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_潘冰冰

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_潘冰冰

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_潘冰冰
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_潘冰冰

乐普医疗:阿托伐他汀一致性评价即将获批 强烈推荐评级

[Table_Summary] 阿托伐他汀一致性评价即将获批,有望贡献 较显著利润增量 方正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报告乐普医疗(300003) 公司研究医药生物行业公司事件点评报告 2018.07.17/强烈推荐(维持) 事件:根据CFDA官网信息,近日,乐普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10/20mg)一致性评价进展变更为:“已发批件”,近期将通过一致性评价。 阿托伐他汀即将一致性评价获批,助力公司开拓三级医院市场。公司该产品10/20mg规格近日将通过一致性评价,是继德展健康(嘉林药业)10/20mg规格阿托伐他汀一致性评价获批之后,国内第二家获批一致性评价的同类产品。公司2017年该产品销售额3.64亿元,占公司制药业务收入的21%,其中75%收入来源于基层药店,25%收入来源于医院,高等级医院份额较低,该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价格或将一定程度提升,并有望在高等级医院端快速抢占原研份额,实现量价齐升。 该产品获批有望贡献较显著的业绩弹性。目前,公司该产品市场份额很小,仅占约2%,公司产品一致性评价获批,同时,公司器械业务在等级医院渠道、品牌口碑良好,渠道协同效应有望逐步显现。按照中性测算,若明年达到4%市场份额,有望增厚净利润0.73亿元,增速提高5个点,为公司带来较显著的业绩弹性。 器械板块增长稳健,药品板块主力产品中标省份增加+零售渠道布局完善推动药品业务大概率仍将维持高速增长。1季度,公司器械业务实现稳健增长,主要营收来源的冠脉支架系统在产品结构改善下,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今年在Nano产品占比继续提升,全降解支架获批上市、双腔起搏器开始放量推动下,器械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药品板块处于高速成长期。其中,主要产品氯吡格雷增速约74%,阿托伐他汀增速约167%,两者均实现高速增长。截止年报数据,氯吡格雷中标省份增至28个,阿托伐他汀中标省份增至23个,中标省份数量增加。同时,公司在零售药店渠道布局较为完善,预计药品业务仍然能够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及左西孟旦新增进入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两者竞争格局较好,预计有望逐步贡献增量。 药品器械在研进展顺利,在研管线丰富。公司目前在研管线丰富,在器械领域,公司可降解支架有望于年内获得生产注册,心耳封堵器及输送装置项目已完成临床植入及一年临床随访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随访数据的整理工作,预计在2018年四季度申请注册;心电图自动分析和诊断系统AI-ECG Platform的医疗器械注册已获得FDA受理,现处于注册审查中,有望在2018

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治疗观察

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福辛普利、美托洛尔和螺内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福辛普利加美托洛尔治疗,在其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加用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室率、经治疗12个月后左房内径与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以及房颤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心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福辛普利、美托洛尔和螺内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可改善左室功能,控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降低房颤复发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冠心病;高血压;房颤;福辛普利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其中75岁以上人群可达3%[1]。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易合并心房颤动,此类人群心功能不全出现较早,可形成恶性循环,预后较差。有统计显示[2],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者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因此,探寻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对福辛普利、美托洛尔和螺内酯治疗本病的长期疗效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50例,均经心电图证实为心房纤颤,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病史,血压>140/90mmHg,心功能Ⅱ~Ⅳ级,左房内径40%。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瓣膜性心脏病、肺心病、二尖瓣返流等患者。按就诊顺序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有男14例,女11例,年龄24~82岁,平均(61.9±12.4)岁;观察组有男15例,女10例,年龄22~85岁,平均(62.1±11.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福辛普利和美托洛尔治疗,其中福辛普利第1周每日服用10mg,视血压耐受情况可于第2周增至20mg/d,视耐受情况可每2周加倍。美托洛尔第1周每日服用25mg,2周后视心室率情况可将剂量加倍。在其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加用螺内酯治疗,每日服用20mg,如有乳腺增生应停止使用。于治疗12个月后进行复查并行彩超心动图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室率、左房内径、LVEF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 发表时间:2015-12-09T09:22:24.3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杨婷[导读]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会改变患者的心脏结构以及体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3月一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及我院同时期收治的4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室间隔/左室后壁及E/A 比较无明显差异(PI>O.O5),而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房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新房颤动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普通高血压患者的检查结果不同,主要表现为左心房扩大形态,并且其他生理指标会改变,因而临床中可以据此判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关键词】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超声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会改变患者的心脏结构以及体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多种心脏疾病,阵发性心房颤动便是其中一种[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血栓等症状的风险性会大大增加,因而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由于当前临床中并没有有效根治高血压的手段,因此提前预防是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发生概率的重要举措。对此,为更好的了解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以做到有效预防,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探讨了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具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及我院同时期收治的4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且观察组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另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x一300超声诊断仪与P4— 2胸探头。预先调整各项参数:频率为2.5~3.5 MHz,扫描速度为5O mm/s。 1.3观察指标[2] 本研究中,重点扫描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以及室间隔。在扫描时还要着重观察患者的心尖四腔,并对二尖瓣血流情况进行多普勒分析。另外,检查时还要对患者心脏舒张早期时的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A)进行测定,并计算二者比值(E/A)。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分析发现,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43.71±2.12)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35±10.64)mm,室间隔(1.26±0.22)mm,E/A(0.74±0.16);而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分别为(31.44±2.82)、(39.93±10.91)、(1.09±0.20)、(1.82±0.23),观察组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人们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也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心脏病、高血压虑者不断增多,且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势态发展,同时使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阵发性心房颤动便是典型代表。有研究指出,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中,心房颤动的发病概率为3.0%,而85岁以上老年群体中出现心房颤动的概率高达10.0%[4]。阵发性心房颤动会极大改变患者心脏房室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另外,目前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需要花费大量费用,因而会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经济负担。 高血压患者之所以常见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因为:患者体循环动脉压力长时间持续增高,导致左心室代谢性增厚,从而造成心脏舒张功能减弱,使得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改变左心房原有生理形态。左心房生理学及心理学形态的重构会造成心房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细胞不应期缩短、不同部位间传导减缓、除极异质性增加等异常反应,进而使得心房扩大,触发阵发性心房颤动[5]。同时,阵发性心房颤动所引起的折返性心律失常又会加重心房负荷,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据相关研究指出,阵发性心房颤动会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心房颤动,因此提前对该疾病进行预防十分必要。由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与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超声各指标存在差异,因此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存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E/A等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显著。这一结果不但验证了以上结论,而且还表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呈扩大形态,并且其他生理指标均会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因而我们要及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脏超声以预防心房颤动的出现。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5T10:58:35.2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4期作者:高海 [导读] 与辛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调脂效果更显著,且安全、可靠,可以在治疗高血脂症中广泛应用。 淮安市清江浦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所需,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数量为6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辛伐他汀治疗,20mg/d;给予治疗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所有患者需连续服药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辛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调脂效果更显著,且安全、可靠,可以在治疗高血脂症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调脂 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高脂血症主要以降血脂为主,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常用的调脂药物。为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疗效,本文选择120例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3.24±1.34)岁;治疗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1.27±1.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严禁患者吸烟、饮酒等,同时鼓励患者开展适当的运动。在控制饮食,少摄取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多摄入高纤维、低脂类食物。在生活指导方面,帮助患者拟定切实可行的运动方案,使患者能够合理参加运动,有效减轻体重。常规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每日剂量为20 mg,每日1次,4周为一个疗程,持续开展一个疗程治疗,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减药量。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日剂量控制在20 mg,每日1次,4周为一个疗程,持续开展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效果评价分别有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类评价标准,其中当患者TC降低至20%、TG降低到40%,而LDL-C下降至20%视为治疗显效;当TC、TG、LDL-C分别降低至10%、10%和20%视为有效,若患者没有达到以上标准则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节血脂水平,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原发性高脂血症应以长期综合治疗为原则,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应注重饮食、锻炼等。目前,他汀类药物因其调脂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已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属于抑制胆固醇合成类药物,且对于血液微循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冠脉血流量增加,进而减少耗氧量以及增加心肌收缩力。阿托伐他汀药物和辛伐他汀药物最大的区别,就是阿托伐他汀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药物,属于开环羟基酸型,服用后可通过载体直接进入靶器官-肝脏,不需要人体代谢即可发挥调脂作用,且其药效持久,在人体中的作用时间在 20h 以上,与辛伐他汀相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辛伐他汀则是一种半合成物,通过洛伐他汀转化而来,是一种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类,只有服用后在肝脏经过代谢转化才可以形成活性结构,阿托伐他汀相比辛伐他汀起效时间更短,半衰期更长。有研究报道,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绞痛发生风险;辛伐他汀是土曲霉发酵产物的合成衍生物,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尽管服药期间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不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和正常生活,待服药结束后,不良反应很快消失。在本研究中,常规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治疗组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解读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作出部署,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方案》明确,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均可参加试点。 具体措施如下: 本次“4+7带量采购”以结果执行日起12个月为一个。若在采购周期内提前 完成约定采购量的,超过部分仍按中选价进行采购,直至采购周期届满。 (1)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 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或其代表根据上述采购价格与生产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 (2)招采合一,保证使用。 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应优先使用中选药品,确保1年内完成合同用量。 (3)确保质量,保障供应。 要严格执行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建立对入围企业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的调查、评估、考核、监测体系。

(4)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 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严查医疗机构不按时结算药款问题。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医保直接结算。 一直接影响 1月17日上午,上海药事所召集未中标企业进行了通气会。会议消息显示,未中标产品根据与中标产品之间的价差,决定降价比例,降价比例分为三档,分别为10%、20%、30%。这个降价幅度被认为是较为温和的。 “4+7”城市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的25个品种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96%,其中22个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此次“4+7”城市带量采购受益人群有哪些、药企能否赚钱、流标药企如何应对以及未来股价走势等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受上述事件影响,A股医药板块整体市值在12月6日-10日的3个交易日蒸发近3000亿元。华东医药、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等股价出现连续大幅下跌。 这场“4+7”的药品带量采购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其中降价90%,恒瑞降价60%。成为中标最多的企业。 二间接影响 (1)对于行业好处主要包括: 一是带量采购有确定的商品数量要求,买卖双方可以针对交易细节开展谈判。与不带量的集中采购相比,带量可以给药品企业明确的销售承诺和预期,方便企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0-29T13:54:31.4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作者:杨铁成[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杨铁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复发率,以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房颤的复发次数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缬沙坦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6.62±1.02)次,对照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9.51±1.3)次,缬沙坦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 (P<0.01),缬沙坦组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房颤复发,同时能明显抑制左房重构。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心房颤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包括电重构、组织重构和神经重构,这种重构可导致房颤不易被逆转,使房颤持续并逐渐演变成永久性房颤。房颤的电重构和组织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有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抑制和拮抗AngⅡ的作用,能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笔者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以观察缬沙坦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为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老年科住院患者心功能正常的60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1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选标准:①高血压病诊断成立;②有反复房颤发作,每年发作10次以上,每次发作时间短于或等于7天,至少有两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从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ARB或ARB治疗;③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严重肾功能不全。将6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和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初始血压、既往房颤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双氢克尿塞1 2.5~25mg,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每日5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氨体舒通20mg,两组血压控制目标是收缩压<18.62kPa,舒张压<12.00kPa。所有患者均治疗6个月。进入试验的患者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服药期间患者若出现心悸、头昏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确认有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肾功能、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绝对t检验。等级资料分析用Wilcoxon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2.2 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情况比较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房颤发作次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缬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抑制房颤的发作和复发。 2.3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患者治疗前心界扩大,心胸比治疗前后分别为0.59±0.029和0.48±0.025(t=32.608,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超声心动图参数改变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房内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LVDd,LVDs及PASP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且在治疗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均为重度,治疗后6例转为轻至中度,7例重度反流面积较前减少;治疗前后左心房直径、血清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ARB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研究提示,ARB对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也具有积极的作用[1-3]。Goette等[4]发现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密度也显著上调,AngⅡ 1型受体(AT1R)减少,AngⅡ 2型受体(AT2R)增加,刺激AT1R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和心房肌肥大,这两项指标是房颤形成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导致房内传导的不均匀,这也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率增加的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心房肌的纤维化,AngⅡ是心肌纤维化的强力促进剂,AngⅡ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AT1R,AT1R激活可引起心房肥大、纤维变性和刺激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同时AngⅡ能降低胶原酶的活性,减少胶原降解,从而导致心房的结构重构;AngⅡ可增加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而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是导致房颤引起心房肌电重构的重要机制。缬沙坦为ARB类药物,它是ARB类药物中与AT1R结合力最强[5],亦是ARB类药物中对AT1的抑制作用最强,它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RASS,即缬沙坦选择阻断AT1R,无论经典途径还是旁路合成的AngⅡ均可以被阻断,因此抑制了心肌组织由AT1介导的胶元增殖、心肌纤维化,又由于AT1R的阻断,血浆AngⅡ水平反馈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AT2,从而发挥AT2所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如保护心脏、舒张血管、抗纤维化、抗增殖、调节调亡等作用,从而抑制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房颤的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经系统降压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左房内径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缬沙坦抑制高血压患者左房结构重构作用优于对照组氨氯地平。参考文献:

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高血压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能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最终严重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在各种高血压的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高血压并发症一: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致死率极度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人都有动脉硬化,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加上一定的刺激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即可出现昏迷,倾跌与地等中风症状。凡高血压病患者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麻木、乏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检查。 高血压并发症二: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高血压可以引起肾脏损害;而肾脏损害则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 高血压并发症三: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压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一个必然趋势,最后可因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影响生命。 高血压并发症四:冠心病 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 高血压并发症五:高血压脑病 主要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抽搐。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高血脂症 目的:比较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低脂膳食基础上,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B组服用辛伐他汀10mg,均每日1次,疗程6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6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A 组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高血脂症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国内外医学界公认,除遗传因素之外,长期的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和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认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12],因此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与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高脂血症各30例,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60例,清晨空腹血脂符合下列标准之一,TG≥1.70 mmol/L;TC≥5.20 mmol/L。除外肝、肾、甲状腺疾病及1型糖尿病、药物所致的高脂血症,并在近1月内未服用过降血脂药物。6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65~90岁,平均(76.1±5.3)岁;高TC血症13例,高TG血症7例,混合型高脂血症30例;LDLC≥3.60 mmol/L者46例,HDLC≤1.00 mmol/L 17例。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检测。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用仪器采用Philip IE33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2.5 MHz,以左心室作为长轴,进行扫描。结果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和二尖瓣血流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的比值(E/A)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和室间隔/左室后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到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和心脏形态学结构方面的改变。 标签: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严重的特点,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造成心脏结构重塑性代偿性肥大、心力衰竭、心功能减弱、脑出血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而且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愈后有着重要的意义[2]。该研究旨在探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排除患有风心病、心肌病、严重肝肾疾病以及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将同时期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100例患者的舒张压值都≧90 mmHg。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43.5±6.8)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44±4.5)岁。以上两组患者病程均为1~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者病程以及其他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有同意书。 1.2 方法 所用仪器采用Philip IE33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2.5 MHz,以左心室作为长轴,进行扫描,检测内容包括室间隔、左房内径、左室后壁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测定指标是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二尖瓣血流的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并对以上数据进行记录,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情况。两组患者均进行此项检查,而且均完成检查,未出现任何其他意外情况。

规范诊治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 EHRAESC高血压与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

规范诊治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EHRA/ESC高血压与心 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 由于心肌结构和功能的病理生理改变,高血压性心脏病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其中以房颤最为常见,尤其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长期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预防上述心律失常及其并发症的出现。鉴于高血压与心律失常之间的紧密联系,2017年5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联合发布有关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的共识文件,以指导临床实践。 与常规指南的推荐等级和证据水平不同,本专家共识采用了更为容易和方便使用的等级系统,即通过不同颜色的心型来代表不同的推荐级别:绿色代表“应当做”,主要基于至少1项随机化研究或强烈支持的观察性研究证据;黄色代表“可以做”,是基于小样本的随机化研究或本身应用不广泛;红色代表“不应该做”,则基于科学证据证明有害。 1.高血压与室上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各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合并左心室肥厚时更

为明显。当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时,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类型对于心律失常的充分治疗至关重要(绿色心)。 室上性心律失常中以房颤最为常见和重要,专家共识强调了对房颤的重视、识别和治疗。高血压是房颤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即使是正常高值的血压亦可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当患者出现房颤时,应该考虑到可能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频发室上性早博和左心室肥厚患者发生房颤的可能性高,可考虑持续心电图监测及时发现房颤。此外,有高达35%的房颤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尤其是在合并症较少的患者,如单纯高血压,因而需考虑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机会性筛查以发现潜在的房颤(绿色心)。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共识提出了标准化的诊断建议,对高血压疑似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持续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或24~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如仍未诊断,如有明显症状或CHA2DS2-VASc评分≥2分,建议进行30天事件监测,如仍未诊断,则建议应用植入式心脏事件循环记录器来提高诊断率。 大多数室上性早博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优化血压控制来管理,尤其是当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时。当β受体阻滞剂、地尔硫?、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维拉帕米等药物治疗无效,无射频消融指征或不愿行消融治疗,可考虑口服胺碘酮(绿色心)。

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8例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成联合组与参照组,各49例。联合组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法(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而参照组的患者仅给予单纯用药治疗法(苯那普利),比较两组的病症改善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经给予用药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其高血压症状改善尤为显著,并且左心室射血分数大幅提高,总有效率为95.92%;参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76%。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重度毒性症状,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药物对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治疗时间有效缩短,生命危险系数大幅降低,可增强降压效果,显著改善心脏功能,用药安全性较佳,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临床用药的指导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示重度患者应长期用药,以稳定维持血压及积极预防心力衰竭,也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举措。 标签: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Efficacy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ZHAO Fei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orla City,Xinjiang,Xinjiang Kuerle 841000,China) 高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和(或)舒张压显著升高为临床明显表现的一种常见型疾病。当机体血压长期偏高且伴左心室扩大、尿蛋白有所增高或者动脉管局部出现狭窄等情况时,极易并发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症[1]。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多种,突出症状为呼吸困难和水肿,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被严重影响。有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互相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8例进行分析研究,收录的患者均吻合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男54例,女44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6.4±2.8)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7.1±1.9)年。随机将其分成联合组与参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根据内科常规用药标准,均合理给予人工吸氧、解痉、平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疗效比较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1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TG、TC、HDL-C、LDL-C均有降低,给药自身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具有相同疗效,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标签: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高脂血症疗效 高血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指血脂超出正常范围,体内脂类代谢紊乱的一种表现,高血脂症多发于老年人,主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有效控制血脂处于正常范围,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尤为必要[1],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是临床上控制血脂较为常见的药物,但是两者治疗不同疾病的效果差别说法不一[2-3],笔者就此在本文中研究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两种降血脂药物临床疗效,并对药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80例高脂血症患者,所选取患者均符合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87mmol/L③胆固醇(TC)≥5.72mmol/L④甘油三脂(TG)在 2.3~4.4mmol/L。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0例,B组9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平均年龄(56±6)岁。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手术病史、严重的内科疾病的患者排除。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又名立普妥,生产厂家红惠医药发展公司)20mg;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京必舒新,生产厂家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g。两组的患者给药方式一致,1次/d,6w 1个疗程,在此期间不服用其他降血脂药物。6w后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采用酶法测定TG、TC、HDL-C,用Friedwald公式计算LDL-C,计算公式: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TG/ 2.2。 1.4 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有效:患者症状减轻;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减轻或还伴有其他并发症,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用χ2检验和配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简称预激房颤)是该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率多家报道不一,Wellens和Campbell曾报道可高达30%。虽然房室旁道并不直接参与房颤的发生和使之维持,但快速心房激动可经房室旁道下传心室,引起快速心室反应而使临床特点和心电生理表现复杂化,及时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发生机制 目前尚无足够的资料证实房室旁道直接参与房颤的发生,但不少依据提示房室旁道与房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①并发房颤的预激综合征病人常常没有房颤的其他病理基础,如心 ②显性房室旁道并发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隐匿性房室旁道,而且右侧显性房室旁道并发房颤更为常见。晚近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房室旁道前向传导引起心室预激所致心房压力升高和电不稳定有关;③导管射频消融阻断房室旁道后大多数患者不再发生房颤。虽然预激房颤的发生机制未完全明确,但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激动心房,恰好落入心房易损期诱发房颤。没有房室旁道时,室性早搏经房室结-希浦系(AVN-HRS)逆向传导,因房室结的生理性传导延迟作用而避免激动过早传入心房,故不能或难于诱发房颤。这一机制早在60年代末期就得到了证实。Wellens等经室早刺激发现当配对间期较短时,激动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至心房并诱发房颤。笔者在1986年~1999年间共对1 000多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均未观察到这一现象,说明室早诱发房颤并非主要机制。②部分病人存在多条房室旁道,室早经多条房室旁道逆向传导至心房,使之同时多部位非均一除极而诱发房颤。但临床上多房室旁道房颤的发生率远不如单房室旁道者高,而且绝大多数并发房颤的病人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单房室旁道。③临床上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多发现房颤的发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有关,由AVRT蜕变为房颤是最常见的表现。推测这可能与AVRT时心率过快引起心房压力升高,心肌相对缺血以及心房激动顺序异常(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激动心房)而致心房易损性增加而发生房颤。 2 心电图表现 预激房颤的心电图表现除具有房颤的基本特点外,其复杂性表现在QRS波群形态方面。其可表现为完全预激性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完全由房室旁道下传的激动控制)、部分预激性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由房室旁道和AVN-HPS下传的激动控制)和正常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由AVN-HPS下传的激动控制)。根据房室旁道和AVN-HPS的前传功能强弱,心电图表现有三种主要类型。 2.1 房室旁道前传优势型主要见于房室旁道前传能力强的显性预激综合征病人,或见于不适当使用AVN抑制剂(如洋地黄类制剂或钙通道阻断剂)使AVN-HPS前传“封闭”,房颤仅能或主要经房室旁道前传至心室。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常达200 bpm以上,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常达0.14~0.16 s,即QRS波群呈完全预激形(图1)。该型房颤具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潜在危险,发生机制除与心室率过快和心室激动顺序异常有关外,室律不规则造成心室肌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离散是蜕变为心室颤动的主要原因。平均心室率或平均预激性QRS波群间期(平均预激性RR间期)和最短预激性QRS波群间期(最短预激性RR间期)是预测高危病人的重要指标。当平均预激性RR间期≤250 ms或最短预激性RR间期≤180 ms者,易恶化为心室颤动。

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总结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68例,按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合并心衰组154例和非合并心衰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衰组的年龄、男性比例均高于非合并心衰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高龄、男性、吸烟、合并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以及血压控制不达标与发生心力衰竭事件呈正相关,其中吸烟的危险度最大(OR=3.717),其次为血压控制不达标(OR=1.825)。结论年龄、性别、吸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以及血压控制不达标均为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 标签:高血压;并发症;心力衰竭;危险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是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的严重阶段[1]。近年来,CHF 的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血压则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之一[2]。相关研究报道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123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高达91%[3]。为进一步研究探索高血压病患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心衰的发生率,提升高血压病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将对我院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3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0年5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高血压病患者368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8±3.5)岁,病程1~26年。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154例,其中男102例,女52例。非合并心衰患者214例,其中男116例,女98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 1.2 方法 调查方法及内容所有患者通过病史采集,确定患者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并记录高血压病程和入院当天血压、身高及体重。于入院次日禁食12 h后,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做血糖、血脂及尿酸测定。患者取坐位右臂,测量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定义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定义为控制达标。2型糖尿病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的分类标准,即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2 hPBG)≥11.1 mmol/L。 血清总胆固醇(TC)≥6.22 mmol /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4.1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