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园校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

幼儿园校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

幼儿园校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
幼儿园校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

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

不同历史时期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法规都对游戏的种类、

价值、功能与作用等作出过种种界定。本研究对不同时期出台的幼儿教育法规中有关游戏

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以分析幼儿园游戏及其与其他教育活动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者

发现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有过两次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第一次发生在清末民初

到建国前期第二次发生在建国初期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的游戏和游戏观都是对以往游

戏和游戏观的继承与发展。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游戏和游戏观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如有研究者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探究游戏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社会的

演变过程(贾莎莎、华爱华2014); 有研究者探讨游戏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过程(林菊2013);有研究者从游戏概念演变的角度分析游戏本质观的历史发展过程(丁海东2001);

有研究者从相关法规切入讨论游戏观的演变(邱学青、何洁2015);有研究者探究“以

游戏为基本活动”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它经历了由“主导”至“主要(基本)”活动、由“主次分明”至“平等协同”的发展变化(杜继纲2011)。种种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游

戏和游戏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体现了历史与当

下各种幼儿教育理念的相互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的幼儿教育法规都对游戏的种类、价值、功能与作用等作出过种种界定。本研究对不同时期出台的幼儿教育法规中有关游戏的

内容进行了梳理以分析幼儿园游戏及其与其他教育活动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一、

幼儿园游戏的历史演变过程幼儿教育法规对游戏的界定与幼儿园游戏的历史形态有

一定的相关性。结合相关历史史料我们将幼儿园游戏的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

段。 (一)清末民初游戏属蒙养院的保育之法 1903年清政府制定《奏定学堂

章程》即癸卯学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以下简称《蒙养院章程》)是癸卯学制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蒙养院的宗旨是“蒙养家教合一”“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目的是“发育其身体渐

起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蒙养院有四种保育之法游戏、歌

谣、谈话和手技。其中游戏的作用在于“使幼儿心情愉快活泼身体健适安全”。

〔1〕在这个时期“重养不重教”〔2〕从当时蒙养院开展的活动可略见一斑。

例如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的武昌蒙养院“明确了幼稚园教育的独特性重养

不重学。依幼儿身心特点设立了游戏室、游嬉场……”〔3〕视游戏为“体育之始基”

游戏“种类不一一般以士农工商的玩具引导并由保姆带领或在课堂上或在课室外

以有趣的动作寓于自然的规则进行……”。〔4〕严修蒙养院则将游戏分为表演游戏与竞

赛性游戏“表演游戏如猫捉老鼠老鹰捉小鸡池子里的蛤蟆大猫的儿子等;竞赛游

戏如拔河、听琴声抢圆圈投篮等”。〔5〕 19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

施行细则》沿袭了《蒙养院章程》的规定“保育之项目为游戏、唱歌、谈话、手艺”

游戏仍属于幼儿园的保育之法。 (二)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前期“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南京鼓楼幼稚园自1923年秋开始了幼稚教育中国化的实验1928年5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决定以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成果为拟定全国《幼稚园课程暂

行标准》的依据。〔6〕在讨论《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之前我们先要了解陈鹤琴的游

戏思想及其在鼓楼幼稚园的教育试验活动。 1.“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思

想的提出与实践 (1)“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思想的提出陈鹤琴明确

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7〕在这一理念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游戏

化”及“游戏性教育”两个观点。“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以‘做’为中心‘做中教

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儿童主动、积极、参与性地学习;游戏化就是要使活动变得

有快感更能吸引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有趣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进步”这就是“工

作就是游戏”思想的具体体现。“游戏就是工作”的思想同时体现在“游戏性教育”中

“所谓游戏性教育是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支配儿童的动作来养成其习惯、发展其

潜能儿童是天性好游戏的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受到教育是对游戏教育价值的

肯定”。〔8〕陈鹤琴明确提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9〕并在鼓楼幼稚园践行这些

理念。 (2)“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思想的实践为更好地实施“教学

游戏化”和“游戏性教育”践行“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工作”这一理念陈鹤琴一

方面重视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将“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作为鼓

楼幼稚园教育信条之一;另一方面发明了一些适合幼儿的玩教具来增加教育活动的趣味

性。例如“骨牌借鉴了麻将牌的制作和游戏规则摒除其赌博投机的糟粕利用其竞争、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识字儿童通过努力将刻有各种字的骨牌拼成对子或句子以决胜负”。〔10〕当教育活动充满趣味符合幼儿好游戏的天性时幼儿会自觉地在活动中学到东西。这些实验结果为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游

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思想在法规中的体现 1932年民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我

国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①规定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每项均列有目标、内容以及最低要求。其中

游戏种类包括计数游戏、故事表演和唱歌表情的游戏、节奏的和舞蹈的游戏、感觉游戏、应用简单用具的游戏、模拟游戏以及我国各地的传统游戏〔11〕开始将游戏与其他教育

活动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理念已体现在幼儿教育法

规中。 (三)建国初期至“文革”前期游戏被“课程模式化”“新中国刚刚成

立大家没有经验不知道何去何从”〔12〕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

会议指出要在总结以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借助苏联经验进行教育改革。 1.理念

上游戏日益受到重视“苏联专家特别重视游戏的作用”〔13〕“特别强调幼儿

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认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14〕在苏联幼教专家的影响下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951年

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和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将教育内容分

为六项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游戏属“体育”项目中的子项目。1956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指出幼儿园

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通过游戏、作业及其他户外活动来进行的。游戏从体育项目中剥离出来

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1957年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指

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体育、游戏、计算、音乐、美术、认识环境和发展语言等方面。就教育手段而言幼儿园的全部教育任务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这个法规已将游戏看作不仅是幼儿园的一项教育内容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2.实

践中游戏被“课程模式化”在苏联幼教专家的影响下我国幼教工作者开始关注、

重视、研究游戏但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这一理念时却出现了某

些偏差。“为使幼儿对创造性游戏产生兴趣教师在幼儿作业时间内进行了‘认识环

境’(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观察活动。例如带幼儿参观商店第二天便指导幼儿开展商

店游戏分配游戏角色在游戏中反映在商店观察到的内容。”〔15〕“但是这种模式

化了的创造性游戏最后越发变成演戏了。”〔16〕有学者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

主要活动’的提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苏联幼教专家在知识系统化理论指引下和在学

制变化的压力面前所做的一种理论努力即有意识地‘加强游戏和作业中的教学因素’……‘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儿童的游戏……(游戏)俨然成了面向全体的作业

或外部强加的活动’”(杜继纲2011)。此外1951年颁发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

要(草案)》对每项“作业”的目标和教学大纲描述得都非常具体细致“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课程目标体系与分科教学模式①”。〔17〕这种“分科教学模式”对已有“课程模式化”

倾向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无异于“推波助澜”。 (四)“文革”期间幼儿园教育停滞

时期“文革”十年浩劫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都遭受了严重破坏和

打击。“在这一时期好多幼儿园取消了或者改头换面了。那时候叫‘斗、批、散’

先是斗完了批结果就解散。”〔18〕幼儿园解散了幼儿教育工作也难以为继“儿

童心理与教育研究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儿童游戏的研究同样也不能幸免于难”。

〔19〕 (五)20世纪80年代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手段“文革”十年浩劫过后

各方面工作开始拨乱反正。在吸收五六十年代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教育领域继续视游

戏为幼儿的一项重要活动。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指出游戏

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将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

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 (六)20世纪80年代末至

90年代末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 1989年试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②首次

提出“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

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出现了各领域教育内容及各种教育手段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一转变是

游戏地位发生转变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

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

理条例》③再次重申“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即游戏是幼儿园活动(教

学活动、一日活动、游戏活动)开展的基本形式。 (七)21世纪初至今游戏是幼儿园

的基本活动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

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012年颁布

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进一步说明了幼儿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明确

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以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坚持“以游

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念。二、从分离到融合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关系演

变的过程自蒙养院成立以来幼儿园中的游戏形态虽不断变化但从未消失过。对

幼儿园游戏形态进行梳理发现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经历了两次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第一次发生在清末民初到建国前期第二次发生在建国初期至今。 (一)

第一次“从分离到融合”清末民初到建国前期 1.分离状态在制订《蒙养院章

程》的时候清政府对学制制定缺乏经验兴办蒙养院的宗旨及蒙养院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设定都受日本的影响。当时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将教育内容分为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四项清政府在设定蒙养院保育项目时“参照吴汝伦东渡日本带回的日本学制并采纳了

他的多条改革性建议”。〔20〕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也是《蒙养院章程》形成的思

想基础之一。〔21〕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提出将“养儿体乐儿魂开儿智”作为育

婴院的教育目的。《蒙养院章程》所提的保育目的——“发育其身体渐起其心知使之

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可谓与之一脉相承。为实现这一保育目的《蒙养院

章程》分别设置了体、智、德等方面的保育内容各保育项目分别对应各条保育目标项

目间的内在联系较弱基本呈相互独立的分离状态。 2.融合状态陈鹤琴曾赴美

留学师从杜威因此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将儿童作为儿童教育的逻辑起点将

儿童心理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幼儿教育本土化、科学化的发展。陈鹤琴通过

研究认识到“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他游戏的时候会忘了自己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他的

游戏名义上虽是游戏但所学的却是很好的东西”。〔22〕他认为游戏具有直接用处和

间接用处“游戏的直接用处虽只是寻求快乐然而间接的用处甚大它可以发展儿童

的身心敏捷儿童的感觉对于儿童的生活有莫大之助益”。〔23〕陈鹤琴看到了游戏的

双重价值认识到了游戏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这一理念。这一理念促使幼儿园中的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相融合。 (二)第二次“从

分离到融合”建国初期至今 1.分离状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游戏呈“模式化”

特点。卢乐山先生在其口述史中做了如下回忆与评价“马努依琏科(苏联专家)带我们去

过邮局、图书馆、农庄、医院、商店等现在想起来也还不是真正地从小孩的兴趣出发

也是有计划地模仿成人。正是因为这种方式不是真正从小孩的需要出发的所以老师带领

小孩出去参观回来安排角色的时候小孩很多时候是被动参与的。真正的创造性游戏

应该是小孩自己组织自主参与自主得到知识和乐趣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24〕

此时游戏中的教学因素及教师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了幼儿被要求模仿成人世界的生活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这种游

戏是按照成人的逻辑与构想进行选择、组织和安排的“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将成人世界的

内容灌输给儿童因而这种教育是以成人为中心的……”(刘晓东2002)。这种“成人本位”的教育观导致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之间失去了有机联系呈现出分离的状

态。 2.融合状态“教育观受制于儿童观。有关儿童教育的观念如果没有自觉

地建立在儿童观之上它便会自发地建立在儿童观之上。儿童教育总是以一定的儿童观为

前提的”〔25〕可以说发现儿童、关注儿童是建立科学儿童观的前提。 1989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独立人格的尊重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对

儿童主体性、参与性的尊重使之成为儿童观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李季湄1996)。我国政府于1990年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意味着我国政府开始肯定儿童的基

本人权。新世纪以来“以‘尊重儿童’为核心的儿童观已经成为政府思考和制定政策文

件时的基本出发点”。〔26〕可以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尊重儿童”为核心的

儿童观逐步确立并得到不断的充实与深化。儿童观是教育观的根基以“尊重儿童”为核心的儿童观将引发“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以儿童为教

育的出发点以儿童的成长为教育的归宿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尊重幼儿身心发

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出现在我国的

幼儿教育法规当中。随着“儿童本位”教育观的逐步确立、丰富与完善幼教工作者对游

戏的认识也逐步加深。20世纪80年代初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之间是一种结合的

关系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手段。随着探究的深入研究者与实践者均意识到幼儿的游戏

与学习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游戏是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母体’”(王小英2013)。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个时期

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呈现出日趋“融合”的状态。作者邱学青步宁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6年3期

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公开课)

课题——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游戏组织的方法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幼儿游戏组织的方法 教学难点:模拟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拔萝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游戏设计表、《拔萝卜》的故事和音乐、头饰的制作等 学生准备:完成游戏《拔萝卜》游戏设计表、学习制 作头饰、学会讲故事《拔萝卜》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法、项目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师回忆自己童年最喜欢玩的游戏(2分钟) T:小时候我最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很喜欢那种自由自在奔跑的感觉。 你们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板书 T: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你们想不想学会组织一个游戏,让他们很久以后也能记忆犹新呢? T: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幼儿游戏组织的方法。 二、幼儿园游戏组织的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13分钟)

T:首先我们就一起走进幼儿园,参与。。。游戏,请大家边看边想:①如果是你来组织这个游戏,你提前会做哪些工作? ②游戏中你会注意些什么?③游戏结束后你会怎么做? 请大家做好记录。 S:学生自由回答——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相应的项目——板书 1、游戏前——准备 时间安排:5—20分钟 游戏地点:宽敞、安全、卫生、美观、整洁 游戏材料:丰富、安全 2、游戏中——教师指导 示范、启发、参与游戏 3、游戏后——评价 鼓励为主、具体、让幼儿参与 出示PPT,小结。 三、模拟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拔萝卜》(实践法)(18分钟) T:上节课我们完成了《拔萝卜》的游戏活动设计,老师看了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都不错,现在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讨论,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对你们的活动设计进行修改。——教师指导各组的修改 T:那我们现在请几个组的同学来模拟上课,看他们做得怎么样。

(完整版)15个幼儿园课前小游戏

1、《猴子荡秋千》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2,《一家人》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东咚。 3、《卷白菜》 卷、卷、卷白菜,卷完了白菜我剥白菜; 剥、剥、剥白菜,剥完了白菜我洗白菜; 洗、洗、洗白菜,洗完了白菜我切白菜; 切、切、切白菜,切完了白菜我炒白菜; 炒、炒、炒白菜,炒完了白菜我吃白菜——啊……呜! 5、《五根手指》 一根手指点点,两根手指弯弯,三根手指叉叉,四根手指汪汪,五根手指喵!喵!喵! 6、《手指兄弟》 兄弟十个分两组(十指伸展手心向外),生来个子有高低(翻动两手手心向内)。 老大长得最粗壮(两手伸拇指),老二生来有主意(两手伸食指)。 老三长得个子大(两手伸中指),老四生来没出息(两手伸无名指)。 老五别看个子小(两手伸小拇指),拉起勾来有本事(两手小指互勾)。 老大碰碰头(两手大拇指相碰),老二碰碰脸(两手食指相碰)。 老三老四弯弯腰(两手中指上下运动),老五伸伸腿(两手小指伸展运动)。 大家拍手把歌唱。 7、《手指变变变》 一个手指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 两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兔跳呀跳; 三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猫喵喵喵; 四个手指变呀变,变成螃蟹爬呀爬; 五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鸟飞呀飞。 8、《手指出门》 一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摔个大跟头; 两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见老奶奶,扶着慢慢走; 三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看见红绿灯,停下不忙走; 四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看见解放军,向他挥挥手; 五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见大坏蛋,一把抓住他。 9、《手指兄弟》 一个手指点点点 (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 (伸出两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敲)

幼儿园课堂小游戏汇总

1:友谊之圈 目的:用英语向别人进行简单的问候、自我介绍及告别。 方法:1. 大家一起面对面围成两个同心圆。 2. 一起拍手唱歌或放音乐,两个圈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歌曲结束,或老师喊"Stop!"时,每位同学就与这时正好和自己面对面的同学进行问候对话。 3.当大家安静下来表示都做完以后,重新开始一首歌曲拍手转圈。 4. 游戏的乐趣在于,学生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将会面对谁,也许是新的同学,也许就是刚才问候过的同学。 2:抛绣球 目的:练习使用"What's your name?" "I'm..."以及一些学过的问候语。 道具:沙包或软球 方法:1.学生坐在座位上,或者站成一队,老师站在学生前面,背向学生抛球,球离手后转身面对学生。 2.谁接到球就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对话结束后,由他取代老师的位置,上前抛球继续游戏。 3.此方法可扩展到其他需要两个人进行对话练习的语言点。 3:猜颜色 目的:练习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表达。 道具:用这五种颜色的彩纸,做五顶可以戴在手指上的小帽子。可以多准备几套作为给学生的奖品。 方法:老师把手背在身后或用物品遮挡,然后任选一种颜色的小帽子戴在手指上。让学生猜测他戴的是哪种颜色的小帽子。奖励猜中的同学一定彩色小帽子。 4:找帽子 目的:练习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表达。 道具:彩纸做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帽子各一顶(也可以是这五种颜色的其他物品,如水果、手偶、文具等)。 方法:1.把五件不同颜色的物品放成一排。给学生几秒钟记住每个颜色物品所放的位置。 2. 点一位学生上来,蒙住她的眼睛,用英语告诉她"Find the blue...."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走向相应颜色的五品,并将它拿起。那对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奖励。拿错的同学再试一下。如果还错的话,就换另一位同学。 5:传球数数 目的:学习数字1~5的英文表达。(或其它数字) 道具:一只皮球 方法:1.让学生站或坐成一圈。 2. 由拿球的人开始向任意一个学生传球,球出手后说出一个数字。 3. 接球的同学必须说出传球者所说的的数字的上一个或下一个数字。 4. 说对了继续游戏;说错了,罚唱一首英文歌或韵句。然后开始新一轮游戏。 6:丢手绢之数数版 目的:熟悉数字1~10的英文表达(或其他数字练习) 方法:1.这是一个类似“丢手绢”的游戏。 2. 同学们围成一圈坐好,由老师先开始做示范。老师在圈外,边从1数到10边围着圈走。每数一个数字,就轻拍一位同学的肩膀。数到10后再从1开始。 3. 假如哪一位同学的数字与前一位同学的数字不连贯,必须立刻站起来去追老师,并在老师跑到他的空位坐下前抓到老师。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读后感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读后感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他们知道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尤其对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游戏变成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推动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个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可以为此 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幼儿游戏的概念、价值、幼儿游戏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游戏与非幼儿园游戏的差异,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游戏的本质与内涵,让读者真正了解什么是游戏、游戏具有哪些特征。 第二章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材料的选择、配置与投放问题,也介绍了一些自制游戏材料的方法。恰当地配置、投放游戏材料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这一章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等方面的技能。 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在幼儿园中该如何具体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以及规则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常见到几类游戏,作者从这几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构成、价值、分类、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设计、游戏内容、环境创设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

面全面介绍了组织与指导这几类游戏的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这几类游戏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工作的能力。 作者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实践有较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最后的第七章,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班额如何开展游戏活动、如何引导家长认识游戏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出现在很多乡镇或者城市幼儿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有助于这类幼儿园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本书以幼儿园新手教师以及那些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经验不足 的教师为读者对象,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特点: 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读者理清了游戏的本质与概念 游戏是教育工作者都熟悉的一个词汇,游戏活动也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的每一天中。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准确说出什么是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并且,很多教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活动才是真正的游戏,哪些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游戏。为此,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解析了这个概念。作者从游戏的特征、游戏状态的辨别、游戏的分类、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等角度,帮助读者多视角地看待游戏,了解游戏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游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儿童自愿参与;活动中伴有愉快的情绪。 但是,游戏又不能如此简单地被定义。在游戏中,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特征,比如幼儿的假想行为、重复性的动作、需要使用材料、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基本活动为主

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以游戏基本活动为主”的原则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一个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判断,构成这一规范判断 的前提是对游戏活动价值的认识,是对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的认识,是对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关系的概括,是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肯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教育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游戏的满足和发展”。 一、游戏的价值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儿童始终生活在游戏中,它通过虚拟情景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天性永远都是正当的,爱玩的孩子往往蕴藏着更多的潜能。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儿童游戏的心理发生机制是“本我唯乐”原则的体现,幼儿通过游戏可释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儿童自主游戏时的心态是最佳的心态,它有助于儿童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的发展。孩子的“聪明”从那里来?“从玩中来、从思考中来、从探索中来”,他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的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因此,从实际意义上说,学前教育的灵魂 就是游戏。 二、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的人,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样,幼儿也需要游戏,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幼儿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还要通过游戏来满足精神的需要,游戏是幼儿的权利。任何侵犯幼儿游戏权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把幼儿能否参加游戏当成是教师的特权,或以剥夺幼儿游戏权利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等都是背离教育原则的。教师应当保证幼儿游戏的机会与时间,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我们应该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要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己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我们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决定游戏的方法。 四、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幼儿园游戏课程

幼儿园游戏课程 一、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游戏教育本身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幼儿教育中的重心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是人今后发展的中心内容,其包括主体活动的能力、创造的态度、动机等,主体性的培养需要将活动作为中介,培养幼儿主体性,需要满足幼儿主体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且表现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活动,这对幼儿素质的培养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设置一定的游戏课程能够发挥游戏独有的提升幼儿主体性的功能。 另外,幼儿园是为了特定的教育目的给幼儿创造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按照其心理特点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其心理与生理的和谐发展。幼儿在每一阶段其身心发展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设定不同的课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而对游戏始终都喜欢,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能更好的表现自我。所以,将游戏统领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能够确保幼儿在享受幸福时光的同时,自身素养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建构思路 1.创建适宜幼儿游戏的环境 幼儿教师需要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环境进行设计,选取能够启发幼儿和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首先,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减少幼儿的游戏等待时间。传统的幼儿游戏是采取集体组织的方式,这不重视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要,因为受到游戏材料的限制,幼儿往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为了能够让幼儿根据其兴趣来开展活动,

教师可以设定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区,让幼儿从自身兴趣出发,在游戏当中去发现新知。其次,为广大幼儿提供游戏空间。幼儿游戏活动区应该设置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并且还要突出艺术性与科学性,幼儿活动的大致范围确定,但对幼儿的活动类型不加限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游戏的材料与玩伴,自己去开发游戏内容欧冠,而教师则主要是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创造性以给予关注。在幼儿的活动的时间方面不需要进行严格规定,一般情况来讲,幼儿所在的班次不同,其游戏的时间也不一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室内游戏不能代替户外游戏。最后,游戏能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游戏来了解其活动的基本特点、兴趣。游戏活动区所开展的活动和幼儿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活动区内所投放的材料,能够启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特点,尤其是幼儿的认知出现冲突的时候,教师要能快速给予答案,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 2.游戏课程要做到将日常教学游戏化 将游戏当成是基本活动是幼儿能够实现主动学习并利于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游戏课程的设定要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参与和发展,在教学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学习之间形成最佳发展区,这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去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捕捉教育的信息,进而形成教育活动,来真正帮助幼儿能够形成相关的经验。在这样的活动中,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游戏课程的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对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一个本身来决定的,这实际上是将自己本身的竟来作为基点来建构现实。幼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其对信念的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邓益新 2018.1 幼儿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他们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游戏化教学能够顺应幼儿的天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游戏,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促进幼儿身体与智力的健康成长。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的教师在为幼儿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成长特征以及现实需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与发展条件,这样幼儿才能够在区域化的活动与游戏化的课程中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进行游戏设计前,教师首先要分析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发展所需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思考、主动参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教师为幼儿创造的活动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设置的活动区域也要具有教育性、层次性、灵活性以及多功能性,满足游戏化课程开展的需求。在掌握班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开展课堂游戏所需要用到的服装、道具等材料。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与游戏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动手操作。幼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只会对具体的形象感兴趣,只有让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与活动,他们才会慢慢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设计,为幼儿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数数穿糖葫芦”“模拟超市购物”“数数动物有几条腿”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加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对数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接受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动自己的脑筋,对数学的概念加以理解并巩固,这对于幼儿智力的健康发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游戏素材,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游戏场景 在为幼儿进行游戏设计时,教师可以多从生活当中寻找游戏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游戏产生足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有利

《幼儿园课程》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教案资料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目录结构: 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2) 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2)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 (2) 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 (2) (1)带有过去倾向 (2) (2)带有将来倾向 (2) 2.游戏是实现的愿望和控制(优势) (2) (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 (2) 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 (2) 2.游戏的背景 (2) 二、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2) 三、在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 (3) 四、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3) (一)游戏被看作对“整个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 (二)游戏活动有益于儿童认知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 (4) (三)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4) (四)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 (4) 第二节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5) 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 (5) (一)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5) (二)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 (5) 二、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 (6)

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立场阐述了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作用。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 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 (1)带有过去倾向 皮亚杰将游戏看作是同化大于顺应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用过去的经验去“改变现实”。 (2)带有将来倾向 维果茨基认定,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是为导向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的背景。 2.游戏是实现的愿望和控制(优势) 例如,儿童期的愿望之一就是做大人能做的事,有大人一般的本领,像大人一样生活,这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儿童通过想象,模仿大人的行为,扮演大人的角色,使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在游戏中得到补偿。 (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 文化的角度强调游戏的背景及其有关的方面。有人认为,在一段时间和一个地方,什么可能是游戏,谁可能参与游戏,是由当地当时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 有人区分了游戏框架、背景及其与之有关的方面等概念,他们认为,文化让人们懂得去期待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区分现实和假装的游戏。儿童通过其行为表明,当他们进入或没有进入游戏情景时,他们能够区分游戏和非游戏。 2.游戏的背景 在儿童游戏能力方面,情景能使之产生差别。如奥若利等人认为,儿童熟悉的和私密性的环境似乎更有益于儿童发生具有创造性的和表现其能力的游戏。这些发现都建议人们可以联系背景去期待儿童的行为。 二、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人们在观念形态上对游戏给以极高的希冀,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游戏赋予极高的价值。 在许多学前教育机构中,儿童游戏的权利并没有普遍受到尊重,在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游戏在实际上尚缺少其应有的地位。 原因1: 与观念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教育传统等许多因素有关系。早期的教育家和

幼儿游戏与认知教学文案

游戏与认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①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②游戏没有外在目标;③游戏是自发自愿的④它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⑤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 的联系。 游戏实现了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 游戏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在游戏中,幼儿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活动材料,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发展了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由成人直接教给幼儿的知识缺少感官的直接接触,即使在教学中幼儿运用了感官,也不如幼儿在游戏中那样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如:用图片教幼儿认识兔子的特征,远不如看过,摸过孺子的幼儿对兔子有更深的了解。)所以,游戏对感知能里的提高的意义,在于有着更多的计划给幼儿综合运用各个感官,从而提高感官的感受性,进一步促进观察、记忆力的发展。 认知的概念: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指

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 游戏对于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一、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 儿童在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交流的迫切要求。游戏中又常常有新的情景和需要,锻炼和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米勒等人研究了学步儿的游戏,发现即使只有12个月的儿童在游戏中也有语言交往,学步儿的平行游戏能自然地促进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加维研究发现,3岁儿童在游戏中进行言语交往,且交往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 长。 二、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1、自由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杰弗里·丹斯基(Jeffrey Dansky)和欧文·西尔弗曼(Jrwin Silverman)做了一项研究,将4~6岁儿童分为三组,让游戏组儿童在10分钟内自由地玩一些常用物品:一些纸巾和湿塑料杯、一把螺丝刀和一些钉在板上的螺丝钉、一些纸夹和空白卡片以及一些火柴盒;模仿组儿童则模仿成人用这些物品做一些常规的事,如用纸夹夹紧卡片;控制组儿童只用一盒蜡笔给素描着色。随后对儿童进行物品用途测验,要求儿童想出同一物品的多种不同用途,测查儿童的创造力。结果发现,游戏组儿童比另外两组儿童能想出更多的非标准

幼儿园大中小班课堂游戏大全

幼儿园大中小班课堂游戏大全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中有游戏活动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更让这节课显得生动有趣。 小班课堂游戏 捉老鼠 目的:发展幼儿的大肌肉群,又能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幼儿互助合作的意识。 玩法:1、教师和幼儿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做“老鼠笼”,3~5名幼儿站在大圆圈里扮演“老鼠”。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扮演“老鼠”的幼儿则在“老鼠笼”四周钻进钻出。当念到“咔嚓一声”时,扮演“老鼠笼"的幼儿立即放下手,同时蹲下。在"老鼠笼"内的"老鼠"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儿表演节目,然后站在大圆圈上做"老鼠笼"。游戏继续进行,直到"老鼠"全部被捉住再调换部分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2、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扮演"老鼠"的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按顺时针边念儿歌边在圆圈上走动,增加"老鼠"钻出的难度。也可以放置沙包当"粮食",规定"老鼠"一次只能拿一个沙包当"粮食",并把取出后的"粮食"放在旁边的"粮食"筐里。附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

打电话 目的:复习有关汉字;练习使用打电话习惯用语。 准备:幼儿每人一张不同的字卡。 玩法:教师边做打电话的动作,边说儿歌:"叮铃铃、叮铃铃"全体幼儿接着说:"叮铃铃、叮铃铃,悦耳的声音真动听,不知电话谁打来,快快拿起听一听。"(做听电话动作)幼儿:"喂,你好,请问你是谁?"师:"你好,我是好老师,我找数字宝宝。"拿相应字卡的幼儿站起来,举起字卡说:"我是数字宝宝。"游戏依次进行。 照相机 目的:复习有关字词。 准备:相应的大、小字卡(小字卡每人一套)。 玩法:大家面向教师坐好,集体说儿歌:"我有一架照相机,照出照片真像你。我来给你拍个照,马上把照片送给你。"教师出示大字卡,幼儿用两手做拍照状,嘴里说:"咔嚓",然后就在自己的小字卡中找出相应字卡举起来。游戏反复进行。 中班课堂游戏 猜猜我是谁 玩法:全班幼儿坐成半园形,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另一个幼儿走到他椅子后面,轻轻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呀?"敲门的幼儿说:"是我,猜猜我是谁?"如幼儿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 (1)

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活动也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幼儿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日有长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就好象春风化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 一、合理安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在园,教师可利用幼儿的晨间活动。饭前饭后、离园前及其它环节的零碎时间 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例如: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他们正规集体教学的时间较短,那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游戏活动;相反,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他们正规集体教学的时间长,相对于他们进行游戏的时间就会缩短,但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应保持在两个小时左右。 二、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只有丰富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会动地玩,在玩中学。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 游戏是幼儿的第一需要,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四、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做游戏活动的旁观者。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该沉默,不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孩子们心理,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 做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当孩子们分配角色,安排任务时,教师应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服从游戏组织者的分配,教师是作为幼儿的游戏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童趣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做游戏活动的引导者。当孩子们在游戏中碰到了他们一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 邮编:225127 姓名:裴杨梅 【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游戏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传统幼儿教

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和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有效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浅谈如何处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浅谈如何处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4-06-13T16:30:38.4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8月总第179期供稿作者:朱玉萍[导读] 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朱玉萍甘肃省民乐县永固学区牛顺小学734500 摘要: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活动是由游戏活动共同构成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与综合性。本文就对此从游戏的定义、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系、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互相渗透三个大的方面浅谈了游戏与幼儿园 课程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课程关系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在逐步落实,幼儿园课程设计及教师的教育行为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但是如何将游戏自如地运用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本文就此浅谈一下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系 关于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分离平行的观点、同等的观点和相互融合的观点。其中相互融合的观点最提倡也最流行,它既看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又看到了二者的区别,把游戏寓于教育中,把教育寓于游戏中。因此,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互相渗透 1.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活力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2.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3.课程使游戏变得更有魅力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总之,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学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课程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探讨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2]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黎安林走近幼教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26。

浅谈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浅谈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摘要】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儿童可以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体;也可以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还可以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总之,游戏是幼儿的需要,是幼儿的学习,是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幼儿教育尤其应当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机会,寓学习与游戏中,使游戏与幼儿教育相融合,让幼儿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 【关键词】幼儿游戏学习 游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玩,但儿童的游戏却不同与成人的玩,它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欢。通过游戏,儿童锻炼了肢体,训练了思维。丰富了情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可以说,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成长,学习,发展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应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的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的生活,儿童的整个生活是游戏”。游戏不仅使幼儿情绪愉快,而且是他们的一种严肃的活动,正如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的:“游戏对于学前儿童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贯彻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多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日益重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但也要看到,当前广大幼教工作者对儿童的游戏认识还很不一致,对游戏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游戏无益论。“勤有功,戏无益”一直是人们用以告诫孩子要努力的一句名言。特别是在当前片面追求智力的思潮影响下,部分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简单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惯和运用。表现为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学前阶段,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以腾出时间来“学习”。家长的这种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影响了教师,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这种心态,一些教师便处处压抑儿童好玩的天性,向孩子灌输“贪玩的孩子不好”的观念,而用生硬的方式强迫孩子学习那些并不适应他们当前水平的知识技能(如学写字等),或者用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教学破坏那些对儿童来说原本是美好的事物的形象(如绘画等)从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让幼儿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其中之一就是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一、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它最符合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特征。因为,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因为幼儿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创造性游戏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事物,模仿成人的劳动、学习、生活等活动,反映出对事物的态度,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模仿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但是,幼儿本身的身体情况以及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限制,不能完成成人的学习,劳动的任务,这就产生了幼儿的愿望和心理上的矛盾,而幼

幼儿园课堂数学小游戏大全

幼儿园课堂数学小游戏大全 1、盖印章玩法:将幼儿分成3排,每排幼儿的前面都写着一个 数字,请幼儿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 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2、找朋友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 字卡对应的水果图。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 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 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快到站时,老师发 出“轰隆隆…轰隆隆…呜…”,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 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 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 路铺好。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 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 颜色的“石头”。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8、我的朋友在哪里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 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 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 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 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 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张是

幼儿园课前小游戏大全[精华]

幼儿园课前小游戏大全[精华]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爱心手语 我们周围存在很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去理解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让残疾人与我们一起携手超越残缺,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让每一个幼儿都拥有一颗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爱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当幼儿有了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这些情感时,我们更应该引导他们去关爱,去帮助生活中实际存在但又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从而让幼儿的爱更加广博。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1、电脑一台。 2、课件(做手语的人、聋哑小女孩、舞蹈千手观音图片)。 3、音乐《感恩的心》、伴奏型《天使的翅膀》。 4、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大字卡、聋哑人故事。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捂耳朵"体验当聋哑人引入活动 “猜一猜”让一个幼儿到黑板后面看字卡,然后把看到的内容用动作来表示,嘴不能说,让大家来猜。大家都捂上耳朵,教师来说一句话,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听见。 二、看手语图片

提问: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三、初步认识手语 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他、哭、帮助、叫、什么、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四、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 教师配乐《天使的翅膀》讲述聋哑人故事,出现小女孩的图片。 提问: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 (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 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观看录像《千手观音》 提问: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 小结: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 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爱心手语》的开展,让幼儿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 今天开展的社会活动《爱心手语》中,始终交织着一条爱的情感线。手语作为一种交流的符号、工具,一直服务于爱心这根主线,运用手语认识与情感体验相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