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学导读教学大纲

国学导读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the classics of Chinese culture.

制定单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系、部)

制定人:刘成荣

审核人:洪涛(课程组长)

编写时间:2011年12月10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本课程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为3,学时36.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本院对外汉语、文秘专业的三年级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本课程要求学生先期修完中国古代文学史(尤其先秦两汉段),古代汉语,古代音韵学,中国古代哲学等课程,具备较强的古文阅读能力。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讲授《周易》《礼记》《左传》《史记》《论语》《庄子》《诗经》《楚辞》等八部经典,大体依据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介绍各自的成书和传播,后人的接受与研究状况,经典自身的思想文化特点,以及现代影响等内容,旨在揭开这些典籍的神秘面纱,还其本来面貌,为学生正确学习古代经典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其思考与研究的能力。The course mainly includes eight important ancient classical books Zhouyi, Liji, Zuozhuan, Shji, Lunyu, Zhuangzi, Shijing, Chuci. We will study many contents in this course, such as the historical interpretive tradition of these books, the subjects, the famous scholars and writings, the methods of studying. Through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not only comprehend what were the ancient books, but also know how to study, and finally they will get great improvement on independent thinking.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周易》、《礼记》、《左传》、《史记》、《论语》、《庄子》、《诗经》、《楚辞》等八部经典文本的集中研读,达到对古代经典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初步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四、师资团队

刘成荣:文学博士,讲师,liuchrong654321@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11987613.html,,138********,国交院

五、教学资源

教材:朱自清《经典常谈》网络:国学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11987613.html,

资料:王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程颐《周易》,朱熹《周易本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金锦芳《周易全解》《周易讲座》,黄寿祺《周易译注》,刘大钧《周易概论》,张善文《周易入门》(以上为《周易》)孙希旦《礼记集解》,朱彬《礼记训纂》,黄以周《礼书通故》,钱玄《三礼通论》,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以上为《礼记》)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沈玉成《左传译文》,沈玉成《春秋左传学史稿》,张高评《左传导读》(以上为《左传》)钱穆《史学名著》、《史记地名考》,崔适《史记探源》,《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刘宋时裴駰)、《史记索隐》(唐司马贞)、《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泷川资言《史记汇注考证》,王伯祥《史记选》,韩兆琦《史记讲座》,钱钟书《管锥编》(以上为《史记》)何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黄式三《论语后案》,杨树达《论语疏证》,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孙钦善《论语注译》《论语本解》,程树德《论语集释》(以上为《论语》)郭象《庄子注》、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刘武《庄子内篇补正》,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庄子浅注》,崔大华《庄学研究》,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王博《庄子哲学》,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以上为《庄子》)孔颖达《毛诗正义》,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方玉润《诗经原始》,闻一多《风诗类钞》,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洪湛侯《诗经学史》,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以上为《诗经》)王逸《楚辞注》,朱熹《楚辞集注》,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游国恩《离骚纂义》,姜亮夫《屈原与楚辞》,金开诚《屈原集校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王力《楚辞韵读》(以上为《楚辞》)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章炳麟《国学概论》,吕思勉《经子解题》,朱自清《经典常谈》,杨伯峻《经书浅谈》,钱钟书《管锥编》,张之洞《书目答问》。(以上为综合类)六、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先秦文学的学术训练,具备相关的专业修养,知识储备丰厚,有相关的科研背景,并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七、学习要求

选修本课程的所有同学,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撰写期中小论文,并最终通过期末考试。

八、考核方案

本课程的最后成绩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即课堂讨论、期中论文、期末论文。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课堂讨论30%;期中论文30%;期末论文40%.。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表

第三部分教学要点

第一章《周易》作者、构成及成书第一节《周易》释名

一、连山释名

二、归藏释名

三、周易释名

四、易之流变

第二节《周易》构成

一、易经之释

二、易传之释

三、经传关系

四、流传形态

第三节《周易》作者

一、伏羲说

二、文王说

三、孔子说

四、其他说

第四节《易传》成书

一、金景芳

二、李镜池

三、张岱年

四、刘大钧

第二章《周易》的象、数、理、占第一节《周易》之象

一、观象设辞

二、象辞关系

三、八卦象义

第二节《周易》之数

一、八卦之数

三、六爻之数

三、周易逆数

第三节《周易》之理

一、《周易》之理

二、《易经》之理

三、《易传》之理

第四节《周易》之占

一、筮法规则

二、筮法详解

三、筮法示例

第五节《周易》接受

一、先秦之易

二、汉魏之易

三、其他易解

第三章《礼记》作者、内容及思想第一节“礼”释、礼仪与政治

一、礼之溯源

二、礼与礼仪

三、礼与政治

第二节《礼记》作者及其他

一、三礼简释

二、大戴礼记

三、小戴礼记

第三节《礼记》内容及思想

一、《礼记》内容

二、《礼记》思想

三、《礼记》音乐

第四章《礼记》的接受、价值及读法第一节《礼记》之接受

一、先秦礼学

二、清前礼学

三、唐前礼学

四、现代礼学

第二节《礼记》之价值

一、个体价值

二、家庭价值

三、社会价值

四、礼超越性

第三节《礼记》之读法

一、梁启超

二、王文锦

三、葛兆光

四、彭林

第四节《礼记》之示例

一、《学记》

二、《冠义》

三、《昏义》

四、《曲礼》

第五章《左传》多重价值的重新考量第一节中国先秦时期的学术风气

一、轴心时代

二、百家争鸣

三、文化地图

四、文化名家

第二节上古文明失落及后世想象

一、古代书劫

二、焚书坑儒

三、秦末战祸

四、后世想象

第三节《左传》价值的重新考量

一、经学价值

二、史学价值

三、子学价值

四、文学价值

第六章《左传》、孔子与《春秋》三传第一节《左传》与《春秋》

一、《春秋》之产生

二、《左传》之解经

三、《左传》之作者

第二节《左传》与“公”“谷”

一、《春秋》之经解

二、《三传》之解经

三、《三传》之评价

四、《三传》之示例

第三节《左传》与《国语》

一、《春秋》内外传

二、左、国非一人作

三、左、国非一书分

四、左、国其他关系

第四节《左传》基本知识

一、主要内容

二、编写体例

三、解经体例

四、书目介绍

第七章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

第一节伟大的史学家

一、良好家世

二、从鸿儒游

三、壮游天下

四、个性特点

第二节悠久家学传统

一、家族专史

二、史官责任

三、临终托志

第三节“成一家之言”

一、经典序列

二、天人之际

三、一家之言

第八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一节《史记》基本知识

一、编写体例

二、篇目增补

三、班马优劣

第二节“史家之绝唱”

一、史学传统

二、实录之难

三、马迁胆略

第三节“无韵之离骚”

一、离骚本义考

二、马迁发愤说

三、名篇的示例

第九章《论语》的价值与读法第一节《论语》价值

一、《论语》在古代

二、《论语》在现代

三、《论语》半部说

第二节《论语》本义

一、《论语》释“论”

二、《论语》之作者

三、《论语》之成书

第三节《论语》读法

一、苏轼的读法

二、程颐的读法

三、今人的读法

第十章《论语》文本专题解读第一节孔子世家

一、孔子家世

二、孔子形象

三、孔子周游

四、孔子传说

第二节孔门弟子

一、颜回

二、子路

三、子贡

四、其他

第三节何谓仁者

一、为何重仁

二、仁的特征

三、仁的途径

四、仁的榜样

第四节谋道干禄

一、义利之辨

二、穷达之说

三、谋道干禄

四、先进后进

第五节君子知命

一、何谓君子

二、何谓天命

三、天命有无

四、君子知命

第十一章庄子、《庄子》与庄学第一节庄子其人其友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交游

第二节《庄子》简释

一、《庄子》之构成

二、《庄子》之异说

三、《庄子》之艺术

第三节《庄子》佚文

一、汉志篇目

二、寓言故事

三、宋人特点

第十二章庄子思想体系之考察

第一节庄子为什么写作

一、社会的背景

二、庄子的立场

三、庄子的读法

第二节庄子呈现之思想

一、人生哲学

二、社会哲学

三、自然哲学

第三节庄子如何逍遥游

一、见独

二、心斋

三、坐忘

第四节独特的言说方式

一、寓言

二、重言

三、卮言

第十三章《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第一节《诗经》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组成

二、基本特征

第二节《诗经》的作者成书

一、成书过程

二、诗篇作者

三、经外逸诗

第三节《诗经》的时空分布

一、地域分布

二、时间跨度

三、文学地图

第十四章《诗经》的性质及其接受第一节春秋时期的《诗经》之用

一、贵族教育

二、礼仪应用

三、赋诗言志

第二节孔子与《诗经》的经典化

一、孔子整理《诗经》

二、孔子研究《诗经》

三、孔门诗教与“诗论”

第三节孟、荀对《诗经》的接受

一、孟子《诗经》学

二、荀子《诗经》学

三、儒家《诗经》学

第四节作为官学的汉代《诗》学

一、汉代五经博士

二、今文诗古文诗

三、四家诗的兴替

四、诗教传统形成

第五节唐代而下的《诗经》接受

一、啖助与新《春秋》学

二、宋朱熹与《诗集传》

三、方玉润《诗经原始》

四、闻一多之社会学向度

五、钱穆关于历史学解读

第十五章《楚辞》与屈原第一节关于《楚辞》

一、文学溯源

二、楚辞释名

三、楚辞雏形

四、楚辞特征

第二节屈原其人

一、屈原有无

二、历史资料

三、仕途变迁

四、屈原生卒

第三节诗骚传统

一、两种文化

二、两类文风

三、文学影响

四、文化影响

第十六章《楚辞》之篇解第一节《离骚》

一、离骚释义

二、屈原述古

三、爱国矛盾

四、比兴手法

第二节《九歌》

一、九歌溯源

二、基本篇什

三、作品用途

四、艺术特色

第三节《九章》

一、基本篇目

二、写作时地

三、作品赏析

四、作品比较

第四节《天问》

一、《天问》释名

二、《天问》结构

三、《天问》主题

四、《天问》神话

五、《天问》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