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谈教育改革

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谈教育改革

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谈教育改革
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谈教育改革

從世界各國教育發展趨勢談教育改革--- 兼含歐洲學校教育實驗掠影主

講人:陳惠邦教授筆記整理:44 廖秀芬前言:

各位早安,首先恭喜各位在百人競爭中通過甄選 , 剛才各位看到地圖片是歐洲海德堡學校 , 在座地有二十位將於二個月後前往 . b5E2RGbCAP

從事行政工作是自己地選擇 ,沒有人強迫 ,是志願而來 ,在這長長短短地教育工作經驗中到底給我們工作上地省思點還是增加了我們一些工作習慣 , 而這些習慣是否幫助了我們更有效率達到工作目標但也許反而會距離教育愈來愈遠 .在教育工作生涯

中 , 面對挑戰、變革愈來愈多 ,社會轉變,有不同地轉變 .過去身為老師時地角色 ,站在對行政工作地不滿 ,對現今進入行政工作 ,負責決策,思考地層面多 , 視野也變不同 . p1EanqFDPw 今天要和各位分享地面對在快速推動教育改革及這麼激烈地教育變遷中 , 其他國家做些什麼?談課程改革、教育改革世界各國跑地快、早地和台灣來比 ,台灣最大地特色就是從善如流 , 集世界各國教育制度地精華 ,走向研究型、普及型地高等教育 , 職業教育提昇至高等技術教育 .未來兩年高職即將走入歷史 , 中研院李院長說高職將取消,走向高級技術培養教育是全世界共同地理想 , 目前舉目所見大部分地高職以改成綜合高中或一般高中 , 台灣所剩地不到十所高職 , 其存在是因其非常特殊性無法更改 , 如桃園新生醫校 . DXDiTa9E3d 國民中小學課程革新是全世界最先進地制度 , 通通融合成九年一貫課程,放不下也都成重要議題 , 每個地方拿放大鏡都是最好最棒地 , 但加總起來 , 滿意嗎?不曉得如

何說?RTCrpUDGiT 前言:教育「改革」地現象

教改企業

這是吳明清教授提出 ,教改造就了一群人 , 這些人是過去傳

統教育無法得利地一群 ,如南陽街升大學補習班已不復見 , 取而代之地是國、高中生下課補習地場所 .升大學補習班改為升研究所補習班 , 而其實真正學校實質工作並不更改 , 教育部育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前測檢視實施九年一貫前六年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國家地中間考試 , 大陸早已實施 ,英國也在 1988年實施,這是課程改革中要做地 , 實施課程改地鬆緊 , 如同在沙灘中抓沙地地情況一樣 , 抓緊抓鬆 , 如何拿捏得宜,在這搖擺不定不教育政策中 , 我們教育工作者很難去發展我們地教育專業 ,以前在座各位過去是一個老師地角色 ,只要管好自己班級 , 而今必須去思考整個學校 ,身為校長、主任思考角度不同 , 升學目標、家長壓力等問題 ,思考地角度、考慮點和老師不同 . 教改地企業將隨整各教育制度不斷地改變 .利益、資源分配將不斷地調整 , 這可能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關注地點 . 5PCzVD7HxA PISA 與課程革新PISA: OECDfe國家<至少15個)率先實施課程改革地國家,這些國家在實施課程改革多年之後 ,檢視課程改革是否對孩子地學習有沒有幫助這是我們所關注地點 , 因此對他們 15至 1 8歲地學生進行檢測, 已與語文閱讀、科學教育、數學能力三種能力作比較 , 發現時基本能力下降 , 尤以語文能力下降最多 , 學力與實施課程改革地時間先後成反比 , 亦即愈早實施學力下降愈快 , 愈慢實施學力下降反而沒有快, 這之中可能只有一個例

外 , 只有台灣, 實施兩年地課程改革 , 學力下降地速度已無法估計 .PISA 發現學生地能力下降 , 尤其以語文能力地下降最

多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 3 年多前已發現著手改善 , 進行提昇孩子閱讀地方式 , 這幾年具體成就即編寫了很多地繪本 , 繪本地特色是大量地圖畫 , 因孩子不再能閱讀 , 由此可見閱讀是基本能力比科學教育、數學能力來地重要 , 若我們要將所有能力一視同仁 , 如同十大基本能力般 ,其實這裡面還有更重要地閱讀能

力 , 自古以來,古今中外均不外注重「讀、寫、算」三 R能力,

這是每個孩子該學地,閱讀能力是最基本地 , 擺第一 , 目前尚

未對全國地小朋友進行普查或抽樣地調查,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地

孩子能力是下降或提升地多少?科學教育、數學能力改變怎麼

樣?目前世界很多國家已發現這樣地一個狀況 , 我們是否依舊要

步上後塵 , 是否要等到愈來愈多地白丁、文盲之後, 再來進行補

救?我們現在要思考地一個問題 , 幼稚園、國小將快樂自由地學

習看成很重要地一點 , 由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乃至於大學

畢業典禮愈酷愈好 , 愈炫愈好, 但在最開放地歐洲國家 , 雖開放

課程中畢業典禮 , 依舊是穿上道袍 , 源自於教會地洗禮儀式 ,

神聖地嚴肅地一個典禮 , 年輕地學生保留自由、活潑地權力 ,

學習是一回事 , 生活是另一回事 , jLBHrnAILg

在學習地過程中 , 很多是我們應該要要求地 . 過河卒子般地教育政策與流行文化如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應修改三次以

上 , 第一次修改即是十分困難尤其國中部份最是困難 , 因制定

基本能力後 , 緊接著基本學力測驗將會變動 , 而目前教育部將

重任交給專家學者 , 而專家學者實際上亦是教改企業地一環 ,

亦是目前更換不定 , 不過可以肯定地是 , 如果九年一貫地哲學

基礎及邏輯思考不夠完善地話 , 未來不管如何修改都將很難建立

完整體系 . 每一項教育政策 , 都很快成為流行文化 , 如建構教

學、小班教學研習地場所 , 不知其數 , 隆重登場 , 草草收場 .

xHAQX74J0X 目前最流行行動研究 , 當年出版時 , 師苑白老闆並不願

付稿費 , 僅給 20 本感謝 , 第一版一千本 ,87 年教育部公佈九

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鼓勵老師行動研究 ,89 年台北市鼓勵進

行 , 每年十萬強迫進行 , 去年教育部更是推動行動研究 ,幼稚

園每年 18萬, 每個縣市三十件 , 行動研究這本書已再版三刷 ,

其實教育制度地快變與教育資源浪費 , 隆重登場, 如早期啟發教

學、最早一點地價值澄清 , 所有地東西本身都沒有罪過,經過教

學也沒有罪過 ,從教育地理論上 ,多元地教學、多元地制度、多

元地行政管理 ,都有其價值 ,沒有絕對地對與錯 ,從權變理論中,

權力如何應用是掌握在老師手中 , 只要長官說要做就做 , 一元化

大家都做就腐敗 , 成為流行 , 未來主持學校或協助學校行政時 ,

應負責了解學校政策 ,不要一味跟著流行文化走 , 我們可以仔細

思考學校所需 , 制度不斷地改變 , 造成資源浪費 , 教學才是學

校地本質 . LDAYtRyKfE 教育人員忘了我是誰

每個教育人員不應只是單純地政策執行者 , 應該有自己地理

念與想法.

各國教育發展地核心要素

1.教育信念與教育思潮

每個國家均不同 , 教育發展地核心教育信念

2.教育內容<課程)

3.教育方法

4.教育制度全世界最好地都在此

5.教育資源

6.教育人員

以上這些通常是我們拿來比較地點 , 教育信念與教育思潮每

個國家均不同 , 教育發展地核心教育信念 , 我們台灣什麼都

有 , 樣樣兼備 , 改變愈來愈快 . 資源浪費家長會支援爭取資源

浪費關鍵在教育人員 , 唯一最缺乏地堅強地教育信念 , 多元評

量、學習單、歷程檔案、了解教育地知識 , 到底教育本質為何?

最主要如何去做?做出地成果讓家長學生來看 ,期盼教學工作

者 , 自己地信念堅持自己理念順應時代潮流 . Zzz6ZB2Ltk 歐洲學校實驗地背景<一百年為度)

20 世紀初地改革思潮與其背景

改革教育思潮地共同特徵

-- 反公立學校對於意識形態

反班級教學每個孩子應被重視 , 特殊教育地發展、原住民教育法律保障 , 資源地浪費 , 就資源分配公平正義地角度來看是值得檢討dvzfvkwMI1

-- 兒童為中心或個別化 , 同時能在社會化中存在 , 價值觀

念、行為共同規範地行為

--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教育及生活調回歸 , 都市化小班小校實際不可行,最重要地本質 ,杜威所說教育即生活 ,掌握教育地本質 ,讓孩子喜歡上學 . 讓學生感覺學校像個家 . rqyn14ZNXI -- 重視教育研究與教育科學化地形成 , 教師從事研究不斷地探尋 , 老師尋覓何?教育實踐地概念 , 教育為何?將學生教導成為怎麼樣?實踐地過程就是研究地過程 . 追求理想

EmxvxOtOco

-- 教育改革社會改革與經濟改革密切相關人類地知識 ,萬本歸宗 .

-- 強調開放教育 , 倫理價值實踐機探索研究地過程改革教育地發展

最低層次產出

最高層次理論:改革教育學地產出 ,國內教育改革 ,是否能產出系統地理念形成教育思潮 .否則新理論將不斷出現 .

SixE2yXPq5 教育改革必須配合社會改革經濟改革一體來看 , 潮流優點是我們所忽略地

實際:各實驗學校創立

歐洲學校教育實驗地流派<一)

鄉村學校運動與國民教育運動

夏山學校<森林學校) --- 從歐陸到英國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XX 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

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同理,我们高校也要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来把控最后一关。我认为最后这一关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还可以鞭策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温习原先知识。最后一关可以説很关键。我建议以综合性论文加三个月实践体会和感受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这事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偏爱在本专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研究(论文必需有水平,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这样可以发掘人才在同一专业领域的多样性,也可以为就业的方向提供依据。综合素质高的可以报送研究生,合格优良者可以调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感想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感想 通过对本章教材的阅读,我首先懂得了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创新是教育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教育的发展又要求保持相对稳定。 现代教育到现在一共进行了三次改革 1.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2.“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3.面前新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下面我就具体分析及感悟三个阶段的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的曙光 第一阶段的大背景是工业革命大浪潮的兴起,这个阶段的教育是大工业生产所孕育的产物。工业的发展要求所有劳动者不仅要有读写算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同时需求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为这一阶段的教育发展和变革规定了方向。 这阶段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延长普及教育年限、发展初等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等。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在19世纪的下半叶展开,但与世界改革的潮流不同,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在科举制的废改,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扬弃,对西方教育经验的吸收与接纳中推进。 这阶段的教育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同时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时代进步的推动力,不仅促进了世界的近代化的进程,并且也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脚步。 “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 第二阶段的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术工作者的更大需求,强烈刺激了教育的发展。美苏两大阵营的国际竞争也成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动力。 这个阶段特征有: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以及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在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我们自我封闭,因此我们没有及时跟上这一改革步伐。 这个阶段教育改革目标大致是为美苏两大阵营培养新生力量,不断充实各自阵营的实力,为争霸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 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 这个阶段的大背景时代处于大变动,全球范围内各种矛盾的加剧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孕育着世界格局的根本转折。为应对全球内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很多国家纷纷制定了教育发展战略。 这个阶段教育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21世纪进行教育规划,教育不再是被动追随时代,而主动适应时代。除此,这个阶段的教育改革的特征是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重视提高师资水平、教育公平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 这个教育改革具有持续性、整体性的特点。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教育公平在中国也备受关注;这次改革是全面的和整体性的,涉及多层次教育,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保障机制相联系。把这三次教育改革连起来看,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做出的改革,这一改革不仅为社会提供了高技术人才同时也促进教育本身的发展。 创新教育是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适度超前,建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理论已经成为政府、学界和民众的共识。但小学教育改革的体制应如何构建?仍需认真研讨。面对2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文件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活动调查报告 题目:改革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班级: 姓名: 时间:2016.12.08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 前言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把改革开放做为一项基本国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016年12月,已是改革开放的第38个年头,改革激荡时代风云,发展铸就历史丰碑。我的家乡位于被著称为“中国酒城”的泸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经济、医疗还是科技方面,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改革开放对教育影响的感觉是最敏感的,所以,本文就以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为主要调查对象。具体调查如下: 一、调查地点 泸州市纳溪区**小学、泸州市纳溪区**中学 图1-1 **小学图1-2 **中学 二、调查时间 2016年12月08日 三、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教学旁听、网络资源 四、调查内容 1、改革开放前后当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思想观念变化 改革开放前几年,正是父辈处于读中小学的时期。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年幼时就得承担绝大多数的家务,对于上学则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以导致经常“逃课”的现象出现,就给家长一种还租不适合读书,或者是读书没有现实意义的观念。当然,由于当时“养儿防老”的观念盛行,导致一个家庭同时有2个甚至多个符合入学年龄的孩子,并且地处农村,家庭经济难以维持众多孩子入学,也造就了当时辍学率高,中小学入学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逐渐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重视。一部分沿海务工家长逐渐意识到,受教育程度决定他们的劳动强度以及薪酬水平,他们迫切希望自

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9年教育文档

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正处在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普通高中的教育发展更是处在新形势之下。然而,高中教育的特色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分析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考。 新形势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若干思考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是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生理发育已经基本完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已初步形成,也初步有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方向。因此,高中教育是学生的重要基础,高中教育的好坏也影响着学生的一生。良好的高中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还可以帮助学生面对在小学、初中阶段的一些挫折,因此,要特别重视高中教育阶段。然而,目前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成为教育系统中的瓶颈,现状令人堪忧。高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在题海战术,高分压力下成为缺乏创新的高分低能者。人们越来越重视高中教育,但是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是片面的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教育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和教学目标,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切实性。.

一、当前制约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也已逐渐普及,高等教育更是实现了大众化。当今世界发展日益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密切,国际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形式下,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要应对新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变革。然而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关注程度高,远远高于普通高中教育,致使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发展水平偏低,并且不均衡。国家的教育经费大部分用在了义务教育上,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投资明显不足,学校因此面临着资源短缺和运转困能的局面,不能把更多更好地经历投入到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中。资金短缺的同时,也使得不少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实验器材严重不足,如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药品、模型等教具,还用专门用来开展实践活动和研究学习的专业教室以及教师的办公设备等。这些设备的不足,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探索的能力,也使得学校无法有利地进行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发展。此外,普通高中的教师数量和结构不均衡,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不均衡。根据有关规定,普通高中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应该是1?U13,然而实际上普通高中教师的数量有很大的缺口,学生多,教师少,大班教学问题突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直接影响着课程和教学的有效实施。此外,普通高中的教师结构不尽合理,高中的教师的学历.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开学以来,我们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 感受、感触颇深,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不仅了解了国家对 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也找到了 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学 习了《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本纲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20xx至2021年发展教育的 宏伟蓝图。全纲要有五部分构成: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实施。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1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 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 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 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 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 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 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 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 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 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 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 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 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教师角色与教育改革

所谓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拥有多种社会身份,但师生关系是其所面临的主要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就构成教师角色的基本内容。 教师角色的变化,受社会期望、学生期望以及教师自我期望的制约影响,但从根本上讲, 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的门槛时,时代又赋予了教师角色以全新的内涵。 1.教师即研究者。随着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知识的累积与更新,教学研究的成果要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并得到检验、实现与发展,必须首先让教师“亲自动手”把这种知识加以吸收,转换成为自己的理想方案,最终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学论知识生于教学实践,长于教学实践,它客观上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丰富和发展。其次,对教师来说,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见解和教育教学理论与同仁的观点不断碰撞,也正 是提升其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 2.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使用,促使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从“独奏者”成为“伴奏者”。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学生获取 知识方法的关心甚于对知识掌握多少的关心,真正担当起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3.教师是管理者。尽管任何先进技术的使用不能完全取教师,但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确实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与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使其有精力、有时间去处理校内外的人际关系,有可能更多地参与学校内部的管理事务,扮演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尤其在学生管理方面, 要求教师善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善于同学生一起组织学习、安排活动,通过有效的管理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与完善的个性。教师参与教育管理本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未能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育管理。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倘若把学生管理看作是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班主任的事而不重视、不参与,不把教学与学生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则不能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当然,一个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的范围、内容、方法和程度是不同于专职管理人员的。我们认为,教师角色的单一性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时代都呼唤教师向多重角色转变。教师是一个集教育、管理、服务职能于一身的人。教师为圆满完成崇高的教育使命,他应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不仅教学生学会求知,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他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顾问和导师。 作为服务者的教师,他全部工作的价值取向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教师应学会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做好服务,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予学生最好的帮助和指导,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变化

十一五教育成就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全面实现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分别比2005年提高5.1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目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建设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6年起全面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8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标志着我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 (二)学前教育普及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达到2976.7万人,比2005年增加797.6万人,增长3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6.6%,比2005年大幅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三)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发展,体系结构趋于合理 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为4670万人,比2005年增加639.6万人,增长15.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2.5%,比2005年提高29.8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8.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1.9%,比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的目标已全面实现。 (四)高等教育规模突破3000万人,普及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比2005年增加805万人,增长35%,超出规划目标105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2232万人,比2005年增长42.9%;研究生在学人数为154万人,同比增长56.9%;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为536万人,同比增长22.9%。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从2007年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五)成人教育与培训蓬勃发展,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2010年,高等教育培训注册学生263.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108.7万人次,增长70.2%;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离当前学校发展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以及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殷切期盼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真正实现在五年的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教学领导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有长足的进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校长,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现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一、自我现状分析: (一)自身优势: 1、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本人先后当过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小学校长,自2005年9月份开始,进入到小学校长行列。应当说,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自己都经历过。从干部队伍建设到教师专业发展,从教育教学管理到课堂教学改革,从学校德育工作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自己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培养了自己驾驭全局的能力,坚定了自己依靠科研和创新引领学校发展的信心。十几年的教育实践,既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自己处惊不乱、攻坚克难的能力,这为自己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顺利地创造性开展好各方面工作奠定了基础。十几年来,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自己都能够以诚待人,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言行举止注意做广大师生的表率,努力做让广大师生永远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朋友,不断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善于学习,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十几年来,可以说自己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自己不仅喜欢阅读反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及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方面的书籍,也非常喜欢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著,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同时还特别注意学习反映全国各地名校成功的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各种权威报刊,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十几年来,自己特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2020-04-18 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

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 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

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

浅析当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措施及其理念辨析(一)

浅析当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措施及其理念辨析(一) 论文关键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措施理念 论文摘要:通过梳理国内师范大学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措施,探询其背后所隐含的改革理念并进行辫析,可进一步明确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传统的师范教育必须改革,这在当前师范大学内部已经达成共识。任何模式的改革都是依照一定的改革理念来进行,那么,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是什么?教师教育究竟应当如何改革?从我们目前师范大学所进行的改革措施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当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几种主要方式 (一)将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强调教师教育的主体性、独立性 过去我们的师范教育模式中,教师教育基本是依附在学科专业之下进行的。四年制师范教育采取的是3.5+0.5或者3+1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不能得到系统的学习,教师教育的特色并不明显,教师技能也不能得到有效强化,因此部分师范大学实行教师教育改革,采取4+X的模式,将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建立教师教育学院或者实行2年制教育硕士等方式延长教师教育培养时间,其好处是强化了教师教育的独立性,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它对基础教育需求水平较高地区非常有益。然而这种借鉴美国的分离培养模式即使在当前的美国教师教育中也存在种种问题,它容易造成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割裂、未来教师知识基础的支离破碎和实际专业能力落后等弊病。 (二)面向基础教育,强化教师技能的实践取向 教学实践是传统师范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实践的不足使得学生适应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角色转变的过程太长,使得师范大学在教育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不够突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普遍注意到教学实践对于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大多数学校加强了实践的比重,采取顶岗实习、请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大学讲课、在中小学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等办法。 (三)加强与基拙教育的连接,实现课程体系上的贯通 在中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上,目前师范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参与,加强了对中学课程的研究。在课程体系衔接上,一些学校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设立了中学课程教学论等与中学课程直接相关的课程。 (四)发挥教育学科的优势,加强教育学科与教师教育的整合 教育学科在师范大学有先天优势,教师教育无论是作为学科还是专业,要构建里面的内容,必然是以教育学为主。过去师范大学习惯将教育学科与师范生的培养相分离,把教育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和学科研究,没有有效地与师范生的培养结合起来。目前的教师教育改革大多注重将教育学与教师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强化教育学科的理论支撑。 (五)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教师教育开始呈现一体化的新趋向……高师院校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连接显然有利于教师教育与中小学实际情况互动,使教师教育更能切合中小学的实际需要。 (六)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融合更加先进的理念,将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等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 借鉴综合性大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一些师范大学设置了不分专业或者是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在一、二年级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如建立综合人才培养试验班等方式,培养基础宽厚、适应性强的学生。 二、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措施分析 以上改革措施都处在探索阶段,并无规范一致的共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的教师培养方式处于多重模式并存状态,并且,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仍然是主要的培养模式

读《中国教育改革》有感_1500字

读《中国教育改革》有感_1500字 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正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我国进入WTO后面临的国际竞争挑战,都迫使我们不能不改革。改革需要奠定清晰的价值与目标,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迫切需要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zhongong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当前的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正确方向。科学发展观极大拓展和丰富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是中国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指针。据此,正确而全面地阐述这一理念对深化教育改革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就会使改革失去明确的方向,沦为无可无不可得状态。 作为当今中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理论研究者也非常关注这个话题,近两年来,关于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教育改革及策略等问题,在报刊杂志上也刊登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有很多,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分散于发表于各种刊物,给人以浮光掠影,一鳞半爪的知识,虽有不少深刻的见解,却很难让人对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教育的本质、教育发展的目的及其发展策略有全局的把握。而《中国教育改革》一书全面、细致地论述了科学教育发展观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关系,该书不但对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非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倾向进行了系统的归

纳,还结合各章节内容列举了大量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数据为理论阐述提供了恰当、充分的佐证,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中国教育改革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而更为重要的是,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怀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从多方位的视野,对改善中国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详实的实证研究,论证严密,有极强的可行性。 本书在内容上有如下特点:书中没有泛泛而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是在着重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意蕴之后,紧紧扣住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观点。如“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去养成”。接着,本书作者运用科学辩证的思维对中国过去25年的教育发展成就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在对过去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的肯定的同时指出,当代中国教育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改革,评述客观、精当。此外,作者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综合大量文献资料,使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各级、各类、各地区教育的积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对中国教育的顽痼作了深刻的阐述,分析入理,发人深省。如教育观念的落后、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 点和趋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教材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P110 第八节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一、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在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结论。但是,学生如果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得到理解和巩固(M:学习质量就大受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和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以下特点:师生交住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之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 “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体现在: 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 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

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 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它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主要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