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数函数》教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数函数》教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数函数》教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数函数》教案

第5课时 指数函数

1.根式:

2.指数: (1) 规定:

① a 0

= (a ≠0);

② a -p

= ;

③ (0,m

n m

n

a a a m => .

(2) 运算性质:

① a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②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③ >>?=?r b a b a b a r r r

,0,0()( (a>0, r 、∈s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3.指数函数:

① 定义:函数 称为指数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为 ;2) 函数的值域为 ;3) 当________时函数为减函数,当_______时为增函数. ② 函数图像:

1) 过点 ,图象在 ;2) 指数函数以 为渐近线(当10<

象向 无限接近x 轴,当1>a 时,图象向 无限接近x 轴);3)函数x

x a y a y -==与的图

象关于 对称. ③ 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10<

1>a

基础过关

① 时

0>x ② 时0=x ③ 时0

① 时0>x ② 时0=x ③ 时0

变式训练1:化简下列各式(其中各字母均为正数):

(1)

;)(6

5

3

1

2121132

b a b a b a ????-

-

(2).)4()3(6

521

3321

21231----?÷-??b a b a b a

解:(1)原式=

.1006

5312

16

121316

5613

12

12

13

1=?=?=?-+-+--

b a b a

b

a b a b a

(2)原式=-.4514

54

5)(4

5)·2(2

52

3

2

32

12

33

13

612

33

1

3

6

1ab ab

ab b a b a b a b a b a -

=?

-=?-=÷-=÷-

-

-

--

-

-- 例2. 函数f(x)=x 2-bx+c 满足f(1+x)=f(1-x)且f(0)=3,则f(b x

)与f(c x

)的大小关系是 ( )

A.f(b x )≤f(c x )

B.f(b x )≥f(c x

)

C.f(b x )>f(c x

) D.大小关系随x 的不同而不同 解:A

变式训练2:已知实数a 、b 满足等式b

a

)3

1()21(=,下列五个关系式:①0<b <a;②a <b <0;③0

<a <b;④b <a <0;⑤a=b.其中不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B 例3. (1)f(x)=3

4

52+-x x ;2)g(x)=-(5)2

1(4)41

++x

x

.

典型例题

解:(1)依题意x 2

-5x+4≥0,x ≥4或x ≤1, ∴f (x )的定义域是(-∞,1]∪[4,+∞). 令u=,4

9)25(4522--=+-x x x ∵x ∈(-∞,1]∪[4,+

∴u ≥0,即452

+-x x ≥0,而f(x)=3

4

52+-x x ≥30

=1,

∴函数f(x)的值域是[1,+∞). ∵u=

4

9

)2

5(2-

-x ,∴当x ∈(-∞,1]时,u

当x ∈[4,+∞)时,u 是增函数.而3>1,∴由复合函数的单

f (x )=3

4

52+-x x 在(-∞,1]上是减函数,在[4,+∞)上是增函数.

故f (x )的增区间是[4,+∞),减区间是(-∞,1].

(2)由g(x)=-(,

5)2

1(4)21(5)21(4)412++-=++x

x

x

x

∴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令t=()2

1x

(t >0),∴g(t)=-t 2

+4t+5=-(t-2)2

+9, ∵t >0,∴g(t)=-(t-2)2

+9≤9,等号成立的条件是t=2,

即g(x)≤9,等号成立的条件是(x

)2

1=2,即x=-1,∴g (x )的值域是(-∞,9].

由g(t)=-(t-2)2

+9 (t >0),而t=(x

)2

1

是减函数,∴要求g(x)的增区间实际上是求g(t)的减

g(x)的减区间实际上是求g(t)的增区间.

∵g (t )在(0,2]上递增,在[2,+ 由0<t=(x

)2

1

≤2,可得x ≥-1,

t=(x

)2

1≥2,可得x ≤-1.

∴g (x )在[-1,+∞)上递减,在(-∞,-1

故g(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单调递减区间是[-1,+∞).

变式训练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1)y=(2

26)2

1

x x -+;(2)y=2

6

2--x x .

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令u=6+x-2x 2

,则y=(u

)2

1.

∵二次函数u=6+x-2x 2

的对称轴为x=4

1, 在区间[4

1,+∞)上,u=6+x-2x 2

是减函数, 又函数y=()2

1u

是减函数, ∴函数y=(2

26)2

1x x -+在[4

1,+∞)上是增函数.

故y=(2

26)

2

1x x -+单调递增区间为[4

1,+∞).

(2)令u=x 2

-x-6,则y=2u

,

∵二次函数u=x 2

-x-6的对称轴是x=2

1, 在区间[2

1,+∞)上u=x 2

-x-6是增函数

. 又函数y=2u

为增函数, ∴函数y=26

2--x x 在区间[2

1,+∞)上是增函数. 故函数y=2

6

2--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

1,+∞).

例4.设a >0,f(x)=x x a

a e

e +是R 上的偶函数.

(1)求a 的值;

(2)求证:f(x)在(0,+∞)上是增函数.

(1)解: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f (-x )=f (x ),∴,e

e e e x x x x a

a a a +=+-- ∴(a-)e 1

e )(1

x

x

a -

=0对一切x 均成立,

∴a-

a

1

=0,而a >0,∴a=1. (2)证明 在(0,+∞)上任取x 1、x 2,且x 1<x 2, 则f(x 1)-f(x 2)=1

e x +

1

e 1x

-2

e x -2

e

1x =)e e (1

2

x x - (

).1e

12

1-+x x

∵x 1<x 2,∴,e e 2

1

x x <有.

0e e 1

2>-x

x ∵x 1>0,x 2>0,∴x 1+x 2>0,∴2

1e

x x +>1,

2

1e

1x x +-1<0.∴f(x 1)-f(x 2)<0,即f(x 1)<f(x 2),

故f(x)在(0,+∞)上是增函数.

变式训练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x)有最小正周期2,且当x ∈(0,1)时,f(x)=1

42+x x

.

(1)求f (x)在[-1,1]上的解析式; (2)证明:f(x)在(0,1)上是减函数. (1)解: 当x ∈(-1,0)时,-x ∈(0,1). ∵f (x )是奇函数,∴f (x )=-f (-x )=-.1

42142+-=+--x x

x x 由f(0)=f(-0)=-f(0),且f(1)=-f(-1)=-f(-1+2)=-f(1),

得f(0)=f(1)=f(-1)=0.∴在区间[-1,1]上,有

f (x )={}

????

?????-∈-∈+-∈+1,0,10)0,1(142

)1,0(142x x x x

x x x

(2)证明 当x ∈(0,1)时,f(x)=.1

42+x x

设0<x 1<x 2<1,

则f(x 1)-f(x 2)=,)

14)(14()

12)(22(1421422

1

2

1

1

2

2

2

1

1

++--=+-++x x x x x x x x x

x ∵0<x 1<x 2<1,∴1

222x x -

>0,2

2

1x x +-1>0,∴f(x 1)-f(x 2)>0,即f(x 1)>f(x 2),

故f(x)在(0,1)上单调递减.

1. b N =a ,a b

=N ,log a N =b (其中N>0,a >0,a ≠1)是同一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示形式,因此在许多问题中需要熟练进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选择最好的形式进行运算.在运算中,根式常常化为指数式比较方便,而对数式一般应化为同底.

2.处理指数函数的有关问题,要紧密联系函数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求解. 3.含有参数的指数函数的讨论问题是重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最基本的分类方案是以“底”大于1或小于1分类.

4.含有指数的较复杂的函数问题大多数都以综合形式出现,与其它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形成的 函数问题,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形成的各类综合问题等等,因此要注意知识的相互渗透或综合.

小结归纳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题库

101. C B A '''?是△ABC 在平面α上的射影,那么C B A '''∠和∠ABC 的大小关系是 ( ) (A) C B A '''∠<∠ABC (B) C B A '''∠>∠ABC (C) C B A '''∠≥∠ABC (D) 不能确定 解析:D 一个直角,当有一条直角边平行于平面时,则射影角可以等于原角大小,但一般情况不等. 102. 已知: 如图, △ABC 中, ∠ACB = 90?, CD ⊥平面α, AD , BD 和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30?和45?, CD = h , 求: D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 解析:1、先找出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 即过D 点作 DE ⊥AB , 从图形以及条件可知, 若把DE 放在△ABD 中不易求解。 2、由于CD ⊥平面α, 把DE 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从而转化为先求DE 在平面α内的射影长。 解: 连AC , BC , 过D 作DE ⊥AB , 连CE , 则DE 为D 到直线AB 的距离。 ∵CD ⊥α ∴AC , BC 分别是AD , BD 在α内的射影。 ∴∠DAC , ∠DBC 分别是AD 和BD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DAC = 30?, ∠DBC = 45? 在Rt △ACD 中, ∵CD = h , ∠DAC = 30? ∴AC = 3h 在Rt △BCD 中 ∵CD = h , ∠DBC = 45?

∴BC = h ∵CD ⊥α, DE ⊥AB ∴CE ⊥AB 在Rt △ACB 中 AB AC BC h =+=222 S AC BC AB CE =?=1212 · ∴CE AC BC AB h h h h =?==3232· ∴在Rt △DCE 中, DE DC CE h h h =+=+=22223272 () ∴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72 h 。 103. 已知a 、b 、c 是平面α内相交于一点O 的三条直线,而直线l 和α相交,并且和a 、b 、c 三条直线成等角. 求证:l ⊥α 证法一:分别在a 、b 、c 上取点A 、B 、C 并使AO = BO = CO .设l 经过O ,在l 上取一点P ,在△POA 、△POB 、△POC 中, ∵ PO 公用,AO = BO = CO ,∠POA =∠POB =∠POC , ∴ △POA ≌△POB ≌△POC ∴ PA = PB = PC .取AB 中点D .连结OD 、PD ,则OD ⊥AB ,PD ⊥AB , ∵ D OD PD =I ∴ AB ⊥平面POD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卷 第一讲 坐标系

第一讲 坐标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点M 的直角坐标为 ),则它的球坐标为( ) 5.2,,.2,,444453.2,,.2,,4444A B C D ππππππππ???? ? ????? ???? ? ????? 解析 :2,1,tan 0,tan 02,x 0. 4 11,,1 5.4 r y x ??θ?θπθππ θ=== === <-=-= <= =由≤≤得又≤所以 答案: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1,1)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在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以Ox 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对应的极坐标方程为 ( ) () B.. C. D.44A ρθρθππρθρθ? ?=- ? ? ?? ?- ?? =- =?=- 解析:由题意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1)2 +(y-1)2 =2. 化为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1)2 +(ρsin θ-1)2 =2.

∴0.40 4,04044 . . ρρθρθρρππππθρθρπθ?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过极点与等价对应的极坐标方程为 答案:A 3.在极坐标系中,点(ρ,θ)与(-ρ,π-θ)的位置关系为( ) A.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 B.关于极点对称 C.重合 D.关于直线θ= 2 π (ρ∈R)对称 解析:点(ρ,θ)也可以表示为(-ρ,π+θ),而(-ρ,π+θ)与(-ρ,π-θ)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故选A. 答案:A 4.在柱坐标系中,两点24,,04,,333M N π π???? ? ?? ??? 与的距离为( ) A.3 B.4 C.5 D.8 解析:解法一:由柱坐标可知M 在Oxy 平面上,N 在Oxy 平面上的射影坐标为 N |MN |4,24,,0MN 5.3. , C π'∴'===?? ??? 再由勾股定理得故选 解法二:可将M ?N 化为直角坐标 ,N(MN 5.. C =-∴=故选 答案:C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第1页 共6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归纳系列资料,数列专题

目录 第七章数列 (2) 第一节等差数列 (2) 题型73、等差数列基本运算 (2) 题型74、等差数列判定与证明 (3) 题型75、等差数列性质及结论的应用 (4) 题型76、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 (5) 第二节等比数列 (6) 题型77、等比数列基本运算 (6) 题型78、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6) 题型79、等比数列的性质和结论 (8) 第三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9) 题型80、数列求通向公式 (9) 80.1、累加法: (9) 80.2、累乘法: (10) 80.3、待定系数法: (11) 80.4、对数变换法: (16) 80.5、倒数变换法: (17) 80.6、阶差法(逐项相减法): (17) 题型81、数列求前n项和 (20) 81.1、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20) 81.2、错位相减法求和 (21) 81.3、分组法求和 (22) 81.4、裂项法求和 (23) 81.5、反序相加法求和 (25) 81.6、分段求和 (26)

第六章 数列 第一节 等差数列 题型73、等差数列基本运算 ? 知识点摘要: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 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为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 ? 等差中项:数列a ,A ,b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a +b 2,其中A 叫做a ,b 的等差中项. ? 等差中项的推论:在等差数列中,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m ,n ,p ,q ∈N *). 若m +n =2p ,则2a p =a m +a n (m ,n ,p ∈N *). ? 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n (n -1)2d =n (a 1+a n ) 2.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1. 集合当d ≠0时,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当d >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 <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2. 公差不为0时,S n =An 2+Bn (A ,B 为常数).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 典型例题精讲精练: 1. (2018·全国卷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S 3=S 2+S 4,a 1=2,则a 5=( )B A .-12 B .-10 C .10 D .12 2.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2=4,S 4=22,a n =28,则n =( )D A .3 B .7 C .9 D .10 3. (2019·开封高三定位考试)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a 5=10,S 4=16,则数列{a n }的公差为( )B A .1 B .2 C .3 D .4 4.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3·a 5=12,a 2=0.若a 1>0,则S 20=( )D A .420 B .340 C .-420 D .-340 5. 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5+a 10=12,则3a 7+a 9=( )C A .12 B .18 C .24 D .30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专项复习教案设计22.doc

9.4两个平面平行 ●知识梳理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点击双基 1.(2005年春季,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不同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分别在两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D.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答案:C 2.设a、b是两条互不垂直的异面直线,过a、b分别作平面α、β,对于下面四种情况:①b∥α,②b⊥α,③α∥β,④α⊥β.其中可能的情况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①③④都有可能,②不可能,否则有b⊥a与已知矛盾. 答案:C 3.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a、b是两条不同直线,在下列条件下,可判定α∥β的是 A.α、β都平行于直线a、b

B.α有三个不共线点到β的距离相等 C.a 、b 是α两条直线,且a ∥β,b ∥β D.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且a ∥α,b ∥α,a ∥β,b ∥β 解析:A 错,若a ∥b ,则不能断定α∥β; B 错,若A 、B 、 C 三点不在β的同一侧,则不能断定α∥β; C 错,若a ∥b ,则不能断定α∥β; D 正确. 答案:D 4.a 、b 、c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直线均不在平面,给出六个命题: .????;????????????????????αγγαβαγβγαααβαβαγγ∥∥∥⑥∥∥∥⑤∥∥∥④∥∥∥③∥∥∥②∥∥∥① a a a c a c c c b a b a b a c b c 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将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①④⑤⑥ ●典例剖析 【例1】设平面α∥平面β,AB 、CD 是两条异面直线,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且A 、C ∈α,B 、D ∈β,求证:MN ∥平面α. 剖析:因为AB 与CD 是异面直线,故MN 与AC 、BD 不平行.在平面α、β中不易找到与MN 平行的直线,所以试图通过证线线平行达到线面平行这一思路受阻,于是转而考虑通过证面面平行达到线面平行,即需找一个过MN 且与α平行的平面.根据M 、N 是异面直

浙江省学考选考高2020届高2017级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经典题目专题汇编:函数

浙江省学考选考高2020届高2017级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经典题目 专题汇编 函数 一、选择、填空题 1、(温州市2019届高三8月适应性测试)已知32=a ,则=a 8_________.a -6log 2=________. 2、(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偶函数f (x)满足f (x 一1)=f(x +1),且当x ∈[0,1]时,f (x)=x,则f( 43)=__ 若在区间[1,3]内,函数g(x)=f (x)-kx 一k 有4个零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 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已知R a ∈,函数||||||)(||||a x e a x e x f x x --+-+=,记)(x f 的最小值为)(a m ,则( ) A. )(a m 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B. )(a m 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C. )(a m 在R 上是奇函数 D. )(a m 在R 上是偶函数 4、(七彩阳光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已知函数13()log 3x f x x -=+,且(1)10f x -≤,则实 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4)(4,)+∞ B. (0,4] C. (4,)+∞ D. (1,4] 5、(温州九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若2log ,323==b a ,则=ab ________,=+-b b 33________ 6、(嘉兴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函数 f (x) = (x + 1)ln(| x - 1|)的大致图象是 7、(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a ,b ∈R ,f (x )=e x ﹣ax +b , 若f (x )≥1恒成立,则b a a -的取值范围是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节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两个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两个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易误提醒(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类做法中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情,类与类之间是独立的.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步中某一种方法只是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而未完成这件事,步与步之间是相关联的. [自测练习] 1.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数字相加,其和为偶数的不同取法的种数有() A.30 B.20 C.10 D.6 解析:从0,1,2,3,4,5六个数字中,任取两数和为偶数可分为两类,①取出的两数都是偶数,共有3种方法;②取出的两数都是奇数,共有3种方法,故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N=3+3=6种.答案:D 2.用0,1,…,9十个数字,可以组成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个数为() A.243 B.252 C.261 D.279 解析:0,1,2…,9共能组成9×10×10=900(个)三位数,其中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9×8=648(个),

∴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00-648=252(个).答案:B 考点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人教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全套—(含答案)及参考答案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题全套 (附参考答案) 1. 已知:函数()()2411f x x a x =+-+在[)1,+∞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 设,x y 为正实数,且33log log 2x y +=,则 11 x y +的最小值是 . 3. 已知:()()()()50050A ,,B ,,C cos ,sin ,,αααπ∈. (1)若AC BC ⊥,求2sin α. (2)若31OA OC +=OB 与OC 的夹角. 4. 已知:数列{}n a 满足()2 1 123222 2 n n n a a a a n N -+++++=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 (2)若n n n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n S .

姓名 作业时间: 2010 年 月 日 星期 作业编号 002 1. 2 2 75157515cos cos cos cos ++的值等于 . 2. 如果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2 110,220x x y x y x y ≥??-+≤+??--≤? 则的最小值是 . 3. 北京奥运会纪念章某特许专营店销售纪念章,每枚进价为5元,同时每销售一枚这种纪念章还需向北京奥组委交特许经营管理费2元,预计这种纪念章以每枚20元的价格销售时该店一年可销售2000枚,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在每枚20元的基础上每减少一元则增加销售400枚,而每增加一元则减少销售100枚,现设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为x 元(x ∈N *). (1)写出该特许专营店一年内销售这种纪念章所获得的利润y (元)与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当每枚纪念销售价格x 为多少元时,该特许专营店一年内利润y (元)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4. 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f x ,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条:①对任意的[]0,1x ∈,总有()0f x ≥;②(1)1f =;③若12120,0,1x x x x ≥≥+≤,都有1212()()()f x x f x f x +≥+成立,则称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 (1) 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求(0)f 的值; (2)判断函数()21x g x =-])1,0[(∈x 是否为理想函数,并予以证明; (3)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假定?[]00,1x ∈,使得[]0()0,1f x ∈,且00(())f f x x =,求证 00()f x x =.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9.

2013年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36讲空间向量及其应用 一.课标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讲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察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2013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三.要点精讲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

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 加法交换率: 加法结合率: 数乘分配率: 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平行于记作∥。 注意:当我们说、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

202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练习】 1. 集 合 {(, )0 2,02,,} 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 ) , ( 0,.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8 或2___.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分析:先化简集合A ,由R B C A R ?=可以得出A 与B 的关系;最后,由数形结合,利用数轴直观地解决问题. 解:(1) {12}A x x =≤≤,{1R C A x x ∴=<或2}x >.又R B C A R ?=, R A C A R ?=, 可得A B ?. {0,2}

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一、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重视预习,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分析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是第一轮 复习的重中之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 掌握。要扎扎实实,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明确它们要求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 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 习效率。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 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还不懂,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现在学 生手中都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 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 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 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 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建好错题档案,做好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更多。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 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查漏补 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概念不清、似懂非。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浙江专用)2021版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不等式1第1讲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案

第七章不等式 知识点 最新考纲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了解不等关系,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了解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 规划问题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掌握平面区域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之间的关系,并会求解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基本不等式 ab≤a+b 2 (a,b>0) 掌握基本不等式ab≤ a+b 2 (a,b>0)及其应用. 绝对值不等式 会解|x+b|≤c,|x+b|≥c,|x-a|+|x-b|≥c,|x-a|+|x-b|≤c型不等式. 了解不等式||a|-|b||≤|a+b|≤|a|+|b|. 1.实数大小顺序与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a-b>0?a>b;a-b=0?a=b;a-b<0?ab,ab>0?1 a < 1 b .

②a <0b >0,0b d . ④0b >0,m >0,则 ①b a b -m a -m (b -m >0). ②a b > a +m b +m ;a b 0). [疑误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个实数a ,b 之间,有且只有a >b ,a =b ,a 1,则a >b .( ) (3)一个不等式的两边同加上或同乘以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 (4)一个非零实数越大,则其倒数就越小.( ) (5)同向不等式具有可加性和可乘性.( ) (6)两个数的比值大于1,则分子不一定大于分母.( ) 答案:(1)√ (2)× (3)× (4)× (5)× (6)√ [教材衍化] 1.(必修5P74练习T3改编)若a ,b 都是实数,则“a -b >0”是“a 2 -b 2 >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a -b >0?a >b ?a >b ?a 2 >b 2 , 但由a 2 -b 2 >0?/ a -b >0. 2.(必修5P75A 组T2改编) 1 5-2______1 6-5(填“>”“<”或“=”). 解析:分母有理化有 1 5-2=5+2,1 6-5 =6+5,显然5+2<6+5,所以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解题训练)古典概型

古_典_概_型 [知识能否忆起] 一、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二、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即等可能性. [提示] 确定一个试验为古典概型应抓住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三、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 [小题能否全取] 1.(教材习题改编)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名代表,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 A.12 B.13 C.23 D .1 解析:选C 基本事件总数为(甲、乙)、(甲、丙)、(乙、丙)共三种,甲被选中共2种.则P =23 . 2.(教材习题改编)从1,2,3,4,5,6六个数中任取2个数,则取出的两个数不是连续自然数的概率是( ) A.35 B.25 C.13 D.23 解析:选D 从六个数中任取2个数有15种方法,取出的两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有5种情况,则取出的两个数不是连续自然数的概率P =1- 515=23 . 3.甲、乙两同学每人有两本书,把四本书混放在一起,每人随机拿回两本,则甲同学拿到一本自己书一本乙同学书的概率是( ) A.13 B.23

C.12 D.14 解析:选B 记甲同学的两本书为A ,B ,乙同学的两本书为C ,D ,则甲同学取书的情况有AB ,AC ,AD ,BC ,BD ,CD 共6种,有一本自己的书,一本乙同学的书的取法有AC ,AD ,BC ,BD 共4种,所求概率P =2 3 . 4.(2012·南通一调)将甲、乙两球随机放入编号为1,2,3的3个盒子中,每个盒子的放球数量不限,则在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甲、乙两球各有3种不同的放法,共9种放法,其中有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放法有2种,故有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概率为29 . 答案:29 5.(教材习题改编)从3台甲型彩电和2台乙型彩电中任选两台,其中两种品牌的彩电齐全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P =3×210=3 5. 答案:35 1.古典概型的判断: 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才是古典概型. 2.对于复杂的古典概型问题要注意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概率问题去求. 典题导入 [例1] (2012·安徽高考)袋中共有6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袋中任取两球,两球颜色为一白一黑的概率等于( ) A.15 B.25 C.35 D.45 [自主解答] (文)设袋中红球用a 表示,2个白球分别用b 1,b 2表示,3个黑球分别用c 1,c 2,c 3表示,则从袋中任取两球所含基本事件为(a ,b 1),(a ,b 2),(a ,c 1),(a ,c 2),(a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 一、填空题 1、(2015年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P 为双曲线2 2 1x y -=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P 到 直线10x y -+=的距离大于c恒成立,则c的最大值为_ __ 2 __________。 2、(2013年江苏高考)双曲线19162 2=-y x 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 3、(2013年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0,0(122 22>>=+b a b y a x , 右焦点为F ,右准线为l ,短轴的一个端点为B ,设原点到直线BF 的距离为1d ,F 到l 的距离为2d ,若126d d = ,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 。 4、( 南京、盐城市高三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C :y x 42 =的焦点为F,定 点)0, 22(A ,若射线FA 与抛物线C 相交于点M,与抛物线C的准线相交于点N,则FM :MN = 5、(苏锡常镇四市 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已知双曲线22 22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等于2, 它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1,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6、(泰州市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知双曲线 22 14x y m -= 的渐近线方程为2y x =±,则m = ▲ 7、(盐城市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若抛物线2 8y x =的焦点F 与双曲线 22 13x y n -=的一个焦点重合,则n 的值为 ▲ 8、( 江苏南京高三9月调研)已知双曲线\F(x 2 ,a 2 )-\F(y2 ,b 2 )=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 为y =±\R(,3)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9、( 江苏苏州高三9月调研)已知双曲线 2 2 15 x y m -=的右焦点与抛物线212y x =的焦点相同,则此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10、(南京市、盐城市 高三)若双曲线2 2 2 (0)x y a a -=>的右焦点与抛物线2 4y x =的焦点重合,则a = ▲ . Y

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高三一轮复习 5.4 数列求和 (检测教 师版) 时间:50分钟 总分:70分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5=-20,则-6a 4+3a 5=( ) A.-20 B.4 C.12 D.20 【答案】C 【解析】 因为S 5=-20,所以S 5=5a 3=-20,∴a 3=-4,∴-6a 4 +3a 5=-6(a 1+3d )+3(a 1+4d )= -3(a 1+2d )=-3a 3=12. 2.(2012·大纲全国)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 则数列???? ?? 1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 ) A.100101 B.99101 C.99100 D.101100 【答案】A 【解析】 由S 5=5a 3及S 5=15得a 3=3,∴d =a 5-a 3 5-3 =1,a 1=1, ∴a n =n ,1a n a n +1=1n (n +1)=1n -1 n +1,所以数列???? ??1a n a n +1的 前100项和T 100=1-12+12-13+…+1100-1101=1-1 101=100 101,故选A. 3.数列{a n }满足:a 1 =1,且对任意的m ,n ∈N *都有:a m +n =a m +a n

+mn ,则1a 1+1a 2+1a 3+…+1 a 2 008 =( ) A.2 007 2 008 B.2 007 1 004 C. 2 0082 009 D.4 0162 009 【答案】D 【解析】法一 因为a n +m =a n +a m +mn ,则可得a 1=1,a 2=3,a 3= 6,a 4=10,则可猜得数列的通项a n =n (n +1)2,∴1 a n =2n (n +1)=2? ?? ??1n -1n +1,∴1a 1+1a 2+1a 3+…+1 a 2 008= 2? ????1-12+12-13+…+12 008-12 009=2? ? ? ??1-12 009=4 0162 009.故选D. 法二 令m =1,得a n +1=a 1+a n +n =1+a n +n ,∴a n +1-a n =n +1, 用叠加法:a n =a 1+(a 2-a 1)+…+(a n -a n -1)=1+2+…+n =n (n +1)2 , 所以1a n =2n (n +1)=2? ?? ??1n -1n +1.于是1a 1+1a 2+…+1 a 2 008=2? ??? ?1-12+2? ????12-13+…+2? ????1 2 008-12 009=2? ????1-12 009=4 0162 009,故选D. 4.设a 1,a 2,…,a 50是以-1,0,1这三个整数中取值的数列,若a 1+a 2+…+a 50=9且(a 1+1)2+(a 2+1)2+…+(a 50+1)2=107,则a 1,a 2,…,a 50当中取零的项共有( ) A.11个 B.12个 C.15个 D.25个 【答案】A

2020年浙江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排列与组合

第三节排列与组合 1.排列与排列数 (1)排列: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2)排列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m n. 2.组合与组合数 (1)组合: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组合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m n. 3.排列数、组合数的公式及性质 [小题体验] 1.将8种不同的菜种任选4种种植在不同土质的4块地里,不同的种植方法有()

A .24 B .1 680 C .70 D .840 解析:选B 由题可得,不同的种植方法有A 4 8=8×7×6×5=1 680种. 2.(教材习题改编)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两人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________种. 解析:依题意得知,满足题意的选法共有C 14·C 13·C 12=24种. 答案:24 3.(2019·舟山模拟)用数字1,2,3,4,5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满足题意的组成方法有C 12A 34=48个. 答案:48 1.易混淆排列与组合问题,区分的关键是看选出的元素是否与顺序有关,排列问题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顺序无关. 2.计算A m n 时易错算为n (n -1)(n -2)…(n -m ). 3.易混淆排列与排列数,排列是一个具体的排法,不是数是一件事,而排列数是所有排列的个数,是一个正整数. [小题纠偏] 1.方程3A 3x =2A 2x +1+6A 2x 的解为________. 解析:由排列数公式可知 3x (x -1)(x -2)=2(x +1)x +6x (x -1), ∵x ≥3且x ∈N *, ∴3(x -1)(x -2)=2(x +1)+6(x -1), 即3x 2-17x +10=0, 解得x =5或x =2 3(舍去), ∴x =5. 答案:5 2.已知圆上有9个点,则任取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由题可得,三角形的个数为C 39=9×8×73×2×1=84. 答案:84 考点一 排列问题(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 [典例引领]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天印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李松 2009-12-1立体几何2) 课题: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B 级)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2. 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走进课本〗——知识整理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 三种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4.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5.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基础训练〗——提神醒脑 1.直线a ⊥平面α,直线α||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b a || B. b a ⊥ C. b a ,一定异面 D. b a ,一定相交 2.如果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则( ) A.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平行; B. 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C. 平面α内不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 D. 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垂直; 3.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α||a B. α?a C.α||a 或α?a D. α?a 4.已知直线b a ,和平面α,那么b a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 A.α||a ,α||b B. α⊥a ,α⊥b C. α?b 且α||a D. b a ,与α成等角 5.以下六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①两个平面分别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⑤与同一条直线成等角的两个平面平行; ⑥一个平面上不共线三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浙江版】202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全集)精品专练汇总

(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册)精品专练 汇总 一、集合与充要条件 一、选择题 1.【2018届深圳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已知全集{}1,2,3,4,5,6U =, 集合 {}1,3,5A =, {}1,2B =, 则()U A C B ?= A. ? B. {}5 C. {}3 D. {}3,5 【答案】D 【解析】∵{}1,2,3,4,5,6U =, {}1,2B =, ∴ {}3,4,5,6U B =, ∴( ){}{}{}1,3,53,4,5,63,5U A B ? =?=.选D. 2.【2018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高三10月测试】若集合{|1}A x y x == -, 且 A B B ?=, 集合B 的可能是( ) A. {-1,0} B. {1,2} C. {|1}x x ≥- D. R 【答案】B

故答案选B . 3.【2018届山西省河津三中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评】设集合 {}{} 21,0,1,2,|1A B x y x =-==-, 则下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 {}1 B. {}0 C. {}1,0- D. {}1,0,1-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R A B ?. ∵22{|1}{|10}{|1B x y x x x x x ==-=-≥=≥或1}x ≤-, ∴ {|11}R B x x =-<<, ∴( ){}0R A B ? =.选B. 4.【2018届江苏省南宁市高三摸底联考】设集合, 集合 ,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得 , , 所以D 对. 5.【2018届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设集合 , ,则( ) A. B. C. D.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