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GTAP模拟的碳关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_帅传敏

基于GTAP模拟的碳关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_帅传敏

基于GTAP模拟的碳关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_帅传敏
基于GTAP模拟的碳关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_帅传敏

碳税分析

2 中国碳税研究 国际能源机构所做的2000年世界能源展望中预计,如果全球对CO2排放不采取有效行动,则全世界在2020年以前每年CO2排放量的增长率会达到2.1%,其中70%的增长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依目前趋势,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总排放量将由1997年的37.8%大幅增至49.8%。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减少碳排放量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碳税政策的建立和开征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很多国外学者围绕碳税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2-16]。中国碳税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到目前为止也有不少关于中国碳税的研究,并已建立了一些研究模型[17-24],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既定减排目标下中国的碳税税率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陈文颖等用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中国MARKAL-MACRO模型研究了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25],和CO2减排对中国未来GDP 增长的影响[26];贺菊煌等[27]建立了一个用于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CGE模型,用静态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CO2减排的效果和对国民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普遍认为碳税能够减少能源消费以及CO2的排放,而且减排将对国家的GDP造成一定的损失,对资本、进出口、价格弹性、福利等都是负向的影响,部分文献[20]认为存在一个最优的减排水平使GDP损失最小。下面介绍几种中国碳税的研究模型。 PRCGEM模型1999年,郑玉歆[20]等建立PRCGEM碳税模型,即一个静态的CGE模型。该模型分析了降低5%、10%、20%的CO2排放需征收的碳税及其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另外模型还讨论了如果在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企业税,保持政府收入不变时碳税的影响。该模型研究中,同时考虑税收不减免和税收减免两种情况下碳税对GDP的综合影响,显然可以看出利用税收中性原则,征税对GDP影响明显下降,而且还存在最优的水平,即减少CO2为10%,GDP下降仅为0.01%。其中中性原则即指让国家总的税收收入保持基本不变,把碳税增加的收入通过减少其他税种的征收来保持总收入水平不变。 CNAGE模型200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挪威统计局联合做了一个课题:《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21]。在该课题中作者通过利用一个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CNAGE)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和GHG排放的影响。CNAGE模型是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准动态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分别计算了生产部门和中国居民的能源消费量,包括煤炭、石油等19种主要的商业能源产品。模型中考虑了固定燃烧、移动燃烧和用做原材料等能源产品的不同用途,分别设定了5美元/吨碳和10美元/吨碳两种碳税税率。研究得出征收碳税将使经济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CO2的排放量将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在对每吨碳征收5美元税时,短期内GDP将下降约0.4%,CO2的排放量将下降8%;长期内GDP将下降0.1%,CO2的排放量将下降2%。在对每吨碳征收10美元税时,短期内GDP将下降0.85%,CO2的排放量将下降14%;长期内GDP将下降0.07%,CO2的排放量将下降4%。这表明:短期内征收碳税对经济和CO2的排放量的影响都相当大,而长期内的影响则小得多。该模型中没有考虑如何分配和使用所征收的碳税收入,并且投资结构不能根据征收碳税的情况自动调整。 MARKAL-MACRO模型高鹏飞等[17]应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MARKAL-MACRO建模工具,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中国能源系统碳减排政策的模型,研究了无碳税(基准方案)和不同碳税水平下(税率分别为30, 50, 100, 150和200美元/吨)未来中国能源系统碳排放情况,用来评价碳税对中国碳减排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在这个模型中,能源需求按6个部门划分,即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服务部门、交通部门、城市居民生活部门和农村居民生活部门。结果表明从2030年开始征税,税率为30美元,碳消减排放达7%,但会导致较大的GDP损失,约占当年GDP的0.13%。另外发现当碳税水平较高的时候,减排的效果并不显著,而

非关税壁垒对贸易与经济的影响

关于非关税壁垒及对经济贸易的影响的探究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基本概念以及非关税壁垒的特点,还进行了对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的对比,探究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世界以及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经济贸易关税壁垒 引言: 非关税壁垒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已出现,但普遍建立和实施却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的矛盾,对进口的限制愈加严格,一方面高筑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采取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他国商品的进入。 近些年虽然WTO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调控作用,但同时非关税壁垒还在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严重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侵扰和打击。而其中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以及本国产品、市场而设置的各种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1、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1)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规定等。 (2)非关税贸易壁垒与关税壁垒的区别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境遇时,由政府说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说征收的税。而关税是一种间接税,最后的税都转嫁给了消费者。必然造成成本的增加。因此国际上可以通过关税来增加的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起到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 关税的大小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机构,一个市场的供应情况,而关税过高则会刺激走势,关税太低,则不能保护地方工业。而且关税还可以用于报复,比如反倾销税等。因此关税在当今的贸易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非关税壁垒,则是以一种限制进出口的方式来保护国家利益。而非关税壁垒则可以加强估计竞争的需要。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提高技术。当然这对发达国家非常有利,对发展中国家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且非关税壁垒还可以保护国家的环境健康,生命安全。 非关税壁垒的针对性非常强,也非常的灵活。能起到有效的保护,更直接的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而且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打着合理和科学的旗号来限制那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 外资大量流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重商主义; 对外外贸; 影响 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学说,但即使经济发展处于更高的阶段时,过去的经济学说仍然有效,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重商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想,又是一种政策体系。本文拟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分析重商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并从中引发一些对现阶段中国外贸发展的启示。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阶段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在许多经济学教科书中,重商主义被看作一种过时的、幼稚的、可笑的早期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就曾尖锐地抨击过它。重商主义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可以说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欧洲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欧洲商业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加之西欧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导致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货币财富成为各个阶级共同追逐的对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与此同时,欧洲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商业资本家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商业资本要实现货币资本的积累,要求国家保护,而封建统治者要进行宫廷挥霍与战争也需要得到商业资本支持,因而两者结成联盟,通过强有力的中央国家来推行新的体现商业资本利益的政策,利用行政措施,尽量地把货币吸收到国内来,重商主义就是这些措施在理论上的表现。它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历史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和法国Montch- restien,他们认为货币即是财富,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主要是直接管制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Thomas·Mun,他们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反对本国金银的流出,只求有顺差即可,因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则是以贸易管制政策为主要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有双重作用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有双重作用,一是充作预算收入,二是保护国内产业。 关税减让对财政的影响我国海关税收(包括关税和增值税)是财政收入中非常稳定,非常可靠的一个来源。以2000年为例,海关共上缴税收2,242亿元(其中关税751亿元,进口环节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1,491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13,380亿元)的1..8%,占中央财政总收入(7,854亿元)的29.6%,占中央财政本级收入(6,986亿元)的32.1%。 降低关税会不会减少财政收入?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经验证明,由于降低关税刺激了贸易,在许多情况下海关税收反而增加。我国也有自己的经验。1992年我国关税水平是43.2%,当年海关征税(包括进口环节税)381亿元。2000年关税水平降至16.4%,海关征税达到2,242亿元,相当于1992年的征税额的5.9倍; 预测2005年关税降到9.4%以后的海关税收,需要假设几个条件。如果现行13—17%的增值税率不变;进口贸易比入世前有更高的增长;海关征税的税基有所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略微下调。在这些条件下,海关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总和将从2000年的2,24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000亿元,增幅为三分之一(其中关税部分有所下降)。 关税减让对国内工业的影响我国关税制度对国内工业实施了长达40多年的高关税保护。195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税则,平均税率52.9%,至1985年下调至38%。1992年税则目录转换,平均税率又调到43.2%。在不适当的高关税庇护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国际竞争力很弱。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过三次大幅度的自主降税方案,今年已降至15.3%。比较1992年的43.2%的水平,累计降税幅度已达64.6%。国内产业———从农业到工业,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从零部件到机器设备———经历了来自外国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我国经济在竞争中获得了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之最。三次降税过程是平稳的,政府也积累了宝贵的贸易自由化的经验。 如果我国在年内能够顺利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关税将在四年内分四个阶段履行降税义务,把平均关税水平从目前的15.3%逐步降到9.4%,平均每年降1.5个百分点,即:2001年底降至13.8%,2002年降至12.3%,2003年降至10.8%,2004年降至9.4%。 若干具体产业的降税信息技术产品包括通讯设备、计算机、芯片在内的二百多项信息技术产品将在2005年实施零关税。这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WTO 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几乎都取消了关税,信息技术变成一个贸易自由化的领域,因此我国实施零关税的利弊得失应该是平衡的。 机器设备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投资设备、对内资企业进口技改设备、国内重大项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一贯实施减免税政策。去年此类减免税进口总额多达145亿美元,免税额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加入WTO之后,这项政策将会继续实施。入世后,机器设备税率的降低,对该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关税,一方面会加大对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工业

论我国碳税制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论我国碳税制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必须建立低碳社会,而碳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国的环境税税收体制不够完善的这一缺陷。然而,鉴于该税种涉及面广、意义深远,因而,在设计时必须要谨慎,开征碳税应未雨绸缪,考虑多方面因素。 标签:碳税;制度;设计 所谓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它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接受了外部性理论,他认为要使环境外部成本内在化,需要政府采取税收或者补贴的形式来对市场进行干预。碳税是根据污染造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污染者所收的税,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将污染的成本加到产品的价去,所以碳税又被称之为“庇古税”。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司的统计,2000~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12.28%,排放总量由27亿吨增至70亿吨,期间累计排放量为415亿吨。2010年中国排放量约为80亿~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不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会达到300亿吨甚至350亿吨。并且根据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最多,担负着巨大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国家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 1 碳税的归属与使用问题 1.1 碳税的归属 碳税的收入归属上有三种选择,即地方税、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一般而言,根据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划分标准,地方税应该是具有非流动性且分布较均匀、不具有再分配和宏观调控性质、税负难以转嫁性质的税种。而碳税对整个宏观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还涉及一个国际协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碳税不宜作为地方税,作为中央税更为合适。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地方税税收收入过低,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建议将碳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为7∶3。 1.2 碳税的使用 碳税收入应该采用以下使用内容和方式:一是用于重点行业的退税优惠和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等方面;二是可以建立国家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效率、研究节能新技术、新能源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植树造林等增汇工程项目以及加强有关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三是在具体使用方式上,应该更多地采用财政贴息等间接优惠方式,

美国贸易战对美国和中国关税的影响

一、对美国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启动贸易战美国经济将会成为最大输家。 在全面贸易战情景下,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中国也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同样的关税,美国将会出现进出口萎缩,国内物价上升,消费、投资连续多年低于无贸易战的基准情形,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并于2019年进入经济衰退,失业率从目前的4.9%到2020年攀升至8.6%;在中止的贸易战情景下,即美国对中国关税政策执行一年后中止,美国消费、投资也同样会连续数年低于基准情形,经济增速到2018年将降至1.2%,失业率到2019年将升至6%。 二、对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的出口对象中,美国居于首位,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8%;在美国的出口对象中,中国则位列第三,占美国出口总量的10%。 从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机械(占出口总量51%)以及劳动密集、附加价值较低(如占出口总量33%的鞋服)的产品。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初级产业部门,如农产品、天然矿石以及汽车和飞机这类先进制造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出口方面的结构正在持续转变升级,如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2000年至2016年,机械以及运输设备在中国出口总量所占比重已经从33%上升至47%,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则从35%下滑至27%。 在此背景之下,汇丰测算,若对中国实施45%的关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下滑52%,占中国出口总量的9.3%,出口总量受影响较小的原因在于中国将出口更多产品至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从而抵消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美国能够获得的关税收入约为890亿美元。0151986符芳玲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当国家开始征收关税将对一国的整体的社会福利产生相应的影响,要想了解关税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个局部均衡模型来进行分析,其中只分析关税一项影响因素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变化而带来的福利效应的分析。但是讨论到我国汽车进出口的关税的福利效应时就必须首先确定分析的国家为大国还是小国,小国意为本国的通过征收关税来改变价格不会对国际价格产生影响,一般关税为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之差。而对于大国意来讲,关税的税率高低会因大国的进出口量变化而对国际市场整体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进而使国际价格发生变化。对于中国而言,我国的汽车进出口量还不足以影响到国际供求关系,所以中国在汽车进出口可以视为小国。 征收关税对将使价格提高,必然会使国内的可以生产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厂商提高产量,增加了国内生产。可是在提高价格的同时国内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零,就会减小国内消费。对于国家关税必然会产生关税收入,关税收入=税率*进口量。所以关税的福利效应=生产者增加的福利-消费者减小的福利+政府的税收收入 关税福利分析图 图中,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当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S和D 的交点为均衡点。P 1 为国际市场的价格,也就是自由贸易时的价格。t为对进 口的产品所征收的关税,所以P 2征收关税之后的价格,即为P 2 =P 1 +t。 在小国的条件下,供给曲线S与P 1、P 2 两条线分别相交于3和1两点,意为 当征收关税之后,因为价格的提升国内的生产量由Q 1提升到了Q 2 ,增加了 Q 1Q 2 ,体现了关税对于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带来的生产者增加的福利可以用增 加的生产者剩余表示,可用图中的梯形a(1 P 2 P 1 3)的面积来表示。 在需求方面,当征收关税后价格提升,需求曲线D与P 1P 2 两条线相交于Q 3 Q 4 两点。可以理解为由于征收关税,进而消费需求由Q 4减少到了Q 3 。由于消费减 少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减少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示,可用图中的梯形a+b+c+d (2P 2P 1 6)面积来表示 在国家的关税税收收入方面,由于征收关税,进口量由征收之前的Q 1Q 4 减少 为Q 2Q 3 ,关税由征收前为零变为t*Q 2 Q 3 ,可用图中的c(1245)的面积来表示。 关税带来的福利效应=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减少的消费者剩余+政府财政收入。所以可用图中表示为a-(a+b+c+d)+c,即为-(b+d)。 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当小国条件下征收关税,对于社会整体的福利效应为负。这样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更主要的是通过关税条节价格,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更多的使用到国内的进口替代产业的生产中。体现了关税对本国的保护作用。

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课题负责人:姜克隽 课题组主要成员:胡秀莲邓义祥庄幸刘虹刘强朱松丽 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执行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即使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核电的国家行动,2007年能源需求量达到了26.3亿吨标煤,比2006年增加了2亿吨标煤,比2005年增加了4亿吨标煤。2007年和2006年的节能率分别为3.7%和1.6%1,均没有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年度计划[1][2] 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根据我们排放模型计算,2005年,2006年和2007年CO2排放量分别为,与2000年的有明显增长。其中能源活动排放的增长是主要因素[3]。 目前全球正在为积极准备2012年后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时间之后的新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协议。根据2007年底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十三次缔约国大会确定的日程(巴厘岛路线图),希望在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十五次缔约国大会上能够就新的协议达成一致,即提出新的议定书(称作哥本哈根议定书)[4]。许多国家和组织在不断的提出新的提议,多个重要国际协商会议都将气候变化作为核心议题,包括每年的G8+5会议,APEC 会议,经济大国领导人会议等。 由于各国的观点不同,导致哥本哈根议定书的谈判将充满曲折。一些排放大国,包括中国和美国,自然而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目标。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受到的关注和压力首当其冲。一个重要的压力是国际社会在提出新型经济体(主要包括中国和印度)需要加入哥本哈根议定书的先排目标承诺中。其理由是即使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进行大规模减排,仍然会由于新型经济体的排放增长的无法实现长期较低温室气体浓度减排目标。中国的总排放和人均排放均大大高于印度,因此中国压力巨大。 2006年度能源研究所承担了能源基金会的研究课题,对中国实施能源相关税收机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包括能源税、燃油税和碳税[5]。其中就碳税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之后能源基金会启动了中国2050年低碳经济情景研究项目,能源研究所在其中承担主要部分。国际社会的压力,以及2050低碳经济发展情景中均提出了对长期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需求,以分析中国可能实现的排放途径。 同时环境保护部在组织研究机构进行中国实施环境税收体系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包括碳税在内的环境税收体系提出一个明确的系统的研究结果,利用税收体系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6][7]。

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看生活的小片断: 2006年的一天早晨,中国东部某城市,从事IT行业的白领张天利,早上八点钟准时起床。 他洗刷完毕后,喝了一杯“雀巢”咖啡戴上“劳力士”手表,找到他心爱的“诺基亚”手机,提上他的“戴尔”电脑,出门搭乘地铁到公司上班。 一路上张天利在考虑,是否购买一辆小汽车了,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究竟是购买日本的“本田”车好呢?还是德国的“奔驰”车好呢?同一时间,地球的另一边,美国东部的某一城市,布鲁斯一家三口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日。 布鲁斯先生在客厅里仔细品尝来自中国的“龙井”茶。 另一边布鲁斯太太正在厨房准备美味的晚餐。 她打开“海尔”冰箱寻找材料,用“格兰仕”微波炉加热食物。 小儿子布鲁斯一边抱着“中国制造”的小玩具,一边看着“创维电视机中播放的动画片。 布鲁斯太太准备再为小布鲁斯购买一双来自中国的布鞋,这种布鞋美观舒适,价格实惠,能为家庭节约支出。 从这些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 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了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过程。 商品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 1.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但资金与劳动力比例严重失衡,国民就业的压力相当的大。

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可以为产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总额中,仍将占有较大的比重。 2.国际分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降低国际产品价格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商品国际化,商品国际化使企业面临便于营销环境。 企业为了使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纷纷将工厂转移到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更低。 这也是大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3.国际贸易使国际产品普及国际贸易活动,使商品消除了国家的归属,统一成为国际商品。 越来越多的企事业为了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都将自己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销售到世界各地。 无论身处哪个国家,人们都可以购买自己所需的国际产品。 国民能够以比从前更低的价格购买更高品质的商品,享受全球一致的服务。 4.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过去,我国的物质比较缺乏,人们对于生活用品的需求仅仅停留在使用价值上。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人们的收入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可供选择的商品增加了,总体关税水平下降了,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 现在人们对于生活服务用品的要求从单纯的满足使用要求转向了品质的追求,开始懂得享受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以往,小汽车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但现在拥有水汽车已经不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定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进口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该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图1所示。 图1 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设图1中的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也是国内价格),S1C1为进口量;P t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关税额),S2C2为进口量。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下。 1.价格效应(Price effect)。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0上涨到P 。 t 2.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征收关税降低了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征收关税前,国内需求量为C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到C2。由于征收关税,引起国内消费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其损失为a+b+c+d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降低了物资福利水平。 3.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征收关税增加了该商品的国内产量。征收关税前,国内供给量为S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到S2。由于征收关税,刺激国内供给量的增加,就是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给生产者带来利益,其利益为a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一些国内资源从生产更有效率的可出口

商品转移到生产较缺乏效益的可进口商品,由此造成了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4.贸易效应(Trade effect)。征收关税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S1C1,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S2C2。由于征收关税,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贸易效应。 5.财政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进口商品数量,其数额为c的面积。 6.收入再分配效应(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effect)。征收关税使消费者的收入再分配。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增加了面积为a的利益,这是由消费者转移给生产者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面积为c的利益。 7.净福利效应。征收关税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为-(b+d)。它意味着对贸易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其净损为(b+d)。这部分损失也称为保护成本或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为消费扭曲(comsump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是消费者剩余的净损。 二、贸易大国的关税效应 如果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了世界进口量的较大份额,那么该国进口量的变化就会引起世界价格的变动。因此,大国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就不同于小国情况。贸易大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图2所示。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

ABSTRACT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对外贸易措施关税措施及非关税壁垒

对外贸易措施第一节关税措施关税是你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是贯彻执行本国有关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的重要工具。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关税与其他国内税收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人和进出口货物。(3)关税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4)关税可起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关税种类繁多,按不同标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一)进口税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进口税主要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二)出口税出口税是出口国家海关对本固产品输往国外时,对住口商所征收的税征收出口税的目的,或是为了财政收入,或是为了保证本国的生产或本国市场的供应。(三)过境税过境税又称通过税,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二、按差别待遇和待定的实施情况分类(一)进口附加税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一般进口税,还往往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进口税,这种对进口商品征收一般关税以外,再加征额外关税,就叫做进口附加税。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因此又称其为特别

关税。有些国家有时还针对个别国家和个别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主要有以下两种:1、反贴补税反贴补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它是对于直接或间接的接受任何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的税额一般按奖金胡贴补数额征收。2、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商品倾销是垄断组织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占领市场的一 种手段。(二)差价税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关税,这即是差价税。由于差价税是谁着国内价格差额的变动而变动, 因此它是一种滑动关税。(三)特惠税特惠税又称优惠税。它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 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四)普遍优惠制普遍优惠税制简称普惠制。它是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 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 非歧视的、非互惠的。普惠制的目的是: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加速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三、按照关税的一半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一)

关于碳税的研究-朱晓晨

关于碳税的税负转嫁分析 摘要: 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以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若开征碳税,将有多少行业的相关企业会受到影响,碳税的税负又会怎样在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转嫁?本文对中国碳税的税负转嫁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并以此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碳税税负转嫁 前言 碳税(carbon tax)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与总量控制和排放贸易等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不同,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但碳税具有税收负担间接转嫁、税收征收隐蔽和管理便利的特点,从而是一种流转税。而作为流转税,税负是易于转嫁的,因为生产者和中间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水平而将碳税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正文 一、碳税基本情况介绍 (一)税基(征税范围) 碳税是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征税的税种,但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还包括氧化亚氮()、甲烷()、臭氧()、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HFC)和全氟化碳(PFC)等。中国现阶段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可确定为:在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因消耗石化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因消耗石化燃料所产生的,碳税的征收对象实际上最终将落到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石化燃料上。 (二) 计税依据 碳税的征税对象是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理论上应该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最为合理。但由于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涉及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监测问题,在技术上不易操作,征管成本高。因此在实践中更多地是采用二氧化碳的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即根据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等石化燃料的含碳量测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所燃烧的石化燃料之间有着严格的比例关系,且石化燃料的使用数量易于确定,可通过投入量或使用量确定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这种计税依据的确定不需要涉及气体排放量的监测问题,易于操作,征管成本低。碳税的国际经验也表明,目前征收碳税的大部分国家都是以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税务机关尚不具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监测的能力,为了便于征收,降低征管成本,我国同样应该以二氧化碳估算排放量作为碳税的计税依据。估算排放量的确定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能源部分所提供的基准方法,石化燃料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二氧化碳排放量=石化燃料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低位发热量碳排放因子×碳氧化率×碳转换系数 其中:石化燃料消耗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实际消耗的产生二氧化碳的石化燃料,包括煤炭、原油、汽油、油、天然气等,以企业账务记录为依据;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指单位石化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位发热量是指石化燃料完全燃烧,其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也称净热;碳排放因子是指石化燃料单位热值的碳排放量;碳氧化率是指碳氧化的比率,即氧化碳占碳排放的比率;碳转换系数是指由碳到二氧化碳的转化系数。

国际贸易关税术语

国际贸易关税术语 海关(Customs) 一国在沿海、边境或内陆口岸设立的执行进出口监督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它根据国家法令,对进出国境的货物、邮递物品、旅客行李、货币、金银、证券和运输工具等实行监管检查、征收关税、编制海关统计并查禁走私等任务。 海关估价(Customs Value) 经海关审查确定的完税价格,也称为海关估定价格。进出口货物的价格经货主(或申报人)向海关申报后,海关需按本国关税法令规定的内容进行审查,确定或估定其完税价格。 国际贸易中的货物价格形式多种多样,海关估价以何种价格为依据,各国都有不同的规定。最通常使用的进口货物估价依据是到岸价格。有些国家则使用离岸价格、产地价格或出口价格,也有些国家使用进口地市场价格,进口国官定价格......,或同时使用几种价格。 作为估价依据的价格不等于是完税价格。需要根据国家的估价规定进行审查和调整后才能规定为完税价格。由于各国海关估价规定的内容不一,有些国家可以利用估价提高进口关税,形成税率以外的一种进口限制的非关税壁垒。因此,国际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估价规定,并为此做了很大努力。 目前,国际性的海关估价规定主要有《关于实施关贸总协定第七条的协定书》,也称《新估价法规》,另一种是《布鲁塞尔估价定义》。在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中,货物贸易谈判组最惠国协议与安排小组召集各参加方的海关专家做了多次非正式的磋商,并就对关于实施总协定第七条《海关估价守则》的协议草拟了一份海关当局有理由怀疑进口商申报价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事项的文本。 互惠原则(Reciprocity) 互惠是利益或特权的相互或相应让与。它是作为两国之间确立起商务关系的一个基础。在国际贸易中,互惠是指两国互相给予对方以贸易上的优惠待遇。 互惠原则是关贸总协定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它有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不仅明确了各缔约国在关税谈判中相互之间应采取的基本立场,而且也包含着各缔约国之间应建立一种怎样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从关贸总协定以往的八轮谈判来看,互惠原则是谈判的基础,其作用也正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的。 关贸总协定互惠原则规定见第二十八条附加关税谈判第一款修改减补表的谈判、第三十三条新成员国的加入等。 互惠原则使每个国家在降低其关税时在经济上安全了,因为相互削减消除了单方面削减所必然带来的国际收支逆差的风险。互惠原则也使削减关税在政治上成为可行,因为相互削减关税被认为是一种妥协交易而不是向别国投降,因而通常不会产生政治风险。 汇兑平价(Par Value of Exchange)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一、什么是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初是有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个国家于200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内签署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但与过去的经济合作不同,TPP增加了“战略合作”的内容,涵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2009年新加坡APEC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加入TPP谈判。2015年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 二、TPP的发展趋势 最初的TPP(美国未加入之前的TPP)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TPP只是FTA的一个升级版。美国加入前的TPP之所以倡导更高程度的贸易自由,是因为它原本只是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协定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在世界上占领较少的比例。这些小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TPP缔约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业链上施加影响。所以,小国之间进行高度自由贸易,贸易国双方地位相对平等,贸易关系是互惠互利的。 但是,自从美国2008年2月美国加入之后,TPP所倡导的高度程度自由化就彻底变了味。TPP从原本只是几个小国间的贸易协定,变为一个大国和几个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这个大国可以控制全球的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和能源价格,因此美国必然处于其他小国经济产业链的最上端,控制着其他小国的贸易成本。 三、美国加入TPP的意图 美国加入TPP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亚洲的市场,美国一直未真正离开过亚洲,但是随着亚洲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意识到由于对东亚地区的忽视,导致了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实际上在慢慢被削弱。增加在该地区的战略投入,有利于美国主导亚太多方位、多层面的合作进程。除了经济目的外,TPP还将有助于美国对外输出价值观,提升在该地区的“软”实力影响。 四、TPP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通过TPP绸缪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努力,无疑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未被邀请参与TPP谈判,美国虽然没有明确宣布排除中国,但考虑到TPP有些条款,比如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以及国有企业等相关条款直接针对中国,基本上已经把中国排除在外。考虑到中国和平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以及美国东亚战略有着眼的约束中国的意图,TPP作为美国力推的重要战略砝码,给中国在亚太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定,但未来不排除中国在适宜的时候提出加入。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是12%,也为全球最多。中国已经和TPP协定中三分之二的成员国签定了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平衡TPP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 美国力推TPP谈判,不仅让自那个是自己重新成为亚太发展的中心,更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让中国的影响最小化。这是针对中国和平崛起协定谈判,是遏制中国继续发展的协议,面对这些,中国应该从自身考虑,不能盲目去追求谈判的权利而忽略当前现状,同时我们也要改善本国的经济现状,达到一个更合理的模式。从短期看,该协定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多边贸易安排都无法将非协定国家和地区排除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否则其自身发展将大为受限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