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术史(1)

美术史(1)


一、原始美术。

1、书上所有陶器图片所代表的文化系列及其类型。
答: 彩陶: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舞蹈纹盆 连环文彩陶罐 鹳鱼石斧图
黑陶:龙山文化
彩绘陶: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 龙山文化:
2、彩陶、黑陶和彩绘陶的定义。
答: 彩陶 先绘后烧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
彩绘陶是指将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

3、原始岩画的时间和发现地。
答:最早 中国 延续时间3万年前至今 遍布世界许多国家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部分]最早 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或更早


二、青铜与雕塑。

1、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一种方法,先将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在成型的
模上用细泥浆反复浇淋,泥浆包住蜡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蜡在高温下融化
流出,形成了型腔。最后注入铜汁,待凝固后即成型。

2、掌握湖北省内重要的青铜器的名称和出土地。
答: a。战国古编钟,是目前发现最全最大的青铜器乐器。在湖北随州,

3、最早出土的青铜容器是什么爵?
答: 二里头爵
4、青铜器各个时期的总体特点,每个时期都有那些代表的装饰纹饰。
重点记忆饕餮纹、蟠虺纹和夔龙纹的具体样式。
答: a 饕餮tāo tiè 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
兽面纹
b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
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
期。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
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
商代青铜器上。
c 夔龙kuí lóng
5、杨惠之的艺术成就。
答:塑壁技术和千手千眼佛的形象创造据说都是由他开始的。 塑觉 一书

6、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
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
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昭陵六骏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
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
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
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

騧[音guā] ,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
六是白蹄乌。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
,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
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马踏匈奴 石雕,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是汉朝骠骑将军
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196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
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
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1987年,秦始皇
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人惊叹!
7、中国佛教三大石窟。
答:龙门【洛阳】 敦煌莫高窟 云冈【大同】
三、人物画。
1、战国帛画《人物龙凤画》和《人物御龙图》是已知最早的人物画。
2、顾恺之的作品和艺术观。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传神写照:顾恺之在人物画方面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著名观点.
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认为传神写照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提出了描绘眼睛是人物画艺术中的最重要的技巧
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3、曹衣出水——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他能运用稠密
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谓之“曹衣出水”。
4、吴带当风——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吴道子在人物画中所表现的用线方式。他以状
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衣褶,圆转而有飘逸之势,被后人称之为“吴带当风”.
5、唐初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描写的什么背景?
答:《步辇图》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6、唐代仕女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重点)
答:其代表画家是张萱与周昉。仕女画又称士女画。从盛唐开始,直至宋代之后,
仕女画表现的题材大为开拓,从原先描写贵族妇女拓展到各个阶层,举凡村姑、仙媛
、闺秀、

渔妇、丫环、歌妓等都进入了画家创作的行列
张萱:《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和《执扇仕女图》。
7、五代顾闳中的代表作品。(作品描绘的具体情节,加深图像记忆)
答:《韩熙载夜宴图》 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据说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
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
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
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8、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作品描绘的具体情节,加深图像记忆)
答: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
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
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9、吴派人物画
答:“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
是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
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沈周(公元1427-1509年)代表作《庐山高图》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年代表作《溪山清远图》
唐寅(公元1470一1523年)代表作《秋风纨扇图》
仇英(公元1502-1552年)代表作《松溪横笛图》

10、南陈北崔
答: 晚明时代的画家陈洪绶(也称陈老莲)与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
,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
之处,画史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
陈老莲:形色貌奇古 女仙图
崔子忠:简淡儒家墨

11、思考唐代仕女画与明代仕女画的不同点。

答:①形态上:唐代仕女画,魏晋士大夫所推崇的“秀骨清像”也已了无踪影。丰盈雍容
中的雅致,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这种充满繁荣、自信、满足、大气的风貌,前无古
人,后无来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明代仕女画,以稍带病态、纤细孱弱为
女性美的标准。

②笔法上:唐代仕女画以工笔为主,追求工整细腻;明代仕女画工写结合,追求笔墨
趣味。

③色彩上:唐代仕女画更具富丽堂皇的宫廷色彩;明代仕女画色彩更具民间素雅气态。

④构图上:唐代仕女画以长卷形式为主,明代仕女画以单幅为主。

⑤思想上:明代的仕女画更具文人画气息,讲究“诗书画印”结合。



四、山水画。

1、顾恺之的地位。
答:顾恺之

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顾恺之《洛神赋图》
a,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b,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c,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d,体现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2、展子虔的《游春图》唐·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后世文人对其的评价)P166
明书画收藏家詹景凤称赞展子虔“此殆开青绿山水之源”《游春图》。董其昌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后人评论诗画便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论其画。
3、张 璪(zǎo )的理论贡献——“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4、山水画的风格演变问题。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创了青绿山水画,山水画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
唐代:分别以李思训,李昭道和王维为代表,山水画出现了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格。
五代:山水画遵循自然原则,形成南北山水画风;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为代表重在表现北方崇峦峻岭,
以南唐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重在描绘江南秀丽山水风光。前者气势宏伟,雄浑壮美,后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5、五代:荆浩、关仝(北方风格)和董源、巨然(南方风格)的代表作品及师承关系。
答:荆浩:开创北派山水画法。作品:《匡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庐山的景色。气势宏大,结构严谨,高远,平远相杂。
关仝:早年师法荆浩,画风笔简,气壮意长,主要以秦岭,华山的大山巨壑为描绘对象,在北宋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作品:《关山行旅图》
董源:南唐山水画家,山水以描写江南多泥被草的山峦丘陵,风雨明晦的景色为主,风格平淡天真,用笔细长圆润,喜用苔点和披麻皴。作品:《潇湘图》
巨然:师承董源,工烟岚气象,擅用长披麻皴,山顶画矾头,树木多屈曲,风格比董源雄秀奇异。
作品:《秋山问道图》

6、米氏云山的艺术成就。

答:①米氏云山代表包括米芾与其子米友仁;

②米氏推崇平淡天真,看重山水画的赏玩价值,重笔墨趣味,以点染画法表现江南山

独特面貌,创造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独特的“米点山水”画风;

③米氏云山的传世代表作是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对宋代人文山水艺术精神的
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后世人文山水画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7、北宋山水画家的各自代表作品。(李 成、范 宽、郭 熙)
答:李 成:《晴峦蒹葭图》
范 宽:《溪山行旅图》
郭 熙:《早春图》《关山春雪图》 《幽谷图》
8、南宋马远、夏圭的艺术特色。
答: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
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种“边角之景”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
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蒙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
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诗意,是对传
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9、宋代青绿山水画家和其代表作品。
答: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啸:《万松金阙图》

10、元四家的代表作品。
答: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
倪瓒:《水竹居图》
王蒙:《太白山图》
吴镇:《秋江渔隐图》
11、明·吴门画派
答: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
“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含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
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
画家。

12、隋唐五代山水画风格的演变。

答:①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创了青绿山水画,山水画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

②唐代,分别以李思训、李昭道和王维为代表,山水画出现了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
格。

③五代时期,山水画遵循自然原则,形成南北山水画风: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为代
表重在表现北方重峦峻岭;以南唐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重在描绘江南秀丽山水风光。
前者气势宏伟、雄浑壮美,后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13、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及作品特征。

答:①北宋,山水画以李成和范宽成就最高。他们继承并发展了五代北方山水画派,
师承荆浩和关仝。李成擅画齐鲁山水,寒林平远,气象萧疏,有《窠石读碑图》传世。
范宽擅画关陕山水,高山仰止,气象雄伟,有《溪山行旅图》传世。


②南宋,山水画以 “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杰出代表。马、夏山
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景之角,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用笔轻劲而外露,以《踏

歌图》为代表作。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
以《山水十二景》为代表作。
五、花鸟画。
1、至魏晋南北朝,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种登上了画坛。(查画家)
2、边鸾的艺术贡献——折枝花鸟
3、“没骨法”——黄荃首创了没骨法,即以细淡笔勾出轮廓,然后用色或墨加以渲染
,墨线被渲染层次逐渐掩盖掉,从而产生一种不见墨线轮廓的效果,有点类似西域渲染
式的人物画法。以前皆称此法创自徐熙之子徐崇嗣,其实应属黄荃首创,徐崇嗣只是
在黄荃基础上又进行了发展。(此解释有别于教材内容,我是认可的,请把教材上此
打印部分划去)
4、从“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中分析“徐黄体异”。
答:五代花鸟画以黄荃、徐熙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即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荃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容,几不
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湛艳丽的富贵气象。徐熙多画自然中的花竹蔬果、
禽鱼草虫,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画面清
新雅致,野趣盎然。黄荃和徐熙分别对后世的院体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5、宋代设置的“翰林图画院”作用。
答:“翰林图画院”—— 宋初设立的宫廷绘画机构,与书院、琴院、棋院、玉院等等同样
为宫廷及皇室贵族进行服务的艺术机构之一。
6、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
答:宋代院体花鸟画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形象情状,讲求“形似”,重视“法度”,
亦提倡新意、巧思与诗情,形成了精深完备、“高洁为工”的风格特征。宋代院体花
鸟画中既有精工富丽、设色浓重,表现宫廷中奇珍名花的黄氏体,也有清淡疏朗、淡
彩着色,描写败荷凫雁的崔白体,但都工细写实、精妙入微。

7、明·“青藤白阳”(画家简介和代表作品)
答:开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气之先的陈淳、徐渭,被后人誉为“青藤白阳”。
陈淳: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
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代表作:《葵石图》
徐渭:简介:徐渭(1521—1593)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诸生。所居在绍兴城内,
有一枝堂、柿叶堂、青藤书屋等。工画残菊败荷,炉瓶彝鼎之属,皆古质淡雅,别有风致。
兼绘山水,则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极其生动,醉后拈写字败笔作拭

桐美人,即以笔染两颊,
而丰姿绝代,转觉世间铅粉为垢。此无他,盖其笔妙也。凡求书、画者,须值其匮乏时。
投以金帛,顷刻立就。若囊钱未空,虽以贿交,终不可得。行草书仿米氏,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 。。。
代表作:《墨葡萄图》
8、清·扬州八怪(画家简介)
答: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八怪”为
罗聘: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汉族,
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今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代表作:《鬼趣图》
李方膺(yīng ):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
李鱓:中国清代著名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扬州八怪之一,
江苏省扬州府兴化县(今兴化市)人,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中年始画风变化,转入粗笔写意,
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传世画迹有《土墙蝶花图》轴、《松藤图》轴。
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
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金农博学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
鉴赏,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
《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
黄慎:其艺既擅,出游豫章,历吴、越,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至扬州鬻画,人争客之。慎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
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亦偶有笔过伤韵者。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所画多历史人物

、佛道、
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所作人物用笔粗<黄慎祝寿图>
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花鸟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十二司月花神图之二月花神杨玉环
代表画作《十二司月花神图》、《商山四皓图》、《伏生授经图》、《醉眠图》、《芦鸭图》、《蛟湖诗草》等。
郑燮: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秋葵石笋图>>。
他又以画竹为例,把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观察生活,选取题材;胸中之竹--酝酿构司,组织形象;手中之竹--加工制作,形诸画面。
高翔:清代著名画家,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人。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
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之一。
代表作有《樊川水树图》、《折枝榴花图》
汪士慎: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
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有《巢林集》。
汪士慎卖画为生。擅画花卉,随意勾点,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 汪士慎代表作有《潇湘灵芳图》、《绿萼梅开图》、《洒香梅影图》、《月佩风襟图》、《灵根出谷图》、《苍松偃蹇图》等


9、清·石涛的艺术主张(艺术名言)
“搜尽奇峰打草稿” “笔墨当随时代”
10、湖州竹派的开创者。
文同,苏轼
六、中国古代画论。
1、谢赫“六法论”
他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2、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和艺术观。
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唐·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
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特殊的地位。
4、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中的“三远法”的具体解释。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望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
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5、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
宋·《宣和画谱》
6、苏轼文人画理论要点。
答:①抬高“士人画”,贬低画工,藐视画院。
②强调诗画一律,诗书画结合。
③强调绘画的娱乐性,追求作品的潜意识性和画外意。
④强调绘画冲动,有感而发。
⑤强调神似,忽视形似。
⑥表现方法不受程式束缚,因需而异。
7、元四家的艺术名言。
答:黄公望:画不过意思而已
吴镇:墨戏之作,盖士大夫此函至于。
王蒙:无心在玄化,泊然齐始终。
倪瓒: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8、明·董其昌“南北宗论”。
答: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借用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
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自唐以后的山水画分水墨和青绿两种风格流派,强调
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职业画家的代表。“南宗”是文人画,有书卷气,
有天趣,是“顿悟”的表现;“北宗”是行家之画,只重苦练,无天趣可言,是
“渐修”的表现,贬低此派。进而“崇南贬北”,标榜文人画。虽然他对画史的
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元发展。
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后世文人水墨画推向了高峰。
9、“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