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学期末资料整理(1)

病理学期末资料整理(1)

病理学期末资料整理(1)
病理学期末资料整理(1)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 (名解)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选择)分类⑴生理性萎缩可见于①青春期后胸腺萎②生殖系统中卵巢、子宫及睾丸的更年期后萎缩。

2. (名解)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选择)分类:⑴代偿性肥大:(器官工作负荷↑)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单侧肾切除→另侧肾肥大、运动员的骨骼肌肥大

⑵内分泌性肥大:(激素↑)如:垂体瘤→巨人症、跂端肥大症、妊娠时子宫平滑肌肥大

3. (名解)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选择)分类:⑴生理性:如:女性青春期乳腺上皮的增生⑵病理性:常见于激素过多或生长因子过多如:雌激素水平过高→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功能性出血

4.(名解)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名解)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 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6.(名解)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7.(名解)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掌握)坏死的基本病变: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8. (名解)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表三种类型坏疽的比较

9.(掌握)坏死的结局:⑴溶解吸收⑵分离排出⑶机化与包裹⑷钙化

10.(名解)凋亡:是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细胞自身基因调节有关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

第二章损伤与修复

1.(名解)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名解)肉芽组织的作用: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名解)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又称静脉性充血。

2.(掌握)淤血的后果:①引起淤血性水肿②淤血性出血③出现淤血性硬化

3.(名解)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份凝集

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成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成为血栓。

4.(掌握)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

5.(掌握)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膜瓣变形;广泛性出血

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7.(掌握)栓子运行的途径:①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②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③门静脉

系统栓子

8.(名解)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

梗死。

9.肺淤血的病理变化(简答)P40

肉眼:质地变硬,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镜下:(1)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伴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

(2)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可见肺泡壁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有水肿液及出血,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10.肝淤血的病理变化(简答)P40

(1)急性肝淤血:

肉眼:肝脏体积增大,呈暗红色。

镜下:小叶静脉和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严重时可有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靠近肝小动脉的肝细胞,缺氧程度较轻,出现肝脂肪变性。

(2)慢性肝淤血:

肉眼:小叶中央区淤血呈暗红色,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出现槟榔肝。

镜下:小叶中央肝窦高度扩张淤血、出血、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消失。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胞质可见多个脂肪空泡。

(了解)临床病理联系:如果严重的长期的肝淤血,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网状纤维塌陷后胶原化,肝窦旁的细胞增生,合成胶原纤维增多,加上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致使整个肝脏的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形成淤血性肝硬化。与门静脉肝硬化不同,淤血性肝硬化的病变较轻,肝小叶改建不明显,不形成门脉高压和不产生肝功能衰竭。

第四章炎症

1.(名解)炎症: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动物针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

2.(名解)伪膜性炎: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黏膜者,由渗出

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称为伪膜性炎。

3.(名解)蜂窝织炎: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4.(名解)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

的腔。

5.(名解)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

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败血症

6.(名解)慢性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点。所谓肉芽肿

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第五章肿瘤

1.(名解)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

2. (名解)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3.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三种: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4.(名解)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5.(名解)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细胞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的疾病或病变称为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6. (名解)非典型增生:指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形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肿瘤的一些病变。

7. (名解)原位癌: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有时也称为上皮内癌。

9.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1)脂纹脂斑肉眼观:动脉内膜表面,黄色条纹或斑点;

镜下观:位于动脉内膜,由大量胞浆内含脂质的泡沫细胞聚集形成

(2)纤维斑块肉眼观:黄色或淡黄色不规则斑块,瓷白色纤维斑块

镜下观:斑块表层纤维帽;斑块深层泡沫细胞、脂质、平滑肌C 、炎症C (3)粥样斑块肉眼观:灰黄色斑块

镜下观:纤维帽、坏死碎片、胆固醇结晶、钙盐沉积、肉芽组织增生(4)继发性改变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坏③血栓形成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病变有哪些?造成的后果?

①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破裂可使斑块突然肿大,使病变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②溃疡形成,纤维帽破裂,粥样物质逸入血流,表面可形成粥瘤性溃疡,入血的粥样物质可形成胆固醇栓子,引起栓塞。

③血栓形成,粥瘤性溃疡的表面易形成附壁栓塞,加重血管腔阻塞,脱落后可导致栓塞。

④钙化,粥样斑块内易发生钙盐沉着而钙化,使管壁变硬、变脆。

⑤动脉瘤形成,斑块底部的中膜SMC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压力的作用下,动脉壁局部膨出形成动脉瘤,其破裂可造成大出血。

2. (名解)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3. (名解)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4.(名解)心肌梗死: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5. (掌握)好发部位:左前降支(50%)---左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

右冠状A(约25%)--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与右室

左冠状A旋支(少数)----左室侧壁、膈面、左心房

6. (掌握)高血压: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被定为高血压。

7. (掌握)原发性高血压:分为缓进型(良性)高血压和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8. (掌握)缓进型(良性)高血压

(1)功能系乱期:主要病变:全身细小动脉的间歇性痉挛。临床症状:间歇性头痛、头晕等症状;血压升高呈波动性。结局:治疗效果最佳,可完全治愈

(2动脉病变期:

①细动脉硬化:病变:内皮下出现大量红染均质物质;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机制:细动脉痉挛→内皮间隙↑血浆蛋白渗入;内皮细胞、中膜平滑肌C分泌细胞外基质、玻璃样变;→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

②小动脉硬化: 病变:内膜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C增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③大动脉硬化:常伴发AS病变。

(3)内脏病变期:

①心脏病变:主要累及左室(高血压性心脏病);表现: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严重时可发心力衰竭。

②肾脏病变: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镜下观:a.受累的肾单位缺血 变性坏死,纤维化及玻变;

b.相对正常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c.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C浸润

③脑

A高血压脑病脑水肿:机制:脑细小A.病变,局部缺血→CAP通透性↑,引起脑水肿;→高血压脑病:颅高压; 高血压危象:CNS功能障碍加重

B脑软化:机制:脑细小动脉硬化或痉挛→供血区缺血、梗死、液化;→质地疏松,呈筛网状软化灶。

C脑出血:最严重并发症。

好发部位:基底节、内囊;其次为大脑、白质、脑干

原因:常见于豆纹动脉、微小动脉瘤破裂

(4)视网膜轻度:血管迂曲、苍白,呈银丝样改变

中度: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

严重: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和出血,可出现视物模糊。

9. (掌握)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发病率:占原发性高血压的5%左右,少数由良性而来。

年龄:多见于青壮年,

特点:起病急、进展快、血压异常升高明显,常超过230/130mmHg。

10.(名解)风湿小体:由风湿细胞、纤维素样坏死及少量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成圆形或梭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1.(名解)肺炎:通常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3.(论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性炎渗出为主的炎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①病因:肺炎链球菌(Ⅲ型)少见的有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②诱因:受寒、感冒、过度疲劳、慢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

病理变化:

(1)充血水肿期:第1-2天

镜下:①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②肺泡腔有大量浆液、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肉眼:肺叶肿胀,暗红色。

临床病理联系:①症状:寒战,高热,咳嗽。②体征:湿性罗音

③X线片:片状分布的模糊阴影

(2)红色肝变期:第3-4天

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红细胞及纤维素渗出,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肉眼:肺叶肿大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

临床病理联系:①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②体征:紫绀、浊音③X线片:大片致密阴影

(3)灰色肝变期:第5-6天

镜下:大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迫,肺泡腔几乎很少红细胞。肉眼:肺叶肿胀,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

临床病理联系:症状:缺氧症状改善,咳铁锈色痰逐渐转为黏液脓痰。

(4)溶解消散期:1周后

肉眼:实变病灶消失,肺组织质地变软。

机制:中性粒细胞坏死→释放蛋白溶解酶将纤维素溶解、病原体被吞噬溶解。

临床病理联系: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胸部x线检查回复正常

并发症:

(1)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时若某些患者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称之。

(2)肺脓肿及脓胸(3)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4)中毒性休克

4. (简答)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

小叶性肺炎:是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

病理变化:

(1)肉眼: 双肺表面和切面散在分布灰黄、质实病灶,以下叶和背侧多见。

(2)镜下:①细支气管壁(病灶中心)充血水肿、伴中性粒C浸润,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管

腔内有脓性渗出物。②支气管周围肺泡充血,或出现脓性渗出物③病灶间肺泡可有充血、代偿性肺气肿。

临床病理联系:

⑴咳嗽、粘液脓性痰:炎症刺激支气管粘膜

⑵缺氧、呼吸困难:肺泡通气减少,换气障碍

⑶检查:双肺散在湿罗音。X线检查:肺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

并发症:(1)呼吸衰竭(2)心力衰竭(3)肺脓肿、脓气胸、脓毒败血症(4)支气管扩张症

8.(名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慢性支气管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其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损伤,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9.(简答)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1)呼吸道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再生是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发生鳞状上皮细胞化生;(2)黏膜下腺体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导致分泌黏液增多;(3)管壁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4)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软骨可变性、萎缩或骨化。

临床病理联系:1、咳嗽:泡沫痰及炎症刺激支气管粘膜

2、咳痰: 白色粘液痰;粘液脓性痰;

3、气喘:粘膜水肿、粘液渗出物阻塞、平滑肌痉挛 支气管腔狭窄。

4、体征: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干、湿罗音,阻塞性通气障碍,

10.(名解)支气管扩张症:是以肺内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11.(名解)肺气肿: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13.(简答)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变化:肉眼观:体积膨大,边缘钝圆,色灰白,质软弹性差,指压后压痕不易消退。

镜下观:(1) 肺泡扩张,间隔变窄,肺泡间隔断裂形成囊腔。(2) 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3)小、细支气管慢性炎症。

临床病理联系:(1)咳嗽、咳痰;呼气性呼吸困难(2)桶状胸,过清音(3)胸片,肺功能检查17.(掌握)肺癌病理变化:

(1)大体类型:

①中央型:最常见(60~70%),位于主或叶支气管以上肺门部位;环绕癌变支气管的巨大

肿块;肿块不规则,灰白色,周围可有卫星灶。

②周围型:肿瘤位于段以下支气管,与支气管关系不明显;位于肺叶周边近脏层胸膜,

可侵犯胸膜;呈球形或结节状,无包膜,与周围肺组织界限较清晰。

③弥漫型:肿瘤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沿肺泡管、肺泡生长,浸润肺大叶甚至全肺叶

呈肺炎样,或为多数小结节状散布于肺内。

(2)组织学类型

①鳞状细胞癌②腺癌③腺鳞癌(混合性癌)④小细胞癌⑤大细胞癌

18.(名解)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肺内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名解)结核球:又称结核瘤,是指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5 cm。

(名解)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及其淋巴细胞和外周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又称结核性肉芽肿。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物。

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1.(了解)急性胃炎有以下四种:(1)急性刺激性胃炎(2)急性出血性胃炎(3)腐蚀性胃炎(4)急性感染性胃炎

2.(名解)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胃窦部最常见。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P169 类型:

(1)(简答)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变化(肉眼观、镜下观)?

肉眼:多灶性或弥漫状

胃镜:病变部位胃黏膜充血、水肿、呈淡红色,可伴有点状出血和糜烂,表面可有灰黄或灰白色黏液性渗出物覆盖。

镜下:①病变主要位于黏膜浅层上三分之一②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浸润、浆细胞浸润

③固有腺体保持完整。

(2)※(简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肉眼观、镜下观)?

肉眼观:①正常胃粘膜桔红色→灰色或灰绿色②萎缩区黏膜明显变薄,与周围界限清楚③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镜下观:①胃黏膜变薄,腺体变小,数目减少,有囊性扩张②固有膜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③出现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

(3)(了解)慢性肥厚性胃炎

(4)(了解)疣状胃炎

3.(名解)消化性溃疡病:是以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多见成人。(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P171

4.(简答或论述)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

(1)肉眼观:①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部,尤见于胃窦部②胃溃疡通常1个,圆或椭圆,直径2.5cm以内③边缘整齐,形如刀切④底部平坦洁净,溃疡可深达肌层至浆膜层⑤周围粘膜皱襞呈放射状集中

(2)镜下观: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为四层:①渗出层②坏死层③新鲜肉芽组织层④瘢痕层

(3)瘢痕底部小动脉因炎症刺激常有增值性动脉内膜炎,是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有血栓形成,因而可有造成局部供血不足,妨碍组织再生使溃疡不易愈合。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断裂及小球状增生,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之一。

(4)并发症:①出血(约占患者10%-35%):溃疡底部血管破裂,呕血、柏油样大便、休克

②穿孔(约占患者5%):十二指肠溃疡因壁教薄更易发生穿孔,穿孔引起腹膜炎。

③幽门狭窄(约占患者3%):经久的溃疡行成大量瘢痕,引起幽门狭窄,出现反复呕吐。

④癌变(一般小于1%)

(5)临床病理联系:周期性上腹部疼痛,疼痛夜甚,反酸、嗳气等。

5.(名解)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6.(填空或选择)肝细胞变性分为细胞水肿、嗜酸性变。

7.(填空或选择)肝细胞坏死分为嗜酸性坏死、溶解性坏死。溶解性坏死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

8.普通型病毒肝炎

(一)、急进(普通型)肝炎最常见,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肉眼观:肝脏肿大,质地较软

镜下观:(1)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为主;(2)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有散在的点状坏死和嗜酸性小体;(3)肝细胞再生;(4)汇管区及肝小叶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1)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2)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等(3)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4)黄疸

结局(1)完全恢复(2)发展为慢性肝炎(3)演变成重型肝炎(4)病毒携带者(二)、慢性(普通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半年以上者

(1)轻度慢性肝炎: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坏死。

(2)中度慢性肝炎:中度碎片坏死

(3)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的碎片坏死与大范围的桥接坏死。

9.肝硬化:是由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慢性肝脏疾病。

10.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11.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P182

12.(简答)门脉性肝硬化病理变化?

肉眼观:早期: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硬 ;晚期: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 ;表面:结节状或颗粒状 ;切面:圆或类圆结节直径<1.0cm,大小较一致,周围为增生纤维条索包绕。

镜下观: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被假小叶取代。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特点:①肝细胞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再生。②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出现两个以上。③假小叶周围有宽窄较一致的纤维间隔,小胆管增生,淋巴单核细胞

13. (掌握)门脉性肝硬化临床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症主要表现:①慢性淤血性脾大:脾功能亢进②腹水③侧支循环形成a.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呕血b.直肠静脉(痔静脉)丛曲张→便血c.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海蛇头④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不良等症状。

(2)肝功能障碍主要表现:①蛋白质合成障碍:血浆白蛋白↓,球蛋白↑②出血倾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破坏。③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男性乳腺发育,睾丸萎缩;女性月经不调、不孕;蜘蛛痔,肝掌。④胆色素代谢障碍:黄疸。⑤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的精神神经综合症。表现:性情行为改变,定时定向障碍,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谵望,昏迷。

14. (掌握)食管癌病理变化:好发于三个生理狭窄部,以中段最多见,其次下段,而上段最少。

(1)早期癌: 肉眼观癌变处黏膜轻度糜烂或表面呈颗粒状、微小的乳头状,x线钡餐仅见管壁轻度局限性僵硬或正常。

镜下绝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

(2)中晚期癌出现吐咽困难。根据肉眼形态分为四型: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镜下中国人食管癌患者中组织学类型约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次之。

15. (掌握)胃癌:好发于胃窦部的小弯侧

(1)早期胃癌大体分袂为以下三种类型: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2)中晚期胃癌肉眼形态分为以下三型:息肉型或蕈伞型、溃疡型、浸润型。

(3)镜下组织类型主要为腺癌。

16. (掌握)大肠癌:好发部位以直肠最多见(50%)

肉眼观大体形态分为四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

镜下组织类型主要为腺癌

17.(名解)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肉眼观:(1)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3cm的原发性肝癌。形态特点: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

(2)晚期肝癌: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大体形态分以下三型:巨块型、多结节型、弥漫型。镜下有以下三种组织类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细胞型肝癌。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1. (名解)肾小球疾病:又称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伤和改变为主的一组疾病。(1)基本病理变化(掌握):

①细胞增多: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可有炎细胞浸润。

②基膜增厚:基膜本身增厚,也可为基膜免疫复合物沉积

③炎性渗出和坏死:肾小球内炎细胞和纤维渗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④玻璃样变和硬化:各型肾小球肾炎的最终结局。

⑤肾小球和间质改变:肾间质发生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时相应肾小管萎缩或消失,间质发生纤维化。

(2)临床表现:主要是尿改变:①尿量:a少尿、无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尿毒症b 多尿、夜尿;②尿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临床表现类型:①急性肾炎综合征②急进性肾炎综合征③肾病综合征④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⑤慢性肾炎综合征

2.(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病变特点: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b主要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

c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又有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

e又分为链球菌感染后性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病理变化:

肉眼:两肾稍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称大红肾,蚤咬肾

镜下: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管腔内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管型。间质充血、水肿并有炎细胞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急性肾炎综合征,出现明显血尿、低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常伴有血尿素氮升高。

3. (掌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又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组织学特征是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故又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变化:

肉眼:两肾体积增大,色苍白,表面有点状出血,切面皮质增厚

镜下:①肾小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炎细胞浸润。②肾小管生皮细胞变性,发生玻璃样变,部分细胞萎缩或消失③肾小管上皮变肾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发生纤维化

临床病理联系: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等症状。

5.(掌握)膜性肾小球病

病理变化:

肉眼观:两肾肿大,颜色苍白,有“大白肾”之称

镜下观: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基底膜增厚,丁状突起,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

临床病理联系:肾病综合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6. (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变化:

肉眼:双肾脏变小,表面呈弥漫性颗粒状。切面皮髓分解不清。

镜下:部分肾单位萎缩、纤维化,部分代偿性肥大、扩张。细小动脉硬化,间质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炎综合症,表现为多尿、夜尿,贫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第十五章传染病

1. (名解)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见慢性肉芽肿病,肺结核最常,也可见于全身各器官。

3.(掌握)结核病

基本病理变化:

(1) 以渗出为主的病变,早期;机体抵抗力低, 菌量多和毒力强,变态反应强时,主要表现浆液性或浆液性纤维性炎。

(2) 以增生为主的病变,机体抵抗力较强, 细菌量少,毒力较低,免疫反应较强,形成结核结节(具有诊断意义)。

(3) 以坏死为主的病变:结核杆菌数量多和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变态反应强烈时,

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归规律:(1)转向愈合:①吸收、消散②纤维化、钙化(2)转向恶化:①浸润进展②溶解播散

(参考下表)

机体状态结核杆菌病理特征

病变免疫力超敏反应菌量毒力

渗出为主低较强多强浆液性或

浆液纤维素性炎增生为主较强较弱少较低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低强多强干酪样坏死

4.(掌握)肺结核病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

(1)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名解)原发综合征:即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核,X线呈哑铃状阴影,大部分病灶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2)继发性肺结核病可分为:

①局灶性肺结核:

②浸润性肺结核

③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④干酪性肺炎“百日痨”“奔马痨”

⑤结核球(名解)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界限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⑥结核性胸膜炎

《病理学》复习重点浙江中医药

第一章疾病概论 健康: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条件下,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损伤和抗损伤的异常生命活动。 病理过程:在不同疾病中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的综合过程。 病理状态:发展缓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理过程的后果。 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分类: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机体必须物质缺乏/过多、遗传性、先天性、免疫性、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诱因:在疾病条件中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损伤/抗损伤、因果关系、局部/整体关系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分子 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时期、转归期 脑死亡标准:自主呼气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瞳孔放大、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管灌流停止 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人体病理学研究(ABC):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常用)、3细胞学检查 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病理观察方法: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 分子病:由于DNA遗传物质改变,使蛋白质结构和数量异常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 细胞适应的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刺激而存过的过程。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 【生理性(代偿性、功能性)、病理性原因:营养不良、压迫、废用、神经、内分泌】 1心脏:心壁变薄,心尖锐,冠状动脉弯曲明显 2大脑:脑沟深,脑回窄平 3脂褐素:在萎缩心肌及肝细胞核两端或周围存在的未被自噬泡分解的富含磷脂的褐色颗粒肥大: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受刺激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1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化生肠上皮 3骨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 损伤:细胞、组织、器官不能耐受内外环境中的有害因子的刺激。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导致细胞质、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由于缺氧、感染、中毒,胞质水分增多体积增加。 ·颗粒变性:细胞弥漫性肿胀,胞质可见细小红染颗粒 ·气球样变:重度水肿的胞质淡染、清亮,常见于肝 2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锇酸——黑色,苏丹Ⅳ——橘红色) ·肝脂肪变:(脂肪变)胞质空泡、空泡边缘整齐、胞核推向一侧 ·虎斑心:脂肪变的心肌,与未脂肪变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似虎斑 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细动脉壁或胞内,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结缔组织:灰白色、均质半透明、坚韧的索状、片状 ·细动脉壁:均质红染蛋白质蓄积,血管壁增厚变硬,内膜基质增多 ·胞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浆细胞、酒精肝病干细胞的Mallory小体 4黏液性样变:间质出现黏液蓄积 5病理性钙化:骨、牙以外的组织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磷酸钙、碳酸钙),肉眼白色块状颗粒,HE染色成蓝色颗粒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已整理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疾病: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动物机体发生的损伤和抗损伤过程,损伤占主导地位。 2.出血:血液(红细胞)流出血管或心腔之外称为出血。 3.出血性浸润:血液进入组织间隙,叫做出血性浸润。 4.贫血:循环血液总量减少或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低于同龄、同性别健康动物的正常值,称为贫血。 5.营养不良性贫血:因营养物质(造血必须原料)缺乏而引起的贫血称营养不良性贫血。 6.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9.水肿:过多的水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10.浮肿:皮下水肿称为浮肿。 11.积水:大量液体积聚在浆膜腔时,称积水或积液。 12.脱水:机体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水和电解质的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而引起体液总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现象,称为脱水。 13.等渗性脱水:机体失水、失钠比例大致相等,又称混合性脱水。 14.高渗性脱水:以水分丧失为主,盐的丧失较少的一种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单纯性脱水。 15.代射性酸中毒:由于代谢障碍引起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碱性物质(碳酸氢根)大量丧失,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称代谢性酸中毒。 21 22 23.坏疽:是组织坏死后受到环境感染引起的继发性变化。 24.代偿: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动物机体一些组织、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或组织结构遭受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改变进行代替、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 25 26 27.再生:体内细胞或组织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细胞分裂增殖进行修补的过程,称为再生。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E ) A.肠系膜动脉 B.门静脉 C.肾动脉 D.脑动脉E、肺动脉 2、下列哪些器官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B ) A.心、肝 B.心、脑 C.心、肺 D.肺、肠E、脾、肾 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肿瘤性生长( E ) A.常形成肿块 B.生长旺盛 C.相对无限制生长 D.增生过程中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 E、细胞分化成熟能力降低 4、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 C ) A.肿瘤生长方式 B.肿瘤的生长速度 C.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D.肿瘤是否转移E、肿瘤的阻滞结构 5、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C ) A.细动脉玻璃样变 B.中层动脉硬化 C.大动脉粥样硬化 D.中动脉粥样硬化E、微动脉粥样硬化 6、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C ) A.脾大 B.腹水 C.肝掌 D.“海蛇头”现象E、消化不良 7、乳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A ) A.外上象限 B.外下象限 C.内上象限 D.内下象限E、乳头部 8、绒毛膜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 C ) A.脑 B.肝 C.肺 D.骨E、肾上腺 9、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或形成桥接坏死见于( C )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度肝炎 D.急性普通型肝炎E、慢性轻度肝炎 10、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C ) A.代谢性碱中毒 B.低钾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钠血症E、高

钠血症 11、低钾血症可出现( B ) A.反常性碱性尿 B.反常性酸性尿 C.中性尿 D.酸性尿E、碱性尿 12、缺氧、中毒、感染等引起水肿主要因为( D ) A.钠水潴留 B.毛细血管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淋巴回流障碍 13、水肿和水中毒的相同点是( B ) A.低钠血症 B.细胞外液增加 C.细胞内液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E、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14、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C ) A.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B.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碳氧血红蛋白化验阳性 D.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l E、血液中血红蛋白量小于7g/dl 15、急性肾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E ) A.氮质血症 B.低钠血症 C.水中毒 D. 代谢性酸中毒E、高钾血症 二、多项选择题(2题,每题2分,共4分) 1、休克晚期可发生(ABCDE ) A.心力衰竭 B.肾衰竭 C.休克肺 D.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E、脑水肿、颅内高压 2、肝性脑病的诱因有(ABCDE ) A.上消化道出血 B.感染 C.便秘 D.不当使用镇静、止痛、麻醉类药物E、高蛋白饮食 三、填空(27空,每空1分,共27分) 1、适应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损伤主要有(变性)和(坏死)。 2、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病理学讲义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本单元思路 重点内容: 溃疡、肝炎、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 肝癌的肉眼和组织学分型 复习方法:表格对比记忆法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 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点25%,十二指肠溃疡占70%,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5%。 一、病理变化 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直径多在2.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溃疡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溃疡的分层(重要!) 二、并发症 (一)幽门梗阻:约发生于3%的患者,是长期慢性溃疡所形成的大量瘢痕致使幽门狭窄。 (二)穿孔:约发生于5%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疡。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三)出血: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发生于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物或排黑便。 (四)癌变:主要见于长期胃溃疡病的患者。癌变率仅1%或1%以下。癌变之溃疡体积增大,边缘隆起而不整齐,溃疡底污秽常有较多坏死组织。 2001-3-43.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胃十二指肠溃疡 B.门静脉高压症 C.应激性溃疡 D.胆道出血 E.胃癌 【答疑编号21070101】 答案:A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 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以肝细胞的弥漫性变质性炎(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变化。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病理学复习资料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完整编辑版)

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6.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1、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左心衰竭严重肺淤血时,漏出到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将其分解为橙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由于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心力衰竭时,故称之为心力衰竭细胞。

病理学基础 期末考试总复习

病理学 一、判断题(共20题) (T)1、病理学是界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T)2、心冠状动脉弯曲如蛇行状,说明心脏已发生萎缩。 (T)3、化生能增强该组织对某些刺激的抵抗力,但却又丧失其原有组织的功能。 (F)4、气球样变常发生在严重的肝脂肪变性时。 (T)5、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伴有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色,称为坏疽。 (T)6、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机化。 (F)7、早期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丰富,所以对痛觉灵敏。 (F)8、“绒毛心”是心包腔的化脓性炎症。 (T)9、脓肿向体表及自然管道穿破,形成沟通两侧的管道叫瘘管。 (T)10、外科缝线、滑石粉等残留在组织内,常可引起局部巨噬细胞增生。 (T)11、肿瘤的转移是实质转移,间质不转移。 (F)12、铁锈色痰是由于肺泡腔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F)13、红色肝样变期的肺泡有大量纤维素。 (F)14、风湿病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化脓性炎症。 (T)15、风湿病主要病变特点是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和风湿小体的形成。 (T)16、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单位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T)17、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征为肾小球囊壁层上皮增生形成大量新月体。 (F)18、肾盂肾炎是肾盂及肾间质及肾小管的增生性炎。 (T)1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外观混浊呈脓性。 (F)20、阿米巴痢疾肠壁病变粘膜层产生液化性坏死较粘膜下层严重。 二、选择题 1、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B) A、自主心跳停止;B、自主呼吸停止;C、自主心跳、呼吸停止;D、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2、坏死的形态学改变主要标志是(C) A、细胞体积肿胀; B、细胞内水分的增多; C、细胞核的固缩碎裂溶解; D、细胞浆的浓缩、红染。 3、肺结核病干酪样坏死液化,经支气管咳出后可形成(A) A、空洞; B、溃疡; C、糜烂; D、窦道。 4、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C) A、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 C、炎细胞; D、细胞外基质。 5、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最常栓塞在(B) A、脑; B、肺; C、肝; D、心。 6、栓塞最常见的为:(C) A、羊水栓塞; B、气体栓塞; C、血栓栓塞; D、脂肪栓塞。 7、股静脉内血栓脱落后,随血液运行阻塞于肺动脉的过程,称为:(D) A、血栓; B、血栓形成; C、血栓栓子; D、血栓栓塞。 8、炎症渗出的白细胞中,常见于急性炎症的为(C) A、浆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9、炎症的血道扩散中,血液中只有毒素并无细菌的为下列哪种(D) A、菌血症; B、脓毒败血症; C、败血症; D、毒血症。 10、脓细胞指的是:(C) A、变性坏死的巨噬细胞; B、变性坏死的淋巴细胞; C、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D、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细胞。 11、诊断肿瘤良恶性程度的组织学依据是(C) A、肿瘤有无包膜; B、肿瘤细胞体积; C、细胞异型性和分化程度; D、细胞排列紊乱程度。 12、常见水肿中,见于身体下垂部的为(A)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适应的类型,化生的概念及其意义 (1)适应的类型: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化生的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发生于同源细胞之间。 (3)化生的意义:适应性过程、但失去原有功能。有可能继发肿瘤。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1.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肉眼:器官和组织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褐、质地变韧、边缘变锐、包膜增厚、皱缩。光镜: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某些实质细胞内脂褐素沉着。 电镜:细胞器减少,可见残存小体。 (二)损伤的类型 (1)可逆性损伤: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叫可逆性变化,也叫变性。分类如下: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粘液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细胞水肿(水变性):即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加。 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细胞之内。 (2)不可逆性损伤:当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可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 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以细胞核改变为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分类如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机化与包埋钙化。 1.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细胞水肿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感染、缺氧、中毒等原因致线粒体损伤,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使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蓄积。 好发部位:线粒体丰富、代谢旺盛的实质器官(心、肝、肾)细胞。 形态学:肉眼:受累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外翻,颜色变淡。光镜: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红染细颗粒状物或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 (一)按再生能力细胞的分类 (1)不稳定细胞:如表皮、淋巴细胞。经常受到损伤,再生能力相当强。 (2)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偶尔受到损伤,较强的再生能力。 (3)永久性细胞:神经、骨骼、心肌细胞,不包括神经纤维。不易受到损伤,再生能力差。

山农成人教育 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充血是指由于___________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 3、梗死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4、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 5、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 6、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同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 7、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与肿瘤的性质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8、槟榔肝形成是由于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和________________。 9、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交替形成红白相间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出血是指血液流出__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过程,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内称内出血。 12、脑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非化脓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和变态反应性脑炎。 13、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四类 14、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和________________。 15、镜检坏死组织的细胞核主要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和三方面的变化。 16、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________________。 17、栓塞的类型主要有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栓塞和其他栓塞。 18、缺氧的类型有四种,低张性缺氧、血源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和 ______________。 19、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0、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 ______________和低渗性脱水。 二、选择题 1、血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发生()

病理学复习 ()

病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 A.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B.慢性支气管炎时,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C.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D.慢性宫颈炎时出现糜烂腺E.骨化性肌炎时出现骨 组织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B.增生C.萎缩D.化生E.变性 ()3.肝小叶中央性脂肪变性常见于: A.磷中毒 B.慢性肝淤血 C.乙型肝炎 D.慢性酒精中毒E.肝硬化 ()4.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属于 A.干酪样坏死B.凝固性坏死C.液化性坏死D.坏疽E.脑梗死 ()5.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可发生于结缔组织B.可发生于血管壁C.可发生于浆细胞D.可发生于肝细胞E.可发 生于远曲肾小管上皮 ()6.下列哪一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心肌梗死B.肠梗死C.淋巴结干酪样坏死D.脚坏疽E.脑脓肿 ()7.下列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 A腺上皮细胞B间皮细胞C表皮细胞D平滑肌细胞E.神经细胞 ()8.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 A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B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C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 D新生毛血细管和巨噬细胞E新生毛细血管和炎细胞 ()9.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 A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C多呈楔形、 灰白色,界限不清楚 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E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10.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血栓是: A混合血栓B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D层状血栓E.透明血栓 ()11.脂肪栓塞易发生于 A.潜水作业时B.分娩时C.输血时D.外伤骨折时E.静脉注射时 ()12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 A.肉芽组织形成 B.静脉血栓阻塞 C.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 D.组织增生 E.组织变质 ()13.气管白喉的渗出物成份主要为: A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组织B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C纤维素、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E粘液、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 ()14.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 A.浆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 ()15.下列哪种疾病为变质性炎症? A蜂窝织炎性阑尾炎B绒毛心C细菌性痢疾D病毒性肝炎E小叶性肺炎 ()16.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解释是: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疾病: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过程,集体因自稳调节紊乱出现一系列功能 、代谢和形态改变的异常生命活动。 2、脑死亡:集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包括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3、健康:没有疾病和痛苦,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4、病理过程:也叫基本病理过程,或典型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肯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1、水中毒:有叫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为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9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1、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2、漏出液(transudate):体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含量低于2.5g/%、细胞数少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 3、渗出液(exudate):体液比重比重高于1.018、蛋白含量可达3g/%~5g/%,细胞数大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 1、代酸: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引起的血浆HCO3-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呼酸:CO2排出障碍或CO2吸入过多,引起血浆血浆H2CO3浓度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3、代碱: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的血浆HCO3-增多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4、呼碱:肺通气过度引起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血氧含量减少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组织缺氧。此时动脉血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 2、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3、低张性缺氧(hypotensive hypoxia):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氧饱和度降低,组织供氧不足,又称或缺氧性缺氧。 1、发热(fever):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临床上以体温升高0.5℃为标准。 2、过热(hyperthermia):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散热障碍或产热器官功能在异常,导致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蘅而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3、内生致热原(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够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4、内毒素(endotoxin)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细菌致热原(bacterial pyrogen)。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它由3个部分组成:O-特异侧链、核心多糖和脂质A。其中脂质A是致热的主要成分。 1、细胞凋亡: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村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2、凋亡小体: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内陷,将细胞自行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小体,这种小体有完整膜结构,含部分细胞质、细胞器和破碎的细胞核成分。 1、应激:机体在应激原作用下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热休克蛋白(HSP):热应激或其他应激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他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非分泌型蛋白质。 1、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使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引起以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和凝血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过由于微血管堵塞、凝血因子消耗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及贫血。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DIC时,微血管病变引起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因为受到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切割、挤压而引起破裂。外周血中出现各种裂体细胞。 1、休克(shock):各种强力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急性循环衰竭,

病理学相关考试资料

(一)心力衰竭的定义: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1) 心力衰竭发病的基本机制是心肌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2)发病的关键环节是心输出量减少;(3)心泵功能与代谢需要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五)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基本的发病机制包括: 1、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 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2)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能量生成障碍能量利用障碍 (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胞外Ca2+内流障碍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肌浆网钙处理能力(摄取、储存、释放)障碍 2.心肌舒张功能异常 (1)钙离子复位延缓(2)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3)心室顺应性降低(4)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3、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可使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协调性遭到破坏,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六)机体主要的代偿反应有: 1、心脏代偿反应 (1)心率加快,这是一种快速代偿反应。 (2)心脏扩张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扩张分两种类型: 紧张源性扩张:这是心力衰竭一种有价值的代偿方式。 肌源性扩张:肌源性扩张已丧失代偿意义。 (3)心肌肥大心肌肥大是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当心肌肥大达到一定程度如成人心脏重量超过500克,或左室重量超过200克时,心肌细胞还可有数量上的增多。心肌肥大有两种类型: 心肌向心性肥大:长期压力负荷过大(如: 高血压病),引起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腔无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称为心肌向心性肥大。 心肌离心性肥大:长期容量负荷增加(如: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引起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脏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称为心肌离心性肥大。 2、心外代偿反应:(1)血容量增加(2)血流重分布(3)红细胞增多 (4)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3、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七)心衰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1、肺循环充血 临床上,肺循环充血的主要表现是: 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1)呼吸困难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劳力性呼吸困难;②端走呼吸;③夜间阵发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A型单项选择题 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B.淋巴细胞 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B.乙型脑炎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E.嗜中性粒细胞 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 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A.蜂窝织炎 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E.白细胞渗出只见于急性炎症早期 10.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D.慢性炎症11.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C.畸胎瘤 12.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B.瘤细胞呈巢状 13.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D.肿瘤的异型性 1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C.结核瘤 1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C.乳头状瘤 16.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D.恶性间质瘤17.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B.火山口状溃疡18.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组织的继发改变 E.恶性变 19.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20.肿瘤的特殊性决定于:A.肿瘤的实质 21下列有关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间质血管丰富,显著充血。 2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结节具有完整包膜 23.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D.有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 24.导致甲状腺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B.缺碘 25.关于单纯性甲状腺肿.下列的记述哪一项是正确的?D.一般不伴有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 26.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A缓进型高血压时的微、小动脉) 27.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D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28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 E肺褐色硬化) 29.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脏器是( C脾、心、肾) 30.24岁男性患者,车祸时发生右大腿骨粉碎性及开放性骨折,在送往医院途中,该患者出现面部青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而亡,其最可能的死因是(C脂肪栓塞) 31.炎症的基本病变是(B变质、渗出、增生) 32.以中心粒细胞侵润为主的炎症是(C化脓性炎) 33.一烧伤性患者,两前臂皮肤呈焦痂,两前臂皮肤属于什么类型炎症(E变质性炎)34.诊断癌的主要形态依据是(E癌细胞形成巢) 35.一患者以高位小肠梗阻急症入院,手术切除空肠一段,间肠壁靠浆膜侧有直径4cm球形肿物一个,境界清楚,有包膜,质软,切面淡黄色,肉眼诊断为( A脂肪瘤) 36.心肌梗死最好发的部位是(A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 37.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D肺动脉瓣) 38.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A颗粒性固缩肾) 39.下例有关风湿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E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40.关于风湿小体组成的成分,下列那一项是不正确的(D泡沫样细胞) 41.肺肉质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是(B肺间质细胞增多) 42.符合小叶性肺炎特点的是(B肺内各病灶病变表现不一样) 43.肺气肿的病变中,下列那种是错误的(C肺泡间隔胶原纤维增多) 44.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D融合性病灶易发展为肺肉质变) 45.大叶性肺炎不会发生的并发症是(D肺褐色硬化) 46.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D假小叶形成) 47.不符合假小叶病变特点的光镜下改变是(A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包绕肝小叶) 48.肾盂肾炎属于(C肾盂和肾间质是化脓性炎) 49.有一学生,咽痛,高热数天,尿蛋白(+),此时患者的肾脏最会出现什么样病变(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 50.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主要感染来源是(E内源性感染) 51.二尖瓣狭窄可以引起(B左心房扩张) 52.肿瘤的特性取决于(A肿瘤的实质) 53.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A肺动脉栓塞) 54.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D坏疽) 55.在下列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乙型病毒性肝炎) B型单项选择题 56.胰腺炎为(B脂肪坏死) 57.淋巴结核为(A干酪样坏死) 58.乙型脑炎为(E液化性坏死) 59.恶性高血压病细小动脉壁为(D纤维蛋白样坏死) 60.栓塞(A心房纤颤时脑软化) 61.充血(E急性阑尾炎) 62.淤血(D槟榔肝) 63.局部贫血(C雷诺病) 64.侧支循环建立(B肝硬化时食管静脉曲张)

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单选题单选题160121.下述器官体积增大仅由肥大引起的是 A.哺乳期乳腺B.功能亢进的甲状腺C.运动员的与运动有关的骨骼肌D.妊娠期子宫 E.老年男性的前列腺体积增大单选题160172.“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已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肉眼形态改变?A.水肿B.脂肪变性C.黏液变性D.淀粉样变性E.色素蓄积单选题160313.关于气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干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B.表皮擦伤合并腐败菌感染所致C.湿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D.深在性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产气菌感染所致E.气胸合并感染所致单选题160324.在下列器官中,湿性坏疽多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哪些器官?A.食管、胃、肠B.胆囊、肝、胰 1/ 55

C.肾、输尿管、膀胱 D.输卵管、子宫、阴道 E.小肠、阑尾、结肠单选题160905.下列哪种情况下不能发生完全再生?A.腺体及其基底膜受损B.仅有腺上皮受损C.肝细胞坏死但网状支架未塌陷D.子宫内膜脱落E.骨折单选题160956.软骨再生时起始于A.成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B.软骨膜的增生C.软骨基质D.成纤维细胞E.软骨细胞单选题161067.肉芽组织的结局是A.填补缺损B.纤维化C.抗感染D.能产生细胞外基质E.分泌大量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再生

---------------------------------------------------------------最新资料推荐------------------------------------------------------ 单选题161098.瘢痕组织逐渐缩小、软化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逐渐减少B.胶原酶的作用C.纤维细胞的作用D.机体抵抗力增强E.伤口愈合的自然规律单选题161179.伤口中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高出皮肤表面的原因是A.年龄较大B.全身营养不良C.缺乏维生素 CD.局部感染或异物E.缺乏微量元素单选题1620010.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A.增多B.减少C.不变D.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E.减少的同时伴有左心衰竭单选题1626411.吞噬作用最为活跃的炎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粒细胞 3/ 55

病理学资料整理

521出品,必为精品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器官先天的部分性和完全性未发育所导致的体积小,分别称为发育不全和不发育,应注意与萎缩的区别) 顺序:脂肪,骨骼肌;平滑肌肌肉,脾,肝;心,脑。 2.细胞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细胞数目减少,间质结缔组织增多胞质浓缩,核深染,可见褐色颗粒,称为脂褐素。 3.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体积增大,细胞器增多 4.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只能转化为同源性的组织细胞) 鳞状上皮化生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肠上皮化生见于萎缩性胃炎 5.细胞水肿(颗粒样变性,混浊肿胀)主要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水分含量增多 6.细胞水肿严重时细胞体积增大更明显,称为水样变性。细胞胞质异常疏松透亮,细胞肿胀体积增加为原来的2-3倍,形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之称。(病毒性肝炎) 7.肝细胞最宜脂肪变性 三大原因是:脂质大量输送至肝脏(例如饥饿和糖尿病);脂蛋白合成障碍,使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内质网被破坏);脂肪酸的氧化障碍(线 粒体异常)。 8.心肌脂肪变性(严重贫血的情况下)可产生虎斑心。(乳头肌处出现平行的黄色条纹,与心肌红色相间而形成的)。 9.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缓进行或良性高血压时在细动脉内膜层易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中型动脉的内膜层 10.纤维素样变性(名为变性,实为坏死,又被称为纤维素样坏死)在恶性高血压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细动脉壁 11.组织间质内出现类黏液(黏多糖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积聚,称为黏液样变性风湿病变质渗出期: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12.坏死细胞核的变化,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3.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在一段时间内仍隐约可见。干酪样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常见于结核病 14.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迅速发生分解,液化成浑浊液体状。常见于脑组织坏死,称为脑软化,化脓性炎症(渗出性炎症),阿米巴原虫感染(变质性炎症)15.较大面积坏死并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称为坏疽。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绪论 病理学 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研究方法 1.人体病理学研究: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 2.实验病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观察方法:大体观察、镜下观察等 第一章、疾病概论 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病理过程 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生物学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 诱因是疾病发生条件之一 危险因素 当某些疾病的病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可笼统的将促进该疾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 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脑死亡 定义: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自主呼吸停止是其首要指征。 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视听、角膜、恶心反射等);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 意义:1.脑死亡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以及家 属的精神压力。 2.脑死亡者的脑以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血液供应,能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 料,以挽救其他患者。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病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坏死: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4.休克:是多病、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 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5.癌前病变:某些疾病(或病变)具有癌变的潜在危险,如果长期存在,患者发生相关癌症的风险较大。 6.原位癌:当癌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 7.风湿小体:在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增生和聚集,吞噬纤维 素样坏死物质后转变为风湿细胞,即阿少夫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形成风湿小体。 8.假小叶:是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包绕肝小叶或再生的肝细胞结节而形成的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干细胞团,是肝硬化重要的形态学标志。9.取材: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 10. 染色:用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使组织中的不同成分被染上相应的颜色, 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利于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11. HE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是病理组织制片技术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2. 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习惯简称免疫组 化,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对相应抗原(或抗体)以及其他物质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13. 包埋:用石蜡或其他包埋剂将组织包成一定形状,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 度,便于切成薄片的过程。 一、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活体组织检查 2.尸体解剖 3.动物实验 4.组织培养与细胞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