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活动探索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

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

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训练: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陆地和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何意义?作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呢?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doc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节:与反思发布者:彭绍云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二、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四)学情分析: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

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二、新课教学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 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 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 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 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 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 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带雨林区的民居,西_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课文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陆地及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 (3)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卫星遥感图片、《东西两半球》图、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海峡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多媒体课件或把含有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模型图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四大洋的材料和海峡的图片。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录像,由此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协作知识探究教师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创设地球表面大小的形象情境。 用饼状图直观展示海陆面积比,请学生给地球取“别名”,引导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或《东西两半球》图,边问、边讲有关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指导学生用地理术语正确地表达七大洲的地理位置。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对人类的意义。观察《东西两半球》图,估算海陆面积,比较海陆面积大小。 在图上寻找具体的大陆、岛屿、半岛的名称。 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分成四个小组探讨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组:用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交流、讨论、说明海洋的作用。 第二组:讨论关于海洋的概况。 第三组:利用地图说明四大洋的位置。 第四组:利用课外收集的关于海峡专题的资料交流。强调学生自身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 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通过找图、填图,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用信息作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 学法指导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对各组交流、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姓名赵芳芳学校韩城市新城二中 教材依据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大洋》,适用于七年级学生使用。 课题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学习地球的半球及五带划分时已经出现了地球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图,而且 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这对数字也早已熟记在心,但学生对七大洲、四大 教材简析洋的位置却不清楚,再加上学生的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所以本节课通过指图、识图、填图、绘图、拼图等大 量感性认识,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掌握本节课内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 本概念; 知识目标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 规范地填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 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 2、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道德目标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登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本节课,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大量地球海洋陆地素材、图片,制成课件,课堂 中创设情境、组织讨论、探究、填图、拼图、动手操作等活动,极大的拓展了 设计思路学生的感知和认知空间,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奥秘的 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教师1、制作课件;、 2、地球仪 1、参看教材26 页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教学准备 学生分五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下西洋、哥伦 布地理大发现、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资料,课前组内整理 2 分钟介绍材料; 2 50 、每人准备一条长厘米左右的线绳; 3 、人手小地球仪一个。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1、使用教材是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2、七年级109班共有学生人。 二、教学目标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地理教学内容,是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相比,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侧重基 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旨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共五大章内容,其中第二章、第四章是重难点,第三、五章是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期所教学生,均系一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册教材共17节内容,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3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5课时 第四章:8课时第五章:3课时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知识就存在、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明白学习地理的意义。 2、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未解的地理之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理教案可以作为学校评价地理教师教学的标准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大洲和大洋教案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分界线。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分界线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地球?水球?”的小问题以及图片引出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海陆分布 1、出示地球立体图和平面图,让学生直观比较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大小, 点出71%和29%以及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这组数据,让学生快速记住。 2、依次出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图,让学生明确海陆分布的不均匀。 (1)就南北半球而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附近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附近却是一块陆地。 (2)东西半球比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 3、出示相关的概念图,依次解释大陆、岛屿、群岛、半岛、海峡、洋和海的概 念,并利用世界地形图进行相关的举例,让学生有理解。 (二)七大洲 1、先介绍概念并知道有七大洲

2、出示基本轮廓图,让学生识记(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抓住主要的 特点),2分钟以后出示图让学生说出名称。 3、出示立体图简单清晰的看七大洲的分布, 4、出示平面图让学生识别七大洲。让学生根据图记忆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 学生记忆的方法:找参照物亚洲,亚洲的西边欧洲、西南面非洲、南面大洋洲、东北面北美洲)3分钟以后检测。 5、观察,并回答问题 (1)点出赤道,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学生分别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有哪几个大洲。注意赤道穿过亚洲和大洋洲的岛屿,所以亚洲并不完全在北半球,大洋洲也并不完全在南半球 (2)点出160°E经线,回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分别观察东西半球分布有哪几个大洲。注意亚洲在西半球的一小部分,还有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在西半球。 (3)将东西半球的图变化一下,让学生观察并填写大洲的名称。 (三)大洲分界线 1、出示世界地形图,和同学们一起找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 (先看大图找到这两个大洲,然后根据两大洲的基本轮廓找到交界部分,根据洲界的图例找到分界线的名称) 2、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到世界地形图中去找其他大洲的分 界线: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填表 3、师生共同找对答案,学生在图中识记。 4、在整体图中检测,然后出示局部图让学生识别、记忆 5、出示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检测学生识记的情况。 (四)四大洋 1、出示四大洋的分布图 2、学生识记四大洋和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学生识记的技巧,比如亚洲东临 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幅图,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的识记将图画在脑子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洲和大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洋、海河海峡。 3.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半球位置、轮廓、面积大小和分布特点。 4.运用读图能够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特点及各大洲间的分界线。 二、过程与方法 讲解过程中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情感;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议,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审视和看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洋、海和海峡。及各大洲的分界线。 难点: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及各大洲的半球位置和分界线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指图等方法达到认识四大洋和七大洲的目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吗? 学生:加加林 教师:那么他回头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学生:蔚蓝色美丽的星球。

教师:我们知道蓝色表示海洋,那么我们地球上是否只有海洋呢? 学生:不是,还有陆地。 教师:对,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板书: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教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是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 学生:海洋 教师:经过精确的测量我们得出世界海陆面积比例是陆地占29%,海洋占71%。概括的来讲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教师:展示“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提问:就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学生: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教师补充:虽然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北球,但是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教师:展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提问:就东西半球而言,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学生: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教师总结归纳:就半球而言,北半球、东半球陆地较多,而南半球、西半球海洋较多。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展示图“水半球和陆半球”)如图所示,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而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只占48%,依然小于海洋的面积。 过渡:在地球上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图“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那么我们就把面积较大的陆块称为大陆;一面与大陆相连,其余深入海洋或湖泊的陆地称为半岛;四周都是海洋的小面积陆块称为岛屿;两个以上的岛屿聚集在一起称为群岛;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靠近陆地的水域称为海;与海相连且面积较大的水域称为洋;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稍慢,并在图上指出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我们了解了大洲和大洋的相关概念后,我们来看看全球共分几个大洲几个大洋? 板书: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新整理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教案通常是在课前就要准备好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欢迎参考。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 2.能够准确在地图上填写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说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顺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七大洲的分布图,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难点】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概念 教师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生总结】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 (1)教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 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 【师生总结】 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一、课标 (一)课标内容: 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2七大洲分布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轮廓与分布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90%学生能够掌握 2、海陆分布特点:80%学生能够掌握 3、七大洲的位置与轮廓:7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七大洲的分布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记住七大洲的轮廓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你知道吗?1961年4月,前苏联加加林少校,第一次登上了太空。同年5月美国人登上太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登上了太空! 播放杨利伟发回的视频。

厚德博学 历城·郭店·地理 展示航空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抛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多是蓝色的? 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分布的? 【讲授新课】 活动一:抛球找比例,观球找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实验——观察探究——交流反馈——总结提升 1、小组内抛地球仪,观察手心接触的位置是海洋还是陆地,并记录下来(10次) 2、观察东西半球,看看陆地海洋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观察南北半球,看看陆地海洋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将观察结果填入学案) 3、观察南北两极,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 反馈:

八组 九组 十组 十一组 十二组 出示下图 概括的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活动策略:通过小组抛球活动记录次数,阅读数据说出地球的海陆比例 活动策略;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地球仪及地图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学生小组展示后进行小结: 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学情分析 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

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 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3.(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热门-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 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 名称及轮廓: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 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 实。 2、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 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 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