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误区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误区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误区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误区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误区与对策摘要: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多年的中学生物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

用的误区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误区对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渐广泛应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共存、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及跨越时空的超强表现力,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重要作用。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发挥它的优势,而且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中学生物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对策谈谈看法。

一、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常见的误区分析

1.教学容量增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影片、声音等多种媒体数据,使它们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信息处理技术。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以其独特的形、声、光、电等要素的综合应用可以使生物学概念、原理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应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重组和筛选,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省略了板书和必要的板画,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供参考)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中学的生物教师,在自己多年的工作中,自己尝试着融入教育工作当中的同时,也在尝试着对以上问题进行着解答。 我的观点是做一名有智慧的生物教师。智慧的教师是每个人都尝试着去模仿去追寻的,然而我想谈的智慧,是从生物学科入手,借用生物学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智慧的教育。 案例:课堂喝水、吃零食事件 在本学期第一节生物实验课后,我就听到生物实验员老师对我的“抱怨”,学生做完实验后,实验员要花很大功夫去收拾教室中的垃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的包装袋、饮料瓶子。不用说,一定是学生在上课时又吃东西了。消了实验员老师的“火”,我的“火”反而上来了,跑到刚做过实验的班级里,对学生进行一顿“训斥”,“都上初中了,连上课不能随便吃东西的规矩都没有?!如果这样,以后不要来实验室上课了”!说完这些,心脏通通地乱蹦,一个原因是第一次和孩子们这么生气,另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提了一个问题,这么说就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了? 果不其然,孩子就是孩子,起初他们见我生气的样子,知道了上课喝水、吃东西是不对的,一段时间内果然不带来零食了,可是过了不久,这阵风气又开始了。

“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别的班同学请你去做一个小的汇报,在你正起劲的时候,看到台下每位同学桌子上都摆着一个大水杯,不停的咕嘟咕嘟地有人再喝水,你们会怎样想?你还有心思讲下去吗?”,我吸取了上次教训,跟学生商量着来,不急躁,引导他们去思考,可哪儿想,孩子们根本没有上台汇报甚至跨班汇报的经历,五六个孩子在台下起哄“我们愿意讲,他们喝的时候,我正好停下来,也歇歇,喝些水,润喉龙”。当时我并没有爆发我的怒火,因为看到了早在手心上写的两个字“火灾”。担心又对学生生气,我特意在手心上写上了这两个大字,提醒自己。看着这群男孩子们没有用心的回答,我只是一笑,不再对此话题谈论下去。然而一次实验课上,我却“意外”地找到了方法,而且很有用,直到现在在我的生物课上,尤其是在生物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上,很少有同学带零食、喝饮料,而且现在去问他们印象较深的一堂生物课是什么,他们也会回答这次实验课。 这是一堂“探究孢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课,本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对黑根霉或青霉的接种,在进行实验前,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能够发现霉菌,学生回答“变质的面包,长毛的馒头,剩饭上面……”,我问:“霉菌的产生的孢子有着哪些作用?”起初是想引导学生说出孢子能够协助霉菌 的繁殖,但是一位同学却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老师,灵芝的孢子能治病,您说有没有孢子能够使人发病呢?” 因为我自身是过敏体质,平时对过敏源的类型很关注,当学生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恰巧手臂上早已经因为过敏长出了很多突起红肿的包,虽然这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今年是我对初中生物教材的第二轮教学。在前面几年的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弱视”。虽然现在初中生物需要统考,也不断有消息称统考将会计入中考,但是不论怎么强调,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要求他们课后再花时间去复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尽可能地记住重要知识点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下是我这一年来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 1、优化教材组织,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根据课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教材内容主要以文字媒体表现的,虽然涵义明确,但有的内容教学特性不强,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不一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例如,七上生物教材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后,可以接着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再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 2、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

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点连成线,有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七下的生物课本中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与前面的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结合在一起,分析人体内运输的物质是有呼吸和饮食中吸收而来的,最后运输到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样就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巩固。 二、课堂 1、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也可以利用投影、视频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脉络清晰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我在前面两年的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而这一年来,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了,我尝试把知识点重新归纳精简,用板书呈现出来,发现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很多。例如:七下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所有教师的最高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赋予知识以生命,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让教学设计好起来,让学习方法优起来,让生物知识用起来。因此如何组织一节仅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生物;生物教学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之前生物一直跟音、体、美属于同一层次——不是重要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大家对生物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笔者结合几年以来对生物教学的经验大胆提出几条能够构建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想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先习旧再授新 要想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因此要针对接受教育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课前准备,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对课堂将会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讲解透彻。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有序安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准备必要的教具进行教学辅助,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与概念形象化。 在教学新内容时,课堂中可先用一定的时间,如五分钟,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巩固。针对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忘记、混淆的情况,在讲授新课程内容时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思考,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促

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制记忆,加深理解。此法在课堂上用时少,但效率高,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从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教材或教案为依托,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因此,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 如在讲“遗传病”时,教师可以引入“月亮女儿”(白化病)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居民,他们的皮肤雪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他们害怕阳光,喜欢夜晚,每逢月光皎洁的夜晚,就在海滩上欢呼跳舞。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从表现上判断,岛上居民患的是什么遗传病?它的遗传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岛上居民的表现型都一样?通过趣味的故事、科学的提问,学生兴趣盎然、学习主动、积极思维,从而学有所获。又如,在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课:①出示制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发酵食品,让学生品尝并思考问题:这些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么?②出示“痢疾病症”与微生物有关的病例图片,提出问题——致病原因是什么?③课前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向医生咨询有关问题,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按计划所作的调查内容,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2-04-19T10:44:40.41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3期供稿作者:朱辉平[导读] 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 朱辉平 (丹阳市司徒中学,江苏镇江2123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教学效益。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 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二、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四、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迁安二镇中林桂霞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类型?3、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学,最后教师就这三个问题简单做以讲解。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认识不清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3.1.2消化和吸收-- (2)

3单元第 1章第2节第 1 课时总计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 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那么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呢?对,营养物质的加工、吸收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 用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启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点评】从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引入,目的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连贯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要求同学们先自主预习课本内容,然后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导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课本中勾画出主要知识点,并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消化系统的组成 (结合课本,参照右图,记忆消化道有哪些器官组成?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分别有哪些?) 2.食物的消化:比较消化、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3.消化道哪些部位具有吸收功能? 各部位分别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4.分析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分别有哪些? 【点评】讲课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本节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三、合作探究(8分钟) 要求:1、各小组同学预习、自学中不理解的知识,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尽可能使每个同学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都搞明白,并构建知识网络。(先对桌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小组讨论,统一答案。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问,展示到黑板上,由全体师生共同解决。) 2、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观察图3.1-4消化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通过一粒西瓜籽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的过程来分析) ②尝试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等消化器官的位置。 (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 ③在各种消化器官中,最膨大的是哪一部分?最长的是哪一部分? (结合图3.1-4完成,并分析最长的是什么结构?最膨大的是什么结构?) ④消化腺分为哪两类?主要区别是什么?分别位于哪个部位? (引导合作完成消化腺的学习) 【点评】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生活常识、小组成员间谈论,能逐步的解决问题。 (二)食物的消化 1.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观看微课) (1)提出问题(看课本) (2)作出假设:; (3)材料用具:(看课本) (4)操作方案:(阅读课本,描述步骤,分析问题) ①课本中设计的是对照实验吗?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思考完成课本第10页“表达交流”中的2个问题 (5)实验现象: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王世兴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导课技能,可以达到如下的教学功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惊奇疑惑,造成“概念冲突”或悬念,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此引导学生思维“上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新课引入的好,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刚上课时,学生学习成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在学生动脑过程中往往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习效果。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3、承上启下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复习旧知识,为理解新知识作了铺垫,可自然顺畅地把新知识“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知识内容,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使新知识更易被理解。 4、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论文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蒸馒头和面时,为什么加入酵母粉蒸出的馒头总是喧软多孔?天冷和面时,为什么就不容易发开?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的类型 (一)、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细菌》教学设计 作者:陈维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是“认识生物女样性”这一主题的一部分。作为生物界中的一个独特的生物类群. 细菌的主要特征颇具特色,不仅反映出生物界的女姿女彩,也是揭示生物起源和进化秘密的一个重要证据。通过将细菌的主要特征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來,更锻炼了学生比较、归纳等学习科学和科学研尤的能力,提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m?元第四草第二节的内容.是第四草《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讲述细菌的主耍特征时.改变了以往单纯介绍细菌知识内容的做法,而是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尤,通过对比來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归纳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徳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这一段科学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是一段绝对不应省略的内容。通过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细菌结构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泡等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人教版教材中“细菌”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行的。而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及细菌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等知识较为陌生,所以要求教师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爭例來了解细菌。 “细菌”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图來完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是关键C木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上來进行,通过已有知识的回忆,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來学习细菌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女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題的能力。另外课前布迓学生査阅资料.进行预习。 三、设计思想: 木节知识是从微观的角度來介绍细菌.知识虽然较抽象,但学生已具备了利用显微镜等于?段來认识微观生物世界的基础:木节教材内容的设星也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很大空间.如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异同等。因此.教师应把课堂的空间尽量让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用?侶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观察、思考.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木课的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课改理念。而教师则从旁以问題或其他形式进行适度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首先以一系列生活实例出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平台和主阵地,也是学生“想学”、“会学”的练兵场。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把教学推向纵深的基本动力。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把握教学主动权,为下一步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与学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热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这是生物课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中,揭示生物现象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

法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地位体现出来。“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所以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牢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与方向。

浅谈初中生物复习方法和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复习方法和策略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中考生物复习困难的主要问题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复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基础起步,搭建知识网络,逐步提高技能,往往会取得满意的复习效果。下面谈谈我校的作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教学安排,我校的复习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学~4月30日)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辅以基础训练; 第二阶段(5月4日~5月30日)进一步夯实基础,完成县市资料; 第三阶段(6月1日~6月18日)学生查漏补缺,落实知识。教师精心选题,学生做最后三份试题。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重视复习课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复习,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上午第四节课复习《人体营养》时,通过一连串发问:同学们,饿吗?今天早晨吃了什么,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为什么我们吃了早饭,到第三、四节课时,就感到饿了呢?由于同学们都很饿,因此能联系感官,积极思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有在复习《细菌》时,先讲述巴斯德发现细菌的故事及“巴斯德”实验,使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生动的直观教学 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形式辅助教学,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增加学习兴趣和知识性,提高效率。在复习《心脏》时,心脏模型每一组一个,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很快认识了心脏的各个结构。在复习《人的生殖》时,采用挂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各器官,以及生殖的全过程。利用实物,让学生分清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记忆,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些老师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把重点段落章节划出来,让学生背与记就可以了,如果这样,就很难取得好成绩。生物课本中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的东西太多,常常是记了这,忘了那。我觉得应先理解后记忆,不但易记,而且记忆时间长。 除了理解记忆外,还有对比记忆、口诀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等。像《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章中藻类、苔藓、蕨类、裸子、种子植物从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是可采用列表格比较分析,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记忆也深。又比如在复习三种血管时,我们从三种血管功能、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分布情况、瓣膜有无、出血颜色等方面对比来记忆。 我们还可以口诀记忆,如记忆心脏四个腔时,口诀为“心尖朝左,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在记血循环时,口诀为“先室后房,不同侧,先动后静,细中间”。在记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时,总结为“擦、滴、取、展、盖、染、吸”七个字,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重视落实,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为了学生更快的全面掌握全部内容,复习中要注意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印下来,分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要求背会记牢,并安排小组长检查督促,将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老师则有针对性地抽查,每天抽1~2个人,使复习落到实处,从而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胡秀芝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初步探索了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信息阅读、反馈评价。 下面以五个环节中的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案例1 七年级《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生物课上,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份问题表格: 生物体的结构由什么构成的 1 如何使用显微镜? 2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差异? 4 细胞中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5 什么是dna? 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欲望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 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 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 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 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活了课堂的活力。 2、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案例2 七年级《植物体的组成》 生物课本p25页有一个讨论题:通过观察,你发现叶片是由哪几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的功能一样吗?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接着我们师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如果一棵树的树皮被剥了,这棵树能活吗? 生:不能活了。 师:你有什么依据吗? 生:树皮是植物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这种保护和物质交换,树的生命就会衰竭,最后死亡。 师:真聪明。 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生物教学案例 龚宗茂 一、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 《减数分裂》是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节内容。本节课内容与上学期学过的有丝分裂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本节课内容由于图像多,曲线多,变化抽象等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经典的一个内容,也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节课。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这节课采用多媒体动画、绘图和列表等方法来模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以及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在整个减数分裂的学习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用建好的彩纸到讲台上演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另外,由于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体化和直观化,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减数分裂的概念;?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型模拟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来学习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ppt打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人类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教师提问: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这个假设成立吗?通过学生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的概念活动一??小组自主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对象”、“时期”、“特点”、“结果”几个字,让学生从这几方面来更深刻的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下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始减数分裂模拟探究活动。 (3)?精子的形成过程在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这三个概念,并在ppt上投出:1对同源染色体=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学相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只有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生物学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很多,处境很尴尬,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当前形势下,要想使中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相应的生物学技能,为国家未来储备更多的从事生物学研究的潜在人才,我认为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进行了以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课堂教学局面有了明显的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简单谈一下我对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感悟,一是我对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认识,二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和做法。结合学习洋思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自己对高效教学的认识和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从重点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