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内容摘要: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他的洋务思想不仅加速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由于阶级的关系,左宗棠的洋务思想和操办洋务的最终目的仍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的统治。由此,我们要坚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他的思想及行为。

关键词:洋务思想 、“求强”、 “求富”

正文:洋务思想,是对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有倡导作用的思想,它在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形成为一股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新的社会思潮,其主要内涵为“求强”与“求富”。而左宗棠作为晚清封建地主的代表人物,他在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时候,其思想也是具有代表性以及他的特殊性和进步性。

左宗棠洋务思想的产生:①“求强”观:左宗棠“求强”思想的形成,与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有密切的关系。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左宗棠在湖南乡间已经密切注意“洋事”的动向。他对“洋事于屡次挫衄之余,忽又失利”,而感到“愁愤何可言”主张“偏泊埠之船,饥造炮船,火船之式”,“以之制敌”。①

这表明左宗棠谈论洋务的思想开始萌芽。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震动是空前的。津沽失陷。京师被劫,皇室北窜,“天朝上国”已失去前清的威风。中国人在震惊之余,观念也在转换。这种对“变局”的认识恰促成了“借法自强”的洋务运动的产生。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在为两江总督曾国藩“捉刀”②而作的《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远津折》中提出了如此的见

解“驭夷之道,贵识夷情。……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河道既改海运,岂可一岁而不行?如能将此两事妥为经通,无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③

由此可以看出,左宗棠的“求强”思想日臻发展。②“求富”观:左宗棠在19世纪60年代主张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过程中,初步接触到与兴办民用企业有关的问题。同治五年(1866年)二三月间,他在班师由粤回闽途中,亲眼看到了民间“瘠苦特甚”的境况,他在两个多月后所上《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中主张“以设局急造轮船”的办法扭转滨海商人“街市萧条”、“变为窭 人”局面,提出“以新造轮船运漕,而以雇沙船之价给之,漕务毕则听受商雇,薄取其值”的建议。这表明左宗棠的“求富裕”观已经开始形成了。左宗棠的“求富”观的内涵是“阜民即所以裕国”。左宗棠把兴办民用企业视为“利民实政”,完全是为了实现“阜民”的目的。

洋务思想的成熟及应用:①“求强”观: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正式向朝廷上奏提出了设厂造船的主张。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左宗棠“求强”与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主张,确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积极作用,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的兴办,实开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之先河。尤为可贵的是,左宗棠在晚年能够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他的“求强”思想。②“求富”观:左宗棠在早期洋务运动中就产生了“求富”的思想,但是因为守旧势力的阻

挠和外国势力的插足,使得民用企业的进程大大推延。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洋务派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军过程中遇到了资金拮据、后勤供应不足、燃料短缺以及缺乏或没有运输、电讯等事业相配合的困难,使得洋务派真正把注意力转移到“求富”上,由此左宗棠的“求富”思想也得到了应用。到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兴办近代民用企业的主张涉及纺织、开矿、电报、铁路、制糖等轻、重工业,其思想认识已较60年代大为提高,特别是他任两江总督和督办福建军务期间,又一次深得沿海省区开风气之先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洋务思想不断深化。

左宗棠在自己一生的洋务实践中始终坚持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则:一是独立自主的原则。

左宗棠认为,对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不仅要积极引进,更主要地是做到自己真正掌握,创造发挥。左宗棠把培养中国自己的科学技术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摆脱对外国的依赖:“彼族无所挟我以傲我,一切皆自将敛抑,自强之道,此其一端。”

福州船政局创立之始,他就明确指出,“船厂根本在于学堂”⑤他

还提出了从船政学堂的学生中,向外国选派留学生的主张。左宗棠还大力提倡开辟多种渠道,培养中国自己的各种专门人才。当他听说广东某些乡绅聘请“深明艺事者”来教育子弟时,大加赞扬说:“此风一开,则西人之长皆吾人之长,不但船坚炮利,可以制海寇,即分吾华一郡一邑之聪明才智物力,敌彼一国而有余。行之数年,各海口船

炮罗行,并可随时分拨,协济人力物力,互相通融,处处铜墙铁壁,以守则固,以战则克,尚何外侮之足虑乎?”

二是实事求是,中西结合的原则。

左宗棠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贯彻于自己的洋务实践,认为学习西方,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西结合。既要学习外国,主要是学习人家的长处,进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同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人家的短处。他还尖锐地指出:“西人长处虽多,而一种贪鄙傲很之

情,与生俱来。”⑦

他们决不会真心帮助中国实现富强。他们对真

正先进的科学技术、机器设备会严密封锁,却总想把一些已经落后的技术设备,或质劣价高的产品,夸为奇货,以图输入中国,谋取暴利。这就必须认真鉴别,严格选择,防止上当受骗。

左宗棠在自己的军政实践中,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在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中,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对世界各国的最新发明创造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引进。当他知道德国发明了最新的鱼雷、水雷,就立刻主张派人赴德“学习制造,备他日之用”。当他知道外国有线电报已广泛使用,在拒绝外国插手的同时,积极主张自己兴办。他在西北时还积极引进外国的抽水机、掘井机、挖河机,开河凿井,兴修水利,促进中国农业的近代化。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左宗棠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引进。左宗棠认为,只要中国认真学习西方的长处,并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就一定能够实现“藉外国以导其先”,达到赶上和超过西方的宏伟目标。

三是“官办开其先”,“商办承其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张。

左宗棠早在同治五年请设福州船政局的奏稿中,就提出了“护商”、“敌洋商”,即与西方列强展开商战,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主张。在多年的“洋务”实践中,他更清楚地看到:企业“官开之

弊,防不胜防”⑧

;“一经官办,则利少弊多。”

因此,左宗棠在

晚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应该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这说明左宗棠从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表层结构——船坚炮利的物质结构,开始深入到西方文化的中层结构——社会经济制度问题。这是左宗棠中西文化观的一个重大进步,也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与洋务实践,在理论上发展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求强御侮”的“强国论”,在实践上大大推进与扩展了曾国藩所开创的洋务规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实际效果。这种效果不仅表现在对外抗击外来侵略者、捍卫国家主权的光辉战果上,而且表现在对内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机器生产上,使之变成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生产力,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成与发展,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历史序幕,为中国进行新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与物质力量。但是,他的全部洋务活动都扎根在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之上,因而他的洋务思想也不能跨越封建思想体系的雷池,这并是他思想的局限性。

注释:①《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页十至十二。

②曾国藩致胡林翼信中说:“得惠缄承奖,借夷助剿一疏,系左季翁捉刀为之,鄙人不办此也”,但“鄙见与翁公相同。”见曾国藩:《复胡官保》,《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一三,页四七。

③见《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一二,页五七至五八。

④《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9卷,第59页。

⑤杨慎之主编:《左宗棠研究论文集》,岳麓986年版,第241页。

⑥《左文襄公全集·说帖》,第1页。

⑦《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14卷,第16页。

⑧《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23卷,第24页。⑨《左文襄公全集·批札》第7卷,第11页。

参考文献: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11月版本董蔡时:《左宗棠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杨东梁:《左宗棠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初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不胜枚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怎样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凭借对电视剧或者文学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来举例说明,如果学生不善于在历史学习中,寻找评价历史人物的规律,得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常常会错误地认识历史人物,就会误读历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为了实现新课标要示,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探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情境中去,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以“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为例作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历史教学感受。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核心部分。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看,只有走进了新课堂,才是走进了新课程。 首先,对李鸿章的各方面分析,一是要了解其人生成发展过程和所处的历史背景;其次,要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从而把历史人物放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环境中去分析。促使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①选好课题,以“你最想研究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或“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为题,让学生讨论确定研究历史人物的对象。教师先介绍李鸿章的概况,根据学生对李鸿章的初步评价,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②依据争议的项目,分成若干小组,一组是对李鸿章积极评价为主;一组是对李鸿章的消极评价为主;另一小组是中性立场,或者说是李鸿章是近代史上的多面人,然后指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用史实加以说明。 ③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自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或者任务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自主地搜集历史资料。教师鼓励学

历史人物评价

对曾国藩的评价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

近代史论文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挥戈出塞,进军新疆,击溃了英俄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积诚相与,久将自威,无他道也。”〔①①〕这里,有件事情很值得一提:1860年北京条约刚刚签订,俄、法、美等国或请们乘机提出用西法自行采煤的主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外人之觊觎,而且可以兴中国之大利。左宗棠并没有提出这一点。(三)1870年,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人民群众将作恶多端、行凶杀人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击毙,并将法国教堂、领事馆、育婴堂等烧毁,一些英美耶稣教堂也被波及。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由保定赴津查办。曾国藩鉴于“目下中国海上船炮全无预备,陆兵则绿营固不足恃,勇丁亦鲜劲旅。若激动众怒,使彼协以谋我,处处宜防,年年议战,实属毫无把握”〔①⑥〕,所以抱定对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方针,一意妥协退让。他所采取的措施,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他自己了解到这一点,于致友人书中写道:“六月初旬奉旨力疾来津查讯此案。办理既多棘手,措施未尽合宜,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而发抄时内阁又删去疏中五疑一层,物议沸腾,致使人不忍闻。”〔①⑦〕左宗棠支持曾国藩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并表示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他在致夏献纶的信中说:“津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外人犹以为软,不知其中亦具苦心也。弟处答总署一函,曾录寄幼丹中函(沈葆桢字幼丹),想得闻其略。昨见香(闽浙总督英桂字香岩)、幼(幼丹)两公复信,大意均同,私幸所言尚不谬也。”〔①⑧〕可见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政策,是得到左宗棠、沈葆桢、英桂等洋务派官员普遍支持的。左宗棠又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猝时,议论纷纭,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①⑨〕他对曾国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渡台,办理台湾防务。但它毕竟缺乏抵抗侵略的决定,与日本进行谈判。在英、美等国公使的“调停”下,它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北京专条,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但清政府给予日本“抚恤”银10万两,另偿还日本在台湾“修道造房”费用40万两,共50万两。这是清政府对日本作出的一大妥协退让。左宗棠对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是表示完全支持的。他说:“台湾事已可议结,非幼丹谋之于外,恭邸(恭亲王奕欣)主之于内,未易臻此。外间未悉底里,尚以费抚恤十万、收回番地四十万为过者,非也。”〔②⑩〕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875年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主派兵助剿,或请代运南漕赴津。清廷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于1861年1月5日上折说:“此时我之陆军,势不可能遽进金陵,若俄夷兵船即由海口上驶,亦未能遂收夹击之效。应请敕下王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之期。”同时,他又奏称:“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河道既改,海运岂可一岁而不行?如能将此两事妥为经画,无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①②〕这个奏折,就是当时所谓的“借夷助剿疏”,被人们认为是曾国藩的“杰作”。其实,这是一个大误会。该折虽由曾国藩署名具奏,但并非出自曾国藩的手笔,而是左宗棠起草的(左宗棠当时正在曾国藩处襄办军务)。曾国藩在给胡林翼的信中说:“得惠缄,承奖赞借夷助剿一疏,系左季翁(左宗棠字季高)捉刀为之,鄙人不办此也。至于大败之后,力不能拒,和好之初,情不宜拒,此者鄙见与季公相同。”〔①③〕人们一贯把曾、左、李并称,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二)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二十七款规定,新定海关税则和通商各款,可以在10年期满时修改。总理衙门深恐修约时英国侵略者将提出种种无理要求,所以于1867年即着手进行准备,对英国在修约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如请觐、遣使、设电线、筑铁路、开煤矿、内地设行栈、内河驶轮船等,事先预筹对策,并请朝廷敕各省将军督抚提出意见。左宗棠在复奏中分析当时的形势说:“发逆之祸甫销,回、捻之祸复炽,各处匪盗肆起,游勇充斥,解兵洗甲,

左宗棠传的读后感

左宗棠传的读后感 《左宗棠传》是美国军官、学者贝尔斯1937年完成的作品,由王纪卿翻译,为读者详述曾国藩之后湘军第一大佬——左宗棠的坎坷发迹史。本书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左宗棠传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过中国历史小说《左宗棠》使我认识到清末还有一个清正廉洁、为民办事的好官。清末时代,满清王朝统治中国已经二百余年了,经过康乾盛世,到嘉庆皇帝当政时,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而西方列强的兵般已经逼近国门了…… 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日子里,左宗棠诞生在一个清苦的书香人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平日教几个学生,有些束脩收入。也有几十亩田,是那种“耕读门第”的人家。正常的年月,生活还能维持,一遇天灾人祸,就要艰难度日了。 他二十一岁中举,后来连续三试不中,使他对科举更加不感兴趣。于是,他开始了潜心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家族已经败落,只得入赘妻子周诒端的家里,以授徒为生,边授课边钻研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历史等,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直到不惑之年已过。在师长、朋友的推荐下,凭借自己的精通韬略,足智多谋,进入官场。在他的后半生里,仕途春风得意,事业也达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光辉顶点。

左宗棠适应历史潮流,以国家重臣衔令西征,不挟种族的偏见,并排斥抑回扬汉的陋习,公开扬言:“只分良莠、不分汉回”。对那太平乱、捻乱、回乱采取“当剿则剿、可抚则抚”,毫不存有偏见。每收复一处国土,就为那里的百姓抢修,因战争而受损的房屋、道路,赠送军粮,拿养廉银救济贫民,实实在在的为民办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不惊扰百姓,掠夺民财。他在军营里和战士们吃住一起,共度二十几年的军涯生活。 在进军新疆时,由于清朝官场的黑暗、贪官中饱私囊、国库空虚、军费紧缺,左宗棠领着军队,啃着红薯、抬着棺材到西北边疆去抗敌。在他的精心谋划,呕心沥血,克服种种困难,击败了侵略者,将新疆收复,为国家、民族立正汗马功劳。 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左宗棠对各族同胞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很快得到广大回人、满人、蒙古人,特别是得到广大维吾尔人的广泛支持与拥护,使外国侵略者安集延人——阿古柏很快受到孤立了。 左宗棠能高瞻远瞩,在收复新疆之后胸怀国际国内形势,一方面,立即加以苦心经营,他组织人力、物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而在另一方面,他又开辟河渠,提倡种棉织布、育蚕缫丝,以机器织呢、引进洋务。 同时,左宗棠又在西北地区开发资源,设书院、办义学,

左宗棠的活动及其评价

左宗棠的活动及其评价 一、教学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梳理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左宗棠的主要活动,包括镇压太平军、兴办洋务、收复新疆等史实,培养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归纳分析能力。正确评价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这是复习课,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左宗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功大于过,他是一位维护祖国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民族英雄,作为清廷重臣,他镇压太平军,极力维护腐败的清政府,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任何人都难以避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新疆的历史意义 难点:评价左宗棠的功过是非。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他是一位开明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也是一位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将领。他和林则徐一样,既是清廷重臣,又可称为民族英雄,他是谁呢?——左宗棠。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左宗棠的相关史实: (1)他是清朝湘军首将,镇压了太平天国,从这方面讲,他是个残杀起义军的刽子手。(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他为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开展,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尤其是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为国家的领土统一和边疆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引导:左宗棠作为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怎样看待他的影响? 学生辩论:观点1:他是极力维护清朝反动统治的反面人物,镇压了人民的反抗。他兴办洋务,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可称赞之处。 观点2:他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民族英雄。瑕不掩瑜,是值得肯定的人物。 教师引导: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以史为据,尊重史实,公正客观评论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对历史的贡献度,还有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度。同时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 提起左宗棠,大家总是有些矛盾,作为大清臣子,参与镇压太平军,这是他职责所在。他的行为客观上维持了一个本该就木、极其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苟延残喘,但这是历史的局限,任何人都难以避免。 但是,在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有谁像左宗棠一样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大片国土。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最辉煌的是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维护了祖国统一以及名族独立。也在当时极大的震慑了清朝的周边国家,尤其是对中国南海野心勃勃的东南亚诸国。所以左宗棠的评价是功大于过,值得肯定,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五|、教学反思:这是一节人物专题复习课,这类历史课比较适合学生为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关于左宗棠的评价

1、左宗棠是封建政治家,毕竟要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他早年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运 动。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为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开展,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尤其 是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主持收复新疆,为国家的领土统一和边疆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左宗棠是封建政治家,毕竟要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他早年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农 民运动。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为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开展,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尤 其是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主持收复新疆,为国家的领土统一和边疆开发做出了巨大贡 献。 ①作为封建官僚和湘军将领,曾参与镇压太平军,是刽子手之一;②作为洋务派地方代表, 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发新疆,又是发展社会经济的组织者;③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作为爱国者的左宗棠的战功不可没。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4: 作为大清臣子,参与镇压太平军,这是他职责所在。更何况,他没有像曾国藩(当时人称“曾剃头”)那样滥杀无辜、靠平民百姓的头颅去向朝廷邀功请赏,所以,不能称其为“刽子手”。当然,他的行为客观上维持了一个本该就木、极其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苟延残喘,但这是历史的局限,任何人都难以避免。 对他的评价,在我看来,一言以蔽之:他和林则徐,是道光朝以来,既是清廷重臣,又可称为民族英雄的仅有的两人!

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晚清诗人杨昌竣说:“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作为大清臣子,参与镇压太平军,这是他职责所在。更何况,他没有像曾国藩(当时人称“曾剃头”)那样滥杀无辜、靠平民百姓的头颅去向朝廷邀功请赏,所以,不能称其为“刽子手”。当然,他的行为客观上维持了一个本该就木、极其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苟延残喘,但这是历史的局限,任何人都难以避免。 对他的评价,在我看来,一言以蔽之:他和林则徐,是道光朝以来,既是清廷重臣,又可称为民族英雄的仅有的两人! 有功有过。他的功劳很大

【高中历史】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一、明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要求 第一,能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恰当评价; 第二,能够对历史人物在某一具体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做出分析评价; 第三,能够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可以是同时代人,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人)或现实中的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具备从所提供的有关某一历史人物或相关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材料中,独立地提出适当的观点或假设,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做出较为完整的论证或阐述的能力。 二、从哪些方面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因为,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持此论者不乏其人),这样的认识不仅流于浮浅而且还有很大危害——让人们把由根本制度带来的问题误认为是皇帝个人的品质问题,避重就轻,从而掩盖了历史真像。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

历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高二历史选修四总述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与方法高二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同时面临着高考挑选的考验,文科班历史是一门必考课程。而历史科目必然遇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棘手问题,只有迈过了这道门槛,思想认识才能有质的飞跃,能力才会有成倍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才会有长足的发展,高考中解答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怎样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呢?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中指出:要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下面仅就自己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学习、探讨和总结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与方法,浅谈如下: 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 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1)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人民不希望战争,但人民支持正义统一的战争来达到结束非正义战争的目的,像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从而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可以安定的生活和生产,因而也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曹操统一北方,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君主,曹操也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他们都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2)中国近代历史上(1840年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是要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外国支持的封建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卖国政府,争取民族独立问题,而反对外来侵略则是首要任务,因为这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因为只有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把投降卖国的政府推翻,中国才有可能搞好经济建设。不然,他们绝不会允许你发展经济,成为反抗他们或同他们竞争的对手。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他们都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首要任务。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使外国侵略者认识到:清政府是可以征服的,但对中国人民,正像八国联军侵华总司令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正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探索与抗争救国的正义斗争,使得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瓜分和征服中国,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则是在政治上维护腐朽反动卖国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发展经济的运动或改革,它们在中国都失败了。就是辛亥革命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虽然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君主制度,取得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果,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掌握国家主权的共和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国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决不允许你,此路不通,从而也进一步证明,发展经济则是近代中国的次要任务,反对外来侵略和为外国政府服务的卖国政府则是首要任务。 (3)中国现代史推动生产力、经济发展则是顺应历史潮流。此时,阶级矛盾已降为次要矛盾,现代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即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只有发展了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此,凡是推动生产力(或经济)发展的政策,如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土改运动、三大改造运动等,他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政治、思想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而后来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则不利于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因而它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以它不是进步的政策或革命运动。 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依据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如功大于过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分裂割据混战局面,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否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危害更大。它箝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他修的长城,有阻止匈奴南下骚扰的作用,但也不乏有占用劳动人民耕作时间和劳动力的不足之处。特别是他后来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残酷的刑罚

左宗棠的历史评价

左宗棠的历史评价 《清史稿》:“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林则徐:“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胡林翼:“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精熟方舆,晓畅兵略,在湖南赞助军事,遂已克复江西、贵州、广西各府州县之地。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其刚直激烈,诚不免汲黯太戆、宽铙少和之讥。要其筹兵筹饷,专精殚思,过或可宥,心固无他。” 曾国藩:“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唐才常:“左、彭二公之直烛巨奸,不顾身家,绝无附会。” 潘祖荫:“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裴景福:“左文襄佐骆文忠,仅一幕职而得行其志,似愈于曾文正之为相;奉命出征,发谋出虑,朝廷亦从不牵制,此老一生际遇,文正不如也。” 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光绪帝:“大学士左宗棠,学问优长,经济闳远,秉性廉正,莅事忠诚。由举人、兵部郎中带兵剿贼,迭著战功,蒙文宗显皇帝特达之知,擢升卿寺。同治年间,剿平发逆及回、捻各匪,懋建勋劳。穆宗毅皇帝深资倚任,畀以疆寄,洊陟兼圻,授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运筹决胜,克奏肤功。简任纶扉,优加异数。朕御极后,特命督师出关,肃清边圉,底定回疆,厥功尤伟。竭谋赞画,悉协机宜。旋任两江总督,尽心民事,裨益地方,扬历中外,恪矢公忠,洵能终始如一。” 《御赐祭文》:“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书勋则钟鼎千秋,论治而堂廉一德。” 刘体仁:“左文襄幼年自负,几不可以一世,人称之为…小诸葛?,公有时游戏笔墨致友人书,自称“老亮顿首”。其后丰功伟业,媲美武乡,可称佳话。常谓后人思想薄弱,不敢以今拟古。武侯所当曹操、司马懿,对手较为劲敌。然文襄勋绩,南平闽、越,西定河、湟,过于六出祁山远矣。” 梁启超:“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了。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如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彻洋务,皆由亲身阅历而得。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 左钦敏:“综古今论之,邓、马、李、郭中兴帝室,无此战绩;卫、霍、韩、范功高边塞,无此雄威。班定远生入玉门,尚须陈乞;岳忠武痛饮黄龙,徒成虚名。勋名之盛,秦汉以后,谁

论左宗棠一生功过

论左宗棠一生功过 在1840至1949年这漫长的近代史中,很多历史人物都为我们所耳熟能详。而我今天所要探究的则是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的一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在每个时期又各有特点,彼此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他的早期生活中,可谓是坎坷多艰。左宗棠生活的年代,是破败和动荡的。首先提到的,便是封建经济。农民与土地是紧密结合的,然而在那个阶段,农民大量破产,“弃耕”脱离土地,社会生活动荡不安,于是导致了封建经济的危机。再加之清王朝的日趋腐败,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接踵而来的农民起义动摇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众多农民起义中,1851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纵横18省,成为中国历史上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间,左宗棠也参与了镇压太平军的行动。左宗棠在幕府时期,还是“八年戎幕坐啸,未克亲履行间”,而此后6年,他则是驰骋疆场,直接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左宗棠在北上不得后,便打算折转东下,考虑暂栖军旅。他在答李续宜的信中道:“士固不可再辱。死于小人,未若死于盗贼之快。将就涤老及麾下作一小营官,学战自效。战而胜,固稍伸讨贼之志;否则策马冲锋,亦获其所。”这充分反映了左宗棠惶惶不安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在左宗棠身遭厄运的情况下,仍与以太平天国起义为中心的人民起义为敌,不忘伸其“讨贼之志”。 太平天国在经过衰败和重建后声势大振,清政府不得不将镇压太平天国的希望寄托在湘军身上。由此,左宗棠成为清政府欲加重用之人才。因左宗棠熟悉形势,调度有方,于是“命兵部侍郎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 经过一系列激烈战斗,左宗棠乘胜追击,赢得乐平保卫战胜利,也稳定了赣东北的局势,巩固了曾国藩祁门大营的后路。随后左宗棠被改派为帮派军务。在其驻军婺源期间,时值酷暑炎热,疾疫繁盛,他本人也曾染病,于是便在婺源休整队伍,增补营员,同时也筹备战守,迎战来攻的太平军。尔后8月1日,左宗棠派王开化、崔大光、张声恒等率2500人迎战,2日即在新建击败太平军,乘胜直捣白沙关。太平军伤亡千余人,余部则折回浙江开化。此后,战事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在北面,主要集中在天京范围,在南面,则逐渐转入浙江境内。

历史趣谈:世人对左宗棠的评价为什么总是时好时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世人对左宗棠的评价为什么总是时好时坏 导语:左宗棠为晚清中国建立不朽功勋。左宗棠逝世后,清朝官方给予高度评价,朝廷称其“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伟烈长垂青 左宗棠为晚清中国建立不朽功勋。左宗棠逝世后,清朝官方给予高度评价,朝廷称其“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伟烈长垂青史”,“为一代之伟人”;命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各立功地建纪念专祠,饰终之典备极哀荣。其同僚、部属、亲友撰写追怀悼念文字,从不同角度追怀其丰功伟绩。由此持续了7年之久对左宗棠的颂扬褒奖热潮,且余波不息。 20世纪初,反清民主革命兴起,陈天华、杨毓麟、邹容、章太炎等辛亥革命志士和党人对镇压太平天国、扶持清王朝的“中兴名臣”深恶痛绝,尽情鞭挞贬斥,于是左宗棠被评价为“保护满奴”、“屠戮同胞”,其为人“原是不足道的”,是“满人忠顺之奴隶”,“实湖南之大不幸”。 民国创建,政局多年动荡不安,左宗棠一时被冷落,竟达20年之久,几成被遗忘的历史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因日寇对中国国土不断蚕食进逼,最后于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存亡的危机,每个中国人被迫发出最后吼声的时候,以敢于抵抗外来侵略著称的左宗棠再次成为中国仁人志士褒扬的对象。 知识界对左宗棠的此轮关注和评价,首先集中在左宗棠收复新疆问题上,并及经营、建设西北的内容,突出强调他反抗侵略、建设国防的“边功”,以激发抗日爱国热情;其次为创办福州船政局等洋务活动,高度评价左宗棠为中国现代化作出的贡献,称誉左宗棠是“中国现代造船厂和毛纺厂的开拓者”。这段时间,有学者称左宗棠“为湖南近古人豪”。 生活常识分享

近代人物评论——左宗棠

近代史人物评论——左宗棠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潘祖荫 左宗棠生活在一个尴尬的年代,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十月初七出生于湖南湘阳左家一个下层地主知识分子家庭。此时,清王朝已经日暮西山,封闭不前,显露出浓厚的衰老气息。左宗棠七十二年的生命,经历了国家逐渐沉沦的过程。作为受儒家正统教育的旧时代精英,左宗棠一方面扶大厦于将倾,维护国家的利益。又一方面,他也摆脱不了地主阶级的窠臼,为了统治而漠视生命,维护一个早已背离人民的王朝,使清王朝回光返照了几十年。 清朝的咸、同三大中兴名臣,曾、左、胡并称。他们三个之中,曾国藩无疑是最成功的领袖人物,胡林翼虽有才华,但无奈死的太早,至于左宗棠,则人称之有霸才,假如生当乱世,必可图王称霸,自成一番事业。而他之所以崛起,亦正因为清朝末年纷至沓来的各种变乱,使满清政府穷于应付,不得不破除资格,用人唯才,因为才能使他以一个不第进士的举人身份,由巡抚,总督而一直做到入阁拜相、封侯赐爵为止。亦因为他具有卓越才略,所以才能在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相互煎熬的情形之下,力排一切困难,举西北数百万方里已失之疆土还之满清,博得了“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主权领土功劳最大的第一人。”之美誉。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左宗棠的军事学识与政治眼光,应当在三人之中居于第一。所以,我的近代人物评论就以左宗棠为例。 一、少负大志 左宗棠生于下层知识地主家庭,虽然年幼时家境窘迫,但是左宗棠的父亲十分注重对左宗棠和他兄弟们的教育,所以左宗棠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清朝的科举大体沿袭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八股文是科举的官方文体,这种文体极易束缚文人的思想。年幼的左宗棠虽然也在学校儒家经典,练习八股文,为走向仕途做着努力。但他同时也喜爱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使得,当近代中国面临“千年来从未有之变局”时,左宗棠能够以其经世致用之学从容应对变局。 二、科考失意 1830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科考失败的左宗棠开始潜心研究学问,他以"匡时济世"为求学目标,研读了大量军事及地理学方面的书籍。科考的失意,也并没有使他的才能被埋没。在左宗棠蛰伏的十几年里,赏识他才干的胡林翼、陶澍、林则徐等官员一直没有停止对他的推荐与关注。左宗棠在清末的官僚社会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外加上他超人的才能。为他在各种矛盾激化的清末的脱颖而出做了准备。 三、南征北战 清政府对外战争的战败,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巨额的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上朝廷的腐败,自然灾害的发生。清末各地相继爆发了反清起义。这些起义为左宗棠崭露头角提供了机会。左宗棠的政治活动主要局限在湖南。左宗棠在尽力为征战的湘军筹办粮饰、船炮、军械的同时,还要设法同来自各方的武装力量周旋。他的卓越才干终于被清廷认可,就连清廷重臣潘祖荫也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裳。由此可见此时左宗棠在清

左宗棠的功绩与历史地位(张一湖)

左宗棠的伟大功绩与历史地位 一左宗棠的伟大功绩 左宗棠是历史文化名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在他的一生中,奋起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成为最大的闪光点。他力排众议,以年近七旬的高龄,亲自统军收复了被沙皇俄国等外来侵略势力占领达13年之久、占中国国土面积达六分之一的新疆全境,并在新疆设立行省,开垦屯田,为维护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立下伟大功勋。之后,年逾古稀的左宗棠不顾年老多病,毅然奔赴抗法护台前线,指挥抗击法国侵略和保卫台湾的战斗,取得辉煌胜利。可惜天不假年,一代名将左宗棠在指挥抗击外来侵略的岗位上殉职,大清王朝的最后一根顶梁柱轰然倒下了。在积贫积弱、任人欺侮的晚清时代,唯一让外国人惧怕的中国人就是左宗棠。左宗棠抬棺出征,吓得沙皇俄国赶紧将伊犁地区归还给中国。左宗棠回到京城,那些洋人传教士闻讯慌忙将高过清朝皇宫的教堂尖顶拆掉,生怕被左宗棠看到。左宗棠路过上海滩,在中国人面前肆无忌惮的洋人,慌忙在租界竖起大清国的龙旗,恭恭敬敬地迎候他经过。这种情形,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左宗棠的功勋,左宗棠的傲骨,左宗棠的威望,令人震撼,更令国人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左宗棠是儒家理想的忠实践行者。他忠君爱国,勤政爱民,洁身自好,克己利人。为了国家的统一与政权的稳定,他东征西讨;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他师夷长技,倡导洋务,兴办福州造船局和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他关注民生,为

民兴利,创办工厂,鼓励种植,指挥军队开垦土地与民耕种;他心口如一,刚正不阿,清廉自守。他把自己俸禄的十分之九拿出来兴办公益事业,在剩下的仅十分之一里,还要拿出一部分来扶危济困……左宗棠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忠实地践行自己理想的人。 与左宗棠同时代的晚清重臣曾国藩这样评价左宗棠:“论兵战,我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变法急先锋梁启超评价左宗棠为中国“五百年来第一人”。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出了世界历史上200位智慧名人,中国有三人入选,分别是成吉思汗、毛泽东、左宗棠。 二左宗棠的历史地位 由于“镇压太平天国”问题和“平定回乱”问题,左宗棠被后来的史学界定性为“最具争议”的人物。收复新疆,抵御外侮,功大于天;镇压农民起义,镇压回民暴动,“罪恶累累”。所以,对左宗棠的历史地位评价总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然而,历史是公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更多地了解左宗棠,更加景仰他为国家、为民族立下的丰功伟绩,更加钦敬他鞠躬勤政、为民兴利的仁政思想和大公无私、清廉自律的崇高品德,更加理解他作为统治集团的成员、处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维护国家统一、政权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的客观积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指出,文艺作品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鲜明地指出了“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主旋律。在这样的主旋律里,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与方法

第二讲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 标准与方法 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 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1)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人民不希望战争,但人民支持正义统一的战争来达到结束非正义战争的目的,像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从而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可以安定的生活和生产,因而也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曹操统一北方,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君主,曹操也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他们都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2)中国近代历史上(1840年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是要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外国支持的封建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卖国政府,争取民族独立问题,而反对外来侵略则是首要任务,因为这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因为只有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把投降卖国的政府推

翻,中国才有可能搞好经济建设。不然,他们绝不会允许你发展经济,成为反抗他们或同他们竞争的对手。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他们都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首要任务。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使外国侵略者认识到:清政府是可以征服的,但对中国人民,正像八国联军侵华总司令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正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探索与抗争救国的正义斗争,使得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瓜分和征服中国,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则是在政治上维护腐朽反动卖国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发展经济的运动或改革,它们在中国都失败了。就是辛亥革命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虽然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君主制度,取得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果,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掌握国家主权的共和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国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决不允许你,此路不通,从而也进一步证明,发展经济则是近代中国的次要任务,反对外来侵略和为外国政府服务的卖国政府则是首要任务。 (3)中国现代史推动生产力、经济发展则是顺应历史潮流。此时,阶级矛盾已降为次要矛盾,现代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即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只有发展了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此,凡是推动生产力(或经济)发展的政策,如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土改运动、三大改造运动等,他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政治、思想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而后来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则

浅谈评价历史人物的切入点

浅谈评价历史人物的切入点 众所周知,历史人物在历史过程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学会准确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历史事件。 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 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生活的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变法措施逐条剖析,从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和限制奴隶主贵族势力,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经济和掌握政权的愿望,最后得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的正确结论。 三、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辩证法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评价时,要提醒他们做到全面考察:前后期联系,主和次兼顾;一分为二:功即功,过是过,不可互相替代加减;重点突出,功过在其一生中谁为主,在历史上影响何为重。 左宗棠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在评价时,不能因为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而抹煞他兴办工业、维护祖国统一、反抗侵略这一功绩,反过来,也不能因为他有后期的功而否认他前期镇压农民起义的过。当然,从其一生说还是功为主。 四、评价历史人物应从历史事实出发 学生掌握了评价人物的正确原则和方法,就能正确地思考、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教材涉及到得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不胜枚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怎样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就是一个很难得问题。学生往往会凭借对电视剧或者文学小说中得历史人物形象来举例说明,如果学生不善于在历史学习中,寻找评价历史人物得规律,得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得一般方法与步骤,常常会错误地认识历史人物,就会误读历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学习客观地认识与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为了实现新课标要示,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得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探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情境中去,促使她们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初中生得身心发展特点,也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目标要求。新课程改革得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改变学生得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一个比较理想得载体。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以“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为例作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历史教学感受。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活动得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得主渠道、核心部分。从新课程实施得角度瞧,只有走进了新课堂,才就是走进了新课程。 首先,对李鸿章得各方面分析,一就是要了解其人生成发展过程与所处得历史背景;其次,要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得重大事件。从而把历史人物放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得环境中去分析。促使学生向知识得深度与广度发展,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与积极性。 ①选好课题,以“您最想研究得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或“最有争议得历史人物”为题,让学生讨论确定研究历史人物得对象。教师先介绍李鸿章得概况,根据学生对李鸿章得初步评价,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②依据争议得项目,分成若干小组,一组就是对李鸿章积极评价为主;一组就是对李鸿章得消极评价为主;另一小组就是中性立场,或者说就是李鸿章就是近代史上得多面人,然后指导学生去搜集相关得资料。通过查找资料,用史实加以说明。 ③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自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或者任务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