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习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习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习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习

考点练习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选择题

1.(2018·四川成都模拟)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的“十里沙”曾经是一个荒无人烟、沙丘连绵的地方。经过多年的改造,这里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现代庄园,十几万亩林场林木茂盛,三千亩农场薯丰谷硕,千头牛场牛壮乳香,矿泉水厂、绿色食品厂等产销两旺,三边农家风情园、月牙湖等乐园美景吸引许多人前来观光。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主要功能有()

①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②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

③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第一产业所占比重④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天津河西二模)京津冀三地发改委联合举办优质农产品企业与大型超市、知名电商洽谈会,为农产品大型用户、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搭建产销平台。搭建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

①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发展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统筹资源配置,完善市场体系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将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下列有利于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措施有()

①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规模效应②政府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增加开发投入③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倒逼企业产品升级④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企业产品供给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已从过去的供需紧张转向平衡状态,一方面,我国农产品中低端供给较为充足,另一方面放心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又明显不足。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粮食生产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难堪现状。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

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扩大种植范围②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④加快粮食加工转化,持续增加种粮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7·天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

①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②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③使生态环

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④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18·山东潍坊模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

①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②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③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9·山东潍坊质检)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的纪录。大桥开通后,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下列对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带来的传导效应判断正确的是()

A.助推制造业发展→成为科技强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B.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C.缩短港珠澳三地时空距离→推动各地均衡发展→发挥港澳优势

D.实现交通便利化→促进要素高效配置→推动港珠澳三地融合发展

8.(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布新一轮提速降费措施,将取消国内漫游费,进一步降低国际长途资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专线资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①网络运营商成本下降→宽带与信息化市场扩大→助推“互联网+”深入发展②激发客户需求→壮大我国信息消费→数字经济加快成长③降低“双创”成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④清理部分不合理行政费用→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2018·天津河北二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下列关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实体企业生产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②制定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和完善营改增政策③实体企业税负减轻—收入增加,利润率提高—生产规模扩大④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国家提出振兴实体经济的任务

A.④—②—①

B.②—①—③

C.④—②—③

D.③—②—①

10.(2018·广东东莞模拟)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下列传导路径中能够直接体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是()

①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升级农民消费需求②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创建农产品优质品牌③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规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老百姓提供放心农产品④深入推进农业“互联网+”→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2018·山东济南期末)国家发改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着力处理超期超标粮食,着力提高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推动先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这些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A.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超期超标粮食得到有效处理→减少粮食进口,保持粮食供求平衡

B.新能源汽车生产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共享发展

C.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经济转型

D.生物技术提升→废弃物利用水平提高→生物能源产量增加→生物能源供不应求

12.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找对“穷根”,精准扶贫。这有助于()

①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②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推动城乡发展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8·山东潍坊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点任务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

14.(2018·天津和平二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2016年、2017年) (1)解析表格中信息。

材料二近年来,老工业基地徐州把振兴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探索出“内生式”实体经济发展

之路。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徐州市实现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为企业创业和引进项目等提供便利;市金融部门深入了解企业融资困境,建成与银行对接的公共信用数据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规模达百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成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项目“资助+奖励”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科技城、创新谷等多个创新平台,探索创新“人才+产业+平台”联动机制,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实施企业装备制造升级计划和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向食品、能源特别是装备制造等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含量、创新元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徐州实体经济实现了华彩“蝶变”。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徐州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启示。

考点练习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的经济建设

1.B材料中的“十里沙”现代庄园集种植业、畜牧业、观光旅游业为一体,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①正确;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并不是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主要功能,②不选;材料并没有体现现代农业庄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所占比重的功能,③不选;“十里沙”现代庄园集种植业、畜牧业、观光旅游业为一体,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庄园有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功能,④正确。

2.D搭建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是这样做的目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3.B提高企业规模效应不等于能够做大做强企业,①说法错误。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增加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通过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倒逼企业推动产品升级,提升质量和效益,②③有利于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④说法错误。

4.B①中的“不断扩大种植范围”和④中的“持续增加种粮补贴”都是不符合题意的说法;题目中的“上述问题”是指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和面临“硬约束”的挑战,解决之道应是②③。

5.B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表中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下降,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了环境容量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②。表中城乡居民收入比变化趋势,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故选④。表中内容未表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故不选①。表中内容表明京津冀的生态和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但仍需不断推进,③的说法太绝对,故舍去。答案为B项。

6.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①④符合题意。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②错误。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不能改变,③错误。

7.D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缩短了港珠澳三地时空距离,实现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港珠澳三地率先形成统一的市场,促进要素高效配置,提高三地的经济结合度,从而推动三地融合发展,D 项符合题意。

8.C提速降费措施会导致网络运营商成本增加,①错误;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资费,降低了用户网络资费,会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正确;取消国内漫游费,进一步降低国际长途资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③正确;取消国内漫游费和降低国际长途资费并不属于清理部分不合理行政费用,④不选。

9.C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资料的价格由市场形成,“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①;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决定振兴实体经济,财政部门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为实体经济减轻税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④—②—

③,C项符合题意。

10.C①不选,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正确,

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创建农产品优质品牌,是供给侧方面的调整;③正确,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规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不选,推进农业“互联网+”,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不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农产品的流通。

11.C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但与粮食进口没有直接联系,不一定会影响粮食进口,A项传导错误;乙醇汽油不是新能源,仍属于传统能源,所以与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是否扩大并无直接联系,B项传导错误;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从而推动经济转型,C项传导正确;扩大乙醇汽油生产,可以提高废弃物利用水平,但与生物能源供不应求无关,D项传导错误。

12.A

13.答案①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京津冀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③有利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④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激发京津冀地区市场活力;⑤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4.答案(1)①2015—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速加快,说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作用;②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提升、比重变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提升,说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实现速度增长,而且正在实现结构升级。

(2)①通过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其发展活力。②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给予财政和信贷方面的政策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③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引进人才,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创造条件。④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信息化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若从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创新平台角度论述也可。)

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

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 21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使国际组织在促进全球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国际组织教育发展重要报告分析”项目组,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近年来发布的教育发展重要报告、教育决策咨询报告、教育公报等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全球教育发展的十大最新理念和趋势。 1.欧盟视教育为未来发展核心 2010年6月,欧盟正式通过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即《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与包容性的增长战略》,这是继《里斯本战略》到期后,欧盟的第二个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欧洲身处转型时期、欧洲各国需要摆脱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构建“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框架,明确了欧盟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新战略将教育和培训视为欧盟未来发展的核心,视为实现“智慧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帮助欧洲各国摆脱危机的关键。 新战略特别强调,“必须做好教育、培训与终生学习方面的工作”。作为实现核心目标增长的支撑,欧盟还设计了七项行动,涉及创新、教育、数字化、就业、产业、能源、反贫困等方面。其中,“创新联盟”、“青年人流动”和“新技能与就业议程”三项行动与教育紧密相关。 2.从“全民教育”转向“全民学习” 2011年4月,世界银行集团推出了《世界银行2020教育战略-全民学习:投资于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发展》,对未来10年世行在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和实践动向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全民学习”的战略新愿景。 “全民学习”新战略,完成了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的转变,加快了从教育到学习的转移。世行认为,“全民学习”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和减贫的关键,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 “全民学习”意味着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年不仅能上学,还能掌握他们拥有健康、有成效的生活并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面向全民学习”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将“学习”概念提到了一个比“教育”更加宽泛的层面,拓展了教育的时间观,也将教育延伸到了新的空间维度。 3.家庭背景正强烈影响教育成功 2011年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2009结果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强烈影响其教育成功。 经合组织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指数”来测量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该指数根据学生提供的有关其家长的教育、职业及家庭财产信息得出。报告显示: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的成绩差异在所有国家都非常明显。平均而言,经合组织成员国中,14%学生的阅读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而在匈牙利、保加利亚、秘鲁和厄瓜多尔,超过20%的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来自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更优越(收入最顶端的七分之一)的学生成绩,比普通家庭的学生阅读平均成绩高38分;而在新西兰、法国,富裕与贫困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高达50分。 当前,消除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方向,报告也发现,一些国家已成功减少了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 4.阅读素养成为成功核心技能 经合组织报告得出的另外一个具有重要政策内涵的结论是:真正影响经济及社会进步的是学习结果的质量,而不是现在各国普遍采用的“教育年限”这一指标。 经合组织用对义务教育末期学生(15岁学生)“素养”的测评来评估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结果的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社会发展新名词新理念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社会发展新名词新理念 □可持续发展: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需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做出了科学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郑重宣告“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子孙后代的需要、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抗压力、环境保护与发展结果等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的一种否定。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原则、一种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经济走势最重要的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耗竭、矿产品耗竭和二氧化碳的排量等记录进绿色帐簿。将这些资源耗量与二氧化碳的排量等折合成美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时练(附带答案)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 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党的十九大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庄严承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与人民生活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未达到全面小康的矛盾 4、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下列关于第一个阶段的描绘正确的是() A、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B、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 C、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环境更加美丽,发展难题彻底消除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下列属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是() 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②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③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④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已从过去的供需紧张转向平衡状态,一方面,我国农产品中低端供给较为充足,另一方面,放心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又明显不足。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 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扩大中低端产品种植范围②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④加快粮食加工转化,持续增加工业产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找对“穷根”,精准扶贫。这有助于() ①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从根

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关于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具体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创新发展五大理念,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十二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据此回答1~2题: 1.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 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 解析:B现阶段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A、C、D说法错误。 2.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A.全面小康是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 B.总体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过渡期 C.总体小康偏重生存资料消费 D.全面小康偏重精神消费 解析:B只有建立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因此B正确, A错误;C、D不是二者的联系。 3.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9年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 ①将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提供经济保障②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③将为消除社会差别和收入差距提供物质保证 ④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A此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②④观点都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的正确分析。③错在〝消除〞。 5.建设美丽中国,提升生态文明程度,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以下措施中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①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②限制工业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发展③推动区域发展的协调性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重视社会效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A对工业应该调整和优化,而不是限制,排除②。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很大联系,排除③。①④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正确。 6.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提高就业和再就业水平 解析: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A正确。 7.我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由〝黑色增长〞转向〝绿色发展〞。政府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引导经济结构改变和调整。这同时也告诉我们() A.全面小康社会衡量经济发展不能以低碳为指标 B.要逐步降低能源生产部门的产量 C.我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20200416184829)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 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发展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 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 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 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 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 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 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措施: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

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成就未来 一.背景 我国经济发展现在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缓速稳定发展告别了之前的高速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各项改革也走到了深入阶段;在这新时期,新挑战和新发展阶段,我国需要新规划与新理念的指导,就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系统为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的理念指导即“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发展指明发展方向。 二.是什么 那么要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的新发展,那么就得先了解什么是“五大理念”,其涵义是什么及其相互的关系。这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主要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坚持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坚持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坚持绿色发展,才能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坚持开放发展,才能避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坚持共享发展才能避免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的风险之路。发展是主题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时代的新要求。 五大理念是一体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是我们破解新常态下各种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先导,指明了中国发展的大趋势。 第一“五大理念”指明了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展示了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趋势。第二“五大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好决胜阶段的决胜之策,展示了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趋势。第三“五大理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行动指南,展示了中国充满自信奔向现代化,实习中国梦的大趋势。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发展是主题词,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下是我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 1.创新发展: ①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所在,知识是创新发展的根基,闻新才能创新,所以我们要勤学知识、专注学问,不断接受新的东西; 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获得新的收获; ③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 ④除了知识和实践之外,最重要的是树立创新意识,打破固有的大众化的思维模式,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协调发展: ①首先,要追求身心与人我的协调,大学阶段要明确人生目标,实现行为与目标的一致性,做到身心协调; ②其次,国家建设需要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己在道德、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③最后,要做到自身发展与周围环境、国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相协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要时刻谨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绿色发展: ①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并充分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②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节水节电、珍惜粮食、不丢垃圾等等不起眼的小举动,都会推动绿色发展; ③艰苦朴素,不尚虚荣,适度消费,树立绿色的金钱观; ④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身心健康; ⑤提高效率,不论是利用资源还是说话做事,都要注重效率,节约资源。 4.开放发展: ①大学生要追求思想开通、解放,不能拘泥于陈旧的迂腐的思想,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增长新的见闻; ②大学生要做到思想包容,大学是一个追求“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地方,各种思想交流碰撞,我们要学会包容他人的想法,求同存异; ③大学生要主动融入团体集体之中,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合作,不要封闭自我; ④大学生要借鉴会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共享发展: ①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摒弃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 ②为人处世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抄袭、作弊等不择手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保持公平的心态,主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教师培训材料之一) 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国家的资源利用者、开发者、管理者的技能不断更新,它使整个社会的技术含量、智能含量和精神价值的含量不断提高,它使一个国家的整体的民族素质从中不断获益和增强。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职业教育新理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决定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一切行为。为此,笔者参考诸多资料,归纳如下,仅与大家学习参考。 一、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之所以先进,取决于他们先进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很受重视,被当作全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西方被一些人喻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由此,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也随着职教的发展得以不断翻新。 (一)职业教育以人文精神的培训为先 人文精神的培训是职业教育中对受培训者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精神的培训中,受训者树立了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韧不拔、知难勇进的勃勃向上的精神,这使得受培训者在技能培训上更易超越常人,更易在自身的职业中做出出色的业绩和贡献。它不但使个体的素质得以长足的发展,而且还将使整个社会随之而兴旺发达。 在我国企业工作者看来,德育教育的培训是占首要地位的。 (二)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受培训者 发达国家把受培训者看作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的主体不再是培训者,这对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中国人的职教理念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在职业教育中,人是职业教育的中心。而职教中的人包括两部分:培训者和被培训

五大发展理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围绕着如何制定“十三五规划”、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进行了精心的擘画。这是一次部署的大会、共识的大会、动员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公报》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宣言,具备三大亮点熠熠闪光,意蕴隽远。 一、“六条原则”: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方向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2)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3)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4)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 (5)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6)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五大目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三、五大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一)内容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 2015-12-24 人民日报任理轩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关系13亿多人福祉的科学发展理念 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系执政党性质和命运。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的借鉴和超越。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便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民族就会团结、人民就会满意;我国发展就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放眼奋斗目标,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理念服务奋斗目标,伟大的奋斗目标需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推进的执政兴国大业、伟业。要成大业、铸伟业,离不开共享这一科学发展理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来看,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但仅有“总值”和“人均”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一部分人“被小康”会损害全面小康的价值底色、降低全面小康的实际成色。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攻坚所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共享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尤其要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甩掉贫困

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 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③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 丰硕 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 断提升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 城乡居民收入 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 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 三. 新征程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2020 年(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年是 2021 年) 2021 年—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 年— 205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国一百年 2049 年) 四. 贯彻新发展理念 1.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基本内容 (1)坚持创新发展①任务: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 发展动力问题。 ②地位和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 基点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 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坚持协调发展 ①任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 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是什么

. .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背景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保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五大发展理念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关于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协调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关于绿色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关于开放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关于共享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十三五 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1、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内在要求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必要条件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开放是必由之路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本质要求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简述《中共兰州市。。。》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几种方式 班子成员及相关责任主体未履行主体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简述有权利的地方必须有监督的原因 首先,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其次,政府的权利由人民所赋予,需审慎行使;最后,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运用得好,就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4、简述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习总书记指出,在扶贫开发的“攻坚拔寨”期,“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而如何做到“精准”二字? 定“贫”要准。一是人员要“准”。这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二是资金要“准”。扶贫资金是贫困百姓的“保命钱”,是脱贫致富的“种子钱”,是精准扶贫的“助推剂”。三是监督管理要“准”。监督管理是制度约束,保障一切都在既定的轨道内运行。 扶“贫”要精。一是政策要“精”。甘肃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心制定的“1+17”扶贫方案打出了精准扶贫的“组合拳”,使今后的扶贫工作有章可循。二是领导方式要“精”。领导干部对待扶贫要精心,要把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把爱民情感装在心里,杜绝“走马观花”式的走访调研,要深入贫困地区,密切联系贫困百姓,在扶贫工作中做出实效、赢得民心。三是实施手段要“精”。扶贫措施要因地制宜,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5、我国宪法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蓝图:富民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130420.html,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蓝图:富民之路 作者:易宪容 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7年第11期 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蓝图是强国富民,最后的落脚点在富民上,由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目标、新方向,这些都将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在十九大报告中,最为重要或核心的思想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及政治经济生活的重新定位,也正是这种新定位,许多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要求、新方向、新政策、新动能呼之欲出。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就是让中国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或实现中国的强国富民。可以说,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新定位或中国新时代的到来,不仅凸显了中央对过去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可与制度自信,是对当前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反思,也对整个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 正是这个新定位,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在新时代,中国要走向一条更好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富民之路。因为,从历史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矛盾不同的界定,决定了这个阶段政府的政策目标及方向。1956年,党的八大判断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所以当时主要的政策就是促进生产,增加物品的供给,以满足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为目标。而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促使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开启了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社会经济由短缺经济转向了过剩经济。这不仅使得中国十几亿人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也让不少居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同时,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及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消费模式、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于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需要的不平衡不充分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还没有完全冲破。在计划经济时代,相应的制度安排不仅把广大农民完全固定在农村,而且通过农产品及工业品的剪刀差政策让农民为城市工业化提供资金,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严重的差距中。即使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由于严重的制度路径相依,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还是没有完全打破。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远不足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1/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