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期末调查试卷(A)2018.1

班级

姓名成绩

一、填一填

1.

有()个,有()个,有()个,有()个。2.

第1盆有3朵花,第2盆有()朵花;有2朵花的是第()盆,它左边的一盆有()朵花;第()盆花的朵数最多。

3.

4.看图写数。

()()()()

5.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6.下面几个数中,最接近10的是(),最接近20的是(),大

有()个茶杯,每个茶杯里

放一把,还缺()把。

有()个茶杯,每个茶杯里

放一把,还多()把。

于14又小于16的数是()。

二、选一选

1.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2.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3.哪两盒小棒合起来是10根?在它们下面画“√”。

□□□□

4.小朋友拍皮球,小红拍了15下,小芳拍了18下,小军拍的下数

比小红多,比小芳少。小军可能拍了多少下?

三、画一画

1.看数接着画。

9 ○○○○○○

10 △△△△△△△△

15下16下20下

□□□

9

+

6 =

15 ☆☆☆☆☆☆☆☆☆☆

2.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四、看图写算式

五、直接写出得数

7 + 2 = 9–3 = 8 + 9 = 6 + 7 =

8–5 = 3 + 7 = 7 + 9 = 9 + 2 =

5 + 4 = 7–4 = 8 + 4 = 13–10 =

4 + 3 = 8–8 = 6 + 6 = 3 + 8 =

5 + 9 = 17–7 = 7 + 4 = 7 + 7 =

6 + 10 = 5 + 5 = 3 + 9 = 5 + 6 =

3 + 3 + 3 = 18–8–

4 = 10–3 + 8 =

8 + 2 + 6 = 15–10–1= 9 + 9–10=

六、在○里填“>”“<”或“=”

4 + 4○4 10–6○4 2 + 9○12

7 + 3○7–3 4 + 6○4 + 8 14–10○14–4

七、解决实际问题

1. 停车场原来有6辆小汽车,又开来3辆。停车场现在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

□○□= □(辆)

2. 一年级有19个同学参加跳绳比赛,其中男生有9人,女生有多少人?

□○□= □(人)

3.小亮一共要折10个纸飞机,已经折了6个,再折几个就够了?

6 +()=10(个)

4.树上原来有20个桃,第一次摘下8个,第二次摘下6个。两次一

共摘下多少个?

□○□= □(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一年级数学组把我们组对小学数学第一册的教材解读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们组从教材内容、课标要求、课例解析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 一、教材内容 (一)教材内容 1、本册内容包括:准备课等九个单元的知识。其中三单元、五单元、六单元和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三、五、六、八单元属于数与代数方面的内容;二、四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内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本册安排了数学乐园和认识时钟;本册教材中没有安排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 (二)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 (1)主要体现在把第一章设立为专门的“准备课”。 “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数一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为数学学习找准起点,做好准备。比多少与原来比删去了“比高矮”“比长短” 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的内容,也体现出很有针对性的准备。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描述数学信息,那么首先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就显得必要,原来是实验教材把这一章节的内容放到了一年级的下册,显得有些滞后,这次把这部分内容提到准备课中学习旨在为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2.降低了难度 (1)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本册只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业降低了难度。 (三)、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现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实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并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个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法,理解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理解,理解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个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位置,以及初步理解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个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 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二、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凑十的、p80第3题是10加几的、p71、p72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p68借助数的组成)。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和线索。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把握好教学要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标准我想把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领悟透彻,对我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把自己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理解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1、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2、课程目标。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3、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 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 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材特点。 (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图。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 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 学生的眼球。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紧贴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 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第12页第4题。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这些物品 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各单元的修改情况 1、第二单元“比一比”。 原来“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现在增加至7道,还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增加的题目内容包括:三条折线比长短,三杯水比多少。三中水果比轻重。 2、第三单元“分一分” 原“想想做做”第3题移作“试一试”,原第4题改为用不同方法分茶杯(色彩、有把无把)。 3、第四单元“认位置” 原“想想做做”第3题增加辨认左右的内容。原第5题移至“1—5的认识”之中;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内容是看图判断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中,谁走错了。4、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1)单元名由“认数(一)”改称“认识10以内的数”。 (2)“认识1—5”由原来1课时增加至2课时,主要体现一些知识的综合,为学生增加练习写数的机会。 (3)“几和第几”中增设一则“你知道吗”,内容是介绍冠军、亚军、季军。(4)练习一由原来的5道题增加至9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5以内数的认识。 (5)“6—9的认识”由1课时增至2课时,加强了知识的简单应用,为学生增加练习写数的机会。这部分内容最后还增设了一则“你知道吗”,内容是用手势表示1—9。 (6)练习二由6道题增至10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探索规律和知识的简单应用。 5、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单元名由“认识物体”改称“认识图形(一)” 6、第七单元“分与合” (1)“8、9的分与合”由原来的1课时增至2课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 (2)练习四增设一道开放题和一道思考题,重点在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7、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单元名由“加法和减法”改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例题中普遍增加了收集信息以及提出、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 (3)加强看图写算式和看图收集信息的教学环节。本单元不出用文字表述的问题,一般也不要求学生独立选择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课标说教材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课标说教材 沙湾小学一年级一班王磊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要想把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领悟透彻,对我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把自己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理解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3、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属于第一学段的起步阶段,在学习伊始的时候,能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孩子们后段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正确把握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本书,因此,本册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图画,呈现了象“美丽的校园”、“野生动物园”、“过马路”、“小明的一天”等贴近刚入学学生生活的场景,使学生一踏入“数学”这一学科中,就能马上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 本册教科书共10个单元,其中穿插了2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图:(知识树) 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认识钟表”七个单元的内容。在“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安排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两个单元的内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领域安排了“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两个实践活动。从目录中不难看出,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从教学内容来看,本册教材知识面拓展了;计算与几何初步知识及准备性知识穿插安排的。学习内容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计算在学习其它内容时也可以得到练习,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二、单元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多少…………………1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单元重、难点: 1、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上、下、前、后…………………1课时 2、左右………………………………1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10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园,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本情况及差异,注意养成教育.下面就这册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白马滩中心小学潘丽 我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依据课程标准本学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学年的教材内容,按照流程呈现的层次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块来与大家交流。 一、说课标 (一)研读课标,了解变化。 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第一单元:准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51478

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园,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本情况及差异,注意养成教育。下面就这册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介绍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 ·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7.9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2012新版教科书,总共有八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新教材跟老教材相比,内容看似简单了,但实际上新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比较难,这对我们的教学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立体图形。 7.初步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明白位置的相对性原则。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9.数学乐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下面我们从各个单元来具体解读教材,了解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内容:P2-8页,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教材说明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1.总体了解教材的特点。 2.具体分析各单元。 3.一堂练习课的课堂实例。 4.互动环节: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安排: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以促动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 教学内容新教学素材新 教学方法新结构体例新 1.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领域,分成六绝大部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期末复习 2.教学素材取于学生的现实 (1)家庭、学校与其他熟悉的环境; 生活、游戏与有趣的活动; 童话故事; 小动物、小植物、美丽的图形。 (2)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利用生活经验; 培养数学意识; 体会学习数学与自己的成长。 3.提供教学的基本线索和主要活动 (1)适合知识观点的变化 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 (2)满足学习方式的需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减少例题、增加“试一试”,设置“想想做做”,精编练习。(1)精选例题

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给学生思想方法。 (2)“试一试”紧接例题安排 使用例题的思想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在例题基础上解决略有变化或提升的问题。 (3)“想想做做”是配合例题的 继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适当的整理与必要的练习; 初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配合几天或全单元的教学 再现这几天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 组织认知结构; 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具体分析各单元 第一单元《数一数》P2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实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对应的点子图。 1、认真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并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前面的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能够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上册)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一年级 上册 刘彭芝主编子悦爸整理

目录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 习题一 (2)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4) 习题二 (7) 第三讲认识图形(三) (8) 习题三 (9) 第四讲数一数(一) (11) 习题四 (12) 习题四解答 (14) 第五讲数一数(二) (15) 习题五 (16) 习题五解答 (18) 第六讲动手画画 (20) 习题六 (21) 第七讲摆摆看看 (23) 习题七 (24) 习题七解答 (25) 第八讲做做想想 (27) 习题八 (27) 习题八解答 (29) 第九讲区分图形 (31) 习题九 (32) 习题九解答 (33)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 (35) 习题十 (36)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 (37) 习题十一 (38)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39)

习题十二 (40) 习题十二解答 (42)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 (43) 习题十三 (44) 习题十三解答 (44)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 (46) 习题十四 (47) 习题十四解答 (48)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50) 习题十五 (51) 习题十五解答 (52)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 (54) 习题十六 (55) 习题十六解答 (56)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58) 习题十七 (59) 习题十七解答 (61)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及家长需配合辅导的有关事项 各位家长: 下午好!我是103、104班的数学老师,许多家长跟我谈起在家里不知道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学科的辅导。今天借家长学校开学之际,由我来跟大家谈谈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关学习内容以及我们需要家长们在家配合辅导孩子学习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是的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有些家长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一年级的数学有什么啊,无非是几道计算题加加减减,认为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就早就很熟悉了,根本不值得这么重视。其实不然,一年级数学作为孩子学习数学的开始,是学生是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石。如果基石没打好,那么以后的学习将会是空中楼阁。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这块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是为将来认识多位数和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的,除了这块数与计算的内容外,本册还包括很多其它重要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需要培养孩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将来更深一步学习几何打基础;“认识钟表”需要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用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体会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数一数”、“比一比”和“分类”三个单元的内容要孩子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提供帮助。下面我分块介绍各个知识点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在家配合学校教育。 本册数学共有九个单元的新知识。 一、九月份我们已经学习了《数一数》、《比一比》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三个单元的内容。这三单元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所包含的知识很多也很重要。这块内容的难点主要是:①基数与序数的认识。②从左数与从右数与序数结合来表示物体的位置。③恰当地用比较的符号来表示数量的多少。④用语言来表达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家长在家可以做以下辅导或训练: 1、拿五六个不同的物体排成一行:让孩子用手指点着数一数,说说这里一共几个,从左数第3个是什么,从右数第5个是什么,月亮从左数是第几个,从右数是第几个等等像这样的训练。 2、拿两三种物体(个数在10以内),让孩子一对一的摆放成两三个竖条:摆好后让孩子分别数一数,说一说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并写下来。这些训练在家长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特别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孩子要完整顺利地表达起来是有困难的。这样的训练也不是一次就能解决,要多进行许多次才能让孩子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接受。 二、第四单元是《认识物体和图形》,这是孩子第一次在数学上接触空间与图形,在这块内容里需要将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内容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简单认识,在家里家长可以让孩子搭搭积木,认一认积木中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再深入一些可以让孩子用多个正方体搭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如下图),然后让他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去看所搭成的形状,判断这个形状中有几块正方体所组成,然后再数数判断是否正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