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线的认识

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楼逍遥

教师简介:

楼逍遥,女,1987年7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金华师范学院,现任教于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从教三年来探索创新,积极参与一项省级课题、二项市级课题的研究与执笔,几年来已有十余篇论文及科研成果在省、市、县级获奖及发表,2009年执笔的课题—《低段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效性研究》获金华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同年还被评为浦江县优秀教师;多次在县、镇级观摩活动中上示范课。该教师还擅长书法,撰写的作品多次获金华市书法比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P16-17页“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并知道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能用数学符号正确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三种线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画一画。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线。请你在草稿本上画一条你最喜欢的线。

2.揭题。

有直的线,也有曲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不研究曲的线,只研究直的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1)线的体验

生活中找一找三类线:

①线的两边都能看到头

②线的两边都看不到头

③线的一边看到头,一边看不到头

(2)线的模型

你能将这三种线画下来么?

(3)线的欣赏

说说看你最喜欢哪种线?为什么?

2.自学读法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填一填。(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2)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2.拓展练习

(1)数一数,一共有几条线段

① A B ②

C D

G F E

()条()条

()条()条()条四、总结

平移与平行

婺城区北苑小学章立平

教师简介:

章立平,男,1975年10月出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教龄16年。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金华市优秀青年教师,金华市教改之星金奖。有20余篇论文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数学》、《小学教学》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世纪版数学四上18—20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平移前后图形的分析比较,理解“平移产生平行”的发展规律,明确“等距”的基本要求,初步形成平行线的概念界定,掌握画平行线方法。

2. 经历平行线“等距”要求、“画法形成”的探究过程,体验图示、实验、归纳、类比等思考方法,发展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平移与平行”的学习中,能主动表达“等距”规律探求的不同理解,尝试解释所得的“平行”结论,并不断学会与他人合作。

4. 通过操作、实验、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提高对数学结论推导过程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设计:

相 交 和 垂 直

东阳市湖溪镇中心小学 杜美玲

教师简介:

杜美玲,女, 1981年出生,教龄12年,多次承担东阳市级公开课。2007年获东阳市数学优质课一等奖,2008年在小学数学新生代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金华一等奖和省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金华市“521”工程骨干教师。自任教以来,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撰写的论文和案例多次获奖。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21—23页,相交和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并能正确判断。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条直线的相交与垂直关系,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长方体中找平行线

2、长方形中感知垂直

二、理解垂线

1、想一想,你能在b 边上画出像a 这样的线吗? 1)学生试画

2)全班交流,展示画法

2、观察画出的这些线和b 有什么关系?

3、在生活中找一找垂直现象。

4、梳理、完善垂直的概念。

5、回顾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的垂线,和平行线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创造垂线 1、创造垂线

你能利用手上的材料创造出垂线吗? 1)学生尝试 2)汇报交流

2、过点A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应用垂线解决问题

淘气要到河边,他可能会怎么走?哪一条路最近?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 四、回顾与反思

回顾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b

a

旋转与角

金华市东苑小学吴志坚

教师简介:

吴志坚,男,1979年6月出生,教龄13年。曾先后获得金华市教坛新秀、金华市教改之星(金奖)、全国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教改实验优秀教师、金华市开发区首届“轻负担高质量”示范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有40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区级获奖,其中发表3篇。主持研究市重点课题1项、市规划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与交流,发现并明确旋转能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在此过程中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旋转产生的这些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通过探索与学习,能发现生活中诸多由旋转而产生角的现象,并初步体会旋转与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计量。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基本经验。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角教具(学具)、钟面、折扇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引入新知

1、教具展示两线垂直相交的位置。

2、固定一线,将另一条线做平移,复习平移与平行之间的关系。

3、设疑:其中一条线可以作平移运动之外,还可以作什么运动?(旋转)

思考:绕哪一点旋转?旋转会得到什么?(角)

出示课题《旋转与角》

二、实践体验,发现交流

1、猜测关系,初步感知

(1)思考:相交成直角的垂线绕垂足做旋转运动,角可能会产生哪些变化?

(2)教师用教具对学生的猜测做初步验证,为后面学生的独立操作做铺垫。

(3)想一想:这样的情形你在生活中碰到过吗?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2、操作实践,体验感知

(1)根据课前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学习用具。

(2)象前面老师操作一样,边操作边独立思考,旋转与角之间的关系。

(3)把自己操作中的发现和思考中的困惑与同学交流。

3、交流探讨,深入感知

(1)说出你们的发现与困惑,老师相机板书学生的发言。

(2)结合学生的发现和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深入的探讨,关键问题教师用教具配合课件演示加以说明,明确所探讨的内容。

策略一:对学生的发现和问题进行简单分类,简单问题学生自己解决,稍难问题老师点拨解决,较难问题老师引导解决。

策略二:在研究旋转产生角的过程中认识平角、周角,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障碍,通过实践操作和辨析明确概念。

4、实践联想,巩固感知

(1)小结前面的学习成果,请同学们再次实践,巩固旋转与角之间的关系。

(2)联想到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旋转产生角的现象?

学生发言,教师用实物适当补充说明。

三、应用研究,巩固提升

1.结合教材试一试,说说生活的平角和周角是怎样形成的,并找一找生活的物体旋转之后都产生乐哪些角?

2.结合教材练一练1,研究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夹角,体会时间不同所形成的夹角也不同。结合教材练一练2,通过画角,再次明确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3. 结合教材“你知道吗?”通过课件展示速度表的动态,沟通旋转幅度、角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体会旋转带来角的变化可以表示某些事物的计量。

四、小结

角的度量

金华市东苑小学赵晓玲

教师简介:

赵晓玲,女,1978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金华师范学校。曾两次获得金华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获得浙江省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在“浙江省数学年会”“浙江省特级教师携手农村大行动”等省、市级活动中承担教学观摩及送教下乡任务,得到一致好评。多篇论文、案例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案例》等刊物上发表,承担、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实验研究。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P26—28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将角数字化的过程,能用数字描述角的大小。

2、结合具体的活动,体会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活动中感受探索的乐趣,形成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硬软件一套、活动角、量角器

学具准备:量角器及雏形、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将角数字化。

1、数字化(一)——用0表示角

(1)复习角的相关知识。

(2)活动角一条边逆时针转动,得到六个角。

(3)转动边旋转回来,使角变小,小到两边重合时,用0表示。

2、数字化(二)——用数字表示角

(1)用数字表示其它六个角。

(2)小结

3、数字化(三)——反方向角的数字化

(1)活动角一条边顺时针旋转,转出四个角。

(2)在作业纸上用数字表示这四个角。

(3)反馈比较,发现问题。

(4)讨论解决办法:需要统一标准

二、量角器与量角

1、形成量角器雏形

(1)自学课本P27,课件帮助感知1°。

(2)学习0——180°,形成量角器雏形。

(3)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分别多少度。

2、用量角器雏形找角、量角

(1)看度数在工具上找角。

(2)看角在工具上找度数。

(3)量反向角发现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3、完善量角工具

(1)标注外圈刻度。

(2)用量角器量角。

(3)给出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与提升

1、练习:选读内外圈刻度。

2、疑难角的度量

(1)边太短的角

(2)位置不正的角

3、讨论:两边都不在0刻度线上,而在其它刻度线上,能否量出角的大小,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今天的学习让你有什么收获?

画角

金东区曙光小学朱雪莲

教师简介:

朱雪莲,女,1977年12月出生,教龄15年。小学高级教师,金华市第一届中小学特级教师跨区带徒学员。多篇论文案例在区、市级获奖,其中《和女儿一起成长——从家庭教育反观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之友》发表,市立项课题获第三届教研课题市三等奖。执教的《买矿泉水》一课获2009年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国家级示范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学会用量角器正确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估计、想象、画角等操作活动,建立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觉,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量角器正确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画非整十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一副三角板、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新知

1、估一估、量一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2、揭题。同学们已经学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画法。(板书:画角)

如果告诉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把这个角画出来吗?试一试吧!

二、尝试操作,探究新知

1、画一个60度的角

(1)学生尝试练习

(2)同桌互查,交流画法。

(3)集体交流画法。

A、用三角尺画。

B、用量角器画。

2、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150度和85度的角。

再告诉你两个角的度数你能画正确吗?先比划一下,150度,85度呢?

现在我们知道画角的工具有量角器也可以用三角板,请你用喜欢的方法画一画150度和85度的角。

画之前估一估、比划大小。学生练习,完成之后检验评议。

画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讨论一:为什么85度不能用三角板来画呢?

讨论二:一副三角板能画哪些特殊度数的角?

怎样思考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现在对于这两种画角的方法你想说点什么?

三、运用提高,巩固新知

选择合适的方法画下面各角:30度、70度、105度、160度。

同桌交换批改,检查到同桌有错误的请举手。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画角和量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画角和量角时,都要把量角器上的角和画的或者量的角进行重合。

五、机动拓展

在生活中,有些角不要需要精确度数,可以任意画。有些角需要需要精确度数,如果不用量角器和三角板你能画出90度的角吗?45度呢?

线与角的练习

婺城区柳湖小学倪军健

教师简介:

倪军健,男,1974年9月出生,教龄14年。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近年来,执教各级观摩课40多节,受到全国、省市专家的好评。参与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从婺城区到金华市、浙江省乃至全国均荣获一等奖。数学教学的科研成果和论文,获得全国、省市45项各种等级的奖项。已发表一部专著《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和学术性教研论文16篇。省市多家媒体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专题报道。曾成为杂志《中华教育研究》的封面人物。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P30

教学目标:

1. 经历画一画,进一步巩固画线段、射线、直线、平行线、垂直线和角的方法。

2. 在练习中发展自主探索规律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⑴哪几度角是很容易画的?不用量角器从大到小

画出这些角。

2、小探索:怎么测量出三棱柱子三个角的度数?通过练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线与角”的整理和复习

义乌市实验小学朱向阳

教师简介:

朱向阳,男,1975年10月出生,1992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曾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教育科研青年标兵、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金华市名师等称号。现任义乌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兼任义乌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小学数学分会副会长。主持或执笔的课题成果省级及以上获奖6项,著有个人专著《寻找数学教学的中间地带》,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四上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征与区别;能正确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关系;掌握角的分类及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进一步提高作图技能。

2.运用联系的观点,从“点”出发,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线与角”知识的整体建构;运用比较的方法,在区别和联系中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

过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

1.揭题

2.引出端点、交点和顶点

二、回顾整理

1.“线”的整理:直线、射线、线段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联系?

2.“线的关系”的整理:怎样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垂直?

3.练习检测

4.“角”的整理:有序认识各类角以及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5.“线与角”知识的整合

三、练习沟通

1.画一画:按步骤作图,想想有哪些发现。

2.量一量:测量角的大小,你有哪些发现?

3.数一数: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线与角”?

四、总结

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

——我就这样一路走来

吴正宪

专家简介:

吴正宪,女,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数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委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政府“人民教师奖”、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中共中央统战部“先进个人”、“北京教科院职业道德标兵”等称号。

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吴正宪是一位受学生欢迎、教师尊重、专家认可的教师,她用行动实践了党和国家对特级教师的要求,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40年的时光匆匆流过。我是怎样由一名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转变为引导学生感受美好数学世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的“立体教师”的?我又是怎样从习惯于“教材介绍、个人报告、现场评课”的单一教研模式发展到引导教师群体在高质量的案例研修中、在承担富有挑战性任务过程中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团队研修”机制的呢?

最初的追求:做孩子们喜爱的教师

阴霾过去,迎来曙光

困惑而思,起步探索

钻研理论,走向“新我”

勇于实践,不断攀登

第二个追求:做基层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

以“我”为主的接受式培训。

以真实课堂为资源的互动式培训。

新世纪的追求:构建以专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团队研修机制

由“师带徒”向团队研修转变。

构建有效的团队研修模式和策略。

在与教师共同研修中努力实现自身专业的再成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