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1)

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1)

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1)
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1)

山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

姓名:李一聪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保障

指导教师:段永蕙

2011-03-01

摘要 

太原市是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而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它也是山西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建国以来,一直以工业发展为核心的太原市,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正是因为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定位,使得太原市的城市建设多是依厂矿而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原市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棚户区,房屋残旧,基础设施落后,居民居住环境较差,生活质量低于城市平均水平。城市棚户区的存在已经损坏了太原市城市形象,并逐渐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太原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对城市范围内的棚户区进行改造,结合实际制定了优惠政策,使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住房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城市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善,但改造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因此对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太原市综合实力稳步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社会保障理论等基本理论,结合国内外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对太原市棚户区改造进行了的研究。阐述了太原市城市棚户区形成原因、改造现状、主要成效,并站在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深入地对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初步探索了太原市未来几年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驱动力,为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未来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模式,改造建议

Abstract

Taiyuan is a cultural city with 2,500-year history, as the capital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It is also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 Shanxi Province. Since the founding of our count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core of the Taiyuan, it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ecause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of the city targe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iyuan city was built mostly by factories and mine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gradually formed within the Taiyuan city a number of relative economic decline, disrepair and dilapidated housing, backward municipal facilities, poor housing quality and environment area, this is referred to urban shantytowns. Taiyuan urban squatter settlements currently existing features cannot meet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daily life, and 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urban slums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aiyuan, the bottleneck, seriously damaged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even led some social problems. In order to restore its old city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vitality,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urban residents, The government of Taiyuan has carried out u rban squatter settlements since 2007,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the housing problems of squatters to a certain solution, the initial appearance of the city have been improved, But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lso showed some problems. Therefore, in Taiyuan city shantytowns research, for promoting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n Taiyuan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management, economics and other discipline of basic principles, Taiyuan shantytowns for a systematic study. Taiyuan urban shantytowns described situation, the main results,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nd learn from other cities in shantytowns model,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in-depth transformation of Taiyuan urban shantytowns were studied. Meanwhile, the paper explored the city of Taiyua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driving force in shantytowns for Taiyuan urban shantytowns, made the future vision.

【Key Words】: Taiyuan, urban shantytowns, transformation model, transformation recommendations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1 绪论 

城市棚户区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初期,许多贫困家庭可以依存于城市棚户区,确实解决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住房问题。但是,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都要求城市棚户区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为了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保证城市快速发展,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也就呼之欲出了。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太原市城市地位的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城区内的老旧建筑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存在低洼易涝,基础设施配套不齐的情况,房屋也多为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这些老旧房屋在长期的无管理状态下逐步形成了城市棚户区。而且由于太原市城市棚户区人员结构复杂,城市管理约束力相对不足,城市棚户区中的居民长期处于生活环境差,生活质量低的状态,不仅有损于城市形象,还会引发社会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影响城市正常发展。所以要使太原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就必须重视城市棚户区问题。

2007年,山西省以太原市和大同市为试点开启了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同年,太原市也根据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工作,正式拉开了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序幕。

太原市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太原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改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解决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困难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次,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利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自身的竞争力。最后,城市棚户区改造可以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改善城市面貌,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总之,进行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有关棚户区改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贫民窟、城市更新以及城市边缘地带等[1]。

(1)贫民窟改造研究

在西方学术领域中,贫民窟与棚户区两个概念最为接近,贫民窟清除是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其有关研究为我国棚户区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首先,贫民窟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问题更加严重,泰国、印度等国家对改造贫民窟积累了许多经验。GragOhare指出孟买的重要房屋供给政策包括孟买贫民窟的清除、高层公寓住宅区的建设、私有化市场引导计划、自助策略等。Vniit Muknija 通过在孟买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和传统意义上只关注私有产权相反的一种面向不同所有权的新视野。除此之外,政策制定还必须考虑产权价值、所有权、物质属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不动产权、产权价值的物质属性。Vniit Muknija进一步证明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由于多重复杂的动机,生活在贫民窟的居民中会出现一部分支持者,支持并配合改造贫民窟的工程。Fi.lee、YokShui以曼谷改建贫民窟的实证为基础,指出“以社区为基础”及“自助”的改造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次,贫民窟的成功改造不能只靠贫民窟内部的资源调整,还要需要大量外界投入给予支持,活跃贫民窟的内部资源,从而提升自身能力,进一步改善自身居住环境。Mike Davis (2009年)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贫民窟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居住环境,指出了贫民窟问题必须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因为城市贫民窟现象已经使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不断恶化。 

最后,贫民窟问题的治理已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研究的趋势。在各国学者积极支持下,一些世界性的组织也随之建立,联合国人居中心成立了专门研究贫民窟改造的有关机构,积累了很多贫民窟改造的经验,有利于各个国家解决贫民窟的相关问题。改造贫民窟可以分为几个流程,其中包含情况分析、可行性研究和城市发展战略,然后再建立财务和机构体制。具体行动有:土地使用权的规范化,受物质条件改善影响的居民重新定居问题,道路、排水、卫生和供水等关键基础设施改造,通过贷款和微观信贷举措修复住房,在教育和健康领域提供基本服务,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以确保这一项目的可持续性。联合国人居中心改

造贫民窟的经验认为,城市治理是合理解决贫民窟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治理方法可以鼓励贫民参与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并吸收他们参加决策过程,有利于推进贫民窟改造。

与贫民窟的形成机制相比,城市棚户区的形成更复杂,涉及问题更多。但二者在社区特征,景观特征,人口特征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改造贫民窟的经验、教训对于改造城市棚户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城市更新理论

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更新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城市更新的内容更为丰富,目标更为广泛,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也趋于多样化,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方法:A.D.索伦森的倡导性规划、T.塞杰的连续性规划、A.厄斯金的公共选择规划以及近年来兴起的M.布兰奇的联络性规划等。其次则是强调人居环境的建设,倾向于渐进的、谨慎的、小规模改造为主的社区合作发展。虽然各种观念方法和实际情况存在着不同。但是,21世纪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的总趋势是反对大范围、大规模的非理性改造,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更多着眼于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规划的科学性、灵活性。城市更新理论的新发展更加趋向于“社区规划”,因为他们都强调规划上的公共参与,关注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工程师、社会经济学者之间形成高效率的多边合作,以有效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促进邻里和睦为主要目标。与城市更新理论相比,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操作要更加复杂,包括投资运营、拆迁重建等多方面的工作,而规划是城市更新理论的核心内容。但是城市更新理论中有关可持续的、动态的改造更新过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城市棚户区改造也应该是人居环境逐渐改善的过程,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和改造工程的灵活性。

(3)城市边缘地带研究

城乡过渡地带的概念是德国学者Louis最早提出的。他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的过程中发现,原先某些属于靠近城市边界的某些边缘地区,由于城市化这些地区逐渐随着城区的不断发展而成为市区的一部分。Queen和Thomas进一步明确了城市边缘地带的概念。明确的将城市的地域结构分解为内城、城市腹地、城市边缘区三个部分。此类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①地域结构特征研究;②郊区特征研究;③地域差异研究;④城市化阶段与地域空间配置研究;⑤城乡连续统一体的研究;⑥城郊农工综合体的研究。

(4)城市村庄

城市村庄的提法最早出现在《人文地理学辞典》中,美国学者Johnston主编的将都市村庄定义为“一种居住社区,居民具有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文化和种族特征,常位于内城或转型地带,是移民进入城市的聚集点”。美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O’Sullivan在《城市经济学》中将城市村庄定义为“现代城市郊区的次中心”,是一种“在生活、工作、游乐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地方”。总之,城市边缘地带和城市村庄多指处于城市边缘的区域,城市棚户区中也存在类似区域,但是相对于城市棚户区的基础设施不齐全,人居环境较差,城市村庄中人与人、人与自然较和谐,属于较发达的城市边缘区域。因此,这种和谐关系值得城市棚户区改造予以借鉴。

1.2.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城市棚户区研究很少进入社会学家的视野,对近几年掀起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做出回应和思考的学者屈指可数。华东师范大学陈映芳教授可算是这方面的先驱,她明确提出“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这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向。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脉络下,切入空间与社会的视野,考察上海建国以来历次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以此思考国家权力通过空间规划如何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她认为,“空间”也是研究社会不平等的重要纬度。此外,她在研究棚户区改造的结构要素的同时,也把眼光集中在棚户区的居民生活上,通过收集居民的口述记忆和生活史,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共同建构城市贫民的“底层叙述”①。

“城市棚户区”一般集中在城市的旧城,或工业衰败地带,居民主要是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低保户。国内对此区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相对来说,城市棚户区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科对城市贫困空间的研究中,如刘玉亭的中国转型期中城市贫困空间的研究②,柴彦威的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的研究③,吴启焰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④。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空间研究”有以下特点:首先,对象主要是实体空间,研究中国城市的物质空间或城市居民的社会空间(居住空间、日常活动空间);其次,开始结合“阶层”、“社会关系网络”等社会学概念研究城

①陈映芳.棚户区:记忆中的生活史[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陈映芳.空间与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城市改造——上海棚户区的实例(1949—1979),“城乡流动”2007;年文化研究会议暨第八届文化学会年会论文.台北:2007.

②刘玉亭.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年.

③柴彦威.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09(1)

④吴启焰.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

市贫困问题、城市阶层空间分隔现象等涉及空间与社会的问题;再次,主要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城市空间的结构性、整体性问题,如问卷调查法、社会区分析法(social areaanalysis)、活动日志调查法、认知地图法。总体来说,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为我们研究城市化演进趋势、城市贫困问题、空间视角的社会分层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学术资源。但毕竟这些地理环境的实证科学研究的落脚点最终是放在“空间”上,即使引入社会学视角,也是通过“社会”研究“空间”;这样的研究中,“社会”只是“空间”的研究背景,是抽象性的、结构性的指标和要素。张丽萍[2](2009)认为大城市的棚户区是一种城市病,而不完全是旧社会的遗存,研究中还提出了大城市棚户区的病因、发病部位及防治办法。胡晓红[3](2010)在对上海苏河地区弱势群体的居住状况调查研究基础上,把景观作为棚户区复兴的策略,结合棚户区改造研究和国外有关研究实例,阐述棚户区整治设计的不同对策,分析了现阶段城市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可行思路。阐述了要使这一地区得到新生就应该改造利用社区的基本结构,保持居民的感情的延续,。她的研究中关注弱势群体和他们赖以生存的特殊城市空间,发现城市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善现有空间关系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推动决策者创造更为和谐生动的城市。

与城市棚户区改造相关的研究还包括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等方面。因为存在户籍和土地管理二元结构问题,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独有的现象。早在上世纪即有社会学者对广州城市郊区的村落进行调查研究。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更多不同角度的研究。余立中、张旭彬[11](2006)通过分析房地产价格与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设计新的房屋拆迁补偿机制;廖俊平、田一淋[12](2007)对城中村改造中PPP融资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郭斌,杨洋[13](2008)建立不完全信息下动态博弈模型对城中村改造资金筹措模式进行探讨。邓春玉,王悦荣[14](2008)探讨了城中村向城市社区居委会转变的对策。汪元[15](2008)通过比较现行采用的各种开发模式,建议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开发的优选模式为:一是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开发商与村股份公司共同组建的城中村改造公司来负责拆迁安置、土地平整、回迁返建、商品房建设等;二是村股份公司与土地开发公司共同组建城中村改造开发公司,由他们来完成改造前期工程,等到熟地出让后再由开发商完成后期商品房建设;陈柳钦[16](2009)对城中村改造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城中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高建军[17](2009)揭示了城中村的总体状况与内部特征,剖析了城中村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过程,分析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城中村

改造问题的基本思路。何保利[18](2010)对城中村现象的特征与成因,解决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姚恭平、高世华[6](2007)结合豆芽巷地区旧城改造实际规划建设案例,提出了旧城改造规划建设的开发模式和工作思路,并对旧城改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冯伟林[7](2008)指出由于存在滥用公共利益的现象,旧城改造政策遭遇了合法性危机。旧城改造中的利益呈现非均衡状态分布,涉及到的主体有地方政府、旧城改造的开发商和旧城区的房产所有人三大主体。为确保对房产所有人的利益补偿,确保为公益的目的性,应创立旧城改造政策议程公开透明化,增强房产所有人的组织性,抑制地方政府逐利冲动,强化公共性,完善拆迁许可程序。蔚芝炳[8](2009)认为:在旧城改造工作中必须加强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双重性的目标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和利益关系的正确机制,它必须同时顾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他还指出,我国现阶段城市旧城改造中普遍存在重视建设城市景观,忽视城市功能多样化等问题;重视二次开发,忽视修复与保护;重视城市土地利用最大化,忽视城市环境建设合理化;并且指出在旧城改造中通过科学合理开发城市土地,调整旧城区的混乱布局、解决地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旧城改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目的。杨征[9](2009)指出,在旧城改造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编制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的改造规划,制定详细规划用来指导旧城区改造工程;其次综合成片开发,坚决杜绝“剥皮”现象的发生;再次严格执行拆建配合,实行一条龙开发等等。

目前,中国的城市棚户区研究并没有重大的进展,对近几年掀起的“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相关研究也屈指可数,截止本文成稿日还没有专门对于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的文献出现。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文由三部分构成,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绪论和第2章城市棚户区改造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包括论文的第3至第5章。

第3章是对太原城市棚户区改造现状的分析。分为太原市棚户区基本情况,太原市棚户区改造现状等部分。

第4章是对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

第5章是国内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模式通过对国内相关改造经验的研究,为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第6章是加强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促进太原市健康快速发展。在研究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改造经验,提出了一些改造建议,并初步探索了太原市未来几年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驱动力,为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未来提出了设想,对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提供现实的借鉴。

第三部分为第7章:结论。

论文总体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论文研究框架

1.4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太原市城市棚户区在城市中的区位、棚户区的公共空间状况和基础设施情况。 

(2)归纳总结 

利用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理论,分析棚户区的成因,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及特点,以此作为确定城市棚户区改造方式的基础。 

(3)系统分析 

从城市棚户区社会系统的分析出发,以城市棚户区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系统地论述棚户区改造的原则及方法。 

1.4.2 创新之处

本文在对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经验,结合太原市城市棚户区具体情况,运用实证调查资料,以山西省被列为“新特区”等时事为背景,初步探索了太原市未来几年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驱动力,为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未来提出了设想,对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提供现实的借鉴。

2 城市棚户区改造相关理论 

2.1城市棚户区的内涵 

我国城市中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多数是计划经济年代遗留的特定历史产物。由于计划经济长期实行"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思路,职工住房建设严重滞后,许多是由工矿企业或职工个人在厂、矿区周围搭建简易住房,缺乏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房屋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多年没有得到改善,就形成现在的城市棚户区。因此,城市棚户区一般是指建设历史较长,环境品质退化的老城区,许多城市的老中心区、老工业区和老矿区,是由于产业转型和体制改革形成的低收入城市户籍人口住区①。

2.2 城市棚户区的特征 

城市棚户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城市棚户区内的住房抗灾性差,难以抗御地震、洪涝、火灾等灾害,个别棚户区甚至随时都有墙塌屋陷的危险,已经不能保证居民的基本居住安全,甚至会对居民造成生命危险。而且大多数城市棚户区区片内道路等级低,排水系统老化,道路设置不合理,路宽不够,无法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不能适应行人与车辆同时通过的基本要求。消防设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出现火情时消防车无法在狭窄的道路中及时进入棚户区抢救火情。

二是城市棚户区内房屋布局混乱,结构简陋老化,功能设施不完善。采光通风差,缺少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无上下水和集中供气供热等设施,缺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而且在城市棚户区内还存在个别不正规的私营企业,手工作坊等,产生的废料造成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三是城市棚户区中的居民居住环境差,居住面积和环境空间狭小,绿化率低,缺少公共活动场地和配套设施。大多数城市棚户区区片内,公共设施严重匮乏,导致居民的基本需求如上学和医疗等都不能满足,城市棚户区内更没有文化娱乐设施和绿地等可以供居民使用。

四是城市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是低收入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占一定比重,自身没有能力改造旧房,更谈不上购买新房。

① 汪杰.从城市规划角度谈太原棚户区改造 山西建筑 2008.8 P79 

2.3 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概念辨析 

2.3.1旧城住区

旧城住区是与城市发展产生的新城区对比而言的,往往是因为该区域的建筑已经陈旧老化,原来的服务功能也已退化,环境质量也不如新城区。而且随着旧城区使用年限的增长,该区域会呈现出“综合性陈旧”现象,这种现象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由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的。像这样环境品质退化的老城区是城市棚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面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3.2 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既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又表示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状况。旧城改造与本文所指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属于不同的开发模式。住房开发模式共分为七大类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共租赁房建设、职工集资建房、回迁安置项目和一般商品房开发。

2.3.3城中村

城中村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城中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随着城市化得不断推进,城中村的土地已无法用于耕作,农民已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有些城中村也已呈现出“村不像村、城不像城”的现象,并逐渐与城市相融合,但城中村在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是与城市相关制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城中村不属于本文城市棚户区研究的范围。

①太原市2010—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P5

2.3.4城边村

城边村是指那些没有完全被城市建成区包围的,或者被半包围的处于城乡结合部位的地区,该地区的村落多数仅有少量农用地,它们既是村落历史的遗物,又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新生的活体。从地域角度上讲,它属于城市的范畴;从社会性质的角度上说,仍保留了传统农村的因素。具有城市与农村双重特征的城边村究其产生原因,同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土地所有制度等多种因素有关。没有被城市完全包围的城边村也和城中村同样不属于本文所研究的城市棚户区的范围。

2.4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基本理论 

2.4.1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而达到社会安全目标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从经济和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问题,与此关联的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追求的是公平或至少是某种程度的公平,是政府干预市场分配结果的一个手段①。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社会保障制度是缓解贫困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棚户区改造顺利完成的有力保证,有利于城市棚户区住房问题的解决,体现社会公平【19】。

 

①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P66-92

2.4.2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诸如城市、乡村、集镇中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研究人类聚居环境。所谓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就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它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20】。人居环境科学被称为开放的巨大系统,涉及领域广泛,涵盖了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等新学科体系的大部分与人类居住环境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学科。因此,与传统的建筑学不同,人居环境科学的着眼点是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而不是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它研究的是尺度与层次不同的居住环境,小到村镇、大到城市带。总之,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城市棚户区改造拥有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等的共同目标。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目标就是改善棚户区的人居环境,把太原市建设成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真正和谐发展的城市。因此在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各改造项指标应借鉴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人居环境的标准为纲。

2.4.3城市复兴理论

城市复兴理论产生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后,由于西欧国家经历了一段长时间平稳高速的经济增长期,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呈现出了不规律性和不可捉摸性,引发出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工业城市或城市的部分地区渐渐衰败。因此,21世纪初在英国伯明翰召开的英国城市峰会提出了城市复兴、再生和持续发展的口号。城市复兴理论实际是在寻求重新整合如家居、工作、购物、休闲等现代生活诸要素的方法,目的在于再造城市活力,使城市重获新生,使自然回归城市。现如今城市复兴已经成为欧盟主要城市的政策目标和建设工程,大部分欧洲国家城市把城市复兴作为建设领域的主要研究议题,随着各个国家不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城市复兴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物质环境,更包含了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全面复兴。太原市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可以依照城市复兴理论,在改善物质环境的前提下兼顾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太原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

2.4.4城市经营理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营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21世纪以来,各国城市都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经营城市可以有效的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资金问题,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城市经营必须是在政府的领导下,以当地的土地资产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为资源对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并结合政府行为来宏观调控和管理城市发展的经营管理活动。城市经营理论扩充了传统上的政府职能,使政府除了管理和规划等行为以外,还要参加对城市各项有形资产(城市土地、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和无形资产(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的市场运作22]。城市经营可以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而且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相结合也可以为城市发展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组和营运,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太原市城市棚户区的改造也可以通过城市经营,结合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运用城市经营相关理论形成“经营、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有效解决棚户区问题,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2.4.5旧城有机更新理论

吴良镛教授的“有机更新”理论是在对北京旧城的实际规划建设的研究和西方国家城市发展理论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所谓‘有机更新’即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23]。“有机更新”理论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棚户区改造的实践中,是适应棚户区改造的新的城市设计理念的积极探索。在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可以借鉴“有机更新”理论,从规划方面来提高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质量,从全局的角度规划各个片区的功能,避免拆了改,改了又拆的尴尬局面,有效地实施棚户区改造措施。

2.4.6城市贫困理论

城市贫困即城市社会的贫困状况,贫困是一种因缺乏一定资源(包括社会的、物质的、文化的和精神的)而处于特定社会、特定时期基本生活水准之下的状况。关于城市贫困阶层

的界定,国外是以“底层阶级”、“社会排斥”、“无家可归者”的概念来分析城市贫困阶层;国内则是采用“贫困线”方法,并以贫困线作为定量标准,将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群界定为城市贫困层,并采用了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一是,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口,不具有城市户口,是一个被城市社会相对排斥的边缘群体;二是,部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困难企业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在此,从城市棚户区的群体构成来看,贫困阶层占有主体地位,所以,一方面用城市贫困的理论能够帮助本研究更深入的认识棚户区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对棚户区改造的研究能充实城市贫困理论的发展。

2.4.7“核心一边缘”改造理论

多数地域都是由核心与边缘两部分是核心—边缘理论的实事依据。由于一个区域中环境与市场的空间存在差异,现实资源存在不平衡,逐渐出现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心或核心,它们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发展较快;而所谓边缘区往往发展相对迟缓,并受核心区影响和控制。核心区往往通过控制效应、现代化效应、咨询效应、关联效应、心理效应、生产效应支配着边缘区的发展,相对地边缘区也通过极化效应不断支持着核心区的加强。核心区与边缘区形成了某一地域的“二元结构”,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控制的不平等关系。但是,核心区和边缘区发展方向必将是均衡化。“核心一边缘”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因为城市中心和棚户区之间的关系符合“核心—边缘”理论,城市中心既能不断扩展,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城市繁荣,又能向棚户区输送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促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健康发展;反之,城市发展的潜在能力可以从城市棚户区中的待开发的资源中取得。总之,在城市中心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棚户区通过逐步改造会缩小与城市中心的差距,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化和城市中心与棚户区的平等化。

2.4.8生态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的构想向上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所体现出的朴素生态观,以及古代城市在选址和布局中所运用的风水学和相土学,晚些时候西方规划界提出的“太阳城”、“田园城市”、“城市花园”等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生态城市的理论。为了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指出了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最终趋势[24]。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教授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主张把城市建设与自然相结合,将自然山水融入

城市建设,开创了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山水城市”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传统文化中山水诗词、园林建筑和绘画,重视民族传统和文化脉络。实际上,“山水城市”与国际上的“生态城市”概念是一致的。生态城市就是经济、社会、自然能够协调发展,信息、物质、能量能得到高效利用,城市建设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城市中的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工环境和谐共生。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多种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所建设建设的城市。生态城市中的“生态”的概念不仅仅属于狭义的生物学范畴,更多的体现在广义的城市生态平衡,融合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的“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居民生活在优美、舒适、清洁的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之中。生态城市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将自然融入城市,以生态平衡为目标打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二是产业结构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资源;三是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证居民身心健康的高标准生活环境;四是以区域为依托,建立结构合理、设施齐全、联系便捷、功能协调的城市系统;五是建立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结合城市自身文化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六是采用文明、节约、环保的可持续消费模式,消费效益高;七是城市居民具有生态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素质;八是拥有完善的城市生态调控管理和决策系统。太原市在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可以借鉴生态城市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稳定发展的概念,在科学改造城市棚户区的基础上提高太原市的城市竞争力,在改造过程中努力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设计棚户区安置小区,并以生态小区的标准进行棚户区改造,为构成生态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6北京棚户区改造最新政策

2016北京棚户区改造最新政策 居住在棚户区的15万户家庭终于迎来了好日子,有望在4年内解决住房问题,接下来由楹庭律师团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2016北京棚户区改造最新政策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2020年前基本完成总体目标 什么是棚户区?一般来说,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但在北京的棚户区改造中,一些简易楼、旧危楼也被纳入棚改范围内,扩大了受惠市民的范围。 目前,全市各区和相关企业已经制订2016年、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确保2017年年底前完成15万户改造任务,2020年前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的总体目标。 从2013年到2015年,本市已经启动了210余个棚改项目,改善了8.6万户家庭住房条件。这意味着,未来两年时间虽然短了三分之一,但实际解决的居住困难家庭数量将比过去3年多了近一倍。 行政副中心第一批6个旧村改造 2月18日,西城区的白纸坊棚改项目启动了第一批预签约。从西城规划分局获悉,在全市率先启动的西城区百万庄北里居民住房项目都已经在办理规划手续,其中进度最快的b地块已经开始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近期就有望率先实现开工。而西城区光源里、菜园街、枣林南里、德宝7号地4处棚改项目已核发《规划意见复函》,光源里、菜园街、枣林南里设计方案的规划调整公示工作已经完成。同时,北方昆曲剧院棚户区改造项目、天桥演艺区北部平房区住房与环境改善等项目的规划服务也已经展开。近期市民就会陆续听到更多好消息。 不仅仅局限于中心城,郊区和行政副中心等地也都有棚改项目。 据介绍,北京市坚持棚户区改造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战略、疏解非首都功能相结合,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加快行政副中心建设,第一批先将通州区潞城镇6个旧村纳入棚改范围。目前,通州区将行政副中心周边城中村均纳入棚户区改造,预计会承接40万人口就业居住。 多条保障通道都打开 除了棚户区改造以外,2016年,本市将坚持“以租为主”的基本住房保障方式,逐步放宽公租房申请条件,进一步加大市场补贴力度,并且推进自住房建设,持续支持居民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家人祖孙三代都住在棚户区里,他们至少可以有两个家庭申请,至少有两条住房保障途径可以选择。 即使是在棚改体系内,未来市民能够选择的房源、位置也会更多。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将坚持“疏”、“堵”

棚户区改造政策汇编

棚户区改造政策汇编 一、棚户区改造简介 (一)?棚户区由来 最早的棚户区多是在一些工矿区搭建的供劳工居住的劳工房。解放后,原有的一些棚户区未能及时得到整治和改造,而且还在一些厂区和矿区周边陆续建设了一大批过渡性的简易房。目前棚户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经梳理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和全国棚户区改造实施情况,目前我国棚户区主要有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和城市棚户区四类。 (二)?棚户区改造工作由来 2004年,辽宁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2005年,在东北三省实施振兴战略中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提出加快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2008年,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将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全国棚改启动。2014年陈政高履新住建部,工作重心向棚户区改造转移,棚户区改造成为了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经梳理《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等相关政策,结合各地区棚户区改造的实际成效,开展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具有重大意义。 (一)?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 学院:体育学院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而分析了制约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对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认识较深,但由于传统习惯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保守性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体育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涨幅不大。 关键词:体育消费;小店区;居民

1

目录 1 前言 (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2.1 研究对象 (1) 2.2 研究方法 (1) 2.2.1 文献资料法 (1) 2.2.2 问卷调查法 (1) 3 结果与分析 (1) 3.1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1) 3.1.1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观 (1) 3.1.2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实际体育消费水平 (2) 3.1.3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结构 (2) 3.2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 (3) 3.2.1 闲暇时间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3) 3.2.2 经济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3) 3.2.3 体育场所、设施社会化程度和体育运动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3) 3.2.4 居民消费观念和意识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3) 4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 (3) 4.1 对体育消费的认识提高,将促使体育消费的发展 (3) 4.2 体育场所、设施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4) 4.3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蕴藏着很大的潜力 (4) 4.4 发展生态体育,刺激体育消费 (4) 5 结论与建议 (4) 5.1 结论 (4) 5.2 建议 (4) 参考文献 (5)

城市化研究综述

城市化水平的研究综述 李楠楠1,刘淑娟1,李永胜2 (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2.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发展战略。方法本文通过搜集2008年以来核心期刊以上的大量关于城市化的文献,结果总结出目前关于城市化的主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和意义内涵。结论以期对城市化有一个更充分的了解。 关键词:城市化、综述、内涵、研究方法 Research review on city level LI Nan-nan1, LIU Shu-juan1, LI Yong-sheng2 (1,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710127, China;2. Northwes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 Aim Urba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progress, s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strategy. Methods In this paper, collected since 2008, more than a lot of core journals literature on urbanization. Results Summed up the current mainstream view,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ing on urbanization. Conclusion It shows a deep understanding on urbaniz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review; meaning; research methods 引言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中的老课题。卡尔·马克思1858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淡及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时就使用了“乡村城市化”一词。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达在他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化的概念[1]。纵观当今的城市化研究,由于研究目标、角度和领域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城市化一词存在各种各样的理解,以致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世界公认的城市化定义。 经济学家侧重从经济与城市的关系来定义城市化,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特别重视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2]。如英国有经济学家就称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地理学家主要研究地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注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认为城市化过程除人口与经济的转换与集中外,特别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2]。 人类学家研究城市以社会规范为中心,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虽然由于社会规范的概念十分抽象,难以度量,但城市化包

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

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 一、以净地出让方式进行的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事如下优惠政策 (一)土地储备中心对危房棚户区土地实行收购,以净出让方式供地。净地出让后获得的出让收益,扣除按规定缴省的费用后,专项用于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和毛地收购资的周转以及危房棚户区安置房建设。 (二)安置房住宅用地实行土地行政划拨,对改造后的房屋纳入产权产籍管理,办理商品房房照。商服用地实租赁供地。 (三)安置房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以费还贷项目除外)全免,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限下浮50,收取(项明细附后)。 (四)安置房房屋拆迁补偿契税先缴后返;对安置房住宅上靠标准户型增加的建筑面积部分,营业税等税种由地方税务部门向省申请暂缓缴纳。 (五)安置房建设项目用地红线以外没有配套管网的或达不到项目配套要求的,电业、热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无偿同步建设至小区红线。对腾空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地块,电业、热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的商品房开发主体,按照国家、省、市所规定的正求同步建设,所需费用由摘牌 常标准结付;涉及配套管网施工中的破道、绿化等费用免缴。 (六)对安置房建设项目,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同步办理相关手续,保证项目的开竣工时间。 (七)小区配套建设标准要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出行需要,区政府组织被安置居民以招标方式选择物业公司,对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物业费三年内减半收取,不足部分由区政府承担。

(八)在进行安置房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周边服务设施现状,建设一处或几处综 合市场,用于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其产权归市政府所有,由区政府负贵日常管理。 二、以毛地出让方式进行的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一)市财政筹措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补贴资金(包括开发企业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开发企业上缴的税费地方留用部分,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等),建立专户,专 款专用。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按应缴土地出让金的70,为基数,作为政府投入 返还给开发企业。危房棚户区供地实行土地公开挂牌出让,在挂牌过程中出现竟标情况,可采取递减返还比例竞标办法出让土地使用权。成交价款一次性缴齐后,15个工作日内补贴到位。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限下浮30,收取(项目 明细附后)。 (三)涉及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的各项税种全额征收,扣除城市建设维护税 和教育费附加,地方留成部分的60,,按入库财政级次返给开发企业予以补贴,其 余(40,由入库财政级次设立“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补贴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定期审计。开发主体缴纳税金后,力争10个工作日内补贴到位。 (四)危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在不突破国家刚性标准及不率,土地摘牌后,规划设 计不再做调整。 (五)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用地红线以外没有配套管网的或达不到项目配套 要求的,电业、热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同步建设至小区红线。所需建设资金,一部分从市财政收取的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解决,定向用于热力、供水、排水管网建设,缺口部分由热力、供水、排水等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电力外网改造费用,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交纳;

小店文体中心施工设计修改版

小店区汾东文体中心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1.1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纪要; 1.1.2施工承包合同及投标文件; 1.1.3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1.1.4相关法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1.5国家相关质量验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太原市人民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及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有关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主要目录如下) (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9)《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本项目为汾东文体中心工程,工程位于太原市小店区,东距大运路300m,北距康宁街260m,南临昌盛街,西临真武路,由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建设单位为太原市小店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单位为山西律创监理公司。 1.2.2建筑特征: 本项目主要由妇幼儿童发展中心(5层)、会议中心(1层)、档案存储中心(5层)、健身活动中心(2层)、文化活动中心(3层)、会展中心(5层)、图书阅览中心(3层)、老年活动中心(2层)组成,整体布置为“口”型,各个项目的建筑结构呈独立单元。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4450m2,地下建筑面积为6110 m2,地上建筑面积为18340 m2。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自行车库及储藏室。地下一层层高为3.3m;一~五层层高为3.9m;室内外高差为0.9m。总建筑高度为22.50m。本建筑群±0.000标高相对于绝对高程776.60m。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是针对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二元分隔状况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不是变相的“劫富济贫”不能以减缓城市发展速度、降低城市发展层次为代价。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城乡关系这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乡村都是十分重要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在改善城乡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始终应当是核心、动力和基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经济活动网络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有学者将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户籍管理、住房、食品供应、就业、教育、医疗等更大的领域。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也有学者将这种城乡融合扩展到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空间等各个方面将城乡一体化看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城市和乡村将成为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城乡一体化不论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过程还是一种结果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趋向、必然选择。

城乡一体化早在19世纪中期就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历史上城乡隔离发展所造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城乡一体化逐步受到重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已于90年代中前期开展了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案对领导决策和管理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内地宝鸡等城市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建国五十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加快了太原工业化的进程形成了较为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在工业化的强大带动作用下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化水平接近70%已形成大都市雏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太原市已开始呈现出人口、产业向外扩张的离心城市化特征这表明城市的区域中心地位在加强城市发展进入极化与扩散并重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城乡关系日益密切原有的城乡分离、甚至对立的状况将逐步得到转变建立呈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共荣互动关系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任务。1998年太原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的3个城区和2个郊区调整为现在的6个“城乡一体化新区”各辖区中既有城区又有郊区。其目的是从行政上加强城市与郊区的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去年太原市政府又提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率先发

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实施细则

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实施细则 一、为加快全市棚户区改造进程,根据《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本细则适用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城市建成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三、棚户区改造可通过政府主导组织改造、厂矿企业在自有土地上自行改造和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改造等形式实施。 四、棚户区改造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 (一)由政府投资主导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墙改基金等各种政府性基金,免缴拆迁安置监管资金,适当减免经营性收费。具体免征项目部门和免征项目见《收费项目一览表》。 (二)由厂矿企业在自有土地上自主投资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墙改基金等各种政府性基金,免缴拆迁安置监管资金,适当减免经营性收费。具体免征项目名称和收费单位见《收费项目一览表》。 (三)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自主投资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墙改基金等各种政府性基金,适当减免经营性收费。具体免征项目部门和免征项目见《收费项目一览表》。

(四)已被确定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单位,凭《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通知书》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时,执行相关优惠政策。 五、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优惠政策 政府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小区外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 六、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出让金实行“先征收、后列支”的优惠政策。按“一事一议”原则办理,程序如下: (一)安置房建设竣工验收和安置工作完成后,由各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 (二)经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申请单位出具《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出让金支出拨付通知单》,市国土资源局和乌昌财政局按程序办理拨付手续,专款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补贴。 七、棚户区改造项目税收减免政策,按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政策执行。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单位,凭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出具的《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通知书》,到税务部门办理税收优惠政策。棚户区改造项目被拆迁人,凭《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到税务部门办理税收优惠政策。

棚户区改造项目优惠政策汇编

国家棚户区改造补偿办法 一、以净地出让方式进行的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事如下优惠政策 (一)土地储备中心对危房棚户区土地实行收购,以净出让方式供地。净地出让后获得的出让收益,扣除按规定缴省的费用后,专项用于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和毛地收购资的周转以及危房棚户区安置房建设。 (二)安置房住宅用地实行土地行政划拨,对改造后的房屋纳入产权产籍管理,办理商品房房照。商服用地实租赁供地。 (三)安置房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以费还贷项目除外)全免,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限下浮50%收取(项明细附后)。 (四)安置房房屋拆迁补偿契税先缴后返;对安置房住宅上靠标准户型增加的建筑面积部分,营业税等税种由地方税务部门向省申请暂缓缴纳。 (五)安置房建设项目用地红线以外没有配套管网的或达不到项目配套要求的,电业、热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无偿同步建设至小区红线。对腾空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地块,电业、热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同步建设,所需费用由摘牌的商品房开发主体,按照国家、省、市所规定的正常标准结付;涉及配套管网施工中的破道、绿化等费用免缴。 (六)对安置房建设项目,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同步办理相关手续,保证项目的开竣工时间。 (七)小区配套建设标准要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出行需要,区政府组织被安置居民以招标方式选择物业公司,对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物业费三年内减半收取,不足部分由区政府承担。 (八)在进行安置房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周边服务设施现状,建设一处或几处综合市场,用于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其产权归市政府所有,由区政府负贵日常管理。 二、以毛地出让方式进行的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一)市财政筹措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补贴资金(包括开发企业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开发企业上缴的税费地方留用部分,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等),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按应缴土地出让金的70%为基数,作为政府投入返还给开发企业。危房棚户区供地实行土地公开挂牌出让,在挂牌过程中出现竟标情况,可采取递减返还比例竞标办法出让土地使用权。成交价款一次性缴齐后,15个工作日内补贴到位。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限下浮30%收取(项目明细附后)。 (三)涉及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的各项税种全额征收,扣除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留成部分的60%,按入库财政级次返给开发企业予以补贴,其余.40%由入库财政

太原市城市化研究

太原市城市化研究 西瓜XXigua 2013、3 【内容提要】通过查询《山西统计年鉴》统计太原市人口变化及各项经济数据,分析太原市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特征。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化率城市化特征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山西统计年鉴》1999~2012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北接忻州,东连阳泉,西交吕梁,南界晋中。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晋中盆地,是太原经济圈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也是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背靠二龙山,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是一座有四千七百余年历史的历史名城,荟萃了自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一、城市化率 年份总人口(万)城镇人口(万)城市化率(%) 1999 245.95 190.29 77.37 2000 334.44 265.21 79.30 2001 336.39 277.01 82.35 2002 338.30 277.12 81.92 2003 339.84 279.02 82.10 2004 341.38 281.19 82.37 2005 342.85 282.54 82.41 2006344.26 279.06 81.06 2007 345.71 281.89 81.54 2008 347.14 284.64 82.00 2009 350.18 287.92 82.20 2010 420.47 347.05 82.53 2011 423.54 353.02 83.35

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最新)

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棚户区改造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房屋建筑密度大、结构简陋、质量差、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使用功能、配套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区域。包括国有土地上棚户区和集体土地上棚户区(城中村)。 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改造是指按照中省有关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法规,根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棚户区进行综合改造的行为。 第三条棚户区改造应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统筹兼顾、分类实施,依法征收、安置先行”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市棚户区改造有关政策、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审定中心城市改造项目规划,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市、县区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棚改办”)负

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工作;负责辖区内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及项目申报工作;负责辖区内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工作。 市规划、国土部门应有专人负责与棚户区改造相关的规划、土地行政审批工作。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 第六条X高新区(X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棚户区改造工作,X区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第七条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单位,应当配合、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 第八条棚户区改造应当实行多渠道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民间资本作为投资主体的,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应当与投资主体签订协议。 第九条设立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开行、农发行贷款的偿还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以及亏损项目补贴。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的归集、使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承担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可以依法发行企业债券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融资,所筹资金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 第二章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 第十条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市、县区棚改办和高

太原市小店区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太原市小店区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5T14:05:33.7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作者:闫惠斌 [导读] 希望可以通过调查找出存在问题,并且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推动中年体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闫惠斌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太原邮编030069 摘要 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中年体育群体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主要研究方法,从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意愿程度、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居民群体体育消费内容、影响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希望可以通过调查找出存在问题,并且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推动中年体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对策 1前言 中年人体育消费指中年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经济行为,包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所需要的费用,购买体育服装、体育期刊、体育器材,观看体育比赛等经济行为,中年人作为消费主体,其消费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人们体育消费的方向。因此,研究中年体育消费对于引导大众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城市居民45岁至59岁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整理有关消费方面的文献资料,进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浏览下载有关城镇居民消费以及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相关文章,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住宅小区中年人群进行发放。随机抽取北张小区、南屯小区、吴家堡小区、45-59岁人群男女各100份。 2.2.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问卷的回收,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统计,为得出本文的结论打基础。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1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动机 上述结果表明小店区城市居民消费第一是强身健体,有37%的人认为增肌减脂也很重要,这样的人多数具有肥胖体征,中年群体面临“三高的威胁”,所以他们首先是为了减肥或者是增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也作为中年群体的消费动机占样本含量的26.5%。 3.1.2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行为现状分析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成为当今潮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太原随处可见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等,健身房也越来越多。商场里的体育用品在淡季也依然畅销,体育消费已经名副其实成为消费时尚。 3.2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平均每月购买体育用品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上升,体育消费逐渐成为消费新时尚。中年群体作为消费的主力军,有49人平均每月进行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上,这样的比例占到了样本含量的16.3%;有122人表示,平均每月进行体育消费为100元以下,这样的比例占到了73.7%。 3.3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内容 体育服务业(观看比赛,健身中心)占54.6%.购买体育杂志观看体育节目占70%.从图中可以看出购买体育实物的人是最多。购买体育器材和去健身中心的比例占92%说明中年群体注重体育锻炼,健身这反映当前消费结构也反映了体育消费的趋势3.4影响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对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心理现状调查得知,中年群体愿意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较高占6 5.4%.从消费动机来看,67.4%的中年群体是为了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从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行为分析主要是随着“花钱买健康”意识加深,大部分中年人群为了选择一个健康的身体不得不进行体育锻炼。 4.1.2对小店区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水平现状调查得知,目前有64位中年群体有体育消费支出占日常家庭消费项目的3 5.4%.中

城市吸引力分析

高玺楠城市吸引力分析 023091-02 ---基于太原对临汾的3个城市的吸引的计算

目录 一、研究城市概况: (2) 二、问题分析: (3) 考虑的主要指标 (3) 指标数据的应用分析 (4) 计算方法 (4) 三、数据来源: (5) 四、计算 (6)

一、研究城市概况: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为山西省省会,古称晋阳,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 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晋商故里,寒食之乡,牛郎织女源地。市国土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4万。 临汾: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北与晋中、吕梁市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尧皇古都,平阳古城,因其地理位置重要,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吕梁: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

二、问题分析: 根据城市吸引力的本质内涵,结合我们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城市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上看,城市吸引力指标体系固然越全越好。但由于受定量方法和数据搜集的限制,在指标选取中只能有针对的选取一部分指标。根据以上原则,城市吸引力的指标体系可以考虑一些主要指标。 考虑的主要指标 1.经济规模:如果缺乏总量支撑,即使能力再强,其综合竞争力也将受到阻碍。从一般经验看,经济总量越大,反映出城市实力越强,反映出的城市吸引力程度,也是城市体现价值活动的基础。在这里,一共有GDP、人均GDP、GDP密度、地方财政收入、上缴中央财政、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长率、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可以指标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或经济总量 2.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无疑是一个城市最重要和最明确的指标。包括城市面积、市区面积、辐射区域、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等。 3.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反映着城市未来经济取向,是城市价值活动和价值流的重要支撑。两个城市间产业结构是否互补、竞争,并且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城市吸引力的综合水平。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新城市经济模式。在这里,我们选用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值占GDP比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科技人员占就业人数比重、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度三个指标,反映这一模式在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 4.城市功能:基础设施是城市价值功能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城市吸引力的物质支撑。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公共条件和公共服务,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价值活动。基础设施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这里可考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燃气普及率、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生活用电量、人均通讯光纤长度、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等指标反映城市基础设施在发挥城市功能方面的作用。 5.政府管理:政府调控能力指数、政务信息化、政策透明度、服务效率指数等。 6.城市距离:空间距离,铁路距离,公路距离,时间距离

拆迁和棚户区改造政策摘要

国家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和优惠政策 什么是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我国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约改造5000万平方米棚户区,近100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 2005年开始,在东北三省实施振兴战略中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东北最为底大的安居工程,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让200多万居民全部迁入新居的。 截止2008年,包括棚户区在内有大约1〃5亿平方米危房亟待改造,城市人民政府正在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划,我国将从2009年开始,对国内煤炭采空区、林场、农垦及华侨农场中棚户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初步统计,2006年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1000万户。2012年,全国还将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300万户。 2012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独立工矿区转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三位一体”推进,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 一、以净地出让方式进行的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事如下优惠政策 (一)土地储备中心对危房棚户区土地实行收购,以净出让方式供地。净地出让后获得的出让收益,扣除按规定缴省的费用后,专项用于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和毛地收购资的周转以及危房棚户区安置房建设。 (二)安置房住宅用地实行土地行政划拨,对改造后的房屋纳入产权产籍管理,办理商品房房照。商服用地实租赁供地。 (三)安置房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以费还贷项目除外)全免,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限下浮50%收取(项明细附后)。 (四)安置房房屋拆迁补偿契税先缴后返;对安置房住宅上靠标准户型增加的建筑面积部分,营业税等税种由地方税务部门向省申请暂缓缴纳。 (五)安置房建设项目用地红线以外没有配套管网的或达不到项目配套要求的,电业、热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无偿同步建设至小区红线。对腾空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地块,电业、热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同步建设,所需费用由摘牌的商品房开发主体,按照国家、省、市所规定的正常标准结付;涉及配套管网施工中的破道、绿化等费用免缴。 (六)对安置房建设项目,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同步办理相关手续,保证项目的开竣工时间。 (七)小区配套建设标准要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出行需要,区政府组织被安置居民以招标方式选择物业公司,对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物业费三年内减半收取,不足部分由区政府承担。(八)在进行安置房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周边服务设施现状,建设一处或几处综合市场,用于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其产权归市政府所有,由区政府负贵日常管理。 二、以毛地出让方式进行的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一)市财政筹措危房棚户区开发改造补贴资金(包括开发企业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开发企业上缴的税费地方留用部分,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等),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危房棚户区开

苏洁太原市城市化研究

太原市城市化研究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北接忻州,东连阳泉,西交吕梁,南界晋中。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晋中盆地,是太原经济圈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 同时太原也是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建市已有87年的历史。现辖六区三县一市,所辖六区为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三县为,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土地面积6988平方公里,为全省的4.5%,市区面积14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7平方公里。 一,城镇化发展 建国以来,太原市城镇化在国家工业建设的投资拉动下达到了较高的数量水平。至2011年末,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2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53.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3.35%,相比于全国城镇化率51.3%高出32.05%。太原市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直至目前,全市城镇人口为356.51万人,占总人口的83.76%,与上年相比提高0.41个百分点;乡村人口为69.12万人,占总人口的16.24%,与上年相比回落0.41个百分点。太原市城镇化率高出山西省32.50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并且逐年提高。 二,城镇化特征分析 太原市是一个“大城区、小郊区”的城市,至2011年太原市中心六城区建成区面积占全市的87.8%,聚集了全市81.6%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建设,促进了太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基础,全面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大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 虽然太原的城市化水平已达较高水平,但城乡发展的差异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悬殊,如果加上城镇居民所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福利,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更大。 太原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城郊周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问题相当严重,加之煤焦、电力、冶金等行业对水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太原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城市。 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外延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城区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全球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虽然近年来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未彻底扭转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经济发展中付出的生态资源代价很高。 因此太原市城镇化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六城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四县(市)。六城区城镇化率平均达到93.10%,四县(市)平均仅达47.34%,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1.84个百分点和低3.92个百分点。 二是十县(市、区)城镇化差距明显。全市城镇化率排在前三位的是:万柏林区97.42%、迎泽区97.02%、杏花岭区96.14%,分别比上年提高0.29、0.32和0.34个百分点。清徐县城镇化率最低为29.41%,比最高的万柏林区低68.01个百分点。 三是四县(市)城镇化率均比上年提高,城镇化率增幅最高的为清徐县,比上年提高0.72个百分点,其次为阳曲县,提高0.64个百分点 三,城镇化发展规划 今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一核、四区、五脉”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积极、有序地推进太原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与区域、城镇化与乡村、城镇化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核”指太原市中心城区。“四区”指太原都市区外围分别以阳曲县城及泥屯镇、清徐县城、太原潇河新城和古交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四个城镇产业发展片区。“五脉”指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多个重要通道,包括东向的石太通道,北向的北同蒲通道,西向的太古通道,西南向的太中

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定太原 1.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 从资源型城市走向综合型城市 从偏于一隅走向区域共赢 从千年古邑走向时代名城 从“锦绣龙城”走向“生态新都” 2.总体发展定位 我们基于对太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太原的城市定位是:太原是国内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具有晋阳文化特色的旅游中心城市;华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山西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概括为“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即清洁能源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旅游中心、物流中心、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构太原 1.区域空间的构建 对于太原区域空间的构建,我们从全国、省域(含大运经济带)、太原一小时都市圈、太榆都市区、太原中心城区五个层次的角度出发,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到地方,进一步明确太原在不同经济区和空间尺度中的地位和结构。 (1)全国视野中的太原 太原的发展,首先应该放在全国的视野来考虑。太原地处中部的区位,将有利于太原塑造国内东西部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太原应凭借优越的省域中心位置,主动承担联系环渤海经济区和西部地区的桥梁作用,树立承东启西的纽带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区域的分工与合作,融入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循环中,提升合作

的层次和水平,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山西省域中的太原 山西的发展主要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未来山西发展的空间结构将主要依托城市和交通干线,通过对外交流和区域合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展开,以此推进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 (3)太原1小时都市圈空间的构建 太原1小时都市圈呈现“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以核心区为节点,通过多条发展轴线沿交通干线向外伸展,伸展的主要方向是东向和南向,而伸展出去的轴线发展的主导产业方向应有所差异。太原市区的产业空间分布将考虑在1小时都市圈的范围内综合安排,以充分发挥太原城市对外的辐射带动功能,同时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实现太原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4)太榆都市区 太榆都市区实际是由太原1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区和紧密区构成,包括太原市区、晋中市榆次区及古交、阳曲、清徐。 太榆都市区形成以太原为中心,榆次为次中心,古交、阳曲、清徐为卫星城的空间结构。 2.太原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次战略规划以现实为基础,以城市南向的拓展做为基本取向,考虑可能的拓展形式,对潜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1)基于现状生长的发展模式 规划以现有建成区为依托,呈摊大饼式向周围扩展。 (2)跨越式双城发展模式 跨越现有城区,在城市郊县的清源、徐沟建设新城,形成旧城与新城并行的双城格局。 (3)组团式发展模式 以南拓为方向,以开发区、大学城、物流中心、市政府等为开发组团进行城市拓展。 (4)南部轴向拓展的发展模式 以南向的三条主要交通轴为发展轴线,轴向拓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