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的目的与意义:在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中,[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目是判定中药制剂质量优劣的标准。中药制剂的鉴别是研究某种原料药或成分的存在与否,从而判定药物的真伪,而含量测定项目是研究某种成分的含量高低是否符合规定来判定药物的优劣。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制剂中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或某些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来衡量其制剂工艺的稳定性和中药材的质量优劣,以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和中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样品处理的主要作用有:将被测成分有效地从样品中释放出来,并制成便于分析测定的稳定试样。除去杂质、纯化样品,以提高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准确度。富集浓缩或进行衍生化,以测定低含量被测成分。衍生化不仅可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还可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使试样的形式及所用溶剂符合分析测定的要求。

样品的粉碎有两个目的:是保证含量测定所取样品均匀而有代表性,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是使样品中的被测组分能更快地完全提取出来。

粉碎时注意事项:不要粉碎得过细。样品粉碎得过细,在样品提取时,会造成过滤困难,因此可视实际情况进行粉碎过筛。避免污染样品。在粉碎样品时,要尽量避免由于设备的磨损或不干净等原因而玷污样品,防止粉尘飞散或挥发性成分的损失。过筛时,通不过筛孔的部分颗粒决不能丢弃,必须反复粉碎或碾磨,让其全部通过筛孔。样品的提取:对于中药材和固体制剂样品,在粉碎后,取粉末适量精密称定,首先用溶剂进行提取,使被测组分和某些共存组分从中溶解出来(前者必须完全溶出),与滤渣分离后,再对被测组分进行含量测定。

常见的提取方法:冷浸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冷浸法:按所需准确度要求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带塞容器内,摇匀后放置,浸泡提取,溶剂用量为样品重量的10~50倍,并称重。浸泡时间12~24小时,浸泡期间应注意经常振摇,浸泡后再称重,补足溶剂充分摇匀,浸泡后的溶液,可取部分测定,也可全部测定。

部分测定法(即等量法)是将浸泡后的溶液,用适宜滤器过滤,精密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滤液,与一定重量的样品相当,进行测定。此法不适宜挥发性较大的提取溶剂。

全部测定法(即总量测定法)是将浸泡后的溶液滤过,滤渣充分用溶剂洗涤至提取完全,合并滤液及洗液,浓缩或蒸干得残留物用另一溶剂溶解,定量转入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进行测定。此法可克服部分测定法的缺陷,且提取时溶剂用量不必精密加入。

另外全部测定法中提取液的浓缩蒸干,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方法:常压或减压蒸发,后者具有温度低、速度快,适于对热不稳定样品之优点;自然挥散或氮气流下吹干。适于小体积样品和挥发性溶剂,氮气流能防止氧化;冷冻干燥(常为水溶液),更适于热不稳定的样品。冷浸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于热不稳定的样品,且提取杂质少。其缺点是费时、费溶剂。

回流提取法:它是将冷浸法中的带塞容器换成回流装置,用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于水浴上加热回流提取,其余操作方法同冷浸法。

优点1、提取效率高于冷浸法;2、且可缩短提取时间,每次提取时间为0.5~2小时,直至提取完全为止。

缺点1、提取杂质较多;2、该法对热不稳定或具有挥发性的成分不宜使用。

连续回流提取法:样品置索氏提取器中,利用遇热可以挥发的溶剂进行反复提取(相当于总是在使用新鲜溶剂提取),一般提取数小时方可完全。

优点1)无需过滤,提取完全后取下虹吸回流管,就可回收溶剂,再用适宜溶剂溶解,定容,进行测定。2)提取效率高,所需溶剂少,提取杂质少,操作简便。

缺点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使用。

超声提取法:样品置适当的容器中,加入提取溶剂,放入超声振荡器中进行提取。一般样品30分钟内即可完成,最多不超过1小时。

优点:超声提取能使样品粉末更好地分散于溶剂中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速度。(超声的助溶作用)

缺点:促使化学反应发生(如氧化还原反应、大分子化合物的降解和解聚合作用等)。对于由浸膏制成的固体制剂,用上述方法提取时,通常是精密称取适量药粉于量瓶中,定量加适当溶剂提取后,以干燥滤纸过滤,弃去滤液,取续滤液(防止滤纸吸附或污染被测组分),按部分测定法测定。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它是以超临界流体(常用CO2)作提取溶剂,有效、快速提取固体或半固体中的被测成分的样品预处理新技术。

超临界流体(SF)是指高于临界压力(Pc)和临界温度(Tc)时所形成的单一相态,它既不是液体,又不是气体,而具如下特性:1)对样品组分溶解能力强。超临界流体(SF)的密度与液体的相近(如CO2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为0.3~0.9g/cm3),而其具有与液体相似的溶剂作用;2)有利于样品中的被测成分扩散进入SF中。SF的粘度与气体相近,比液体的略低2个数量级,扩散系数却比液体的高1个数量级以上,使其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3) SF能使提取效率和提取速度大大提高。SF的表面张力几乎为零,而较容易渗透进样品基质空隙中,有利于SF与样品的充分接触;4) 同一种SF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可以提取极性或分子大小都不相同的化学成分。SF的密度、粘度和扩散系数等都与温度、压力和流体组成有关。温度和压力稍高于临界点时,SF的压缩系数最大,压力的微小变化将导致较大的密度变化,而控制密度就可控制SF对溶质的溶解能力,目前也常用升压力(即升密度)提取法进行分步提取。

最常用的SF是CO2,它的性质稳定,使用安全,价格低廉,临界点低(Tc=31℃和Pc=7.4MPa),易于操作。

优点速度快;萃取效率高;方法准确度高;选择性较高;节省溶剂;易于自动化;可避免使用易燃,有毒的有机溶剂;能与色谱和光谱等分析仪器直接联用的特点。

SFE不仅常用于热不稳定成分或挥发性成分的萃取,而且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热稳定性成分的萃取。

缺点对设备要求高。

样品的分离净化--沉淀法原理:它是基于某些试剂与被测成分或杂质生成沉淀,分离沉淀或保留溶液以得到精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须注意:

1)过量的试剂若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则应设法除去;

2)大量杂质以沉淀形式除去时,被测成分应不因产生共沉淀而损失;

3)被测组分生成沉淀时,其沉淀经分离后可重新溶解或直接用重量法测定。

样品的分离净化--蒸馏法原理:利用某些被测成分具有挥发性,可采用蒸馏法,收集馏出液进行含量测定,或某些成分经蒸馏分解生成挥发性成分,利用分解产物(要求结构明确)进行测定。目前以水蒸气蒸馏法应用较多。

1)它可分为共水蒸馏法(即直接加热法)、通水蒸汽蒸馏法和水上蒸馏法。如中药制剂中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於碱、槟榔碱)及丹皮酚等,都可用蒸馏法提取和分离净化。

2)为了使挥发性成分更完全地蒸馏出来,有时也可用盐析作用,即在蒸馏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常用NaCl 、NaSO4、MgSO4等。

样品的分离净化--液一液萃取法(LLE)常用的两种LLE方法是有机溶剂直接萃取法和离子对萃取法。

直接萃取法原理:利用试样中被测成分与干扰成分在有机溶剂(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多次萃取来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多次萃取虽然有利于提高萃取回收率和结果的准确度,但多次溶液转移等操作又会带来误差。有时对于组分复杂,含量低的样品,由于样品数量多,多次萃取费时等原因,只要每次测得的回收率重现性好,常在可接受的回收率前提下可采用单次提取。直接萃取法常用的溶剂有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醚等。可根据被测组分疏水性的相对强弱来选择极性适当的溶剂,既保证被测组成的充分萃取,又有很好的选择性。对于弱酸性成分应调节水相的pH≤Ka-2。而弱碱性成分应调节水相的pH≥PKa+2(此处为其共轭酸的pKa),以使弱酸、弱碱性成分主要以非离子化的游离酸、或碱形式存在,而提高萃取率。在提取过程中也常利用中性盐的盐析作用,如水相用NaCl饱和,使被测组分进入有机相而提高提取率。

离子对萃取法:其原理是在适当的pH介质中,某些有机酸(碱)性物质形成的离子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也称离子对试剂)定量地结合成为弱极性的离子对,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使之萃取分离。

它最适合于高度电离的有机酸、碱化合物的萃取(不能用直接法萃取),在中药制

剂分析中主要用于生物碱(B)的分析,其离子对试剂常为酸性染料(In-)如溴麝香

草酚蓝(BTB)和溴甲酚绿(BCG)等,在水相中的定量反应为

BH+(水相)+In_(水相) BH+·In-(水相)BH+·In-(有机相)

形成的离子对BH+·In-常用成氢键能力强的氯仿或二氯甲烷提取。

由上反应可知要求水相中生物碱和酸性染料均有较高的离子化程度,因此必须注意

水相的pH和离子对试剂的选择。通常生物碱与BTB形成1∶1的离子对,最好在

pH5.2~6.4提取,而二元碱形成1∶2离子对,最好在pH3.0~5.8提取(二元碱的碱性

弱,需要在较低的pH下离子化后形成离子对)。

若氯仿层中的微量水份引起浑浊,可通过加入少许乙醇或久置分层变得澄清,也可

分离有机相后加入脱水剂(常用无水Na2SO4)或经滤纸滤过除去微量水份,另外液一

液萃取时应尽量避免发生乳化现象。

色谱法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皆可作为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净化

分离方法,其操作方式有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其中经典微柱色谱,也称固相萃取或液—固萃取(LSE)具有设备简单,使用方

便,快速,净化效率较高而最常用,将在此做一简介。

LSE通常是指样品溶液加到装有合适固定相(净化剂)的长5`~15cm,内径0.5~

1cm的色谱柱中,将被测成分保留于柱上,洗去杂质后,再洗脱被测成分进行测定,

或者是使杂质强烈保留于柱上,直接洗脱被测成分进行测定。用这种选择性好而柱效

较低的方法进行样品的净化分离,尤其适用于一类总成分的含量测定,也可将色谱柱

流出的样品进一步用GC、HPLC、TCL分离后测定。

LSE的常用净化剂(填料)有氧化铝、氧化镁、硅藻土、硅胶、活性炭、大孔树

脂离子交换树脂、键合相硅胶C8、C18、聚酰胺等。视其性质可分为亲脂型、亲水型

和离子交换型填料。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重量分析法:重量法可分为挥发法、萃取法和沉淀法。

1、挥发法可测定具有挥发性或能定量转化为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含量。如:①供试品

的干燥失重测定;②水分测定均属挥发法;③中药制剂分析中灰分及炽灼残渣的测定

等。

2、萃取法是根据被测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的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

①冰硼散中冰片的含量测定;②地奥心血康胶囊中甾体总皂苷含量测定;③昆明山海

棠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④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即采用萃取法。

3、沉淀法是将被测组分定量转化为难溶化合物,测定其含量的方法,适用于制剂中

纯度较高的成分。如①西瓜霜润喉片中西瓜霜的含量测定;②苦参片中苦参总碱的含

量测定;③复方元胡注射液总碱的测定。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分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

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1、酸碱滴定法:适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所含有的生物碱、有机酸、内酯类等酸、碱

组分的含量。①直接滴定:对于K·C≥10-8的酸、碱组分,可在水溶液中直接滴定。

如:止喘灵注射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颠茄酊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②间接滴定

或非水滴定法:如大山楂丸中总酸性物质的含量测定、草乌注射液中生物碱的含量测

定等。

2、沉淀滴定法:主要用于生物碱、生物碱的氢卤酸盐及含卤素的其他有机成分的含

量测定。

3、配位滴定法:包括EDTA法和硫氰酸铵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用以测定鞣质、生

物碱及含Ca2+、Mg2+、Fe3+、Hg2+等矿物类制剂的含量。如①万氏牛黄清心丸等的

含量测定就采用硫氰酸铵法;②牛黄解毒片中石膏的含量测定。

4、氧化还原滴定法:适用于测定具有氧化还原性的物质,如含酚类、糖类及矿物药

Fe、As等成分的中药制剂。如①磁朱丸中全铁的含量测定采用铈量法;②牛黄解毒片

中雄黄的含量测定;③丹皮酚注射液中丹皮酚的含量测。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该法是中药及其制剂含量测定的一种常用

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度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该法要求被测成分本身或其显色产物

对可见—紫外光具有选择性吸收。按测定波长数目不同分为单波长光谱法和多波长光

谱法。

单波长光谱法①吸收系数法:方法:测定所配供试品溶液在规定波长的吸收度,根据

被测成分的吸收系数(E1%1cm)计算其含量。特点:a对仪器要求高,使用该法时,应

注意仪器波长、空白吸收的校正,吸收度准确度的检定和杂散光的检查b无需对照品,

方法简便。②对照品比较法:方法:在同样条件下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溶液,且使前

者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后者中被测成分的量的100%±10%,用规定波测定二者的吸

收度,则可计算出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浓度或含量。特点:对仪器要求较高。③标准

曲线法: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常为5个),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

定吸收度,绘制A-C曲线,或求出其回归直线方程(相关系数r≥0.999),即得标准曲

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就可求得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浓度或

含量。特点:①本法对仪器的精度要求不高,有时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只要重现性

好也可使用②该法在比色法中最常用。

多波长光谱法(计算分光光度法):供试品溶液中若有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共

存,其紫外光谱彼此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叠时,则可通过测定多种波长处的吸收度,根

据吸收度的加和性,采用适当的数学处理方式进行多组分的同时测定,或者用其排除

共存组分干扰,测定其中的某个组分。这就属于多波长光谱法的范畴。

基本原理

(1).等吸收点法:设a、b分别为干扰组分和被测组分的吸收曲线,λ2为测定波长

(λS),λ1为参比波长(λR)。则有:

①选择λ1和λ2的两个基本条件:(i)干扰组分在λ1和λ2处应具有相同的吸收

度,即ΔAa=Aaλ2- Aaλ1=0,以便消除a的干扰。(ii)待测组分的ΔAb=Abλ2- Ab

λ1应足够大,以便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通常λ2选在b的λmax附近。此法

可消除在λ1~λ2区间内,干拢组分的吸收曲线为较宽的吸收峰(谷)或为水平直线

组分的干扰。

②定量公式△A= Aa+b –Aa+bλ1=△Aa+△Ab=△Ab=(Ebλ2-Ebλ

1 )·L·Cb=KCb

即△A与Cb成线性关系,而与干扰组分浓度无关。

(2)系数倍率法:对于两组分(a和b),若干扰组分在所选的两个波长区间没有吸

收峰或谷,或虽有吸收峰或谷,但被测组分b的△A值太小时,可考虑用系数倍率法

测定b组分。该法也适用于特殊的三组分体系。对于两组分体系,选择λ1和λ2的条

件是:①干扰组分△Aa=K2Aaλ2- Aaλ 1 =0,即K2= Aaλ 1 / Aaλ 2 。②被测组分△

Ab=K2 Abλ2- Abλ1足够大。通常选择K2>1,Abλ2 > Abλ1时,测定灵敏度较高。

于是定量公式为△A=K2 Aa+b–Aa+bλ1=△Aa+△Ab=△Ab=(Ebλ2- Ebλ

1 )·L·Cb=KCb

即△A与Cb成线性关系,而与干扰组分浓度无关。

(3)三波长法:当干扰组分的吸收曲线上有三点成线时,就可用三波长法消除干扰。

用相似三角形的等比性质可推导出其定量公式为:△A=Aλ2- ·C·L=KC

三个波长的选择有等吸收点法和计算法(见第三版分析化学第13章),其原则是通

过粗略的作图和精确的计算,使干扰组分吸收曲线上三点成线,即△A=O,而被测组

分的△A足够大即可。

(4)导数光谱法:该法又称微分光谱法,也是一种排除光谱干扰的方法。其一阶至四

阶导数光谱已均可在自动扫描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扫描作出,而一阶导数光谱在手动分

光光度计上测定也较容易。由于导数光谱具有给出信息量大,谱带分辨率高和消除干

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测试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

从以上所述多波长光谱法的原理可知,该法的优点是可省去或简化样品预处理步骤,

测定组成已知的复杂样品,但是使用该法应慎重。首先因为中药及其制剂的供试品溶

液往往组成复杂,甚至干扰组分或阴性空白样品的变动性大,因此,使得其方法的适

应性差,而只适应于同批样品或内控应用,目前很少在药典和新药报批中使用多波长

法作为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方法。再者,当测定的吸收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峭部位时,

波长的微小变动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的偶然误差。还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测试

条件的变化,仪器精度与性能的限制,多波长法不用吸收系数法,而采用标准品对比

的方法(常用标准曲线法)来进行样品的测定。

测定步骤①UV光谱测定:它是指分别测定被测组分和干扰组分溶液的UV光谱于同一

坐标系中(即重迭扫描)。被测组分的光谱通常用纯化学对照品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进行测定。对于干扰组分化学结构已知者,也可用纯化学对照品测定其UV光谱,而

对于干扰成分的组成尚不清楚者,通常用阴性样品代替干扰成分来测定UV光谱。阴

性样品分为缺含被测成分药材(即缺味)阴性样品和缺被测成分阴性样品。②波长选

择:它是指根据各种测定方法的原理选择一组合适的波长。使得既能消除共存组分的

干扰,又能使被测组分的测定灵敏度高(即回归直线方程的斜率大)和测定误差小。

③标准曲线绘制:通常按样品测定条件,用标准品配制5~7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必要

时可加入干扰组分),分别测定各所选波长处的吸收度,然后计算其回归直线方程(要

求其相关系数r≧0.999)。④样品测定:配制被测组分浓度处于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

的样品溶液(平行3~5份),测定各所选波长处的吸光度。按回归直线方程和稀释度

计算样品中被测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计算分光光度发的特点:在测定组成已知的复杂样品时,可省去或简化样品预处理步

骤;中药制剂分析中,干扰组分或阴性空白样品的变动性大,使得其方法的适应性差,

而只适应于同样品或内控应用;当测定的吸收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峭部位时,波长的

微小变动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的偶然误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测试条件的变化

及仪器与性能的限制,多波长法常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样品的测定。

差示光谱法(ΔA法)特点①简易、快速、直接读数;②不需事先分离,即能消除干

扰,还可提高精密度与专属性。

方法:以试样空白作参比溶液,通过测定差示光谱中峰值(单波长处)和振幅值(两

波长处)进行定量分析。

基本原理:①能提供一个合适的参比溶液;②在两种不同的介质环境或实验条件下,

被测组分有不同的特征光谱,而赋形剂或其他共存组分的光谱不变。

定量依据:ΔA=A样—A参=(Ab2+Aa2)—(Ab1+Aa1)= Ab2—Ab1=(Eb2—

Eb1)·Cb·L=KCb

薄层扫描法薄层扫描法是以薄层色谱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薄层色谱组分原位分析方法

及薄层色谱的记录方法,又称薄层色谱扫描法(TLCS),相应仪器称为薄层扫描仪(Thin

Layer Chromatogram Scanner)。薄层扫描法是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

色谱中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

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

基本原理:薄层扫描法是指薄层色谱斑点的色谱扫描,薄层色谱扫描是指固定波长,

斑点移动,测定A-l或F-l曲线。根据薄层扫描的测定方式分为薄层吸收扫描法和薄层

荧光扫描法。

1.薄层吸收扫描法:基本原理:Kubelka-Munk理论及曲线。由于薄层板存在明显的散

射现象,斑点中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需用Kubelka-Munk理论及曲线来描述。

Kubelka-Munk理论以斑点的相对反射率和相对透光率计算薄层色谱斑点的吸光度,说

明了固定相的散射参数SX对斑点中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间关系的影响,获得不同散

射参数SX时斑点的A-KX理论曲线,即Kubelka-Munk曲线。光源:钨灯和氘灯;灵

敏度: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选择合适波长进行测定,其灵敏度可达ng级;适用范

围:适用于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的物质,及通过色谱前或色谱后衍生成上述化合物

的样品组分。

2.薄层荧光扫描法:基本原理:F=2.3K’I。ECL或F=KC。光源:氙灯或汞灯。灵敏

度:最低可测到10-50pg。适用范围:适合于本身具有荧光或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产生荧

光的物质的测定。Kubelka-Munk理论不适用于薄层荧光扫描,无需进行曲线校直。

用薄层荧光扫描进行定量分析时,用斑点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色谱峰峰面积)与斑点

中组分的含量代替上式中F与C 进行运算。

薄层色谱的规范化操作:

1、仪器与材料①薄层板;②涂布器;③点样器材;④展开箱(层析缸)⑤显色与检测

仪器

2、操作方法①薄层板的制备;②点样;③展开;④检测;

薄层色谱的定量分析方法

1.方法学考察:新建薄层扫描定量方法必须进行方法考察,以说明新建方法的可靠性,

考察的内容有工作曲线、定量结果的精密度及准确度、统计检验等内容。

(1)工作曲线

①检查所选择的散射参数SX值是否适宜。SX值适宜则工作曲线被校直为直线,

否则,调整SX值再校正,直至在一定点样量范围内工作曲线成直线为止。

②考察工作曲线是否过原点,以便确定采用一点法或二点法定量。

③确定点样量的线性范围。既使采用曲线校直,也只是在一定点样量范围内工作

曲线为直线,因此需确定点样量的上、下限。

为降低定量误差,最好调整点样量,使供试品与对照品的峰面积相接近。

为了克服薄层板间差异,外标法及内标法均应采用随行标准法,即标准溶液与供试品

溶液交叉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

(2)精密度考察: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同一块薄层板上以相同点样量平行点5点以上,

展开后测定其峰面积,求算相对标准差(RSD),作为衡量定量分析结果精密度的指标。

RSD应小于4%。RSD(%)=S/X*100%式中:为n次测量的平均值,S为标准差。

(3)准确度考察:回收率是衡量定量方法准确度的指标,常用加样回收率(R)来衡

量,其值应在95-105%之间,测量数据一般为5-6个。

将加入纯品的试样溶液、供试品溶液及标准溶液点于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后进行

薄层扫描,测定各斑点的峰面积,计算各溶液中组分的量,计算回收率(R)。

R%=(加入纯品后测得总量—供试品中被测组分量)/加入纯品量*100%

(4)统计检验:统计检验是检验两种方法、两台仪器或两个人测量的两组实验数据的

精密度或准确度(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新建定量方法

可否代替旧方法或优于旧方法。统计检验包括F检验与t检验。

F检验即精密度差别检验,用以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或偶然误差是否存在显著

性差异,一般为单侧检验。

t检验即准确度差别检验,用以检验两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或系统误差是否存在显

著性差异。若t检验证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时,则新方法可以代

替旧方法,t检验一般为双侧检验。

2.定量方法: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外标法、内标法、追加法(叠加法)及回归曲线定量法。

(1)外标法:外标法是薄层色谱扫描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方法简便,但点样必须准确。

①外标一点法:工作曲线通过原点(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定量。只需点一种

浓度的标准品溶液,与供试液同板展开,对比,测定组分含量,其计算公式为:C=F1·A

式中:C为组分的重量或浓度,A为测得该组分的峰面积,F1为直线的斜率或比例常

数。

②外标二点法: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时,只能用外标二点法定量,至少需点二种不同

浓度的标准溶液(或一种浓度两种点样量),才能决定一直线,其计算公式为:C=F1A+F2

式中:C、A同前,F1为直线的斜率或比例常数,F2为纵坐标的截距,F1和F2值由

仪器自动算出。

外标一点法、二点法只是指用一种或二种浓度的标准溶液对比定量,为减小误差,同

一薄板上供试品点样不得少于4个,对照品每一浓度不得少于2个;并调整标淮溶液

的浓度或供试品与标准溶液的点样量,使其峰面积相接近;且点样量必须准确,宜用

定量毛细管点样。

(2)内标法:内标法是选一个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并准确称取一定量内标物加至供

试液及标准液中,计算供试品溶液中某组分含量的定量方法。

内标物的选择要求是:纯度合乎要求,展开后不得有杂质斑点,否则内标斑点的峰

面积将不能代表内标物的量。内标物须为样品中所不含有的成分。内标物不与其它

斑点相重叠,分离度合乎要求。为简化计算,内标物在标准溶液及供试品溶液中的浓

度应相等。

特点:1)在一定点样量范围内,内标法定量准确度与点样量无关。2)不易找到适宜

Rf值的纯品内标物,且溶液配制等操作较麻烦。

方法:1)内标一点法:当工作曲线通过原点时采用内标一点法。

2)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时必须采用内标二点法

(3)回归曲线定量法将不同浓度(或不同量)的标准溶液与供试液点在同一块薄层板

上,展开、扫描; 由计算机对所测得的峰面积及相应点样量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回归;直

接由回归方程或回归曲线计算供试液含量的方法;CAMAG系列薄层扫描仪即采用此方

法。

(四)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1样品的预处理及供试液的制备2薄层色谱的点

样技术3吸附剂的活性与相对湿度的影响4溶剂蒸气在薄层色谱中的作用5温度的影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特点: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及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兼具分离、分析的功能,适用于热稳定

性好的易挥发性或可转化为易挥发性组分的分析。适用范围:适用于热稳定性好的易

挥发性或可转化为易挥发性组分的分析。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是根据汽化后的试样被

载气带入色谱柱,由于各组分在两相间作用不同,在色谱柱中移动有快慢,经一定柱

长后得到分离,依次被载气带入检测器,将各组分浓度或质量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变化

记录成色谱图,利用色谱峰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利用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的

方法。塔板理论将色谱柱的柱效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衡量,取决于区域

宽度(σ、W1/2、W),其计算公式为H=L/n,n=(tR/σ)2=16(tR/W)2=5.54(tR/W1/2)2 tR

为组分的保留时间,σ、W1/2、W分别为组分的标准差、半峰宽和基线宽度。速率理

论速率理论研究了色谱过程中各种动力学因素对柱效(峰展宽)的影响,提出了Van

Deemeter方程式:H=A + B/u + Cu

A、B/u、Cu分别为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纵向扩散)项、传质阻抗项,从而解

释了板高随载气流速而改变,且有最佳流速(Hmin)的现象。速率方程式对于色谱分

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它可以说明色谱柱的填充均匀程度、载体粒度、载气种

类、柱温和固定液膜厚度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

对于开口毛细管柱色谱,涡流扩散项A=0,故V an Deemeter方程式可简化为H=B/u+Cu,

其传质阻抗小,柱长又远远大于填充柱,所以毛细管柱的柱效要比填充柱高得多,其

理论塔板数达105-106。分离度的计算分离度是衡量分离效果的指标,以相邻两色谱峰

峰尖距对峰宽均值的倍数表示,其定义式为:R=2(tR2-tR2)/(W1+W2).两峰基本分离,

R≥1.5两峰完全分离。

系统适用性试验按药典标准,中药制剂分析时,需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

性试验,既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以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

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

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和半峰宽

Wh/2,按n=5.54(tR/W1/2)2 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若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

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柱填充等),使

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分离度R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它峰或内标峰之间有

较好的分离度,一般R≥1.5。

(3)重复性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

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 2.0%,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

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分别进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平均偏差也应不大于2.0%。

(4)拖尾因子T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

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T=W0.05h/2d1 式中,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d1为峰极

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之间。

实验条件的选择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需依据V an Deemeter方

程式和分离度方程式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主要有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条件的

选择。

固定相的选择:

1)气—液色谱①固定液:按极性相似、化学官能团相似的相似性原则和主要差别选

择。②载体:一般为适宜粒度,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

2)气—固色谱:固定相大多采用高分子多孔微球(GDX),用于分离水及含羟基(醇)

化合物。

柱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符合要求的分离度的前提下,尽可能

采用较低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及不拖尾为度。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根据样品的沸点来选择柱温,具体有:高沸点的样品(沸点

300-400℃),采用1-5%低固定液配比,柱温200-250℃。沸点为200-300℃的样品,

采用5-10%固定液配比,柱温150-180℃。沸点为100-200℃的样品,采用10-15%固

定液配比,柱温选各组分的平均沸点2/3左右。气体等低沸点样品,采用15-25%高固

定液配比,柱温选沸点左右,在室温或50℃下进行分析。对于宽沸程样品,需采用程

序升温方法进行分析。但需注意的是柱温要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载气的选择主要从对峰展宽(柱效)、柱压降和检测器灵敏度的影响三方面考虑。

N2是最常用的载气;载气流速较低时,宜用N2;流速高时,宜用H2、He;较

长色谱柱,宜用H2作载气;热导检测器应选用H2、He;氢焰检测器、电子捕获检

测器,一般用N2;一般控制载气流速高于其最佳流速。常用的载气流速为

20-80ml/min。

其他条件的选择

1气化室(进样口)温度:气化温度取决于样品的挥发性、沸点范围、稳定性及进样量

等因素。

2检测室温度检测器温度一般需高于柱温,以免色谱柱的流出物在检测器中冷凝而污

染检测器。通常可高于柱温30℃左右或等于气化室温度。

3进样量在检测器灵敏度足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进样量,通常以塔板数下降10%

作为最大允许进样量。对于填充柱,气体样品为0.1-1μl,液体样品为0.1-1μl,最大

不超过4μl为宜。毛细管柱需用分流器分流进样,分流后的进样量为填充柱的

1/10-1/100。此外,进样速度要快,进样时间要短,注意留针时间和室温的影响,以准

确控制进样量,以利于分离。

检测器

1热导检测器(TCD):通用型检测器,应用广泛,但灵敏度较低;

2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应用最广泛,适用于含碳有机物的测定,载气多为N2。

3氮-磷检测器(NPD):专属性检测器,可用于中药及其制剂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4电子捕获检测器(ECD):专属性检测器,适用于痕量电负性有机物—如含卤素、硫、

氧、硝基、羰基、氰基等化合物的分析。

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内标法、外标法、归一化法等。

1.内标法:特点:为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优点:可抵消仪器稳定性差、进样量不够准

确等原因所带来的定量分析误差;缺点:样品的配制较麻烦,有些内标物不易寻找。

关键:选择合适的内标物。适用范围:①适用于样品的所有组分不能全部流出色谱柱;

②检测器不能对每个组分都产生信号;③只需测定样品中某几个组分含量时的情况。

原理:选择一内标物,将一定量的内标物加入到样品中,根据试样重量W和内标物重

量Ws及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而积Ai、As,求出待测组分的含量。Wi/Ws=fiAi/fsAs

待测组分百分含量为:(Wi/W)*100%=(fiAiWs/fsAsW)*100%=(fiAi/fsAs)*Cs%

式中fi、fs分别为被测组分和内标的重量校正因子

内标工作曲线法: 内标工作曲线法与外标法相同,只是在各种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加入

相同量的内标物,进样,以标准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Ai/AS对Ci作工作曲线(或求

回归方程)样品测定时也加入等量的内标物,根据样品与内标物峰面积比AX/AS由工

作曲线求得待测组分含量。

2.外标法:关键:①进样量准确;②实验条件恒定。分类:1)工作曲线法:用一系列浓

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准确进样等体积的样品溶液,计

算其含量;2)外标一点法:当工作曲线截距为零时,可采用外标一点法定量,

Cx=(Ax/Ar)*Cr

3.归一化法:关键:要求所有组分均要产生色谱峰。适用范围:通常只能用于粗略考察

供试品的杂质含量,一般宜用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检查.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以经典液相色谱法为基础,引入气相色谱的理论和实验方

法。高压输送流动相,采用高效固定相及在线检测等手段发展而来的分离分析方法,

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适用范围:适用于极性、非极性

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HPLC的基本原理: HPLC与GC的主要差别是流动相的性质不同。

1.塔板理论: 用于计算理论塔板数及理论塔板高度,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在系统适用性

试验中,其理论板数不得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n=5.54(tR/W1/2) ,

H=L/n

2.速率理论在HPLC中流动相为液体。粘度大柱温低,扩散系数Dm很小,因此纵向

扩散项B/u可忽略不计,其速率方程式为:H=A+Cu C=Cm+Csm+Cs

式中Cm、Csm、Cs分别是组分在流动相、静态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传质阻抗系

数。对于化学键合相色谱,“固定液”是被键合在载体表面的单分子层,Cs≈0,则

C=Cm+Csm。

在HPLC中,当流动相的线速度大于1cm/s时,可近似认为流动相的流速与板高成直

线关系,为兼顾柱效与分析速度,一般都采用较低流速。内径2-4.6mm的色谱柱,多

采用1ml/min。

HPLC实验条件的选择

1.色谱柱的选择:根据被分离物质的化学结构、极性和溶解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①大多数药物可用C18反相(ODS)柱加以分离测定;

②也可选用正相分配色谱柱(氨基柱、氰基柱)或硅胶吸附色谱柱等;

③解离药物可用离子对色谱、离子抑制色谱或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测定;

④脂溶性药物异构体的分离测定可采用硅胶吸附色谱柱。

2.流动相的选择

1)反相键合相色谱:①流动相:部分含水溶剂,常用溶剂:甲醇-水、乙腈-水系统,

适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弱极性药物。②流动相:非水溶剂,常用溶剂:乙腈-二氯甲烷、

甲醇-四氢呋喃等,适用于分离疏水性物质。③流动相:缓冲溶液,常用溶剂:三乙胺

磷酸盐、磷酸盐、醋酸盐溶液,适用于可溶于水并具可解离特性的化合物。

2)正相键合相色谱:①常采用饱和烷烃(如正已烷)中加入一种极性较大的溶剂作为

极性调节剂(如异丙醚),通过调节极性调节剂的浓度改变溶剂强度;②常采用二元以

上的混合溶剂系统。

3.洗脱方式:等度洗脱是在同一分析周期内流动相的组成保持恒定,使所有组分的k

值都处于这个范围内,适用于组分数较少、性质差别不大的样品。梯度洗脱是在一个

分析周期内程序控制流动相的组成(如溶剂极性、离子强度和pH值等),适用于分析

组分数多、性质相差较大的复杂混合物样品,从而使所有组分都在适宜条件下获得分

离。

4.检测器

1)紫外检测器(UV或UVD)分为:①可变波长型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特点:①用

于检测有外吸收的物质; ②灵敏度较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对流速和温度波动不灵敏,

可用于梯度洗脱,最低检测限:10-7—10-12g,适用范围:用于芳烃、稠环芳烃、芳香

氨基酸、核酸、甾体激素、羰基和羧基化合物等。

2)荧光检测器(FD),特点:①用于能产生荧光或其衍生物能发荧光的物质; ②灵敏度

高于紫外检测器,最低检测限:1×10-10g/ml,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氨基酸、

多环芳烃、维生素、甾体化合化物及酶等。

3)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特点:①属通用型检测器,理论上可用于挥发性低于流

动相的任何样品组分; ②检测灵敏度较低,适用于流动相能挥发的色谱洗脱,不能用含

缓冲盐的流动相,适用范围:用于检测糖、高分子子化合物、高级脂肪酸、磷脂、维

生素、氨基酸、甘油三酯及甾体等几十类化合物。

4)电化学检测器(ECD),特点:用于能氧化、还原的有机物质的检测,最低检测限:1

×10-12g/ml,适用范围:适用生物胺、酚、羰基化合物、巯基化合物等。

5)示差折光检测器(RID),特点:①属通用型检测器,利用组分与流动相折射率之差进

行检测. ②稳定性好,操作方便.③灵敏度低,受环境温度、流动相组成等波动的影响大,

不适合梯度洗脱,最低检测限:10-8g/ml,适用范围:尤其适合于糖类的检测。

6)化学发光检测器(CLD),特点:①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新型检测器. ②设备简单,

自身发光,无需光源,价格便宜,最低检测限:Pg级(10-12),适用范围:用于分析微量

脂质、核酸、生物胺等。

5.HPLC前处理

(1)流动相的处理:①溶剂的纯化:选择专供色谱分析用的“色谱纯”溶剂,分析纯

或优级纯溶剂在很多情况下也可满足色谱分析的要求。由于不同的色谱柱和检测方法

对溶剂的要求不同,有时需进行除去紫外杂质、脱水、重蒸等纯化操作。水一般采用

石英系统二次蒸馏水。②流动相脱气:HPLC所用的流动相必须预先除去其中的空气,

习称脱气,一般在临用前对流动相进行脱气,常用的脱气法有:超声波振荡脱气、惰

性气体(He)鼓泡吹扫脱气、抽真空加热法。③过滤:过滤是为了防止不溶物堵塞流

路和色谱柱入口处的微孔垫片,因此应预先除去流动相中的任何固体微粒。流动相最

好在玻璃容器内蒸馏,而常用的方法是过滤,采用0.45μm以下微孔滤膜过滤。滤膜

分有机溶剂专用和水溶液专用两种。

(2)样品的处理:HPLC分析前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便将待测物质有效地从样品

基质中释放出来,使样品的形式及所用溶剂符合HPLC的要求。①待测组分的提取:

根据样品成分及组分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条件。②溶剂的挥发:对于液体

样品或经处理后得到的样品溶液,若待测物的浓度在定量限以上,且溶剂对HPLC系

统没有干扰,可以直接进样分析。但很多情况下需除去溶剂,浓缩甚至干燥样品,除

去溶剂的方法有:自然挥散或在氮气流下吹干,适用于小体积样品和挥发性溶剂;减

压蒸发,适用于热不稳定样品;冷冻干燥,适用于受热易分解破坏的样品。③滤过:

样品溶液进样前,需用滤膜抽滤或针头滤器过滤,以有效除去样品溶液中的悬浮物或

部分大分子杂质。

其中液-液分配色谱是中药制剂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根据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极性

差别,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两类。正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分配色

谱法,主要用于极性物质的分离测定;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分配色

谱法,主要用于非极性、中等极性物质的分离测定。

化学键合相是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上所形成的固定相。具有化学性能稳定,

热稳定性好,一般在pH2-8范围的溶液中不变质,使用过程不流失,载样量大,适于

梯度洗脱等特点,已广泛用于正相与反相色谱,离子抑制色谱,离子对色谱。药典中

HPLC法所采用的固定相均为化学键合相。以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的色谱法称为化学

键合相色谱法.

1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反相键合相色谱法是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占整

个HPLC应用的80%左右。

反相色谱法一般采用非极性键合相,十八烷基键合相(简称ODS或C18)是最常

用的非极性固定相,对于各种类型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流动相通常以水为基础溶剂,再加入一定量能与水互溶的极性调整剂,常用的有

甲醇-水、乙腈-水系统。

极性调整剂的性质及其与水的混合比例对溶质的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有显著影

响,

流动相的极性增大,洗脱能力降低,溶质的k增大,tR增大;反之,k与tR减小。调

整流动相的极性,可控制k值在所要求的范围内(k=1-10),对于结构类似的组分,极

性大的组分先出柱。

2正相键合相色谱法:正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应用不如反相色谱法普及,主要用于分离分

析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氰基(-CN)、氨基(-NH2)和二醇

基(DIOL)键合相是正相色谱常用的极性键合相,流动相通常用烷烃(常用正已烷)

加适量极性调整剂构成。

3离子对色谱法:直接将离子对试剂加入到流动相中,用以分离离子型或可离子化化合

物的方法作为离子对色谱法(PIC或IPC),该法可分为正相离子对色谱法和反相离子

对色谱法,但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几乎都是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故本书只介绍反相离子

对色谱法.

①基本原理:以C18或C8键合相为固定相,用含离子对试剂的有机溶媒-水溶液为流动

相,用以分离离子型或可离子化化合物.②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机酸、碱、盐的分离;用

离子交换色谱法无法分离的离子和非离子混合物的分离;在中药制剂分析广泛用于生

物碱、有机酸的分析。③缺点:离子对试剂价格比较贵.④分离条件的选择: 离子对试剂

的性质和浓度、流动相的pH值及流动相中所含有机溶剂的种类与比例等。

4离子抑制色谱法原理:由于离子对试剂的价格较贵,对弱酸、弱碱的分离,往往采用

离子抑制色谱法。通过向流动相加入少量弱酸(常用醋酸)、弱碱(常用氨水)或缓冲盐(常用磷酸盐及醋酸盐),调节流动相的pH值,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改善峰形,达到分离有机弱酸、弱碱的目的,这种技术称为离子抑制色谱法(ISC)。特点:该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分离效果好,在许多场合可替代离子对色谱法,但重复性较差是其缺点。适用范围:离子抑制色谱法通常用于反相色谱中,适用于3.0≤pKa≤7.0的弱酸、7.0≤pKa≤8.0的弱碱和两性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它们与分子型化合物共存时的分离。

离子抑制色谱法与离子对色谱法的区别:①离子抑制色谱法是向流动相中加入抑制剂,调节pH值,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使其以分子形式存在。而离子对色谱法是加入离子对试剂,并调节pH值使样品组分尽可能呈解离状态,使离子对试剂的反离子与样品离子结合成中性离子对。②离子抑制色谱仅适用于弱碱、弱碱的分离,不适用于有机强酸、强碱的分离;而离子对色谱法对不同强度的酸、碱均适用。

HPLC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外标法、内标法(内标对比法和内标标准曲线法)、内加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蒸气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谱线被减弱的程度(即原子的吸光度)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该法能测定几乎全部金属元素和一些半金属元素,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及中药材中重金属、毒害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检测。优点: 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干扰较少、操作简便快速、测定范围广等优点;缺点:是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窄、测定不同元素一般需用不同光源灯且实验条件要求严格。基本原理:一个原子可具有多种能级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原子是以其最低能态即基态形式存在的,当吸收适当频率的辐射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其中原子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线。由于各种元素原子的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各种元素的共振线各有其特征性,称为元素的特征谱线。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共振线是该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通常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原子吸收定量的分析线。样品的处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通常是溶液进样,被测样品需事先转化为溶液样品,预处理方法与通常的化学分析相同,要求试样分解完全,在分解过程中应防止沾污和避免待测组分的损失,所用试剂及反应产物对后续测定应无干扰。分解试样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酸溶解和碱熔融,近年来微波溶样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常采用稀酸、浓酸或混合酸处理,酸不溶物质采用熔融法。无机试样如矿物类药物大都采用此类方法。有机试样通常先进行消化处理,以除去有机物基体,消化后的残留物再用合适的酸溶解。消化处理主要分干法消化和湿法消化两种,被测元素若是易挥发的元素(如Hg、As、Cd、Pb、Sb、Se等),则不能采用干法消化,因为这些元素在消化过程中损失严重。干法消化:在较高的温度下,用氧来氧化样品。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置于石英坩锅或铂坩锅中,于80~150℃低温加热赶去大量有机物;然后放于高温炉中,加热至450~550℃进行灰化处理。冷却后,再将灰分用HNO3、HCl或其它溶剂进行溶解。如有必要,可加热溶液以使残渣溶解完全,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稀释溶液至刻度。湿法消化:在样品升温下用合适的酸加以氧化。最常用的是HCl+HNO3法、HNO3+HClO4法或H2SO4+ HNO3等混合酸法。若用微波溶样技术,可将样品放于聚四氟乙烯焖罐中,于专用微波炉中加热消化样品。根据样品类型决定采用何种混酸消化样品。

荧光分析法用一定波长的可见—紫外光照射物质时,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光子能量由电子能级的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首先以无辐射跃迁回到电子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以辐射的形式发射光量子,从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所发射的光量子即称为荧光。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度进行物质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优点: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10-10~10-12g/ml)、选择性好、方法快捷,试样量少(几十微克或几十微升)等特点,并可提供较多的荧光参数(激发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强度等)。缺点: 其不足之处是干扰因素较多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且具有天然荧光的物质数量不多,因而其应用不如可见—紫外光度法广泛。测定方法1直接荧光法:中药及其制剂中许多物质本身具有荧光,可用荧光法直接测定,但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一般需经适当的提取分离后,再进行荧光测定,如白芷中莨菪亭、伞花内酯的含量测定。2制备荧光衍生物:对于没有荧光或荧光很弱的物质,可选择合适的试剂,使其生成具有特异荧光的衍生物,从而扩大荧光分析的范围。如包公藤甲素的荧光分析。3化学引导荧光法:利用氧化、还原、水解、缩合、配合和光化学反应等化学方法,使一些自身不能产生荧光的物质转变为荧光化合物,从而用荧光法测定。如番泻苷的含量测定。4荧光淬灭法:利用某些物质可使荧光物质的荧光淬灭的性质,间接地测定其含量。如荧光淬灭法测定苦杏仁苷。5胶束增敏荧光法:利用胶束溶液对荧光物质的增溶、增敏和增稳作用.

含量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常用的效能评价指标有: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与范围、耐用性等。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一般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回收率(%)=(C-A)/B ×100%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回收率一般要求在95%~105%,一些方法操作步骤繁复,可要求略低——不可小于90%。RSD一般应在3%以内。

而生物样品分析时,一般控制回收率应在85%~115%(样品药浓≥200μg/L)及80%~120%(样品药浓<200μg/L),RSD争取达到5%以内,但不超过10%。

精密度系指用该法经多次取样测定同一个均匀样品,各测定值彼此接近的程度。精密度一般用标准偏差(S)或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或同时报告可信限。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同一次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考察的变动因素包括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不同仪器,不批号试剂,不同测试耗用时间,不同环境(分析温度、湿度等)、不同测定日期等。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选择性是指在样品中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分析方法对被测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它与专属性的含义稍有不同。专属性是指一种方法仅对一种分析成分产生唯一信号;选择性则可对多种化学成分产生不同响应,而主要成分的响应可与其它响应区分。因此,选择性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程度的量度。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成正比关系的程度。换言之,就是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线性与范围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来确定。通常是在一定条件下,分别精密制备至少5个不同浓度的供试样品(或对照品)进行测定,用作图法(响应信号或经数学转换的响应信号(Y)对被测物浓度或量(X)作图)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得标准曲线。用相关系数(r)来衡量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0.999,但薄层色谱扫描定量中r ≥0.995即可。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色谱法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气相色谱法的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薄层色谱法的变动因素有:吸附剂或薄层板的型号和厂牌,展开时的温度、湿度等。

总黄酮、多酚含量的测定

燕麦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一、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低速离心机、超声波提取器、恒温水浴锅、粉碎机、pH计、10mL容量瓶15个、10mL具塞试管、100mL烧瓶、10mL离心管10个、试管架2个 二、药品 芦丁标准品40mg、无水乙醇1000mL、亚硝酸钠500g、硝酸铝500g、NaOH 500g 三、实验步骤 (一)、样品处理及总黄酮的提取 1. 将样品籽粒分别称取 2.5 g置于小信封里,80℃烘干24 h。 2. 研成粉末,称取500±2 mg样品于10 mL离心管中,使样品位于试管底部(重复3次)。 3. 每管加4 mL 60%乙醇,放水浴锅60℃浸提2 h。6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于10 mL容量瓶中。 4. 再向离心管中加4 mL的60%乙醇,放水浴锅60℃浸提1 h。6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于相应的10 mL容量瓶中。60%乙醇定容至10 mL,待测。 (二)、标准曲线绘制 1. 精确量取浓度200 μg/mL芦丁标准溶液0、0.2、0.4、0.8、1.2、1.6、 2.0 mL 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 2. 向容量瓶中分别加60%乙醇5、4.8、4.6、4.2、 3.8、3.4、3.0 mL。 3. 然后加5%亚硝酸钠0.3 mL,摇匀,静置6 min。 4. 再加10%硝酸铝0.3 mL,摇匀,静置6 min。 5. 加4%氢氧化钠4.0 mL,用6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12 min。 6. 于51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并以芦丁标准浓度值为纵坐标,以吸光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三)、样品提取液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准确吸取总黄酮提取液2.0 mL于10 mL容量瓶中,按二的方法测定吸光度,

返滴定法测定未知物中铝的含量

返滴定法测定未知物中铝的含量 1 实验目的 (1) 了解返滴定法测定铝的原理 (2) 掌握返滴定法测定试样中铝的方法 2 实验原理 由于铝的水解倾向较强,易形成一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这些多核羟基络合物与EDTA络合缓慢,故采用返滴定法测定铝。为此,可先加入一定量并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在pH=3.5时煮沸几分钟,使铝与EDTA络合完全,继续在pH=5~6的情况下,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而测得铝的含量。此方法可用于简单试样的测定,如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明矾[KAl(SO4)2·12H2O]等样品中的铝。 3 试剂 (1) HCl: 1:1 水溶液,约6 mol/L。 (2) NH3·H2O: 6 mol/L (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固体,AR。 (4) 六次甲基四胺: 20% 水溶液。 (5) 金属锌粒(99.9%以上) (6) 二甲酚橙指示剂: 0.2% 水溶液。 (7) 百里酚蓝: 0.1%的20%乙醇溶液(pH>2.8时溶液呈黄色,pH>9时溶液呈蓝色) 4 分析步骤 (1) 0.02 mol/L 锌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纯锌粒0.3~0.4 g左右一份于100 mL小烧杯中,加入1:1 HCl溶液10 mL,盖上表面皿,待其完全溶解后,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内壁,将溶液定量转入250 mL容量瓶中,用水冲洗烧杯数次,一并转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其准确浓度。 (2) 0.02 mol/L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称取EDTA约4g于250 mL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转移至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500 mL,摇匀。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 mL锌标准溶液三份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滴加六次甲基四胺溶液至呈现稳定的紫红色后,再过量5 mL,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计算EDTA标准溶液浓度和相对平均偏差。 (3) 返滴定法测定试样中铝的含量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试样0.3~0.4 g于100 mL小烧杯中,加1:1 HCl溶液2 mL溶解后,定量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水冲洗烧杯数次,一并转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样品溶液25.00 mL三份于250 mL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加入0.02 mol/L EDTA溶液25.00 mL,加百里酚蓝指示剂3~5滴,用6 mol/L NH3·H2O调至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将溶液煮沸1~2分钟,冷却,加入20% 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 mL,再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2~3滴,此时溶液应呈黄色,如不呈黄色,可用HCl调至黄色,然后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计算试样中铝的含量及相对平均偏差。结果以 Al2O3%表示。 5 思考题 (1) 返滴定过量的EDTA时,能否改用其它金属离子的标准溶液,此时要用什么指示剂? (2) 试述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返滴定法测定铝的原理。

总黄酮、多酚含量的测定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一、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低速离心机、超声波提取器、恒温水浴锅、粉碎机、pH计、10mL容量瓶15个、10mL具塞试管、100mL烧瓶、10mL离心管10个、试管架2个 二、药品 芦丁标准品40mg、无水乙醇1000mL、亚硝酸钠500g、硝酸铝500g、NaOH 500g 三、实验步骤 (一)、标准曲线绘制 1. 芦丁标准品40mg置于称量瓶中80℃烘干至恒重,取烘干后的20mg芦丁标准品用水定容至100mL,得200μg/mL芦丁标准贮备液,精确量取上述浓度芦丁标准贮备溶液0、0.2、0.4、0.8、1.2、1.6、 2.0 mL分别置于10 mL具塞试管中。 2. 向具塞试管中分别加60%乙醇5、4.8、4.6、4.2、 3.8、3.4、3.0 mL。 3. 然后加5%亚硝酸钠0.3 mL,摇匀,静置6 min。 4. 再加10%硝酸铝0.3 mL,摇匀,静置6 min。 5. 加4%氢氧化钠4.0 mL,用6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12 min。 6. 于51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并以芦丁标准浓度值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研究表明芦丁标准品含量在0~0.5mg 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二)、样品处理及总黄酮的提取(以60%乙醇提取为例) 1. 将样品在80℃烘干24 h,粉碎后过80目筛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 称取500±2 mg样品于25 mL具塞三角瓶中,使样品位于三角瓶底部(重复3次)。 3. 每瓶加4 mL 60%乙醇,放超声波提取器提取2 h。提取液转至10 mL具塞离心管中。 4. 再向具塞三角瓶中加4 mL的60%乙醇,放超声波提取器提取1 h,提取液转至相应10 mL具塞离心管中,6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于相应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EDTA滴定法 第32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Na 2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根据国标委《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8〕60号)文件精神,《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32部分:铋量的测定方法二:Na2EDTA滴定法》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由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负责,项目计划编号为20182000-T-610,完成时间为2020年。 2018年3月14日~3月16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云南省昆明市组织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工作会议,会议对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32部分:铋量的测定方法二:Na2EDTA滴定法》进行任务落实,由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负责起草,参与起草单位有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2、调研和分析工作的情况 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战略发展形势下,随着国内外铁路、航空、电力和核发展等有力推动,促使轻量化结构材料---铝合金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现有的GB/T20975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中没有铋的检测方法,而现有的涉及铝及铝合金中铋元素的检测方法是YS/T 807.9-2012 《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9部分:铋含量的测定碘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为1.00 %~11.00 %,相较于分光光度法,化学滴定法更适用于常量铋的测定,因此有必要制定铝及铝合金中铋的化学滴定法检测标准,Na2EDTA滴定法用于测定范围为2.50 %~12.00 %的铋量。 Na2EDTA滴定法测定结果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对铝及铝合金中铋的Na2EDTA 滴定法测定条件和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并确定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最终形成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范围为2.50 %~12.00 %。 3、起草单位情况 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是我国南方从事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源质量检测、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检测、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咨询、评价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先后隶属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2015年12月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为广东省科学院属下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中心是一个检测设备配套齐全、检测技术完备、人员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检测机构。近十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累计申请专利1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承担国家、省级各类项目5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发表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4、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任务落实会议精神,我中心成立《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起草课题小组,明确了标准的进度安排、任务分工、确定了编制标准的工作计划及技术路线,完成相应的方法研究工作,完成标准相关工作。 (1)2018年3月14日~3月1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组织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工作会议。对《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32部分:铋量的测定方法二:Na2EDTA滴定法》标准进行了任务落实,批准了由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负责起草,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盐酸浓度的测定方法

盐酸浓度的测定方法 1盐酸浓度的测定1 1.1分析步骤 1.1.1吸取5ml盐酸样液,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 1.1.2再吸5ml至锥形瓶中,加2~3滴次甲基蓝(调至浅蓝)、加1~2滴甲基红(调制紫色或紫红色) 1.1.3用NaOH滴至亮绿色。 1.1.4CHCl=(VNaOH×CNaOH)/VHCl 1.2百分含量=(CHCl×36.46)/密度/10 式中 1.2.1.1CHCl——为盐酸的摩尔浓度(mol/L); 1.2.1.2VNaOH——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摩尔浓度(mol/L); 1.2.1.3VNaOH——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消耗之mL数; 1.2.1.4VHCl——移取盐酸的mL数。VHCl=0.25ml 1.3注意事项 两重指示剂的比例可视情况作适当的增减。 1.3.1试剂: 1.3.1.11、甲基红指示剂:0.1%,溶于60%醇中; 1.3.1.22、次甲基蓝指示剂:0.1%溶液; 1.3.1.33、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2mol/L,用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2盐酸浓度的测定方法2 1.4分析步骤 1.4.1准确移取1mL盐酸于椎形瓶中,加适当的蒸馏水,加2~3滴次甲基蓝(调至浅蓝) 1.4.2加1~2滴甲基红(调制紫色或紫红色)

1.4.3用NaOH标准溶液滴至亮绿色。 1.5计算: C=C1×V1/V 1.5.1式中: 1.5.1.1C—为盐酸的摩尔浓度(mol/L); 1.5.1.2C1——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摩尔浓度(mol/L); 1.5.1.3V1——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消耗之mL数; 1.5.1.4V——取盐酸的mL数。

银杏叶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

银杏叶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方法 2、了解银杏叶中黄酮的含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 近几年来,随着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日益深入与重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目前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1.1有机溶剂浸提法 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方法就是有机溶剂提取法,一般可用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如甲醇-水(1+1)溶液。由于甲醇的毒性、挥发性较大,因此一般采用乙醇作为提取剂。银杏叶干燥粉碎后用有机溶剂浸泡、提取、过滤,滤液中的溶剂经减压蒸馏除去后得银杏叶浸膏粗提物。徐桂花等[1]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时,采用乙醇(70+30)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为70℃,料液质量浓度比为1g比40mL,提取时间为4h。由于乙醇提取工艺在安全性、溶剂成本、效率及杂质酚酸去除等方面都不能应对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张林涛等[1]提出了以硼砂- 氢氧化钙碱水为溶剂提取银杏叶黄酮,其黄酮提取率与文献值相近,但提取工艺时间缩短为1h。 1.2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搅拌作用、强烈的振动和空间效应、高的加速度等使药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并能消除高温对提取成分影响的一种提取法。刘晶芝等[2]运用了超声波技术与水浸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40kHz,超声处理时间55min,料液质量比1比100,提取温度35℃,静置3h,提取率为81.9%。郭国瑞等[3]以水为介质,超声波提取银杏叶中黄酮苷,与常规水浸提法比较,超声波提取效率大大提高,确定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处理时间55min,料液质量比1比30,提取温度50℃,提取率为82.3%。 1.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技术。可作为超临界流体的物质很多,其中二氧化碳临界温度(TC=31.3℃)接近室温,且具有无色、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价廉、易制成高纯气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特别在中药材及其制剂中更显示出其独特、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提取杂质少、可直接进样分析的优点。邓启焕等[4]探讨了超临界萃取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时间90min、粒度3.9mm、温度40℃,经测定银杏叶黄酮的质量分数为28%,高于国际公认标准。 1.4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是利用分子或离子在微波场中的导电效应直接对物质进行加热从而提取植物细胞内耐热物质的新工艺。曾里等[5]的研究表明以乙醇溶液作溶剂比以水作溶剂的效果好,最佳条件为以乙醇 (60+40)溶液为提取剂,解冻处理20min。张鹏等[6]对微波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研究,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乙醇(50+50)溶液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案

总黄酮含量测定 一样品溶液的制备 70%乙醇溶液,料液比1﹕8 ,80度下回流2h。取10g样品放入圆底烧 瓶中加入80ml 70%乙醇溶液回流2h,抽滤定容至100ml备用。使用时先离心再用70%乙醇稀释10倍做样品溶液。 二芦丁标准品的配置 精密称取芦丁2mg,加无水乙醇定容至10ml。制得浓度为0.2mg/ml芦 丁标准品溶液。 三显色方法的确定 1 扫描原液分别取芦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1ml,加无水乙醇定容至25ml,空白对照,全波扫描。 2硝酸铝显色法分别取芦丁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5ml,加5%亚硝酸 钠溶液(1.25g亚硝酸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25ml容量瓶中) 1ml, 摇匀,放置6min,加10%硝酸铝溶液(4,4014g硝酸铝.九水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25ml 容量瓶中) 1ml,摇匀,放置6min,加4%氢氧化钠试液(2g氢氧化钠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50ml容量瓶中)10ml, 再加无水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放置15min,空白对照,全波扫描bb 。 3氯化铝显色法分别取芦丁对照溶液和样品溶液各5ml ,加1%的氯化 铝溶液(1g氯化铝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10ml,摇匀放置10min,空白对照,全波扫描。 4 氢氧化钾显色法分别取芦丁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5ml,加3ml10% 氢氧化钾溶液(2.5g氢氧化钾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25ml容量瓶中), 充分摇匀显色5min后,用无水乙醇定容至25ml, 摇匀,空白对照,全波 扫描。 四显色条件的确定 五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1ml,2ml,3ml,4ml,5ml,6ml芦丁对照品溶液,按所选的显色方法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六精密度实验 按标准曲线绘制方法,分别准确量取1.0ml芦丁标准液5份,按所选显色剂和所确定的最优显色条件在所选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Al3+离子易水解,易形成多核羟基络合物,在较低酸度时,还可与EDTA 形成羟基络合物,同时Al3+与EDTA络合速度较慢,在较高酸度下煮沸则容易络合完全,故一般采用返滴定法或置换滴定法测定铝。 返滴定法是在铝合金溶液中加入定量且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在p H 为 3~4时煮沸几分钟,使Al3+与EDTA配位滴定法完全,继而在p H为5~6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2+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EDTA而得到铝的含量。但是,返滴定法测定铝缺乏选择性,Mg、Cu、Zn等离子能与EDTA形成稳定配合物的离子都干扰。对于像合金、硅酸盐、水泥和炉渣等复杂试样中的铝,往往采用置换滴定法以提高选择性。 采用置换滴定法时,先调节pH值为3~4,加入过量的EDTA溶液,煮沸,使Al3+与EDTA络合,冷却后,再调节溶液的pH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2+盐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不计体积)。然后,加入过量的NH4F,加热至沸,使AlY-与F-之间发生置换反应,并释放出与Al3+等物质的量的EDTA: AlY-+6F-+2H+═AlF63-+H2Y2- 释放出来的EDTA,再用Zn2+盐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即为终点。 试样中如含Ti4+、Zr4+、Sn4+等离子时,亦同时被滴定,对Al3+离子的测定有干扰。Mg、Cu、Zn等离子不干扰。 试剂: NaOH(200g/L,浓度高,为避免浪费,实验时由学生自己配所需量);HCl (1:1),EDTA溶液(0.02mol·L-1),氨水(1:1),六次甲基四胺(200g/L),锌标准溶液(约0.02mol/L),NH4F溶液(200g/L,塑料瓶),试样 实验步骤 1.200g/L NaOH溶液配制(每人10mL) 2.铝合金的分解与处理: 准确称取0.20~0.25g合金于50mL塑料烧杯中,加入10mL200g/L NaOH溶液,并立即盖上表面皿,待试样溶解后(必要时水浴加热),用少量水冲洗表面

总黄酮测定含量

1 各批次药材含量测定 使用已经确定的总黄酮含量检测方法分别进行5个批次原料含量的测定 总黄酮含量测定:分别精密称取药材粗粉0.5g,置100ml锥形瓶中,加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60分钟,放冷,称定,加入70%乙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过滤,弃去粗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0.0ml上聚酰胺树脂,待充分吸附后,用乙醇进行洗脱,至流出液基本无色,以洗脱液定容至25ml量瓶中,备用。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5ml,置10ml比色管中,加 5%亚硝酸钠溶液0.4ml,使混匀,放置6分钟,加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 分钟,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3ml,再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 B),在504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表1 不同批次药材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含量(%) 1 2 3 X±S 20140516 0.16350.16480.17010.1661±0.0035 20140516紫外扫描色谱图 2 药材总黄酮转移率研究 2.1 单个药材转移率研究

2.1.1 单个药材的转移率测定 同一批次的各药材,分别按照产品生产工艺提取得单个药材的总黄酮浓缩液样品,进行总黄酮含量检测,与“1”项下同批药材的总黄酮含量相比得出单个药材的转移率(如下式),分别进行5批次药材测定。 黄芪、桑叶、黄精、山茱萸:分别取黄芪、桑叶、黄精、山茱萸各100g,加水煎煮两次(回流),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2.0h,过滤;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1.0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ml,备用。 黄芪不同浓缩程度的考查:取黄芪100g,加水煎煮两次(回流),第一次加水20倍量,煎煮2.5h,过滤;第二次加水20倍量,煎煮2.0h,过滤,合并滤液,重复试验三次,分别浓缩至50ml、100ml、200ml,备用。 精密量取上述溶液5ml,加乙醇15ml,摇匀,过滤,弃去粗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0.0ml上聚酰胺树脂,待充分吸附后,用乙醇进行洗脱,至流出液基本无色,以洗脱液定容至25ml量瓶中,备用。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5ml,置10ml 比色管中,加5%亚硝酸钠溶液0.4ml,使混匀,放置6分钟,加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 分钟,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3ml,再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B),在504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表2 不同批次药材提取液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含量(%) 1 2 3 X±S 20140516 0.16350.16480.17010.1661±0.0035

铝合金中Al,Fe,Cu的测定

定量分析综合实验——铝合金中Al、Fe、Cu含量的测定 实 验 研 究 报 告 班级:05091135 姓名:朱帮军 2008年1月

铝合金中Al、Fe、Cu含量的测定 实验方案 一、铝含量的测定(置换滴定法): 采用返滴定法测定时,先调节溶液pH为3.5,加入过量的EDTA煮沸,是Al3+与EDTA 络合,冷却后再调节溶液pH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2+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即可求得Al3+的含量。但返滴定法选择性不高,所有与EDTA形成稳定络合物的金属离子都干扰测定,在复杂试样中的铝测定,需要在返滴定法的基础上,再结合置换滴定法测定。利用F-和Al3+生成更稳定的AlF63-性质,加入NH4F以置换出与Al3+等量络合的EDTA,再用Zn2+标准溶液滴定之,从而精确计算Al3+的含量。置换滴定法测定Al3+时,Ti4+、Zr4+、Sn4+发生与Al3+相同的置换反应而干扰Al3+的测定,这时可以加入络合掩蔽剂将他们掩蔽。 根据滴定所消耗的体积,再由下式计算出铝合金中铝的含量。 250*(CV)Zn M w(Al)= *100% 20*0.1006 二、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 邻二氮菲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铁含量在0.1~6u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要用盐酸羟胺将Fe3+全部还原为Fe2+,然后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2Fe3++2NH2OH·HCl===2Fe2++N2↑+2H2O+4H++2Cl-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再根据下式即可计算式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再由下式计算铝合金中铁的含量: 50*CVM w(Fe)%= *100% 20*m 三、铜含量的测定 1、碘量法测铜: 以浓硝酸溶解,尿素溶液分解氮氧化物,加氟化钠,冷至室温,加碘化钠,并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如下反应: 2Cu2++4I-==Cu2I2 ↓+I2 I2+2S2O32-==2 I-+S4O62- Cu2I2+2SCN-==Cu(SCN)2↓ 并以下式计算铝合金中铜的含量:

铝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明矾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方案:直接滴定法。DCTA (环己烷二胺四已酸)在室温下能与Al 3+ 迅速定量络合。 用DCTA 测定Al 3+可使操作简化,不过DCTA 较贵[1] 。 第二种方案:置换滴定法。此法用于测定像合金,硅酸盐,水泥和炉渣等复杂试样中铝的 含量,以此提高选择性[1]。在pH=3-4时,加入定过量的EDTA 溶液煮沸使Al 3+ 与EDTA 充分配合,冷却后调PH 至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 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 (不记体积) 至微红色,然后加入过量的NH 4F ,加热至沸,使AlY -与F -之间发生置换反应,并释放出与Al 3+ 配合的EDTA ,再用Zn 2+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即为终点[2] 。 AlY -+6F -+2H + = AlF 63-+H 2Y 2- 第三种方案:返滴定法。此法用于简单试样如明矾,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片,氢氧化 铝凝胶等药物中铝含量的测定[1]。由于Al 3+ 易形成一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这些多核羟基络 合物与EDTA 络合缓慢,且Al 3+ 对二甲酚橙指示剂有封闭作用,故通常采用返滴定法测定铝。 加入定量且过量的EDTA 标准溶液,先调节溶液pH 至3-4,煮沸几分钟,使A13+ 与EDTA 络合 反应完全。冷却后,再调节溶液PH 至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 2+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 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即为终点[3] 。 第四种方案:重量分析法。精确称取三份明矾试样(2g 左右)与250mL 的烧杯中,按如下方法处理:加热溶解烧杯中的明矾试样,直至溶液澄清。调节pH=3~9。往烧杯中滴加L 的8-羟基喹啉至过量,此时溶液产生沉淀。 Al 3+ + 3C 9H 7ON = Al(C 9H 6ON)3 ↓ + 3H + 抽滤分离沉淀,将沉淀定量转入瓷坩埚中,高温灼烧1小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分 析天平生恒重至相邻两次质量差为2mg 。称得的质量即为Al 2O 3的质量[4] 。 在本实验将采用第三种方案来测定明矾中铝的含量。 2 实验原理 明矾 KAl(SO 4)2·12H 2O 中Al 的测定,可采用EDTA 配位滴定法。由于Al 3+ 易形成一系 列多核羟基络合物,这些多核羟基络合物与EDTA 络合缓慢,且Al 3+ 对二甲酚橙指示剂有封闭作用,故通常采用返滴定法测定铝。加入定量且过量的EDTA 标准溶液. 因为氢氧化铝的溶度积常数K SP =×10-33,[Al 3+ ]=L 11333 331002.402 .0103.1][][--+ - ?=?=≤Al K OH sp 411 14 1049.21002.410][---+ ?=?≥  H pH ≤ 所以调节溶液pH 为3-4,煮沸几分钟,使A13+ 与EDTA 络合反应完全。 5)lg(2'≥+sp Zn ZnY c K L mol c sp Zn /010.02=+ 故7lg '=ZnY K 5.975.16lg lg lg ')(=-=-=ZnY ZnY H Y K K α 查附录表10,pH ≈ (最高酸度) 氢氧化锌的溶度积常数K SP = L mol c K OH Zn sp /10020 .010][61.792.162--- === +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及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及碱灰中总碱度 的测定实验报告 摘要:练习了配制盐酸,以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并以该盐酸滴定来测定碱灰总碱度的实验操作。熟悉了滴定操作,学习了将酸碱滴定运用于实际测定的方法. 关键词:标定盐酸酸碱滴定碱灰总碱度测定 1、综述:标定盐酸溶液的常用基准物质是硼砂或污水碳酸钠.考虑到碱灰的测定实验要用本实验制备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混合碱(Na2CO3/NaOH、Na2CO3/ NaHCO3),因此本实验选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以保证标定和测量条件一致,减少实验误差.无水碳酸钠容易提纯,价格便宜,但具有吸湿性。因此Na2CO3固体需先在烘箱中于180℃高温下烘2~3h,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备用.Na2CO3与HCl的反应如下: 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约为4,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根据Na2CO3的质量和所消耗的HCl的体积,即可计算出准确浓度. 碱灰为不纯的Na 2CO 3 ,其中混有少量的NaOH或NaHCO 3 杂质。用酸滴定,以甲 基橙为指示剂,以上组分均被中和,测定的结果是碱的总量,常用Na 2 O含量来表 示。HCl滴定Na 2CO 3 的反应如下 Na 2CO 3 +HCl====NaHCO 3 +NaCl NaHCO 3 +HCl====NaCl+CO 2 +H 2 O 可见反应到第一化学计量点pH值约为8。3,第二化学计量点pH值约为 3.9。测定总碱度时,化学计量点的pH值突跃在3。9附近。 2、仪器与试剂:0.1mol/L的HCl标准溶液、无水碳酸钠、甲基橙指示剂、碱灰试样。 3、试验方法:(1)盐酸标定:配制0。1mol/LHCl500mL:取6nol/L浓盐酸8。3mL稀释至500mL转移至细口瓶中。Na2CO3标定HCl:称取适量Na2CO3(消耗HCl20—30mL,0.106~0.16g),加入约30mL水溶解,若不溶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1、对照法 1) ①对照品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20.8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70%乙 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样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0.50g,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重量,即得。 ③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ml,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70%乙醇1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摇匀,放置6分钟,加1mol/L 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70%乙醇置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各取10ml 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在510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 ①样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确称取80℃恒温干燥的样品用50%甲醇回流提取,料液比1:15,提取两次,每次30min,将两次提取液合并浓缩至一定体积,用30%甲醇定容至50ml 容量瓶中。从其中取出12ml溶液放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再从100ml 容量瓶中取出1.5ml溶液,放至10ml容量瓶中,定容,为待测样品液Ⅰa和Ⅱa。 ②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分别作样品液Ⅰa、Ⅱa及芦丁标准品的吸收曲线,均在350 nm 处有一强吸收,因此选择350 nm为测定波长。 ③标准曲线的制定: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3mg,用少量30%乙醇溶解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分别精密量取2ml、3ml、4ml、5ml、6ml芦丁溶液置于100ml 容量瓶中,于35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芦丁空白为参比,以芦丁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提示在4.12~12.36mg/103ml浓度之间,吸光度值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④含量测定结果: 分别吸取2.2.1中Ⅰa和Ⅱa待测样品液各适量于石英比色池中,按标准芦丁一吸光度测定法,以样液空白参比,于3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值,计算各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 计算公式为:样品总黄酮含量(%)=0.03692(A+0.1644)/W。 注:上式为通过回归方程转化而来,式中A为测得样品液的吸光度值,W为称样量。

铝含量测定

净水剂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完成对净水剂的出厂自检,保证产品质量合格 二.实验原理 于聚合氯化铝试样中加盐酸使溶解,再加入已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使其与铝离子与其他金属离子络合,用醋酸锌标液滴定剩余的EDTA,根据乙酸锌标液的消耗量可定量算出氧化铝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实验仪器 玻璃棒,电子秤,100mL及500mL烧杯,100mL容量瓶2支,1000mL容量瓶3支,250mL 锥形瓶,玛瑙研钵,表面皿,滴定管,10mL移液管,电热套,烘箱。 2.实验药品 36%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钾固体,六次亚甲基四胺,二甲酚橙,EDTA,乙酸锌,冰醋酸,碳酸钙,钙指示剂,硫酸钾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1)20%氢氧化钾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钾于烧杯中,加入80毫升蒸馏水使其溶解。(2)20%六次甲基四胺溶液:称取20%六次甲基四胺于烧杯中,加80毫升蒸馏水使其溶解。

(3)L EDTA溶液:称取克EDTA于烧杯中,加入200毫升蒸馏水溶解,并于1000毫升容量瓶中定容。 (4)氧化钙标准溶液(1mgCaO/mL):准确称取克经110℃烘干4h的碳酸钙样品于烧杯,加入100毫升蒸馏水及10毫升盐酸使其溶解,加热煮沸5分钟,冷却后于1000毫升容量瓶中定容。 (5)L乙酸锌标液:加入克乙酸锌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及2l冰醋酸使其溶解,并于1000毫升容量瓶中定容。 (6)%二甲酚橙指示剂:称取克二甲酚橙,溶解后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定容。 (7)钙指示剂:将1克钙指示剂与50克硫酸钾混合后用玛瑙研钵充分研磨,并于棕色试剂瓶中储存。 2.滴定度分析 (1)EDTA对三氧化二铝滴定度的测定: 移取10毫升氧化钙标液于250mL烧杯中,加入约150mL蒸馏水,滴加氢氧化钾溶液至pH=12后,再加入2mL氢氧化钾溶液,加适量钙指示剂,以LEDTA标液滴定溶液从酒红色变为亮蓝色即为终点。 EDTA对三氧化二铝滴定度的计算式为 式中,T为滴定度,mg/mL V——氧化钙标准溶液用量——mL V——EDTA标准溶液用量——mL (2)乙酸锌标准溶液与EDTA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测定:

总黄酮的测定方法

总黄酮的测定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天然产物,种类繁多, 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与葡萄糖或鼠李糖结合成苷,部分为游离态或与鞣质结合存在。黄酮化合物系色原烷或色原酮的2-或3-苯基衍生物, 一般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结构。近年来, 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广谱的药理作用倍受青睐, 人们对含有黄酮的化合物进行大量研究, 以期获得黄酮含量较高的中草药。因此黄酮的含量测定成为研究的关键步骤。 一、方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1. 原理植物类样品用石油醚脱脂后,经甲醇加热回流提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在紫外检测器360nm条件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仪器和试剂(1)高效液相色谱仪(2)紫外检测器(3)层析柱(4)超声波清洗仪(5)索氏提取器 (6)微孔过滤器(滤膜0.45um)(7)甲醇(色谱纯)(8)芦丁标准品 (9)石油醚,盐酸,磷酸(分析纯)。(10)去离子水 (11)芦丁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经105℃干燥恒重的芦丁标谁品15.0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配成150ug/ml的芦丁标准溶液 3.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1)固体样品:称取2.0g干燥的固体样品,研细,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60~90℃)提取脂肪等脂溶性成分,弃去石油醚提取液,剩余物挥去石油醚,加人甲醇50ml和25%HC1 5ml,80℃水浴回流水解1h,取出后快速冷却至室温,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经0.45um滤膜过滤,供分析用。 2)液体样品:准确吸取样品2.0ml,直接以石油醚萃取脱脂,挥去石油醚后, 以甲醇溶解并定容,经微孔滤膜(0.45um)滤过后供测定用。 (2)色谱分离条件 色谱柱:CLC-ODS,6mm×150mm,5um; 流动相:0.3%磷酸水溶液:甲醇(V:V)=40:80,临用前用超声波脱气;流速:l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60nm;灵敏度:0.02AUFS;进样量:20ul。 (3)样品测定:准确吸取样品处理液和标准液各10ul,注入高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以其标准溶液峰的保留时间定性,以其峰面积计算出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4、结果计算 (二)分光光度法

硫酸中盐酸含量测定

北京英力精化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硫酸中盐酸含量测定 IFC R&D2014/7/22 1、试剂 1)、(1+4)硝酸溶液:量取1体积浓硝酸与4体积水混匀。 2)、0.1NAgNO 3标准溶液:称取16.99g 在105℃干燥过1h 的硝酸银于1L 量 瓶中,加500mL 水摇动至硝酸银溶解。加2~3滴硝酸溶液(1+1)防止水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溶液在密闭的棕色玻璃瓶中)。 标定:将基准氯化钠于550~660℃灼烧至恒重,称取0.6克溶于三角烧瓶中(加50mL 水),用5%铬酸钾作为指示剂,由淡黄色滴至砖红色。 3)、0.1N KSCN 标准溶液:称取9.7g 硫氰酸钾溶于水中,转移到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NH 4SCN 试剂往往含有杂质,并且容易吸潮,只 能用间接法配制,再以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4)、硫酸铁铵指示剂: 称取10g 铁铵钒溶于100mL 水中,如有沉淀须过滤。 2、操作步骤 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30ml 水,称取待测样品5 g(准至0.0002g),缓慢滴加至锥形瓶中,(备注:不能过快,防止盐酸气溢出)。依次加入10ml(1+4)硝酸溶液,10ml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再加入25ml 已标定好的AgNO 3标准溶液, 2ml 铁铵矾指示剂。用0.1N KSCN 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橙色沉淀为终点,记录消耗KSCN 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同时以未加样品作空白实验。 3.4、结果计算 G C%=*100 (CV1-CV2)*0.03645 C%:盐酸含量; V 1-滴定空白消耗AgNO3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 2-滴定待测样品消耗KCNS 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KCNS 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I F C R &D

黄酮含量测定

一、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1、样品的处理 取材料地上部分洗净,晾晒至表面无水分,置于干燥箱中,80℃下干燥至恒重,磨成粉末,过筛待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芦丁对照品2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体积分数70%乙醇溶解至刻度,摇匀得0.2mg/ml的对照品溶液。然后,分别吸取0、0.4、0.8、1.2、1.6、2.0、2.4ml,分别置于7支试管中,加水补齐至2.4ml,分别加入5%亚硝酸钠0.4ml,摇匀,放置6min。再加入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4.3%氢氧化钠溶液4ml,然后分别加2.2ml水,摇匀,放置15min。以空白试剂为参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黄酮的提取(微波提取法) 准确称取干燥至横重的野生马齿苋粉末3份,每份1g,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喷洒适量蒸馏水润湿,用中高火微波处理90s。加入一定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于80℃恒温水浴加热提取1.5h,趁热过滤,洗涤残渣,用70%乙醇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摇匀,得黄酮提取液。 4、黄酮含量的计算 吸取分别黄酮提取液1ml,加1.4ml蒸馏水,摇匀,加入5%亚硝酸钠0.4ml,摇匀,放置6min。再加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 6min。加入4.3%氢氧化钠溶液4ml。加入蒸馏水2.8ml,摇匀放置15min。

以蒸馏水代替黄酮提取液的空白试剂为参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nm波长出测定吸光度。带入标准曲线中,计算黄酮含量。 总黄酮含量(mg/g)= c*v/m 式中:c为1ml样品中测得的黄酮含量(mg); v为提取液总体积(ml); m为叶片干重。 二、矿质元素的测定 每份需0.2g

实验十一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检验结果的处理与判断,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书; 4. 正确并更科学合理地解释检验中的现象,处理检验中的异常情况。 二、实验原理 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胺基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课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重氮盐,因此可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用外指示剂法确定滴定终点。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电子天平或分析天平(0.1mg)、酸式滴定管、烧杯 2. 试剂 亚硝酸钠(分析纯)、无水碳酸钠、对氨基苯磺酸(分析纯)、浓氨水、盐酸(1→2)、溴化钾(分析纯)、淀粉碘化钾试纸 四、实验步骤 1. 亚硝酸钠滴定溶液(0.05mol/L)的配制与标定 取亚硝酸钠约1.8g,加无水碳酸钠0.0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500mL,作为滴定溶液,摇匀后待标定。 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对氨基苯磺酸约0.25g,精密称定,加水30mL及浓氨水3mL,溶解后加盐酸(1→2)20mL,搅拌,在30℃以下用亚硝酸钠滴定溶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事先通过计算,一次将反应所需的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溶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将滴定管尖提出液面,然后用水淋洗尖端,再缓缓滴定至溶液使碘化钾试纸变蓝为终点。1mmol亚硝酸钠相当于173.2mg对氨基苯磺酸,计算出亚硝酸钠滴定溶液的浓度。 2.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的测定 精密量取规格为40mg/2mL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5mL于200mL烧杯中,加水使成120mL,加入盐酸(1→2)5mL,溴化钾1g,用亚硝酸钠滴定溶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事先通过计算,一次将反应所需的大部分亚硝酸钠滴定溶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将滴定管尖提出液面,然后用水淋洗尖端,再缓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返滴定、XO)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一、实训目的 1.了解返滴定方法。 2.掌握置换滴定方法。 3.接触复杂试样,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动脑、动手设计实验方案。 二、实训原理 由于Al3+易形成一系列多核羟基配合物,这些多核羟基配合物与EDTA配合缓慢,故通常采用返滴定法测定铝。加入定量且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在p H≈ 3.5时煮沸几分钟,使Al3+与EDTA配位滴定法完全,继而在p H为5~6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2+盐溶液返滴定过量的EDTA而得铝 的含量。 但是,返滴定法测定铝缺乏选择性,所有能与EDTA形成稳定配合物的离子都干扰。对于像合金、硅酸盐、水泥和炉渣等复杂试样中的铝,往往采用置换滴定法以提高选择性,即在用Zn2+返滴定过量的EDTA 后,加入过量的N H4 F,加热至沸,使A1Y -与F -之间发生置换反应,释放出与Al3+的物质的量相等的H2 Y2一(EDTA) 再用Zn2+盐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EDTA而得铝的含量。 用置换滴定法测定铝,若试样中含Ti4+、Zr4+、Sn4+等离子时,亦会发生与AP+相同的置换反应而干扰AP+的测定。这时,就要采用掩蔽的方法,把上述干扰离子掩蔽掉,例如,用苦杏仁酸掩蔽Ti4+等。铝合金所含杂质主要有Si、Mg、Cu、Mn、Fe、Zn,个别还含Ti、Ni、Ca等,通常用HNO3—HCl混合酸溶解,亦可在银坩埚或塑料烧杯中以NaOH—H2 02分解后再用HN03酸化。 三、试剂 1.NaO H(2 00 g/L)。 2.HCl溶液(1+1),(1+3)。 3.EDTA(0.02mol/L)o 4.二甲酚橙(2 g/L)。 5.氨水(1+1)。 6.六亚甲基四胺(200 g/L)。 7.Zn2+标准溶液(约0.0 2 mol/L) 8.N H4 F(2 00 g/L) 贮于塑料瓶中。 9.铝合金试样。 四、实训内容 准确称取0.1 0~0.1 l g铝合金于50 mL塑料烧杯中,加入1 0mLNaOH,垄沸水浴中使其完全溶解,稍冷后,加 ( 1+1) HCl溶液至有絮状沉淀产生,再多加1 0mL(1+1)HCl溶液。定量转移试液于2 5 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准确移取上述试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30mLEDTA,2滴二甲酚橙,此时试液为黄色,加氨水至溶液呈紫红色,再加(1+3)HCl溶液,使溶液呈现黄色。煮沸3min,冷却。加20mL六亚甲基四胺,此时溶液应为黄色,如果溶液呈红色,还须滴加(1+3)HCl溶液,使其变黄。把Zn2+滴入锥形瓶中,用来与多余的EDTA配位滴定,当溶液恰好由黄色转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