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学历史与社会8年级(上)答案

导学历史与社会8年级(上)答案

导学历史与社会8年级(上)答案
导学历史与社会8年级(上)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课中交流】1.生产劳动 火的使用 语言的产生 2.直立行走并能制造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3.略 4.旧石器时代 5.(1)非洲 欧洲(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相对有适宜的温度、降水,并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适合人生存、发展的食物等。 6.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外貌特征 使用的工具 用火 情况 生活群体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

70万——20万年 面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 打制石器 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

山 18000年 外貌特征与现代人

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氏族

【课后巩固】1.B 2.B 3.A 4.略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第1课时

【课中交流】(一)1.(1)①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②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

(2)①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③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3)印度 中美洲 欧洲 亚欧大陆 中国

2.

生产工具 生产生活 生活方式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种植粮食饲养

家畜 定居生活,还使用陶器

(二)1.西亚地区 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2.石墙 生产区 3.(1)农业 畜牧业 (2)猪 牛

【课后巩固】1.畜牧业 生产者 2.西亚 定居 3. D 4. C 5. C

第2课时

【课中交流】1.(1)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气候比较湿润多雨,水网密布,便于通风防潮。 (2)水稻 (3)制作黑陶、绘画。2.(1)半地穴式房屋。气候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河流较少。(2)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3)陶器的造型与色彩的搭配、图案的绘制。

3.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完成下表)

4.(1)当时人们生活以狩猎为主,对动物非常了解。(2)当时人们对他们熟悉的事物描绘得细致逼真; 生活区域 距今时间 自然环境

特征

建筑形式 农作物 驯养的 动物 制作的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长江流域 约7000年 气候湿润

水网密布

干栏式木结构房屋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遗址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气候干燥

河流少 半地穴式圆

形尖顶 小麦、粟 猪 彩陶

艺术水平高超。5.(1)绘画音乐舞蹈饰物(2)初步的科学知识

【课后巩固】1.B 2.略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课中交流】2.(2)《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4)当时已经有了城市国家,而且各个城市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人们对英雄的崇拜。3.(1)略(2)略(3)①会纺织、养蚕,会制作陶器,已经用船做交通工具,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②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4)黄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被尊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4. (1)略(2)略(3)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人类社会还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所以这种民主制度带有很大的局限性。(4)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是我们祖先的主要聚居地,我国人民很早就有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应该学习大禹战胜自然灾害的英勇气概和信念。

【课后巩固】1.C 2.A

综合探究一

【课中交流】1.许多化石地点年久失修,有的已被破坏;有些洞穴发生局部坍塌;部分化石标本没有现代化手段加以保护,被长期堆放在地下室;基础设施陈旧。2.原因:资金短缺,保护不力。措施:媒体呼吁,社会关注,政府支持,资金、人力和技术方面进行援助。3.(1)文物是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其承载的信息极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凭借文物,我们可以补缀“洪荒莫传”的历史;凭借文物,我们可以恢复“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城池风景;凭借文物,我们可以演绎“车辚辚,马萧萧”的壮烈场面;凭借文物,我们可以解读“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诸多奥秘;凭借文物,我们可以体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 4.略5.资料一: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资料二: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资料三: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6.我们应该从保护身边的文物做起,从小事情做起。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这里有哪些是文物:一、调查本地的文物古迹;二、了解它们的珍贵之处及现状;三、提出可采取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做到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课后巩固】1.B 2.D 3.略4.略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第1课时

【课后巩固】1. D 2. B 3. C 4. C 5. A 6. D 7. B 8. A

第2课时

【课后巩固】1.

文明古国地域统一国家出现的年代建国人物

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000年

两河流域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阿育王

黄河与长江流域约公元前2070年禹

2. D

3. A

4. D

5. B

6. B

7.(1)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恒河流域D黄河-长江流域(2)A公元前3500年B公元前3500年C公元前2500年D公元前2070年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1课时

【课后巩固】1. C 2.D 3. D 4. D 5. A 6. A 7.略8.(1)材料一反映了奴隶主过着富有的生活,享有特权。材料二反映了奴隶社会存在着人牲、殉葬。(2)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有时还会被杀死,作为祭祀的贡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

第2课时

【课后巩固】1. D 2. B 3. A 4. C 5. C 6.(1)婆罗门属于第一等级。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2)这说明在印度农村地区,等级制度依然森严。(3)通过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等方法,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缩小等级间的差距,这样才可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第三课告别野蛮

第1课时

【课后巩固】1. C 2.(1)古埃及(2)象征权威,期望把权威和财富带到来世 3. B 4. D 5. C 6. D 7.(1)图二甲骨文、图三楔形文字(2)图二是商朝的人民群众或古代中国人,图三是西亚的苏美尔人。(3)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或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第2课时

【课后巩固】1. C 2. A 3. B 4. C 5. B 6. B 7. D 8. C 9. 略

第3课时

【课后巩固】1. 丝绸西汉 2.玄奘《西游记》 3. D 4. C 5. D 6. D 7. A 8. D 9. B

综合探究二

【课后巩固】1. D 2. A 3. B 4. C 5.水土严重流失,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的增加,土地被大量开垦;人们多以木材作为燃料,统治者又大兴土木,修造宫殿,致使森林植被破坏,导致河床淤塞,渭河有的支流无法行船,有的甚至断流。到十世纪,这里就不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了。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第1课时

【课后巩固】1.C 2.B 3.D 4.⑴相同点:古希腊著名的城邦国家,时间约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⑵不同点:政治上,雅典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斯巴达是少数奴隶主专政。经济上,雅典商业贸易、海外贸易发达;斯巴达以农业为主。文化上:雅典文化繁荣,哲学、文学、历史学都很有成就,斯巴达崇尚武力,热衷于征服邻邦。⑶原因:自然环境的差异,雅典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斯巴达是个内陆国。5.⑴反映了雅典的民主制度,目的是使公民享受权利,参与国家的管理。⑵雅典民主制度具有阶级局限性,它仍然是少数人的民主,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等没有任何政治权利。6.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第2课时

【课后巩固】1.A 2.C 3.C 4.体育馆、饮水桥、体育场等。5.只要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⑴发达的经济是文化繁荣的基础;⑵海洋交通的开拓,便于交流和学习别人长处;⑶人民的辛勤劳动是文化的源泉;⑷文人学者、艺术家与科学家刻苦钻研与总结群众实践形成了伟大成就即可。6.罗马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主要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7.在雅典文化中,自然科学、文学、戏剧、历史、罗马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对西方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政治制度也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第1课时

【课后巩固】1.C 2.A 3.D 4.D 5.略 6.略7.宗教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一方面,积极作用表现为:①宗教的产生反映了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②在历史上,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对于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都有广泛、深远的影响;③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消极作用表现为:①历代剥削阶级都利用宗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武器;②宗教宣扬超自然的神主宰着自然界,否定了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从而削弱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积极性;③宗教与科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在历史上,一切与神学不符的思想和科学研究都被宗教视为异端邪说,对科学家进行残酷迫害,妄图用神学阻塞科学前进的道路。

第2课时

【课后巩固】1.D 2.B3. 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比萨等。4.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封建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不发达,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市民不再依附于土地,获得了人身自由,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在乡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欧洲农村是庄园经济,农民完全依附于庄园主;一部分农民逃亡到城市,变为自由民,成为城市市民。城市最终取得了自治地位,所以又称之为城邦。城市每年向封建主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有权向其他城邦宣战,但是不能够宣布脱离封建主。农村中是农民与庄园主之间的斗争,城市中是城市内部各个阶层的斗争,手工业者和商人,手工业者和行会,一般市民和商人等等之间的斗争。5.⑴西欧的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领地上,国王和封建主任意剥削城市居民,后来城市居民通过赎买、起义等斗争方式最终赢得了自治权,封建领主对城市的控制权逐渐被削弱。⑵城市对农奴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自治城市获得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削弱了领主统治。因此,才会有更多的农奴向往并逃到城市,才会出现巴黎这样新兴城市的繁华景象。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课后巩固】1.A 2.B 3. 6世纪末,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危机严重; 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组建穆斯林军队,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632年,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发动“圣战”,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10世纪以后开始衰落,13世纪中叶被蒙古所灭。4.略5.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希腊、罗马的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6.①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②对不同文化的兼收并蓄、改造利用,不仅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把不同文明的文化翻译成阿拉伯文,再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但保护了不同文明的文化,也丰富了阿拉伯文化,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种答法:是世界文化的保护者;世界文化的改造者;世界文化的集大成者;世界文化的传播者。)

综合探究三

【课后巩固】1.⑴表现:古希腊:奴隶广泛工作于农业、手工业和生活各方面;雅典是希腊最繁荣的城市,经济兴旺,文化昌盛,学者云集,教育发展。罗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罗马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1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⑵原因:①对外战争胜利,奴隶数量猛增,大量使用奴隶劳动;②民主政治得到发展,内战停止,社会相对安定。

2.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第1课时

【课后巩固】1.C 2. B 3. D 4. C 5. B 6.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 7. (1)A (2) D (3) 宗法制 (4)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8.(1)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2)在礼乐制度中,不同等级的贵族,所能享用的乐目是不同的。(3)它一方面起了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第2课时

【课后巩固】1. B 2. D 3. C 4. D 5. B 6. C 7.吴 越 8.改革齐国的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国力增强;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9.(1)更加全面、彻底。使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使社会进步发展;改革使国富民强;固步自封、固守传统落后于人。(3)略

第3课时

【课后巩固】1.略 2.D 3.B 4.D 5.B 6.A 7.C 8.D 9.A 10.B 11. 原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影响: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4课时

【课后巩固】1.B 2.B 3.B 4.B 5.B 6.C 7.D 8.A 9.A 10.B 11.原因:各国人民渴望统一,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12.略

第二课 汉唐盛世

第1课时

【课后巩固】1.刘邦 汉景帝 晁错 推恩令 2.D 3.D 4.A 5.B 6.A 7.C 8.B

9.A 10.A 11.略 12.略

宗教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德 创立地点 古印度 巴勒斯坦 麦加 基本教义 “众生平等” “因果报应” “忍耐顺从” 忍受苦难 信仰和顺从唯一的“真主”安拉 代表性建筑 印度佛塔、中国佛寺 天主教堂 清真寺 主要经典 佛经,如《金刚经》 《圣经》 《古兰经》 影响与作用 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 影响经济、政治、文化思想 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第2课时

【课后巩固】1.曹丕洛阳221 成都吴建业 2.A 3.B 4.D 5.C 6.A7.C

8.C9.D10.A11.略

第3课时

【课后巩固】1.C 2.D 3.C 4.C 5.B 6.C 7.D8.D9.略10.(1)总结经验教训,选官任贤,大度纳谏。(2)节俭自律,厉行法治,发展国家经济。(3)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汉族

和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民族关系融洽、各族和睦共处的黄金时期。

第4课时

【课后巩固】1.唐装 2.略 3.C 4.B 5.B 6.瓷青白唐三彩

7.(1)情况: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点:中西互通,胡汉交融;原因:社会经济繁荣,与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交流频繁。(2)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对汉族的影响,出现了胡汉交融的局面。如胡饼、胡服等都是唐朝人喜欢的。8.(1)《忆昔》反映了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垂老别》反映了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时期,社会动荡,家破人亡。(2)前者是因为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后者是因为“安史之乱”。(3)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回答。9.略

第5课时

【课后巩固】1.前代文化外来文化汉唐文化 2.社会经济科举制度文学艺术 3.千佛洞隋唐

南北朝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4.B 5.A 6.B 7.①各族人民共同努力;②继承前代文化;③吸收外

来文化;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⑤统治者的重视和实行开明的政策。8.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

定、经济繁荣、国内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活跃。

第6课时

【课后巩固】1.C 2.B 3.(1)西域都护府。(2)隋唐。雕塑绘画等。(3)a.有利于东

西部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b.推动了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c.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

设的和平周边环境。4.(1)都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2)①陆路经济文化②水路国家统一

5.(1)京杭大运河。隋炀帝。(2)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概括即可。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第1课时

【课后巩固】1. B 2. A 3. D 4. C 5. B 6. B7.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一方面体现屈

辱;另一方面体现远见。8. 960年北宋建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部分地区;916年契丹政权建立,1038

年西夏建立,形成了政权并立的格局;后女真族建立金,并先后灭掉辽和北宋,南宋建立后形成了宋金

对峙;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与其子孙先后灭掉西夏、金、南宋,征服大理,招降吐蕃,统一

了全国。趋势:农牧文化的交融。

第2课时

【课后巩固】1. B 2. C 3. B 4. 交子商标广告说明商业繁荣,宋代已经初步具备现代社会繁荣市场经济的特征了。5. 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从而使南方经济迅速崛起。⑵北方劳动者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迁的中原人民与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统治者的重视,推动劝课农桑政策;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海外贸易发展,泉州等著名港口繁荣,苏州、杭州等城市兴起。

第3课时

【课后巩固】1. 瓦子 2. 宋金时代滑稽短剧元代 3. D 4. 大多形成于汉代。在宋元时期社会习

俗活动丰富多彩,如逢年过节,民间的庙会、社火十分热闹,燃放烟火,歌舞有旱龙船、舞狮子、扑蝴蝶等。5. 变化:精神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可以观看和表演元杂剧、“说话”等节目,可以组织和参加传统民间节日的娱乐活动。人们已经实现从娱神到娱人的世俗化转变。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已经从单纯的物质生活转向精神生活的需要。6. ⑴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⑵精神生活,即戏曲艺术的表演。⑶诗歌、音乐、舞蹈、表演、道白等多种艺术形式。⑷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希望把这种精神生活带入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

第4课时

【课后巩固】1. A 2. D 3. B 4. D 5. C 6. B 7.唐朝末年,由于武将专权,形成了藩镇割据和混战的局面,使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和人民的生活。宋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采取了剥夺和削弱武将手中的军权,统一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以文臣代替武将出任地方官的政策。即“重文轻武”的国策。8.原因:博学能文,滑稽多智;他经常出入歌楼酒肆,瓦舍戏场,熟悉民众生活,与杂剧演员也多有交往,有时还面敷粉墨,亲自登台演出;元朝统治腐朽,他深入民间,了解人们的疾苦,关心人民,痛恨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原因:对备受封建压迫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9.略

第5课时

【课后巩固】1. C 2. B 3. C 4. D 5. D 6. B7. 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罗盘针为欧洲造船业和航海事业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造纸、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8.⑴雕版印刷术。刻印章等。⑵《金刚经》。⑶泥活字印刷技术。发展:木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印刷技术。⑷电脑排版或激光照排。

第6课时

【课后巩固】1. 泉州 2. 马可·波罗游记 3. A 4. A 5. 表现: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瓷器和茶叶大量出口,远销亚欧诸大洲;中外科技交流达到高峰,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在这一时期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中国;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又迎来一个高潮,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传入中国,并传播开来。原因:元帝国的统治疆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朝廷允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6. ⑴元朝大都⑵忽必烈⑶商品种类较多,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元帝国很强盛,手工业发达,技术水平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 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 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 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名校名师整理)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名校名师整理)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 明朝(1368-1644) 2. 清朝(1616-1636-1912):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农业 ①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 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 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 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 1636 1644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 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 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 2000年起,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历时约 800年,是 古希腊文明 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 5 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 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 16 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 做“中世纪”(即 3 世纪到 16 世纪)。 雅典 :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 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 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 :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 7 岁 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阿拉伯半岛 :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 拉伯创立 :穆罕默于 622 年创立阿拉伯国 家, 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8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 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10 世 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知识点 2: 彼此争战,消 耗很大,公元 前 5 世纪晚期 以 后,古希腊 就衰弱下去。 古希腊文明 相 继兴衰的欧亚国 查理曼帝国 王政时代 :公元前 700 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 200 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 500 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 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 又分工兵、 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 2 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 3 世纪,分 裂为东、西罗马, 476 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 代进入共 和国时代, 在屋大维 建立帝国 后迅速扩 张,成为地 跨三洲的 大帝国。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 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 :①800 年,在罗马, 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 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 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 :843 年,凡尔登签定条约, 三分帝 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 帝国的转 变中,封建 制度逐渐 形成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 教与 阿拉伯 的共 同发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 . 帝国的繁盛 B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近代的曙光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2. 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 废分封立郡县 B .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 郑和下西洋 D . 戚继光抗倭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4.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 . 司母戊鼎 B . 金瓶(金奔巴瓶) C . 锦衣卫印 D . 开元通宝钱 5.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7.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 B . 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C .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 D . 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 8.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 社会秩序动荡 B . 边疆防御巩固 C . 专制皇权强化 D . 地方权力膨胀 9. 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 . 他相信地圆学说 C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 . 他拥有航海地图 10.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 . 《神曲》——但丁 B . 《大卫》——米开朗基罗 C . 《蒙娜丽莎》——达·芬奇 D .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 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 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 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 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 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 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 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描写特洛 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特洛伊人用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12、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 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3、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 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总整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什么是史前时代?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什么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2、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 1、什么时候哪国科学家谁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 2、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什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 3、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 5、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至今有多少年历史? 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 7、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过着什么样生活? 8、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取火?生活的群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9、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的什么区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根据什么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怎样出现的? 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请说出两方面的表现? 4、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反映的是什么流域的文化、主要农作物、驯养的动物、陶器) 5、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哪里? 6、史前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 2、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什么史诗? 3、传说中黄帝的功绩有哪些? 4、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哪些? 5、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6、炎帝和黄帝距今有多少年?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7、什么叫禅让? 8、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理水? 9、请你谈谈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你认为怎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有什么意义? 第二单元 一、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大? 3、四大文明古国与哪些河流有关?说明什么?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 会上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

2012年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2年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一、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对 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理解人们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 系。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 程和基本趋势。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 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三)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 重大是非的能力。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创 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体会在社会生活中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 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 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 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 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种姓制度: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 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 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 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意大利小作坊工厂 2。A 3.B 4.填表: 生产 方式规模大小产量高低是否分工合作业主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雇佣工人 小作坊小低否是否 手工工场大高是否是 5.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更高,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生产关系。 6.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取消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在政府中重用商人,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订等。 7.贸易 8.D 9.②③①④ 10.连线: 工匠手工场主资产阶级 贵族商人 农民雇佣工人无产阶级 11.连线: 贵族有钱没地位开始经营工商业

商人没钱有特权地位步步提升 农民没钱没地位勉强维持生活 雇佣工人 12.(1)哥伦布赞美金子,莎士比亚批判金子,一褒一贬。() 金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子不但能提升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金子是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发展生产力。比如开辟新航路、促动对外贸易等。另一方面,很多人把追求金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使那个社会出现了很多丑恶的拜金现象。()略。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14 意大利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愚昧 2.德国 3.马丁路德新教德国罗马教会 4.理性启蒙运动 5.B 6.B 7.A 8.A 9.文艺复兴前,人们畏惧大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难以有 什么作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是理解也发 生了变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只要理解自然,掌握自然 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10.(1)面对事实,追求真理,永远向前,持续进取。(2)发 展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 限的。 11.C 12。D 13。C 14. 领域人物国别贡献 文学 艺术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 古希腊文明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 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2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843年,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中,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创立:穆罕默于622年创立阿拉伯国家,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10世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共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 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A.营口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 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实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简答题 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个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个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 10.D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 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 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 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 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 火。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 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流较少 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建筑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作物 小麦、粟 水稻 驯养动物 猪 牛 制作陶器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手工作坊的性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手工工场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4~17世纪,中国进入(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的作用:(1.手工工场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手工工场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3.是社会阶级发生变化)。 手工工场的特点:(1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 2工人多,分工合作; 3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14~15世纪,西欧处于(农业社会)。 商人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农民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商人地位的变化:1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2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 3政治地位的变化:商人可以担任市长;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德国)的(马丁·路德)最早发起欧洲宗教改革。 (英国)的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英国科学家牛顿主要贡献在(物理学领域),突出成就时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科学的作用:(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启蒙运动宗旨:(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张扬理性的力量。) 主要代表:1(伏尔泰)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 2孟德斯鸠法国思想家,提倡(三权分立); 3 (罗梭)法国思想家,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欧洲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2 《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 3 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新商路。) 1487—1488 迪亚士葡萄牙(西欧—好望角) 1492—1502 (哥伦布)西班牙西欧—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 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1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2方便了人口的迁徙,形成新的民族; 3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物种的流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