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述评

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述评

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述评
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述评

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述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在美国,教育权属于各州,联邦不能干预地方教育改革。然而,各州小班化教育改

革,不仅没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现象。为了保障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平衡,联邦政府于1999年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深化我国的小班化教育实践、拓展我国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关

词]联邦政府;小班化教育;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3/57/7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08)01-0031-05[收稿日期]2007-08-31[作者简介]陶

青(1980-),女,四川开江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

在美国,教育权属于各州保留权,联邦一般不干预地方教育。随着联邦教育职能的增强,至20世纪90年代末,面对各州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混乱状况,联邦政府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介入。尽管此次联邦改革使数百万学生受益,但仍有不少微词。对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这一典型案例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层思考,可以为我国的小班化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的背景

综观美国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可以发现,历次改革都是由各州或地方发起,联邦政府对此“漠不关心”。然而,时至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联邦教育职能的急剧增强,以及各州小班化改革出现的许多问题,美国人开始意识到:小班化教育改革已经不是一个州、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涉到全国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重大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联邦政府有责任对之进行必要的介入。至此,要求联邦干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政治背景:联邦教育职能扩张的产物美国宪法没有对教育作专门规定,这意味着教育在州政府的权力管辖之内。但是,为了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联邦政府以1787年《合众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的规定“国会有权规

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用以偿付国债并为合众国的共同防御和全民福利提供经

费”[1]

为由,开始小心翼翼地介入教育事务。其中,

以1958年《国防教育法》(NationalDefenseEduca-tionAct)和1965年《

初等与中等教育法》(Elemen-taryandSecondaryEducationAct)的颁布为契机,联邦政府进一步确立了在资助和影响教育改革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日益增长的联邦教育职能激起了众多的反对声音,批评者认为,历次教育改革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联邦政府对教育事务的干预妨碍了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权,降低了地方改革热情,当务之急应当检讨整个联邦在教育中的角色。在此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上台的共和党人里根(Reagan,R.W.)坚决反对联邦过分干预地方教育事务,由此,联邦教育职能被急剧缩减。总的来看,整个80年代,联邦政府扮演了一个相对消极的角色,与各州教育改革的迅猛势头形成强烈反差。同时,一些惟利是图的工商界人士也纷纷插手学校教育,直接干预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功利色彩浓重。此种教育无序状况激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如果说19世纪的公立学校运动是州政府扛大旗,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以民间力量为主,那么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改革则是以联邦领导为主。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

2008年第1期外国教育研究

No.1,2008

第35卷总第211期

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

Vol.35GeneralNo.211

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较量逐渐以经济竞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知识经济时代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人的坚定信念:国际竞争的关键是教育的竞争。然而20世纪80年代联邦政府的“不作为”,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严重下滑与各州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拉大。80年代末上台的乔治?布什(Bush,G.H.W.)审时度势,主张“温和的共和党人”策略,增强了联邦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干预力度,扩大了联邦教育职能的范围。1989年,布什总统在弗吉尼亚州的查洛斯维里(Charlottesville)召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教育高峰会议。1991年4月布什签署《美国2000:教育战略》(America2000:AnEducationStrategy),制定了6项国家教育目标。国家教育目标的出现,不仅超越了联邦干预教育的传统范围,也违反了美国自建国以来由学区管理学校具体教学事务的传统。但是,就目标本身而言,此6项目标显得过于笼统,对于达标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衡量达标的具体尺度是什么?政府、学校和教育机关可以采取哪些相应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改革可以有哪些具体做法?没有给出回答。[2]以“新民主党人”自称的克林顿(Clinton,B.)上台后,走的是一条介于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在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支持下,克林顿时期,联邦政府的教育职能进入了一个更强、更广阔的阶段,联邦成为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大管家”。1994年国会通过《2000目标:教育美国法》(Goals2000:EducateAmericaAct),该法第912条总则声明:“不论种族、肤色、宗教、性别、年龄、残疾、国籍或社会阶层,为每人提供受高质量教育的平等机会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政策。虽然美国教育制度一直在追求此目标,然而还没有能达到此目标。”[3]1996年3月26-27日,由克林顿及41位州长、49位美国大公司行政主管,在IBM总部的会议中心召开了美国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1997年2月4日,克林顿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他下一任四年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二)经济背景:联邦财政盈余的产物

小班化教育改革耗资巨大,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此次的联邦改革就是发生在美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

自1990年7月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工业生产从1990年10月开始连降6个月,降幅为5.1%,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第三季开始连降三个季度,降幅为2.2%,略低于战后前八次衰退的平均下降幅度(2.4%)。尽管工业生产从1991年4月开始回升,但是走走停停,历时18个月仍未回到衰退前的高点。[4]面对布什政府留下的巨额赤字(2900亿美元),克林顿积极适应新形势,推行中间路线。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由过去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在刺激经济的方法上,由鼓励消费转向鼓励投资,重点强调人力资源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科学技术投资;在财政政策上,赞成压缩开支、减少赤字、实现平衡预算。实践证明,克林顿的经济政策成功地创造了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又一奇迹。[5]1996~1999年,美国经济连续保持了超过4%的增速,1995~1999年,美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率达到2.8%,是1973~1995年增长率(1.4%)的两倍,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24.2%上升到了1999年的29%,作为世界第一大市场,1999年美国进出口额已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8%和12.4%,特别是自1998年起,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连续3年实现了盈余,分别为692亿美元、1244亿美元和2370亿美元,这使得美国整体经济呈现出“三高两低”(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财政盈余高、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的良好运行态势。[6]

(三)教育背景:各州改革成效不佳的产物

众多权威性研究表明:小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以少数民族和处境不利儿童为甚。如,格拉斯(Glass,G.V.)和史密斯(Smith,M.L.)的研究、始于1984年的印第安纳州的“黄金时间计划”(ProjectPrimeTime)、1985~1989年的田纳西州“STAR计划”(Student/TeacherAchievementRa-tio)、始于1990年的北卡罗来纳州布克县(BurkeCounty,NorthCarolina)小班改革、始于1996年的威斯康星州“SAGE计划”(StudentAchievementGuaranteeinEducation)及始于1996年的加利福尼州小班化教育改革计划等。然而,时隔数年,还是仅20多个州开展此项改革,一些贫困州和班级规模较大的州,面对耗资惊人的小班改革,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各州改革的成效来看,毁誉参半。因为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却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现象。如,最引人注目的加利福尼州

No.1,2008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Vol.35GeneralNo.211

小班化教育改革,就导致了合格教师比率下降和校舍紧缺等众多问题。一些贫困学区为了解决校舍紧缺困境,将特殊教育课室、美术室、计算机室、图书馆、科学室、教师休息室、体育馆、音乐厅和活动室等改为小班教室或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购置可移动教室(portableclassrooms)。诸如此类的应急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害。1999年5月,据环境工作小组报告称,可移动教室含有的高致癌物质会大大增加人体得癌症的几率,而全国处于可移动教室之中的学生达数百万之多,仅加州就有约200万。[7]与此同时,一些经费紧缺的学区为了完成硬性的小班改革目标,不得不变相实施改革。如,招聘不合格教师充数;以一名教师和一名助手共同负责的“大班”代替“小班”;将原来的教室用临时墙壁隔开,分作两个或多个拥挤不堪的“微型教室”;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师应聘者,有的学校索性招聘一些教育行政人员或教学助手,以降低生师比的方式代替小班改革。同时,从各州改革的目标来看,标准不一。如,印第安纳州改革目标为每班18人、田纳西州约为15人,加利福尼亚州为20人,纽约州为20人,而威斯康星州改革目标却为生师比15∶1。从经费投入来看,穷州与富州差别大。如,纽约州改革计划年耗资9500万美元,田纳西州年耗资300万,而加利福尼亚州年耗资超过15亿。

此种改革现状与政府官员的信誓旦旦及人们对小班的高期望形成强烈反差,选民的不满情绪急剧高涨,批判的矛头直指联邦政府的“不作为”。正如纽约市非赢利性组织班级规模事件(ClassSizeMatters)的创始人海姆森(Haimson,L.)所言,多少年来,政府官员一再许诺将减少班级规模,但是,事实上,他们什么也没做。[8]1998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GallupPoll)显示,80%的成人支持联邦经费用于1-3年级的小班改革。[9]

由上可知,在联邦教育职能增强、各州小班改革问题丛生、选民对联邦干预小班改革的支持及小班改革自身优越性等一系列有利的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1998年,克林顿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实现其教育理想的优先方案——

—小班化教育改革。

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计划(Class-SizeReductionProgram,简称CSR)始于1999年,由克林顿总统最先提议。该计划计划在7年内招聘10万新教师,以减少小学低年级班级规模至18人,其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特别是阅读。根据教育部拨款法的规定,联邦经费的80%,将根据学区内的贫困学生数拨发各区,余下的20%,将根据入学人数分配给各区。1999年国会拨款12亿,用于减少1-3年级的班级规模。根据拨款法的规定,学区必须将至少82%的联邦经费,用于招雇、培训及支付新教师工资,不超过3%的经费用于地方行政管理,不超过15%的经费用于教师专业发展。2000年,拨款增至13亿,改革扩展至K-3年级,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也从15%增至25%,而用于支付教师工资的经费相应从82%降至72%。同时,提高了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废止了1999年允许招聘不合格教师的做法。2001年,拨款增至16.23亿美元。[10]

二、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中的问题

尽管联邦CSR改革成绩斐然,但是,问题也颇多。既有学区和州小班改革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如经费不足、校舍紧缺、合格教师比率下降、忽视小班教师专业发展等,也有联邦CSR改革中存在的特殊问题。

(一)州政府的不作为,导致地方改革失于散漫和混乱

美国宪法决定了联邦政府不能直接介入地方教育事务,只能通过立法和经费补助的方式起到间接影响作用,而具体管理和实施不得不依靠州和地方政府。然而,此次改革,州政府没能负起应有的动员宣传、组织管理和宏观规划之主要责任。其重要原因在于此次的联邦资金直接拨发到各学区,没有为州政府的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

(二)以小班改革为名而行应试教育之实

尽管此次改革的目标人群为K-3年级学生,但是幼儿园改革却遭到大部分学校的遗弃。个案研究发现,一年级改革受到重视的原因在于,可以为儿童今后的阅读教学打基础,三年级改革受到重视的原因却在于,可以为全州四年级的统考做准备。同时,据学区管理人员报告称,为了应付全州的阅读和数学统考,一些学校将小班教师的专业发展代之以应付考试的学科培训。[11]

(三)联邦CSR改革的合法性危机

与各州改革的名正言顺不同,联邦是否具有

2008年第1期外国教育研究第35卷总第211期

小班改革的权力问题一直倍受争议。[12]一些批评者以1791年“权利法案”第十条修正案的规定为由,认为教育行政管理权属于各州的保留权,而联邦对小班改革的干预违背了宪法原则,侵犯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权利,严重破坏了美国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自由”传统。

(四)联邦CSR改革的合理性危机

总的来看,联邦CSR改革的合理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小班改革能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本身的质疑。尽管针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众多,但至今没能得出一致性结论,反对与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如著名经济学家哈努谢克(Hanushek,E.A.)就是小班改革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减少班级规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会产生影响。[13]第二,以“STAR计划”研究(15人小班)为依据,一些批评者认为联邦改革的18人小班,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不大,改革效果不理想。[14]第三,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联邦改革的重心应该放在提高教师质量上还是放在小班改革上,成为此次改革的主要争议点。一些批评者指出,好教师教30名学生,强过坏教师教18名学生,改善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而不是增加新老师。[15]一些共和党人批评指出,对于绝大部分的学区来说,减少班级规模还不是最紧要的事。[16]

三、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新进展

自联邦改革之后,小班化教育改革又一次成为各州改革的热点。据各州教育委员会报告称,仅1998~2000年,就有13个州相继通过小班化教育改革法案。[17]然而,2001年上台的小布什(Bush,G.W.),鉴于联邦CSR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毅然改弦易张,于2002年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ChildLeftBehindAct),该法指出,政府培养、培训和招聘教师方案的基本理念是:出色的教师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为了帮助各州培养、招聘和培训高质量的教师,“艾森豪威尔专业发展计划”和“缩减班额计划”将被合并,成为给予各州和当地学区的更加灵活的教师素质奖励。[18]至此,独立的小班改革计划被取消。该法案的通过表明联邦教育改革的重心,已由克林顿时期的小班改革转移到提高教师质量的轨道上来。[19]

在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从最初的学校、学区、州层面到现在的联邦层面,从早期的教育理想、教育实践到现在的政策制定,尽管路途漫长而艰辛,但是,其目标是明确而坚定的。

四、结语

小班化教育改革是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现代化及和谐化的必然走向,是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平衡的有力杠杆。为了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始,在上海、北京等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就开始有意识地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的试点,随后南京、杭州也相继走上改革试点之路。综观我国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和研究,可以看出,在某些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如,从因素分析来看,我国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已经关涉到人、财、物、时间和空间等多种相关因素,形成了政府官员、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从改革的层面来看,我国的小班化教育改革不仅关涉到表层改革,如增加教师人数、改善课堂物理环境等,更有意识地注意到深层的观念改革,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等。但是,概而论之,我国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和研究仍比较粗浅。从改革实践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发达地区,教育公平问题还远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研究的问题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应然”研究,缺少“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研究。从研究的层面来看,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的课堂问题分析,缺少中观层面的制度、体系及结构问题探索,宏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研究也较少。从研究的方法来看,主要是逻辑分析,缺乏实证研究。从研究的视角来看,教育学和心理学视角居多,缺少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及公共政策学的关照。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及和谐教育创建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出现了新问题,而新问题需要得到新关照。为了在新的教育平台和环境下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和研究应该关注教育实践、增加问题意识、重视多元方法与视阈融合,在实现外延发展与内涵拓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及和谐教育创建相结合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No.1,2008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Vol.35GeneralNo.211

[参考文献]

[1]刘杰.当代美国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71.

[2]鲍承模.美国普及教育的危机意识和跨世纪的教改新高潮(上)[J].全球教育展望,1997,(5):4-8.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六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31.[4]王惠洪.克林顿能解决美国经济难题吗?[J].现代国际关系,1992,(6):9-14.

[5]张兹暑.美国两党治国政策的重新定位——

—克林顿的中间路线[J].世界历史,2001,(2):35-42.

[6]陆燕.减速降落着陆令人瞩目的美国经济走势[J].国际经济合作,2001,(3):25-27.

[7]HealthandHumanServices.Studyfindstoxicairinportableclassrooms[EB/OL].http://www.sen.ca.gov/ftp/SEN/GOP/DAILY_BRIEFINGS/DB990527.HTM,1999-05-27/2007-08-21.

[8]Gewertz,C..Judgebacksdrivetoplaceclass-sizeissueonballot[J].EducationWeek,2003,23(7):14-14.[9][17]Reichardt,R..Reducingclasssize:choicesandconsequences[R].Aurora,CO:Mid-continentResearchforEducationandLearning,2001.1,1.

[10][11]U.S.DepartmentofEducation,OfficeoftheDeputySecretary,PolicyandPro-gramStudiesService.Ade-scriptiveevaluationofthefederalClass-SizeReductionPro-gram:finalreport[R].Washington,D.C.,2004.1,37.[12][14]Stedman,J.B..Classsizereductionprogram:backgroundandstatus[R/OL].http://digital.library.unt.edu/govdocs/crs/permalink/meta-crs-1164:1,2000-07-06/2007-08-21.

[13]Hanushek,E.A..Theevidenceonclasssize[A].Mayer,S.E.,Peterson,P.E.(Ed.).Earn-ingandlearning:howschoolsmatter[C].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1999.132.

[15]David,H..WillClinton'splanfly?[J].TeacherMagazine,1998,9(6):10-11.

[16]Robelen,E.W..DistrictsputClintonplantothetest[J].EducationWeek,1999,19(12):1-2.

[18]周满生,吕达.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七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2.

[19]Milesi,C.,Gamoran,A..Effectsofclasssizeandinstructiononkindergartenachievement[J].EducationalE-valuationandPolicyAnalysis,2006,28(4):287-313.

AReviewoftheClassSizeReductionReformofAmerican

FederalGovernment

TAOQing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Abstract:InAmerica,therightsofeducationalmanagementbelongtolocalgovernmentsinsteadoffederalgovernment.Duetotheundesirableachievementsofclasssizereductioninmanystatesasnotimprovingthestudents'successinstudyingandthenewunjustphenomenon,federalgovernmentconductedareformofclasssizereductionin1998.It'susefultoanalyzetheexperiencesandlessonofthisreformfortheenhancementofreformsofclasssizereductionanditsresearchinChina.

Keywords:federalgovernment;educationalreformofclasssizereduction;equityineducation

[责任编辑:刘怡]2008年第1期外国教育研究第35卷总第211期

浅谈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谈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引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和趋势所在。 所谓小班化教育就是相对传统的大班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交流时间充足,课堂互动交流氛围浓厚,符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做到了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俯下身子与学生面对面交谈。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进城务工子女也随父母进入城市就读,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减少。乡村小学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学龄儿童的数量会呈现下降趋势。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提高教学效益,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享受与县城、乡镇中心校同等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平等、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种趋势。 现结合自己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历,谈谈自己对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

1.小班化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小班化课堂教学,老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弯下腰来与每个学生交流、讨论,师生零距离合作,所有学生均会受到老师的感染,心灵受到震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小班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班级人数少,老师就可以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有的放矢。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作业中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讨论解决,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不同,学情也就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制订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讲与练,对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层评价。如此这样,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才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并给予合理、科学的评价与激励,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小班化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班化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比如,语文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小班化教学中对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培养与提高上作用较大。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必须学会聆听,在认真听取后针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0333040105 柯敏 引言从现当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制度问题多多以及人们认识偏离等现状,国家教育部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度,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口耳相授的朴素的经验教育,到奴隶社会狭隘的贵族教育,到封建社会专著于谋取高官厚禄、光耀门楣、封妻荫子等的世俗教育,再到现在的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无一不是在问题与改革的双重作用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此,我国的教育决不能陷于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适或尴尬而束住了手脚,现如今是一个以人才为根本的,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教育事业要发展,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所以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也希望和大家得到共识。本文将从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缺陷带来的恶果和悲剧、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我国教育的成败。 2.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落后都意味着灾难。“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5]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逐级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只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大学本科、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2]、“扁平化”[2]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校管理、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6]或“过度教育”[6]等问题。 2.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问题近些年来,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育体系重组、学校管理、教

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论文

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教育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

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颜育辉11化本2班1106000444 改革,顾名思义,变更,革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值得我们师范生研究的话题。 我认为“情境引导,问题探究”是个不错的教学方式,具有鲜明的创新色彩。所谓“情境引导,问题探究”就是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以问题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一、制定清晰的探究目标 探究目标决定了探究教学的活动走向,要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指向探究目标。探究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探究活动指向明确,具体目标就会不断被达成,学生就会从内心滋生出成就感,这将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促进探究教学的有效展开。 那么,如何确定探究目标呢?探究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特点。 首先,教师要根据探究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所处的位置,以及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来确定探究的具体目标。 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准备指的是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学习特点主要指的是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等。 例如,在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之后,我们可以提出“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探究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对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反思,交流合作中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乐于分享他人观点,虚心接受他人指点、发现自己的缺点能及时纠正等。这一具体目标的制定,依据的是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准备。目标指向明确,使学生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 二、围绕探究目标,设计探究问题 制定了清晰的探究目标以后如何才能将这些目标落实到化学课堂上呢? 思维始于问题,思维活动决定探究活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开始的,提出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问题的提出主要源自于教材本身,也可能源自日常生活,或来自社会中的某个热点问题或最新的科技成果,抑或是平常的问题赋予它新的视点。可以来自教师为实现探究内容的需要而精心准备的,甚至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或教师偶然发现的,等等。问题要为达成探究目标服务,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问题情境中来,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式和范围,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活动状态。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学情、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科学发展、社会中的热点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做适当引导,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亲自去体验探究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三、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 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探究目标,提出了探究问题,那么,如何去实施呢?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才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这基础上自由创造。 在开始施行探究式教学课堂的时候,我们按照探究步骤,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探究,要探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感想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感想 通过对本章教材的阅读,我首先懂得了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创新是教育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教育的发展又要求保持相对稳定。 现代教育到现在一共进行了三次改革 1.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2.“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3.面前新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下面我就具体分析及感悟三个阶段的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的曙光 第一阶段的大背景是工业革命大浪潮的兴起,这个阶段的教育是大工业生产所孕育的产物。工业的发展要求所有劳动者不仅要有读写算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同时需求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为这一阶段的教育发展和变革规定了方向。 这阶段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延长普及教育年限、发展初等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等。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在19世纪的下半叶展开,但与世界改革的潮流不同,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在科举制的废改,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扬弃,对西方教育经验的吸收与接纳中推进。 这阶段的教育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同时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时代进步的推动力,不仅促进了世界的近代化的进程,并且也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脚步。 “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 第二阶段的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术工作者的更大需求,强烈刺激了教育的发展。美苏两大阵营的国际竞争也成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动力。 这个阶段特征有: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以及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在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我们自我封闭,因此我们没有及时跟上这一改革步伐。 这个阶段教育改革目标大致是为美苏两大阵营培养新生力量,不断充实各自阵营的实力,为争霸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 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 这个阶段的大背景时代处于大变动,全球范围内各种矛盾的加剧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孕育着世界格局的根本转折。为应对全球内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很多国家纷纷制定了教育发展战略。 这个阶段教育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21世纪进行教育规划,教育不再是被动追随时代,而主动适应时代。除此,这个阶段的教育改革的特征是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重视提高师资水平、教育公平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 这个教育改革具有持续性、整体性的特点。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教育公平在中国也备受关注;这次改革是全面的和整体性的,涉及多层次教育,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保障机制相联系。把这三次教育改革连起来看,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做出的改革,这一改革不仅为社会提供了高技术人才同时也促进教育本身的发展。 创新教育是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适度超前,建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理论已经成为政府、学界和民众的共识。但小学教育改革的体制应如何构建?仍需认真研讨。面对2

小班化教学论文《浅谈小班化教学》

浅谈小班化教学 坡头小学李丰回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上海复苑教育《小班化教学优势》) 一、小班化教学的本质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其根本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同样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教学应注重启发式,举一反三,摒弃填鸭式、满堂灌;孔子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强调了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注重知识的传播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小班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教育思想已成为几千年来我国教育的经典而引领着学校教育前进的步伐,折射出小班化教育的永恒的美丽。 二、新时期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与班级授课制相比较,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与优化。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 的进步。 三、小班化教学几点具体的措施: 1、课堂空间的重组。 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班级学生数一般在30人以内,教室更显得宽敞明亮,这使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展示自己的空间,那我们就应重视小班化的环境优化设计和布置。首先,小班化的座位安排要有小班化的特色,可以与大班的座位安排有所区别,根据实际教学活动的需要可摆成围坐型、品字型、梅花型等形式,应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其次,小班化的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要有小班化的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与主题。小班化的教室空间相对变大了,应该把多余的空间精心设计,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可以在教室放置小书架、学生手工制作成品展示柜、体育用品柜……在教室四周建成一个个读书角、科学角、艺术角等等。还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人生奋斗目标、心灵感悟纸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窗户上,让教室的每面墙、每扇窗都说话,都有生命力。小班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要更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突出实用功能,要赋予环境的育人功能,而不能仅仅是美化环境、做做样子。 2、优化小班化的教学方式 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数少,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每一个 学生,那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优化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要以生为本,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应有更多的改变,要成为自主学习的探

东师《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全套参考答案.docx

《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要承认学校拥有包括政府在内的备种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 人财产权,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2)在国家宋观调控Z下,学校依法享有对学校的管理权,在校内管理、经费使用、教冇纟H.织和人事分配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并对国家和出资者以及受教冇者承担责任。它是符合现代教冇的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使学校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具有一定水平的质量与效益观的教育制度。 2.教育行政体制:教冇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一个纟R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教冇行政机构的组织形 式、隶属关系、权力结构和工作制度等,是教冇机构的体系化,其核心内容是国家教冇行政权力结构。 3?教育财政-教冇财政(英文为educational finance或financing of education)是指国家备级政府为发 展木国木地区教冇事业而对用于教冇的财力资源进行的一系列专门性的管理活动。 4.教育政策:所谓教冇政策就是具有一定行政效力的组织机构(如屮央政府、教冇行政机关)对系统内部教冇 发展所做岀的行动规定,它具有较高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5.特色学校:可把特色学校定义为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屮,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 独到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手段等 6?二级学院:一般指在一级学院(校木部)领导下,由一级学院与外方合作者共同创办的不具法人资格的屮外合作办学机构。 7.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制是指将校长的职位,按照不同的任职资格、条件、岗位职责要求,分为若干个等级, 形成 职务等级系列,为校长的任用、考核、奖惩、晋升、T资待遇提供依据和管理标准。 8.教育变革:教冇改革可以理解为按照某种预期的目标以改进实践的有意识的努力,它包括制定同旧目标无关的新 目标、新政策,或赋予过去的教育以新的职能 9.综合中学:综合屮学是普通教冇与职业教冇相互沟通、渗透,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 一定职业技能为目标,融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 10?“双元制”学制: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义务教育形式 11.终身教育:终身教冇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冇思想,简单的说终身教冇就是指贯穿人一生 的教冇形态,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教冇 12?全民教育:所谓全民教冇,就是教冇对彖的全民化,亦即教冇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部有接受教冇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稈度的教冇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改革的目的。 教冇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去除教冇屮陈旧的、错误的和有缺陷的东西,以改善教冇Z现状?说出白己的观点 2.简述国有企业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改革政策要逐步推进,切忌“一刀切”。第二、私有化过程屮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要妥善安置分离出來的从教人员。第四、切忌在移交过程屮影响学生的学习。 3.简述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综述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绪言 在这一部分中,着重介绍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发生的历史背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取得的成就,通过对原有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并预测其走向和趋势,最后给出改革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部分历史发展 在我国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过去课程普遍反映为繁,难,偏,旧,很不适宜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此年龄阶段的心理发育的特点,所以课程改革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自2003年起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思路,2007年开始加大了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着重分析几个重点问题,并且以此为突破口,希望管窥蠡测对整个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明白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当今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在异彩纷呈的教学新现象中,我有一些明显的感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教学过程重合作探究,轻独立思考。从而在一些课程上造成了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三新课改与学校文化的重建 学校应该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场所,一个相互交流思想的场所,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场所,一个纪律严明的场所,一个互相关心的场所,一个欢庆聚会的场所。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终极追求。所以,它的基本观点有: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实验的基本途径有: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殿堂;优化家校合作。对于现行体制,有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教育改革和科研的范式。 四对于教师对于新课改的冷漠态度的审视 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教师个体被动,专业自主权欠缺;竞争专制的学校文化氛围;封闭保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如下建议仅供参考:倡导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营造合作民主的学校氛围;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创立健康的社会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 五新课改推行过程中的欠缺 难以拿捏指导的力度,教师的教学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担心失去尊严;难以整合过去的经验,教师对知道缺乏信心;难以通晓评估的理念,教师指导压力重重;难以整合多元化学习经历,教师的理解更添困惑。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教师的专业需要为起点;关注教师是环境互动的产物,伙伴协作致力于改变情景脉络。 第四部分未来趋向及建议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离当前学校发展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以及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殷切期盼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真正实现在五年的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教学领导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有长足的进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校长,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现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一、自我现状分析: (一)自身优势: 1、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本人先后当过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小学校长,自2005年9月份开始,进入到小学校长行列。应当说,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自己都经历过。从干部队伍建设到教师专业发展,从教育教学管理到课堂教学改革,从学校德育工作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自己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培养了自己驾驭全局的能力,坚定了自己依靠科研和创新引领学校发展的信心。十几年的教育实践,既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自己处惊不乱、攻坚克难的能力,这为自己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顺利地创造性开展好各方面工作奠定了基础。十几年来,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自己都能够以诚待人,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言行举止注意做广大师生的表率,努力做让广大师生永远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朋友,不断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善于学习,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十几年来,可以说自己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自己不仅喜欢阅读反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及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方面的书籍,也非常喜欢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著,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同时还特别注意学习反映全国各地名校成功的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各种权威报刊,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十几年来,自己特

浅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浅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那改革创新则是腾飞的翅膀。当前教育正从强调“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让“每个人能接受教育”向“每个人享受优质教育”转变。完成这一转变,就必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而小班化教学就是实现转变的载体之一。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的培养。 过去,大班额常常是前排学生坐在老师的鼻子底下吸粉笔沫,后排学生紧贴着墙,后门都打不开。教室里夏天像个蒸笼,冬天空气污浊不堪,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如今30人,教室宽敞、清洁了,人的心情也好了,更加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教室有了更多的空间,还可以精心设计优美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体现全班同学团结一心的“我爱我家”、展示学生才华的“小小作家”、彰显学生个性发展的“群星闪烁”和丰富学生知识的“资料库”等等。优美环境的设计,不但为学生营造了亲切、宽松、愉悦、活泼的学习、生活氛围,还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激发兴趣的舞台,使学生感到温馨幸福。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 传统班级由于学生多,教学时间又是一个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机会给予那些,能与老师上下呼应的优等生。为了提高优秀率,及格率,教师往往“抓两头”,大多数中等学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在班级中不起任何作用。但在小班,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和教师直接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就连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克服依赖思想,学会自主学习、自理生活、自我教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小班化教学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为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人人发展”目标的实施得到了更有利的保证。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员少,我们运用分组教学就会起到在大班没有的效果。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集体讨论。“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副,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副”。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以小组集体形式出现,有时,尽管是学生个体活动,但教师应认为他代表小组,评价与激励的语言也针对小组,这样,小组中个别人员的活动也自然会受到小组其他人员的关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间相互评估,评估的活动,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无形之中就有了很强的亲和力。从而班级成员间的学习关系也得到了调整。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班教学想得到显著效益,关键取决于教师在“做什么”,如果仍然沿着原有的教学策略、方法,那么班级大小并不起多大作用。课堂教学始终是小班化教育的主渠道。我认为教学应是教与学交互影响和活动的动态过程。班小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新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围坐,圆形等。课桌由“秧田型”改为“小组型”,老师从讲台走下来只是形式的变化,它带来的深层改革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在课堂教学中,使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因此,小班化教学有效地调节了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了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教育均等性、充分性、综合性和个体性原则。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当代教育改革》期末作业考核

《当代教育改革》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改革的目的。 教育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去除教育中陈旧的、错误的和有缺陷的东西,以改善教育之现状,说出自己的观点。 2、简述国有企业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改革政策要逐步推进,切忌“一刀切”。 第二,私有化过程中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要妥善安置分离出来的从教人员。 第四,切忌在移交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 3、简述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 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指教育财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的教育财政,其功能虽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①资金筹措的功能。资金筹措是现代教育财政的根本职能之一。在当代教育发展中,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表现莫过于积极筹措支撑庞大教育系统所需要的巨额资金。②资源配置功能。资源配置是指将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分配到教育系统的各个部门和机构中去的管理活动。③供需调节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财政手段(如教育财政政策和教育财政计划等)可以对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教育与该国该地区其他领域的收支,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地区单位间的利益转移以及教育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使教育投资更趋合理,使教育及社会发展更加协调。④监督管理功能。对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有效的监督管理,也使教育财政的重要功能之一。 4、简要回答新课程管理体制的特点。

(1)从课程决策和开发的行政主体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2)从学校课程管理的权责分配来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行政权力主体各司其职 尽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学校课程整体中,是以国家课程为主,但管理学校课程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行政权力主体的共同责任,只是它们承担的职责各有侧重,范围有所不同。 (3)从参与课程决策与开发的角色来看,学科专家主宰走向各种有关人士分权实行新的课程管理体制后,除了中央教育官员、学科专家这些传统角色外,地方教育行政人员、课程论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工商企业界的人士等等,都在或鼓励他们一某种方式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变革的过程中来。这无疑有助于课程科学水平的提高。 二、论述题(共20分) 1、联系我国当前教育实际,阐述一下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趋势。 在改革前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明确的机构设置和清晰的隶属关系,但各机构中的权限却没有明确的划分,权限高度集中于高层级的行政机构中:教育管理权、资源分配权高度集中,决策权与执行权高度统一,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必然结果。计划经济体制强调计划性与统一性,只有高度的统一,才能使计划得以由上而下是实施,垂直式层级制的组织形态,为高度的集权制提供了组织保证。权限的集中,有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强有力控制,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得以有效的实施和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我国精金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日益表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政策与法律调控机制在变化了的社会关系面前不仅难以适应,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体制性冲突。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深远的、根本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教育的革命。 (1)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传统教育观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都环绕着传授知识这个中心展开。但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会在现代社会游刃有余.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育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人才观”上进行根本的变革,将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到“培养能力”这个轨道上来。 (2)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办学开放化、学习社会化、教学个别化、教育终身化四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之中。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竞争压力增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学习,学习将更加社会化、终身化.教育信息化也使教学个别化成为了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新的教育思想的引人,将使得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教学计划更加柔性,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3)教育信息化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检索功能和资源共享,我们的每门课程可以吸收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更好、更便捷、更精炼地表达教学内容,从而增大了每节课的课容量.同时,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教学内容博收众长,更具综合性.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言传身教,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突出双向性、参与性、互动性,通过合作、交流、商讨等活动,更多地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协作式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扮演着“知识传授权威”的角色,知识的传授以单向传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改变了知识的单向传输模式,学生除了通过教师的传授接收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直接搜索和接收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处于和教师同等的地位,并可以按自已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真正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师生间的角色因此发生了互换,学生将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伙伴”。 1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1.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包含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中,有很多问题是比较难以分辨清楚的,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例如: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10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5类还是6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系统与非屏蔽双绞线系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辫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2)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2003年首届“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由唯康通信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2001/2002/2003三届学生已分别完成5栋学生宿舍的网络布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工程项目实训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了解认识了工程过程及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2.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外的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必修课多媒体使用率为100%。“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已开发成为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全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该课程已在2005年评为学校及广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模式。在讲解服务器结构时,将服务器拿到教室拆开来讲解;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将学生带到校园网或其它现场进行教学;讲授光纤熔接技术时,教师做示范教学。 自评等级:A 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必修课有35%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 随着航海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21 世纪将赋予航海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航海专业课程应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航海事业的需要。 为实现改革目标,我们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11 化本 1 班 李石磊 2011364142 一、中国教育改革背景 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的 30 多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仍存在一些不 足。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现在,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 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b5E2RGbCAP NO1. 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中国已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教 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高等教育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精英式教育”发展成“大众式教 育”;p1EanqFDPw 2、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3、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速发展。 4、高等教育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5、教师队伍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7、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8、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稳步展开,成效显著。 NO2. 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仍然突出。 中西部的教育明显落后于东部的教育。同一地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从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学历教育之间, 也不够协调。DXDiTa9E3d 2、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 3、教育行政化色彩较浓厚,学校办学自主权短缺。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这使得教育权利过于集 中于政府,而各类学校则往往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RTCrpUDGiT 4、国民总体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教育水平较差。 目前我国的整体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的素质仍然是较低的。目前大概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文 盲还在我们国家,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5PCzVD7HxA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1、学前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6

小班化教学的利与弊

浅谈小班化教学的利与弊 —假期授课有感 摘要:如今,在中国虽然大班化教学仍占主导性地位,但小班化教学也逐步的兴起,各地区也逐渐出现以小班化教学为主的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这个暑假,我和朋友在镇上招收了24个英语补习生,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也充分地感受到了小班化教学的利与弊,也为以后教师工作提供借鉴,积累经验。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教学利与弊因材施教 经过一个多月的暑假授课,我不仅学习到了教师必备的教学教法,也了解到了小班化教学和大班化教学的本质区别。经过两周的教学,我们发现以平时上课形式的口头传授的大班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根本没有提高。而我们的补习班也因为招收的补习生本来就很少,刚好符合小班化教学的条件,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以小班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虽然,同学的成绩和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提高,但我也发现了小班化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点 1、因材施教 因为班级人比较少,老师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每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通过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个性爱好、特长等,老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然而,在大班化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老师不可能了解每位学

生,所以,老师们一般都采用中等难度的教学方法,不能顾及到学习成绩优秀和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造成了师资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或不足。小班化教学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在不同方面的潜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不同来进行教育教学则能收获到较好的效果,这样使得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2、培优补差 在小班化教学的方法中,老师课堂上以及课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一对一指导的机会更多,教师关注更多,提问机会更多,师生之间可以更直接并及时的交流学习上的问题,甚至作业老师都能一对一讲解,老师能够做到照顾好每一位同学,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老师更清楚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决定教学的进度。在小班化教学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能与老师交流讨论更深入的知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在老师仔细耐心的讲解下能更好的打牢基础,为学习更难的知识做好铺垫。而大班教学中,优等生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不会再更深入了学习,因为老师要兼顾很多同学没精力再去和他们一起探讨,而差等生老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老师也不会为极个别的同学而落下教学进度,他们学习信心不断下降,就越来越学不懂了,所以大班化教学的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小班化教学中,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潜能,使班里各有差异的学生依据他们自身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 3、良好的学风和师生情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