的吗?古人为什么要创造文字呢?他们又是怎样创造文字的呢?创造文字的工作体现了什么思想和文化吗?搞清楚这些问题才可能开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所以,学好小学不仅是我们自身修养的开始,而且更是了解我们自己文化的开始。

一流的导师、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传授 开设课程:《古文字学》 课程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素养的文物学研究者,使其兼具:鉴赏家的卓越眼光、投资家的远见敏行、收藏家的丰富底蕴,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佼佼者。 导师介绍: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并著有《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70余种。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世界名人录》及美国传记协会《世界五百名人录》。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以考古学甲骨金文学,古代文献和民族学等史料为基础,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天文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

天文考古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初步构建了天文考古学体系,为该分支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并在文物考古学界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卓越贡献。 《古文字学》教学大纲 古文字学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和诠释方法。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先秦时期铸刻或书写于遗物上的古汉字及各种古文字资料,由于这些铭刻直出先民之手,并以文字的形式直录历史,其价值远胜于一般的书籍文献,对考古学与历史学而言,具有直接史料的特殊价值,因而古文字学享有不同于文献学与古器物学的独特的学术地位,于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文字资料如果按其材料来区分,应该包括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陶文、玉器石刻文字、盟书、玺印封泥文字、简牍帛书文字、货币文字与金银漆木等杂器文字。若依时代及性质分类,则可厘为五个系统,即新石器时代文字:汉字系非汉字系 殷商文字 两周文字 战国文字:秦系六国系巴蜀系 秦篆

关于中国古文字产生的讨论

关于中国古文字产生的讨论 ——图画、记号、符号,古文字的三个来源 靳维柏 2011-11-22 17:02:02 来源:《北方文物》(哈尔滨)1995年04期第19-22,97页【作者简介】靳维柏黑龙江博物馆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的古文化遗址的不断发现,以及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文明的起源成为可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时代的开始亦即阶级社会的起源,而当今学术界已普遍接受把文字的起源及成熟程度作为衡量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因而使学术界对文字起源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文字的起源不能脱离对语言学的研究,本文仅就新石器时代的图画、记号、符号与中国古文字起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语言学的相关问题作一讨论。 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浩繁的文字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史料宝库,因此,有人认为,汉武帝末年“古文经书”的发现、西晋初年汲冢竹书的发现、1899年敦煌文书的发现和同年安阳“殷墟”甲骨文字的发现,可以并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殷墟”甲骨文字的发现,把我国有文字的历史提早了几百年,使商朝历史研究有了可信的史料。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按照一般的想法,认为在甲骨文字出现之前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很自然的。因此,人们自“殷墟”甲骨文字发现之后,一直期待着比它更早的文字的发现。 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和辨识出许多刻划或绘制在陶器、石器、骨片、龟甲上的“符号”,比较重要的发现地点有:陕西省的西安半坡、

临潼姜寨、郃阳莘野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山东省的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章丘城子崖、青岛赵村等龙山文化遗址;浙江省的良渚,江苏省的吴县澄湖,上海市的马桥、青浦崧泽等良渚文化遗址;甘肃省的半山、马厂,青海省的东都柳湾等马家窑文化遗址等。对于这些“符号”,不少专家都认为是文字,于省吾先生是最早提出这类“符号”具有文字性质的,他引证并考释了1960年在陵阳河发现的一件陶尊上的“符号”,认为当时已有更早的简单独体字演化成的复体字,是原始文字由发生而日趋发展的时期〔1〕。郭沫若先生认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李学勤先生认为,这类“符号”中的一部份,结构复杂,已经超出了刻划“符号”的可能范围〔2〕。唐兰先生将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称为“意符”文字,认为属于文字的范畴,又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有所区别。另一种观点持否认的态度,如汪宁生先生认为,表音的象形文字才算是最早的文字,在此以前出现的任何“符号”或图形,都只能算原始记事的范畴,大汶口陶器上的四种图形,也还不能认为就是文字的开端,因为材料太少,无从证明这四种图形是当时语言的符号〔3〕。他的这种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关于这类“符号”是否是文字的问题,在史学界、考古界已讨论多年,肯定的意见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1993年初,国内各主要报刊相继报导了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山东省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龙山文化城址中,发现一件刻字陶片的消息,使学术界为之一振。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可是当详细材料刊出后,马上就觉得这片刻字陶片实在可疑〔4〕。曹定云在《光明日报》1993年6月20日的《文物与考古》专版上,发表了《丁公遗址龙山陶文质疑》一文,提出了比较令人信服的三点疑问。笔者认为,还有四点需要补充,一是刻在陶片上的11个“符号”中,除右数第二行第一个字有些类似象形字外,其它10个字均无书写规律,右数第一行第三个字倒类似现代英语的手写体,第一行第一个字、第三行前二个字以及最后两行的四个字,不论横竖点折均是信手划来,运笔不到位,其中可以看出现代汉字的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音节构成的词,叫做单音词。在书面上,单音词用一个字来记录。 2古汉语的单音词的特点:多义性,模糊性,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音节构成的词,叫复音词。 在书面上,复音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记录。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双声联绵词,叠韵词) 复音词,又称合成词。 复合式合成词(词根加词根) 附加式合成词(词根加词缀) 6复合式合成词 偏正式天子小人诸侯先生 联合式干戈国家社稷朋友 动宾式将军执事司命知府 主谓式月食霜降体验面熟 补充式击破持久平定助长 7附加式合成词 ①前附式阿爷第一有苗阿母 ②后附式欣然燕子石头率尔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形上古今通用(不论其词义变化),被称为古今通用词。 历史词“膢”、“倡优” 现代汉语新生词“电视”、“网络” 2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 a古今词义基本未变。这类词大多为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一样,从古到今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如:人、水、山、马、天等。 b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和古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完全不同。比如“该”,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意义是“应当”,而在古代汉语中,该词的常用意义却是“完备”、“具备”。 c古今词义有同有异。这是古今词义对比中最常见到的情况。如“劝”,古今皆有“劝说”之义,但古代侧重于积极提倡,即“勉励”,今义侧重于消极阻止,即“规劝”,既有不同,有相互联系。 3、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d词义的色彩变化(贬义词,褒义词,中性词)(1)古今褒贬意义的变化(2)古今词义轻重程度的变化 第三节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指一个词由文字形体所表现出来的,并有上古文献资料印证的初始意义 2、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a 分析字形如“诛”从言,本义是谴责,(止戈为武)

第一节 古文字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汉字的産生及其发展简况 ●汉字的産生 ●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汉字的形体演变 幻灯片5 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仓颉作书; ●《韩非子·五蠧篇》:“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幻灯片6 文字的起源 ●文字産生以前的记事方法: ●结绳 ●契刻 ●图画 幻灯片7 实物记事之——结绳 ●《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 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幻灯片8 中国古代结绳记事 幻灯片9 ●秘鲁印第安人就曾经有过结绳的历史,如单结表示数量十,双结表示百,还有用以表 示人口、土地界域、甚至于刑法及部族兵卒等的内容。 ●我国云南的独龙族人外出时也曾以在绳子上打结来计算日子,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也曾 长期使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 幻灯片10 古秘鲁结绳记事 幻灯片11 契刻 ●所谓契刻,就是用尖硬工具在陶器、竹木等物上刻画记号,用以计数或记事。

●云南红河哈尼族过去使用契约木刻: ●以“·”代表一元,以“︱”代表十元,“×”代表五十元 幻灯片12 若合符契 ●《墨子·公孟篇》:“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俞樾《诸子平议》说:“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 《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幻灯片13 陶器刻符 ●河南 ●偃师县 ●二里头 ●文化遗址 幻灯片14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陶片上共有刻画符号65个,其他地 方发现的也不少,这些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刻符是否可看作文字,学术界尚有争议。 幻灯片15 文字产生的一般过程 ●刻画符号→图画、图腾→文字图画(文字的萌芽)→图画文字(原始文字)→文字→ 文字体系。 ●汉字起源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汉字大都起源于图画,刻符等可能是个别字的起源。 幻灯片16 图画文字 ●丽江纳西族经典《古事记》的原始形意文字(东巴文),即爲图画文字: ●抛卵在湖中,卷起黑白风,狂浪冲圣卵,卵击高山峰,一道金光发,天路自此通。 幻灯片17 ●左边表示拿蛋,左上符号表示“解开”,与“白”是同音词,假借为“白”; ●“·”是“黑”的表意字; ●三条曲线是“风”; ●圆形是“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