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猪生产学

猪生产学

猪生产学
猪生产学

辉县市一职专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畜牧学概论任课教师:胡院军第九章:养猪生产计划学时:5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猪的品种及外貌特征;

2.了解猪的生物学特征;

3.掌握各类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重点:

各类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难点:

幼猪培育的关键技术、猪的肥育方法

思考题:

1.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2.幼猪培育的关键是什么?

3.猪的肥育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九章养猪生产

第一节猪的类型与品种

一、猪的经济类型

由于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对肉食的不同要求,因此,对猪的培育方法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一般可分为脂肪型、瘦肉型和兼用型三种类型的猪。

(一)脂肪型猪体脂肪含量较高,背膘厚在6cm以上,外形特征表现为体躯深、宽,全身肥胖,细致疏松,四肢较短,头颈较粗重,体长与胸围大致相等或相差不超过2~3cm。脂肪型猪利用饲料转化成体脂肪的能力强,而转化饲料蛋白质为瘦肉的能力较差,胴体脂肪多,瘦肉率一般在45%以下。陆川猪、宁乡猪、内江猪等都属于脂肪型,国外巴克夏猪也属于此型。

(二)瘦肉型外形特征表现为背稍呈弓形,身腰窄而长,体长大于胸围15~20cm,四肢较高,腿臀丰满,肌肉发达。瘦肉型猪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瘦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一般6月龄体重可达90~100kg,料肉比3.0左右,胴体瘦肉率55~60%以上。国外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g猪、汉普夏猪以及我国培育的三江白猪都属于瘦肉型品种。

(三)鲜肉型(兼用型猪)其体型、外貌特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肉和脂肪的生产能力都较强。猪的体格较大,体躯长短适中,结构匀称,体质结实,体长比胸围大5cm以上。我国大多数猪种都属于这一类型,苏联大白猪也属于这一类型。

二、猪的品种

(一)我国地方猪种

我国国土面积大,南北跨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各种生物品种资源丰富,每个地区都有其代表的地方猪种。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精心选择,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和各具特点的猪种,这些优良猪种的培育成功,对我国和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猪种大都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高度适应性、耐粗饲放养管理、繁殖力高和肉质好等优良生产性能。根据已有的地方猪种调查报告和考察资料,按照猪种的体质外形、生产性能和饲养管理方法的不同,结合生活习性和环境条件等将我国猪种划分为华北型、华中型、西南型、江海型、华南型和高原型等六个类型。

1.华北型猪分布地区主要在淮河、秦岭以北,包括东北、华北、内蒙、新疆、宁夏以及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四省的北部地区和青海的西宁市、四川省广元县附近的小部分地区。

华北型猪的体躯高大,骨骼发达,背狭长而直,四肢粗长,腹部不太下垂,肌肉较发达,精肉多,脂肪较少,臀倾斜,腿较单薄。头较平直,嘴筒长,耳大下垂,额间皱纹纵行,皮厚多皱褶,毛粗密,鬃毛发达,冬季生有一层棕红色的绒毛。毛色几乎全为黑色。耐粗饲,表现在以青粗饲料为主搭配少量精饲料的饲养方式下,不仅表现出生长发育良好,而且能保持较高的繁殖力。与我国其他地方品种相比,华北型母猪的性成熟较晚,繁殖性能很强,每胎产仔12 头以上,母性强,泌乳性能好,乳头亦多,一般有14~16个,仔猪育成率较高。增重稍慢,肥育能力中等,屠宰率(胴体重占空体重的比例)较低,一般为60~70%。

由于长期采取放牧和吊架子的饲养方法,华北型猪前期增重缓慢,后期增重快,脂肪在后期积累,故一般猪的背膘不厚,但板油较多。如民猪在体重90kg时屠宰,肾脏脂肪和肠系脂肪的重量分别为长白猪的1.84和1.76倍。

这一类型的猪有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沂蒙黑猪。

2. 华南型猪分布在云南省西南和南部边缘,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偏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省东南角和台湾省。

华南型猪种的体型比华北型小,外型表现为“矮、短、宽、圆、肥”。背腰宽阔滚圆,背部凹陷明显,曲肋弯,胸较深。腹部疏松,下垂拖地。后腿丰满,臀部丰圆。四肢开阔粗短,骨骼细致,卧系。头相对较短宽,嘴短,耳小直立或向两侧平伸。皮薄毛稀,毛色多为黑白花。

华南型猪早熟易肥,皮薄肉嫩。繁殖性能较华北型猪稍差,一般每胎产仔8~9头。性成熟较早,母猪多在3~4月龄开始发情。母性良好,护仔性强。仔猪初生重小,多在1kg以下。肥育猪屠宰率约70~80%,背膘厚约4~6cm。

这一类型猪有两广小耳花猪、粤东黑猪、海南猪、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香猪、隆林猪、槐猪和五指山猪。

3. 华中型猪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西南型分布地区以东,华南型分布地区以北的地方猪种,均属华中型。

华中型猪的外形和生产性能与华南型猪基本相似,但体型较华南型猪大,耳亦稍大而下垂,乳头一般为6~7对,额间皱纹多横行。被毛稀疏,毛色多为黑白花和两头乌,也有少量黑猪。华中两头乌猪、浙江金华猪等,都是躯干,四肢为白色,头颈,殿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cm宽的黑皮白毛的“晕带”。故当地有“黑头墨尾” 、“两头乌”等俗称。四肢较短,头较小,背较宽,骨骼也较细致,背腰的凹陷程度较华南猪型轻。华中型猪性成熟早,母猪每胎产仔数10~14头,较华南型的多。肥育猪生长发育较快,屠宰率达67~75%,肉质细嫩。

这一类型猪有宁乡猪、金华猪、华中两头乌猪、湘西黑猪,大围子猪,大花白猪,龙游乌猪,闽北花猪,嵊县花猪,乐平猪,杭猪,赣中南花猪,玉江猪,武夷黑猪,清平猪,南阳黑猪,皖浙花猪,莆田猪和福州黑猪。

4. 江海型猪分布于华北型和华中型两大类型分布区之间,地处汉水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我国气候区域上,属于北亚热带,气候温和。

江海型猪种体形、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变化较复杂,属于过渡型。体格大小不一,毛色自北向南由全黑逐渐向黑白花过渡,极少猪种(如浦东白猪)全为白色。外形介于华北型和华中型之间。头大小适中,额较宽,皱纹深且多呈菱形。耳大,长而下垂,头部侧线有不同程度的凹陷。背腰较宽,平直或微凹。腹较大,骨骼粗壮,皮厚而松,且多皱褶。体脂肪沉积能力强,增重较快。江海型猪以繁殖力高而闻名于世。母猪性成熟早,发情明显,受胎率高。成年母猪窝产仔数在13头以上。乳头在8对以上。经济成熟早,小型种6月龄达60kg以上,大型种1岁达100kg以上,屠宰率约70%左右。江海型猪的肉质较为优良。

这一类型猪有太湖猪,姜曲海猪,东串猪,虹桥猪,圩猪,阳新猪和台湾猪等等。

5.西南型猪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包括湖北省的西南部、湖南省沅江以北的西北部,以及四川省的东部、贵州省的西北部和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其北缘与江海型和华北型猪相连,其东缘与华中型猪相连,其西则与高原型猪相连。

这一类猪的特点是头大,腿较粗短,额部多有旋毛或横行皱纹,毛以全黑或“六白”(嘴、四肢和尾的端部为白色)或不完全“六白”为多,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背腰宽而凹,腹大略下垂。产仔数不多,一般每胎8~10头,乳头12~14个。

四川盆地平原型的成华猪属早熟中型品种,肥育期短,肉质好。丘陵型的荣昌猪和内江猪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6~7月龄体重可达90kg左右,腹脂沉积能力中等。产于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带的乌金猪是属于山地放牧型,头嘴长直,便于拱地觅食,背腰平直,四肢强壮,肌肉发达,后腿瘦肉比例高,肉质坚实,宜于制火腿。产于黔桂接壤地带的香猪是属于小型猪,成熟早,6月龄体重叠20kg时即可屠宰,8月龄体重不超过40kg;肉质细嫩而味美,哺乳期仔猪无腥味,适宜作试验动物和烤乳猪生产。

属于这一类型的猪有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雅南猪,湖川山地猪,乌金猪和关岭猪。

6.高原型猪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此类型属于小型晚熟种,长期放牧奔走,因而体型紧凑,四肢发达,系短而有力,蹄小结实,嘴尖长而直,耳小而直立,背窄而微弓,腹紧,臀倾斜。毛密长并有绒毛。产仔数多为5~6头,乳头一般5对。

属于这一类型的猪有藏猪、合作猪。

附:地方猪种简介(有48个)

东北民猪

系由移民将河北与山东的小型和中型黑猪引入东北,经长期选育而面,属华北型猪。头大小适中,面直长,耳大下垂,背腰平直,四肢粗壮结实,后躯倾斜,乳头7对以上,全身被毛黑色。产他数多而稳定,高者平均可达15头左右,初生重0。98kg,2月龄断奶重12kg左右。300日龄的肥育猪体重达136kg,活重90kg时屠宰率达69%。成年公猪体重87kg,母猪150kg 左右。

金华猪

原产于浙江省金华,义乌,东阳。亦称为“两头乌“,即头及臀尾为黑争,体躯和四肢为白色。这种猪体形较小,耳大下垂,颈短,背腰宽而略凹,腹部圆而微下垂,四肢较短,臀倾斜,奶头多在8对以上。产于金华,义乌的猪体形较大,嘴筒长而直,额部无皱纹,四肢较高,生长慢。金华猪繁殖力强产仔数平均12头左右,初生重0。73kg,2月龄断奶重9。5kg左右,肥育猪8月龄体重达76kg,屠宰率72%左右。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成年公猪体重140kg,成年母猪体重110kg左右。肉脂品质好,著名的金华火腿就是以金华猪为原料所制。

宁乡猪

主产于湖南省宁乡县,属华中型猪种。全身丰满呈圆桶形,头大小适中,额有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小下垂,颈较短宽,有垂肉,背腰宽而凹陷,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多卧系,乳头6~7对。产仔数平均11头,初生重1。0kg,2月龄断奶重12kg。适宜屠宰体重为70kg左右,屠宰率达70%。成年公猪体重100kg,母猪95kg左右。

太湖猪

产于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带,属华北,华中过渡型猪种。分布较广,类型较多,包括上海嘉定的梅山猪,松江,金山的枫泾猪,浙江嘉,平湖的嘉兴黑猪,江苏武进的焦溪猪,靖江的礼士桥猪,启东海门的沙虎闲猪等。太湖猪体型较大,体质疏松,头大额宽,面部微凹,额部有皱纹。如焦溪猪按皱纹多少,深浅可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耳大皮厚,耳根软而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胸较深,腹大下垂,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全身被毛稀松,毛色全黑或表灰色,或六白不全。奶头一般为8~9对。繁殖能力强,一般初产母猪每猪每窝产活仔10头以上;经产母猪产活仔14头以上,断奶育成12头以上,初生重0。7kg,仔猪45日龄断奶窝重在100kg左右,2月龄断奶重9kg左右。6月龄体重约为65kg~70kg。适宜屠宰体重为75kg左右,屠宰率为67%。成年公猪体重140kg,母猪110kg左右。

内江猪

内江猪原产于四川省内江县,属西南型猪种,全身被毛黑色,体形较大,体躯宽而深,前躯尤为发达。头短宽多皱褶,耳大下垂,颈中等长,胸宽而深,背腰宽广,腹大下垂,臀宽而平,四肢坚实。内江猪可分为早熟种饲养12个月体重可达125kg,中熟种饲养12个月体重可达150kg~180kg,晚熟种饲养2年体重可长到250kg。母猪繁殖力较强,每胎产仔10~20头。初生重0。78kg,2月龄断奶重13kg,肥育猪7月龄体重可达90kg,屠宰率68%左右。成年公猪体重175kg,母猪179kg。

(二)我国培育猪种培育培猪是指将我国具有特点的优良地方猪种通过与外来猪种杂交选育,经过长时间的培育而形成的新品种。目前,已通过国家鉴定验收的培育品种(系)有几十个。培育品种由于掺有国外引入品种的血液,既基本保持了本地品种猪母性强、发情明显、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力强、能利用大量青粗饲料等优点,又使本地品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差,胴体瘦肉率低的缺点得到很大的改善。培育品种个体大,成年公猪活重平均224kg,母猪178kg,平均窝产仔数9.73~11.4头,仔猪初生重1.13~1.25kg。6个月龄活重达到75~90kg,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平均52.78% 。

我国地方猪种的类型

2.郑丕留: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1985年,农业出版社。

1.哈尔滨白猪

体型大,结构匀称,体质坚实,毛色全白,头中等大,嘴中等长,两耳直立。乳头6~7对。成年公猪体重可达230~250千克,成年母猪210~240千克。平均每胎产仔11~12个月的肉猪体重达125~160千克,高的可达200千克以上。育肥后屠宰率达72.06%,胴体品质好,肥瘦比例适当,肉质细嫩适口。

2.上海白猪

产于上海市郊区。额宽面平或微凹,嘴长短适中,耳中等大,略向前倾,胸而深,背腰宽平,腹部较大,后腿肌肉丰满,被毛色白而细,乳头7对以上。产仔数11.6头左右,

初生重1.02千克。2 月龄断奶重14.9千克。肥育猪196日龄体重达85千克。胴全瘦肉率为51%左右。成年公猪体重235千克,母猪180千克。

3.新金猪

原产于辽宁省新金县。由巴克夏公猪与当地土种母猪杂交,经过长期自群选育而形成的。体质健壮,发育匀称,结构良好,被毛黑色有“六白”。头中等大小,嘴长中等,耳微向前,颈短而粗厚,胸宽深,背腰平宽,长短适度,臀部丰满,四肢健壮。平均每胎产仔809头,初生重1.1千克,50天断奶猪重9.1千克。这种猪早熟易肥,产肉多,饲养9~10个月体重楞达125千克,屠宰率高达80%。

(三)引进的国外猪种

我国自19世纪末期开始,从国外引入的外来猪种(现称引入品种)有十多个。其中对我国猪种影响较大的有巴克夏猪、中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苏联大白猪、克米洛夫猪、长白猪等。八十年代起,较多地引进了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最近又引入了皮特兰猪。以上这些猪种在我国各地不断繁育和驯化,成为了我国种猪资源的一部分。

1. 约克夏猪(Yorkshire)原产于英国约克郡及其临近地区。该品种是以当地的猪种为母本,引入我国广东猪种和莱塞斯特猪杂交育成,1852年正式确定为新品种。约克夏猪分为大中小三型。目前在世界分布最广的是大约克夏猪,又名大白猪。

由于大约克夏猪的繁殖性能很强,而且具有较好的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瘦肉率(将剥离板油和肾脏的新鲜胴体剖为瘦肉、脂肪、皮和骨四部分。瘦肉重量占这四部分总重量的比例即为瘦肉率),故其他国家引入该猪种的数量也很多,并在世界各地经过长期原选育,形成了不同的品系类型。我国近年引入原大约克夏猪有英系、美系、法系、德系、日系等不同的品系。

大约克夏猪的体型较大,毛色全白。头颈较长,颜面宽而呈立中等凹陷,部分品系嘴筒稍向上翘。耳薄而大,直立。体躯较长、胸深广,肋开张。背平直稍呈弓形,腹线稍向下弯但不疏松下垂。后躯宽长,但大腿欠充实。在标准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6月龄体重达100kg。成年公猪体重达300~370kg,成年母猪体重250~330kg

。胴体瘦肉率达

58~60%。繁殖性能很强,经产母猪窝仔数为11头左右,是瘦肉型杂交商品猪生产体系中常用的母本品种或第一父本。

2. 长白猪(Landrace ) 又名兰德瑞斯猪,

与大约克夏猪一样,在世界上的分布也很广,并在不同的国家中培育成为不同的品系类型,是目前世界分布最广的腌肉型品种。

长白猪的体型大,毛色白,后躯偶有钱币大小的黑斑。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下垂。头肩轻盈,体躯长,呈流线型,体躯丰满,后腿肌肉发达。背腰特长,背线直,腹线稍下弯但不疏松下垂。某些品系的骨骼过于细致而使四肢不够健壮。生长发育迅速,饲料利用率(整个肥育期内每kg 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高,6月龄体重可达100kg ,胴体瘦肉率达60%。母猪繁殖性能较好,窝产仔数为11头左右,乳头数有7-8

对。

由于长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母猪产仔多,泌乳性能好等优点,在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体系中常用作第一父本或母本品种。

3. 杜洛克猪(Duroc ) 产于美国东北部,其主要亲本是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故原名为杜洛克泽西,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品种。我国在建国前已有引入,但影响不大。建国后第一次输入杜洛克猪是在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送给我国纯种杜洛克猪一对,饲养在河南省息县外贸饲养场。 杜洛克猪的毛色为红色(从金黄色至褐红色)。头较小而清秀,脸部微凹,耳中等大向前下垂。背腰较长,背部呈轻度弓形弯曲,腹线紧收,后腿丰满,体质结实,生长发育快,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优于其他引入品种。胴体瘦肉率高(60~62%),母猪的繁殖性能也较好。经产母猪窝产仔数为9~10头。

杜洛克猪具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抗逆性强等优点,但它又是具有产仔少,泌乳力稍差的缺点,所以在二元杂交中一般作为父本,在三元杂交中作为终端父本。

4. 汉普夏猪(Hampshire ) 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布奥尼地区,是由薄皮猪和白肩猪杂交选育而成的,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品种之一。

我国于是1934年首次引入少量的汉普夏猪,并与江北

猪(淮猪)进行杂交试验。

汉普夏猪的毛色特点是全身被毛黑色,有一条约10cm

宽的白带环绕前肩和两前肢,故又称“银带猪”。嘴较长而直,耳中等大小而直立。体躯较长,背微弓,腹线紧缩,肌肉发达,体格健壮。后腿丰满。

汉普夏猪具有瘦肉率高(高达62%以上),眼肌面积大,胴体品质好等优点,但比其它的瘦肉型猪的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稍差。

5.皮特兰猪产于比利

的贝叶杂交猪与英国的巴克

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

国大白猪杂交育成的。主要

特点是瘦肉率高,后躯和双肩肌肉丰满。

毛色灰白,夹有黑白斑点,有的杂有红毛。耳直立,体躯宽短,背宽,前后肩丰满,后躯发达,呈双肌臀,有“健美运动员”的美称。四肢较粗壮,但因其肌肉发达,常使四肢承负过大而受伤。产仔数较低,平均产仔8头。瘦肉率特别高,高达78%。膘薄至1cm以下。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千克。日增重750g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5~2.6千克,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达70%。应激反应是所有猪种中最

大的一个。杂交配套生产体系中只用做终端父本。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1. 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猪4~5月龄就性成熟,6~8月龄为初配年龄,妊娠期为114天左右,经产母猪1年能分娩两胎。若缩短哺乳期,可以达两年五胎或1年3胎。经产母猪平均每胎可产仔10~12头,比其他家畜要高得多。

2. 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猪的生长发育很快,生后6月龄,体重平均在80千克左右即可上市提供肉食。一般每增重1千克需3~4千克精料。

3. 屠宰率高,肉脂品质好猪的屠宰率因品种、体重、膘情、不同而有差别,一般达到65%~80%。

4. 猪属杂食动物,饲料来源广泛猪虽属单胃动物,但具有杂食性,既能吃植物性饲料,又能吃动物性饲料。因此饲料来源广泛,但对粗纤维饲料消化能力较差。

5. 适应性广泛猪的适应能力很强,表现在地理分布广泛。

6. 听、嗅觉灵敏,视力很弱猪的嗅觉、听觉敏感,对气味的识别能力过于狗1倍,比人高7~8倍。仔猪出生后几小时便能依靠嗅觉寻找乳头,在三天内就能固定乳头吃奶。因此,在生产上按强弱固定乳头或寄养时在三天内进行容易成功。凭着灵敏的嗅觉,猪可识别自己的栏舍和卧位,保持群体间、母子间的密切关系;嗅觉在公母猪性联系中也起很大的作用。猪的视觉很差,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

7. 喜干燥、清洁、厌潮湿猪喜

欢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生活,不在

吃睡地方排泄粪便,

潮湿蔽阴、有粪尿气味处排粪尿。

8. 有定居、群居、喜欢睡眠的习

惯猪有在固定地方居住的习惯,同

窝、同群仔猪能过群居生活。猪有吃

饱就睡的习惯,猪吃好、睡好就长得

快。

第三节种猪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公猪的目的是为了配种。要使种公猪身体健壮、性欲旺盛和精液品质优良,搞好种公猪饲养管理是关键。在本交(公猪和母猪直接交配)的情况下,公母比例一般为1:25,可繁殖几百头仔猪。如果采用人工授精,一头公猪可繁殖仔猪上万头。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应当着重于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三个方面保持平衡。

1.配种季节加强营养种公猪日粮中应有较多的精饲料,这有利于提高精液质量和公猪配种能力。在种公猪配种繁忙季节,增加蛋白质饲料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精液的品质,根据不同猪种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2~17%。维生素A、C、E是公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条件的话,每天最好供给3~4kg左右的青饲料。最好不要喂营养价值低的粗饲料,因其体积大,容易把公猪肚皮撑大,影响配种。

钙、磷对公猪精液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缺乏时会造成精子畸形和死亡。在公猪的日粮中应含有0.6~0.75%的钙,0.5~0.6%的磷。

饲喂种公猪应定时定量。配种期每天饲喂2~3次,非

配种期每天饲喂2次,每次不要喂得太饱,最好采用生料干喂法。

2.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的平衡饲养种公猪必须按公猪的体重、年龄和配种频率,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绝对不能同等对待。我国猪的饲养标准规定:非配种期公猪日粮日采食量为2kg,而配种期公猪日粮日采食量则为2.5kg。如果营养丰富,运动不足,公猪过肥,性欲降低,影响配种;如果配种过度,营养又不足,公猪过于消瘦,精液品质不好,母猪受胎率低。对于过肥的种公猪,应在饲料中减少能量饲料量,增加青饲料量,并将公猪放到栏外增加运动量。对于消瘦的公猪,应加强营养,并且减少或暂时停止配种。

3.合理的运动合理的运动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增进食欲,增强体质,提高繁殖能力。要经常将公猪赶到栏外运动,一般要求每天运动2小时,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

4.合理利用地方猪种初配年龄为6~8月龄,培育品种则以8~10月龄为宜。后备公猪初配时的体重要达到该品种成年体重的50%~60%。公猪的配种次数应根据年龄、生长发育和营养水平而定。公猪配种次数过多,会降低精液品质;反之,长期不配种,也会使性欲不旺盛。在正常饲养条件下,一般2~4岁壮年公猪,每天可配种1~2次,而1~2岁的青年公猪和5岁以上的公猪,每天配种不宜超过1次,连配2~3天休息一天。

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根据种母猪不同的生理阶段,实行空怀、妊娠、哺乳分阶段的饲养。

1.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1)控制膘情,促使及时发情配种:俗话说“空怀母猪七八成膘,容易怀胎产仔高”。因此,应根据断奶母猪的体况及时调整日粮的喂给量。采用并窝饲养、公猪诱情、药物催情的办法,都可以促使空怀母猪及时发情排卵。

(2)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工作:

发情母猪的典型表现:一是外阴部从出现红肿现象到红肿开始消退并出现皱缩,同时分泌由稀变稠的阴道粘液;二是精神出现由弱到强的不安情况,来回走动,试图跳圈,以寻求配偶;三是食欲减退,甚至不吃;四是从开始时的爬跨其他母猪,但不接受其他母猪的爬跨,到能接受其他母猪的爬跨;五是开始时按压其背部还出现逃避的现象,但随后则会变得安稳不动,出现“呆立反射”现象。一般认为,母猪出现“呆立反射”现象,适于首配,隔8~10小时再配一次,这样能做到情期受胎率高且产仔数也较多。

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受精是妊娠的开始,分娩是妊娠的结束。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一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二是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大量健壮的、生活力强的、初生重大的仔猪。三是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为哺乳期储备泌乳所需

的营养物质。我国群众养猪有“母猪怀孕抓两头”的经验,是很有道理的。母猪怀孕最初一个月有两个胚胎死亡高峰期,一个是在配种后的9~13天,是受精卵的着床期;另一个则是在受精后的第三周左右,为胚胎器官的形成分化期。所以妊娠后的第一个月,对于胎儿而言,营养水平并不一定要很高,但饲料的质量却要求很高。加强妊娠末期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提高初生体重的关键环节。

①选择适当的饲养方式:对于体况较瘦的经产母猪,从断奶到配种前可增加喂食量,日粮中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以尽快恢复繁殖体况,使母猪正常发情配种。对于膘情已达七成的经产母猪,妊娠前、中期只给予相对低营养水平的日粮,到妊娠后期再给予营养丰富的日粮。

②掌握日粮体积:根据妊娠期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既要保持预定的日粮营养水平,又要适时调整精粗饲料比例,使日粮具有一定体积,让妊娠母猪不感到饥饿,又不压迫胎儿。

③注意饲料品质:妊娠期日粮中无论是精料还是粗料,都要特别注意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和带有毒性或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会引起流产,造成损失。饲料种类也不宜经常变换。

④精心管理:妊娠前期母猪可合群饲养,但不可拥挤,后期应单圈饲养。妊娠第一个月,使母猪吃好,休息好,少运动。以后让母猪有足够的运动,夏季注意防暑,冬季雨雪天和严寒天气停止运动。妊娠中、后期减少运动量,临产前应停止运动。

3.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

①正确计算预产期:算出预产期并用红、黄、黑分别标记产前3天、5天、8天,作好产前准备。

②临产母猪的饲养管理:其主要工作有:一是灭除体外寄生虫。二是母猪产前10~15天,逐渐改变日粮,防止产后突然变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猪下痢。三是调整喂料量。四是适当运动。五是母猪临产前3~7天要迁入产房,使它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避免剧烈折腾,造成胎儿窒息死亡等。六是分娩前1周即应注意观察母猪状态,加强护理,防止提前产仔无人接产等意外事故。

③接产准备和接产: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相对湿度小于70%),环境温度在15~20度,空气新鲜。二是产房与产笼应彻底刷洗、消毒。三是妊娠母猪临产前进入产房。四是接产用具(碘酒、毛巾、来苏尔水、脸盆、耳号钳、秤)准备好,安排有经验的饲养员轮流昼夜值班,并尽量避免外人进入产房。五是接产员应剪短挫平指甲,用肥皂水将手洗净,产前用温来苏尔水擦洗母猪乳房、下腹部及外阴部。六是仔猪产出后用消毒过的干毛巾(每窝一条以上)擦干口鼻及全身粘液,然后断脐,脐带断端涂抹碘酒,然后迅速将仔猪移入装有红外线保温灯的护仔箱内(箱内温度保持在25~32度)。七是若母猪产程超过四小时,则应肌注新斯的明2~4毫升或催产素,以促进产出。八是对假死的仔猪需要进行及时处理、急救。吃初乳前每头小猪口服1毫升庆大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并在产后尽早安排仔猪吃足初乳。九是冬季产仔为改善仔猪吃乳时的环境温度,可在保温箱之外母猪上方再单独吊一只红外线灯,3天之后去掉。十是仔猪全部产完后,将产仔日期、产仔总数、产活仔数等及时填写在圈卡上,胎衣及污物及时清除。

④产后饲喂管理:产后当天只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50g、食盐25g、水2千克);产后2~3天,喂状料,喂料量为哺乳期日饲料量的1/3~1/2;产后4~6天的喂料量增加到1/2~2/3;产后7天喂给哺乳期日粮全部定量并尽可能让母猪多吃。

⑤母猪白天产仔法:在母猪临产前的2~3天(即妊娠后的111~112天)上午8时左右,给母猪肌注125微克氯前列烯醇注射液,母猪即可在注射后的第二天白天产仔。

4.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①合理饲养:合理饲养哺乳母猪是提高母猪泌乳力,增加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措施之一。

②充分供应饮水:水对哺乳母猪特别重要,乳中含水约80%左右,此外,代谢活动亦需要水。

③乳房护理:母猪产后即可用40度左右的温水擦洗乳房,可连续进行数天,这样既清洁了乳房,对母猪也是一种良好的刺激。

④舍外活动:母猪在产后3~4天,如果天气良好,就可到舍外活动几十分钟。

第四节幼猪培育

一、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称为哺乳仔猪。

1. 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哺乳小猪,尚处于生命的早期,绝对生长(在单位时间内,体重增加的绝对值)的强度很小,但相对生长(在一定时间内,体重增加的倍数)的强度很大,可塑性也大,因而饲料报酬很高。这时生长发育若受阻,以后很难得到补偿,容易成为“僵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的小老猪),影响其一生的正常发育。

2. 消化气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膳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很好地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善,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仔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3. 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初生仔猪没有先天性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4. 调节体温能力差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能力差,仔猪体内贮存能源少,遇到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母乳很难成活。小猪出生以后的死亡率,占整个生命期死亡率的大部分。因此,哺乳小猪的护理,是一件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

(二)哺乳仔猪的饲料管理哺乳仔猪饲料管理的任务是使哺乳仔猪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重。把握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长特点,进行精心养育,是快速育仔的基础工作。要培育健壮仔猪,则必须抓三食(乳食、开食、旺食)、过三关(初生关、补料关、断乳关)。

1. 抓乳食,过好初生关仔猪出生后20天内主要靠母乳生活,初生期又有怕冷、易病的特点,因此,使仔猪及时获得充足的母乳是促进仔猪健壮发育的关键,保温防压是护理仔猪的根本措施。

(1)吃足初乳。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吃足初乳,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固定奶头。

开始几次吸吮的那个乳头,一经认定,到断奶时

也不改变。如不人为干预,强壮的仔猪就先占领

最前边的乳头,而弱小的仔猪难以占到理想的乳

头,因此,必须人工辅助固定。一般可让仔猪先

(3)保温防压。初生仔猪的最适气温是32

过低,仔猪常被冻死,且活力差,喜钻垫草,无

精力吮乳,又容易被压死或冻死;同时,低温也

是造成仔猪下痢的重要诱因。因此,必须设立护

仔栏和仔猪保温舍,常用红外线灯、暖床、电热

板等办法给予加温。

2. 抓开食,过好补料关小猪生后的生长发育逐渐加快,需要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多,而母猪的泌乳量在产后3周龄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因此,在母猪泌乳量下降前,就应该调教小猪吃固体饲料,以弥补营养之不足,锻炼消化器官机能,促进胃肠发育,防止下痢。

(1)提早补料一般在5~7日龄时开始诱食,可在仔猪吃奶前,将料涂在母猪乳头上;或将炒香的高粱、玉米或大小麦料撤在于净地上,让母猪带仔舔食;也可在乳猪料中加调味剂如乳猪香,让仔猪自由采食。在训练仔猪开食的同时,应训练仔猪饮清洁水,否则仔猪就会饮脏水或尿液,易致下痢。

开始时可给少量适口性强、容易消化的精料,如高粱、玉米粒等,每天4次~5次,以后逐渐加量,待3周龄后可过渡到补饲全价料,并保证充足的饮水。

开食后补饲时,要特别注意补铁。如果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储备的铁将在1周内耗尽,仔猪就会患缺铁性贫血,轻者消瘦衰弱,重者导致死亡。补铁有很多方法:生后者7天颈部肌肉注射2~3毫升铁钴合剂;生后3日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红土补铁,在圈内放一堆红土,任其舔食等。(2)搞好管理

①均窝寄养生产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需进行仔猪寄养工作。寄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生产,两窝产期不超过

三天,个体相差不大。要选择性情温顺、护仔性好、母性强的母猪负担寄养的任务。

②预防仔猪黄痢可在母猪妊娠后期,按要求注射疫苗。

③剪牙出生仔猪有尖锐的犬齿,用于取食、自卫和攻击。因此可能会咬破其他仔猪的头脸及母乳房和乳头等,为避免这些伤害,于出生第一天要修剪这些牙齿。

④断尾通常在出生第一天断尾以阻止相互咬尾。一般用手术刀或锋利的剪刀剪去最后3个尾椎即可,并涂药预防感染。

3. 抓旺食,过好断乳关

仔猪30日龄后进入旺食阶段。为提高仔猪的断奶前和断奶后对成年猪饲料类型的适应能力,应加强这一时期的补料,并确保猪体安全无病。①喂花料。仔猪既要有多种饲料的适当搭配,又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仔猪最需要的赖氨酸、色氨酸等在黄豆饼及幼嫩的豆科青草中含量较高,要尽量满足供应。冬春季节可用部分谷粒发芽制作芽饲料,以弥补青饲料青黄不接的局面。②促食量。发育好的仔猪开食早且贪食,对营养的需要量大,但胃的容积小,排空快,最好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对限制饲养仔猪的补饲次数要多,一般每天5次~6次,其中一次放在夜间。每次食量不宜过多,以不超过胃容积的2/3为度。③重防疫。圈舍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安静、空气新鲜,发现下痢、肺炎等要及时治疗。30日龄后及时接种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副伤寒疫(菌)苗,及时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也叫保育仔猪,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虽然比新生仔猪明显增强,但较成年猪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主要是控制猪舍环境及猪群内环境,减少应激,控制疾病的发生。

1. 断奶的时间应根据猪场的性质、仔猪用途及体质、母猪的利用强度及仔猪的饲养条件而定。一般猪场可35或45日龄断奶,饲养条件好可以实行21~28日龄断奶。

2. 断奶方法有三种:

①一次断奶:也称果断断奶法,即当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期时,断然将母仔分开的方法。由于断奶突然,极易因食物及环境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性拉稀,因此,可在断奶的最初几天将仔猪仍留在原圈饲养,饲喂原有的饲料,采用原有的饲养管理方式。此法虽对母仔刺激较大,但因方法简单,便于组织生产,所以应用较广,规模养猪场常采用该断奶方法。

②分批断奶:即按仔猪的体质发育及用途分先后陆续断奶。一般是发育好、食欲强、体重大的仔猪先断奶,弱小的及要留作种用的仔猪后断奶,适当延长其哺乳期,以促进发育,故称加强哺乳法,缺点是断奶时间拖长,不利母猪发情配种。一般农户养猪可以采取此法断奶。

③逐渐断奶法:是指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即在仔猪预定断奶日期前4~6天,把母猪赶离原圈,然后每天定时放母猪回原圈给仔猪哺乳,次数逐渐减少,如第一天放回哺乳4~5次。第二天减少到3~4次,经3~4天即可断奶。此法可避免母猪和仔猪遭受突然断奶的刺激,对母仔均有好处,缺点较麻烦,增加工作量,故采用较少。

3.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为了养好断乳仔猪,过好断乳关,就要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及生活环境的“两维持、三过度”,即维持在原圈饲养管理和饲喂已习惯的饲料,并做好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

(1)维持原栏饲养:就是猪仔断奶时,把母猪赶走,把仔猪留在原栏饲养,可以减少环境条件造成的不安。

(2)维持原用饲料饲养:就是在猪仔断奶后,仍然保持哺乳期的饲料,不会因为断奶造成营养条件改变和不足。

(3)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维持原料饲养半个月后,可逐步增加一些饲料,从乳猪逐步过渡到小猪料。

(4)饲喂制度的过渡:小猪断奶后的第一周,由于断绝了母乳的供应,只采食固体饲料,消化系统不能适应这种饲料类型的突然改变,因此,对固体饲料的消化能力也较差,加上断奶时环境改变的应激,造成了胃肠道蠕动减弱,使饲料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没有消化掉的饲料,在肠道后段,往往因病原菌的大量繁殖而发酵、腐败并产生毒素,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 课程编码:201013 学分:3分 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 执笔人:黄廷华 审订人:杨军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 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 一、提供肉食;二、提供肥料;三、提供工业原料;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五、出口换取外汇。 第二节我国养猪现状 一、我国养猪业的历史;二、驯化野猪的过程;三、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史;四、我国养猪业概况;五、世界的猪和猪肉产量。 第三节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猪的起源、进化及生物学特性 (2学时 ) 本章重点 :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有关内容。 第一节猪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物分类;二、猪的起源。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多胎高产,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二、杂食,能利用各种饲料;三、生长期

猪生产学

猪生产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先后配种两次。一般在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24小时再配一次,育种场可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既可增加产仔数,又不会混乱血统关系。 2、育成猪:70日龄仔猪或25Kg左右仔猪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仔猪。 3、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 。 4、检定公猪:指12月龄左右从初配开始至第一批与配母猪产仔断奶阶段的公猪。 检定母猪:指从初配开始至第一胎仔猪断奶的母猪。 5、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眼肌面积(C㎡)=眼肌宽度(㎝)×眼肌厚度(㎝)×0.7 6、后备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猪。 7、双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或同一品种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5~10分钟各配一次。实践证明,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采用双重配种产仔数可比单次配种提高10%~40%,从而提高了断乳窝重。 8、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国外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离背中线6~8cm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间的背膘厚称为边膘厚。) 9、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成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10、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11、饲料转化率(料肉比):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要的饲料来表示。饲料转化率=育肥期饲料消耗量/(结束重-起始重) 12、轮回杂交:指由两个或三个品种(系)轮流参加杂交,轮回杂种中部分母猪留作种用,参加下一次轮回杂交,其余杂种均作为商品育肥猪。 13、短期优饲:是指生产上为提高种母畜的排卵数,而在配种前10~14天左右给予其较高能量水平的日粮(一般在维持能量基础上提高30~100%),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14、人工辅助交配:先把母猪赶入交配地点,后赶进公猪,待公猪爬跨母猪时,配种员将母猪的尾巴拉向一侧,使阴茎顺利插入阴户中。 15、一次断奶法:当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龄时,将母猪隔出,仔猪留原圈饲养。其中一次断奶法多被工厂化养猪生产所使用。 16、分批断奶法:在母猪断奶前数日先从窝中取走一部分个体大的仔猪,剩下的个体小的仔猪数日后再行断奶,以便仔猪获得更多的母乳,增加断奶体重。 17、逐渐断奶法:在断奶前4~6d开始控制哺乳次数,第一天让仔猪哺乳4~5次,以后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使母猪和仔猪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最后到断奶日期再把母猪隔离出去。 18、隔离式早期断奶法(SEW):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分离开,隔离距离约在250m

猪生产学考试复习

名词解释: 1.脂肪型:具脂肪型猪的外型,体长与胸围之比不过2—3厘米,胴体脂肪含量高,皮下脂肪厚达4厘米以上,瘦肉率45%以下。 2.瘦肉型:具瘦肉型猪的外型,体长比胸围长15—20厘米,胴体脂肪含量低,皮下脂肪厚厘米以下,瘦肉率50%以上。 3.鲜肉型(兼用型):间于以上两者之间 4.胴体长:耻骨联合前沿到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前沿的长度。 5. 数量性状是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动植物的高度或长度等 6.杂种优势(Hij):杂交一代表型平均值(Fij)与杂交亲本平均值(MP)的差异。或杂种优势:杂交后代表现上优于双亲均值的部分 7.杂种优势率(RH):杂种优势与杂交亲本平均值的比值。 8.三元杂交方案可述为:由长白公猪配大白母猪获得杂交一代母猪后,再与杜洛克公猪相配而获得三元杂交商品猪。 9.种公猪:在国家颁发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猪场,第一次配种后鉴定合格的公猪。 10.精子活力是指精液中呈前进运动精子所占的百分率,由于只有具有前进运动的精子才可能具有正常的生存能力和受精能力,所以活力与母畜受胎率密切相关,从而它是目前评定精液品质优劣的常规检查的主要指标之一。 11. 母猪的发情周期:母猪性成熟后,在非妊娠的生理条件下,猪的发情排卵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变化,从上次发情到下一次发情间隔的时间称为发情周期。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12. 母猪的发情持续期:母猪从开始发情到发情结束的时期称为发情持续期,猪一般为3-5天。 13.母猪的排卵数及繁殖潜力:母猪的卵原细胞约有11万个,每次排卵约有20个左右,平均产仔仅为10头左右,因此,猪有较大的繁殖潜力。 14.母猪的妊娠期: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范围为102-140天 15.初乳和常乳:对母猪来说,初乳指母猪产仔后3-5天的乳;5天以后的乳为常乳。 16.无特异病原体猪(Specfic Pathogen Free Pig SPF猪)是指通过净化建立的,经常规检查没有猪的气喘病、萎缩性鼻炎、赤痢和弓形体病的猪群。它不是完全净化的无菌猪(Germ Free Pigs)。 17.肌肉保水力或称系水力,是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例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触冻、贮存、加工等,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的水分的能力。 绪论 猪出现在地球上比人类早.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养猪 人与猪数量变化 世界:1900年人口16亿,2005年65亿,递增4倍多;1911年存栏猪8000多万头、2006年存栏猪10亿,2012年12亿,递增15倍。 我国:1931年人口4.7亿人,2009年13.3亿,递增近3倍;1911年存栏猪4100万头、2008年存栏猪4.6亿头,2012年4.7亿,递增11倍多。 近年,我国生猪生产情况

猪生产学(华南农大)

《猪生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产与管理系 刘德武 二00三年八月 一、概论 (一)有关猪生产学课程 –前期课程: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饲料生产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 –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规律,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各个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特点,学会猪的日粮配合,具备独立操作和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及世界养猪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对常用猪品种的外貌特点、生产性能和利用情况等有初步认识; 2 掌握养猪生产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技术; 3 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熟悉各工艺环节的技术要求,并能从养猪生产的全局出发,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掌握从猪场建设、猪场防疫、繁育体系建设到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基础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理论工,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对养猪生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3 以动态影像放映形式,弥补实践课之不足,使大家对现代养猪生产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4 大家查找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增加认识,并写成综述文章,以相互交流(期中考试内容)。 (四)教学内容 《普通畜牧学》已讲内容: –养猪学概述 –猪的品种及其利用 –种猪繁殖及饲养管理 –仔猪和肥育猪生产 –我国养猪业的现状 (上学期的学业) 第一章养猪生产(复习-饲养管理) 第二章现代养猪生产及工艺技术(工艺) 第三章猪的遗传育种及繁育体系(繁育) 第四章猪的营养与饲养技术(营养) 第五章猪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环境) 第六章猪场防疫及猪病诊疗(防疫) 第七章猪场经营与管理(管理) 专题系列: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 (五)主要参考书及相关网站 1陈润生. 猪生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陈清明等. 现代养猪生产.中国农大出版社. 1997 3.罗安治. 养猪全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宋育. 猪的营养.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5.张龙治. 养猪学. 农业出版社. 1982

动物生产学(猪生产学实验)指导

猪生产学实验指导 曾凡坤

实验一猪的品种识别及外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猪的主要品种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特点,学习优良种猪的外貌鉴定的程序和方法。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1、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挂图、幻灯片和模型等,幻灯机。 2、观察院畜牧场现有的种猪外貌特征,并进行外貌评定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幻灯观看和讲解,使学生对我国饲养的主要猪的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识别和掌握,并通过猪的模型和实地观察进行猪的外貌鉴定。 四、实验内容 (一)观看猪的品种幻灯和图片: 1、在实验室集体观看我国饲养的主要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猪 的幻灯片,并通过实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各主要品种猪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达到初步的直观了解和掌握。 2、组织安排学生到院畜牧场进行实地观察不同品种的种猪外貌特征,对不同品种的种猪外貌进行识别。 (二)种猪的外貌鉴定 体型外貌不仅反映出猪的经济类型和品种特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外貌鉴定时常采用评分鉴定法。 1、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明确鉴定目标,熟悉该品种应具有的外貌特征,使头脑中有一个理想的标准。(2)鉴定人应离猪有个适当的距离,以便于先观察猪的整体外貌,看其体形各个部分结构是否协调匀称,体格是否健壮,然后才有重点的观察鉴定的各部位。 (3)有比较才有鉴别鉴定时要对照同一品种不同种猪的个体进行比较鉴别。 (4)要求鉴定时,猪只体况适中,站立在平坦的地面上,猪头颈和四肢保持自然平直的站立姿势。 2、鉴定的方法和程序 (1)首先按品种特征、体质、外貌进行总体鉴定 品种特征:该品种的基本特征如体型、头型、耳型和毛色等特征是否明显,尤其是看是否符合该品种生产方向要求的体型和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 体质:是否结实,肢蹄是否健壮,动作是否灵活,各部位结构是否匀称、紧凑,发育是否良好。 性别特征:主要看种猪的性别特征是否表现明显,公猪的雄性特征如睾丸发育及包皮的形状和大小等,母猪的乳头数,乳头及阴户的发育有无母猪公相,有无其他遗传疾病等。(2)各部位的鉴定经总体鉴定基本合格后,再作各部位鉴定 从侧面观察:头长、体长,背腹线是否平直或背线稍拱,前、中、后躯比例及其结合是否良好,腿臀发育状况,体侧是否平整,乳头的数目、形状及排列,前后肢的姿势和行动时是否自如等。 从前面观察:耳型、额宽及体躯的宽度(包括胸宽、肋骨开张度、背腰宽等),前肢站立姿势及距离的宽度等。

猪生产学期末复习-简答论述

猪生产学简答论述(菏泽学院) 1、为什么仔猪应早吃初乳? 答:1.比常乳浓,白蛋白、球蛋白含量高,易吸收,脂肪含量低。 2.含镁盐,有轻泻作用,利于胎粪排出,和消化活动。 3.酸度较高,促进消化。 4.含大量免疫球蛋白等,增强抵抗力。 2、如何掌握好后备母猪的初配适期? 答:生产中,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月龄,二是体重。一般以8个月龄,体重达到75-100kg时参加配种为好。 3、防止僵猪产生的措施? 答:僵猪:指因饲养管理不当或光线不足、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发育受阻的仔猪,表现为皮毛粗乱、精神吊滞、曲背拱腰、极度消瘦,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剌猬猪”,僵住不长。 防止措施:(1)加强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2)搞好仔猪的养育和护理。 (3)搞好仔猪圈舍卫生和消毒工作。 (4)及时驱除仔猪体内寄生虫,防止下痢。 (5)避免近亲繁殖和母猪偷配。 4、仔猪早期断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抓好早期开食训练; 2.早期断奶的仔猪饲粮一定要全价; 3.断奶仔猪应留在原圏养育一段时间; 4.注意保持圈舍干燥,搞好圈舍卫生和消毒; 5.减少不利因素影响的累加作用。 5、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与引进品种比较有何不同? 答:(1)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种质特性。一是适应性(抗逆性)极强。地方猪比任何引进品种猪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表现有良好的抗寒能力、耐热能力、抗病力、对较低营养水平的耐受能力及对粗纤维的适应能力;二是繁殖力高。中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发情明显,排卵数多,受胎率高,胚胎成活率高,产后疾患少.母性强,乳头数多,奶好,仔猪育成率高;三是肉质好。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多汁,肌纤维较细、密度大,肌肉大理石纹分布适中,没有PSE肉。肌纤维之间脂肪颗粒分布均匀、良好,烹调时肉味香浓。四、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五、贮脂能力强,瘦肉低。 (2)国外引进品种的优良种质特性。一是胴体瘦肉率高,背膘薄,生长瘦肉的能力强。二是饲料转化率高。三是生长速度快,周转快。四是体形较好: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 6、引起胚胎死亡的原因? 答:(1)妊娠前期的死亡,30 天以内,如 9-13 天胚泡附植初期及 20 天左右的器官分化期,原因是配种不及时,近亲交配,饲养不当,热应激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30-40%; (2)妊娠中期的死亡,60-70 天,此期胎盘发育停止,胎儿生长迅速,营养供给不失常,管理母猪不当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40-50%; (3)妊娠后期和临产前的死亡,后期营养不良及临产应激过大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10%左右; (4)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病、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猪的细小病毒病、猪己型脑炎等原因导致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10%左右。 7、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1.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 2.每窝都能生产大量健壮、生活力强、出生重大的仔猪; 3.保持母猪有中上等的体况。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应根据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提高其初生重和存活率。 8、母畜妊娠后体内发生的变化? 答:1.合成代谢高于空怀母猪,饲料利用率高,采食量增加,体重迅速增加。 2.自身增重和子宫及其内容物大致各半。 3.体重增加是前期高于后期,子宫内容物增重是后期高于前期。 9、结合实际,谈谈促进母猪发情排卵有哪些有效措施? 答:为促使不发情母猪和屡配不孕的母猪正常发情排卵,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可采取如下催情措施:(1)

猪生产学

名词解释 泌乳力:21日龄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衡量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泌乳量:泌乳母猪在一个泌乳期内的泌乳量 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来表示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活体背膘厚:体重达100kg时,猪倒数第三至第四肋骨间4-6cm背膘厚度。 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PSE肉: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和的肉,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的征状 DFD肉: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的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质地坚硬、肌肉表面干燥。 MAS(标记辅助选择):指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生物有机体基因组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基因型准确地估计数量性状的育种值,并以该育种值进行选育 日增重:=(结束重-开始重)/育肥天数 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生产节律: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 全进全出制: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后效行为:指猪后天获得的行为,是猪出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建立起来的 测定站测定:指把各核心群的被测种猪集中到中心站测定,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按统一的的测定规程进行测定,测定后,统一公布测定结果,并进行平等分级和良种登记。 猪应激综合征:猪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恶性高热猝死以及肉质变劣等的综合症候群 发情周期:从上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约为21天。大致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休情期。 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简答 1、猪的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强、分布广; (2)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 (3)食性广、饲料利用率高; (4)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积脂力强; (5)屠宰率高、产肉性能高; (6)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7)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8)喜清洁,易调教,群居位次明显。

猪生产学教案

原平农业学校示范改革教案 课程名称猪生产学授课教师孙银授课日期班级 教学任务 项目二建设规模化猪场 任务二规模化猪舍的建筑设计 素质目标1.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忠于职守、工作严谨; 2.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3.具备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1.确定猪舍建筑面积和单元数 2.猪场粪污处理 知识目标1.猪舍的形式 2.猪舍的基本结构 3.猪舍的类型 任务重点猪舍的类型 任务难点确定猪舍建筑面积和单元数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布置作业猪舍的类型有哪些? 课后分析

教学内容过程设计及提示任务2设计猪舍 活动1设计猪舍建筑结构 步骤1设计猪舍规格大型舍:长80~100m,宽8~10m,高2.4~2.5m。中型舍:长40~50m,高2.3~2.4m,单列式宽5~6m,双列式宽8~9m。小型舍:长20~25m,高2.3~2.4m,单列式宽5~6m,双列式宽8~9m。 步骤2设计地面地面要求保温、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地面应斜向排粪沟,坡度为2%~3%,以利保持地面干燥。猪舍地面分实体床面和漏缝地板。 步骤3设计墙壁对墙壁的要求坚固耐用抗震、墙内表面要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以上1.0~1.5m高的墙面应设水泥墙裙、墙壁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猪舍主体墙的厚度一般为37~49cm。猪栏隔墙或猪栏高:母猪舍、生长猪舍0.9~1.0m。公猪舍1.3~1.4m,肥育猪舍0.8~0.9m,隔墙厚度:砖墙15cm;木栏、铁栏4~8cm。 步骤4设计屋顶起遮挡风雨和保温隔热的作用。 步骤5设计门窗一栋猪舍至少应有两个外门,一般设在猪舍的两端墙上,门向外开,门外设坡道而不应有门槛、台阶。冬季应加设门斗。猪舍内外高差一般为15~20cm。猪门舍规格:高2.0~2.2m,宽1.5~2.0m;猪栅栏门规格:大猪:高0.9~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教师讲解、案例解读、图片、视频文件等方式。 采用看图片、举例子、作比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我国养猪生产的优势:猪种资源丰富;地方猪种繁殖力高;猪肉品质优良;生猪生产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 *二、衡量养猪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 存栏数:指上年末(或年初)的饲养量 产肉量:总产肉量(中国居世界第一),人均居40位 出栏率:是衡量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长速度和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平均胴体重:屠宰后猪群的平均胴体重量。 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出栏肉猪数:每头能繁殖的母猪年提供的出栏猪数是衡量母 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存栏猪产肉量=平均胴体重×出栏率 *三、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生态养猪、农牧结合型养猪、养猪产业化发展。 生态养猪:利用自然资源(水、热、生物、太阳能等)、人力、财力等,通过 物能的多次循环利用、增值而获取最大的生物量。 农牧结合型养猪:利用种植业与养猪业间的协同关系,形成能量和物质流动的 生态闭环,以农养牧、以牧促农。 养猪产业化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衔接生产、加工、流通,带动生产者进入大市场。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1、繁殖率高,时代间隔短 2、食性广 3、饲料转化率高 4、生长期短、发育快 5、屠宰率高 6、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7、嗅觉、听觉敏锐、视觉不发达 8、适应性强,分布广 9、喜清洁,易调教 10、喜漫游、群居、位次明显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P19 1、采食行为(喜香甜脆,怕苦咸) 2、排泄行为(定点) 3、群居行为 4、斗争行为 5、性行为 6、母性行为 7、活动与睡眠 8、后效行为 9、异常行为

第三章猪的品种 猪的经济类型:瘦肉型、脂肪型、兼用型 一、中国猪种类型的划分 划分原则:根据猪的起源、生产性能、外形的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一)按农业区域划分: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 1、华北型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代表猪种:东北民猪 西北八眉猪。 2、华南型该区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代表猪种:云南的滇南小耳猪、广西的陆川猪。 3、华中型主要分布于长江南岸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巴山和武陵山以东的地区。代表猪种:湖南宁乡猪湘西黑猪 4、江海型江海型猪种主要分布于汉水和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代表猪种:太湖猪 5、西南型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内江猪(四川)、荣昌猪(四川) 6、高原型青藏高原。藏猪甘肃合作猪 (二)按培育方法及来源划分 我国地方猪种 我国培育猪种 国外引入猪种 1、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繁殖力强:母猪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公猪睾丸增重快、精液中首次出现精子的时间早 抗逆性强:抗寒力与耐热力、耐粗饲能力、对肌饿的耐受力、高海拔适应性。 肉质优良:肉色、PH值、保水力、肌肉大理石纹、肌肉组织学特性。 生长缓慢,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低 2、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三类地方猪种应重点保护:有着特殊种用性能的猪种;最能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生态型猪种;驯养历史悠久,有着特定历史文化价值的猪种 3、地方猪种的利用* ?根据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研究在繁育体系中的适应地位 ?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的品种或品系 ?积极发掘部分地方猪种特殊资源的利用价值 4、保种方法* (1)非活畜保种:冻精、冻胚。(2)原位保种 二、国外猪种简介 1、长白猪 Landrace (译名:兰德瑞斯) 毛白色、体躯呈流线型,前轻 后重 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下方倾斜 2、杜洛克(Duroc or Duroc-Jersey)被毛金黄色---红砖色、耳尖部软而下弯、大腿肌肉丰满 3、汉普夏 Hampshire体躯较长,后躯丰满,肌肉发达,前肢白,后肢黑。 嘴较长而直,围绕前肢和肩部有一条白带,白带长度不超过体长的四分之一, 身体其它部分为黑色

级第四学期《猪生产学》期末考试试卷说课材料

2016级第四学期《猪生产学》期末考试试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考生注意:答案须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考试结束后将试卷连同答题纸一齐交)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分) 1. 瘦肉型品种后备公猪的初配月龄和初配体重为()。 A.9~10月龄,体重≥110㎏ B.8~9月龄,体重≥120㎏ C.9~10月龄,体重﹥100㎏ D.8~9月龄,体重≥110㎏ 2.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但繁殖力偏低,适合做( )。 A.第一母本 B.第一父本 C.终端父本 D.第二母本 3. 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爱( )。 A、甜食 B、苦味 C、鲜味 D、咸味 4.仔猪既怕热又怕冷,故仔猪出生1—3日龄的适宜温度是( )。 A、32—35℃; B、30—32℃; C、22—23℃; D、15—22℃ 5. 母猪产后开始发情的时间是:()。 A、断奶后3—7天; B、2—3个月; C、40—60天; D、第二天 6. 给仔猪喂开食料的适宜时间为()。 A.1周龄 B.2周龄 C.3周龄 D.4周龄 7.与我国地方猪种相比,主要引入猪种具有 B 的种质特性。 A.肉质优良 B.瘦肉率高 C.耐粗饲 D.抗病性强 8. 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初生仔猪在出生()必须补铁。

A.1-3天 B.4-5天 C.6-7天 D.8-10天 9. 利用B超对母猪妊娠诊断时,检出率较高的时间是配种后的第()。 A.18天 B.21天 C.25天 D.28天 10. 猪生殖和呼吸综合症是主要由( )引进的。 A、细菌 B、病毒 C、放线茵 D、真菌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猪的繁殖性状遗传力低,杂交易获得杂种优势。( ) 2. 猪的耳型遗传一般垂耳对竖耳为隐性遗传。( ) 3. 猪的背膘厚与瘦肉率无论表型上还是遗传上均呈强的负相关。( ) 4. 猪的出售体重越大,单位增重耗料量越少,经济效益越好。( ) 5. 据对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其视觉较差而听觉相对较发达。( )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养猪生产: 2.杂交: 3. 配套系: 4. 母猪年生产力: 5.生物学特性: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养猪存在的问题

猪生产学复习重点

当今养猪业的发展:当今及未来的猪业发展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①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计划规模生产口味好,猪肉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低的安全优质猪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②在猪种改良上,应力争培育出含有一定比例中国猪血液的新品系,以保持较高的繁殖力和较好的肉质.③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研制多种类型的无公害预混料、绿色全价饲料.④大力推广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筛选制定产供销一体化适合本地区的生态养猪模式.⑤在疾病防治方面,强化防疫和免疫,严格控制疾病传播,减少猪场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无公害猪肉:是从生猪的环境、种猪、饲料、饲养、防疫、屠宰、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全过程控制的,不含有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并经国家主管部门严格检测合格的,是更安全、更营养、更卫生的优质猪肉。而要生产出无公害猪肉则要经过一系列无污染流程。 品种与饲料 猪的品质与健康,逐步成为优良猪种的统称,是生产出优质肉品的重要保证。 1、饲料原料及其添加剂 饲料原料要求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符合规定标准。制药工业副产品不宜于作生猪饲料原料。 在使用添加剂时更应遵守“绿色”的原则,发展“绿色添加剂”。例如,酶制剂(饲用复合酶制剂)能减少无机磷的用量,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促进生长发育;酸化剂能增加采食量,提高蛋白消化率,促进仔猪生长;以及前景广阔的饲用微生物制剂,它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系平衡而对动物施加有益影响。 ①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要求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异味、异嗅。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符合规定标准。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应符合规定标准。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遵照饲料标签所规定的用法和用量; ②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规定标准,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生猪饲料中不应直接添加兽药,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 ③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应符合标签中所规定的含量。生猪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规定。不同规格的猪对微量元素和药物以及其它添加物控制在安全量以下; ④饲料加工过程的控制:绿色饲料(全价料)=基础料(原料)+预混料(浓缩料)实行全程技术控制。 2、饮水 水是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元素,但水中也极易存有杂质、污染物和腐殖质等。其中,“死水”中尤易引起水质变硬,水体富营养化即富含磷物质,在养猪生产中极为常见。因此,现在大多猪场中均已采用自动饮水器供应流水(自来水),一方面保证水质,另一方面不会造成因污水蓄积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及传播疾病。 对于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则是因为含有病原微生物的人、畜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水等会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使水中带有相应的病原微生物。一旦传播,即会传染各式疾病,如猪丹毒、猪瘟等均易借水传染。 3、空气 空气是一切动物体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空气传染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在病畜的周围,通常会因为病畜的喷嚏、咳嗽时飞散出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泡沫或分泌物将病原微生物释放至空气中。即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因此,为减少空气污染,应严格保证畜舍内的通风换气和定期的消毒,并对病畜进行适当的隔离。

猪生产学试题及答案

《猪生产学》判断正误题练习 1、猪有非常强的体温调节能力____________。 2、凡是豆类(豌豆、大豆、胡豆等)都应该先炒熟,并粉碎后再饲喂肉猪,因为豆类含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集素、皂角苷等有毒物质,炒后毒性被破坏____________。 3、在以煮熟后的粥样饲料为主饲喂种猪或肉猪的广大的农村,由于在采食饲料的同时饮入了大量的水,故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补充饮水____________。 4、在发情的高峰期到来后,猪的排卵过程会一次性完成____________。 5、约克夏原产美国,又名大白猪,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大型瘦肉型猪____________。 6、猪刺痛的感觉和反应都十分迟缓____________。 7、保育猪转入生长肥育舍时,为避免猪只相互打斗,可将来源、强弱程度、体重大小相似的个体分为一群,最好按窝分群____________。 8、猪是一种食性非常广泛的杂食性动物____________。 9、猪的产仔数较高故其繁殖性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____________。 10、猪体内转化成脂肪所消耗的能量与转化为相同重量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相同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相对其它家畜而言,猪的胚胎期和生后期都最短,故猪出生时发育不充分,初生期 的生长强度大____________。 12、猪PSE肉和DFD肉的产生都是由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____________。 13、猪的产仔数较高,故其繁殖性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____________。 14、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和香味剂等物质应该经过预混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以防 止局部含量过高而发生中毒____________。 15、对于肉猪的饲养而言,饲喂效果是颗粒料优于粉料、湿拌料优于干或湿颗粒料。故 不论粉状料还是颗粒料都可以拌湿后再生喂,以提高利用率____________。 16、猪体内生成1千克的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比生成1千克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要多 ____________。 17、在场内性能测定过程中,对后备个体应该任其自由采食以充分暴露其遗传上所具有 的潜能____________。 18、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完全可以让1头母猪年产3.2胎仔猪____________。 19、对于配种准备期的母猪而言,如果母猪太瘦则会造成产后发情推迟等不良后果。故对于配种准备期的母猪重点要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以使其尽可能多地积累体脂为妊娠和哺乳阶段大量的营养消耗做好物质准备____________。 20、所谓的“三角定位”是指:采食、排泄、睡卧的定位____________。 《猪生产学》填空题练习 1、猪配种方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2、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____________天,发情持续期为____________天,最佳配种时间是在发情开始后的____________小时。 3、哺乳仔猪应在____________日龄补铁,____________日龄补水,____________日龄开始诱饲。 4、我国引入最多的外国良种瘦肉型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畜禽饲养学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畜禽饲养学 本科目包括《养猪学》、《养禽学》、《养牛学》、《养羊学》 养猪学部分 第一部分参考教材 《猪生产学》,杨公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试范围和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世界养猪业的发展简史:概述;养猪业的经济地位、作用及意义 2、国外养猪业的概况:国外养猪的数量及地区分布;国外养猪的生产水平及特点 3、国内养猪业的概况:国内养猪数量,品种资源及生产水平;国内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猪的品种 1、国外引入品种猪:主要引入猪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国外猪种的杂交利用 2、国内地方猪种:地方猪种的分类及特点;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 3、国内培育猪种:主要培育猪种的生产性能和特点;培育猪种的利用 第三章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 1、猪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及其生产中的运用 2、猪的行为习性:行为习性的分类及特点;行为习性在生产中的运用 第四章猪的育种 1、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数量性状的遗传与选择;质量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2、种猪的选育:种猪的选择方法及性能的测定;杂交及完整繁育体系的建立与运用 第五章种猪的饲养管理 1、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种用公猪的选择、饲养、管理

2、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母猪的发情与配种;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3、哺乳母猪的饲养与管理:母猪的分娩与接产;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4、后备及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的饲养与管理;空怀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第六章仔猪的培育 1、哺乳仔猪的养育: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2、断乳仔猪的培育:仔猪的断乳方法;断乳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3、SPF猪的生产:SPF猪的概念及生产意义;SPF猪的生产与培育 第七章肥育猪的生产 1、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体增重、体组织、体内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2、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八章现代化养猪生产与经营 1、工厂化养猪生产 2、养猪场的经营与管理 养禽学部分 第一部分参考教材 《家禽生产学》,杨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第二部分考试范围和重点 第一章养殖业概况 掌握:当前我国家禽业存栏蛋鸡、肉鸡、水禽数量,产量及饲养量在国际上的地位。支撑现代养禽的六大支柱。国内禽蛋、禽肉主产省。 概念:家禽的类别,现代家禽产业特点。 第二章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掌握:鸡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点。 概念:解剖学特点造成鸡抗病力差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家禽品种及育种 掌握:主要的家禽标准品种、商业品种;家禽繁育体系的结构;家禽育种主要的选育指标。

猪生产学重点word版本

猪生产学重点

杂种优势:杂种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能较高,其性状的表型均值超过亲本均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个体杂种优势、母体杂种优势、父体杂种优势) 全进全出:同一栋猪舍在同一时间内只饲养同一日龄的猪,又在同一天全部出场。按节律转群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生产节律:指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泌乳力:21日龄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衡量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产仔间隔:母猪相邻两胎次间的平均间隔期,即:产仔间隔= 妊娠期 + 空怀期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屠宰率(%)=(胴体重÷宰前重)×100%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眼肌面积(cm2)=眼肌宽度(cm)×眼肌厚度(cm)×0.7 配套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中相互配套的品种或品系 母猪泌乳量 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SPF猪(无特定病源猪)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把仔猪送往隔离舍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它们能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 平均日增重:结束重-起始重/育肥天数 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来表示(~=育肥期饲料消耗量/结束重-起始重) PSE肉: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pale)、质地松软(soft)和汁液渗出(exudative)征状的肌肉。

猪生产学复习题

养猪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即: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2.工厂化养猪:指以工业生产方式安排生产,品种杂优化、设备机械化、饲料功能化、环境标准化、生产工艺化、 作业流水化、免疫程序化、产品规格化批量化的一种养猪生产形式。(或者:指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使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猪场的劳动生产率都达到高效率。 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杂种优势利用: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指猪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内在性质。 5.后腿比例:后腿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比。即:后腿重/胴体重×100%。 6.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 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7.经济杂交:又叫杂种优势利用,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8.断奶窝重:是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9.杂种优势: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10.发情周期(性周期):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发情周期,也叫性周期。 11.集中是指大量的猪集中在一起饲养,即猪场的规模大,猪的群体大;母猪的发情较集中;猪群内不同类型的猪分 区集中。 12.流水式的生产工艺流程:是指按照养猪生产的6个环节(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肥育)分阶段饲 养,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要求进行流动,组成一条生产线来进行生产。又叫分阶段作业流水线生产工艺或分阶段饲养技术。是现代化猪场采用的一种生产流程。 13.PSE猪肉:指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特征的肌肉。表面粗糙,结构松散。 14.DFD猪肉:宰后肌肉外观呈现暗红色、质地硬、肌肉表面干燥的特征,即DFD肉。这类肉由于肌肉表面干燥、结 构致密、嫩度差,同样既不适合鲜食用也不适合加工用。 15.猪应激综合症(PSS):猪在遭受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时,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和肉品质量降 低,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的一种非特异性反映。 16.SPF猪群:SPF猪是指在母猪临床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 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它们能够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用这种方法所得的猪群,称之为SPF猪群17.早期隔离断奶:其实质内容是,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 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分离开,隔离距离约在250m到10km,根据隔离条件不同而不同。这种方法称之。 18.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X100% 19.母猪年生产力:是指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和体重。 20.发情期发情的高潮阶段,也是排卵高峰期 二、判断题 1.猪在胚胎期骨骼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骨骼”改“神经” 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 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仔猪的杂种优势;(×)“仔猪”改“猪” 4.后备猪若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已达到初配时期而体重较轻,必须推迟配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使其体 重尽快达到要求;(√) 5.对假死仔猪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呼吸法。(√) 6.猪在胚胎期神经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 7.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蛋氨酸; (×)蛋氨酸 8.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母猪的杂种优势;(√)

猪生产学重点

杂种优势:杂种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能较高,其性状的表型均值超过亲本均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个体杂种优势、母体杂种优势、父体杂种优势) 全进全出:同一栋猪舍在同一时间内只饲养同一日龄的猪,又在同一天全部出场。按节律转群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生产节律:指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泌乳力:21日龄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衡量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产仔间隔:母猪相邻两胎次间的平均间隔期,即:产仔间隔= 妊娠期+ 空怀期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屠宰率(%)=(胴体重÷宰前重)×100%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眼肌面积(cm2)=眼肌宽度(cm)×眼肌厚度(cm)×0.7 配套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中相互配套的品种或品系 母猪泌乳量 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SPF猪(无特定病源猪)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把仔猪送往隔离舍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它们能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 平均日增重:结束重-起始重/育肥天数 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来表示(~=育肥期饲料消耗量/结束重-起始重) PSE肉: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pale)、质地松软(soft)和汁液渗出(exudative)征状的肌肉。 DFD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dark )、质地坚硬(firm)、肌肉表面干燥(dry)的征状,即DFD肉。MAS(辅助标记选择):利用标记基因型能非常准确的估计数量性状和育种值,以该育种值为基础的选择,称之~1猪的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强、分布广(对不同的气候和地形的适应;对饲料多样性的适应;对饲养方法和方式的适应) 2、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 3、食性广、饲料利用率高; 4、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积脂力强; 5、屠宰率高、产肉性能高(猪的屠宰率为65~75%,牛为50~55%,羊为45%); 6、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嗅觉是狗的1倍,人的7-8倍;母猪临产前播放轻音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母猪难产的比例;高度近视力加色弱) 7、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8、喜清洁,易调教,群居位次明显。 2猪的行为学特征 1采食行为(喜爱甜食;湿料>颗粒料>粉料;白天采食次数>晚间采食次数;饮水量受温、湿度,饲料类型影响;群饲猪采食量增加)2排泄行为(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能定点排粪尿)3群居行为(猪群内部有等级制;个体之间保持熟悉,和睦相处)4争斗行为(争夺饲料、饮水等;争夺栖息场所;争夺交配权;调整群居结构)5性行为6母性行为(引入猪种)7后效行为、异常行为(咬烂、咬肢) 3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饲养管理 1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2、早吃足初乳;仔猪保温防压;仔猪补铁;固定乳头;剪犬齿与断尾;选择性寄养;预防腹泻;提早开食补料;仔猪补水。 4简单杂交(二元杂交) 优点:简单易行,可获得最大的个体杂种优势,并只需一次配合力测定就可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缺点:父本和母本品种均为纯种,不能利用父体特别是母体的杂种优势 三元杂交 由三个品种(系)参加的杂交称为三元杂交。即先用两个种群杂交,产生的杂种母本再与作为终端父本的第三个种群杂交,产生的三元杂种作为商品肥育猪。优点:1)能获得最大的个体杂种优势;2)也能获得效果十分显著的母体杂种优势;3)可以利用三个品种(系)的基因加性互补效应。缺点:1)需要饲养三个纯种(系),制种较复杂且时间较长;2)不能利用父体杂种优势。5四元杂交: 四元杂交又称双杂交。即用四个品种(系)分别两两杂交,获得杂种父本和母本,再杂交获得四元杂交的商品肥育猪。优点:可以利用4个品种(系)的遗传互补以及个体、母体和父体的最大杂种优势。缺点:饲养一个品种(系)的费用昂贵,且制种和组织工作复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