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睡前小故事:太阳、地球和月亮

睡前小故事:太阳、地球和月亮

睡前小故事:太阳、地球和月亮
睡前小故事:太阳、地球和月亮

睡前小故事:太阳、地球和月亮

带了一本《地球的100个为什么》和一张世界地图给小老虎,于是他对天体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自圆其说,只能编造了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浩淼无边地宇宙里有一颗硕大无比的星球。(问:比地球大吗?答:比地球大许多许多!)一天,这个星球突然发生了大爆炸,整个星球外壳被炸飞。

留下的球核就是太阳。

被炸飞的球壳在宇宙中飞离太阳,但是太阳实在太大了,太阳引力使这些碎片飞离的速度慢下来。渐渐的它们停下了往外飞的脚步,绕着太阳旋转。于是,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了许多一闪一闪的小星星。

在同一轨道上的小星星实在太多了,看上去就像云彩一样——我们把它叫做星云。星云里的小星星们经常会拥抱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于是抱成一团的星星愈来愈大。愈大引力也大,就把周围许多小星星吸引了过来。

过了很久,在离太阳不远也不近的轨道上的星云变成了两个星球。一个很大很大,一个很小很小,大的那个就叫做地球,小的那个叫做月亮。

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不时有进入轨道上的小星星飞到地球、飞上月亮。

有一次。一个小星星飞到地球砸在我们现在呆的地方(佛罗里达),砸出了一个大大坑,大西洋的水灌了进来,形成了一片海。它就叫

“墨西哥湾。墨西哥湾的北面有一个地方叫塔拉哈西。”这是小老虎给故事的结束语。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 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

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 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9.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10.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1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1.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为望月。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 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 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 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 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 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 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

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 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 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 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 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 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 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 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 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 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 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 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 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 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试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仰望天空,我们感觉它们差不多大,原因是()。 A.我们用眼睛无法观察仔细 B.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月球离我们近 C.站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2.关于太阳和月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和月球都会发光 B.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小 C.太阳表面有黑子,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3.要记录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可以用()。 A.韦恩图 B.折线图 C.气泡图 4.下列关于影子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 B.有光就一定有影子 C.有光源、遮挡物和屏才会有影子 5.某天下午2时,小红测得一棵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2米,如果1小时后再测,树的影子长度会()。 A.不变 B.大于2米 C.小于2米 6.地球的天然卫星有()颗。 A.1 B.2 C.无数 7.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各种小球来模拟()。 A月球表面 B. 不同大小的陨石 C.各种环形山 8.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相比较,谁大谁小呢?()。 A.海洋大 B.陆地大 C.差不多大 9.和太阳、月球相比较,地球的独特之处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不会发光 C.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

10.如图,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分别照射同一个杯子,产生的影子()。 A.形状不同 B.形状相同 C.方向相同 11.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从科幻漫画书上剪下图片,贴到海报上 B.从科学书籍上收集文字资料,并判断资料的科学性 C.把实拍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到海报上 12.农历上半月,月相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13.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了出发地,下图表示的是航海路线。这件事证明了地球是()。 A.球形的 B.方的 C.无法判断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doc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14、白天与黑夜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轴、北极、南极。(事实性知识)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个小时。(事实性知识) 3.自转就是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概念性知识) 4.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概念性知识) 5.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的外部组成部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3、利用地球自转的定义,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二)科学技能 1、系统的观察,发现地球昼夜更替与太阳和地球本身有关。(程序性知识的分析水平) 2、能通过实验,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程序性知识的创造水平) 3、能利用地球自转解释不同地区昼夜变化情况。(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和分析)(三)科学态度 1、对地球的昼夜更替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地球昼夜更替的秘密。 2、更细致的观察,观察到的现象就更真实。 3、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15、昼夜与生物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昼夜更替是有规律的。(概念性知识) 2、昼夜更替对植物有影响。(概念性知识) 3、昼夜更替对动物有影响。(概念性知识) 4、昼夜更替对人的影响。(概念性知识) 5、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设计花钟。(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

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2、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3、动植物具有昼行性和夜行性的区别。(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二)科学技能 1、能对“昼夜更替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吗”的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观察实验的实验步骤。(程序性知识的创造水平) 2、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和分析水平) (三)科学态度 1、对动、植物随昼夜更替产生变化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研究其中的规律。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将自己的意见公开,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 16、四季更替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轴、北极、南极。(事实性知识) 2、地球围绕太阳转。(事实性知识)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事实性知识) 4、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事实性知识) 5、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概念性知识) 6、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的外部组成部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2、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编写二十四节气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3、通过对地球公转的研究,推论四季形成的原因。(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 一.太阳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 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 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不能直接观察太阳 二.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地球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高中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水平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 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 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 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 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 以及因为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 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

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 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 长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因为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和原 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 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 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因为空间两点是决定 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所以,我们完全能够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能够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绝大 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 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 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 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 某一个月相来说,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 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

太阳地球和月亮

太阳地球和月亮 1、打开flash软件,新建一个动画,在“属性面板设置其尺寸宽、高为550*400,背景为“黑”色,“确定”。 2、点“插入”—“新建元件”,新建一个名叫“月亮”的图形元件,“确定”。 3、在元件“月亮”的编辑区域内,选择“工具”面板的“椭圆工具”,设置其”笔触颜料”为“无”,填充色为白灰径向渐变,(注:放射状),在“混色器”中选择径向渐变的左边色块为“白”、右边色块为“灰”。(红:20 4、绿“204、蓝:204、Alpha100%、代码:#CCCCCC)。 4、在“混色器”中选择径向渐变左边为“白”,右边为“灰”。 5、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画一个正圆。 6、在“属性”面板中设置“月亮”的宽、高:20*20,X轴、Y轴为:-10*-10。 7、点“场景1”,返回到场景1的编辑区。 8、点“插入”—“新建元件”,新建一个名叫“月球运动”的影片剪辑元件,“确定”。 9、在元件“月球运动”的编辑区域内,选择“工具”面板中的“椭圆工具”,设置其“笔触颜色”为“无”,填充色为蓝黑径向渐变。 10、在“混色器”中选择径向渐变的左边色块为淡蓝色,右边色块为深蓝色,按注shift键,拖动鼠标,画一个正圆。(注:红:0、绿:0、蓝:255、Alpha100%,代码:#0000FF)。

11、在“工具”面板中选择“填充变形工具”,点刚才画的蓝地球,拖动中间的控制点到地球的左下角。选择“箭头工具”,点地球,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其宽、高为:35*35,X轴、Y轴:-17.5*17.5。 12、在第30帧点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帧”。 13、锁定图层1,点“插入图层”按钮,插入图层2。 14、在图层2的第1帧按F11键调出“库”面板,将图形元件“月亮”拖到工作区。 15、在图层2第30帧点鼠标右键,插入关键帧。 16、锁定图层2,点“添加运动引导层”按钮,插入引导层。 17、在引导层的第1帧选择“椭圆工具”,定义笔触颜色为“黄”,填充色为“无”,围绕地球画一个椭圆,作为“月球”运动的轨迹。 18、选择“橡皮工具”,将刚才画的椭圆擦一个小口,然后锁定引导层,打开图层2的锁。 19、在图层2的第1帧将月球元件,拖到椭圆缺口的右边线头。 20、在图层2的第30帧将月球元件,拖到椭圆缺口的左边线头。 21、回到图层2的第1帧,在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为“运动”。点场景1,返回场景1编辑区。 22、在图层1第1帧选择椭圆工具,设置其“笔触颜色”为“无”,填充色为径向渐变,在“混色器”中选择径向渐变的左边色块为“淡红色”,右边色块为“深红色”。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画一个正圆。注(红:255、绿:102、蓝:102、Alpha100%、代码:#FF6666)。

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1.2.1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教材第9页图1.4) 二)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反应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按这样的速度消耗,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教材第7页图1.5)把我国太阳能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问题:请学生判断下列4个地区各属于哪一类型区?简单分析其中最丰富区和最贫乏区的形成原因。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海南岛 答: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海南岛为可利用区。青藏高原为丰富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天气晴朗,这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四川盆地为贫乏区,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教材第6页图1.4) 二)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反应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按这样的速度消耗,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教材第7页图1.5)把我国太阳能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思考问题:请学生判断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海南岛4个地区各属于哪一类型区?简单分析其中最丰富区和最贫乏区的形成原因。 答: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海南岛为可利用区。青藏高原为丰富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天气晴朗,这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四川盆地为贫乏区,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教材第7页图1.6) 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层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很剧烈。 一、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1、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常出现的一些暗黑的斑点。 问题:①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图1.7)分析太阳黑子“黑”的原因? 答:①因为光球层黑子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它地方温度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问题:②让学生依据(教材第8页图1.9)估算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答:②从图可看出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11年。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水平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因为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

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长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因为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因为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所以,我们完全能够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能够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绝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某一个月相来说,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

太阳 球与地球的关系

第二节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的] 1.认识这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 2.我们在平时能看到日食,日环食,月食,月相的变化,太阳黑子等都反应了这三者之间的变化。 [教学内容]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介绍太阳辐射这个新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2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在课堂上阅读从网上复制的资料说今年是太阳活动极大年,) 太阳热情没完没了:耀斑刚去冕洞又来 ( June 28, 2000, 09:23 AM ) 太阳的“热情”似乎没完没了。今天上午,我国上空电离层再次遭到太阳的“干扰”,部分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从今天零时起,满洲里、长春、北京、兰州、乌鲁木齐等地相继发生中型电离层干扰现象。满洲里到河南新乡的短波通信电路从6时起逐渐受到影响,8时到12时30分左右,整个短波通信中断,13时起通信逐渐恢复。青岛到新乡的短波通信在8时到11时30分也全部中断,12时30分起开始恢复。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索玉成高级工程师说,引起这次干扰的“罪魁”是日面上的冕洞现象。冕洞和耀斑、暗条等一样,是太阳的一种活动形式。和耀斑一样,当日面出现冕洞现象时,也会抛射带电粒子流,从而影响地

球电离层。 和耀斑不一样的是,无论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还是在低年,冕洞现象都可能存在,而且往往寿命较长,短则半月,多则超过一年。由于太阳自转一次需要27天,因此,长寿命的冕洞就可能以27天左右的周期对地球造成循环“干扰”。 据悉,随着太阳活动峰年的到来,我国有关机构正在加紧对太阳活动所造成的电离层干扰进行监测和预报。进入6月以来,我国境内短波通信等技术系统已多次遭太阳“干扰”,多为耀斑所为。 风暴来自太阳 刘亚东(7/31 09:20) 我们的太阳正处于活动高峰期。2000年7月14日20时,中国风云二号卫星和风云一号卫星的空间粒子监测仪,记录到本次太阳活动周期中迄今最强烈的一次太阳风暴。16日,太阳风暴抵达地球。中国北方地区从零时起,南方地区从5时起,电离层的部分临界频率急剧下降或被严重遮蔽,直到不见回波。与此同时,地磁指数也发生剧烈变化。虽然太阳风暴的侵扰已于当日20时至24时左右在我国陆续结束,但直到2005年,本周期的太阳活动仍随时可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制造麻烦。 “太阳质子事件” 在11年的周期里,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时,太阳黑子出现得最为密集和频繁。这时,太阳喷射的大量质子、电子、α粒子和重离子等高能带电粒子不断冲击地球,形成所谓的太阳风暴。太阳风暴,专家称之为“太阳质子事件”。它可以给地球造成各种破坏,从鸽子的定向到通讯卫星和电网的运行。 太阳风暴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个古时令人感到困惑、恐惧和好奇的自然现象,越来越变成现代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专家们1996年预言,新千年的这次太阳活动高峰给地球造成的混乱,在程度上虽不及曾记录到200多个太阳黑子的1958年,但其活动强度却可能成为过去130年里最大的两、三次之一。11年前的上一次太阳活动高峰让我们看到,恶劣的太阳气候具有怎样的破坏力。1989年3月的一个深夜,英国哥伦比亚和加拿大安大略的射电天文望远镜设施的记录仪指针突然打满刻度,警报器令人心惊肉跳地响起。天文学家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原因:几分钟前,在1.5亿公里以外,太阳磁场朝着地球释放了一阵巨大的能量,就像是一次太阳热带风暴。他们来不及更多地思考,立即向加拿大和美国政府机构报告,在未来36至48小时内,太阳风暴的下一波,即充斥着激发态逊原子粒子的气体云,将抵达地球。一点儿不错。3月13日一早,太阳风暴如期抵达地球。在外层空间,因吸收热量而膨胀的大气把卫星挤出原位。几秒钟内,太阳的过剩能量汹涌澎湃地穿过上北半球的输电线。斯德哥尔摩的灯光颤抖。多伦多的防盗报警器一片尖啸。魁北克的输电系统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习题及答案解析

仰望天空 一、填空题 1、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两种,分别是()和()。 2、()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3、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看起来越(),反之则看起来越大。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要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得多,所以看上去大小差不多。 二、判断题。 1、月球和太阳一样,可以自己发光。() 2、月球的表面是光滑的。() 3、月球的大小与太阳相同。() 4、太阳是一个固态的球体。() 5、月球和太阳一样有黑子。() 三、选择题。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A.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 2、地球上自然状态下的光和热都来自( )。 A.太阳 B.月球 C.地球内部 3、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4、太阳黑子的温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相比,( )。 A.太阳黑子的温度高 B.太阳黑子的温度低 C.一样高

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填入下图。 五、实验探究 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想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为什么看起来大小差不多”,如下图所示。 1、他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 2、大的圆纸片代表()。 3、从实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六、综合分析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找个天气晴朗、月光明亮的夜晚,看一看月亮上的图案,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推测月亮上的图案是由什么构成的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月球 太阳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3、晴天时,在室外可以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辨别方向。将铅笔用橡皮泥竖直地固定住,然后将其放在阳光下。在正午时,太阳在()方,铅笔的影子指向()方。 二、判断题。 1、如果太阳在你的后面,那么影子就出现在你的前面。() 2、同一时刻,阳光下的柳树和凤仙花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 3、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一直保持不变。() 4、在我国,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由东到南再到西的。() 5、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高低变化:高→低→高。() 三、选择题。 1、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 )。 A.方向保持不变 B.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 C.长短保持不变 2、同一时间在阳光下观察两棵相邻的小树的影子,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3、一天早晨,小亮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为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这棵小树的影子,会发现( )。 A.影子的长度小于5米 B. 影子的长度大于5米 C. 影子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 4、图中的仪器叫( )。 A.磨盘 B.司南 C.日晷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地球和月球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太阳性质与地球的关系。 2.月球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月相,做观察记录。 (三)德育渗透点 1.认识地、月、日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2.认识日、月对人类生产、生活、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地球上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2.难点:月相变化原理。 3.疑点:太阳活动如何能影响地球。 4.解决办法:运用物理知识,通过看图、分析、演示、录像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对月相图片的试错法排列、分析、讨论。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太阳能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月相变化原理。 (二)整体感知 通过录像光盘等视听资料,让学生认识地、月、日在宇宙空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从宇宙的视点看地、月、日三者的相互影响与依存关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太阳 1.思考:太阳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 4H——He(热核聚变) 数据:(400万吨/秒×50亿年)÷太阳本体=0.03% 太阳每秒钟损失400万吨的质量,变为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地球可以捕捉到20亿分之一,但每分钟仍可得到相当于4亿吨煤的热量。太阳在50亿年的热核聚变中只损失了其质量的0.03%。 太阳能量巨大。 2.讨论:除直接使用的太阳能外,地球上哪些能源来于太阳? 解释: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月球和地球的起源关系有三种! 1。捕获说,是地球捕捉的一颗卫星! 2。同源说,是形成地球的原始物质同时形成的月球! 3。撞击说,指地球形成之初被一颗直径大概火星那么大的一颗星球撞击抛出的飞溅物,在轨道上形成了月球!(这个是最流行的、也是被最多人承认的说法)地月关系:属于行星系统,地球为主星,月球为卫星,月球绕地球旋转! 月球的作用,1。使地球减速,地球形成之初自传速度使大概每圈9个小时!通过月球的减速降到现在每天24小时!2。保护地球,可以清楚地球的轨道垃圾(指的是宇宙中的陨石和流星体)使地球免于撞击,因为除了很少的一部角度飞向地球的陨石外,大部分都会绕地球旋转,然后螺旋下降撞击地球,而月球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它的引力把它吸引到月球上去!3.潮汐现象!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者构成地-月系统,属行星-卫星一级天体系统。 月亮饶着地球转,一圈约一个月。地球饶着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让我们再次跳转到太阳系的视角,观察一下地球与月球这对姐妹星。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橙子的话,月球的大小就相当于一颗樱桃。 如果你在月球上抛下一块石头,它降落的速度会非常慢,而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够跳跃很高。如果你在地球上的重量为150磅,那你在月球仅重25榜。 地月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大约是三十个地球的直径。如果我们能乘坐民航飞机飞到月球上,需要连续飞行20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想走到月球上,按日行百里的速度来计算,大概要走21年。 月球环绕地球支行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因此月球每次环绕一周时,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最小满月比最大满月小14%,但亮度却增加30%。实际上最大满月和最小满月之间并不是月球体积变大,只是它与地球的距离发生变化而已。 当月球抵达远地点时,与地球的距离为405500公里时,在地球上月球呈出出最小的满月。 当月球抵达最近地点时,与地球的距离为363300公里时,与地球上月球呈现出最大的满月。 直径:月球直径3476公里为地球的四分之一。 体积:月球体积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质量:月球质量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