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领悟人生真谛

领悟人生真谛

领悟人生真谛
领悟人生真谛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知识,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其自然的生命过程必然要服从于生命的客观规律。但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过程,人生还包括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动物只有生命,却没有“生活”;人不但有生命,而且有“生活”。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奋斗、创造,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去;有的人死去,却依然活着,这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单纯的自然生命的长短来衡量的。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怎样对待人生、怎样追求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过程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指示人们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左右人生道路的总方向,影响人们对待生活的总态度。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同动物一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和动物一样具有生存和繁衍等自然本能。但是人之所以为人绝不只是基于人的自然本能,而是决定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本能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每个人的人生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本质的过程。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使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人们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断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才逐渐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观念、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体现。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贯彻和体现,是世界观的逻辑延伸。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能够反作用于世界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人的人生

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腐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他就必然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人生目的与人生观

人生观要回答有关人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它是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构成的思想体系。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们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达到一定的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做奋发进取的拼搏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

课题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其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

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社会劳动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在社会生活中,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以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可见,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向,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人生结果。

三、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由于人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社会上历来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生观,这些不同的人生观会以这样

或那样的方式影响人们,使人们在人生问题上面临着多种可能的选择。对人生观的不同选择,往往意味着选择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因此,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是特别值得同学们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

尽管在人类社会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同学们终生尊奉和践行。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个思想凝聚和升华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忠诚躬行、始终不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阐述了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深刻道理。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给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为人民服务是一脉相承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

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越来越多的人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必将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迈进。同学们应当自觉地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1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0页。

好态势的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也有所滋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大学校园的良好风气,侵蚀着莘莘学子的纯洁心灵,妨碍着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对于这些错误观念的实质及危害,同学们要认真地加以辨析,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在人类历史上,有了金钱就有了对金钱的崇拜,但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拜金主义人生观就是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其实,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实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它本身没有什么神秘性,更不能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用拜金主义指导生活实践,并由此确立人生目的,其危害显而易见:“神圣”的金钱成为人的存在和全部实践活动的目的,个人生命的意义就会如人们所评价的那样,“可怜到只剩下了钱”;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再没有其他的关系,人的尊严和情感被淹没在金钱的冰水之中。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

目的的人生观,主张短暂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和享受口耳鼻目等感官的需求与快乐。适度的享受是正当的需要,然而,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褊狭理解,由此确立的人生目的,其生命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个人适度与合理的消费,并不等于提倡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本质上是享乐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折射,它通过对疯狂占有商品、无限享乐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传播,过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其在消费领域的表现就是纸醉金迷、奢侈浪费、挥霍无度。消费主义已经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比如,一些青年人追逐名牌和奢侈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超前消费、负债累累,甚至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供自己上大学深造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不仅危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危害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深刻认清我国的国情,摆脱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陷阱”,正确理解消费与节约的关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健康消费、文明消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形成的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理论,它不仅是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原则,而且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最集中的表现。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完全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从绝对的意义上理解个人的

自由、平等、价值、利益和权利等,甚至不惜采用损人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往往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具有反封建专制的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敏锐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个人主义还同时具有消蚀社会的一面。2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尤其应更加强调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一,它们都是没落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先进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二,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在实现人生目的、追求人生价值问题上,其实质是极端个人主义。其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畸形的,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同学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参见[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25~631页。

第二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讨论人生目的问题,有助于认识生活应有的意义,从而明确人生应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讨论人生态度问题,有助于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有怎样的活法,从而明确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生死、祸福、善恶、得失、进退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认知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现象。情感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爱不喜爱等倾向。意志指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人生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不仅会受到个体已有心理因素的影响,更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这些相关因素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人生态度往往也随之发生改变。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

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对人生观作出了某种明确的选择,实际上就在主要的方面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不思不想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事似乎都显得“无所谓”,这实际上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支柱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认定“浮生如梦”,主张“及时行乐”,其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状态的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人生态度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二、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既影响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对人生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生态度千差万别,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代中国大学生身处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的人生挑战,在人生实践中已经或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

困难。矛盾和困难就是挑战,迎接挑战需要端正人生态度。

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同学们应当严肃认真地对待各种人生问题,而不能“游戏人生”,更不能玩弄生活,否则只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人生歧途。

人生当务实。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透过生活中的多种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用积极的行动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实事求是既是思想方法,也是人生态度。在邓小平充满魅力的人格中,实事求是是他的一大特色。他历来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干实事,少讲空话,正是靠着这样的人生态度,他谱写了人生的辉煌篇章。

热爱生命,乐观向上。一个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奠定了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3这是乐观主义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一个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必然会在有限的一生中,努力学习、发奋工作、享受生活、焕发生命,充分挖掘生命的创造力,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使自己更完善,为他人谋福利,对社会作贡献。归根结底,只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有充分的信心,对社会和人

3 《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5页。

生发展的曲折性、波浪性和规律性有正确的了解,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有坚强的承受力,才能够真正做到热爱生命、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战胜困难和挫折、开拓人生新境界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能否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还涉及是否具备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希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使人生更有意义,这是值得珍视的优点。然而,大学生特定的成长境遇对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同学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困难和矛盾重重,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因此,同学们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优化性格,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牢固树立起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

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创新,关键在人才。大学生作为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要以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投入学习和工作,立志做自

主创新的先锋、拼搏进取的楷模。

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评价,以确定人生是否值得。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价值是一个含义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哲学中,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的关系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作为人生价值的“价值”,所指的是哲学语境中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价值是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这里的“用”、“利”、“值”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价值判断密切相关。人际交往、学习、工作、娱乐、休闲,当人们从事这些活动时,头脑中就包含着关于这些活动的功用乃至善恶、美丑的某种价值判断。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身以及对于各种价值观念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

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人生活在一个充满价值的世界上,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努力与命运、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总是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简单地说,人生价值,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和评价标准,也就是关于什么样的人生目的最值得去追求、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的观点。

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一个人自觉地追求着自己认定的人生目的,是因为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作了肯定的价值判断,认为这样的生活具有或者能够创造价值。“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一个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待生活,处理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人生价值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当代大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明晰荣辱之分,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生命对于每个人是平等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的生命价值重如泰山,有的人却轻如鸿毛?这是因为,人生的价值有大有小,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客观的。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4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任何个人要生存下去,必须满足自己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个体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不同,从而使得社会中的个体成为具有差异的个性存在。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人不仅有生存的需要,还有发展的需要,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72页。

的过程。社会是人创造并由个体组成的,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又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社会中的人们所创造的,社会对人生的价值,不过是由无数过去和现在的人生对社会的价值所构成的。在此意义上说,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前提。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

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作为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自己的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与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能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也不同,不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就没有实现人生价值。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与能力相对应的职责联系起来。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局限于物质贡献,而忽视其精神贡献。其实,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评价一

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要承认他为社会贡献的有形的物质成果,也要看到他为社会贡献的无形的精神成果。社会劳动的内容是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统一,精神贡献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前提,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是人创造并由个体组成的,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使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确立更好的基础。

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动机和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动机引发行为,行为造成效果;效果必由行为造成,行为必由隐藏其后的动机支配。一般说来,动机善,相应地效果也善;动机恶,效果也恶。但是,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善的动机也可能产生恶的效果,恶的动机也可能产生善的效果。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查动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在坚持动机和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