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刘佳慧:从做学问到做人——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有感

刘佳慧:从做学问到做人——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有感

刘佳慧:从做学问到做人——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有感
刘佳慧:从做学问到做人——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有感

刘佳慧:从做学问到做人--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有感

从做学问到做人

——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刘佳慧)

一、法学方法论之初印象

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是由宋才发教授给我们开设的。在没有上这门课程之前,我所理解的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其中法律研究包括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这种关于单纯研究方法的课程,对我来说确实有些困惑,感到异常抽象和难以把握。因而在开课之前对于自己能否学好这门课,我确实有些许担忧。

宋教授给我们授课是在晚上进行的。正常上课时间是在晚上的七点四十分,当我们在七点半赶到教室的时候,宋老师早已在教室等候多时。第一眼见到宋老师感觉是个非常严肃的老师,在临近上课以及上课铃响过之后,仍然有同学陆陆续续地赶来。可能对多数同学来说,这种踩着铃声进教室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有很多同学哪怕迟到了,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而宋老师看到这种现象很是生气,似乎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场就铁面无私地对我们发出厉声警告。自此以后,凡属宋老师授课,再也没有同学敢迟到了。

二、对宋才发老师的印象

授课伊始宋老师露出了笑容。宋才发教授除了威严的一面外,也有慈祥和蔼的一面,他友善地向我们进行了自我介绍。我这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这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老师。在这之前我通过“百度”搜索,得知宋老师是1953年生人,今年已有64岁高龄,湖北武穴市人,法学博士,是中央民族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在1999年被评定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评定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评定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关于宋才发老师的荣誉,由于太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总之,我了解到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真的是

一位极棒的老师,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就随之提起了兴趣。实事求是地说,宋老师无论是授课方式,还是授课内容都无可挑剔,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普通话不标准。宋老师自己打趣地说道:“同学们可以对我提出任何要求,就是不能过高要求我的普通话”。由于刚开始不习惯宋老师的口音,坐的位置又比较靠后,至于老师刚才说了什么,并没有听得太清楚。虽然没听清老师到底说了什么,但是宋老师脱稿授课、激情飞扬的讲课方式,却是非常吸引每一位听课的人。宋才发老师讲课声音高亢,情绪激动而饱满,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是连续讲授三个小时并且没有课间休息,而且一直站立着讲授,始终保持着激情直到课程结束。宋才发老师这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确实令我们这些年轻人佩服不已、赞叹不绝。

三、做学问之读书

宋老师的课程主要是教我们如何读书和做学问。他针对硕士研究生学习方法以及研究生期间该如何展开学术研究,一共讲了六个板块的内容,在此不一一列举。宋才发老师的授课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关于研究生应该如何读书、研究,以及如何写学术论文的方法论专题。

关于研究生如何读书。我们这些刚入校的在读研究生,对于这个话题并不陌生。但是即使是研究生,实事求是地说,有很多同学并没有读多少本书,或者说还没有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对于我个人而言,虽然也喜欢读书,却始终没有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总是把读书当作是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书读过一遍便扔到一边,再也不会过问它的。至于书中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也只是读书那一刻记得,过后便忘得一干二净。听了宋老师关于读书的专题后,我对于自己应该怎样读书,才算有了具体而详细的认知。才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研究生,在读书时一定要把“读”与“研”结合起来,一定要养成读一本书写一篇体会的好习惯,这样不仅对于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真正把书读懂读透,吸收和消化作者展现在书中的精髓。除此之外,宋老师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在书中捕捉新的观点,发现新的资料和新的写作素材,要善于在读书的过程中,总结别人的写作经验,通过读书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从而发现自己新的兴奋点;同时注意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带着准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去钻研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和练就自己做学问契而不舍的精神。

宋老师授人以渔。他不仅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传授读书的方法,还详细地介绍

了一些如何搜集资料的经验,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例如,学会有效地利用公共图书资料,由于我们经济能力有限,大量购买正版书籍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宋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料,有选择地购买图书资料,学会到旧书店、地摊、收破烂那里“淘金”。学校的图书馆对我们来说,也是免费获取读书资料的极好资源,必须有效地利用学校公共图书馆的书报资料。宋老师告诉我们,对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必须非常熟悉,这样到需要用书的时候便可以手到擒来。宋老师还指导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买书、借书、租书与读书”的关系,收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关系,以及研究资料一次性运用与多次运用的关系。这些利用图书资料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是特别有用的,能够使我们在读书时目标更为明确和清晰,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获得进步也更快。

宋老师现身说法教我们做档案。宋老师在授课期间还抽出时间,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的个人档案。近20本厚厚的个人学历学位档案、科研档案、工作档案、指导研究生档案,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准考证、成绩单,竟然都保存的非常完好,包括宋老师各个阶段的毕业证书以及早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研究成果,所有这些档案都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了,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件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人生短短数十载,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的一生,没有准备头脑的人自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有准备头脑的人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价值连城的资产,而且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精神遗产。通过观摩宋老师个人档案的展示,我们知道并初步懂得了保存自己研究成果和相关档案资料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即使这些个人档案对别人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对自己一辈子来说,却是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后代负责的无价之宝,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人生历程的真实记录。

四、做学问之论文写作

宋老师授课阐明研究生阶段的治学方法。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我们一直都是围绕着课本展开,老师讲课学生听课,不懂不会的地方就向老师请教,通常老师也会给出答案。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大相径庭,没有课本,取而代之的是广泛的搜集资料;讲课的主角不再是讲台上的老师唱独角戏,而是讲台下的同学,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的内容不再是围绕课本,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同学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作业寻求答案,而是学会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刚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我来说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性格和习惯使得我难于适应研究生阶段的上课模式,从而产生了许多困惑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听了宋老师的授课,我逐渐明白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是事事都能够追求一个正确的答案,不只是为了多读几本书而已;而是必须增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对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宋老师授课指明研究生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阶段必不可少的就是学术论文的写作,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载体,是研究生研究能力的体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果,多是通过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来体现的。怎样做好硕士学位论文、写好单篇学术论文,是我们多数人感到头疼的一件事情。宋老师在这方面是有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的,他在课上给予我们诸多悉心的指导。譬如,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这个专题,宋老师分别从如下四个方面予以讲解:第一方面是从宏观角度告诫我们,要想写出优秀的单篇学术论文,就要养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习惯。研究生尤其是我们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做到“笔杆子”“嘴巴子”两过硬,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要想把这两方面都做好,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锻炼。第二方面宋老师从学术论文的选题切入,告诉我们论文应当如何选题,才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要标新但不能立异。第三方面宋老师从学术论文的构思上,具体讲解了如何构思论文,论文构思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和收集,达到什么程度的资料积累,就预示着能出什么样的成果。除此之外,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论证方法。宋老师在讲到论文的构思时还告诉我们,学术论文的写作没有秘诀和捷径,正所谓“文无定法”。研究生不要一味地去模仿一些大家的写作方式,而应当学习别人的经验,走自己的路。第四方面宋老师讲了学术论文的写作和修改,宋老师耐心细致地教我们在写作时要“一气哈成”,不可写写停停;他指导我们要从十八个具体方面修改论文,告诉我们一篇好学术论文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认真细致地改出来的,“好文不厌百遍改”。宋老师这堂论文写作与修改课极为精彩,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真经,不仅仅是论文的写作方法,更是做学问的方法。正如宋老师所言,写作的路不是轻易走出来的,是血和泪的历程,如果要问那条路是做学问最好的路,那应当就是属于自己趟出来的路。

五、做学问与做人

宋老师教导我们要做好学问必先做好人。宋老师常说,要做好文首先就要做好人,文如其人。只有人品好,才能文品好。他告诫我们一个有良知的学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违心话,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任。虽然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不长,但对于学术界的一些乱象也略有耳闻。宋老师在课堂上,结合实际表达了他对这种现象的深恶痛绝。宋老师是一个习惯说实话、讲真话的学者,并且致力于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做好学问,就要有学术奉献精神,不仅要淡泊名利,而且永远要把自己摆在平常人的位置,抱平常人的心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切忌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学者要有骨气、有志气、也要有一点傲气,千万不能做“风吹两边到的墙头草”。听宋老师的讲课,不只是学习知识和经验,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虽然只有短短的六次课,但每次课都足以让我终生难忘。从自己如何做学问到如何做人,在宋老师授课的课堂上,我终于寻求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从宋老师炙热的眼神里,我同样能感受到宋老师对我们这帮学生的关爱和期待,体会到宋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自身名誉和价值的珍爱,对无数受宋老师启发的社会大众的大爱。

先做人,再做学问

先做人,后做学问 “前生回首今生缘,数载同窗情义坚”。同窗之谊本是可贵的,可为何现在屡次出现同室操戈的现象?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士要是先学会做人,再做事,最后才能做学问。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发生的种种惨案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一笔。特别是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室友仅仅是为了生活琐事就能下此狠手。复旦大学黄洋事件,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学生的品质是有待提高的。还有我们自身的法律素养也是需要提高的。只有先拥有好的品质,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习知识。 人先要修身,正心才能不让自己跌入罪恶的深渊。我认为这可以培养我们展示出谦虚、低调、美好的一面。托马斯·穆勒是一位全满贯足球运动员。他长的不帅,脚法也挤不进世界顶级球员之列,可他却能得到许多球迷的喜爱。这源于他的性格。在场上,无论你是不是他的朋友,甚至你推倒了他,他还是愿意面带笑容的和你交谈几句。 我认为穆勒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有一部分是因为他的涵养。它就是学会了做人,才能继续往上爬的典型。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踢球,我们都需要平和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事业中的挫折,我们才能向前发展。 虽然近些年,我国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度日益增强,可由于社会的诸多压力,几乎所有的学校老师家长都把做学问放在第一位,却忽略了做人。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而不是只知道在他人身上寻找缺点。因为那个寻找缺点的过程可能会把你推向深渊,或许是因为嫉妒,或许是因为讨厌。所以我们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 总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反思这段历史。于是格外重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特别是善良品质的培养。而爱护小动物就是许多德国幼童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会特意让小孩子与小动物接触,让他们学会体贴入微的照顾弱小生命。在幼儿园中则会由孩子们轮流喂养。 可反观中国的孩子,从一出生便被父母寄予厚望,从学会说话开始,就是各种各样的学知识,更甚者,在幼儿园就开始学外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到头来却丢掉了做人的本真,迷失了自己。现在的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学习做人,培养自己美好、积极向上的一面。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与同学室友的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一味的指责。更不要有复旦投毒案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生活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我们会遇到太多措手不及的事情,为了能够圆满的解决这些事,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拥有美好品质的人,而我们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做人,当你学会了做人,做学问还会远吗?

张 佳:宋老师把我引入知识殿堂

张佳:宋老师把我引入知识殿堂 宋老师把我引入知识殿堂 张佳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宋才发老师是把我引入知识殿堂的引路人。踏进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大门,当我还处在焦虑迷茫的状态,思考如何度过这珍贵的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时候,得到了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宋才发老师的指点,真是我莫大的机遇和殊荣。第一次课上课前,当我见到已年过花甲之年宋老师的时候,他正坐在讲台边的椅子上,身体微微侧着面对着教室的大门外,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每一个快步走进教室的同学,作为学生的我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从入学伊始,我就听闻中央民族大学宋才发教授很“厉害”。果不其然,那么大的阶梯教室早已座无虚席,都期待着这位从京城来的教授,给我们干渴的心田带来知识的阳光雨露。 宋老师给我们讲授的课程是《法学方法论》。在总共八次课的讲授过程中,他为我们这些刚入门的硕士研究生,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启迪。他讲授的内容,不仅包括著名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读书方法、研究生的资料积累、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而且还启导我们如何治学、如何处事、如何做人。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主题,就是研究生的读书方法。他详细地为我们解读着每个阶段读书方法的特点和要点。宋老师说,在大学本科读书期间,同学们更多的是注重死记硬背,就是“拿着口袋装知识”的阶段;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概括,那就是“母鸡带着小鸡找知识”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带着研究的问题在知识河床两岸,自由地采摘知识的花果。宋老师说,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有研究的题目却没有答案,需要靠自己去寻求不同的或是更正确的答案。同时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与大学本科读书不同的地方就是完全靠自学,靠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取长补短,通常靠“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在这阶段能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融汇贯通,就表明已经进入了研究生读书的良好状态。第三个阶段是博士生读书阶段,这个阶段与硕士硕士生阶段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没有答案的基础上,甚至连研究的“题目”都需要自己去寻找。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培养,重在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读了几本书抑或少读了几本书并不重要。所以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宋老师还指出,在这一阶段应该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铺平自己的学术道路,搭建自己创新知识的平台。听了宋老师对每个阶段应有的读书状态的解读,仔细回想自己过去的大学时光,的确只注重了死记硬背,没有学会去理解知识背后的道理,没有很好地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这八次课确实对我感触颇深、必将影响终生。 宋老师身体力行、现身说法传授科研方法。宋老师授课与一般老师不一样,尽管他已经年过65周岁,一上午四个来小时,他始终站立着不间断地讲授。在授课的讲台上,宋老师充满活力和富有激情的“湖北腔”吸引了我们;他无懈可击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不讲套话、不讲废话、不拖泥带水,不趴在讲台上念讲稿,全程脱稿激情飞扬地演讲,这样扣人心弦的授课场景确实不多见,确实令所有学生为之折服和崇敬。宋老师授课从来不拘泥于课堂死板沉默的教条方式,善于紧紧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事例,把一门看似僵化得要命的《法学方法论》课程,讲得如此饶有趣味、引人入胜,这在我们大多数同学看来,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老师还现身说法地向我们展示,他从北

做人做事做学问

"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核心问题是“做人”。做人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做人做不好,那做事也做不好,做学问也做不深;假如说人做好,那你在做事、做学问当中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所以做人是根本。“做人要宽容”。一个人要有气度。这里我引几个人的话。林则徐说过一句话叫做“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法国的雨果讲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所以人的胸怀要比天空、海洋都宽广。以前也有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我们说,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是不会宽容的。什么叫心胸狭窄?就是太过分的关注个人而容不下别人。注意这句话:太过分地关注个人,而容不下别人,特别是永不想别人。做事,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学问,则要求扎扎实实,戒除浮躁,杜绝浮华。 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能将知识转化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 一、如何做人 如何做人?我们高中的宿舍楼上就写着学做事先学会做人。其实学做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连基本的做人也做不好,那以后将会是一事无成,不但不会为社会做贡献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危害社会。所以首先应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就是要诚实、正直,要谦虚、本分,要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二、如何做事 做事,是发展个人能力的必经之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能力,而不是资历和学历。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早就把能力当成用人的重要标准,惟才是用,不重学历。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其根本原因是他们不会做事,还对工作挑挑拣拣。 三、如何做学问 学习,是得知真理的方式。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和真理。学习是超越学校空间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是超越特定时间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超越个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君子独学,孤陋而寡闻。学会学习,不仅要重视系统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学会认知的手段;不仅要通过考试,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 “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辅成,相互促进。其中,做人是目标,是一种素质要求;做事是创造价值的手段,是一种能力要求;做学问,是基础,是一种知识要求。用生命中最为宝贵的青春时光,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于是毕业的时候,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一句:“对于未来,我,已经作好了准备”。做人是一种修养,做事是一种心态,做学问是一种习惯。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前提下,学会认真做事,认真学习,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是对自己的负责!

先做人后做事心得体会

先做人后做事心得体会 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和技能,做事有做事的规律和诀窍。作为1个现代人,在商业社会里打拼,唯一熟练掌握这些法则、规律、技能和诀窍,才能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天下最难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赢得人生胜局。这不是大话,而是实话。对现代人而言,“会做人”讲的是要有好的人品,有敬业精神,有协作精神,有情谊,有担当。做人的成败与做事成败密切相干。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动学家皮鲁克斯曾有1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掌控不住这两点的人,永久都是边沿人!”的确,唯一精通做人的道理,承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透过健全的心智、充分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术,以道而不以谋,以礼而不以权。成大事的人常常都有1颗谦虚谨慎的心,都是不把自我的真正实力暴露出来的人。做人做事不锋铓毕露,不狂妄,不骄不躁,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俗语说,饭要1口1口地吃,事要1件1件地做。做人踏实本分,才能取得他人的尊重,自我也能够问心无愧。所谓成绩感并不是是1步登天,而是在1步1步走过后,回头再看来路时那发自内心的欣慰与愉悦之情。1步步走来,切勿急切行事,用心急躁,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了甚么大事的。 你种下甚么,收获的就是甚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做人的失败! 不管如今你的人生事业处在甚么阶段,本书对你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用心研读和遵守本书给你的忠告,你将受益毕生;疏忽

这些忠告,你将自蹈危机,永久成不了赢家。 有人总结李嘉诚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观点,概括为1句话,即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成功了,事业自然就会好起来。我理解的“做人”有下头几个要点: 首先,是要能够给他人带来价值,帮忙他人成功。作为企业家,对员工,要为他们创造实现职业梦想、提升自我专业本事的环境,这样大家才会乐意为企业进取效率,使个人和企业都有正向的发展。对客户,我们作为管理咨询的服务商,要始终从客户的需求动身,努力帮忙他们实现战略,把生意做得更好。对合作火伴,我们要能够在合作的进程中努力实现双方双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利益。所以,不论是应对企业还是个人,从对方的角度去研究,能够为对方做甚么,带来甚么价值?我们是不是能够帮忙他实现他想要的成功?这常常是开始1个良好合作的条件。 其次,要舍得、并乐于分享。AMT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即什享,我们在企业内部创造同享的平台,员工们借此实现知识、经验的同享和交换,每一个人的智慧所以得以展现,并在讨论和交换的进程中升华、提高,正向的结果带来更进取的分享。我们应对客户、企业界的朋友也从不吝惜分享,经过AMT《前沿论丛》这本杂志不断地在推动管理知识和创新实践的分享,在与各行业朋友交换的进程中,不但同享了知识,也取得了更加丰富和宝贵的意见与提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的结果不是失去,而是更加丰富的回报。 第3,是心中始终想着他人。真正能够成绩大事业的人,常常都是视野宏大、心胸宽阔、晓得为他人着想的人。在与人打交道时,能够晓得从对方的利益去研究问题,换位思考,尊重对方的想法和需求,晓得聆听,这些,从小的方面说,能够令我们赢得更多的朋友,

魏文松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魏文松: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魏文松* 丙申年十月十九日晚七时许,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二楼会议室里,我平生第一次遇见宋才发教授。我与室友三人推门而入,远远望见一位花甲老头,他面向朝门略偏北一席而坐。他静坐而不语,目光迥神、精神焕发,此人就是宋老师。我与室友相视达成默契,入圆桌就坐,得与宋老师靠近。宋老师授课的内容是《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他在课堂上讲的不少话语和观点,我深为赞同。五次课结束之后,深感宋老师的教诲精到,我确实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读书、为学、家庭、做人和从政方面感悟颇深。《尚书?太甲上》有一言:“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我坚信宋老师对我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将会让我受益终生。 关于读书。古往今来,无论是从政者、商人抑或是教师,凡是有成就之人,他们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读书。书本上的知识尽管都是间接的知识,但是对于作者而言,也许多为直接的经验。因而书籍不仅给人智慧,而且可以穿越历史、跨越时空,关键就在那手指的一掀一页之间。有人会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说的是人生最长也不过百年,能有多少时间去事事“躬行”?又能“躬行”得了多少事实?但读书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可以用自己体验过的事情,去感悟书上记载的那些事情,尽管不能达到十分“躬行”的目的,但亦能有六七分的“躬行”效果。多读经典、多读史书、多去涉猎古往今来的那些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领域、多读多思考。宋老师说得好,要学会到旧书店、地摊、收破烂的人那里去“淘金”。一本好书决不能让它束之高阁,一定要像男女青年谈恋爱那样去亲近它、关注它。不好的环境也许会让书籍残破,但是,知识终究会在那些残纸破页的字里行间熠熠生辉。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的价值不在于珍藏、不在于占有,而在于用心用意去品读。印刷得再精美的书,如果没有人读它,也就是一沓纸而已,潜藏在书里面货真价实的东西,又怎能称之为知识和真理呢? 关于为学。宋老师在授课中把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形象地比喻为母鸡带着小鸡找食吃,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富想象、更为贴切的描述了。在我刚跨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门槛的时候,我曾与室友在宿舍里闲聊,亦曾开玩笑地说过,现在硕士研究生老师授课不同于本科,就像老母鸡领着小鸡找食物一样。未曾想到竟与宋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中国历来追求精英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算得上精英教育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本科、硕士、博士的阶段划分中,本科阶段的作用仿佛被弱化。本科的教育固然不同于高中以前,但其对本科生的“锻造”尚欠“火候”,更像是为硕士生选拔提供人才来源,硕士研究生才是真正去思考知识的开始。我认为如果说硕士阶段还算不上精英教育,但毕竟能为国家孕育出精英类的人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硕士研究生去奉献。我很庆幸自己来到广西民大攻读硕士学位,遇到宋老师是我人生的幸运,能听到宋老师授课更是感激不尽。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观其景须登高山,硕士毕竟是眺望人生的平台。 关于家庭。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这五字之重非同小可。家庭和睦,对内、对外、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事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老师告诉我们,男人要到社会上去打拼事业、一决高低,这是好男儿应有的气度。好男儿决不应在家里与妻子争高低,家庭是无所谓是与非的。我以前有一种想法,在夫妻之间,妻子要有对丈夫的崇拜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6级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宋才发:“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宋才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宋才发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到底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真正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一个兼容经济的、政治法律的以及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它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想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 一 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具有确定涵义的概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意义上的“效率”与“公平”,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因此,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讲,效率的内涵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即要求低投入高产出,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以及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我们通常所说的最大化的“效率目标”,实际上就是指对现实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统称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求在一定的投入下达到产出的最大化。与“效率”相比较而言,“公平”是一个较难于下定义的概念,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抽象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无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具体的、相对的公平。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所理解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把平均主义错误地视为公平,那是理解公平的问题而不是追求公平的问题,不能误认为追求公平就要遏制效率。我认为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公平”,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体现。它有两个层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权利平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所规定的生存权、占有权、发展权、享受权等一系列权利的平等;二是机会均等,即社会提供给每一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相等的参与竞争、就业、投资、盈利等一切经济活动的机会,它不受贫富、民族、地位高低的限制,能够同所有的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机会均等”就是公平的最大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所有的生产组织和劳动者个人追求效率,讲究平等竞争,等价交换,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需要遵循价值规律,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并通过价格杠杆等竞争机制,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有利于出好效益、高效率的地方去,尽可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优化。 效率与公平是在矛盾的胶着中达到协调发展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效率和公平通常是不可能协调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的交替关系;如果追求公平则必然牺牲效率,如果提高效率则显失公平。按理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与公平是和谐统一的。因为“社会主义能够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1;能够达到社会分配的合理与公平。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当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理想的社会 一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做事要先学会做人

实用标准 做事要先学会做人 ●做事先做人,这是处事原则;立业先立德,这是做人原则。做事不做人,永远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远做不成人!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做,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是学问,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是智慧。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平凡不等于简单,简单不等于容易,干不好小事的人永远干不成大事! ●做人做事可方可圆: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方是原则,圆是机变;对己要方,待人要圆;对内要方,对外要圆;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 ●知道了不去做等于不知道,做了没结果等于没有做,有结果没效益不如不去做。效益不在体力在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 ●知道不等于悟道,悟道不等于做道,做道不等于得道,得道不等于有道。做该做的事是智能,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急事慢慢说,大事清楚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说,没发生的事不胡说,做不到的事不乱说,伤害人的事决不说,现在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的事做了再说! ●人生做的事越多,结果就越大;做的事越少,结果就越小。 人以生为原则,人生以结果为目的,做事是人生的结果。所以,既做人就应努力做事! ●做人不求顶天立地,只求堂堂正正;处事不求尽善尽美,只求问心无愧。做人要志存高远、激流勇进;做事要谋定思动、厚积薄发!

●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 ●做人贵在清白,做事贵在认真,做学问贵在好高骛远。做人要有志、有识、有恒、有自信。做事要不图虚名,多干实事! ●做人,要做好人,好好做人,做优秀之人;做事,工作上求勤奋,结果上求卓越;做人,信仰上求高尚,行为上求自律;做事,要做好事,好好做事,做有益之事! ●做人要宽,做事要专,做人只能专职,做事可以兼职。清白做人,用心做事,不求完美人,只求完美事! ●做人看得远、行得正,可提升自己的人格;做事提得起、放得下,可扩大自己的事业。做人要有情有义,全心全意;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做人要以能立为根本,做事要以能达为锦律。能立就是立志且站得住;能达就是做事圆融且行得通。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做好事是品德高尚,做坏事是动机不良,做错事是修养不够。做人要努力多做好事,尽量少做错事,坚决不做坏事。 ●做人要得其分,处事要得其法。倘若奉献大众,事难不难,做人也易;倘若事事为己,处事不易,做人也难。人世间做人和处事也是一门艺术。 ●处事箴言: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敢碰硬不硬碰,走直道拐活弯,过去事不后悔,眼前事巧用心。一心一意做事业,全心全意保健康! ●做事原则:积极应坚持,消极须放弃;目标应坚持,盲从须放弃;双赢应坚持,双输须放弃。两利相权,坚持重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 ●处理事务哲学定律:从杂乱中会发现简单;从混乱中能制造和谐;在困境中可寻求机会。在拿到第二个之前,不会扔掉第一个。

做人做事做学问心得

做人做事做学问心得 今天和大家谈谈做人做事做学问。即是严谨治学、认真做事、严格做人。 《左传》上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讲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中首先要学会做人。 第一,先谈做人。做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指的是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总和,XX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10条。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蒙城二中学生《一日常规》,《通告》,以及量化管理细则,它是行为规范的准则;也是品德发展的“底线”。学生品德不是“说会”就会的,而是“学会”的。在有监督的条件下能“做”是第一步,在没有监督的条件下能动自觉地做才是走向成熟的标志。如捡一张纸、关一次灯、扛一桶水、帮一次忙、让一次座……从身边学会做人,从日常生活学会做人。我校每学期选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就是大家身边的榜样,在校园中,我们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基本要求,学会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欣赏人,共同建设一个富予诚信、富予仁爱,富予理想,富予活力,富予进取,富予时代气息,拥有高尚文明的二中校园。 第二,谈学会做事。做事首先要讲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和信分别是两种美德。诚,古人解释为真实之,信,解释为语言真实。诚与信的共同点就是真实。诚信教育重在实践,重在体验。 做事第二要讲礼仪,礼仪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更是一种文明。学校评选文明班级,目的是营造礼仪校园。我们要大力弘扬修身为本的人格追求观。加强人文素质和社会道德品行的修炼。目前在校园内部分学生日常行为有所消极,不讲礼仪,如乱丢乱扔废物、不爱护绿化、损坏公物,发生小矛盾缺乏谦让,甚至成群结伙地大打出手……青少年正处于“特殊时期”,什么是该遵循的,什么是该肯定的,什么是该重建的,许多人都还茫然无知,而对五彩缤纷的社会,人性中善的恶的,美的丑的,真的假的,还缺乏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这就需要教育启蒙,需要导师点拨,人只能由人来培养,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做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失范,诚

做学问先做人

“做学问先做人” 张化万、王燕骅、杨明明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浙江省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代表人物。在浙江小语界提起这三大泰斗,用“如雷贯耳”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可就是这样闻名遐迩的三位特级教师,为人那么真诚,行事那么周到。他们的工作站都设在崇文学校,我们经常能荣幸地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虽然活动内容不一样,可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无论参加哪个活动,都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款待”。“你们不要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王燕骅老师的特意关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别把疑惑留给自己,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这是张化万老师在不断激励。“东阳的客人很难得,你们先说。”这是杨明明老师评课时的开场白。这让我回想起他们上课时的情景。印象中王燕骅老师在执教《找骆驼》时,讨论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基本达成共识,可有一位学生特别倔,非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可。记不清什么问题了,只记得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那个孩子有点胡搅蛮缠。王老师没有放之不管,而是耐心地和他解释了好几遍,直到看那个学生转过头不理她时,她才说:“嘿,还挺倔。我们下课后再单独交流。”这可是一堂公开课,有千万双眼睛盯着王老师。也许有人会认为公开课上发生这样的事,很不光彩,但王老师并没有忙着掩饰,反而极其关注这个孩子,非常认真地和他沟通。我相信在她眼中,自己“丢脸”是次要,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虞大明老师是“浙派名师”中年纪较轻的一位。他年轻有为,光彩照人,集许多荣誉于一身。许多人都用“大气、真挚”来形容虞老师的课,我也深有同感。我喜欢听他的课,一直以来,都被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那是一种情感的熏陶,艺术的渲染。这一个月的相处,让我感受了虞老师人生的另一面。人如其课,大气,真挚!跟虞老师相处,不用担心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因为他会宽容你的过错,或者说他根本不认为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一种错。工作时也好,休息时也罢,你尽管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学虞老师开个冷玩笑,说句俏皮话,都未尝不可。说到真挚,心中情不自禁泛起一丝感动。他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忙都会竭尽全力做到,而且倾其所囊要做得最好。那次他说要请我们去他家品尝他的做菜手艺。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实在太忙,别说虞老师了,就连我们几个都感觉应接不暇,有些招架不住。因为忙碌,我们也渐渐淡忘了此事。想不到虞老师没有忘,到最后一个星期,他硬是安排出时间亲自下厨烧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到今天,我认为自己找到了虞老师精湛教学艺术的“源头活水”。只有大气真挚的虞老师,才能上出大气真挚的语文课! 《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傅聪写了这样一句话:“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从这些名师身上读懂了这句话的含义,把这句话引用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身上,可以这样说:“先为人,次为教师,再为小学语文教师,终为小学语文优秀教师!” “厚积才能薄发” 这一个月,看了好几本虞老师推荐的书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虞老师著的那本《走过十年》,因为这本书描写了虞老师初为人师前十年的教学足迹,给我的感触最直接,也就最具震撼力。书中让我至今铭刻在心的是虞老师练习朗读的情景。为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虞老师经常上班早早到校,下班迟迟回家,待到校园里空无一人时,把自己关在教室里,大声地读个痛快;为了能有感情地朗读

宋才发:再忙、再累从来不轻视教学工作

宋才发:再忙、再累从来不轻视教学工作 再忙、再累从来不轻视教学工作 宋才发 我是教学和行政工作双肩挑的教师。自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进行教学科研管理体制、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定岗定编、实行分配体制改革”那时起,我一直就是学校行政机关中层管理人员当中,唯一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被评定为“教授二级岗”业绩津贴的双肩挑人员。学校每年不但要从“德、勤、能、绩”几个方面考核我的行政岗位业绩,而且要按照“教授二级岗”设置中关于教学、科研工作量的具体规定,对我进行教学标准工作量、科研标准工作量的考核。我在中央民族大学身兼行政职务的目的,只是力图通过兼做一份行政工作,促使自己更好地熟悉和适应中央民族大学,让更多的教师和同事熟悉和认同自己,同时也给自己争得一个施展拳脚的平台。在我脑子里大学压根儿就不应当是个做官的地方,如果以为自己当上了这“长”那“长”就是在做“官”,觉得自己的本事和能力真的了不得,那就是头脑发晕。我在忠实履行行政职务职责的过程中,历来谨慎小心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从来没有任何非分之念;从来不向任何人献媚或者投其所好,即使对新分来的年轻教师或刚毕业的留校生,也自觉做到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唯独把教师这个职业看得高于一切。以至于有些校领导和朋友看到我白天工作那么辛苦,晚上和周六、周日还要连轴转给学生授课,总是诚心诚意地劝慰我说:“老宋呀,建议您少带一点研究生,少上一点课,少搞一点科研。年岁不饶人啊,对身体不能透支太狠啊。”我非常懂得也很感谢他们的善意,但是我更清楚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在哪里。舞台上的“官儿”当久了,总免不了有看人家脸色的时候。我历来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你真心看得起我、用我,“士为知己者死”,我必然竭尽全力当好谋士的角色;你假心假意对待我甚至不用我,我也只能够“傻呼呼的”没事儿一样,不遗余力地搞好我的老本行——教学和科研。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随时准备被人揭去“乌纱帽”。但是在任何时候我决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职业终究是我安身立命之本。我以为一个能够经常自找苦吃、自觉忙碌的人,哪怕他所忙碌的工作毫无成功的希望,也要比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功的人充实得多、快乐得多,人生有意义和有价值得多。自古以来人不痴,不成事。“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1]历史上大凡有成就者,多少都有些痴。譬如,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就曾痴迷“忘情”。公元前212 年,罗马人大举进攻叙拉古城。当罗马士兵闯进阿基米德的住宅时,他仍然聚精会神地在一块撒满沙子的木板上仔细推算一道几何题,对士兵的到来没有任何反应。当罗马士兵把利剑指向他时,他却护着木板大叫:“不要动我的图形,我就要算完了!”阿基米德似乎并不知道城池已破,士兵是来杀害他的,又重新沉迷于数学的深思之中,直到无情的利剑刺进胸膛。所以,林语堂先生饶有风趣地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2]这可笑的“痴劲”,也许就是成功的奥秘所在。因为成功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的结果。成功不是人生停留的归宿,尤其不允许用昨天的成功来影响今天正在做的事情。 工作再忙也不忽视教学科研工作。我以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忙”,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忙”是忙得被动,总是被人追着、赶着去忙,人几乎变成了工作的奴隶。第二种“忙”是忙得主动,忙得有条不紊,人完全是工作的主人。第三种“忙”是忙得虚伪,这种人总是没事找事,想着法子让领导看到他在“忙”。对于多数人来说,工作似乎是一种令

宋才发:侵害公民承包、租赁经营权行为认定及赔偿探讨

宋才发:侵害公民承包、租赁经营权行为认定及赔偿探讨 侵害公民承包、租赁经营权 行为认定及赔偿探讨 宋才发* (一) 公民的承包、租赁经营权,是从国家或集体经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具有局限性的独立权利,可以由公民具体享有。这里所论及的承包经营权,仅指公民依法或依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国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租赁经营权指公民依法或依租赁合同的约定,对国有小型工业企业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无论是承包还是租赁经营权的取得,都必须经过签订承包、租赁合同的程序,它们的关键是明确双方各自的责、权、利,使利益与风险相结合。 承包经营权最常见的和大量的在农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1条规定:“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1其承包经营权的内容主要包括:(1)占有、使用和收益权;(2)转包或转让权;(3)优先承包权;(4)投资补偿请求权。承包经营是通过合同取得的一种他物权,即通过农村承包经营合同,公民取得承包经营权。农村承包经营合同的发包人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成为农村承包经营合同的发包人;承包人一般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既包括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包括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是本村与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联合。在特殊情况下,承包人不仅可以是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而且还允许港、澳、台同胞或华侨来内地承包开发荒山和滩涂。1996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承包、租赁、拍卖“四荒”使用权,最长不超过50年。农村土地新一轮承包工作到1998年底已基本结束。只要符合承包政策和相关法规的规定,任何到农村搞承包经营的权利都受法律的保护。 承包经营者依法与发包人签约后,在合同有效期内(通常土地承包经营可长达15年)享有承包经营权,任何人不得干预。一旦有人侵犯即构成侵权行为。譬如,原告李森林、赵玉英系夫妻关系。1987年10月,杨冬生作为发包人的法定代表人,将种植有5000棵苹果树的10亩果园承包给原告经营,签订了果园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承包期为10年,承包人每年向发包人上交承包金2000元,盈亏自负。1988年承包人如数上交了承包金。1989年虽果园遭受灾害,但因承包人精心管理,产量仍比上年有所增长,承包人除上交发包人承包金外,还盈利6000余元。杨冬生觉得有利可图,遂以承包金太低为由,又以发包人的法定代表人身份,于1990年1月单方面废除了原承包合同,将果园重新发包给其侄杨贵福,承包合同约定条款与原承包合同相同。杨贵福承包后,组织人力剪去苹果树枝条2万余条嫁接出卖,获利4000余元。原告要求按原承包合同继续承包并赔偿损失,遭杨冬生拒绝后,原告起诉到法院2。在上述案例中,承包人与发包人签订的果园承包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原告李森林、赵玉英 *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页。 2案例见房绍坤、张维亮编著:《民事侵权与赔偿》,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5—66页。

先做人 后做学问

先做人后做学问 码口中学赵庆发 (2012年6月)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先教学生做人,然后才教学生做学问。 现在的学生很多越来越不会做人,这决不是骇人听闻。请看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 事例一,码口乡高中生陈思(化名)考取云南理工大学,由于是第一次上省城,行李多,他父亲特担心,亲自送他到学校。在理工大附近的小餐馆,陈思遇到了也考取大学的几个老同学,他们问陈思身边的老人是谁,陈思说是他请来搬运行李的农民工。几个老同学热情的招呼陈思吃饭,那个“农民工”当然没有资格上桌,只有在门外空腹等侯。陈思的父亲与我是老熟人,回家后和我谈及此事,还显得很气愤。他说,为了供儿子读书,每年都把过年猪卖了,已经三年没杀年猪了,到头来,自己倒成农民工了。才进大学就不认爹,大学毕业恐怕连妈也不认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对他说。 事例二,码口中学一名初二学生,一天正在吃午饭,他母亲从四十里外走路冒着毒太阳到学校送钱给他,我亲自在场,这名学生没叫她一声妈,更没叫她吃饭,也没买水给妈喝,一句话,没和他妈吱吭一声,伸手接过他妈递来的50元钱便消失

在聚餐人群中了。我很气愤,何况是他妈,就是别人也应打个招呼,说声谢谢才对。 事例三,气人的事竟会发生在我身上。有一次,我从码口下县城去,那时码口还没有直达县城的车,需从茂林转乘昭通班车。很快我下了码口车转乘了昭通车,让我没想到的是车上早没座位了,超载的十多个人都站着(那时交警管得不严,超载是常有的事)。我从茂林一直站到连峰,还是没人下车。我一直站在一个有座位的小伙背后,到水竹一带吃不消了,特想坐,特盼望有个熟人让我坐坐,便开始认真打量每一个人。我眼睛突然一亮,我前面的小伙子就是我的得意门生,两年前考入警校,我就是他的班主任,他读初中时我对他特好,把他列入重点,精心培养他。我在车上虽然站了两三个小时,或许他并没有发现我,我便主动与他打招呼,本想他会很惊喜,会立刻让我坐。但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他反应十分平淡,既没有惊喜,也没让我坐,仿佛我们不是师生,更没有那段情谊,是一般普通的人。让我太失望,让我太伤心了。我一直站到县城,他只字未提让坐之事,也未同我交谈,行同陌路。站了五六个小时一百多公里,脚虽然很痛,但心更痛。我一路扪心自问:老师,你教书为了谁?你怎样教的人?此后,我感慨万千,震动颇大,悟出一个道理:学生要有德。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不认爹、不认妈、不认师的事屡见不鲜,有的比这些还要严重,有的打爹杀妈骂老师。媒体报道,上海

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

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 九年级一班任永刚 教育目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增强自我完善、全方位提初自己的意识,发展良好的个性,为以后步入社会、更好立足打好基础;并借此加强班风建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教育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完善。 辅助教具: 投影机 课前准备: 1、问卷调查(见附件一) 2、统计结果,列出有关数据 3、制作投影胶片(统计的数据、板书等) 4、准备一个小故事《最后拼什么?》(见附件三) 教育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个真实个案: 个案一:某校97届初中毕业生小李,以732分考取华师附中。他认为初中三年来的收获,主要不是在学习成绩上,而是在做人处世方面。同学对他的评价,也认为他进步很大,从刚入学时只懂读书变成有威望的好班长。 个案二:开学前的军训,某校的初一新生,在吃午饭时不守秩序,争先恐后,吃完后也不主动洗刷自己小组的公共用具。 个案三:某校接受工作检查,检查组找了一些初中学生开座谈会。男生主动让女生先坐,自己再去搬所需的椅子。这一举动给检查组成员留下良好印象。 2、教师再讲一个小故事《最后拼什么?》 3、教师归纳:上述几个例子都告诉我们应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待人接物。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这名句言很值得我们深思。事实上,调查结果表明,我们的同学在许多问题上是存在着疑惑和焦虑的,有的甚至连如何“做人”的基本问题还未解决好。例如:与父母的沟通存在障碍;怕与平时不相熟的同学谈话,觉得很难找到话题;对自己信心不足,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有的连自己的优点也没能列出几条来;对某些同学有意见,但不知怎样提出……“学做人”正是本课要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做人──学习自我完善的五个方面 1、吾日三省吾身──认识自我 人应该了解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兴趣爱好、情绪变化规律、处事原则等等,了解得越细致越好。正如比赛前我们需要了解对手一样,了解得越多,我们制定的计划就可以越周密,针对性就越强,获胜的成功率就越初。我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正是说明了这点吗?了解自己越细致,便越懂得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做事的成功率便越初。 对自己的优点应大胆肯定,对自己的缺点则需真实地“直面”。我读初中时很任性,经常做错事,我的班主任送我《论语》里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做人做事做学问

裘法祖院士--做人做事做学问 (注:读后受益颇丰,怎样做个好医生呢?应该向裘老学习!) 我毕业从医已经 65 年了,我常扪心自问,杏林行走 65 载,是否让每一个经过我诊治的病人感到温暖,是否做到了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在我 65 年的外科生涯中,有差错、有失误,深夜不能入眠的时候常使我惭愧和不安。早年读春秋《左传》时,记得有一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我们做医生的,是做学问的,但是做人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我常常思索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 一、如何做人 如何做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思考。最近我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秘书李慎之先生写的《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另一篇是年前去世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韦加宁医生的讲稿《最重要的是做人》。两篇文章读后感受甚深,思考了好久,更感到要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首先应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就是要诚实、正直,要谦虚、本分,要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第一,要做诚实的人。去年我遇到两件事情,使我很不平静。一件是我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带着一封倍加称赞的推荐信去我的母校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就职。但他工作甚差,表现不好,一查询那封推荐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当然,他也就此被辞退。另一件是某院的一位医生,在德国进修后写了一篇论文,去年在我院院刊( 英文版 ) 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他本人,另两位是德国人 ( 导师和一位医生 ) 。由于投稿时附有两封这两位德国人的信,同意发表,当然,我院院刊编辑部就刊出了。今年,被这两位德国作者发现,不同意他发表此论文,因为研究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做的。我们再查询,发现这两封德国作者同意发表的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并代签名的。现在德国作者坚持要他以英文、德文两种文字在我院院刊( 英文版 ) 公开道歉,并要求取消此论文。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不诚实的事,迟早会出问题。 日前,我在 2004 年 11 月 15 日人民日报读到一篇短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南航作学术报告时,有同学提了三个问题,丁肇中说“不知道”,所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却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还有,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进行到高潮之际,突然停顿下来。当时举座哗然,帕瓦罗蒂却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请大家原谅,结果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古语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坦然和诚实,是每个医生或每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不可或缺的品德。我一直认为,最老实、最诚实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第二,要做谦虚的人。有的人从国外回来或获得博士学位,我相信他在某个专业的某个领域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但他在其他方面缺少知识,比如说临床处理不同病情的病人方面,还需要多多请教别人。孔夫子有句话:三人行,必

先做人后做事心得体会

先做人后做事心得体会 先做人后做事心得体会10篇 先做人后做事心得体会(一): 先做人后做事 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和技巧,做事有做事的规律和窍门。作为一个现代人,在商业社会里打拼,仅有熟练掌握这些法则、规律、技巧和窍门,才能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天下最难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赢得人生胜局。这不是大话,而是实话。对于现代人而言,会做人讲的是要有好的人品,有敬业精神,有协作精神,有情义,有担当。做人的成败与做事成败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久都是边缘人!的确,仅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透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术,以道而不以谋,以礼而不以权。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都是不把自我的真正实力暴露出来的人。做人做事不锋芒毕露,不狂妄,不骄不躁,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做人踏实本分,才

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我也能够问心无愧。所谓成就感并非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一步一步走过后,回头再看来路时那发自内心的欣慰与愉悦之情。一步步走来,切勿急切行事,用心急躁,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 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做人的失败! 无论如今你的人生事业处在什么阶段,本书对你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用心研读和遵循本书给你的忠告,你将受益终身;无视这些忠告,你将自蹈危机,永久成不了赢家。 先做人后做事心得体会(二): 有人总结李嘉诚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观点,概括为一句话,即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成功了,事业自然就会好起来。我理解的做人有下头几个要点: 首先,是要能够给别人带来价值,帮忙别人成功。作为企业家,对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