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习题 (2)

生理学习题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3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

4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5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6出胞(exocytosis)

7入胞(endocytosis)

8兴奋性(excitability)

9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10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11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12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13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4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15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16单收缩(single twitch)

17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

18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19前负荷(preload)

20初长度(initial length)

21后负荷(afterload)

22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23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 potential)

24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25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

26极化(polarization)

27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28去极化(depolarization)

29复极化(repolarization)

30峰电位(spike)

31局部反应(local response)

32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

二.填空题

33.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

34.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 。

35.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膜中 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 比例较高。

36.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 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

37. 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 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38. 体内靠 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 影响。

39.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 由 和由 介导的易化扩散。

40.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 ;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 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41. 钠泵能分解 使之释放能量, 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 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 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42. 继发性主动转运可分为 和 两种形式;与其相应的转运体, 称之为 和 。

43. 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 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 或 的能力和 酶活

性。

44.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 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 不同。

45.静息电位是由 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形成的。

46. 在刺激的 以及 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 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47.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 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 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48.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 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

49.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 释放时是通过 作用,以 为单位倾囊释放。

50.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 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 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1.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 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 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52.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 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的 ,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53.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54.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

55.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将平滑肌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 ,其类似于骨骼肌细胞;另一类称为 ,类似于心肌细胞。

56.无论哪种平滑肌,都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收缩: 和 ;根据平滑肌的收缩形式,也可将平滑肌分为: 和 两大类。

57.G-蛋白通常由 、 和 3个亚单位组成, 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

58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59.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 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 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60.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 形成牢固结合,从而阻断 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被称为 。

 【测试题】

三、选择题
A型题
6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D.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 途径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6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 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
63.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两侧的浓度差........ 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膜通道的激活........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64.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65.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 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 入胞
66.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 入胞
67.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 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 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经通道易化扩散
E. 入胞
68.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出胞和入胞........ B.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C.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E.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69.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出胞
E.入胞
7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经通道易化扩散
C. 出胞........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 入胞
7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 单纯扩散........ B. 原发性主动转运
C. 继发性主动转运........ D. 出胞
E. 入胞
72. 下述哪项不属于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
A. 结构特异性........ B. 具有电压依赖性
C. 有饱和性........ D. 有竞争性抑制
E. 与膜通道蛋白质无关........
73.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 cAMP........ B.三磷酸肌醇(IP3)
C. 二酰甘油(DG)........ D.cGMP
E.肾上腺素
74.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

A.腺苷酸环化酶........ B.G-蛋白

C. 蛋白激酶A........ D.蛋白激酶C
E. 蛋白激酶G........
75.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

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浓度的

A.12倍........ B.30倍

C. 50倍........ D.70倍
E. 90倍
76.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

A.2倍........ B.5倍

C. 10倍........ D.20倍
E. 30倍........
77.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
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
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78.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

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D.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E.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

79.一般细胞用于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所获得能量的

A.3%........ B.6%

C. 33%........ D.66%
E. 10%........
80.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K+泵的作用
E.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测试题】

三、选择题
8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82.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阈电位
B. 阈强度
C. 基强度
D.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 动作电位的幅度
8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 零
B. 无限大
C. 大于正常
D. 小于正常
E. 等于正常
84.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肌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8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86.刺激阈值指的是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

刺激强度
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87.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 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88.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 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89.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 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E. 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
90.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91.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A.极化 B. 去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超极化
92. 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93.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阈电位 B.峰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94.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神经冲动 D. 动作电位
E. 局部电位
95.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通电时的兴奋是发生在

A.阴极下方

B.阳极下方

C.阴极下方或阳极下方均可

D.阴极或阳极之间

E.阴极或阳极以外的地方

96.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
A. 极化
B. 去极化
C. 超极化
D.复极化
E.反极化
97.估计神经纤维每兴奋一次,进入膜内的Na+量大约只能使膜内的Na+浓度增高

A.1/800

B.1/8000

C.1/80000

D.1/800000

E.1/8000000
98. 阈电位是指
A.细胞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细胞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99.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
A. 终板电位
B. 感受器电位
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 锋电位
100.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

A.K+的平衡电位

B.Na+的平衡电位

C.Ca2+的平衡电位

D.Cl-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

101.动作电

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10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C.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E.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103.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有何变化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倍

C.增加二倍

D.减少二倍

E.保持不变

104.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
A. K+内流
B. K+外流
C. Na+内流
D. Na+外流
E. Cl-外流
105.Na+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基铵

E.六烃季铵

10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 其除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 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10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 阈电位
B. 锋电位
C. 负后电位
D. 正后电位
E. 局部电位
108.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中,正后电位出现在
A. 阈电位之后
B.超射之后
C. 锋电位之后
D. 负后电位之后
E. 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后
109.神经纤维上峰电位的持续时间若为2.0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

A.100次

B.200次

C.400次

D.500次

E.1000次

110.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 相对不应期
B. 绝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测试题】

三、选择题
111.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11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 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
B. 钠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
C.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D.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差
E. 超射值
11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


B. 传导速度慢
C. 衰减性传导
D. 跳跃式传导
E.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1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 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 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115.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 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C. 双向传导
D. 不衰减传导
E.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16.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

B.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E.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开放所致

117.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电信号是
A. 终板电位
B.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C. 神经干动作电位
D. 锋电位
E. 后电位
118.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有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119.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120.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肌原纤维
B. 细肌丝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肌节
121.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的长度通常约为
A.1.5~1.7μm
B.2.0~2.2μm
C.2.5~2.7μm
D.3.0~3.5μm
E.4.0~4.2μm
122.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A.明带
B.暗带
C.H带
D.明带和H带
E.暗带和H带
123.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2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 Ca2+的贮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 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 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125.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12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
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
C. 肌浆

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 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
E. 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127.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钾离子通道开放

B.钠离子通道开放

C.钙离子通道开放

D.氯离子通道开放

E.氯离子通道关闭

128.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

C.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D.对Ca2+、K+通透性增加, 发生去级化

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129.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脂酶
B. ATP酶
C. 腺苷酸环化酶
D. 胆碱酯酶
E. 胆碱乙酰化酶
130.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131.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B.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 Ca2+与横桥结合
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 肌节缩短
132.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 多巴胺
D. 5-羟色胺
E. 去甲肾上腺素
13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C.四乙基铵
E.α-银环蛇毒
135.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13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A.双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对1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易受药物的影响
13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1的关系,与兴奋所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内被清除有关
A.0.5ms
B.2ms
C.5ms
D.10ms
E.20ms
13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 被动张力
B. 前负荷
C. 后负荷
D.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139.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40.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E.适度后负荷作功

最佳

【测试题】

三、选择题


141.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

A.幅值变大

B.幅值变小

C.发生复合

D.仍独立存在

E.频率变低

142.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3.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4.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5.平滑肌中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46.多单位平滑肌的主要特点是
A.静息电位不稳定
B.具有自律性
C.不受外来神经的支配
D.不受化学递质的影响
E.各细胞活动时各自独立
147.平滑肌细胞被刺激时,钙离子来自
A.钙调蛋白
B.肌钙蛋白
C.肌浆网
D.细胞外液
E.肌浆网和细胞外液
148.下列哪项不是平滑肌的特性

A.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较长时间

B.细肌丝中含有肌钙蛋白

C.活动所受的调控多种多样

D.肌浆网不发达

E.肌丝结构不像骨骼肌那样整齐、规律和有序

B型题

A.脂质

B.糖类

C.蛋白质

D.糖脂

E.胆固醇

149.功能活跃的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
150.在细胞组成中,分子数最多的是
151.在质膜中含量约为2%~10%的物质是
152.在膜结构中主要起屏障作用的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继发行主动转运
E.出胞
153.Na+、K+逆浓度差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154.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155.氧由肺泡进入血液是
156.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属于
157.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

A.受体

B.G-蛋白

C.二酰甘油(DG)

D.肾上腺素

E.磷脂酶C

158.可以起第二信使作用的物质是
159.可以起第一信使作用的物质是
160.属于膜效应器酶的是
161.在一定条件下能激活膜效应器酶的物质是

A.5倍

B.10倍

C.15倍

D.30倍

E.60倍

162.以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
163.以神经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浓度的

A.K+

B.Na+

C.Ca2+

D.Mg2+

E.Cl-

164.细胞膜在安静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165.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166.能与钙调蛋白结合的是
A.极化
B. 去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超极化
167.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

)增大,称为
168.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减小,称为
169.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离子外流引起
170.安静时细胞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A.K+外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平衡电位

E.Na+平衡电位
三、选择题


17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所能达到的超射值接近于
172.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接近于
173.神经纤维峰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
174.神经纤维峰电位下降支的形成是由于
A.阈电位
B.峰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75.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可出现的是
17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17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K+外流至膜外,可暂时阻碍K+进一步外流,结果形成
178.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基铵

E.六烃季铵

179.选择性阻断Na+通道的物质是
180.选择性阻断K+通道的物质是
181.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物质是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2.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183.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时程时,肌肉出现
184.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出现
185.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时,出现
186.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几乎都属于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87.组成粗肌丝的蛋白质分子主要是
188.能和横桥呈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
189.构成细肌丝主干的蛋白质分子是
190.在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
191.在安静时阻碍横桥与收缩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
A. 阈电位
B. 阈强度
C.动作电位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192.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通常是用
193.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是
194.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
195.终板电位是
A. 肌原纤维
B.肌节
C.明带
D.暗带
E.H带
196.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197.肌肉收缩时,长度无变化的是
A.前负荷
B.后负荷
C.肌肉收缩能力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19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199.肌肉内蛋白质或横桥功能特性的变化,能影响
X型题
200.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等组成
B.在膜的脂质中以磷脂类为主,其次是胆固醇及少量的鞘脂类
C.膜脂质都是一些双嗜性分子
D.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及含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E.脂质双分子层包含的自由能最高,故最为稳定


201.对于细胞膜来说,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D.细胞膜是细胞外的各种刺激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

E.大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通过细胞膜

202.对单纯扩散速度有影响的因素是

A.膜通道的激活

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物质的脂溶性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膜两侧的浓度差

203.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B.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氨基酸

C.O2的跨膜转运

D.单胺类递质的再摄取

E.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

204.在下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中属于被动过程的有

A.单纯扩散

B.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C.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出胞

E.入胞

205.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入胞

E.出胞

206.Ca2+通过骨骼肌细胞肌浆网膜的方式有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E.入胞
207.K+进入细胞内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耗能

B.借助泵

C.借助通道

D.被动过程

E.顺浓度梯度

208.属于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高速度

B.饱和现象

C.有选择性

D.竞争性抑制

E.通道的开关有一定条件


209.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有饱和性
B.有结构特异性
C.有电压依赖性
D.有竞争性抑制
E.与膜通道蛋白质有关
210.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直接分解ATP为能量来源

B.逆电-化学梯度进行

C.有转运体蛋白的参与

D.有泵蛋白的参与

E.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三、选择题


211.关于钠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

B.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C.细胞膜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

D.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E.建立的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兴奋性的基础

212.下列关于Ach门控通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结构为α2βγδ的梅花状通道样结构

B.每个亚单位的肽链都要反复贯穿膜4次

C.与电压门控通道分子结构类似

D.Ach的结合位点在α亚单位上

E.激活时直接引起跨膜离子流动

213.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甲状腺激素
B.三磷酸肌醇(IP3)
C.二酰甘油(DG)
D.磷脂酶C
E.肾上腺素
214.属于膜效应器酶的物质有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脂酶C

C.三磷酸肌醇

D.二酰甘油

E.G-蛋白

215.细胞生物电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要

细胞未受刺激、生理条件不变,静息电位将持续存在

B.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

E.细胞的跨膜电变化在整体功能活动中无关紧要

216.兴奋性是指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217.一般可兴奋细胞是指
A.腺细胞
B.肌细胞
C.骨细胞
D.血细胞
E.神经细胞
218.Na+通道的特点是

A.去极化程度越大,其开放的概率也越大

B.开放和关闭非常快

C.有激活、失活和静息三种状态

D.是化学门控性的

E.能被河豚毒阻断

219.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正确的是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相当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 在不同的细胞,大小是一样的
D. 它是个变化的电位
E. 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220.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B. 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C. 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
D. 减小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E. 相当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22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组成包括
A.峰电位
B.终板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超射值
222.属于局部电位的电信号是
A. 终板电位
B. 感受器电位
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 锋电位
223.下列关于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不出现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C.刺激强度达到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之增大

D.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

E.是全或无的

224.神经纤维峰电位的形成机制,正确的是
A.上升支由 K+内流引起
B.上升支由Na+内流引起
C.下降支由K+外流引起
D.下降支由 Na+外流引起
E. 下降支由Cl-外流引起
225.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单向传导
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226.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 耗能多
B. 传导速度快
C. 衰减性传导
D. 跳跃式传导
E.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227.关于动作电位的引起,正

确的是

A.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外加刺激称为阈刺激

B.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C.阈刺激和阈电位是用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重要概念

D.阈刺激和阈电位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只起触发作用

E.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

228.局部反应的特点是
A.不是“全或无”式的
B.没有不应期
C. 不发生叠加
D. 电紧张传播
E.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29.骨骼肌收缩时,长度发生变化的是:
A.明带
B.暗带
C.H带
D.肌节
E.肌原纤维
230.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是

A.单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对1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E.不受药物的影响

231.下列关于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B.Ach释放的关键是Ca2+外流

C.Ach的释放是量子释放

D.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总和达到阈电位水平时,使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

E.Ach发挥作用后被胆碱脂酶分解失活


232.有关骨骼肌细胞微细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大量肌原纤维和发达的肌管系统

B.肌小节是肌肉进行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

C.粗细肌丝在空间上呈规则的排列

D.横管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E.三联管结构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233.关于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肌管系统
B.Ca2+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C.电兴奋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D.横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E.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234.骨骼肌的肌丝分子中包括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凝蛋白

E.钙调蛋白

235.横桥的特性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肌纤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原肌凝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

C.具有ATP酶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

D.与肌浆中Ca2+有很大的亲和力

E.负责传递信息给原肌凝蛋白

236.关于肌丝滑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横桥循环的过程中,细肌丝不断向暗带中央移动

B.肌丝滑行若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则会产生张力

C.横桥循环在一个肌小节中是非同步的进行的

D.横桥循环在整个肌肉中是同步的进行的

E.横桥循环的进行速率是决定肌肉缩短程度等的一个关键因素

23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可使物体产生位移,所以做功

C.复合收缩时引起收缩的动作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D.强直收缩所能产生的

最大张力可达单收缩的4倍左右

E.完全强直收缩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

238.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是

A.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

C.肌肉内部功能状态

D.细胞外液钙离子的浓度

E.钙调蛋白的特性

239.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表现“全或无”特性

B.无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240.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包括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
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C. 肌浆网中的Ca2+释放入胞浆
D.胞浆中Ca2+升高,触发肌丝滑行
E.Ca2+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集
241.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A。新斯的明

A.有机磷农药

B.乙酰胆碱

C.美洲箭毒

E.α-银环蛇毒
242.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肌节缩短
B. Ca2+与横桥结合
C.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243.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物质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C.美洲箭毒
E.α-银环蛇毒
244..关于前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指肌肉收缩时遇到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245.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不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比关系
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246.能影响肌肉收缩能力的因素是

A.钙离子

B.肾上腺素

C.缺氧

D.酸中毒

E.咖啡因

247.当连续的阈上刺激的时距小于单收缩的时程时,可能出现
A. 无收缩反应
B. 一次单收缩
C. 一连串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248.肌肉中能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249.平滑肌细胞被刺激时,钙离子来自
A. 肌浆网
B. 钙调蛋白
C. 肌钙蛋白
D.细胞外液
E.细胞内液
250.下列哪些属于平滑肌的特性

A.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较长时间

B.细肌丝中含有肌钙蛋白

C.活动所受的调控多种多样

D.肌浆网发达

E.肌丝结构整齐、规律和有序

251.关于平滑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丝结构不像骨骼肌那样整齐、规律和有序

B.肌丝中

不含肌钙蛋白

C.肌浆网不够发达

D.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时间较短

E.活动所受的调控多种多样

四、问答题
252. 细胞膜中的脂质双分子层为何有稳定性和流动性?其有何生理意义?
253.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各种物质转运形式。
254.试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
255.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256.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257.简述兴奋性和兴奋概念的发展。
258.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59.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有何不同?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情况如何?
260.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有何不同?
261.试比较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何不同。
262. 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
263.什么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在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的效果最好



上一页 下一页

【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关于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3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于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称为经通道易化扩散。

4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5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称为出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

7大分子物质或物质的团块(细菌、细胞碎片等)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入胞,如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

8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9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10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1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

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2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13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4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15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16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会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17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18刺激频率更高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表现为机械反应的平缓增加,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19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20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21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

22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主要取决于肌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内Ca2+的水平和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23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决定其空间分布的膜电位称为电紧张电位。

24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25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释放时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26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27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28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29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30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称为峰电位。

31很弱的刺激只引起细胞膜产生电紧张电位,当刺激稍强时,引发的去极化电紧张电位也能引起少量的Na+通道开放,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与电紧张电位叠加,形成局部反应。

32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二、填空题
33.细胞 34.细胞膜(质膜) 35. 蛋白质;蛋白质 36.脂质

,蛋白质 37. 稳定性, 流动性 38. 单纯扩散,浓度差(分压差) 39.通道,载体 40. 原发性主动转运,逆 41. ATP,Na+ ,K+ 42. 同向转运,反向转运(交换);同向转运体,反向转运体(交换体) 43. α,GTP,GDP,GTP 44. 离子, 通透性 45. K+外流,Na+快速内流 46. 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阈 47. Na+, Na+ 48. 传导速度,能量消耗 49. 出胞,囊泡 50. 电变化(AP),Ca2+,三联管结构 51. 肌纤蛋白分子(肌动蛋白), ATP酶 52. 等长, 肌张力 53. 不完全强直,完全强直,动作。 54. 前负荷,初长度 55.多单位平滑肌,单个单位平滑肌 56. 时相性收缩,紧张性收缩,时相性平滑肌,紧张性平滑肌 57. α,β,γ,α 58.出胞,入胞 59. 胆碱酯酶,Ach 60. Ach受体阳离子通道,接头,肌肉松弛剂
三、选择题
61.E 62.E 63.C 64.C 65.D 66.B 67.C 68.E 69.A 70.B 71.D 72.B 73.E 74.C 75.B 76.C 77.B 78.B 79.C 80.D 81.E 82.B 83.A 84.D 85.D 86.C 87.E 88.E 89.D 90.B 91.E 92.A 93.A 94.D 95.A 96. D 97.C 98. D 99.E 100.B 101.C 102.E 103.E 104.C 105.B 106. A 107.B 108.D 109.D 110.B 111.C 112.C 113.D 114.C 115.E 116.D 117.A 118.C 119.A 120.E 121.B 122.B 123.E 124. D 125.B 126.D 127.C 128.B 129.D 130.C 131.C 132.C 133.B 134.E 135.D 136.A 137. B 138.B 139.C 140.E 141.D 142.E 143.D 144.C 145.D 146.E 147. E 148.B 149.C 150.A 151.E 152.A 153. C 154.B 155.A 156.E 157.D 158.C 159.D 160.E 161.B 162.B 163.D 164.A 165.C 166. C 167.E 168.B 169.D 170.A 171.E 172.D 173.B 174.A 175.E 176.B 177.C 178.D 179.B 180.D 181.C 182.E 183.A 184.C 185.B 186.E 187.B 188.C 189.C 190.A 191.E 192.B 193.A 194.C 195.E 196.B 197.D 198.A 199.C 200.ABCD 201.ABCDE 202.BCDE 203.ABDE 204.ABC 205.BC 206.BC 207.ACDE 208.ACE 209.ABD 210.ABD 211.ABCDE 212.ABCDE 213.BC 214.AB 215.ABCD 216.AC 217.ABE 218.ABCE 219.AB 220.ABCE 221.ACD 222.ABCD 223.ABCD 224.BC 225.ABCDE 226.BD 227.ABCDE 228.ABD 229.ACDE 230.ABCD 231.ACE 232.ABCDE 233.ABE 234.ABCD 235.AC 236.ABCE 237.ABCD 238.ABC 239.DE 240.ABCDE 241.AB 242.ACDE 243.DE 244.BDE 245.BDE 246.ABCDE 247.DE 248.AD 249.AD 250.AC 251.ABCE

【测试题】

四、问答题
252.细胞膜中的脂质双分子层有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因为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脂质双分子层包含的自由能最低,可以自动形成和维持,故最为稳定。另外,由于脂质的熔点较低,在体温条件下是液态的, 故脂质分子能在同一分子层中作横向运动,具有流动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这对于维持正常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53.细胞膜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1)单纯扩散,如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转运。(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由载体介导的转

运。(3)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 等由通道介导的转运,与单纯扩散一样,均是被动过程。(4)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泵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的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5)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等,与原发性主动转运不同的是这种物质转运不是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是利用来自膜外Na+的高势能进行的。(6)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属于出胞;而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属于入胞。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均为耗能过程。
254.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相同之处是,均不需要外力帮助,也不消耗能量,是一被动过程;物质只能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净移动。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不同之处为,单纯扩散仅限于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易化扩散则是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蛋白的帮助进行的,可分为:(1)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 等,特点为:①高速度;②离子选择性;③门控。(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特点为:① 转运速率存在饱和现象;②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③结构相似的溶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
255.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主要是: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势能。其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④钠泵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值和Ca++浓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⑤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
256.根据细胞膜上感受信号物质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可分为3类:(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较重要的转导途径有:受体-G蛋白-AC(腺苷酸环化酶)途径和受体-G蛋白-PLC(磷脂酶C)途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特点是:效应出现较慢、反应较灵敏、作用较广泛。(2)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

点是:速度快、出现反应的位点较局限。(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前两种不同的是不需要G-蛋白的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各条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形成所谓的信号网络或信号间的串话。
257.19世纪中后期的生理学家用两栖类动物作实验时发现,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或肌肉,均可引起肌肉的收缩,这种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而由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兴奋,这是生理学上最早关于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其中刺激是因,反应是果。实际上所有的活细胞和组织都有某种程度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只是灵敏度和反应形式不同。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研究资料的积累,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大量事实表明,各种细胞在兴奋时虽有不同的外部表现,如肌肉细胞表现为机械收缩、腺细胞表现为分泌活动等,但在受刺激处的细胞膜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先出现的动作电位,肌细胞和腺细胞的外部反应都是由其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触发和引起的。所以,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性表现。在近代生理学中,将兴奋性看作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就是指产生了动作电位,或者说产生了动作电位才是兴奋。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细胞接受刺激后都能产生动作电位;凡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一般认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细胞都属于可兴奋细胞。
258.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的膜电位的一过性波动。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液中的Na+、Cl-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比细胞外液多。此外,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磷酸盐离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且其它离子也不易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于是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接近于K+外流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①峰电位的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

能, 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峰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故峰电位的下降支是K+外流所致。②后电位的形成原因: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259.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不一样,前者小于后者;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是一样的。因为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全或无”的,外界刺激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只起触发作用,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后,膜内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就不再决定于原刺激的大小了,故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而是取决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而神经干是由许多条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记录的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神经纤维电变化的复合反应,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刺激不同,随着刺激不断增大,神经干中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大;当神经干中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兴奋后,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增加了,故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与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并不矛盾。
260.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1)所需刺激强度不同。局部电位是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的;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必须阈刺激或阈上刺激。(2)膜反应性不同。局部电位只引起少量的Na+通道开放,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而动作电位发生时,大量的Na+通道开放,出现一个较大的膜的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也较复杂。(3)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而动作电位是 “全或无”的。(4)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可以有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动作电位有不应期,不能总和。(5)局部电位只能在局部形成电紧张传播;而动作电位能沿细胞膜向周围不衰减性传导(等幅、等速和等频)。
26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不同之处是:(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的,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这是由它们的结构特点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