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实秋散文之寂寞

梁实秋散文之寂寞

梁实秋散文之寂寞
梁实秋散文之寂寞

梁实秋散文之寂寞 有一家电台有一单节目叫“深夜悄悄话”, 这名似乎很有诱惑力, 据说是专 门给夜里寂寞的人办的。我想,这么诱惑的名字,内容一定也很诱惑,或许有不 少觉得寂寞的人会在深夜爬起来, 听那可能诱惑的声音, 也许有人一听就不寂寞 了。 我也经常在夜里睡不着, 但从来没有听过这单节目, 因为我从来没有因为寂 寞睡不着, 或者, 我从来就没有寂寞过。 夜里睡不着, 也许我在回忆一些人和事, 也许想在夜里给自己沏一壶普洱,或者从窗户看看夜空的星星。 但我觉得,不管寂寞不寂寞,有时间,我也应该在夜里听听这单节目,如果 真能被诱 惑,也是一种享受。 我是一位在山水和政治之间游荡的俗人, 为了生存, 我不得不在体制内用我 的尊严换取一些东西, 但骨子里的那种无奈和悲愤又让我经常逃离到山水间放荡 不羁。 我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 我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崩溃, 我只知道自己累了。 这种感觉和寂寞有关系吗? 我不喜欢被人称为读书人, 因为我觉得读书人这三个字太神圣了, 而我读书 可能只是在别人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找一种不寂寞的方式, 所以我读书可能就是为 了不寂寞。时间久了,不仅没有寂寞的感觉,反而思想里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经常在我的脑子里翻腾,所以,想寂寞都不可能了。 我也想找一下寂寞的感觉,然后就有理由或风花雪月,或醉酒高歌,或在夜 里爬起来听“深夜悄悄话”。可惜,我没有机会这样放纵自己。 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会寂寞,而我一个人的时候从来不曾寂寞。 一个人的时候, 我可以静心思考。 我的思想里有阳光、 沙滩, 有蓝天、 白云, 有高山、 流水, 有鲜花、 森林, 还有秦皇汉武, 金戈铁马, 我怎么可能找见寂寞? 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在我的窗户前读书、观景、享受阳光。我不知道还有 什么比这样浪费时间更为珍贵,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抛下所有,每天如此,直到 生命的最后一秒。 如果让我解释一下寂寞的感觉, 那就是这样: 寂寞就是我在洒满阳光的窗户 前品茶、读书、思考,而你在刺目的灯光里挖空心思,写明天的领导讲话;寂寞 就是我在原野上散步、采花、舒服地伸展双臂,而你在昏暗的会议室听报告;寂 寞就是我有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海阔天空,而你却匆匆忙忙行走在上班的路 上······ 寂寞也许是在我不喜欢的城市里, 我一个人行走在大街小巷里, 来来往往的 人们把我夹在中间,嘈杂的声音、污浊的空气,还有脚下的垃圾,路边、墙上铺 天盖地的广告,让我无法安静思考。

还好,今夜里,我思想里是一片湖,是我喜欢的那一片湖。我想,我可以整 夜陪伴这片湖。在我读书的窗户前,看我喜欢的湖在冬夜里安静地睡去,看堤上 的灯光闪闪烁烁,看灯光里我的湖沉静、安详,像我 30 年前初恋的人儿。 [梁实秋 散文 之寂寞 ]相关文章:




梁实秋《关于老舍》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老舍 梁实秋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里,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他的父亲也死得惨。胡青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攻打正阳门的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个粮店等死。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这时老舍不足两岁。 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 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八国联军,一死于“四人帮”的爪牙。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邪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何况他也因慑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 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1980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42页,97000字。这部小说作于1961年底和1962年。据胡絮青的代序说,这部小说的遭遇很惨,经过也很曲折。小说以写满人为主,而且是清朝末年的满人,并且是以义和团那个时代的骚动为背景。所以在体裁上当然与所谓“现代体裁”不同。老舍所以敢动笔写这一部早就想写的小说,是因为他以为他已获得允许可以“在一定的大前提之下自由选择体裁”,但是他想错了。1962年下半年,刮起了一阵“现代文字狱妖风”,株连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谁愿意莫名其妙

梁实秋散文全集

梁实秋散文全集 导读: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 年 1 月 6 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 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 家、学者、文学 批评家、翻译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梁实秋的散文全集,希望能帮助 到大家。 年龄 从前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 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春秋时人 荣启期以为行年九十是人生一乐, 我想拥有一大把年纪的人大概是有一种可以在 人前夸耀的乐趣。 只是当时我离那耄耋之年还差一大截子, 不知自己何年何月才 有资格在署名的时候也写上年龄。 我揣想署名之际写上自己的年龄, 那时心情必 定是扬扬得意,好像是在宣告:“小子们,你们这些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虽然 幸离襁褓,能否达到老夫这样的年龄恐怕尚未可知哩。”须知得意不可忘形,在 夸示高龄的时候,未来的岁月已所余无几了。俗语有一句话说:“棺材是装死人 的,不是装老人的。”话是不错,不过你试把棺盖揭开看看,里面躺着的究竟是 以老年人为多。年轻的人将来的岁月尚多,所以我们称他为富于年。人生以年龄 计算, 多活一年即是少了一年, 人到了年促之时, 何可夸之有?我现在不复年轻, 看人署名附带声明时年若干若干,不再有艳羡之情了。倒是看了富于年的英俊, 有时不胜羡慕之至。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其茎部的细胞因春夏成长秋冬停顿之故而形成所谓 年轮,我们可以从而测知其年龄。人没有年轮,而且也不便横切开来察验。人年 纪大了常自谦为马齿徒增, 也没有人掰开他的嘴巴去看他的牙齿。 眼角生出鱼尾 纹,脸上遍洒黑斑点,都不一定是老朽的征象。头发的黑白更不足为凭。有人春 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 有人已到黄鰽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 这都是习见 之事。 不过, 岁月不饶人, 冒充少年究竟不是容易事。 地心的吸力谁也抵抗不住。 脸上、颈上、腰上、踝上,连皮带肉的往下坠,虽不至于“载跋其胡”,那副龙 钟的样子是瞒不了人的。别的部分还可以遮盖起来,面部经常暴露在外,经过几

梁实秋散文《怒》

梁实秋散文《怒》 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最难看,纵然他平素面似莲花,一旦怒而变青变白,甚至面色如土,再加上满脸的筋肉扭曲,眦裂发指,那副面目实在不仅是可憎而已。俗语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种变化。人逢不如意事,很少不勃然变色的。年少气盛,一言不合,怒气相加,但是许多年事已长的人,往往一样的火发暴躁。 我有一位姻长,已到杖朝之年,并且半身瘫痪,每晨必阅报纸,戴上老花镜,打开报纸,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响,吹胡瞪眼,破口大骂。报上的记载,他看不顺眼。不看不行,看了呕气。这时候大家躲他远远的,谁也不愿逢彼之怒。过一阵雨过天晴,他的怒气消了。 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这是说有地位的人,赫然震怒,就可以收拨乱反正之效。一般人还是以少发脾气少惹麻烦为上。盛怒之下,体内血球不知道要伤损多少,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几许,总之是不卫生。而且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修养的方法,说起来好难。 另一位同属于斯多亚派的哲学家罗马的玛可斯?奥瑞利阿斯这样说:“你因为一个人的无耻而愤怒的时候,要这样的问你自己:‘那个无耻的人能不在这世界存在么?那是不能的。不可能的事不必要求。’”坏人不是不需要制裁,只是我们不必愤怒。如果非愤怒不可,也要控制那愤怒,使发而中节。佛家把“嗔”列为三毒之一,“嗔心甚于猛火”,克服嗔恚是修持的基本功夫之一。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我想那神勇是从苦行修炼中得来的。生而喜怒不形于色,那天赋实在太厚了。 清朝初叶有一位李绂,著《穆堂类稿》,内有一篇《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已,因以‘无怒’名轩。”是一篇好文章,而其戒谨恐惧之情溢于言表,不失读书人的本色。

关于余光中散文读后感300字.doc

关于余光中散文读后感300字 这几天在读余光中的散文。长久以来被商业理性化的头脑又开始有了颇多感触和种种奇妙的想法,可谓枯井重回青春,活水自源头潺潺流出。为人的天赋尚未完全泯灭,这真教人欣慰。 有人说,人人皆可写小说,却只有灵气之人才能写诗歌和散文。这话一点也没有错。若非有灵气,又怎能想象力丰富,将乡愁化成一枚小小的邮票,眼中的秦俑不是秦俑,却是千千万万高唱战歌的英勇战士,假象的四个敌人更是令所有女儿的父亲都冷汗直冒,从此更加珍爱女儿、珍惜妻子。 谈到《乡愁》,个人以为这首诗被内陆媒体大肆追捧,部分归因于诗的最后一节: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当然,此诗的确是构思巧妙,先不论逻辑、对仗以及韵律,先看那语言,简洁,却非常有力度,短短88言就轻松渲染出绵长而深沉的感情,着实令人佩服。可是我们知道,余先生的很多诗都具备这样的艺术成就,偏这一首被某些人津津乐道、大力推荐,大概是诗的现实意义,也就是最后一节的功劳。有时,文学和艺术也会在无奈之下沦为某种工具。这不能怪余先生,他所做

的不过是写出美丽的诗歌,供人欣赏、唤醒他们遗忘已久的感动,至于其他人如何理解和运用,非他能左右。 相关推荐:汪曾祺散文集1000字读后感散文读后感:读《宣纸上的记忆》有感1500字《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500字高中生读后感:《泰戈尔散文诗集》读后感高中生暑假读后感:杨绛散文《我们仨》读后感八年级读后感:读余光中散文后的感想贾平凹散文集读后感200字范文余光中散文读后感400字范文精选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600字范文八年级读后感:读贾平凹散文集后的感想 2019-11-06 这几天在读余光中的散文。长久以来被商业理性化的头脑又开始有了颇多感触和种种奇妙的想法,可谓枯井重回青春,活水自源头潺潺流出。为人的天赋尚未完全泯灭,这真教人欣慰。 有人说,人人皆可写小说,却只有灵气之人才能写诗歌和散文。这话一点也没有错。若非有灵气,又怎能想象力丰富,将乡愁化成一枚小小的邮票,眼中的秦俑不是秦俑,却是千千万万高唱战歌的英勇战士,假象的四个敌人更是令所有女儿的父亲都冷汗直冒,从此更加珍爱女儿、珍惜妻子。 谈到《乡愁》,个人以为这首诗被内陆媒体大肆追捧,部分归因于诗的最后一节: 而现在

梁实秋散文之谈友谊

梁实秋散文之谈友谊 朋友居五伦之末, 其实朋友是极重要的一伦。 所谓友谊实即人与人之间的一 种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诸多美德。如果以 友谊作基础, 则其他的各种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地建立起来。 当然 父子兄弟是无可选择的永久关系, 夫妇虽有选择余地但一经结合便以不再仳离为 原则,而朋友则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不过,说穿了,父子、夫妇、兄弟都是 朋友关系,不过形式性质稍有不同罢了。严格地讲,凡是充分具备一个朋友的条 件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 反过来亦然。 我们的古圣先贤对于交友一端是甚为注重的。 《论语》里面关于交友的话很 多,在西方亦是如此。罗马的西塞罗有一篇著名的《论友谊》,法国的蒙田、英 国的培根、美国的爱默生,都有论友谊的文章。我觉得近代的作家在这个问题上 似乎不大肯费笔墨了。这是不是叔季之世友谊没落的徵象呢,我不敢说。 古之所谓“刎颈交”,陈义过高,非常人所能企及。就是把友谊的标准降低 一些,真正能称得起朋友的还是很难得。试想一想,如果银钱经手的事,你信得 过的朋友能有几人?在你蹭蹬失意或疾病患难之中还肯登门拜访乃至雪中送炭 的朋友又有几个?再退一步,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维持长久于不坠者, 又有几人?富兰克林说: “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 老狗, 与现款。 ” 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 倒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 “我的朋友们 呀! 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 ”这些话近于愤世嫉俗, 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 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 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的洗炼。 一但真 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 对,纵不必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自然有个界线。“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 马自轻肥”,于“自轻肥”之余还能对着往日的旧游而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边去 吗?汉光武帝容许严子陵毅然决然的归隐富春山, 则尤知趣。 朱洪武写信给他的 一位朋友说:“朱元璋作了皇帝,朱元璋还是朱元璋……”话自管说得漂亮,看 看他后来诛戮功臣,也就不免令人心悸。人的身心构造原是一样的,但是一入宦 途,可能发生突变。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我想一来指品学而言,二来只 是说不要结交比自己坏的,并没有说一定要我们去高攀。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 方都想结交比自己好的,那便永远交不起来。 好像是王尔德说过,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是不可能有友谊存在的。 ” 就一般而论, 这句话是对的, 因为男女之间如有深厚的友谊, 那么友谊容易变质, 如果不是心心相印,那又算不得是友谊。过犹不及,那分际是难以把握的。忘年

梁实秋散文

我读梁实秋的散文 ——杨柳晓风我最初认识梁实秋先生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那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的正是梁实秋先生。不过这篇文章把梁实秋先生比作资本家的走狗,印象颇坏,受其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凡是梁先生的作品,我一概不读。 中学时代过去了很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接触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梁实秋散文精编》,我被牢牢吸引住了,很有相见恨晚的意思。说实话,这样吸引我的书,除了中学时代的琼瑶小说,那么现在就是这本散文集了。 先生的文章,看似平平淡淡,谈论的都是一些日常的话题,却不乏睿智,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雅室》说的是他在四川时,住的是雨来如漏斗,夏天蚊风盛行的破房子,他称之为“雅室”,还对它发生了感情,说它有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一座破屋,在他的笔下,居然妙处无处不在,他说住在那里,得月较先,闲来可以写作自遣。这里面就透露出先生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请客》一开头就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要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仅这一句,似乎就能引你加入他的谈话中来。他慢慢道出请客的诸多事宜,处处都觉得津津有味,很能引起共鸣。 先生的高人之处,凡是极小的事情,经他一写,就显得与众不同,别有一番妙趣。就是简单的一道菜,他也能写出味道,让人垂涎。《烙饼》一文,他先写了烙饼的做法,然后连吃法也捎带上,他说“把蛋放在饼子上,卷起来,竖立之,双手扶着,张开大嘴,左一口、右一口,中间再一口。”读来倍感亲切。 先生的文字语言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而更具特色的是他的幽默,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他写男人,“有些男人,西装裤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写中年妇女的脸,由“牛奶葡萄变成为金丝蜜枣,……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诸如此类诙谐的文字比比皆是,妙趣横生。 先生的文章,在郁闷时读,可以让人释怀;在闲暇时读,可以娱悦心情。所以我的案头,现在一直摆着一本先生的文集,没事的时候,就信手翻开,好让自

《忆老舍》阅读和答案解析

《忆老舍》阅读和答案解析 忆老舍
梁实秋
最近我到美国去, 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 其中有一页是 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 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 房间很小, 一 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 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 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 很孤独。 后来老舍搬离了那个地方, 搬到马路边的一排平房中的一间。 这个地方离我 的雅舍很近,所以我和老舍见面的机会较多。有一天我带着文蔷去看他,文蔷那 时候就读沙坪坝南开中学初中,还是十来岁的小孩子。请人签名 题字是年轻学生们的习气。 老舍欣然提笔, 为她写下“身体强学问好才是最 好的公民”十三个字。 虽然是泛泛的鼓励后进的话, 但也可以看出老舍之朴实无 华的亲切的态度。 抗战初,老舍和我一样,只身出走到后方,家眷由济南送到北平。他写信给 朋友说:“妻小没办法出来,我得向他们告别,我是家长,现在得把他们交给命 运。”后来我曾问其夫人近况,他故作镇定地说:“她的情况很好,现服务于一 所民众图书馆——就是中央公园里那个‘五色土’的后面的那座大楼。 ”事实上, 抗战到了末期的时候北平居民生活非常困苦,几近无以为生的地步。不久,老舍 的夫人胡絜青女士来到了后方, 在北碚住了不久便和老舍搬走, 好像是搬到重庆 附近什么乡下去了。他离去不久有一封信给我,附近作律诗六首。诗写得不错, 可以从而窥见他的心情,他自叹中年喜静,无钱买酒,半老无官,文章为命,一 派江湖流浪人的写照!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我们的了解是,他不 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 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 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 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 一向是平正通达、 与世无争,
1/5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 导语: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篇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一、《同学》 同学,和同乡不同。只要是同一乡里的人,便有乡谊。同学则一定要有同窗共砚的经验,在一起读书,在一起淘气,在一起挨打,才能建立起一种亲切的交情,尤其是日后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情趣。纵不曰十年窗下,至少三、五年的聚首总是有的。从前书房狭小,需要大家挤在一个窗前,窗间也许着一鸡笼,所以书房又名曰鸡窗。至于帮硬死沉的砚台,大家共用一个,自然是经济合理。 自有学校以来,情形不一样了。动辄几十人一班,百多人一级,一批一批的毕业,像是蒸锅铺的馒头,一屉一屉的发售出去。他们是一个学校的毕业生,毕业的时间可能相差几十年。祖父和他的儿孙可能是同一学校毕业,但是不便称为同学。彼此相差个十年八年的,在同一学校里根本没有碰过头

的人,只好勉强解嘲自称为先后同学了。 小时候的同学,几十年后还能知其下落的恐怕不多。我小学同班的同学二十余人,现在记得姓名的不过四、五人。其中年龄较长身材最高的一位,我永远不能忘记,他脑后半长的头发用红头绳紧密扎起的小辫子,在脑后挺然翘起,像是一根小红萝卜。他善吹喇叭,毕业后投步军统领门当兵,在“堆子”前面站岗,拄着上刺刀的步枪,满神气的。有一位满脸疙瘩噜嗦,大家送他一个绰号“小炸丸子”,人缘不好,偏爱惹事,有一天犯了众怒,几个人把他抬上讲台,按住了手脚,扯开他的裤带,每个人在他裤裆里吐一口唾液!我目睹这惊人的暴行,难过很久。又有一位好奇心强,见了什么东西都喜欢动手,有一天迟到,见了老师为实验冷缩热涨的原理刚烧过的一只铁球,过去一把抓起,大叫一声,手掌烫出一片的溜浆大泡。功课最好写字最工的一位,规行矩步,主任老师最赏识他,毕业后,于某大书店分行由学徒做到经理。再有一位由办事员做到某部司长。此外则人海茫茫,我就都不知其所终了。 有人成年之后怕看到小时候的同学,因为他可能看见过你一脖子泥、鼻涕过河往袖子上抹的那副脏相,他也许看见过你被罚站、打手板的那副窘相。他知道你最怕人知道你的乳名,不是“大和尚”就是“二秃子”,不是“栓子”就是“大柱子”,他会冷不防的在大庭广众之中猛喊你的乳名。使你脸红。不过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试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整理 一、填空题二、选择题 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在同年二月号《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 3、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表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4、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 5、鲁迅(中国的民族魂)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6、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期的《狂人日记》。 7、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8、王统照的代表作:《沉思》、《微笑》,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9、庐隐的代表作: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中篇《海滨故人》。 10、冯文炳,笔名废名,代表作:《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 11、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代表作:《命命鸟》、《春桃》、《缀网劳蛛》、《商人妇》。 12、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13、郭沫若早在现代戏剧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抗战时期,创作了《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历史剧。 14、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合集《湖畔》,同年出版汪静之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四人合称“湖畔诗人”。 15、1923年,出版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16、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鲁迅把冯至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梁实秋散文《钱》鉴赏

梁实秋散文《钱》鉴赏 梁实秋 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 共鸣。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 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钱这个东西,不可说,不可说。一说起阿堵物,就显著俗。其实钱本身是有 用的东西,无所谓俗。或形如契刀,或外圆而孔方,样子都不难看。若是带有斑 斑绿锈,就更古朴可爱。稍晚的“交子”、“钞引”以至 于近代的纸币,也无不力求精美雅观,何俗之有?钱财的进出取舍之间诚然大有 道理,不过贫者自贫,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像和峤那样的爱 钱如命, 只可说是钱癖, 不能斥之曰俗;像石崇那样的挥金似土, 只可说是奢汰, 不能算得上雅。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为,钱无雅俗可辨。 有人喜集邮,也有人喜集火柴盒,也有人喜集戏报子,也有人喜集鼻烟壶; 也有人喜集砚、 集墨、 集字画古董, 甚至集眼镜、 集围裙、 集三角裤。 各有所好, 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是古今中外几乎人人都喜欢收集的却是通货。钱不嫌多, 愈多愈好。庄子曰:“钱财不积,则贪者忧。”岂止贪者忧?不贪的 人也一样的想积财。 人在小的时候都玩过扑满,这玩意儿历史悠久,《西青杂记》:“扑 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北平叫卖小贩, 有喊“小盆儿小罐儿”的, 担子上就有大大小小的扑满, 全是陶土烧 成的,形状不雅,一碰就碎。虽然里面容不下多少钱,可是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储 蓄的道理了。外国也有近似扑满的东西,不过通常不是颠扑得碎的,是用钥匙可 以打开的, 多半作猪形, 名之为“猪银行”。 不晓得为什么选择猪形, 也许是取其大肚能容吧? 我们的平民大部分是穷苦的,靠天吃饭,就怕干旱水涝,所以养成一种饥荒 心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储蓄的美德普遍存在 于各阶层。我从前认识一位小学教员。别看她月薪只有区区三十余元,她省吃俭 用, 省俭到午餐常是一碗清汤挂面洒上几滴香油, 二十年下来, 她拥有两栋小房。 (谁忍心说她是不劳而获的资产阶级?)我也知道一位人力车夫,劳其筋骨,为人 作马牛,苦熬了半辈子,携带一笔小小的资财,回籍买田娶妻生子做了一个自耕 的小地主。这些可敬的人,他们的钱是一文一文积攒起来的。而且他们常是量入 为储, 每有收入, 不拘多寡, 先扣一成两成作为储蓄, 然后再安排支出。 就这样,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 梁实秋写散文别具一格,堪称散文界一代宗师,其散文写的炉火纯青,艺术造诣颇高,下面我拟从梁实秋散文鲜明的语言特色、闲适幽默的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对其散文的艺术特一,梁实秋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深厚,极具特色的语言成为其散文一个突出风格。 ⑴行文雅洁,用语精练。真正的散文语言,绝不容忍多余的文字,古近中外的散文大家无不以语言的节约性作为衡量语言表现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梁实秋创作散文追求一种“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故此,他在篇幅上力求浓缩,删掉枝蔓;在语言上摅词滤藻,斯于至当。正是由于梁实秋深黯“割爱”的艺术原则,所以他的散文没有废话,以简洁取胜。他曾以“尽去枝节,少说废话”自励,认为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单”,“简单二字,是很高的理想”,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薄粗简,而是一种有博返约的境界。他在《文学讲话》中谈及散文时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他自己的散文,也大都篇幅简约,语言精练,字数多在两千左右,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短文不满千字,却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梁启超的神采风貌,笔墨生花地写出了他的渊博学识,一位国学大师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叙写精致,行文雅洁是梁实秋散文艺术的一大特色,他的文章,几乎都是开篇切题,简洁了当,极少渲染铺排,转弯抹角。 ⑵梁实秋散文的语言具有一种典丽之美。这种美就是一种“国文的味道”,他通过文言文的语体化,达到古今融化的境界. 二,梁实秋散文具有一种包容性。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兼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优劣,因此他既反对妄自尊大,又反对妄自菲薄,主张虚心接受外来文化,使之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溶解在一起。他的散文创作就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具有了一种包容性:如在写作技巧上,梁实秋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杜诗极为熟悉。他经常揣摩这些诗文的章法、句

《梁实秋散文集》好词好句大全

《梁实秋散文集》好词好句大全 第一篇:《狼王梦好词好句》 好词佳句积累(六) ——摘自《狼王梦》好词: 奋勇追击宽恕损失惨重愤慨悲惨懒洋洋形影不离撒娇献媚立功赎罪紧追不舍疲于奔命身不由己居高临下来势汹汹锲而不舍同归于尽筋疲力尽虚张声势冉冉升起富丽堂皇争强好胜浑身痉挛懵懵懂懂诡计多端消散殆尽黯然无神反败为胜跃跃欲试杀气腾腾迫不及待威风凛凛娇嫩鲜艳明媚的阳光湿润的空气春潮在汹涌犹犹豫豫凄惶疑云密布毫不理睬模模糊糊急于掩饰静卧不动转悲为喜闷声不响针锋相对虚无缥缈神志眩迷肃杀同归于尽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惊天动地蓝幽幽心急如焚踱来踱去浑身颤栗不堪设想争先恐后奄奄一息昏昏沉沉艳阳高照欢天喜地神魂颠倒毫无疑问胆略出众厚此薄彼狼吞虎咽野心勃勃逆来顺受突如其来闪闪发光十分罕见自然而然狂吮滥吸暴露无遗不近人情斑痕累累强取豪夺献媚邀宠无缘无故怜悯之心小心翼翼抖抖瑟瑟佳句: 1.它全身狼毛稠密,特别是毛色偏蓝的脊背,被晶莹的雪花摩擦得闪闪发亮;身体开始发育,宽阔的胸脯突出一块 块饱满的肌肉;它的性情被饥饿折磨得越来越暴烈,一双贪婪的

眼睛里闪烁着金属般冷凝的光泽。 3.沼泽地里长着稀稀疏疏的几丛芦苇,芦苇杆都已枯焦,苇稍还粘留着几朵轻盈的鹅黄色的花絮,在秋风的吹刮下,飞舞旋转。嫣红的夕阳,凄惶的归鸟,更平添几分愁绪。 4.这天半夜,老天爷降下第一场雪,娇软的雪花飘落在还残留着秋阳温暖的大地上,立刻融化成雪水,草原一片泥泞。 第二篇:《《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 爱不释手万里迢迢心血来潮神经兮兮含情脉脉受宠若惊理所当然容光焕发乱七八糟骨瘦如柴冲口而出无可奈何逃之夭夭不以为然千咛万嘱自言自语一望无际胡说八道不知不觉千真万确满头雾水受宠若惊东张西望密不透风触目惊心黯然失色心惊胆裂名副其实不可思议气势汹汹笑容可掬花红柳绿眼花缭乱走投无路心灰意懒语无伦次怜悯温和一声不响飞蛾扑火穷苦潦倒千奇百怪惊天动地从天而降忍无可忍大呼小叫不置可否海市蜃楼如梦初醒五光十色若有若无狼吞虎咽喃喃自语成千上万满载而归浩浩荡荡谈天说地不亦乐乎艺高胆大连绵不绝惊涛裂岸一本正经不卑不亢气势凌人大名鼎鼎花枝招展筋疲力尽自说自话风和日丽男女老幼异口同声天旋地转有气无力 他被吓得全部头发刷一下完全竖起来,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好看极了,我看他吓得如此,一面笑一面跑到安全地带,等他想起来要追时,这个巫医已经逃之夭夭了。

谈时间_梁实秋散文

谈时间_梁实秋散文 谈时间 希腊哲学家,,,,,,,,经常睡在一只瓦缸里,有一天亚力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惯用的口吻问他,“你对我有什么请求吗?”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了翻白眼,答道,“我请求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这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究竟涵义何在,恐怕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通常总是觉得那位哲人视尊荣犹敝屣,富贵如浮云,虽然皇帝驾到,殊无异于等闲之辈,不但对他无所希冀,而且亦不必特别的假以颜色。可是约翰逊博士另有一种看法,他认为应该注意的是那阳光,阳光不是皇帝所能赐予的,所以请求他不要把他所不能赐予的夺了去。这个请求不能算奢,却是用意深刻。因此约翰逊博士由“光阴”悟到“时间”,时间也者虽然也是极为宝贵,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夺的。 “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一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至寿登耄耋,老悖聋瞑,甚至“佳丽当前,未能缱绻”,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我们的时间之大 有人说:“时间即生命。”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有钱不要

梁实秋散文脸谱

梁实秋散文脸谱 【篇一:梁实秋散文,脸谱】 我要说的脸谱不是旧剧里的所谓整脸碎脸三块瓦之类,也不是麻 衣相法里所谓观人八法威、厚、清、古、孤、薄、恶、俗之类。我 要谈的脸谱乃是每天都要映入我们眼帘的形形色色的活人的脸。旧 戏脸谱和麻衣相法的脸谱,那乃是一些聪明人从无数活人脸中归纳 出来的几个类型公式,都是第二手的资料,可以不管。 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那意思承认人面不同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不能不叹服人类创造者的技巧的神奇,差不多的五官七窍,但 是部位配合,变化无穷,比七巧板复杂多了。对于什么事都讲究统 一标准化的人,看见人的脸如此复杂离奇,恐怕也无法训练改造, 只好由它自然发展罢?假使每一个人的脸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翻出来的,一律的浓眉大眼,一律的虎额龙隼,在排起队来检阅的时候固 然甚为壮观整齐,但不便之处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像的。人的脸 究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否则也就无所谓谱。就粗浅的说,人 的脸大别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凡是 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令人不愉快的脸,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的把脸拉 长一尺,或是罩上一层阴霾,但是这张脸立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沉。假如,在可能范围之内,努力 把脸上的筋肉松弛一下,嘴角上挂出一个微笑,自己费力不多,而 给予人的快感甚大,可以使得这人生更值得留恋一些。我永不能忘 记那永长不大的孩子潘彼得,他嘴角上永远挂着一颗微笑,那是永 恒的象征。一个成年人若是完全保持一张孩子脸,那也并不是理想 的事,除了给婴儿自己药片作商标之外,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不 过赤子之天真,如在脸上还保留一点痕迹,这张脸对于人类的幸福 是有贡献的。令人愉快的脸,其本身是愉快的,这与老幼妍媸无关。丑一点,黑一点,下巴长一点,鼻梁塌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上 面漾着充沛的活力,便能辐射出神奇的光彩,不但有光,还有热, 这样的脸能使满室生春,带给人们兴奋、光明、调谐、希望、欢欣。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如果恹恹无生气,我们也只好当做石膏像来看 待了。 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游戏:早起出门,留心观察眼前活动的脸, 看看其中有多少类型,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

雅舍梁实秋散文阅读

雅舍梁实秋散文阅读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 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 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 看上去瘦骨嶙嶙, 单薄得可怜; 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 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 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 不算少, 什么“上支下摘”, “前廊后厦”, “一楼一底”, “三上三下”, “亭子间”, “茅草棚”, “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 我都尝试过。 我不论住在哪里, 只要住得稍久, 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 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 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 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 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 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 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 坑, 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 则月明之夕, 或风雨之日, 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 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 来无不惊叹, 我则久而安之, 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 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 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 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 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 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 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 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 着的, 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 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 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 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 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 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 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 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

梁实秋散文《孩子》

《孩子》 兰姆是终身未娶的,他没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亚随笔”里。他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等于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话无论是怎样中肯,但在骨子里有一点酸——葡萄酸。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墜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孩子的回答全对。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孝子”之说,并不偏激。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

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俱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份是哀怨乞怜的性质,其中也许带一点威吓,但那威吓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那威吓是向来没有兑现过的。“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今之“孝子”深讳是说。凡是孩子的意志,为父母者宜多方体贴,勿使稍受挫阻。近代儿童教育心理学者又有“发展个性”之说,与“无违”之说正相符合。 体罚之制早已被人唾弃,以其不合儿童心理健康之故。我想起一个外国的故事: 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踌躇满志,再也不肯下来。那木马不是为出售的,是商店的陈设。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母亲说带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听;买朱古律糖去,格外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总是还你一个不听;当时演成僵局,顿成胶着状态。最后一位聪明的店员建议说:“我们何妨把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家请来解围呢?”众谋佥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专家从八层楼请了下来。专家问明原委,轻轻走到孩子身边,附耳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便像触电一般,滚鞍落马,牵着母亲的衣裙,仓皇遁去。事后有人问那专家到底对孩子说的是什么话,那专家

读梁实秋的散文有感

读梁实秋散文有感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的散文大家,以擅长写幽默风趣的“闲适小品”而闻名于世。正如有人是这样评价他:“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梁实秋文章面目温和中正,理性与感性兼至,语言素养无懈可击,趣味风格超妙脱俗,不过,在他的柔和背后,暗透那一层潜在的悲悯,引人窥见人生的无聊与无奈,空漠苦涩的况味。这正如吃盐水花生,入口极为面软,可是那花生“生硬”的印象却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确实,读梁实秋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它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实的语言后面,却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己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语言不多,谈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在淡淡的气氛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如果您喜爱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您一定会发现,梁实秋的散文具有其独道的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所以我们也很难将他的散文与中国现代文坛的其他的散文大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黄裳、傅雷、张中行、陈从周,当然还有张爱玲,梁实秋与他们相较,与其说他是一名作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位久识的老友、一位循循善诱的老者、一位正在教导你应如何面对生活的老师。他的散文是如此贴近读者的生活!你不会从他的散文中看到许多难懂的大道理,也没有什么过于优美的描写,大多都是些琐碎小事,但在读他的文章时,你能感到一种无法从他人的散文中得到的特殊的愉悦感。梁实秋总是以风趣幽默的笔触描写生活,时而夸张,时而讽刺,但不论怎样,它总是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更令人折服的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发展,显然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变化,生活中的一些事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当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再读梁实秋的散文时仍如此亲切。这可能正是梁实秋散文在多年过去后仍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他的散文能在广大人民群众间广为流传的原因吧! 但是,透过梁实秋散文的幽默谐趣、贴近生活、朴实无华,我们能够发觉在他文章中那无时无刻不在洋溢着的他之于祖国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也更流露着他心底的真实——他过分善良的爱国。这正是一代中国文人的苦啊!梁实秋相信:“文学的国土是最宽泛的,在根本上和在理论上没有国界,更没有阶级的界限。一个资本家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的,遗传不同,教育不同,经济的环境不同,因之生活状态也不同,但是他们还有同的地方。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样,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与恐怖的情绪,他们都有伦常的观念,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很显然梁实秋是一个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他对无产阶级文艺具有偏见是必然的。在梁实秋看来,世界上的人性是一样的,并没有阶级的区别,而“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因而它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不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吗?而这样的认识也正与当时的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观点是截然相反,所以他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批驳。但很显然,梁实秋是热爱祖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在文化上他也提倡民主文化、反对封建文化;对执政的国民党政府,虽然他不想根本推翻,但也是有所不满的。只是他希望人们能“善良”的解决这些问题。正如在他文章中所认为的要时刻保持沉默,避免动气,适可而止。但历史的事实已经作出了论证,他的理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依靠武装斗争才能达到彻底的胜利。 但不论怎样,我们也决不能否认梁实秋的文章在中国现代文坛中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不能否认梁实秋本人作为一代中国爱国文人的典范地位。即使他的某些观点确实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毕竟也在尝试寻找一条中华民族的出路,只是这是一条没有出口的路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步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国曾有过的那段艰

梁实秋散文风格特点

梁实秋散文风格特点的有哪些? 特点:无奈的幽默、闲适的幽默 梁实秋非常注意散文的语言艺术,尤其注重发扬本民族的语言传统。欧美文学的刚直严密、雍容幽默,汉文学的古朴凝练、铿锵顿挫,北京方言的亲切、平白风趣,经过他的熔炼,成为一种新的生命。《雅舍小品》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梁实秋的散文,有着十分精彩的幽默,其幽默是一种深沉的表述,是一种显而不露的含蓄的方式。或许,读梁实秋先生的作品,你未必会哈哈大笑,但你却必然会心而笑,这是一种幽默的、大师级的人具备的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梁实秋先生曾经说过,他创作散文时,常常游心物外,所以常常对自身所受的任何伤害多几乎抱着无动于衷的态度,甚至外界的矛盾冲突,都可以成为自我陶醉的机会。梁实秋先生对于一些不符合他的道德观的很多行为难免会进行批判,但却不会是狠狠的、不留情面的批判,在批判时,不是用尖酸刻薄的词语,更不是破口就骂,而是采用适度的幽默──一种不温不火的讽刺。他认为“讽刺文学的出发点是爱,不是恨,人性本有缺点,人生本有不如意事,文学家探索人生,热爱人生,看到不合理不道德的现象,则想加以指责矫正,讽刺便是一种恨好的手段。”这样的幽默的讽刺在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系列散文更是有了很充分的表现,此类梁实秋散文式的幽默很多,基本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带苦涩的笑,不得已的无可耐何的笑。这种笑的含义比较凝重,表达又较为婉转。这样的幽默多见于其作品如《鸟》、《猪》、《狗》、《骆驼》一类以动物为标题

的小品文,例如在《骆驼》这篇文章中,表面上看来似在着重张扬骆驼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际上却饱含着对人间待遇不公的怨愤,如文中所写到,骆驼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别人多少的惋惜,尤其在当今这个世界,大家都喜欢养善解人意的哈叭狗,象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推下去吧”。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为哈叭狗的得宠和骆驼的遭人冷遇而大鸣不平,不过是借题发挥,以发泄胸中的不满而已。梁实秋的这种影射式的技巧、练达而不轻浮的笑,是很合乎其清高的个性合和教养有素的绅士风度。 其次是梁实秋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闲适愉悦的幽默,是一种带着甜味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谈人生的一种态度,是一种不俗套的轻松的笑,这样的例子在梁实秋的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下棋》一文中,写出一对活脱脱的棋迷,令人捧腹不已:“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作者把棋迷放入生死关头,环境对于棋迷来说是极为严峻的,但棋迷的言行却改变了情境的色调,在这里论输赢胜过了求生存,荒谬超越了常理。棋迷的行为已经使人惊诧,棋迷的对话更令人叫绝,棋迷迷之深在强烈的人物与情境的反差中达到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境界,幽默也在这里被推向了极致。从根本上讲,梁实秋既不同意太超脱的“杀死他一大块”,他不动肝火,“草草了事”,让人“觉得索然寡味”的人生态度;又不同意不够超脱的人,“每一着都要加慢考虑”的给人一种沉闷呆滞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