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引言

(一)起源与发展

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首先在MBA教学中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作为一门创业课程.1968年,巴布森商学院第一次在本科教育中设置了创业方向.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多数高等学校都开设创业课程,成立“创业教育项目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兴起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各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起步较晚.由清华大学学生发起并主办了首届“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02年4月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10所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多元探索的发展阶段.2010年5月,《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

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意义

现阶段,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高等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渗透到各门学科和技术领域中,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围绕创业教育,推进高等数

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探索出更合理、更适合现今发展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对于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来说,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本文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多种量化研究手段,根据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融合的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的人才

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

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从本质上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就必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工作情境,促进学生创业的能力.因而,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应为学生提供组织、领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机会,除开设创业性的教育课程,还要在专业和基础课程上融合创业教育,让学生更切实地感受到实际的工作环境.

(二)高等数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获得新思维、新方法,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在实践领域中,不断地提供具有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明和新创造的能力.高职院校肩负着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高等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作为公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高等数学与创新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完整,体系相对完备,以

讨论实函数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尽管如此,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现行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等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

的形势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即

1.现阶段使用的高职高等数学教材重理论而轻应用,重推理而轻计算,重技能而轻创新,缺少与各工科专业相融合,相关联的现代数学知识内容的使用.

2.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验知识理论的发生过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是让学生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将知识内化,为将来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奠定思想基础.

3.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应用多媒体的意识弱,无法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

4.高等数学考核方式单一.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试卷考核为主.考试试题多为例题、习题的翻版或变形,这种考试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这与高等数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5.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在授课上多以合班课居多,即上课人数多在100人左右.班型大,人数多,对课程的讲

授与学习没有帮助,违背教学规律,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对高等数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利.高职院校为工作第一线培养产、学、研三结合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高等数学有其自身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研究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特点,使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用已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范式,主动地去获得新知识,来解决现实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一)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经说过:“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入社会后,几乎没什么机会去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走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记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却长期在他们的工作中发挥着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将知识与思想方法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保障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形式隐蔽,常隐于概念的引入,定理的证明,

例题的讲解过程中.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归纳教材体系中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渐渐渗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的习惯,从而有利于良好的创新品质的形成.

(二)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应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恰当地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将一些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当中,引导学生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能力.

高等数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素质教育的课程,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在现实基础上进行改造,变成一系列的数学定义、定理等.而数学建模,正是通过这种现实模型的构造,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观察世界,思考现实世界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创新意识和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数学实验,指导学生利用现代计算机知识,借助数学软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讲,解决了学生学了数学以后不会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利用Matlab、SAS等一些数学软件,引导学

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发现归纳其中的规律,然后提出猜想,最后进行分析论证.在数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理解、探究、反思,发现新知识、信息,从而提出新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的、大胆地进行猜想,论证和反思,感受数学家发现、思考过程,享受数学发现的快乐,经历数学思想形成的生动历程,最终达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创造的质的飞跃.

(四)利用各种培训,加速数学教师的快速成长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多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多以讲授法为主.其中原因诸多.教师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融合

手段、方法比较单一;教师自身没有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多数数学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是沉醉于个人的教学表演中,完全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很多教师对于Matlab、Mathematica、SAS等这些数学软件掌握得不够熟练,不能够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时时渗透,自然也会影响其教学效果.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多思考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知识的培训,将个人的知识与能力丰满起来,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快速成长,适应社会,有较高的素质.

(五)改变以往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将多种考核方式融入其中,改变以往唯成绩论的观点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

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以往的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已远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用多种手段、方法进行多标准的考核制度.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以小组讨论的讨论报告、实验操作等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即注重过程性考核.

在平时的小组学习和讨论中,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引导学生在团队中主动发挥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并将此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一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团队中去.一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唯成绩论的考试方式,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其创新、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创新创业教育凸显出其重要性.高等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对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前言: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教育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供从事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参考。 引言: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减缓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這些学校的学生相比较本科学生具备的是对专业技术的掌握,高职院校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新类型,应当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责任。 一、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模式上有缺陷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自上而下发展的,由政府带动各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只是一个发展的形式。例如,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都是在就业的基础上,很少有学校对如何创业开展教育,在某种层面上把创业当成是少数人的才能进行的事业,没有引导学生树立人人都能创业的意识。在知识教育中更是没有将创业与之相融合,一般高职院校进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都只是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忽略了创业教育的灵活性。 (二)创业课程的实践体系不够科学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模式,从小学教育一直渗透到研究生教育,而国内的创业教育主要在全日制本科学校实行,近几年逐渐发展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例如,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实践体系中,都是创业指导教师根据课本知识点的讲解,随后创业指导教师或是辅导员布置相关的创业任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最后写一份实践报告作为期末成绩。这样的创业课程实践方式并不能为创业带来多大的启发和实践性的教育,只是完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形式。 (三)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风险,导致一些大学生可能有很好的创业想法和理念,但是在创业的种种困难面前放弃了,而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是减少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有效保障,但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并不够完善。例如,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投资机制,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形式单一,尽管可以申请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广谱性”,是面对所有学科和所有专业学生的教育。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独立运行,与专业教育处于“双体同行”状态,失去了创新创业的专业特色。创新创业又具有专业性,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通识教育、专业主体课程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全过程,提升创新创业培养的针对性,增强专业教育实践性。构建“精神与通识课程相互渗透―能力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入―教育与专业实习和实践相互嵌入”的聚合模式。并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与社科类专业教育的聚合实践,具体过程包括:与公共基础教育聚合、与专业主体课程教育聚合、与素质拓展教育聚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聚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144-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应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理念。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

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了全体学生都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2014年,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面向全体”和“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性和全过程性。本文重点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聚合。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精神是能力发挥的动力,能力是精神的助力,两者的密切结合才是创新创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门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不同教育方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它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过去的创新创业教育多与专业教育疏离,各自独立,分开教学,分别制定各自的教育体系和方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批师资,相互不交叉。而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专业基础和特长进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联性整合,意味着在凸显不同专业特色和优势基础上,两者由分离走向聚合,由“双体同行”转变为“合体并行”,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创业创新教育可以改变已有的高等教育普通化现象,帮助毕业生尽快找 到合适的就业单位。高职院校把创业作为新的指导观点,在创业创新教育上加大 力度,利用一些和创业有关联的讲座和课程,提高学生创业的意识,补充创业知识,以低成本创业平台激发学生创业,增加其创业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孵化基地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开始过度到着重满足大众需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解决就业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看法,高职 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可以帮助改善毕业生不易找到就业单位的难题。高职院校 培养的是实用性人才,改变原有教育观念和模式,革新原有教育方法,着重培养 具备开拓和创新能力的人群,把创业变成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可以缓解就业需求。 创业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综合能力,包括创业的意识、思维和 技能。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要 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创业岗位,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高职院校在当今对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需要从这几点上加大力度。 一、加强创业教育,完善创业体系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得到缓解,创业创新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积极有效的 进行创业方面的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在创业创新的想法上观点一致,把创 业教育作为重点来抓。高校领导对创业教育重视起来,使其成为学校常规教育的 一部分,积极地把创业思想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一,学校领导阶层必 要时建立起扶植创业教育领导机构,担负起协调和管理整个院校创业教育的担子,把创业教育的组织或者团体纳入自己的监管范围。第二,创业教育及其相关扶持 制度需要完善。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提供专项专用的教育经费。第三,加大力度于创业指导教师水平的完善和服务系统的加强,采取多种方式提 高师资队伍素养,在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经费充足、管理到位、师资雄厚、学 生热心的前提下,把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搞上去。 二、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中 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忙解决实际问题。国家政策的扶持,大学生可以有一个良 好的就业氛围和机会。高职院校在课程中加入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抑或对创业 课程采取选修的方式传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 校可以编写适合本院校学生的创业教学教材,开展就业指导,以此达到有利于教 育教学,提升创业意识的目的。创业教育需要做到创业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 升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创业教育更重视实践,课堂上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实 践课一样不容忽视。对创业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加以引导,传统授课方式已经不 适用。怎样才能把教育融合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积累更多的创 业经验,是我们在创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创业 教育要做很大的调整,既要做到全面、真实、创新、及时的展示出知识和内容, 又要避免满堂灌,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做到师生及时沟通,充分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情境式进行,给学生体验和思考的机会,利于应变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就是在教育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注重提升学生创造方面的能力, 这样做是为了学生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完成自己创业的梦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开卷有议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11期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人民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发展之源,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大批工匠的“生产车间”,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在社会上普遍被认为是“差生教育”,学历层次、薪资待遇、录取分数都比普通本科教育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实现被认同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武器。通过推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有技术、有产品、有创业梦想的人参与到创业中来,以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解决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系列的突出问题。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培养定位模糊、培养体系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学生参与度不高、项目成活率低等诸多问题。而找准着力点是高职院校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首先,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应以树立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效能力、造就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创新为突破,立足小行业、深挖行业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引导高职学生在工艺改进、创新增效等方面做创新实践,不应过多地追求成果转化和创业企业的数量。 第二,健全体系。建立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制度,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特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争取支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创新创业培育直至项目孵化实现全程指导,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建立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社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提供项目、资金、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构建由高职院校领导任负责人的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和企业各方资源,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整合政府创新创业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行业专家、各企业负责人、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第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重点支持优秀项目成果转化,助推项目加速成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创新创业论坛及讲座,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多元化地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上述措施,最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一套体系、举办一批活动、营造一种氛围、培育一批成果、培养一批学生,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周勇,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周勇 1

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年02期(1月)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就 业岗位供不应求,社会急需创新创业型人 才。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高校促进“双 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 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 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 国在融合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缺乏专业 师资等问题;提出要建立完整的课程体 系、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建 立创新创业平台等措施与保障制度,从而 促使“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形成高效的 衔接机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 业综合素质及创新型能力为目标,不仅在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更要 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对于有创业意识及正 在创业的团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 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用性教 育与专业教育有所不同,导致了传统的专 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因此如何融 合不同性质的两种教育、培育开创型人才 是各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 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调查显示,当今高校大学生普遍 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追其根源 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并未有效融入到专业 教育中。一方面,从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 育实施的形式来说,大多仅是通过竞赛 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但更需要 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 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 穿始终,培养创造型人才去解决实际问 题。另一方面,在学生教育中融入创新创 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专业教育的教学。因此,两者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求自19世纪以来,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专业教育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政治经济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大量需求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若毕业生从求职者的角色转变为创业者,则可为社会提供工作岗位从而缓解岗位稀缺、就业难的问题。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应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制度管理等多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形式,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社会输送具备专业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学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在高校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下,学生大都仅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和简单操作的层面。而随着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生在校学习的技能已落后于社会。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各个高校要将“双创”教育紧密结合到专业中去,改革新的教育理念,以符合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要求,实现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融合中存在脱节现象我国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没有完备的课程体系,部分高校选择开展选修课程并分管于就业指导下,与专业教学联系少之又少,由此便与专业课程的教育产生脱节。在专业课程中高校虽添加了创新创业的理念,但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进度、解决期末成绩考核的通过率等问题,从而缺少实践课程的设置,使专业教育偏离创新创业教育。(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今各个高校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教育,但在高校中的实施推行并没有看到显著效果,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较强,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与促进者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创新性思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为学生服务。目前来说任课教师授课形式单一乏味、缺少社会阅历、对创新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思考,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只停在了纸上谈兵的阶段。(三)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部门协同存在问题首先,两者分管于不同的部门,专业教育由教务处负责,创业教育由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处负责。由于不同部门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便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其次,部分高校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归属于职业规划的范畴内,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中并未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两者也就尚未得到有效的衔接与融合。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学的专业发展课及选修课大多以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的融合姻韩雪亭王金荣 16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一)调研背景。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各高校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方法滞后,学习内容陈旧,考核方法死板,未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业创业激情与兴趣。 (二)调研目的。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核心基础,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设计、项目平台孵化、文化氛围营造等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调研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授课教师、用人企业4个方面的现

状,进一步掌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需求、教师XXXXXXX、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等信息,从而搭建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发一整套涵盖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项目、平台孵化为主要环节的课程和项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深化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落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调研内容 (一)调研内容。 针对院校的调研:主要包括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开设课程科目、课程课时、授课时间、学分置换、课程属性等;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如何培养;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的相关建议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配套等方面内容。 针对教师的调研: 针对学生的调研: 针对企业的调研: (二)调研对象。 针对院校的调研: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个高校都开创了相关的课程以供学生学习,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不够深入、创业实践不够深入、创业教育教师资源缺乏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难以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本文将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升这两者之间融合程度的具体措施。 1融合現状分析 (一)两种课程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融合 上文中已经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这也就导致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大部分的院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视作大学生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大部分学校都采用了大课的形式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这也就导致了相关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针对性是非常不足的。不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性来进行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深度自然难以保证。 (二)创业实践不够深入 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业实践的能力,但根据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内容过多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少。虽然部分高校能够通过创业大赛等活动的举办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此类活动实战性的体现依然是非常不足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因为高校内部教学时长、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高校都不能有效的将创业实战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进而导致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求相关教师能在创业实践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由于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行业的了解并不多,这部分教师就只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不得不从其他院系转调教师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显然,这部分教师是难以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的。 2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深度的措施 (一)结合理论与实践构建新的教学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2016.9.3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

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

职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职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摘要 高职院校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做了各种有益尝试,仍存有一些问题。本文总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不同模式,提出了新形势下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思路,并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方案与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途径,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力保障。 1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做了各种有益尝试,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困境。 1.1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有些高职院校不考虑自身条件,一味照搬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体现出本土化的高职特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 1.2课程教学内容不系统创业课程未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创业课程内容陈旧粗略,缺乏具有创业实践水平培养的实训类教材,导致学生学习的创业知识更多来自于亲自实践,创业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

1.3师资力量有待强化缺乏跨学科专业、兼具创业经验的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团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知识单一,方式陈旧,难以 适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1.4实践技能培养不到位因创业大赛,学生社团等实践活动参与学 生有限、实习实训条件的局限性、校企合作在各类高职院校落实水准 不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创业知识的灌输,实践活动展开难 免流于形式,学生希望展开更多校外活动、实战演练,培养综合性创 业水平。 1.5评价与激励等制度不健全因为课程评价固守分数评价、激励机 制乏力、且未形成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合力,不利于调动教师学生 积极性、创造性。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探索 积极构建系统性的差异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的改革先阵。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表现出 以下几种模式: 2.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嵌入式模式将“创业常识”、“创业实 践”“创业指导”等加入到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中,以此突出创业教 育的特点,促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与隐形课程相结合, 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体系。 2.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功能模块化模式王爱萍在《高职院校创业教 育体系探讨》中谈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构建 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理应遵循知识、素质、水平三位一体的原则,而且 理应保证内容的职业性、针对性与实践性,突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 特点。 2.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层次模式王若明、陈光在《虚实结合创业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指出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理应采取大众化

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以专业教育为主,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随着国际局势以及时代变化,标准化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头脑并将专业技术完善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势在必行。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专业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2021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为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实践活动必备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创业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专业教育即各个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划分各类学科和专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安排和设立专业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各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学生同时进行专业模块化学习,形成个人擅长的一种教育形式。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我国面对国际局势、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专业教育培养的以应试和就业为主的大学毕业生大多缺乏理性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格更是没有形成,导致其不能胜任社会所需岗位,不能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得不到提升。2021年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作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 作业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大学生兼职网创业计划书团队尹某某余某某 谢某某潘某某

第一章概述 公司简介 公司有一个简单的名称,“来兼职”。 现在的兼职网比较多,但由于距离太远,兼职的商家信息不全,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决定建立一个本地的,校园性质的兼职网,利用网络进行全校,只针对校园内学生的兼职网,方便大学生兼职与交流。服务支撑主要是服务网站与实际兼职相结合的方式。 本网站以“大学生兼职网,为大学生服务”的发展精神,以“找兼职,到大学生兼职网”的发展口号,以“全面提供优质的服务”的发展理念,以“全面,精准,体贴”为企业的发展标准,为大学生兼职提供全面,便捷的道路。 公司理念与产品服务 公司的理念是:服务至上。 公司的产品是服务项目,我们的网络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的工作任务是服务于大学生团体找工作,使他们找工作的过程越来越方便快捷。所以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在校的大学生群体。现在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人们从网上获取的信息

量也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无用的消息铺天盖地,网站建立方式新颖,对于学生利益有所保障,所以竞争尚不激烈,我们会采用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等网站和公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消费者以对网站更加信赖,需求向深层次发展,表现出多样性和不同的个性来,竞争空前的激烈,我们会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该进,让顾客享受更为优质的服务。 公司组织与团队 公司目前有一个团队,共四个人,是由一群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宿舍四人组组成,他们务实创新勇于接受挑战。来兼职网一定会在他们的经营下成长起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9.30)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

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摘要: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生物制药;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了生物学与药学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2014年“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入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候选项目。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实践证明,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一是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学研结合、学产结合、上下游结合的原则,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生物、医药、化工、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与开发其发展潜质。二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生物医药产业及生物制药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加强学生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设课、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生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高层次人才。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对工程造价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本文总结出在校期间影响学生未来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的几个因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我们要重视这些关键因素,让其对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 标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案例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除了选择就业、当公务员、考研作为发展方向之外,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大军中,创造了不少成功的案例,这些成功的典范又促使更多的学生去踊跃尝试。本学期笔者参与了创业技能与实训的课程教学,感受到了创业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诸多影响因素。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广大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尝试,每所高职院校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的不同,以及学校本身的特点,其教育模式和理念会有所区别。但是,无论怎样不同,各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的。下面笔者以对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为案例,研究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社团活动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会加入各种社团,甚至自己组建社团,这是大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互动学习交流的形式。笔者研究发现,这种社团,尤其是专业社团活动开展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社团活动的自主性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社团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设计活动,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比较容易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大大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社团活动所具有的自主性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而主动性、能动性的开发与调动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我院2006级学生李同学在校期间成立了针对于建筑相关专业的“鲁班之家”社团,该社团积极吸纳同学加入,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创办了社团报纸,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交流。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也积极给予引导和大力支持,对其创立新社团的理念和形式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协助他改进创新,开展大量的活动。依据这个平台,该同学积累了大量经验。毕业后,他积极投身创业,创新了建筑材料市场的销售方法和途径,先后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领域有所建树和成绩。2015年该同学作为独立销售中介,实现建材销售600万。2016年10月,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他作为校友代表返校,并使用自己公司的材料亲手打造了一副“桃李满天下”的牌匾赠送给母校。 二、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神、创业心理以及创业必备的伦理道德。模块五:创业机会的识别,包括两项任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第11期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刘艳闫国栋孟威权宇彤逯家辉滕利荣孟庆繁 摘要: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生物制药;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识结构,强化生物、医药、化工、信息等多学科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和国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与开发其发展潜质。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二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创业教育内容,并与生物医药产业及生物制药重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层次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生物学、药学、医学、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加强学生应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按照“学科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设课、分类培养、教研贯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的融合,从而构建了生物学与药学学科交叉、研究与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养体系,培养具备生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潜力。2014年“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高层次人才。 入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候选项目。 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 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要途径,需要贯穿大学实践教育始终。大一学生通过校内外认知实习,了解生物制药产品研发、生产 多年实践证明,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和经营管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制药专业的兴循以下规律:一是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学研结趣;大二开始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交叉学合、学产结合、上下游结合的原则,调整学生知科知识、技术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刘艳,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