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143家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融资篇

2013年143家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融资篇

2013年143家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融资篇
2013年143家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融资篇

2013年143家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融资篇

10中旬至下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赴全国7省17市调查143家小微企业并填写调查问卷,形成的《2013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显示,在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有24.8%的受访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困扰其发展的“三座大山”之一。这一数据对比去年本报对7省18市118家小微企业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去年有38.2%的受访企业把“融资难”列为企业发展面临的最

大困难之一,今年的融资情况似乎有了些许改观。

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相比往年小微企业主们对于融资难众口一词的“普遍感受”,在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今年的调查中,部分小微企业主表示“感受到了融资环境的好转”,并欣喜于“银行主动来找我们了”,“干了这么久企业,第一次从银行贷到了款”。

小微企业主对于融资难易程度的感受如何,首先与当地政府对民营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紧密相关。政府能否为银企搭建平台、增进双方信息对称,或者增加金融支持、提供政策担保等,对缓解当地小微企业融资难显得至关重要;其次,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多数银行已将发展小微金融列为当下及未来的重要业务之一,他们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主动和灵活。再次,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象征着草根金融体系的崛起,部分小微企业主开始借助网贷平台解决融资难题,有数据显示,在东方融资网这类的在线金融产品服务超市,每年至少万家的小微企业成功获得贷款。这些都是今年小微企业融资情况有所改观的重要原因。

尽管难,但融资环境向好

“我不知道政府、金融机构出了什么政策,但是今年银行主动上门找我来了,吉林银行、吉林省农信社、光大银行、兴业银行都来找过。”10月17日,吉林省长春驰美汽车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梅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她没用任何担保,就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贷到40万元的款,这也是她从2006年创业至今,从银行贷到的第一笔款。

王红梅的企业以生产手编汽车坐垫为主,她说,自2006年创业以来,已数不清多少次为贷款的事登银行的门。不过,每次均无果而终。

“为什么说金融环境变好了呢,以前找银行办事多难啊,没有抵押,考察半天,还是不成。但今年我同样没有资产抵押物,也没有提保人,但银行给了我贷款。”王红梅说,吉林省农信社通过看企业的流水账、发货单、出货单及入库单等来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并最终做出了放贷的决定。

同样,在吉林省的另一个城市吉林市,东杰科技董事长王晓东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告诉本报记者,2013年,他“破天荒”拿到了两家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贷

款共550万元,“我们是科技型企业,没有抵押物,因此很少有银行考虑给我们贷款。创业7年,今年是头一回。”

王晓东说,今年中信银行给他贷款400万元,之所以能贷到款,是因为吉林市政府出资了6000万元成立了“种子基金”为民企担保,并由中信银行放大5倍至8倍,再由政府引导成长性较好的小微企业完成了与银行对接。从民生银行获得的150万元贷款,则是银行通过吉林省内几家企业“联保贷”的形式,推出了相关金融新产品,从而惠及他的企业。

资本优越且稀缺的地位及其逐利性,令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性的难题。来自本报的分析报告显示,当前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为自筹,占比为79.5%,选择银行借贷的企业仅占35.9%。另外,分别有5.6%和3.5%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且企业生产及经营资金的来源并没有因为企业销售额的不同而不同,无论企业的销售额在300万元以下还是4000万元以上,自筹资金都仍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事实上,对于经营风险较大,资金需求“短、频、急”的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也仍是顽疾之一。多家小微企业主在受访时表示,从银行贷款依然困难。有超过六成的受访企业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资金匮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融资难问题。

不过,相比去年本报对7省18市118家小微企业所做问卷调查得出的分析报告,来自银行贷款的占比仍上升了4.5个百分点(去年为31.4%),自筹资金(去年为86.7%)则下降了7.2个百分点。内部集资和民间借贷在企业生产资金来源中的占比也均有所下降。

政府在缓解融资难中担当重要角色

本报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在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较好的地方,政府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积极为银企之间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双方信息对称和沟通;另一方面,政府通过金融体制创新,积极与银行合作,为小微提供资金担保和支持,最终达到银企政三方共赢的效果。

“我感觉到这几年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关注度加大了,以前,我觉得企业和政府没多大关系,但现在政府处处帮我们。”安徽马鞍山天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林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企业经常会获得来自省里、市里及区里的创新基金,“尽管钱不多,但这是来自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肯定和鼓励。”

在吉林,省政府在2013年初出台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40条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包括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贷款、积极发展担保公司、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并给出了实施细则和划分任务分工,给

出测算指标。

吉林省工信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苑旭东告诉本报记者,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他们分别与国开行吉林分行、吉林银行等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每年省财政列支1000万元用于贴息,减轻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他们加大银企保对接力度,深入市县开展小规模、专业化的银企保对接活动,让银行和担保机构与企业的负责人能够面对面的交流。

不少小微企业主在谈到“政府应在扶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哪些作用”时表示,一是希望政府与银行间的合作能更多一些,由政府成立担保池或出台担保政策,让更多的企业从中获益。二是希望政策能延续。因为“假如第二年政策断了,还不如第一年不要这钱,会给企业致命打击。”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佘祥海则在本报记者采访的当日(10

月17日)获知两条对企业利好的信息:“马鞍山政府组建了一个过桥资金,这对企业的价值比直接给企业发钱都好。”他说,用政府的过桥资金的一大好处就是能确保资金能够还进去、出得来,保证续贷。

本报记者调查中发现,各省的政府部门针对促进小微金融方面均有不同政策出台,除了对金融机构直接提出任务要求和规定考核办法之外,搭建银企平台和直接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或政策担保最受欢迎。

而对于搭建这样的互动平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家银行也表示十分欢迎,一是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批量的目标客户,减少人力、财力成本;二是客户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初步筛选,交易成功几率较高。

银行的转变:破除抵押物崇拜

在本报记者对各省小微企业主的采访中,几乎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主在谈到为何难以从银行贷到款时,给出的理由都是:我没有抵押物,银行不会贷款给我。在这些回答的人当中,有人亲身尝试过,但失败了;有人没试过,但自我感觉肯定不会成功。

针对此问题,本报调研组走访了多家银行,以寻求答案或解释。在中国经济时报对全国7个省份的31家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占22.58%,股份制商业银行占

25.81%,地区性商业银行占32.26%,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占19.35%)的走访中发现,尽管“抵押贷款”仍以96.77%的占比名列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之首,但紧随其后的信用

贷款(占比83.87%)、票据贴现(占比87.10%)、其他或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占比77.42%)和供应链融资(占比77.42%)等也均是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采用的方式之一。

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坦承,因小微企业存在数量众多、分布散乱、征信困难

且风险难测的客观现实,当前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或专利质押业务尚未形成稳定或相对成熟的操作流程,成功的比率尚不算高。不过,即便如此,几乎所有银行均表示,这决不意味着“没有抵押物就不能从银行贷款”。

调查发现,多家银行,尤其是点多、面广、网点多的当地商业银行或农信社已然提出明确的口号:“破除抵押物崇拜”、“破除报表崇拜”,抱着“决不轻易拒绝任何一个潜在客户”的态度提出要“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很多小微企业主根本没有跟银行打过交道,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想法,那就是银行的门槛很高,我不可能得到贷款,当他有这种想法时,就已经影响到他来银行融资了。”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高级经理助理谭金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小企业主因没房没地而不敢登银行的门,这种固化的概念首先妨碍了他们从银行获得贷款。

“假设你没有房产等抵押物,我们还可以使用应收账款质押,假如你账款也没有,还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假如不想通过担保公司,我们还可以通过看库存、看流水等来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韩维平说,在当前总部对小微金融划分单独的部门,每年下达考核任务且分解到各部门的情况下,使他们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变得很强烈,如何寻找小微企业客户也成为他们最大的难题。目前银行也在积极拓展业务渠道,争取更多优质小微企业客户,银行的业界人士普遍看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因此部分银行已尝试与实力较为雄厚的金融服务网站合作,例如,立足于长三角地区的东方融资网,上游就有数十家正规的银行机构成为资金供应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该网站帮助了上万家小微企业摆脱融资困境。

广东南粤银行总行个贷与小微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建华告诉本报记者,传统意义的银行贷款需要企业有抵押、质押物和正规的财务报表,因此之前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只能贷款给有抵押物且管理较为规范的小微企业。

而在国家大力号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及各大银行都在争相培育小微企业客户的当下,银行们,特别是对于高端客户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的银行们都在不断调整和创新小微金融的服务模式,以争取和培育更多的潜在客户。

来自本报针对银行的问卷分析报告显示,100%的受访银行均成立了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业务部门,各银行涉及小微企业融资的业务比例为:50%以上占29.03%,30%到50%之间占32.26%,10%到30%之间占29.03%,10%以下占9.68%,没有占0%。

“我们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重点已经转向支持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从产品上来看,我们逐渐从抵押贷款,转向担保贷款形式。我们抵押业务的占比越来越少。且贷款金额进一步下沉。”朱建华说。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小企业部总经理暴文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微企业给不少银行留下了市场信誉差的印象,也是造成银行放贷难的原因之一,不过,新的市场需求下,银行正在不断研究出台新产品,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或通过小企业联保、股权抵押等方式,来解决担保额不足的问题。

显然,银行们都在鼓励小微企业主们“大胆地”登上银行的门。“银行欢迎那些愿对银行敞开心扉,对自己企业未来发展有信心的小企业主。”吉林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王勤飞说,基于传统观念,还有部分企业主在银行面前“不肯露富”,这造成了银企信息的不对称。这也是妨碍银行放贷的最主要原因。“只有让银行了解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