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2012-2-8

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2012-2-8

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摘要:在信息化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而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推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迫切需要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如何顺应时代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培养信息化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改革

Discuss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social demand of accounting talents was not only knowledge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but for the control ability of accounting tal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The promotion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the deepening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informatiz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such as the urgent needed to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alents dur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ns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How accounting personnel followed the requirement and improved their information skills we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rom the current require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al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we raised the informatization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the effective way.

Key words: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talen ts; Training; Reformation

1 引言

1.1 本文实用价值及理论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它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它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同时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因此我们认为,当今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这就要求各个企业要重视和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系统后,改变了原有手工记帐状态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这使原有的审计程序受到了影响,审计固有风险中增加了软件运行风险。

3、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将使财会主管人才成为热点。随着管理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各种信息职能之间的统一,使信息职能与决策职能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能够使会计人员参加管理和决策。新的信息技术向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当然也给会计人员提供了机遇。

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会计人才需求将会增大。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随着Internet的出现,全球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21 世纪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综合型和理论型会计人才。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很低。为解决这一矛盾,缓解对人才的需求,继续实施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并重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不断扩大,信息化及其相关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2009年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2010年财政部又印发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其中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会计信息化的改革与发展”将是关系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必然会成为会计信息化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也将是决定会计信息化改革与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后金融危机时代,经营者需要具有更加敏锐的反应和独特的视角,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但可以给经营者实现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且量化的管理信息,还可解决其感性做事、感情用人的矛盾。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若没有人才作为基石,会计信息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由此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会计人员能力的研究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1973年,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兰德教授首先提出了“胜任能力”概念,并建立了冰山胜任能力模型,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效绩的关系。1993年,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与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NZ)联合发布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1998年,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发布了《职能图:胜任能力框架与会员胜任能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60年代就开始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并于1999年发布了在线的胜任能力框架——《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2000年,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发布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发布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IEP2),这些代表性的报告系统化的规范了各个国家或组织下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应用和完善。2008 年12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出台新的XBRL (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管理规定,用“交互式数据电子化应用系统”(IDEA)取代现行的“电子化数据收集、分析及检索系统”(EDGAR)。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有了新的定义,计算机技能成为网络会计发展中会计人员面临的最大困难。Derudder等认为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会计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实现会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会计信息系统总是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必定随着外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而改变。纵观世界上处于竞争优势的大公司,都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并且在促进运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和经济价值。国外大型公司以资金的充足投入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可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投资额占销售额的比重体现出来。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 Texaco)公司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每年投资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壳牌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3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3%。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2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英国石油(BP)公司仅勘探开发板块的信息化投入,每年就有25亿美元。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国外大型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时控制和集成化、信息系统的选用、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信息化人才建设以及对外合作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方面的综合实施保证了会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和革新,会计也不例外。Bowonder等研究表明日本依靠信息化迅速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这都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借鉴的。Tian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入手,系统全面、层层深入地对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为线索,构建了会计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从而为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化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基本思路。一个国家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实现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化人才,因而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就成了影响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如何顺应时代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从当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培养信息化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会计信息化已被纳入我国会计发展的重大战略中。虽然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悄然走过了近三十年,然而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瓶颈。王军副部长指出:大力推进以“健全一个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个产业”为主要任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急需大批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而相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短缺的局势,更为迫切的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评价、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我国财政部与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各类高校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赵明指出,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现代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杜冬妹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了正确预测人才需求趋势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她认为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很低。为解决这一矛盾, 缓解对人才的需求, 继续实施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并重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要。丁晶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现状入手,剖析了企业可以培养的对象,结合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发现的问题,研究了教学思路和培养措施,以期对企业培养实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提供借鉴。丁淑芹就高校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元雪芬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

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而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王振武认为会计信息化应以企业信息化为前提,会计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并从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必然性,企业信息化给会计带来的重大变革,以及企业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深入探讨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充足是解决一系列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社会亟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对高等教育的挑战。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又不能一成不变。王庆春等针对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对会计信息化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思路。薛亦玉从分析会计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入手,剖析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加快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步伐,大力改革继续教育、实现现有会计人员的转型。养周南等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素质要求出发,从四层人才开发主体角度进行探讨,强调终身教育和人才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其主要目标是:较低的人才开发成本;较长的可劳动周期;较好的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并有一定的前瞻性。魏玲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的能力需求设计了一套包括ERP沙盘模拟实训——物理沙盘+电子沙盘、财务业务一体化综合实训、模拟企业综合业务实训、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训、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实训五个阶段的实训体系。该体系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该体系为会计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并且可以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模块的选择。因此称之为“平台+模块”的实训体系。焦永梅从XBRL 的概念入手,讨论了XBRL 对会计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最后阐述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通过让学生掌握本领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向其介绍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独立持久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上。董莉平等构建了服务外包产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并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和特质,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 正文

2.1 相关理论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塑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随着Internet的出现,全球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过去的单机工作系统的不足日趋明显,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网络会计应运而生,弥补了会计信息化的不足,成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名词上的变更,关键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变革,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和观念。因此,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新的会计理念。一是树立新的时代观念。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处理,具有时代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二是树立新的时空观念。网络环境要求会计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转变为面向未来的预期型。三是树立信息质量观念。单位通过互联网分别在单位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大量信息不断出现、不断变化,只有经过信息过滤、信息提炼捕捉到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才能为单位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国家信息化相呼应的一个概念,也表述了我国继会计电算化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学者从技术、过程、组成要素等不同层面对信息化进行了研究,归纳其观点有: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化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从过程层面看,信息化可以理解为一个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价值的过程,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从组成要素来看,信息化可以由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人才四个要素组成。由此,会计信息化既表述了会计工作环境和手段的变革,即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运用的过程;同时表述了会计工作目标的提升:会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价值或产生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历经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和信息技术对会计学的影响。关于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研究,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类研究成果:一是以系统科学和信息工程为理论基础的会计信息体系架构研究;二是对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延伸,将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定义为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理论体系。信息技术对会计学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主要包括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的印证,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目标和信息的质量特征的多元化趋势,信息化环境下受托责任和决策得到有效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强化等;二是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组织环境、管理环境和生产环境等的变迁所引发的对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环境的影响;三是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对会计反映和监督模式的影响、信息技术对

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和审计模式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的影响等等。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启动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已从单功能的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向与企业管理融合,民族会计软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如用友、金蝶等),一些特大型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如中石化等),实现了财务报告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固化整合,达到或接近了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纵观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推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迫切需要会计信息化人才。然而,目前比国内急需且严重短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现状更为焦虑的是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认识和培养机制问题。与一般的会计人才相比,会计信息化人才如何培养?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体系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革?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2.3 解决对策

2.3.1 会计信息化人才如何培养

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教育方面,30年来,广大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者致力于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提高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信息化教育与培训的建立与发展,形成了会计人员在职培训与后续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硕士和博士各类层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自1981年吹响中国“会计电算化”号角以来,我国财政部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及其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如,财政部1995年发布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对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的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培训目标和要求,并将其纳入对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考核指标,促进了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会计电算化教育蓬勃发展,高校开办了电算化会计方向或学历教育,出版了各类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教材,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会计电算化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进入会计信息化发展期。这一期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才市场的建立,人才培养导向由政府转向市场,“会计信息化人才奇缺”的市场信号早已经敲响,而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和各种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制度、政策、措施还没有跟上,凸现了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的脱节。由于会计信息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学习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和难度,需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作用,尤其是政府的导向作用(如,由财政部门推出“会

计信息化资格证”),对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建立与改革,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会计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具有多元化和层次化的特点,朝着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发展与改革;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如国家教委的部属高校,从大类招生并打通基础课,到主辅修及双学位等,都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在校大学生未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进行规划,加上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情绪的影响,追求主辅修、双学位的形式、看重文凭的学生较多。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课程、建立主辅修、双学位咨询机构,使这类改革创新的培养模式从形式走向实质。如可以专门针对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学生开设会计专业主辅修、双学位班,引导学生朝会计信息化人才方向发展。学生在本科阶段夯实了计算机、会计的知识架构和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后,才能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后备人才。

三是会计信息化教材建设与发展,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30年历程中,会计信息化教材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与特点从面向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软件分析、设计与应用,到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再到面向集团整体应用,不断丰富与完善;财政部2009[6]号文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培训等途径和方式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这为建立长效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指明了方向。目前的学历教育主要有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层次主要是打基础,而研究生层次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属于应用型高级人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为培养这类人才提供了继续学历教育的机会。目前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有在职学习和全日制脱产学习两种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架构开设多门选修课程,让有会计信息化工作实践的人才进一步获得系统的理论深造;对直接从本科进入会计硕士专业学习的学生可设置会计信息化方向,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培训,便于其成长为会计信息化人才。对于没有机会继续学历教育的,可以通过在岗进行专门化的培训提升其能力。由于会计信息化人才是具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的、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资格的评判也可以通过工作岗位这个载体来实现。通过高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组成一体的长效培训机制,各个行业建立起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管理机制,从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四是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特色与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发展改革了会计教学的实践环节,并随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断进步,在夯实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系统优化、整体集成,形成“一体化、开放式、多层次、模块化”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必备条件,而高校目前的现状是会计与计算机高度融合的师资比人才更加奇缺。这类师资除了要具备扎实、系统的会计和计算机的理论功底,同时要有会计信息化的实践经验,相对于“人之成才”来说,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成长更加艰难。目前高校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有不少的改革措施,如师资博士后培养机制、聘用校外经验丰富的、有高级职称或职务的专家做兼职教授(教师)、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等。高校可以通过师资博士后培养机制,会计专业引入计算机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或计算机专业引入会计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做博士后,进行会计信息化

师资的培养;还可以与企业联手,请有会计信息化实践经验的专家做兼职教师,同时将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学校,为年轻教师和学生提供研究课题和实践基地等。这些措施可以暂缓会计信息化师资不足的燃眉之急,同时可以加速促进年轻的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成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在加强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政府监管和技术应用的同时,应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育,进一步优化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型、高级型及国际型”等多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为出发点,以目标设计为动力,知识结构设计为基础,采用科学的培养方法,依托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全程优化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计信息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并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作为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各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首先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上,要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由于各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力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地培养目标。就目前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来看,大致分为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会计信息化技术人才和会计信息化操作人才。各教育培训机构不妨先按照这三种层次来考量,量力而行,准确定位,而不能不顾自身情况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培养出来的都是没特色、没特长的四不象人才。明确培养目标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夯实基础的同时,还要突出特色,以期培养出来的各类型的人才上岗就能灵活应用相关的操作、技术和管理能力。

2、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大力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会计人员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事业不是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光靠各高等院校来培养,不仅周期较长,每一批毕业生都需要3-4年学习时间,而且教学计划一旦确定,调整来相对缓慢,因需而教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也较差。因此,除了高等院校作为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以外,我们还应该发挥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能量,对在职和待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更有效的短期培训,使其能够快速成长为合格的信息化会计人员。

3、企业应加大投入,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会计人才,开发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管理软件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大都可以根据本单位特点进行二次开发。企业内部人员最熟悉自己单位的特点,企业可以从内部选拔一批既懂管理又懂开发、既懂财务又熟悉业务流程的高中级管理人员、IT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及财会人员,重点培养使之成为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造就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精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进而自己升级、开发和维护符合本单位特点的二次开发软件。

总之,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快慢,实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会计信息化人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距离现代信息经济的要求还很远,更需要大量的、综合能力强的信息化人才。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辛苦努力,而且还要有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会计人员、政府的合作和互动。因此,只有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才能实现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3.2 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超过一千万,但他们教育水平、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普遍不高,尚有大部分从业人员无法或不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即使会操作,大多也只停留在会计电算化初级水平上,而满足会计信息化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满足会计信息化素质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传统会计教育在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满足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会计教育水平落后的问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方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需要。综合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教育系统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发展认识不足

目前,从教育系统来看,就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近年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规模及会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发展迅速。会计教学软件、会计核算软件、ERP软件,以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硬件设施条件都已具备。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主要还停留在“电算化”阶段。普遍认为:现在的财务软件或者ERP系统功能已经很全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要会操作财务软件就行。因此,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导向都是停留在“会计软件操作”层次。有的人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要学一点财务软件的操作,会电脑记账就够了;还有的人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些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就够了,会计信息化实现和应用等到工作中摸索自然就会了,殊不知正是这些偏颇的想法和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离,甚至学不能有所用。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是能够依托信息技术和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存货计价等)、会计业务与其他业务整合后在计算机上实现,从而改善组织的运营,并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使会计信息资源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2、只注重传统会计理论研究,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会计人才培养的又一十分重要的方面。目前,许多会计理论工作者只重视传统会计理论的研究,而很少考虑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即使有些学者注意到这一变化了,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做了一些研究,但是也很少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真正使用。要培养会计与计算机高度融合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进行社会科学与理工科的思维方法、自学习方法的训练,并且打下会计与计算机复合型知识架构的较扎实的基础,而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模式很难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首先是国家教委部属高校的专业设置有统一规范,新增专业不容易。尽管这些年来部属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在不断进行改革,如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并打通基础课、主辅修及双学位等,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机制,容易流于形式。另外,非国家教委部属的高校,有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设置一些专业或专业方向。但这些高校大都追求大而全的规模效应,一般大学都设有会计专业、计算机专业等,除了极

少的工科院校设有会计信息化方向外,绝大多数的专业以及课程设置都大同小异。

传统会计理论根深蒂固,而新的会计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局部进行探索和更新,而目前对会计信息化研究深度不足,理论探讨趋于表面化的情况,严重地制约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进程和实际效果。

3、高校会计信息化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

要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需要有一支能将会计与计算机高度融合的师资队伍。目前的师资队伍大多是专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不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的复合知识,尤其缺乏实际研发的经验和能力,不能完全实现人机交互式教学,无法将学生的学和练及时结合起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1)历史欠账。会计信息化在会计专业是新生的研究方向,没有现成的师资。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以社会科学为主的,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中青年教师在计量方法、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知识结构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师徒传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很难改变留校任教教师的思维模式。(2)社会上“浮躁风”的影响。做学问、做研究要静得下心,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急功近利等浮躁因素对学术界有很大影响,更不利于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3)高校教师评价体制导向。教师评价体制是引导教师努力的纲领,目前教师的职称晋升等考评标准都是以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为主,而会计信息化是一门会计与计算机交叉的应用型学科,会计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要按社会科学的评价标准在相关杂志发表论文非常困难,因而,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来从事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和研究的寥寥无几。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众多的高尖端信息技术。纵观国内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大多是在原有传统会计课程的基础上,简单地添加了几门与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程,就认为是在培养综合性会计人才了,而对现代会计与信息化的结合却很少涉及。

2.3.3 如何改革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财政部2009[6]号文已经吹响了我国“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号角,这是一个涉及到各级财政部门、高等院校、继续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庞大的人才建设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制定并实施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以适应国家信息化战略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由于上文提到多种误区的存在,使得多年来会计人才的培养一直游离于社会需求之外,没有达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要克服这一现状,会计信息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政府职能,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自1981年吹响中国“会计电算化”号角以来,我国财政部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及其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如,财政部1995年发布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对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的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培训目标和要求,并将其纳入对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考核指标,促进了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会计电算化教育蓬勃发展,高校开办了电算化会计方向或学历教育,出版了各类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教材,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和人

才培养。

政府主管部门与主管机构应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宏观管理。首先,在制度制定时,应当考虑会计信息化在社会范围及相关专业之间交流的需要,制度中的专业词汇、科目编码、报表列示内容、格式应做到精确、规范、统一,以利于社会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其次,积极组织与开展软件开发行业内的联合与交流,引导软件开发商注重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开自己软件的部分文件结构与数据标准,完善软件的兼容性,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行业发展。同时,引导软件开发商发展自身软件的个性化功能,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核算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会计电算化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进入会计信息化发展期。这一期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才市场的建立,人才培养导向由政府转向市场,“会计信息化人才奇缺”的市场信号早已经敲响,而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和各种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制度、政策、措施还没有跟上,凸现了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的脱节。由于会计信息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学习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和难度,需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作用,尤其是政府的导向作用(如,由财政部门推出“会计信息化资格证”),对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重构会计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夯实会计信息化人才基础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要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和课程设计,建立严谨、科学的学科体系,以适应时代要求。突出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出“双交融”与“双循环”的教学模式。“双交融”,即财务会计与会计信息化两门课程同时开设,使财务会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衔接,相互交融。“双循环”,即将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内容根据实际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分成模块,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循环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把握,适应现代信息化会计工作的需要。如国家教委的部属高校,从大类招生并打通基础课,到主辅修及双学位等,都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在校大学生未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进行规划,加上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情绪的影响,追求主辅修、双学位的形式、看重文凭的学生较多。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课程、建立主辅修、双学位咨询机构,使这类改革创新的培养模式从形式走向实质。如可以专门针对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学生开设会计专业主辅修、双学位班,引导学生朝会计信息化人才方向发展。学生在本科阶段夯实了计算机、会计的知识架构和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后,才能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后备人才。因此,我们设计了会计信息化教育模式的综合系统,如下图所示:

现代会计信息化复合性的特点使得当前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合性特征。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不同用人单位、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培养出多层次、多样化、复合型的能满足管理需要的各级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在教育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高校教育要从培养信息化人才入手,突出会计专业和信息网络知识,精简一般知识性的课程,以节约时间,强化会计与网络技术。例如,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在会计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侧重考虑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档处理和电子表格的制作能力;培养学生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会计软件的安装、调试、系统维护、数据备份等方法;培养学生会计软件的驾驭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利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问题;培养学生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并能根据不同单位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设计出合理的模块或子系统。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操作,还要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得到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作出预测、决策,进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3、建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岗学习为一体的长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

财政部2009[6]号文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培训等途径和方式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这为建立长效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指明了方向: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不是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光靠各高等院校来培养,不仅周期较长,每一批毕业生都需要3~4年学习时间,而且教学计划一旦确定,调整相对缓慢,因需而教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也较差。因此,除了高等院校作为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以外,还应该发挥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在职和待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更有效的短期培训,使其能够快速成长为合格的信息

化会计人员。例如,通过初级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造就一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具有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为促进会计信息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的学历教育主要有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层次主要是打基础,而研究生层次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属于应用型高级人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为培养这类人才提供了继续学历教育的机会。目前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有在职学习和全日制脱产学习两种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架构开设多门选修课程,让有会计信息化工作实践的人才进一步获得系统的理论深造;对直接从本科进入会计硕士专业学习的学生可设置会计信息化方向,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培训,便于其成长为会计信息化人才。对于没有机会继续学历教育的,可以通过在岗进行专门化的培训提升其能力。由于会计信息化人才是具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的、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资格的评判也可以通过工作岗位这个载体来实现。通过高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组成一体的长效培训机制,各个行业建立起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管理机制,从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2.4 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会计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实现会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王军副部长指出:大力推进以“健全一个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个产业”为主要任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会计信息化又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使得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只有从我国社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水平与现状出发,形成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政策指导,业务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用人单位积极配合,广大会计人员踊跃参与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才能逐渐完善各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流程,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从根本上增强各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George H. Bodnar, William S. Hopwood. 会计信息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 朱建国. 会计教育[M] .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3] 杨金钟. 中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问题研究[D] . 2000.

[4] 金光华.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会计信息化定位研究[J] .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 (2) .

[5] 唐志军. 对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J] . 会计之友,2005, (8) .

[6] 焦永梅. 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 96-97.

[7] 元雪芬.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J]. 中国冶金教育, 2009, (6): 33-35.

[8] 王钧. 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J]. 经济师, 2007, (7): 196.

[9] 魏玲. 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实训体系的研究[J]. 会计之友, 2009, (32): 46-47.

[10] 王振武.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7): 95-98.

[11] 丁淑芹. 高等院校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J]. 会计之友, 2010, (15): 114-115.

[12] 王庆春, 黄培.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革思路[J]. 经济师, 2008(1).

[13] 王振武. 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构建[J]. 会计之友: 下旬刊, 2009(12).

[14] 王振武.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能的演变与发展[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6).

[15] 赵连静. 基于ERP沙盘平台的会计实训体系[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2).

[16] 田金玉. 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改革取向的思考[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6(2)

[17] 胡建华. 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9): 43- 44.

[18] Tian, J. Y.. Thinking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alization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J]. Journal of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2006, 20(2): 85-89. [19] Derudder, B., Witlox, F.. Assessing central places in a global age: on the networked localization strategies of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4, 11(3): 171-180.

[20] Bowonder, B., Miyake, 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Japanes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J]. Futures, 1990, 22(1): 21-4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