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促进低碳发展的公共政策

促进低碳发展的公共政策

促进低碳发展的公共政策
促进低碳发展的公共政策

促进低碳发展的公共政策

摘要:在气候变化备受国际关注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总结了他们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提出中国应该在全面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增加研发投入,以技术和市场为根本,综合运用各种政策促进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公共政策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ing about climate chang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en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ccumulated a certain number of experience. As the big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no doubt, China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olicy instruments us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to promote their respective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summing up the inspiration and revelation of these polies on China. Then the conclusion has been made: China is supposed to fully understand low-carbon economy, increasing R&D investment, fundamentally depending on the technology and market, making full use of various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Low-carbon economy Public policy

一、引言

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农业粮食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全球能源供给的严重不平衡;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在世界各国亦频繁出现。气候问题、能源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问题而努力。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 (Low-carbon Economy)概念首先由英国提出,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所以低碳经济被人们认为将会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关政策举措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英国低碳经济的政策思路是通过政府引导与商业激励,鼓励市场运用最新的低碳技术,为工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明确和稳定的政策框架,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具体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第二,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等市场机制(UK ETS)。[1]第三,建立碳基金(Carbon Trust),[2]发挥政府在扶持和鼓励开发低碳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挪威长期致力于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政府一直为推进挪威成为一个低温室气体排放国而积极努力。2007年6月,挪威环境部发布了2006-2007环境白皮书,提出挪威低碳发展的政策和目标:第一,2008-2012年挪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量的10%;第二,到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挪威1990年排放量的30%;第三,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挪威产生的排放量,成为碳中性国家。

意大利虽然并没有广泛使用低碳经济这个词汇,但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甚至是零碳经济。[2]除落实《京都议定书》的义务,还通过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绿色证书”制度、提高能源效率的“白色证书”制度等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并鼓励低碳技术的开发。

美国虽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发展低碳经济、研究低碳产品从没放弃过。除投入巨资研发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发电厂,西部地区自发建立了碳排放贸易制度,并实施企业自愿减排计划等系列政策。尤其是其最近发布实施的《能源政策法》,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日本于2004年11月颁布了新环境税计划,该计划旨在增强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完成《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任务。根据该计划,日本每户居民每年将缴纳3000日元环境税,以帮助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3]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费大量能源和资源,因此,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较大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中国的GDP增长大约占全世界的10%,而同期能源消费增长却占世界的27%,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34%。[4] 中国能源消费和温

室气体排放的净增长趋势显示中国减排形式严峻。此外,从主观方面来说,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两型社会的建设也需要寻求更科学更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把单位GDP 的能源强度在五年内降低20%,同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在未来20-50年间,中国需要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寻求平衡。

另一方面,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如国际上就有观点认为,要实现公约“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最终目标,要以中国实施大量减排为先决条件。[5]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是唯一在排放量上接近于美国的国家(如表1所示)。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专家预测中国在2020年前后CO2的排放量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中国在减排方面遇到的国际政治压力也将会越来越大,要树立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表一: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

数据来源:根据碳监测行动(CARMA)网站整理

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政策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能源效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将低碳能源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二是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等市场机制,设定排放上限,依靠碳排放贸易来激励对提高能效和清洁技术开发的投资;三是设立碳基金,发挥政府在扶持和鼓励开发低碳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6]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是强化国家的政策导向作用,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努力减缓温室气

体排放。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7]充分认识并重视企业在低碳经济中的积极带动作用,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力量,所以要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低碳文化”。

低碳经济在中国尚处于幼稚产业时期,没有发达的市场和适当的规模,在国际市场上更缺乏竞争力,所以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历史因素、人口素质、文化传统、资源禀赋、能源结构来制定适合我国低碳发展的政策:

1、基本保证: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低碳能源。据粗略统计,2004年,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分别占75.6%和67.7%,石油占13.5%和22.7%,天然气占3.0%和2.6%,水电占7.9%和7.0%。[8]而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中国的资源特点是多煤少油,并且在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油次之,而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只有煤炭的60%。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从保证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必然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受资源禀赋、技术状况和经济成本的约束,如果能源总量仍大幅增长,那么结构调整就有可能无法满足能源供给的需求,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仍可能大幅增加,政策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重要保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节能优先作用。节能是保证能源供应量、实现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有专家预测通过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中国有望将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减少15%以上。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未来20年,世界能源强度年均下降约为1.1%,中国要实现这一目标,其能源强度年均下降2.3%。因此抓好工业、交通和建筑这三大部门的节能提效工作将是我们今后实施的重点。

3关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处于同样的技术水平,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则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对于农业来说,无论是传统农业生产还是现代农业生产都改变不了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对光、热、土地等自然因素的依赖,商品能源的使用只是辅助性的或是对劳动力的替代。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服务,虽然在服务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需要一些办公和运行设备,需要消耗商品能源,但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也非常有限。但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所以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但产业结构是与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其调整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挑战,充分实现工业化,逐步提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调整产业结构将是一条艰辛的必走之路。

4、战略选择:提倡低碳消费,遏制奢侈浪费。低碳消费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多选用低碳或无碳的产品,从消费环节上减少碳排放,同时引导厂商改变产品结构,以低碳需求的增加促进低碳产品的的供应。低碳消

费还要注意节约资源,中国能源资源总量较为匮乏,结构也不合理。但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和攀比心态的影响,社会中浪费现象比较多,中国“地大物博”的一贯看法更是使社会种能源浪费惊人。因此,遏制奢侈消费,减少浪费,提倡低碳消费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

5、有效途经:发挥碳汇潜力。碳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因此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大力发展林业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中被认为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减排途径。研究也表明,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7.1亿吨碳。但这种吸收能力相对于中国的排放总量来说,还是很有限的。虽然中国可以通过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来扩大生物碳库的容量。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同时考虑到中国1/3的沙漠和1/4的高原土地,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也会较大。因此,在看到森林碳汇潜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其极限。

6、根本出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国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相对不足。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是无法真正发挥低碳经济的潜力,但依靠发达国家技术自然扩散带来的溢出效益或者商业性的技术贸易也是不够的。虽然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来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真正积极意义上的技术转让进展十分缓慢。因此,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寻求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推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9]中国也应该主动加大与国际社会尤其是低碳经济发展

较快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大力开发CDM项目,有效利用CDM带来的机遇,从发达国家引入成熟的技术,加强消化、再吸收和自我创新能力,从而降低成本,缩短技术产业化的时间。

7、经济保障:拓展多渠道融资开发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低碳产品,增加碳汇潜力还是研发投入或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并且见效周期长具有一定风险,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初期,资金的来源就会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通过投资补贴、贴息贷款、税收优惠、吸收外资、高排高税等方式来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在充分发掘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开辟国际融资渠道,大力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五、总结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不但有利于实现国内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发展,无疑也会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形式不容乐观,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改变、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矛盾尖锐、总体技术落后、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凸显。所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综合利用法律、经济、金融各种政策;加大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促进民众的意

识,倡导健康的绿色消费;尽快建立低碳专项基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政策的贯彻力度,开发低碳经济的潜力,全面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 欧盟的排放许可贸易机制(EU ETS)已于2005年的1月1日正式启动,它覆盖了欧盟25个成员国(包括2004年已经加入的10个新成员),包含近12,000个工业排放实体,占欧盟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5%以上。欧盟建立内部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有着双重效益: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安排控制达到《京都议定书》目标所需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2008年实施全球碳贸易计划之前,为欧盟积累国际排放贸易的前期经验。欧盟确信排放贸易是一个非常成本有效的方法,可以使欧盟实现京都目标的成本减少35%,相当于到2012年每年13亿欧元的收益。

[2] 碳基金是一个独立的由政府投资市场运作的公司,目的主要是通过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工商业和公共部门革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从现在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 谈基金认为只要持续地采取行动排除影响向低碳经济过渡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上的障碍,就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开发利用低碳技术。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题班会教案图文稿

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题 班会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题班会九年级(2)2017年9月6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同时,绿色循环经济是社会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大势所趋。 2. 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和参与监督企业的环境效应的落实。 3. 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树立低碳意识,节能环保,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绿色。 教学重点:使孩子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节约习惯。认识到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教学难点:体会到人情比金钱更可贵,并从花零用钱的过程中建立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引出班会主题 观看视频音乐《地球,你好吗》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完毕)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地球,你好吗》,你们说现在的地球还好吗(学生回答)如果不好,地球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有什么联系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怎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呢这是今天主题班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解的内容。 二、认清现状,介绍“低碳”及“低碳生活” 我们的现状。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

最新中国低碳能源的发展方向

中国低碳能源的发展 方向

中国低碳能源的发展方向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低碳能源是领先世界的机遇。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目标,中国发展低碳能源的意义重大。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加强建筑、交通两大消耗领域低碳能源利用;尽最大可能促进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全方位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的安全利用;等等。 [关键词]低碳;能源;低碳能源;发展 一、低碳能源是领先世界经济的新机遇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能源类型的利用和开发的水平密切相关。能源既是“工业的粮食”甚或“现代工业的血液”,但却持续释放着巨大的外部性影响。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远甚于其他产业。人类从19世纪开始工业化进程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能源构成的转型。图1 给出了世界能源构成变化的历史轨迹[1]。第一次大转型开始于19世纪,

由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所促成的由薪柴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向煤的转化。在图上,曲线是从1850年,再生能源占80%,煤炭占20%,油气为零的A点开始,一直朝煤炭比率增加的右方延伸的。第二次是在20世纪初的20年间;从煤转向石油,推动力是汽车和飞机的普遍使用。在图上可以看到曲线在1900年和1920年附近转折的B点;然后一直向上。到1990年至今的近20年间,在油气占60%多、煤炭占约30%、非化石能源占10%的区域徘徊。而从现在开始,人类间将开始第三次能源大转型,即重点转向可再生能源,并且化石能源内部结构重组。发展的大方向就是图上的两个直朝向右下方红色的箭头。2030年的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到40%、油气和煤炭各占30%左右;到2100年,非化石能源趋近60%、油气和煤炭各占20%左右。这次大转型的推动力主要是气候变化。自开始工业化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自1990年开始的近20年来,由于化石能源加速消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和各种灾害性气象增加的频度和速度都大大增加了。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两代人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加速了气候变化和地球表面升温人为的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也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重构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格局是推动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基础。高强度化石能源开发和利用在大大增加人类财富、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严重损

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

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 (2015-2017年)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落实《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14〕2423号),加快高效配电变压器开发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配电变压器能效水平,促进配电变压器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和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实施全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 一、实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的必要性 配电变压器是指运行电压等级为6-35千伏、容量在6300千伏安及以下,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电力变压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城市社区等终端用能领域。截止2013年底,我国在网运行的配电变压器总台数约1530万台,总容量约48亿千伏安。其中,电网公司运行管理的配电变压器台数约860万台,其他企业运行管理的约670万台。 据统计,我国输配电损耗占全国发电量的6.6%左右,其中配电变压器损耗占到40-50%。以2013年全国发电量5.32万亿千瓦时计算,全国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约17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电站2013年全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的1.7倍,电能损耗十分严重。 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出台了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政策。美国早在1998年就发起“能效之星变压器计划”,欧盟在2005年实行了“配电变压器推广合作伙伴计划”,日本于2006年开始实施“变压器能效领跑者计划”。 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高效配电变压器应用和产业发展。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降低电力变压器损耗,其中空载损耗降低10-13%,负载损耗降低17-19%。2013年,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了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013),对配电变压器能效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些政策推动下,我国配电变压器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高效配电变压器(GB 20052-2013中规定的2级能效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产量有所增加,但整体能效水平仍然偏低。截止目前,全国在网运行配电变压器中高效配电变压器比例不足8.5%,新增量中高效配电变压器占比仅为12%,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节能潜力巨大。 通过制定实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加快高效配电变压器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我国配电变压器运行能效水平,对降低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推动配电变压器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企业为主体,以提升能效为目标,围绕配电变压器开发、生产、使用和回收等环节,加快推广、促进淘汰,逐步提升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标准规范,完善认证体系,严控市场准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实施机制,全面提高配电变压器能效水平,推动配电变压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节能降耗。 (二)基本原则

茶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讲话稿

茶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讲话 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在这绿遍,茶香的美好季节里,我们迎来了茶业发展的丰收季节,也迎来了我们最尊敬的客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倾力支持茶业发展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对茶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在第三届山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获奖的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对战斗在茶业生产第一线并付出辛勤劳动的乡镇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表示亲切慰问!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旨在重点研究和突破新形势下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思路,加速推进我市茶业发展,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做优做强我市茶业的信心和决心。前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县、县等对加快我市茶业转型升级作了很好发言,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我市茶产业成效显著

茶业历经“九五”恢复发展、“十五”加快发展、“十*五”优化升级三个极不平凡阶段。十余年来,我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紧紧依托浙合作——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口帮扶 地区茶业发展这一平台,牢牢抓住科技兴茶这根主线,把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优势与我市禀赋资源、生态优势相嫁接,一大批适宜我市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工艺、设备落户,直接转化为发展产业的现实生产力,加速缩短了我市与发达地区茶业发展差距,凸显产业后发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追赶型跨越式产业发展之路。 (一)树立了茶业发展新理念。茶区涌现出上千服务茶区的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业主、大户,茶叶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等标准逐步与国内、国际接轨,“ 山”茶叶品牌已成为省著名品牌,山茶和七佛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山茶成为全国首批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茶文化开发内容不断拓展,茶业产业链和增收链不断延伸。生态、低碳、有机、名牌、精品、高端等现代茶业发展理念全面树立。 (二)提升了茶业科技新水平。十多年来,通过引进、筛选推无性系良种,集成良种良法、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的绿色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机械制作名优茶技术,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8.6万亩,生态茶园面积3.6万亩,绿色、有机茶园11万亩,引进推名优茶制作机械340余台套。全市名优茶产量已占总产量的XX%。白堃元等专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适合茶叶生产的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下) 1.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改革试点。 A.国家森林体制 B.国家公园体制 C.国家城市公园 D.国家地质公园 2.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划定()。 A.生态红线 B.保护红线 C.生态保护红线 D.基本红线 3.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不属于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的是()。 A.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5% B.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C.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 D.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4.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 A.国家节约计划 B.国家节约行动 C.国家节水行动 D.国家节水计划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2.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属于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是()。 A.全面整治黑臭水体 B.加大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C.严禁“洋垃圾”入境 D.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在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方面,习总书记表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正确 错误 2. 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环境成本高、经济社会效益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正确 错误 3. 我们要致力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正确 错误 4. 绿色发展是指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 正确

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能源发展

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能源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能源供求紧缺已对中国经济 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挑战。需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上升至国家摆脱能源 危机、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高度,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型升级”变革,推动煤炭化石能源向电能转化、液态燃料转化利 用的同时,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促动产业和能源协调可持续发展。 1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常规能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中国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供给不足已影响经济发展。a)常规能源储量急剧下降。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仅够开采20a、50a、100a。石油消费对外依 存度已达59.50%,天然气供需缺口超过30%1;b)能源结构严重失衡。 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0%、石油占17.70%、水能占7.10%、天 然气占4.70%、核能占0.80%、其它占1.20%2。且在未来几十年“富煤、贫油、少气”的储量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c)环境污染加剧。过 度开采煤炭等常规能源,已造成雾霾、地表沉陷、水位下降、气候变 化等环境污染。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损失已使每年GDP折损1.2%,世 行预测到2020年仅燃煤污染导致的损失将高达3900×108美元,相当 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d)使用低效。中国能源消费平均效率约 33.40%,比国际先进水平至少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能耗为世界 平均水平的2.50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2;e)应对能源 风险水平弱。中国已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资源净进口国,能 源安全问题突出。面对常规能源的短缺及开发利用的负环境效应,政 府需加速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新能源体系。 1.2开发新能源拥有巨大潜力符合低碳环保发展潮流新能源因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更能满足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新要求。国际能源署(IEA)2000年—2030年国际电力需求研究显示,新能源发电总量年 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各国普遍将新能源领域作为开发重点。中国可利

能源效率

聚焦节能:对我国"能源效率水平" 和"节能潜力"究竟该如何看? 山西统计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577404.html, 2006-11-24 8:37:20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效中心朱跃中)“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势头,而能源消费强劲反弹,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多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扭转,据测算,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1.06,高于2005年0.96的水平。能源消费超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进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要解决能源供求矛盾,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两条途径,从长远来看,“建立节能型社会、推进全面节能”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也成为上至国家领导重视,下至各种媒体报刊所争相报道的热点问题。在进行中外能源效率水平比较时,媒体常常会引用这样的说法,如:“我国单位能源创造的GDP只是日本的1/7,美国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或者诸如此类的说法。应该说,上述表述建立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如果脱离上下文,简单引用,甚至把它们作为节能潜力分析的依据,则很容易造成一些误解。 下面本文着重对能源效率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近年来我国能源与节能现状、节能潜力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常用指标(如GDP能耗)进行一些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几条结论。 一、能源效率评价的指标 在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效率水平,或者分析节能潜力时,人们通常会采用单位产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单位能耗创造的GDP)、单位产品能耗、单位服务量能耗、能源利用效率、通用产品的能源效率等等指标。概括而言,上述指标可以归为两类:能源经济效率指标和能源技术效率指标。 1、能源经济效率指标 国外常用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来表示,它包括前面提到的单位产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单位能耗创造的GDP)、单位产品能耗、单位服务量能耗等等指标。从中可以看出,能源经济效率(能源强度)是某项经济指标、实物量或服务量与所消耗的能源量的比值。在中国,量纲多为:吨标煤/万元GDP(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吨标煤/单位产品(高耗能行业),吨标煤/单位采暖(或空调)面积(建筑物用能)。一般而言,能源强度

2015年淄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业

单选题 C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D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 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生物,生物又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起反作用,这样便产生丰富多彩的(生物圈),形成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 F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 )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气体 G 固体废弃物的(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B资源化 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国家环境( )法治的保障。B行政 H 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 )关系。B负相关线性 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 )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B德国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 )。C生存权 J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人民群众非常注重追求( )。

A生命质量B生育质量C生活质量D以上都是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B )为准则。B自然生态规律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D )为动力。D绿色科技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臵,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C 无害化 L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P PM2.5是直径(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D小于等于2.5微米 Q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S 生态文明(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发展 生态系统具有(C ),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则之外的封闭观念。C开放性 所谓( )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生态修复 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 )。C持续性 T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4)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 目录 一、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1) 八、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2) 七、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二十一)强化法律法规支撑。推动完善促进绿色设计、强化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污染治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扩大绿色消费、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法律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和问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配合。 (二十二)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按照覆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健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实行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完善节能环保电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落实好居民阶梯电价、气价、水价制度。 (二十三)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程度高于经济危机。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如何在控制疫情的同时,提振经济、保障民生,成为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应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步伐,深入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培育绿色新动能,促进经济复苏。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涵盖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但并非三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有助于统筹三者关系、促进其协同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在新时代,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为核心,统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和就业机会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代价,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目标的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需以六大子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主要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绿色贸易体系和绿色消费体系等六大子体系构成,各子体系之间存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大势所趋和机遇所在,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市场主体容易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损害他人利益,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面临着较大的外部性阻碍。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前期投入大、融资难、投资短期回报低、回报周期长、市场不明朗等实际困难。单纯依靠市场主体的自发行动,无法有效克服环境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问题。同样,单纯依靠政府推动绿色发展,也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低、政策成本高等政府失灵问题。加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内在要素的关联性、复杂性,更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政策工具,形成系统的政策架构,为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由此,需从市场、政府和公众三个主体维度,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治理体系。针对市场主体的政策,如绿色金融、绿色税收、绿色补贴、排污收费、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主体绿色创新、投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论文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 课程论文题目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年月日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专业:学号: 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因此新能源的开发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低碳;能源;经济;可再生能源 近来,“低碳”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几天前,温总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低碳经济”。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呢?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二.新能源的含义 (一)新能源的概念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二)新能源的主要特点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三)新能源的种类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为三大类:①大中型水电;②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③传统生物能。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好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实施方案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好新型工业发展之路 实施方案 今后两年多,是实现“十三五”工业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为开创结构合理、支柱多元、特色鲜明、循环发展、绿色低碳、较强区域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局面,实现市县两级“三年挺进第一方阵”的战略构想,完成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为做优存量,培育增量,扩大总量,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振兴崛起。确保到2020年建成龙头壮大、布局优化、提档升级、中小兴隆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特提出本规划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省委、市委振兴工业经济战略部署为指引,全面落实县十四届党代会、县十六届人代会精神,围绕“立足三个瞄准,奋力进位争先”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按照实现工业新型化的发展构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使工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必要载体,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进位争先”的主战场。 具体工作中以“一个平台”(X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三大板块”(存量、增量、总量)为抓手,以“四大

战略”(传统产业抓支柱、新型产业抓标杆、重点行业抓龙头、中小企业抓双创)为指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基本目标 1、201X年我县有规上工业企业52户,今后两年确保每年退出和进入规上工业企业互抵后,净增不少于1户,进一步夯实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2、201X年完成县制定的增长目标,确保超过全市平均增幅水平。 3、提升传统产业。实施X省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以“控产能、提素质、优结构、增效益”为方向,按照“淘汰低端、提升中端、发展高端”原则,通过推进兼并重组、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突破、修复传统动能。 三、项目支撑 201X年预计可投产重点工业项目11个,涉及能源、轻工、机械加工、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投资总额为 18.38 亿元,可实现产值 39.88 亿元、税金 4.17 万元。煤焦产业要挖掘潜力延伸产业链,实现比较优势;铸造行业要环保达标复产,积极转型升级;肉制品加工业要做强品牌,拓展市场;新型产业要大力扶持,发展可持续项目,201X 年、2020年每年增加10%以上的项目。 四、工作重点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型社会”等发展目标日益清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部署,要求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根据这个新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范畴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对孪生姐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概念。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就谈不上人们的生活活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生活活动,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生产活动。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点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点 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进程,我们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制定并实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全面绿色转型路线图、时间表与优先序,筑牢相关制度基础,引领中长期政策导向,投资布局零碳未来,不断积累经验、优化和创新发展路径。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是激励各地加快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经济危机频发、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尽管一些研究给出诸如“停止增长”的解决方法,如美国学者鲍丁的“宇宙飞船经济学”、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提出的“零增长”对策、赫尔曼·E·戴利的“稳态经济”等,但在实践层面,发展产生的问题最终仍需在发展中解决,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西方,国际组织、政府和学界相继提出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包容性增长等概念和转型方向,并用于指导实践。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难言成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是我国立足于基本国情、结合国际趋势、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自身情况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自1992年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九五计划”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进

提高能源效率的一些简单方法

提高能源效率的一些简单方法 对生产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管理并非那么繁琐,这里就有一些简单策略的例子。 化工过程工业(CPI)已经对能源的有效使用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这些进步包括了:新型高产率催化剂、先进的设备、对生产过程优化的实时控制、资产维护项目和公司政策的修改。除以上这些复杂的措施以外,还有一些简单但常常需要高瞻远瞩的改变和举措,能够在能源效率上带来巨大的效益。 本文就此展开几种对操作单元有效且简单的改变,同时利于操作人员和工艺工程师能够降低能耗和制定规则来避免日常中的问题。 不必要的冷却系统 通常在化工厂或者精炼厂中,有些没有必要的冷却管线降低了能源有效利用率。 石油化工设备中,在蒸馏柱的给料管线中安装有空气冷却器(图1),其目的是防止在非正常运作时,使得冷凝器过负荷运作。虽然,其设计的初衷如此,但是正常情况下也一直运行着,这使得正常情况下塔釜的再沸器需要更大的能量来蒸发。 图1 所以,正常情况下,选择关掉空气冷却器可以降低再沸器大约30%的能耗,也可以为工厂一年节省超过一百万美元。这么做是良好的开端,然而,流体在空气冷却器中的对流也有热量的损失,因此在它的周围装旁路(图1中绿色部分)就能消除这部分热的流失,这样一年能额外节约二十万美元。 这个例子让我们了解了生产过程中每个设备的作用。操作员常常不巧当的使用一些设备,而一旦这些不正确使用成了使用标准,那错误将会维持好几年。所以,良好的工程师需要接受训练,不断的进修课程教育,才能降低了设备的不正常使用。 泵的功率 在塑性化工厂中,高压定速电动泵由溢流阀控制,泵也随着它控制不断的提供压力和输送流体来满足生产的需要。 尽管溢流阀控制系统起到了操作的稳定性和保护泵防止关闭(会照成设备的损坏),但照成的代价是不能有效利用能源,在正常输送过程中,泵虽有高输送量但却相对较低的压头,照成了流体的大量循环流动,因此需要了高耗能。 人们采取很多方法来降低泵的功耗,其中包括了不同转速的驱动器,高效能的泵和马达,调整或改变泵的叶轮,再或者是在低输出量时用一个小的泵。但也由于各种理由,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实施的。然而,控制流体流量的系统,即在管线中安置节流阀能简单的解决这个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