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

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

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
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

动物学报 49(2):179~184,2003

A cta Zoologica S i nica

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3

梁 伟①② 郑光美①33 张正旺① 丁长青③

(①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②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海口571158)(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 要 为了解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以及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情况,我们于1996年1月~8月、1998年11月~1999年9月分别在陕西佛坪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位点与随机点相比较的方法,从不同时空尺度定量分析了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两研究区共遥测24只红腹锦鸡个体(亚成体和成体,6♂,15♀,3亚♂),其遥测位点分布与随机点比较,冬、春和夏季3季节中均有极显著差异,落入各区域的活动位点与其期望位点数之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这说明红腹锦鸡对生境的利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选择地利用。红腹锦鸡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有选择性,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在冬、春季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的利用较多,有一定偏好。

红腹锦鸡在两研究区的生境利用模式相似,但在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的利用强度上,宽阔水研究区显著大于佛坪研究区[动物学报49(2):179~184,2003]。

关键词 红腹锦鸡 无线电遥测 生境利用

H abitat use by golden pheasants(Chrysolophus pictus)based on radio2tracking locations3

L IAN G Wei①② ZHEN G Guang2Mei① ZHAN G Zheng2Wang① DIN G Chang2Qing③

(①College of L if e Sciences,Beiji ng Normal U niversity,Beiji ng 100875,Chi na)

(②Depart ment of Biology,Hai nan Normal U 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 na)

(③Instit ute of Zoology,The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 ng 100080,Chi na)

Abstract Knowledge of the habitat requirements of threatened s pecies is crucial for the maintenace of viable populations, and understanding how they respond to forest edges may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The use of habitat edges by golden pheasants(Chrysolophus pictus),a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was investigated using radio2 tracking in Fop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FP),Shaanxi Province from January to August1996,and in Kuankuoshui Nature Reserve(KKS),Guizhou Province from October1998to Se ptember1999.A total of24pheasants(9♂,15♀) were captured using walk2in bamboo traps.Traps were put on paths used by golden pheasants.No baits or play2back of recorded calls were used.Captured birds were fitted with15g necklace radiotags and tracked with a TRX21000S receiver (Wildlife Materials Inc.,USA).Distances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open area(non2forest area)and bird locations were cacula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birds entered the o pen area or not.All locations of birds tracked in the two stud y area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computer generated random locations to determine habitat use.There were si 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ctual and computer generated random locations of golden pheasants,both overall and within seasons,in both study areas(Kruskal2Wallis test,FP:Winter,χ2=239715,df=1,P<01001,n=3024;S pring,χ2=139916, df=1,P<01001,n=2256;Summer,χ2=91712,df=1,P<01001,n=1344;KKS:Winter,χ2=146611, df=1,P<01001,n=2666;S pring,χ2=46012,df=1,P<01001,n=998;Summer,χ2=23010,df=1,P P<01001,n=390).Actual locations were nonrandom and mainly distributed within1km of open areas.Habitat use by

 2002203212收稿,2002210220修回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39830030)和青年基金项目(No.39500017)[This research was funded by grants from K ey Program (No.39830030)and Program for Y oung Scientists(No.39500017),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33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zhenggm@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1612857.html,

 第一作者简介 梁 伟,男,33岁,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鸟类生态学。Email:liangw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1612857.html,

 ν2003动物学报Acta Zoologica Si nica

golden pheasants in the two study area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FP:χ2=44919,df=2,P<01001, n=3312;KKS:χ2=33517,df=2,P<01001,n=2027).In both FP and KKS,golden pheasants showed a strong tendency to use habitat edges in winter and s pring,especially for foraging,though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sage between the two study areas(Winter:FP,5112%,KKS,7614%,χ2=19118,df=1,P<01001,n=2 845;Spring:FP,2217%,KKS,4819%,χ2=11014,df=1,P<01001,n=1627).However,the difference in summer wa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study areas(FP,1315%,KKS,1519%,χ2=0151,df=1,P>0105, n=867).Since few birds were injured by walk2in bamboo traps this method proved suitable for golden pheasants and we strongly encourage its use in pheasant research.Habitat use by golden pheasants was nonrandom and the populations in both study areas showed similar s patial patterns of habitat use.In winter and s pring,golden pheasant tends to forage in open areas or forest edges.This suggests that these habitats may be important to the survival of golden pheasant popula2 tions and that their conservation should be im proved[Acta Zoologica S inica49(2):179-184,2003].

K ey w ords G olden pheasant(Chrysol phus pictus),Ratio2tracking,Habitat use

森林大面积消失和生境片断化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引人注目的生态后果(Beier et al.,1998),其结果会形成许多类型不同、相互隔离的生境。不同物种对生境片断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Bennett et al.,1997),片断化对物种的影响取决于物种对生境的利用模式(Karieva,1987)。当大片连续的森林不能保存时,物种的空间利用能力、对森林边缘和无林地带等次生生境的适应,便决定物种的灭绝机会(Paradis,1998)。因而,研究生境片段化条件下物种对这些不同生境的利用情况很有意义(G ill et al.,1996)。因为,生境利用在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上是一个重要因素(Clemmons et al., 1997)。

许多研究表明,不同物种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是不同的(G ates et al.,1998;Wilson,1994; Percival et al.,1997;Beck et al.,1997;Borralho et al.,1998;Ward et al.,1998;Mysterud et al., 1999;G abbert et al.,1999)。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也有所变化(Rodway et al.,1999;Conradt et al., 1999)。红腹锦鸡是中国的特产珍禽,只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山地(郑作新等,1978),并生活于多种生境类型之中,是典型的森林鸟类。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红腹锦鸡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有着相当的喜好,尤其是取食活动时(梁伟等,1999)。为了解红腹锦鸡在生境片断化后对生境的不同利用情况,我们于1996年1~8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为探讨异地种群间的差异,我们于1998年11月~1999年9月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对此进行了研究。1 研究地区和研究方法

111 研究地区

西佛坪研究区选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三官庙核心区进行,属于秦岭中段南坡,33°22′~33°44′N,107°40′~107°55′E。有关其自然概况,详见丁长青等(1996)和梁伟等(1999)。宽阔水研究区选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该保护区位于贵州省绥阳县境内,28°11′~28°15′N,107°08′~107°11′E。地处大娄山脉东段,海拔1300~1700m,主峰太阳山山顶海拔1751m。具有低纬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917~1214℃,年降水量1300~13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超过80%。工作期间(1998年11月~1999年9月),我们记录到的平均气温为14±7℃(n=301d),最高(7月)32℃,最低(1月)-3℃。天气状况以阴雨天为主,占全部工作日的60%以上。

两个研究区均为山地森林-灌丛-农田景观,而且林下都有大面积的竹林分布。所不同的是,陕西佛坪研究区以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无论是保护区总面积(35000hm2)还是连续森林的面积均远远大于贵州宽阔水研究区(保护区总面积为2450hm2),而且区内村落农田(旱耕地)和灌丛在研究区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宽阔水研究区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丛和农地占有很大比例。

112 研究方法

11211 无线电遥测 采用自制足弓套足法对红腹锦鸡进行捕捉。该方法包括发杆、弓杆、足踏和绳套四个部分,除绳套外,均可就地取材,操作简单有效,而且只要绳套长度适中,对捕捉动物的伤害不大。

081动 物 学 报49卷

所使用的无线电遥测仪器由美国WM I公司(Wildlife Materials Inc.,USA)生产,接收机型号为TRX21000S,接收天线为折叠式(32Element Di2 rectional Antenna)。发射器频率为2161000~2161600HMZ,重量15~20g,约占标记鸟体重的3%,电池设计寿命6个月。发射器采用颈圈方式安装。

对每只捕捉到的红腹锦鸡进行测量,标以不同颜色、不同编号的塑料脚环并安装发射器后释放于原捕捉地。所有捕捉工作都在陕西省林业厅、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批准和同意下进行。考虑到标记鸟的适应过程,在释放3天后开始进行遥测,而在此之前只跟踪其活动,不作记录。根据以往研究和观察(丁长青、梁伟等, 1996),所标记的红腹锦鸡活动、行为与其它个体无明显差别,而且,在两年研究中所标记的红腹锦鸡雌鸟均成功繁殖。

红腹锦鸡的遥测活动位点通过目击或采用三角定位(Kenward,1987)获得。每天早上(07:30~10:30)、中午(12:00~14:00)和下午(16: 00~18:30)对每只标记鸟定位3~4次。尽管对每只鸡的定位日期和时间段并非随机,但我们尽量使遥测位点在每个季节,不同时间段都有分布。11212 遥测位点分析 对红腹锦鸡的遥测工作,在陕西佛坪研究区自1996年02月04日开始,至08月25日结束,每天工作时间最早为06:17,最晚为22:25;在贵州宽阔水研究区自1999年01月03日开始,至08月31日结束,每天工作时间最早为06:40,最晚为24:50。

在佛坪研究区,工作站和居民点附近无林地带定义为开阔区域,区域内为荒地、居民点和灌丛;该区域之外直至10km之内均为连续的森林。森林与开阔区的交界区域定义为森林边缘。用测绳(100m)将这一区域与森林之间的交错点(称“边缘点”)的距离和方位角(用指北针测量)测出,然后求出各点的直角坐标。这些点同时也是进行定位的遥测点,因而与红腹锦鸡的遥测位点产生于同一坐标系。确定这一开阔区域的中心点,分别算出各边缘点到该中心点的距离,取其平均值作为开阔区域的半径(R)。R即为开阔区中心点到森林边界的距离。

求出红腹锦鸡所有遥测位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i,yi),然后计算每个季节的活动位点与开阔区中心点的距离dxi。设di=dxi-R(i=1,2…n),则di为红腹锦鸡活动位点距森林边缘的距离。若di=0,表示该位点位于开阔区和森林交界处,di> 0表示位于森林中,若di<0则表示位点落入开阔区内,即利用开阔区内的居民点、空地、灌丛等生境。把di分级,按0m(di<0)、25m(0≤di≤25 m)、50m(25m1km(di>1000m)共7个等级,求出每个季节落入各等级区域内的红腹锦鸡的活动位点数和比例。

利用Excel电子表格产生0~1之间的两列随机数字,数目与遥测位点相同并分别与xi和yi两组对应。随机数字分别乘以xi和yi,映射得到与遥测位点相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j,yj),作为随机点的位置坐标。以同样的方法,求出随机位点与开阔区中心点的距离dxj,dxj2R作为随机点距森林边缘的距离dj,把dj分为与遥测位点相同的等级,求出每个季节落入各等级区域内的随机点数和比例。

为进一步比较每一季节内红腹锦鸡对这些不同距离范围生境的利用,同时考虑到每一缓冲区域(即不同距离范围内的生境)的面积不同,先求出每一区域的面积,并计算成出面积的百分比。由于大部分遥测位点都在距中心点1km以内的区域,为便于定量计算,我们只比较1km以内的5个尺度。

0~25m包括开阔区域及伸入林内25m(≤25 m)的边缘区,分别为25m、50m(25~50m,≤50 m)、100m(50~100m,≤100m)、500m(100~500m,≤500m)和1000m(500~1000m,≤1 000m)。各缓冲区域的面积(S)计算公式为: S25m=π×(R+25)2

S50m=π×(R+50)2-S25m

S100m=π×(R+100)2-S50m

S500m=π×(R+500)2-S100m

S1km=π×(R+1000)2-S500m

S总面积=S25m+……+S1km

其中,R为中心点到森林边缘的距离,π为圆周率。

以总位点数乘以各区域的面积比例,得到该区域的期望活动位点数。

在贵州宽阔水研究区,所有计算和比较方法均

181

2期梁 伟等: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

与陕西佛坪研究区相同,所不同的是开阔区中心点

和开阔区半径的确定。宽阔水研究区有两个遥测区,原生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在原生阔叶林,有4只标记个体(分别标记为d1,d2,d3和p5)。森林边缘为一片茶地,茶地一端连森林,另一端(B )连居民点。以B 点为中心点,计算B 点到森林边缘的距离即作为开阔区(茶地)的半径。求出红腹锦鸡遥测个体的活动位点到B 点的距离dxi ,dxi 2R 即位点到森林边界的距离,若dxi 2R <0表示红腹锦鸡利用茶地。

在次生阔叶林,共有h1~h3,p1~p4共7只标记个体。森林边缘的开阔区为茶地、荒地、灌丛和路。开阔区半径R 对h1~h3为377m ;对p1~p4为570m ,这主要由于两群鸡各活动于一条大沟两侧坡面,茶地面积稍有不同。两群鸡中标记个体从未发现跨过沟而进入对方的茶地和森林,虽然二者茶地几乎相连,没有任何障碍。与佛坪略有不同的是,到这些开阔区中心点的距离若>5km ,则有部分区域已超出了森林边界,进入开阔区或居民点等无林地带。这是由于宽阔水保护区不仅面积远小于佛坪研究区,而且连续森林的面积也小得多。

根据红腹锦鸡的年生活周期,同时结合研究区的实际物候条件,对研究期间的季节作了如下划分:

佛坪研究区,冬季1~3月,春季4~6月,夏季7~8月;

宽阔水研究区,冬季12~3月,春季4~6月,夏季7~8月。11213 数据处理和统计 数据统计分析在SPSS 910(SPSS Inc.,1998)软件中进行。用单样本K 2

S 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态性。当数据呈正态分布

时,用t 2测验或One 2Way ANOVA 来对均值间进行比较;若不服从于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即Kruskal 2Wallis test 。当统计结果为P <0105时,认为差异显著;P <0101认为差异极显著;P >0105则差异不显著(Zar ,1999)。所有检验均为双尾检验。

2 结 果

野外共遥测了24只红腹锦鸡个体(6♂、15♀、3亚成体♂,雌性个体无法区分成体和亚成体)。其中,陕西佛坪研究区13只(3♂,7♀,3

亚♂

),贵州宽阔水研究区11只(2♂、8♀、1亚♂

)。在佛坪研究区,红腹锦鸡的遥测位点分布与随

机点比较,各季节中均有极显著差异(冬季χ2

=

239715,df =1,P <01001,n =3024;春季χ2

=

139916,df =1,P <01001,n =2256;夏季χ2

=91712,df =1,P <01001,n =1344)。冬、春、夏3季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有极显著

差异(χ2

=44919,df =2,P <01001,n =3312)。

在宽阔水研究区,红腹锦鸡的遥测位点分布与随机点相比,各个季节中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冬季χ2=146611,df =1,P <01001,n =2666;春季χ2=46012,df =1,P <01001,n =998;夏季χ2=23010,df =1,P <01001,n =390)。冬、春、

夏3季对距森林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χ2=33517,df =2,P <01001,n =2027)(表1)。

表1 红腹锦鸡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

T able 1 Use of habitat ed ges by golden pheasants (Chrysolophus pictus )

距边缘距离

Distance to edge

(m )

无线电遥测位点数

Locations in which pheasants were radio 2tracked

宽阔水研究区Kuankuoshui study area 佛坪研究区Foping study area

冬Winter

春Spring

夏Summer

冬Winter

春Spring

夏Summer

0976(7312)199(3919)31(1519)708(4618)209(1815)46(618)2543(312)45(910)0(0)67(414)47(412)45(617)5026(210)24(418)0(0)47(311)53(417)22(313)10077(518)42(814)7(316)96(613)114(1011)65(917)500117(818)155(3111)145(7414)524(3417)510(4512)345(5113)100039(219)21(412)12(612)70(416)57(511)99(1417)>1km

55(411)

13(216)

0(0)

0(0)

138(1212)

50(714)

括号中的值为所占比例(%)(Value in parentheses are proportions )

281动 物 学 报49卷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落入各区域的活动位点与其期望位点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佛坪:冬季χ2=324016,df=4,P<01001,n =1512;春季χ2=133115,df=4,P<01001,n =990;夏季χ2=54112,df=4,P<01001,n= 622;宽阔水:冬季χ2=615611,df=4,P< 01001,n=1278;春季χ2=101412,df=4,P< 01001,n=486;夏季χ2=23719,df=4,P< 01001,n=195)。

从表1还可以看出,红腹锦鸡在佛坪和宽阔水两研究区都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即冬季强烈利用开阔区生境,春、夏季则逐渐减少对开阔区生境的利用。对500~1km区域的利用则正好相反,从冬季到夏季其利用强度逐渐增加。

在冬、春季,在对25m以内区域的利用上,佛坪和宽阔水两研究区有极显著差异(冬季:佛坪5112%,宽阔水7614%,χ2=19118,df=1,P= 01000,n=2845;春季:佛坪2217%,宽阔水4819%,χ2=11014,df=1,P<01001,n= 1627);在夏季则没有显著差异(佛坪1315%,宽阔水1519%,χ2=0151,df=1,P>0105,n= 867)。

3 讨 论

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点,并通过相应的转换后与无线电遥测活动位点进行比较,这一方法能够较好地定量分析红腹锦鸡对生境的不同利用情况。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对生境的利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选择地利用。红腹锦鸡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不同,并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红腹锦鸡主要利用森林边缘和开阔区的生境,而夏季则极少利用该类生境。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尚有待调查。

许多研究发现,物种对生境的选择存在于多个时空尺度(Andren et al.,1997;Venier et al., 1998;Wilson et al.,1998;Otis,1997;Hall et al.,1997,1999;Clarke et al.,1997;Moen et al.,1997;Mysterud et al.,1999;Miller et al., 1999)。从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尺度来定量分析红腹锦鸡对不同生境尤其是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较好地反映了红腹锦鸡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我们对红腹锦鸡异地种群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鸡在佛坪和宽阔水两研究区对森林边缘和开阔区生境的利用模式相似,但利用强度上宽阔水研究区显著大于佛坪研究区。在宽阔水研究区,连续森林的面积远远小于佛坪研究区,而且人为活动和干扰大,森林边缘有大片茶地和灌丛,森林边缘和开阔区明显多于佛坪研究区。这是造成两地对森林边缘和开阔区生境利用强度不同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结果还表明,红腹锦鸡对森林边缘和开阔区的生境有一定偏好,尤其是冬春季节。这一现象在别的研究中也有发现(Pedlar et al.,1997;

G ates et al.,1998;Borralho et al.,1998)。有研究认为,利用森林边缘和开阔区既有利于觅食,又增加被天敌捕食的危险(Paton,1994)。红腹锦鸡对森林边缘和开阔区的偏好是否具有进化适应意义,以及是否在多个时空尺度上存在着权衡,这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致 谢 赵雷刚、巩会生参加了佛坪研究区的工作;李筑眉、熊志斌、余华平、余进波协助贵州研究区的工作;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省林业厅、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对本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R eferences)

Andren,H.,A.Delin and A.Seiler 1997 Population response to landscape changes depends on specialization to different landscape elements.Oikos80:193~196.

Beck,C.W.and B.D.Watts 1997 The effect of cover and food on space use by wintering song sparrows and field sparrows.Can.J.

Zool.75:1636~1641.

Beier,P.and R.Noss 1998 Do habitat corridors provide connectivi2 ty?Conservation Biology12:1241~1252.

Bennett,P.M.and I.P. F.Owens 1997 Variation in extinction risk among birds:chance or evolutionary predisposition.Proc.R.

Soc.L ond. B.264:401~408.

Borralho,R.,A.Rito,F.Rego,H.Simoes and P.V.Pinto 1998 Summer distribution of red2legged partridges A lectoris ruf a in rela2 tion to water availability on Mediterranean farmland.Ibis140: 620~625.

Cheng,T.H.,Y.K.Tan,T. C.Lu,C.Z.Tang,G.J.Bao and

F.L.Li 1978 Fauna Sinica.Aves Vol.4:G alliformes.Bei2

jing:Science Press,182~186.[郑作新,谭耀匡,卢汰春,唐蟾珠,包桂 ,李福来编著 1978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鸡形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82~186.]

Clarke,R.T.,J.A.Thomas,G.W.Elmes and M. E.Hochberg 1997 The effects of spatial patterns in habitat quality on commu2 nity dynamics within a site.Proc.R.Soc.L ond. B.264: 347~354.

Clemmons,J.R.and R.Buchholz 1997 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conservation in the wil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81

2期梁 伟等: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

3~22.

Conradt,L.,T.Clutton2Brock and H. D.Thomson 1999 Habitat segregation in ungulates:are males forced into suboptimal foraging habitats through indirect competition by females?Oecologia119: 367~377.

Ding,C.Q.,W.Liang,H.S.G ong,L.G.Zhao 1996 Winter ecological study on the golden pheasant.In: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Wild Bird Society of Taipei and China Wildlife Conserva2 tion Association ed.Studies on Chinese Ornithology.Beijing:Chi2 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261~264.[丁长青,梁 伟,巩会生,赵雷刚 1996 红腹锦鸡的冬季生态研究.中国鸟类学会、台北野鸟学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编:中国鸟类学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61~264.]

G abbert,A. E.,A.P.Leif,J.R.Purvis and L.D.Flake 1999 

Survival and habitat use by ring2necked pheasants during two dis2 parate winters in s outh Dakota.J.Wildl.Manage.63(2):711~722.

G ates,J. E.and D.R.Evans 1998 Cowbirds breeding in the cen2

tral appalachians: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and habitat selec2 tion.Ecological A pplications8(1):27~40.

G ill,J. A.,W.J.Sutherland and A.R.Watkinson 1996 A

method to quantity the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animal pop2 ulations.Journal of A pplied Ecology33:786~792.

Hall,L.S.and R.W.Mannan 1999 Multiscaled habitat selection by elegant trogons in southeastern Arizona.J.Wil dl.M anage.

63(2):451~461.

Hall,L.S.,P.R.Krausman and M.L.Morrison 1997 The habi2 tat concept and a plea for standard terminology.Wil dlif e Society

B ulleti n25(1):173~182.

K avieva,P. 1987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preda2 tor2prey interactions.N at ure326:388~390.

K enward,R. E. 1987 Wildlife Radio2tagging:Equipment,Field Techniques and Data Analysis.London:Academic Press.

Liang,W.,C.Q.Ding,Z.W.Zhang,G.M.Zheng,L.G.Zhao and H.S.G ong 1999 Foraging activity of the golden pheasant.

In:Chinese Z oological Society ed.Z oologica Study in China.Bei2 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562~566.[梁 伟,丁长青,张正旺,郑光美,赵雷刚,巩会生 1999 红腹锦鸡的取食活动性.中国动物学会编:中国动物科学研究.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562~566.]

Miller,D. A.,G. A.Hurst and B. D.Leopold 1999 Habitat use of eastern wild turkeys in central Mississippi.J.Wil dl.M anage.

63(1):210~222.

Moen,C.A.and R.J.Gutierrez 1997 California spotted owl habi2 tat selection in the central Sierra Nevada.J.Wil dl.M anage.61

(4):1281~1287.

Mysterud,A.,L.Lian and D.O.Hjermann 1999 Scale2dependent trade2offs in foraging by European roe deer(Capreol us capreol us) during winter.Can.J.Zool.77:1486~1493.

Otis,D.L. 1997 Analysis of habitat selection studies with multiple patches within cover types.J.Wildl.Manage.61(4):1016~1022.

Paradis,E.,S.R.Baillie,W.J.Sutherland and R. D.Gregory 1998 Patterns of natal and breeding dispersal in birds.Journal of

A ni mal Ecology67:518~536.

Paton,P.W. 1994 The effect of edge on avian nesting success: how strong is the evidence?Conservation Biology8:17~26. Pedlar,J.H.,L.Fahrig and H.G.Merriam 1997 Raccoon habi2 tat use at2spatial scales.J.Wil dl.M anage.61(1):102~112.

Percival,S.M.and P.R.Evans 1997 Brent geese B ranta berni2 cla and Z ostera:factors affecting the exploitation of a seasonally de2 clining food resource.Ibis139:121~128.

Rodway,M.S.and H.M.Regehr 1999 Habitat selection and re2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food2stressed herring gulls.Condor 101:566~576.

Venier,L. A.and L.Fahrig 1998 Intra2specific abundance2distri2 bution relationships.Oikos82:483~490.

Ward,J.P.and R.J.Gutierrez 1998 Habitat selection by northern spotted owls:the consequences of prey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Condor100:79~92.

Wilson,W.H. 1994 The distribution of wintering birds in central maine: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landscape and bird feeders.J.

Fiel d Ornithol.65(4):512~519.

Wilson,W.H.,R. E.Z ierzow and A.R.Savage 1998 Habitat selection by peatland birds in a central maine bog:the effects of scale and year.J.Fiel d Ornithol.69(4):540~548.

Zar,J.H. 1999 Biostatistical analysis.Prentice Hall,New Jersey: 1~663.

481动 物 学 报49卷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象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象变为随声音和图象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做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象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 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台的发射功率小,信号能到达的距离也极为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下面,我们紧密结合无线电测向,介绍一些有关的无线电波的基础知识。 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所以,除用于远距离通信的天波外,其它传播方式都与测向有关,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 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 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其传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它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无线电测向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电台方位的。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图2-1所示的射线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机误指反射体,给接近电台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饶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因此,测向点的选择就成为测向爱好者随时都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机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电台距离造成错觉。2米波段测向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另外,如图2-2所示,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距电台愈近,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愈大。在距电台数十米以内,电场强度的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测向机耳机中的音量变化也格外明显。这一特点有助于测向运动员在接近电台后判断电台的距离及其位置。 3.天线的架设与电波传播形式的关系 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 二、无线电测向机的组成与特点 无线电测向机是测向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赖以测向隐蔽电台方位的工具,根据工作波段的不同,测向机的电路和外形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一部测向机,无论是简是繁,是大是小,都是由测向天线、收信机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的。其方框图如图2-3所示。 1.测向天线 测向天线接收被测电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产生不同的感应电势。这是测向机不同于一般收音机的主要区别。目前测向运动中,160米波段测向机使用磁性天线以及与它相配合的直立天线;80米波段测向机多数也用磁性天线加直立天线(过去也有用环形天线加直立天线的,但因环形天线体积大,不易看准方向线,已很少使用);2米波段测向机使用八木天线。 2.收信机 收信机对测向天线送来的感应电势进行放大解调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把所需信号送入指示器。一般测向机的收信部分与普通收音机基本相似,但根据测向的特殊需要,它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字: 摘要: 无线电监测纵向涉及最原始的步话机,直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遥测、遥感乃至空间技术,横向涉及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建设以至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面对无线电技术及应用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无线电监测工作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保障无线电事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 无线电监测面对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省级以下的无线电监测主要集中在20MHz~3000 MHz范围。其中日常监测集中在一150 MHz和450 MHz为中心的频段内,偶尔涉及到230 MHz、800 MHz、900 MHz、和1800 MHz频段。 查找干扰采用的方式多为移动监测站与固定监测站多点定位、移动设备逼近以最终确定目标。这种工作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150 MHz 无线电寻呼业务大发展时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随着无线寻呼业务的衰落,公众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应用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频段使用向高端延伸;大区制群律数量下降,小区制体制逐渐上升;点对点的微液通信不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广播方式的宽带无线接入;模拟通信逐步被数字通信取代;以简单通话为主的无线专网,正在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可传送囤文、动态画面以及远程遥控的方向发展;地面微波正在被价格日益降低的卫星通信所取代;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商用,有关专家已开始探讨第四代移动通信…… 此外,作为国际电联的成员国,遵守电联的规则是一种义务,国家监测已成为国际监测的组成部分。尽管20 MHz~3000MHz频段被定义为国内监测范畴,但与周边国家的协调工作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无线电监测思维和方式都遇到了新的挑战。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1.2 选择题 1,属于特高频(UHF)的频带范围是(D )。 A、400,2000MHz B、300,2000MHz C、400,3000MHz D、300,3000MHz 2,IMP缩写代表(B ) A、放大增益 B、互调产物 C、网间协议 D、互调截获点 3,10W功率可由dBm 表示为(D )。 A、10dBm B、20dBm C、30dBm D、40dBm 4,频率在(A )以下,在空中传播(不用人工波导)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 A、3000GHz B、3000MHz C、300MHz D、300GHz 5,频率范围在30,300MHz的无线电波称为( A)。 A、米波 B、分米波 C、厘米波 D、毫米波 6,无线电监测中,常用一些单位有dBuv、dBm等,dBm是(C )单位。 A、电压B、带宽 C、功率 D、增益 7,目前中国移动的GSM系统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方式(B )。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8,PHS个人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 A)。 A、288kHz B、200kHz C、25kHz D、30kHz 9,CDMA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 A)。 A、1.23MHz B、1.5MHz C、1.75MHz D、1.85MHz 10,0dBW=( C)dBm. 30 A、0 B、3 C、 11,比2.5W主波信号低50dB的杂波信号功率是( B)μW。 250 A、2.5 B、25 C、

12,频谱分析仪中的RBW称为(B)。 A、射频带宽 B、分辨率带宽 C、视频带宽 13,根据GB12046—89规定,必要带宽为1.5MHz的符号标识为(A )。 150M A、1M50 B、15M0 C、 14,发射频谱中90%能量所占频带宽度叫做(A )。 A、必要带宽 B、占用带宽 C、工作带宽 15,一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天线增益10dB,馈线损耗5dB,则有效辐射功率为( B)。 A、25dBW B、15dBW C、5dBW 16,电视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 A)。 A、高 B、低 C、相等 17,在微波段中表述频段,字母代码S和C对应的频段是( C)。 A、1—2GHz 和4/6GHz B、18—40GHz和8/12GHz C、2.5GHz和4/6GHz D、4.8GHz和4/8GHz 18,联通CDMA下行与移动GSM上行频段之间只有(A )MHz保护带。 A、5 B、10 C、15 19,从广义来讲,产生莫尔斯码的调制方法是(A): A、ASK B、FSK C、PSK D、DAM 20,无线电频谱可以依据(A,B,C,D)来进行频率的复用。 C空间 D编码 A、时间 B频率 21,超高频(SHF)波长范围 ( C ) B、 10—1分米 C 10—1厘米 A、 10—1米 22,公众对讲机的有效发射功率不能大于(B)瓦 A、0.1 B、0.5 C、1 23, 圆锥天线是( B )。

最新无线电常用术语大全

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 【音频】又称声频,是人耳所能听见的频率。通常指15~20000赫(Hz)间的频率。 【话频】是指音频范围内的语言频率。在一般电话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间的频率。 【射频】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至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视频】电视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自几十赫至几兆赫,视频是这一频率的统称。 【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信号】用来表达或携带信息的电量。 【信道】按传递信息的特性而划分的通路。包括可能实现而尚未实现的通路在内。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或对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个值的信号。 【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这是信号只能按有限多个阶梯或增量变化和取值。换言之,对于数字信号,只需计算阶梯的数目而无需考虑阶梯内信号的大小(最常用的是二进制编码)。 【波段】在无线电技术中,波段这个名词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例如长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其二是指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的划分。若把工作频率范围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也称为波段,例如三波段收音机等。 【波道】通信设备工作时所占用的通频带叫波道。通常一个通信设备在它所具有的频率范围内有许多个波道。 【通频带】一个电路所允许顺利通过的电流的频率范围,称为该电路的通频带。一般规定在电流等于最大电流值的0.707倍范围内上下两个频率之间的宽度为通频带。

各种各样的鸟

各种各样的鸟 以下是中国境内所有鸟名字在我百度空间里有照片中国所有的鸟名:鸡形目>雉科雪鹑藏雪鸡阿尔泰雪鸡暗腹雪鸡雉鹑四川雉鹑石鸡大石鸡中华鹧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红胸山鹧鸪褐胸山鹧鸪四川山鹧鸪白眉山鹧鸪海南山鹧鸪绿脚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胸竹鸡血雉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红腹角雉黄腹角雉勺鸡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原鸡黑鹇白鹇蓝鹇藏马鸡白马鸡褐马鸡蓝马鸡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雉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绿孔雀镰翅鸡柳雷鸟岩雷鸟黑琴鸡西方松鸡黑嘴松鸡花尾榛鸡斑尾榛鸡雁形目>鸭科栗树鸭白头硬尾鸭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灰雁斑头雁雪雁加拿大雁黑雁红胸黑雁赤麻鸭冠麻鸭翘鼻麻鸭瘤鸭棉凫鸳鸯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葡萄胸鸭绿头鸭斑嘴鸭棕颈鸭琵嘴鸭针尾鸭白眉鸭花脸鸭绿翅鸭云石斑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帆背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小绒鸭丑鸭长尾鸭黑海番鸭斑脸海番鸭鹊鸭白秋沙鸭红胸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普通秋沙鸭三趾鹑目>三趾鹑科林三趾鹑黄脚三趾鹑棕三趾鹑形目>响蜜科黄腰响蜜形目>啄木鸟科蚁斑姬啄木鸟白眉棕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小斑啄木鸟茶胸斑啄木鸟纹胸啄木鸟棕腹啄木鸟赤胸啄木鸟黄颈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白翅啄木鸟三趾啄木鸟栗啄木鸟白腹黑啄木鸟黑啄木鸟黄冠啄木鸟大黄冠啄木鸟花腹绿啄木鸟鳞喉绿啄木鸟鳞腹绿啄木鸟红颈绿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鸟金背三趾啄木鸟大金背啄

木鸟竹啄木鸟黄嘴栗啄木鸟大灰啄木鸟形目>拟啄木鸟科大拟啄木鸟[斑头]绿拟啄木鸟黄纹拟啄木鸟金喉拟啄木鸟黑眉拟啄木鸟蓝喉拟啄木鸟蓝耳拟啄木鸟赤胸拟啄木鸟犀鸟目>犀鸟科冠斑犀鸟双角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戴胜目>戴胜科戴胜咬鹃目>咬鹃科橙胸咬鹃红头咬鹃红腹咬鹃佛法僧目>佛法僧科蓝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三宝鸟佛法僧目>翠鸟科斑头大翠鸟普通翠鸟蓝耳翠鸟三趾翠鸟鹳嘴翡翠赤翡翠白胸翡翠蓝翡翠白领翡翠佛法僧目>鱼狗科冠鱼狗斑鱼狗佛法僧目>蜂虎科[蓝须]夜蜂虎绿喉蜂虎蓝喉蜂虎栗喉蜂虎黄喉蜂虎栗头蜂虎鹃形目>杜鹃科斑翅凤头鹃红翅凤头鹃鹰鹃普通鹰鹃棕腹杜鹃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栗斑杜鹃八声杜鹃翠金鹃紫金鹃乌鹃噪鹃绿嘴地鹃鹃形目>鸦鹃科褐翅鸦鹃小鸦鹃鹦形目>鹦鹉科彩虹鹦鹉小葵花凤头鹦鹉短尾鹦鹉红领绿鹦鹉灰头鹦鹉花头鹦鹉大紫胸鹦鹉绯胸鹦鹉长尾鹦鹉雨燕目>雨燕科短嘴金丝燕戈氏金丝燕白喉针尾雨燕灰喉针尾雨燕棕雨燕高山雨燕普通楼燕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雨燕目>树燕科凤头树燕鸮形目>草鸮科仓鸮草鸮栗鸮鸮形目>鸱鸮科黄嘴角鸮纵纹角鸮红角鸮东方角鸮琉球角鸮领角鸮雕鸮林雕鸮乌雕鸮毛腿渔鸮褐渔鸮黄脚渔鸮雪鸮褐林鸮灰林鸮长尾林鸮四川林鸮乌林鸮猛鸮花头鸺鹠领鸺鹠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横斑腹小鸮鬼鸮鹰鸮长耳鸮短耳鸮夜鹰目>蟆口鸱科黑顶蟆口鸱夜鹰目>耳夜鹰科毛腿耳夜鹰夜鹰目>夜鹰科普通夜鹰欧夜鹰埃及夜鹰中亚夜鹰长尾夜鹰林夜鹰鸽形目>鸠鸽科原鸽岩鸽雪鸽欧鸽中亚鸽斑尾林鸽点斑林鸽灰林鸽紫林鸽黑林鸽欧斑鸠山斑鸠棕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灰斑鸠斑尾鹃鸠栗褐鹃鸠棕头鹃鸠绿翅金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

无线电测向长80米知识

3.5MHz无线电测向技术 一、测向机各旋钮的功能 1.频率旋钮:用来寻找电台的信号。寻找电台时旋钮应调至被收测信号的音调清晰、悦耳(如小鸟叫)、而其它电台信号尽可能小的位置。 2、音量旋钮:用来控制音量大小。此旋钮在快速接近电台的途中,随着信号强度的不断增加而需经常旋动,每次旋转时,应放置在音量适中并略微偏小的位置,以获得较好的方向性。 3、单向开关:用来判断电台的方位。当需要判断单向时,按下此开关,将拉杆天线接入电路,其输出电势与磁性天线所感应的电势复合,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向性,从而判断出单一正确的方向。当松开此开关,便会自动切断直立天线电路。 4、远近程开关:用来调整音量。距电台远时,接收信号强度不大,此时用远程则所接受信号的音量将得到放大,方便判断电台方位;近处电台声音会很大,小音线容易变得不明显,此时改用近程则方便继续利用小音线确定电台方位。 二、正确的持机方法 右手持机,拇指靠近单向开关,其它四指握测向机,掌心一面为大音面(天线所在面),松肩、垂肘,将测向机举起至胸前约25厘米,尽量保持测向机与地面垂直。 三、熟悉测向机的性能 1、电台信号:每一部隐蔽电台(或称信号源)均有自己的编号和呼号,并且有连续自动发出电报的功能,其电码是: MO号台 -- --- 1号台 -- --- 。 2号台 -- --- 。。 3号台 -- --- 。。。 4号台 -- --- 。。。。 5号台 -- --- 。。。。。 判断电台编号时,只需注意分辨长音后的短音数目或长短音数目的不同比例即可。电台发信时,重复循环上述电码符号。在语言中,通常用“嗒”表示长音,用“嘀”表示短音。以1号台为例,信号为“嗒嗒,嗒嗒嗒,嘀”。 长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1、收听电台信号 将音量旋至最大,边转动测向机,边调整频率旋钮,听到信号后,首先辨认台号是不是你现在需要寻找的电台呼号,然后缓慢的左右细调,使声音最大,音调悦耳。最后,将音量旋钮旋至适当位置,进行下一步。 2、测出电台方向线的基本方法 双向_单向法:先不按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收到电台信号后,水平旋转测向机,找出哑点线(即不调节音量的情况下,某一方向所在直线上电台声音最弱),获得电台所在直线,然后按住单向开关(不要松手)并转动测向机90度,在此

第七章 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化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是将行政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对无线电频率和空间卫星轨道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随着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使用频谱资源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对频谱资源进行计划、指配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既要保障通信业务的安全,不受干扰侵害,又要合理使用和开发频谱资源,提高频率的使用效率。 无线电管理是国家通过专门机构对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资源研究、开发、使用所实施的,以实现合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行为。 无线电管理的概念,实际上表达了四层含义: *无线电管理是一种国家行为。它是由国家所授权和特许的机关来实施的活动。 *无线电管理的对象是研究、开发、使用无线电波的各种活动。由于开发、使用、研究电磁波的活动是由具体的人使用设备达到的,所以无线电管理必然要涉及到人和设备。 *对开发、使用、研究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的活动所实施的这种管理,是通过计划、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执行等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它贯穿于无线电管理的全部过程中。 这是无线电管理的职能,也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台站的审批、频率指配、电波的监测、型号的核准、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检查以及对用户的教育和服务等等。 *无线电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无人机遥测数传通信链路

无人机数传模块简介 在多旋翼无人机上常常会用到的433MHZ/915MHZ数传模块,也常被叫做“数传电台”、“无线数传模块”、“无线电遥测”等。它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和无线电技术(Radio Engineering)来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功能。 由于采用了DSP技术,使得数传这种通讯媒介具有很优异的性能以及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数传抗干扰能力强,受噪声影响小且可以通过校验等方式滤除干扰信息,对器件和电路的差异不敏感,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多次再 生恢复而不降低质量,还具有易于处理、调度灵活、高质量、高可靠性、维护方便等特点。 数传作为和飞控的无线数据交互工具,可以把无人机的实时状态信息传回到地面接收装置,如电机转速、电池电压、实时高度、GPS位置、姿态角度等,这些信息可以供爱好者或开发者更好的对无人机进行各方面的优化工作。 数传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如电力电气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点多而分散的配变站十分适宜数传的使用;油田、煤矿、水文、气象等地理环境复杂数据采集工作;城市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市政工程无人值守化的推进数传也在大展身手等等。 调制方式的划分 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有MSK (Minimum Shift Keying)、GFSK(Gaussian Frequency Shift Keying)、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CPFSK(Continuous-phase frequency-shift keying)、GMS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等等,它们都是根据ASK、FSK和PSK(调幅、调频和调相)的组合或改进而得来的。下面对常见的数字调制方法ASK、FSK、MSK、GFSK、GMSK进行原理的简单介绍: 传输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市面上常见的航模数传都是采用3DR方案的数传模块,分为100MW和 500MW两个版本,100MW的传输距离为500-1000米左右,500MW的传输距离为3000-5000米左右,(此为实际传输距离,非理论值)。对于数传来讲,传输距离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发射机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天线的增益,有无遮挡等等。除了常用的以外也有基于3G或4G网络的图传数传一体设备,这样基本不受距离的限制。但是由于多轴的续航大部分在20分钟左右,使得超远距离的数传对于飞行的实际意义不大,通常采用1KM-5KM左右的数传基本可以达到使用要求。 数传接收机的灵敏度一般都在-100dbm到-120dBm左右,一般也就只有改变发射机的功率来增加传输距离;也可以通过天线来增加通信距离,一般来讲,天线的增益越高,可以提供的通信距离越远,大的多轴可以采用定向天线来获得更远的传输距离;遮挡也会对传输信号的产生影响,所以尽量在空旷的地方飞行;此外还有传播衰耗,此种衰耗可以理解为是由于辐射能量的扩散引起的衰耗等。 ST微控制器的串口通讯 任何 UART 双向通信均需要至少两个引脚:接收数据输入引脚(RX)和发送数据输出引脚(TX)。 ?RX:接收数据输入引脚就是串行数据输入引脚。过采样技术可区分有效

(完整版)鸟类图谱大全

鸟类图谱大全 鹈形目 企鹅 佛法僧目 咬鹃目 涉禽图片(鸟类图谱) 白鹭图片 白鹭图片 灰鹭图片 粉红火烈鸟图片 鸡形目图片(鸟类图谱) 斑尾榛鸡 Chinese Hazel Grouse 花尾榛鸡 Hazel Grouse 黑嘴松鸡 Spotted Capercaillie 西方松鸡 Western Capercaillie 雁形目图片(鸟类图谱)

普通秋沙鸭 Common Merganser 中华秋沙鸭 Scaly-sided Mergans… 红胸秋沙鸭 Red-breasted Mergan… 白秋沙鸭 Smew 三趾鹑目图片(鸟类图谱) 棕三趾鹑 Barred Buttonquail 黄脚三趾鹑 Yellow-legged Butto… 林三趾鹑 Small Buttonquail #19733形目图片(鸟类图谱) 赤胸拟啄木鸟 Coppersmith Barbe… 蓝耳拟啄木鸟 Blue-eared Barbet 蓝喉拟啄木鸟 Blue-throated Bar… 黑眉拟啄木鸟 Black-browed Barb… 犀鸟目图片(鸟类图谱)

花冠皱盔犀鸟 Wreathed Hornbill 棕颈犀鸟 Rufous-necked Horn bil… 白喉犀鸟 White-throated Brown … 双角犀鸟 Great Pied Hornbill 戴胜目图片(鸟类图谱) 戴胜 Eurasian Hoopoe 咬鹃目图片(鸟类图谱) 红腹咬鹃 Wards Trogon 红头咬鹃 Red-headed Trogon 橙胸咬鹃 Orange-breasted Trogo… 佛法僧目图片(鸟类图谱)

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

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 一、无线电原理 时间:9月3日上午9:00—11:30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是由交变的电场与磁场交替产生并以有限速度向空间传输的过程。无线电波是电磁波中波长最长,频率最小的,频率在103MHz—1013MHz之间,通常用于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无线电波的传输方式包括天波、地波、直接波、反射波和卫星传输。地波传输稳定,但可传输距离短,能量损耗大;天波可以传输超远距离,但不稳定。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直接波的传输方式。 天线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可以实现电能与电磁能的相互转换,并且具有可逆性,既可以做发射器,也可以做信号的接收器。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直立天线接收垂直极化波,磁性天线接收水平极化波。磁性天线由磁体、线圈和引线组成,其中磁体是软磁铁氧体。 无线电测向机是具有强方向性的无线接收机,由天线系统、电路系统和终端指示器组成。天线系统包括直立天线和磁性天线,磁性天线用于确定磁场方向,再由直立天线确定电场方向,组合起来就可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天线系统的接收方式是超外差式,既通过接收到的输入信号减去本机振荡,得到所需要的信号。我们所要制作和使用的测向机是PJ-80型无线测向机,它具有工作稳定、调试方便、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等特点。 二、实验目的 本次电子实习的目的,是进行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调试,用调

试好的测向机进行信号的搜寻以及对所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掌握测向机的基本制作和调试过程,并感受实地侧向的过程。 三、焊接过程 时间:9月3日下午2:00—3:45,9月4日上午9:00—10:00 在电路板的焊接之前,首先要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包括高频放大电路、差拍检波电路、可调差拍振荡电路、低频放大电路、功放芯片以及天线和耳机七部分组成。耳机作为终端指示器,振荡电路则是在做信号“减法”的时候十分关键的一步。电路中,三个三极管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是保证电路正常运行的关键。电路的核心是芯片LM386。 焊接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应该将烙铁先接触焊盘,然后放上焊锡,焊锡的用量不能太多,会造成焊锡的浪费,也不能太少,会造成虚焊,虚焊将对以后的调试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要先取下焊锡,再放开烙铁。标准的焊接形状应该是光亮的圆锥形。 正式开始焊接时,首先要对对应的电阻进行测量,确定阻值是否正确,再将其焊接在电路板的对应位置。刚开始焊接有一些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渐渐进入了状态。我们先将所有的电阻焊在了电路板上,之后又完成了部分电容的焊接。在焊二极管的时候要格外小心,黑色的部分对应二极管的负极,因为二极管是有方向性的,如果焊反,电路将无法导通。三个二极管外形极其相似,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搞错位置,这样电路也是无法工作的。然后,我们两个人配合,从之前已经焊接好的电路板上取下我们所需要的对应元件(电容),重新焊接在我们自己的电路板上。焊接的整个过程比较顺利,很快我们就将所

无线电监测试题

无线电监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1 填空题 1.1864年,由著名的物理学家_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又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1887年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注:早期无线电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创造了莫尔斯电码,开创了通信的新纪元。 莫尔斯密码表是莫尔斯密码与代表意义的对照表格 · : 短音念作"滴(di)" - : 长音念作"答(da)" 字码: A ·- B -··· S.O.S.是国际莫尔斯电码救难信号,S ···, O ---,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 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 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 因为它的电码“ ...---...”在电报中是发报 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 码。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的科学成果,提出了电磁波学说,从理 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能够直接将语音信号变为电能沿导线传输。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用一个震荡偶子产生了电磁波,历史上第一次验证了电 磁波的存在,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赫兹也是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它是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

次数的计量。 ◆1896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赫兹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远距离 传送,在英国进行了14.4公里的通讯试验成功,并取得专利。1897年起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无线电通信实验,他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的研究小组,在加拿大纽芬兰接收到从英国发送出来的第 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5年5月7日,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彼得 堡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论文《金属屑同电振荡的关系》,并且表演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正式进行了用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报码的表演,雷布金拍发信号,波波夫接收信号,通信距离是250米。物理学会分会会长佩特罗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电报字母逐一写在黑板上,最后得到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它表示波波夫对这位电磁波的发明者的崇敬。这份电报虽然很短,只有几个字,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确内容的无线电报。 3.在空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电磁波 注:电磁波的几点基本知识: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 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 则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 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 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

遥测实验内容

实验3 MDS2710电台通信实验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WINDOWS超级终端的使用方法; (2)了解串口调试助手的使用方法; (3)掌握MDS2710 数字电台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MDS2710 数字电台(一套); (2)计算机(二台); (3)实验软件。 三、实验原理与说明 (1)MDS2710数字电台介绍 MDS数字电台的性能价格比在常规电台中独占鳌头,覆盖频率为220-240MHz他的数据吞吐量大,传输距离远,全透明异步实时传输,使用标准的异步通讯协议,无需特别设置及编程,并提供一路通用的数字输 出。 MDS数字电台可在现场设置 为主站或子站,可以半双工或单工 运行。支持各种收发频率间隔,主 站电台可以做网管。单工运行模式 允许所有电台之间的通信。本产品 使用于UL标准一级二类,A、B、 C、D各种恶劣危险的环境使用。 电台性能优异,数据可靠, 坚固耐用。采用了DSP技术,自 适应均衡,前向纠错技术,速率达到19200bps。 电台安装简便易行。无线系统的安装实施快,投资见效快。电台无须特别编程设置,任何常见异步通信协议都可以使用。 电台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使用,电台设计出色,在干扰严重,传输路径阻挡的环境下表现优异。 网管软件:InSite网管软件简化了维护的工作,减少了管理费用,可在不中断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监测维护电台网络 性能优异: DSP电台,信道编码,前向纠错,相干解调;设置灵活:可设置为主站或子站,软件设置频率;兼容性好:与过去的MDS2000系列,MDS4000系列产品后向兼容

电台应用: 石油天然气生产,调配输送;自来水,废水,煤气工程;电力调度,配网自动化,负荷控制;GPS定位系统;移动数据传输;铁路通信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彩票系统 技术参数: 工作频点:220-240MHz ;运行方式: 异步,单工,半双工;数据端口: RS-232 。 发射机: 频率稳定性:+/-1.5ppm ;载波功率:0.1 至5 瓦可调;载波功率精度:+/- 1.5 dB ;占空率:100%,连续;输出阻抗:50欧姆 接收机: 类型——双超外差式;频率稳定性——+/-1.5 ppm ;邻道选择——60 dB 电源: 供电——13.8Vdc (10.5 至16 Vdc范围) ;发射电流——最大2 安培,(发射功率5W 时);接收电流——< 125 毫安;休眠状态——15 毫安 调制解调器: 调制类型——数字/ CPFSK; CTS时延——0-255毫秒可调;1毫 秒为步进;PTT时研——0-255毫秒 可调,1毫秒为步进。 (2)WINDOWS超级终端介绍 超级终端是windows自带的 一个串口调试工具,其使用较为简 单,被广泛使用在串口设备的初级 调试上。 新建连接: 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 运行附件中超级终端程序,屏幕将出现如图所示的“新建连接”的画面,为新建连接起一个名字(如:YCYK),并选择相应的图标,完成后单击确定。 参数配置: 进入如图所示的“连接到”画面,首先选择国家代码及你所在的地区区 号,选择连接时速使用的串口(如:COM1),完成后单击确定。 端口配置:

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各省市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所面临的异构系统难以整合、监测手段被动低效、业务决策缺乏依据、指挥调度流程不畅等难题依然存在。华日公司的智能监测网系统,通过整合各类已建的固定监测站(含小型站)、移动监测站及网格化监测系统资源,并增补适当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对现有监测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全时全域频谱监测能力,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监测网的管理运行自动化水平,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监测网系统,可为智慧无线电管理提供诸多有力的支撑: ●监测网运行模式从临时被动任务执行转向长时主动数据收集; ●数据采集从手工碎片化转向自动连续化;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 ●增强监测网管理能力,减轻运维人员工作压力; ●从单维监测数据分析转向多维频谱管理决策; ●干扰处置、考试保障、重大活动保障等的异常预警和全程支持; ●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软件动态改变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 系统能力 1)全域监测设施联合作业能力 智能监测网的核心运行基础是通过面向服务中间件和标准的接口规范实现对来自于不同厂商的监测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和分析界面,形成监测一体化平台,从而盘活全网资源,提升异构系统联合作业的能力。当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能力将大为突破现有监测系统在监测资源调度上的瓶颈。

2)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智能网络管理能力 伴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大量新型监测设备接入系统,使监测网的规模和运维难度日益增大。华日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以网络拓扑和地理分布为视点,对站点环境、站点设备、网络流量、设备资源消耗等进行监控,能对在网站点进行统一的监测任务调度、遥控开关机、设备自检,并提供基于设备自检和网络检测的故障告警和基于7X24小时电磁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的设备数据异常预警,从而系统运维带来极大便利。 3)监测网自动运行能力 除支持常规监测功能外,智能监测网全网均在系统后台服务器的调度下,根据频谱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的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执行各类电磁环境数据、信号特征数据、多模式组合定位数据等的采集任务,并将所获取的数据自动分类压缩汇入各类专题数据库中。移动监测站、可搬移设备、无人升空监测平台等设备的数据也可在线或离线汇入系统。这种“大小结合,移动补盲”的联合作业模式,在大幅降低监测站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利用率,使无线电管理机构更实时严密地掌握所辖区域的完整电磁态势。 4)海量监测数据存储能力 随着监测站的增多与全时全域电磁环境数据采集模式的建立,全网积累的数据量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对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华日智能监测网依托成熟、安全、可靠的云存储与云计算服务,采用虚拟化存储等技术,可适应海量电磁环境数据大规模存储的需求,减轻用户在数据存储设备运维方面的压力,并在对应用层屏蔽了数据物理存储位置信息的同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形成无线电管理云数据库,使数据应用具有更好的弹性,能满

无线电频谱监测

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规范 (试行)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二○○七年十月十六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1.1目的 (3) 1.2适用范围 (3) 1.3参考文件 (3) 1.4名词解释 (4) 第二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职责 (5) 2.1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5) 2.1.1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5) 2.1.2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的工作职责 (5) 2.2各地以上市(含地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5) 第三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内容 (6) 3.1无线电频谱监测工作计划的制定 (6) 3.2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 (6) 3.2.1监测频段范围 (6) 3.2.2监测时间要求 (6) 3.2.3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 (6) 3.3监测情况总结 (7) 3.4监测统计结果的上报 (7) 第四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技术规范 (8) 4.1频道占用度 (8) 4.1.1频道占用度的计算公式 (8) 4.1.2频道占用度测试方法及测试参数的设定 (8) 4.1.3频道占用度测试的设定 (9) 4.2频段占用度 (9) 4.2.1频段占用度的计算公式 (9) 4.2.2频段占用度统计方法 (10) 4.2.2.1同城单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0) 4.2.2.2同城多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0) 4.2.3全省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1) 4.3测量结果记录和上报要求 (11) 4.3.1测量数据记录要求 (11) 4.3.2测量数据上报要求 (11) 第五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报送要求 (12) 5.1?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12) 5.1.1文字部分 (12) 5.1.2报表部分 (12) 5.2报送时间及报送方式要求 (13) 第六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评价指标体系 (14) 6.1评价机制 (14)

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

青少年无线电测向 主编:罗庆丰

目录 前言 第一讲介绍无线电测向活动...............................第二讲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应用及活动现状.................第三讲无线电测向活动的特点和比赛方法...................第四讲PJ-80测向机的介绍...........................第五讲PJ-80测向机装配和调试.......................第六讲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第七讲训练和竞赛....................................... 附录1:无线电测向竞赛规程 附录2:我校学生获奖统计

序言 《无线电测向》是集电子、科技、健身、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科技体育项目。科技性、体育性、趣味性、竞技性是无线电测向的突出特点。参加本课程的学习,除了学习无线电方面的科技知识,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测向机原理、电子制作、调试、维修等知识以外,还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军事地形学”学习野外运动技术。是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室内与户外、体能与智力的结合,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有机地将电子、科技、健身、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在学校素质教育课中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它既丰富了学校实践课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判断事物的能力、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及综合素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今后科技领域竞争的需要。

2019-2024年中国无线电监测行业市场调研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019-2024年中国无线电监测行业市场调研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部分无线电监测行业整体宏观分析25 第一章无线电监测行业概况25 第一节产品定义及概况25 第二节产品应用及用途分析25 第三节行业发展周期25 第二章2018年无线电监测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7 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27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27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28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30 四、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32 五、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分析38 六、国内宏观经济发展预测39 第二节中国无线电监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42 一、产业政策深度分析42 二、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47 三、进出口政策影响分析56 第三节中国无线电监测行业技术环境分析60 一、无线电监测技术发展概况60 二、无线电监测技术工艺流程研究60 二、无线电监测技术工艺方案及最优选择61 第三章2018年无线电监测产业链分析65 第一节无线电监测产业链概述65 第二节无线电监测上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66 一、上游原材料生产情况分析66 二、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分析68 三、上游原材料行业发展趋势69 第三节无线电监测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72 一、行业发展现状概况72 二、行业生产情况分析75 三、行业需求状况分析79 四、行业需求前景分析80 第四节无线电监测产业链机会分析84 一、所处产业链价值链分析84 二、无线电监测产业链机会点分析及产业投资价值研究85 第二部分无线电监测行业供需及进出口分析88 第四章无线电监测行业生产与需求分析88 第一节生产分析88 一、2016-2018年无线电监测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88 二、2016-2018无线电监测行业产能及增速89

无线电基础知识大全

无线电基础知识 一、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 【音频】又称声频,是人耳所能听见的频率。通常指15~20000赫(Hz)间的频率。【话频】是指音频范围内的语言频率。在一般电话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间的频率。 【射频】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至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视频】电视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自几十赫至几兆赫,视频是这一频率的统称。【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信号】用来表达或携带信息的电量。 【信道】按传递信息的特性而划分的通路。包括可能实现而尚未实现的通路在内。【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或对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个值的信号。 【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这是信号只能按有限多个阶梯或增量变化和取值。换言之,对于数字信号,只需计算阶梯的数目而无需考虑阶梯内信号的大小(最常用的是二进制编码)。 【波段】在无线电技术中,波段这个名词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例如长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其二是指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的划分。若把工作频率范围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也称为波段,例如三波段收音机等。【波道】通信设备工作时所占用的通频带叫波道。通常一个通信设备在它所具有的频率范围内有许多个波道。 【通频带】一个电路所允许顺利通过的电流的频率范围,称为该电路的通频带。一般规定在电流等于最大电流值的0.707倍范围内上下两个频率之间的宽度为通频带。【频率覆盖】通信设备工作的频率范围,称为频率覆盖。而最高工作频率与最低工作频率之比,称为频率覆盖系数。 【截止频率】用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当保持电路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至最大值的0.707倍,或某一特殊额定值时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在高频端和低频端各有一个截止频率,分别称为上截止频率和下截止频率。两个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 【频率稳定度】振荡器产生的频率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变化,这种频率变化的大小与额定频率的比值称为频率稳定度。它是衡量通信系统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提高频率稳定度多采用参数稳频,晶体稳频及频率合成等。 【残波辐射功率容许限度】系指除基波辐射以外的谐波辐射、寄生辐射和相互调制产生的任何残波辐射功率的最低容许值,以分贝或毫瓦、微瓦表示。 【频带宽度】有时称必要带宽。系指为保证某种发射信息的速率和质量所需占用的频带宽度容许值,以赫(Hz)、千赫(KHz)、兆赫(MHz)表示。 【选择性】无线电接收机将所需电台的信号,从许多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中挑选出来的能力,叫做选择性。接收机的选择性愈好,愈不易受其它电台的干扰。因此,选择性是决定接收机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灵敏度】无线电接收机对微弱信号的接收能力,叫做灵敏度。如果某一接收机能收到很弱的信号,则该接收机的灵敏度就高,反之灵敏度就低。因此,灵敏度也是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