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90219

? 1.人类开始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担忧是在()。(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九世纪中叶 o B.二十世纪初 o C.二十世纪中叶 o D.二十一世纪初 ? 2.下列经济学原理中,属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不可完全循环原理 o B.自然资源补偿原理 o C.人均供给趋同原理 o D.生产效率差异原理 ? 3.关于自然生态具备可持续性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资源不能被充分循环利用 o B.驱动生态循环的推动力仅靠能量密度低的阳光 o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司其职,生生不息 o D.物种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 4.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在()的前提下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资源开发智能化 o B.人工成本最低化 o C.劳动强度最小化

o D.环境污染最小化 ? 5.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下列概念中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环境生态保护 o B.发展低碳经济 o C.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o D.创造平等的受教育与发展机遇 ?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充分、重复、循环利用资源 o B.环境与生态保护 o C.限制人均GDP的无限增长 o D.效率和利润最大化 ?7.在中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会议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一届三中全会 o B.十二届六中全会 o C.十六大 o D.十七大 ?8.根据2012的统计,下列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印度 o B.法国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 范文一:循环经济与环境审计互动机制研究 一、循环经济下环境审计的目标与特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环 境审计工作更应明确目标,使之深入到社会领域和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与绩效审计、管 理审计、质量审计和社会审计相关联。 一环境审计的目标体系 环境审计的本质目标在于保护受托环境与管理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其具体目标 要依据本质目标的要求,结合国情和区域经济、自然生态特征,对环境会计报告进行检查 与审计,并对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充分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环境管理活动绩效 进行研判,以保证被审计单位在提高环境管理效益的过程中,使现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标准等得到贯彻执行,并以此为契机,揭示在经济活动中违反政策、法规和标准的行为。 环境审计的项目目标指的是依照其具体目标,对审计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使具体目标 更加细化,管理层认定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环境审计目标的特征分析 1.毋庸置疑,环境审计目标是作为一个开放、有机、多层次的系统存在的。在较高层 次上,环境审计目标不但要解释环境审计的本质内容,还要保证其能够与各类、各时期的 环境审计相适应;在较低层次上,环境审计目标的设定要能够反映出不同类型环境审计的 要求,并保证其能够随着环境审计类型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呈现出动态调整趋势。从这个角 度讲,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审计就应该构建一个与层次直接相关的动态性的目标体系。2. 在可预见的将来,环境审计都将具有实际运用性,都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 指导和引导作用。因此,环境审计目标的制定尤其是较高层次环境审计目标的制定不但要 对环境审计中的环境政策审计和环境资金审计予以重点考虑,还要对环境绩效审计加以关注。在制定环境审计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审计目标是否适用于当前的环境审计类型,还要 考虑目标是否适用于将来经济环境的变化,以满足审计目标变化的诉求。 三循环经济下环境审计的本质要求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以管理层受托为基础的环境保护与管理责任具有了新内涵,除了 要求管理层严格遵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原则外,还要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节约降耗,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减量化。同时,要对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 加以综合利用,并使之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与再利用的环节;按照资源条件与产业进行布局,充分延长与拓宽生产环节,以实现产业间的共生与耦合。而在宏观层面上,要充分调 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把循环经济理念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渗透,以此构 建与完善循环经济体系。这样一来,环境审计就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在面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农业环保可持续发展论文.pdf

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环保有密切联系,做好农业环保工作能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农业环保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农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环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作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发挥农业环保的积极作用,能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1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的关系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世界各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展开了深入研究。纵观以往的发展经验,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的是节约劳动型可持续发展战略,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采用的是节约土地型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模式的构建,都是根据本土资源环境特点以及劳动力分布特点决定的。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展开了积极研究,并与农业环保工作联系起来,针对以往因农药不合理施用、农业生产生活废物不合理排放、城乡二元环境结构等原因导致的农业污染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总体来看,农业生态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如果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会出现病虫害加剧、水土流失等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严重阻碍作用。做好农业环保工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则能够促进农业作物质量、产量的持续提高,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2农业环保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2.1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环保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抑制其阻碍作用,必须深入分析农业环保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首先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环境、水资源环境、气候环境、农业遗传资源环境等。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生态经济系统,通过将其生态性与经济性相互协调起来,可以确保在实现当期经济目标的同时,不透支生态环境成本,避免对后期的农业发展产生阻碍。因此,在现阶段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采取自然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可循环利用、环境可持续利用,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2创新农业环保技术。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寻求突破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则是农业生产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在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发展模式下,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了单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可以显著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也能够改善生态系统功能,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先进的栽培技术、农作物轮作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水肥管理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生产模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2.3健全农业环保法规。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经济人,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为加以约束,才能杜绝透支生态环境成本获取短期利益的现象发生。我国在构建农业环保法规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例如,在立法形式上确定研究和教育途径,构建环保型农业生产体系,持续为其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同时应制定农用资金、农用化学制品投入机制,以节约资源为目标,建立高效的投入机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参考日本在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将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并入农业环保政策,推动有机农业的合理化发展。2.4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主要应通过加强农业环保方面的投资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例如,德国在政府引导下,构建三层次环保农业体系,在低层耕作中控制农药和化肥,在中层控制土壤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在高层发展有机农业。由政府分别根据更具不同层次环保农业发展的需求,制定经济补偿标准,对环保农业进行补贴。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环保的积极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3结语 大力推行农业环保政策及相关技术手段,是发挥农业生态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作用的关键。通过对农业环保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农业发展方向,协调好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高磊,朱爱国.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2,32(06):8. [2]王朝文.浅谈稻米产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6):45-46. 作者:赵旭彤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农业环保站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答案 单选题 1、在中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会议是(C) A 十二届六中全会 B 十六大 C 十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下列思想理念中,与循环经济的思想相符的是(C) A 人类是地球生命整体中迅速畸形滋生的那部分 B 人类是地球生物的中心,人定胜天 C 地球上没有人类,生态系统更和谐完美 D 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社会与自然协调,并且和谐发展 3、根据2012的统计,下列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A) A 中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印度 4、人类开始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担忧是在(C) A 二十世纪初 B 二十一世纪初 C 二十世纪中叶 D 十九世纪中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的是(A)。 A 限制人均GDP的无限增长 B 充分、重复、循环利用资源 C 环境与生态保护 D 效率和利润最大化

6、关于循环经济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 循环经济涉及科技、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 B 早期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 C 循环经济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 D 循环经济的发展不需要政府的参与 7、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在(B)的前提下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A 资源开发智能化 B 环境污染最小化 C 人工成本最低化 D 劳动强度最小化 8、下列经济学原理中,属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是(D) A 自然资源补偿原理 B 人均供给趋同原理 C 不可完全循环原理 D 生产效率差异原理 9、关于自然生态具备可持续性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驱动生态循环的推动力仅能靠能量密度低的阳光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司其职,生生不息 C 物种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D 资源不能被充分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理论,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内涵、原则的诠释和分析,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实践当中的应用问题。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内容、规划布局、规划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业园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meaning and the principles, focusing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in which the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practice. the planning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 the layout, plan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imed at promoting eco-industrial park.key words: the cycle of economic theory; eco-industrial park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增长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重大突破,循环经济理论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许多弊端,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

循环经济的论文

循环经济的论文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它与知识经济共同组成了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它的产生被看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的论文一: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森林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秉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才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阐述了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林业;循环经济;防治污染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林业经济更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经济主要是依靠消耗森林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致使林业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需要对森林的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近些年,循环经济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目的是利用生态型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将这一观念应用到林业的经济发展上,以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低污染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可以实现林业由生产至消费的过程中循环利用森林资源,使资源和环境受到最小的危害,以发展友好型林业来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从而实现林业经济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一、我国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全局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论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更成为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旱涝灾害、大气污染、生活垃圾等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经济发展过程中更消

生态循环经济例子

摘要: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旨在探索影响临桂镇种养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结论有以下几点:生产规模太小、技术不规范,销售方式单一,自然条件限制、村民无能为力,合作基础薄弱、推动力量欠缺;由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措施建议:大力发育村级中介组织、改善支农资金利用结构、走种养产业化的路子;最后是调研小结。 关键字:临桂镇种养业制约因素调查 一、临桂镇简介 临桂镇,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乡,有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罗汉果之乡的美誉。目前的临桂镇乃2002年的旧临桂镇与庙岭镇合并而成,全镇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多。临桂镇属丘陵地貌,有林地7188.3公顷,森林覆盖率32.9%,亚热带气候,大旱年间及冬季仍难解决部分农村用水问题。有自治区重点扶贫村1个、贫困人口4000余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0%,主要集中在天华、上全、凤凰等半山区村委。农田用水主要依靠青狮潭、金陵等水库及自然降雨。临桂镇紧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发达——距桂林市中心6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仅3公里,321国道、306省道、桂海高速、桂梧高速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的交汇镇区。临桂镇是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思路的主战场。 临桂镇还是一个农业大镇。临桂镇农业资源丰富,盛产优质稻谷、韭菜花、优质丰水梨、大果枇杷、夏橙、蜜橘、甘蔗、黑皮冬瓜等特优农产品,是临桂县商品粮、瘦肉型猪以及优良鸡、鸭、鱼、鹅生产大镇。以温氏、利源、桂柳三大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已经形成,大大推动了该镇的养殖业发展。该镇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是2004年的2倍。临桂镇被评为2005年度桂林市“十佳”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临桂镇工业亦不逊色。娃哈哈、福达、天和药业等全国知名企业已落户该镇多年。乐和、寨江、大雄三大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是该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2008年临桂镇工业生产总值84.5亿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旅游业占据重要地位。同样,临桂也是如此,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山青水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淳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人。名气较大的有桂林雄森熊虎山庄、李宗仁故居、美国飞虎队遗址、水仙岩、大岩文化遗址和农家休闲等景区。另外,大雄村、朱家村、向东村等2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在大力推进。 二、临桂镇种养业发展概况 种植业方面,临桂镇已初步形成了6000亩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种植基地,3000亩韭菜花种植基地,3000亩黑皮冬瓜种植基地,5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5万盆的盆景培育基地,菇棚200万平方米,密桔2万多亩。以机场路、321国道两侧的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带辐射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优质水稻、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食用菌、花卉苗木、盆景等农业基地,成功引进和培育健旺、缘兴等种植公司,大大加速了该镇种植业发展。另外,水稻作为该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单位大面积种植。种植较多的还有香芋、马蹄等。 养殖业方面,畜牧水产养殖非常发达,例如鸡鸭鹅猪等家禽养殖和鱼鳖等水产养殖。临桂镇先后引进了桂林广东温氏、利源、桂柳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殖户5000户,年出笼鸡3000万只、鸭2000万只,带动了临桂镇乃至临桂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已成规模,以温氏、利源、桂柳等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该镇1/3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年出禽1亿多羽(只)。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本调研队伍只选取了该镇的天华村、朱家新村(自然村)、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一、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日趋减少。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关于循环经济论文

关于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既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平衡模式,而是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现阶段,我国的循环经济进程,还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层次上。要把理论转变为行为的实施,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推行国民经济绿色核算制度,推广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开发绿色工艺和技术,进行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实行产品的双绿色认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法律、经济、教育、技术及市场等方面。 1.法律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制定出相关法律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导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废物管理法》,将各种废物的收集和处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项法律的颁布改变了西德人的生活习惯,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纸类等开始被分门别类地回收。随着西德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198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避免产生废物、废物再利用及安全处理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废物的认识从怎样处理上升到了怎样避免产生的高度。德国循环经济理念的导人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中,该条例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 1992年德国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后经过数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该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垦区为例 2012年08月03日10:03 来源:国研网2012年3月20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容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近年来,垦区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做法,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合理规划典型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促进农垦乃至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建议,垦区 一、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垦区(以下简称垦区)国有农场创建于1947年,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垦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沼气开发模式 “十一五”期间,垦区利用国家资金共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30个,其型沼气工程15处,总池容1.045万立方米,年产气285万立方米,装机350千瓦,发电164万千瓦时,户用沼气、联户沼气951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供气户数达2300户。通过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可以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有机复和符合标准的农业灌溉用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见图1)。

图1 “能源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二)生物质发电模式 垦区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速生林基地,把这些生物质作为原料,建立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垦区生物质发电工程中,已装备46台套稻壳发电机组,每套机组功率200千瓦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红兴隆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九三分局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和分局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目前稻米加工厂按年生产250天计算,所配备46台的稻壳发电机组可发电552×105千瓦时,年利用稻壳1656×102吨。这些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米厂的废弃物稻壳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大荒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稻壳替代燃煤供热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稻壳棒项目等,年利用稻壳15万吨,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供热采暖16.5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多万吨。围绕米、糠、壳三大技术研发路线,摸索出“良种繁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稻米产业低碳化集群。完达山乳业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及电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可节约3万吨标准煤,节电700万度。 (三)海林循环农业模式 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转换为重点,从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沼气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运送至农田抛洒肥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

农业机械论文汇总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业可持续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重点研究农业机械化在对淡水资源利用和耕地资源保护所起的作用,以及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化肥施用、秸秆处理、农药喷施等农业生产环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对机械装备的需求, 工程 技术措施对农产品加工、农业自然灾害防治、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应用范围和效果。简单阐述新时期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技术手段的结论。 关键词:农业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信息化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各个方面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发展不能走其他发达国家的老路子,必须走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路子,党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农业科学家根据我国国情,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提出: “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为主线, 将封闭的、低效的、劳动密集的手工操作逐步转变为开放的、高效的、技术与资金密集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商品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论述, 肯定了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推动力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很低,粮食产量的提高没有消除我国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2、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环境问题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这就带来诸多的问题。 3、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紧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缺水的问题,再加上农业淡水利用率低,就更加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4、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农产品加工利用率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农产品的安全也存在着较大漏洞,尤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 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合理、充分利用农业淡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1)保护淡水资源需要发展节水农业机械我国是世界上13 个贫水国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300 立方米,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超强度地使用淡水, 已使北方一些河流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因缺水, 约有0.1067 亿公顷(1 亿亩) 可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根据水利部门预测, 到2010 年中国缺水将达1000 亿立方米, 2030 年缺水还将大幅度增加。由于长期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学灌溉方法, 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 每年灌溉浪费的水相当于全国总用水量的40%。所以, 开发节水灌溉技术, 保护水资源永续利用, 对于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机械是我国保护农业淡水资源保护的必由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经济11-1 石云丰1.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IE) 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Frosch 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其后一些学者们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而国际电力与电子工程研究所(IEEE)在一份名为《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学白皮书》的报告中指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它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能源供应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可科学”。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知识,进一步划分还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时,经常使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体系等工具。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是一门系统科学。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按生态学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当作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资源——产品——废弃”为表现形式,是线性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或/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集约化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相比较 首先,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都是一门自然和社会学科进行交叉的学科,需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该学科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并且他们都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产

循环农业论文15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15篇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 摘要: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的自然生长以获得收成。传统农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掠夺性的,往往形成“先掠夺、再补充、再掠夺”的恶性循环,造成农田肥力下降,降低产品品质,并形成大面积污染。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耦合效应,有效利用不同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互补、互利因素。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论文农业 循环农业论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 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它是20世纪90 年代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它不 仅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

是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指导作用。如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很多农业问题,例如治理环境污染、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合理利用各地乡镇农村企业留下的不良资产等。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具体的建议如下: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认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并从科学的角度清晰地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在我国

区域发展循环经济论文【论文】

区域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一、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理论和内容 1.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理论 一是制度创新的供求理论,供求理论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制度创新也要受到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并由不同的主导方面来对制度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供给主导型创新和需求诱致型创新,供给主导型制度创新是通过政府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引入,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主要体现为权力中心具有创新的主观意愿或具备提供制度创新的能力;需求诱致型制度创新是在市场活动潜在利益的诱发下,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主要具有创新目标明确、决策自主、过程更为经济的特点,需求的变动是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为了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制度创新的产权和国家理论,产权理论包括演进和人力资本两部分内容,产权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演进理论反映的本质就是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本则是在特定制度下对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约束,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产权的保护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得以实现,国家可以强制性实现产权,同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来组织产权制度的建立。由

此可见,国家力量发挥积极或是消极的作用会直接关系到产权制度的效率,国家积极发挥其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作用。 2.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内容 循环经济制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以及各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补充,通过发挥激励、约束、统筹、内化等功能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内容包括诱因、主体选择、原则和框架等四部分内容:首先是制度创新的诱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关心的是自身利润的实现,很少关心社会成本,政府部门有必要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将经济行为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其次是制度创新的主体选择,制度创新的直接承担者应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制度创新也必然要从这三个层次进行,但是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也要认识到不同层次所处的不同地位,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应是政府,实施制度创新也必须是政府行为;再次是制度创新的原则,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制度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动态性、整体性、实效性以及3R原则(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是制度创新的框架,制度创新是对社会利益分配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实现新的规制管理,这就需要对有关循环经济的正式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农业新技术论文

论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关键词]持续发展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