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扎实实施_一带一路_重大战略努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_车玉明

扎实实施_一带一路_重大战略努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_车玉明

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1日/第001版

张高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扎实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努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

格局

记者车玉明

新华社西安10月10日电(记者车玉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10日在西安主持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听取征求陕西、新疆、福建等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部分省区市负责同志意见建议。张高丽强调,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科学规划,积极作为,重在落实,扎实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努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张高丽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带一路”建设作了部署,要求积极推动相关重要项目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张高丽表示,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明确重点方向,有力有序稳妥推进。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进一步立足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把中央战略规划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好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决不能一哄而起低水平竞争。要突出工作重点,搞好互联互通,深化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强化国内支撑,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加强统筹协调,用好合作机制,凝聚“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推动力。要抓好重大项目,发挥示范效应,推动产业深度对接,加强能源资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领域合作。要突出核心理念,促进互利共赢,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要抓住重大机遇,做到远近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张高丽最后强调,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要落实好国务院部门负责同志会议的部署,做好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和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9日,张高丽还实地考察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工地、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操作区、西安高新区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项目。

第1页共1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组员:年级主任: 时间: 【课题】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知识回顾】 1.哪次会议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中国农村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的? 2.农村改革有哪些重大举措?有何积极作用?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学习目标一:熟练背诵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1页第一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我国对外开放是何时哪次会议作出的决定? 阅读课本91页第二段到92页第三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2、简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①1980年起: ②1984年: ③1984年后: ④1992年: ⑤2004年: 3、探究国家为什么在深圳珠海等四个地方设置经济特区? 4、阅读课本92页第四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怎样的特点? 【当堂达标】 学生能熟练背诵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学习目标二:熟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 【自主学习】 根据课本92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 成立时间: 前身: 2、总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 1981年: 1986年: 2001年: 根据课本93页大字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何影响?应如何认识? 影响: ①历史必然: ②世界对中国: ③中国对世界:

认识: 【当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答案】 C 【解析】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A、B、D三项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2.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答案】 B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79年”可判断出B项。 3.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答案】 A 【解析】经济特区的“特”,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办法,排除C、D两项;经济特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21世纪初才初步建立的B项。 4.深圳能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主要得益于() A.引进了外资B.国家减免了税收 C.地理位置优越D.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D 【解析】深圳的崛起主要是由于它作为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5.“到2000年底,海尔在海外已建成10个工厂,3.8万个海外营销点产品已进入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许多国家成为了主流品牌。海尔冰箱、冷柜、空调3种产品已实现1/3出口国外。”海尔的这一变化说明了() ①中国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 ②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③中国的重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④中国资本国际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海尔的一系列产品属于轻工业,排除含③选项即可。 6、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7.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 A.1997年10月 B.2000年11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0月 8.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②扩大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平等互利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④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②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提供契机③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④给我国一部分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举措反映了①世界市场对中国开放,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开放②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成功体现③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④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专练:高考四大命题热点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专练 专题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专练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武汉调研]奔驰在新丝绸之路上的中欧班列从温州出发,历时约21天到达Z公司所在国家西班牙。Z公司为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生产和销售公司,被誉为快时尚的代表。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吸收和模仿当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努力创造更多款式、更低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下图示意Z公司经营模式。据此完成1~3题。 1.对快时尚公司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原料与动力B.劳动力数量 C.信息和物流D.人才和技术 2.除更新换代速度快之外,快时尚产品还具有的特点是() A.用料上乘质量好B.价格亲民市场广 C.立足原创求新异D.批量生产数量多 3.推测Z公司将其产品运送到我国的最佳方式是() 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D.水路运输 解析:第1题,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则关键是要快

速推出产品,快速送往市场,即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信息和物流,则C正确。第2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要求产品价格要低,能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则B正确。第3题,该公司位于西班牙,要快速运到我国市场,需要用运速快的航空运输,则A正确。 答案:1.C 2.B 3.A 苏丹港位于红海边上,是苏丹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港区前是成片的珊瑚礁,珊瑚礁把深海区和浅海区分隔开。其港池和航道大部分为人工疏浚形成。我国某公司在苏丹港建设了很多大型深水泊位,使这座百年老港焕发出新的生机。下图示意苏丹港码头及港池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苏丹港港区前的珊瑚礁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减缓海盐对海岸的侵蚀 B.减轻地震对港区的破坏 C.削弱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D.削弱东北信风对海岸的吹蚀 5.苏丹港港池和航道底层的泥沙主要来自() A.周边沙漠B.珊瑚礁剥落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程标准】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考试大纲】 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的方针。 【问题探究】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二)过程 1.创办5个经济特区: (1)含义: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和的地区。“特”在实行特殊的和。 (2)目的: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创办: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 (4)原因:中国南方是对外交通的或重要,是著名,离、、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密切交往。 (5)地位和影响: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2.开放沿海城市14个:年,进一步开放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85年以后将、、、环渤海沿岸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4.对外开放走向深入 ①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年,开发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②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2004年以来,这一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5.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特点: 1.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步推进。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 二、加入世贸组织: 1.前身:1948年1月1日的________________ 2.世贸组织性质:实际上是世界各国之间从事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3.过程: ①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了关贸总协定召开的谈判 会议; ②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中的缔约国地位; ③年11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4.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是中国融入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的一个契机, ③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④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思维拓展】 1.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 2.中国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机遇: ①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②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③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挑战: ①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对外开放逐步推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逐步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航船正式扬帆起程,此后,我国逐步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形成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双边、多边机制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 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积极成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区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实行特殊贸易政策,对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管理水平、拓展开放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占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8.5%,出口总额占14.4%,进口总额占15.9%,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占全国的20%以上。 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小、贸易伙伴少、贸易方式和外贸商品单一。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建交,对外货物贸易伙伴迅速增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课题: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背景2、步骤:经济特区: ①五个经济特区②设立的原因 ③结果1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开发浦东:开发天津滨海新区: 特点:4、影响:, 。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概念: 标志着: 背景:3、经过: 首次 正式加入3、影响: 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对中国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重难点解析】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原因: 历史教训: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必要性:①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②克服计划体制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有利条件: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意义: 经济上: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政治上: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

建设的顺利进行。 科学文化上: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的几个问题的准确理解:全方位——全国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现在 背景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下]试题

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下) 试卷 [考试时限]:60 分钟 [及格分数]:60 分 [考试说明]: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正确 错误 2、坚持对外开放就要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东西来发展社会主义。 正确 错误 3、如果欠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地区不能够克服资本和外汇的短缺,就会长期地贫困化和被边缘化。 正确 错误 4、美国是TPP 的创始国之一。 正确 错误 5、在中韩贸易中,我国一直保持对韩国的贸易顺差。 正确 错误 6、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是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的竞争。 正确 错误

7、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是配置既有资源的效率的竞争。 正确 错误 8、中国在生产全球化产业链中处于上游。 正确 错误 9、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正确 错误 10、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正确 错误 11、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对外部依赖比较突出。 正确 错误 12、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 正确 错误 13、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 正确 错误 14、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正确 错误 15、我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正确

错误 16、国际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主要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正确 错误 17、扩大进口从战略高度来看能增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 正确 错误 18、中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积极引进外资。 正确 错误 19、扩大海外投资有利于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正确 错误 20、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包括消除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现象。 正确 错误 21、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正确 错误 2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宗旨是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正确 错误 23、当今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已经联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各国都在一条船上”。这种现象告诉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 正确 错误 24、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

2019年公需课答案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73分)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73分) 1.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是()。(3.0分) A.储户和投保户 B.国外游资 C.财政补贴 D.社会热钱 2.外汇市场的核心是()。( 3.0分) A.CPI变动 B.GDP变动 C.利率变动 D.汇率变动 3.汇率波动的短期原因是()。(3.0分) A.资本流动趋势 B.宏观经济走势 C.游资和投机炒作 D.通货膨胀水平

4.目前全球基准利率的方向基本上由( )来制定。(3.0分) A.日本 B.欧盟 C.中国 D.美国 5.一定期限内货币的供求产生的价格称之为()。(3.0分) A.利率 B.汇率 C.收益率 D.溢价率 6.外汇市场是外汇需求者与供给者以及()所形成的外汇买卖交易市场。(3.0分) A.跨国金融公司 B.中介机构 C.商业银行 D.投资银行

7.货币市场一般指的是期限在( )以内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3.0分) A.三年 B.二年 C.一年 D.六个月 8.国际金融中心根据其规模的大小以及所起的作用大致可分为( )。(3.0分) A.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和各国金融中心 B.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各国金融中心 C.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D.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和各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9.一般而言利率和风险呈( )关系,即风险越大,利率越高。(3.0分)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比例 D.负比例 10.金融市场是指( )互相交换和流通的市场。(3.0分)

A.资金和股票 B.货币和资本 C.黄金和资本 D.货币和资金 1.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主要有()。(4.0分)) A.同业拆借 B.短期国债 C.商业票据 D.长期国债 2.造成汇率波动的原因有()。(4.0分)) A.基本面(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B.政治面(政局稳定、政党先进) C.资金面(现金流动性、政府资金) D.政策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3.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作用是()。( 4.0分)) A.加速资本间的国际流动,为各国弥补贸易逆差、调节国际收支、支持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4)掌握“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如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分析。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中国地图,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学生自己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完成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的特点,从区域上讲,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它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的。教学时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中出现的对外开放新形式,可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开发、开放浦东后讲,这样易使学生清晰掌握对外开放体系。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用一组自己家里找到的老照片和现在的新照片进行对比:那时的我们,现在的他们;那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3、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资源】(宋休小四着重)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flash《春天的故事》,《小平,你好》光盘片断,flash演示《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中国入世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楷体休小四着重) 用flash《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讲授新课(楷休小四着重)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设计思路:用深圳开放前后的两幅图片,引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出示探究一“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看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示探究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重点分析特区“特”在哪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楷休五) 1、经济特区的设立 (凡是图片,不一定必须附在教学设计里,但必须提供详细出处,以下同) 20世纪70年代末的深圳,还是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外国人称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 问:深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 (课件展示) 看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 材料2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材料3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11月5日至14日,邓小平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访问。世界现代科技的发达和各国利用外资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探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播放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问:视频中反映的对外开放步骤有几步?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四地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 2、能说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的背景与过程以及“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内涵与作用。 3、能说出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能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重难点 1、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2、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预习 “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的概念[特别提醒] 经济特区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引外商来贸易、投资的特殊地区。 2、经济特区建立的过程 ①后,我国先在、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两地设置。 ②1980年国家将“出口物区”正式定名为“”,、、 、、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③1988年,海南建省,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国内的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性质 我国特区是,而不是。 特区是中国学习、学习、学习的学校,是为粤、闽两省甚至全国训练和造就的基地。 4、特区的特点 ①以为主; ②实行以为主导的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为主。 5、特区设立的意义 ①特区在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②特区建立与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和作用。 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 二、学生阅读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背景:的发展带来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了条件。 2、过程:①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个城市; ②1985年,开辟、、和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1988~2007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以引进生产或加工,具有的特点。 3、意义:①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中心之一。 ②带动和整个经济的新飞跃。 2、条件: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和基础。 ②凭借上海独特的、、和优势。 3、意义:①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和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 ③成为中国年代的重点和标志。 总结 开放格局的形成 ①标志,形成、、、 、、的开放体系。 ②特点:、、。 【课堂学习】 背景: 1、国际方面: 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2、国内方面: ①“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3)邓小平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理论上: 首先,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次,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性,也为其创造了可能性。 再次,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 实践上: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

怎样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44.怎样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第一步是“引进来”。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就要善于借力,善于借重国外资金、技术等力量。积极利用外资,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借力方式。 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突破,是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很大成功。兴办经济特区后,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又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开放沿江、沿边城市和全国各省省会及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全国范围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江泽民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要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 (2)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第二步是“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

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人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加人世贸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要求也更迫切。实施“走出去”对外开放战略,是更好地利用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3)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完美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教材主要阐释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主要成就,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目“经济特区的创办”,介绍了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和1988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指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并在内地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目“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主要介绍了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和浦东发展所依靠的有利条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本课概念较多,教师可以在课前复印相关资料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另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本课涉及内容比较繁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或地理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多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经济特区的设立情况,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情况和意义。 (3)记忆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教材图片:深圳的今与昔。 我国古代曾经流传过“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什么“金手指”让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变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呢?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推进新课 (板书)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问题情境1:邓小平是从哪一角度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 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邓小平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将长期对外开放战略的特色以及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挑战。最后根据这些战略重点以及新战略面临的国际背景,分析了新时期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及相关战略目标。 关键词:对外开放外汇储备 GDP 经济国际 正文: 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道路的历史选择 进口替代战略,可以削减进口,减少对国外的经济依附;节约外汇、平衡国际收支;发展本国幼稚产业,实现工业化;发展制造品的生产和出口;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就业,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等。可见,该战略一是为了消除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障碍,二是为了消除贸易条件不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出口促进战略,可以利用本国自然条件优越或劳动力便宜等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先进的产品,通过扩大出口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出口的扩大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促进工业基础的强化和工业化进程;出口的扩大有助于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由于出口促进的多为工业和制造品工业,因此出口扩大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就目标而言,出口促进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全面工业化和迅速增长经济,并克服进口替代工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国际资本流动战略,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源不足,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部资源,因此,通过引进外资、利用外国援助等途径从外部获取资源是必要的。国外资源的流入,可以解决一国储蓄不足、外汇短缺、资本品稀缺等问题,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引进外资的主要利益在于:可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填补储蓄缺口,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从国外获得国内生产急需的特殊的商品和劳务;从国外获得可以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以增强国内提高产㈩水平的能力;弥补国内技术、管理、企业才能方面的不足等等。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展中国家应该适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原因在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进一步开拓内外市场,带动国内出口;利用全球要素价格差异,增强本国经济竞争力;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现实选择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对外经济基本上是处于封闭状况。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有着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资本和外汇都很短缺,发展经济面临严重的资本不足的约束;二是就业压力非常大,人均国民收入很低,发展经济面临国内市场不足的约束;三是国内资源比较便宜,例如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都比较便宜。我国经济在当时的这三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当

最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一中学孟光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思路 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事吗? 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师:主要歌颂的是对外开放政策。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的决策,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学生讨论) 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中国在西方国家 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 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 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政策 是中国的希望。” (教师总结)(课件显示)1、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现在的世界史开放的世界;2、从我国历史经验教训中,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3、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出发,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07年09月03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加快了产业升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 商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说,最近5年,我国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有效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使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分工,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5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通过国际IT等高新产业转移,建设出口创新基地,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外贸增长质量。5年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翻了两番,信息产品出口从2003年的1421亿美元提高到去年的3640亿美元。出口效益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新增出口额中有近1/4是产品升值创造的。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不但扩大了贸易规模,还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我国积极扩大服务业对

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业双向贸易和投资,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升级。商务部等部门正在实施的“千百十工程”初见成效,未来5年,将建成十个服务外包基地、吸纳百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外包项目、培育千家大中型外包企业,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将比2005年翻两番。 “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最近5年,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利用国外资金和综合运用各种要素相结合,明显提高了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在“引进来”方面,近年来由注重引进资金向综合利用国外要素转变。2006年技术引进220亿美元,4年来年均增长近20%。技术引进带动了国内发展,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加快了我国高速铁路的现代化进程。 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增强了“引进来”的外溢效应。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已有近千家、地区总部300家,都比3年前增加了一倍。通过引导外资企业延伸产业链,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到59%,比3年前提高了11个百分点。跨国零售巨头的进入带动了国内商业现代化,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外资收购国内战略性行业的审查,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项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