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中考说明解读

2011中考说明解读

2011中考说明解读
2011中考说明解读

主题一: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专题1:珍爱生命,积极乐观

中考说明要求: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⑴人的生命的独特性。⑵珍爱自己的生命。

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⑵让人生更有意义。

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⑴丰富多样的情绪。⑵情绪需要调控。⑶学会调控情绪。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入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2、珍爱自己的生命:一切生命来自不易,并且十分有限,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价值。我们在肯定自己的价值、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

4、让人生更有意义: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我们要从自己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5、丰富多样的情绪: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人们常把情绪分成喜、怒、哀、惧四大类,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6、情绪需要调控: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情绪也可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入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

7、学会调控情绪:调节情绪有很多种具体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其目的是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从而体会生命的珍贵,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和以后将要学习的“维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的内容联系起来。

2、学习珍爱生命的有关内容,着力点不在记忆,而在体会。

3、调控情绪的方法是本专题内容的重点。调控情绪的方法很多,以上列出的三种方法只是笼统的,还有许多具体的方法,请根据所学版本的教材多归纳几种。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小林常在心情不好时,约上几个好友去打篮球。这在情绪调节上属于

A、转移法.

B、倾诉法

C、换位法

D、自我宽慰法

解析: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多,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看具体的情境。题干中的“|心情不好”实际上是指情绪不好,“约几个好友去打篮球”是转移注意力。因此,正确的选择应是A。

【题例2】观察下面漫画中人物的表现,谈谈公民应该怎样对待生命与健康。

——南宁市2006年中考题

解析:解答漫画类简答题,首先要对漫画仔细观察.综合各个细节,找出漫画的主题,其次要将主题与题目要求联系起来,找出答题的有用信息。答好该题,一是要注意分析原因和结果.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不重视生命安全.造成交通事故,伤及生命。二是考虑两个人物.一个是自己不关爱自己的生命安全,另一个是不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答案:

漫画中骑自行车者不珍重自己的生命健康.汽车驾驶员则没有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最终酿成了惨祸。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知道的关爱和责任。我们

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1)图中同学的情绪表现是怎样的?(1分)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2分)

(2)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同学应该怎么办?(4分)

专题2:自信自立,自强不息

中考说明要求

1、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自尊的表现:①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②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真正尊重他人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的事。

3、自信的重要性: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4、自强的表现:⑴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⑵自强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⑶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5、做自强少年: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其次,要克服自身弱点。勇于战胜自己;第三,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自尊、自信、自强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从来就不应停留在概念上。复习时要侧重对具体人物及事迹的分析,从中体会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

2、自尊、自信、自强这些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陶冶的过程。因此,学习时,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形成。

2、考试说明在对本专题的内容做要求时,对课标内容标准做了较大取舍.突出了主体和重点,略去了不少内容,学习时要注意这一点。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叶笃正院士,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这说明……( )

①自信有助于成功②成功会使人更自信③只有成功的人才拥有自信④自信的人只会成功,不会失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陕西省2007年中考题解析: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选项③表述的意思是片面的.自信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只有成功的人才拥有自信;选项④表述的意思是错误的.自信能促使人成功,但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参考答案A

【题例2】思想品德课告诉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从悦纳生命开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快乐的:责任是一份爱心的承诺,是一份踏实的付出.也是一份无形的回报。

综合报道:某女士,患先天性侏儒症。女儿小云两岁时。丈夫去世;女儿上小学期间,工作单位又突然倒闭.唯一的生活来源被切断。但是,这个矮小的女人坚韧不屈地与命运抗争.靠摆摊卖毛巾日杂商品拉扯着女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强乐观的她就这样支撑着家庭,培育女儿健康成长。不久前,她当选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

妈妈天生残疾,但女儿小云“不嫌母丑”,也不讳言自己的家境。她经常给妈妈送午饭,周末时还会帮忙看一下档口;她勤奋学习,还主动给邻居阿姨的女儿做家教。2005年,她如愿考上了某重点大学。正当母女二人为高额的学费一愁莫展时.众多热心人士伸出援手,把小云送进了大学。面对这些无私的援助,小云说:我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读好书,将来努力工作.帮妈妈治病,照顾好妈妈,还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一份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好材料,请你按照以下思路,写一份建议,向老师和同学们推荐。

(1)小云妈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2)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才能像小云那样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广州市2007年中考题

解析:该题第一问,要求从具体的人物经历和

参考答案: (1)①小云的妈妈面对困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②小云的妈妈忠实履行了母亲的责任,抚养女儿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值得我们学习。

(2)①我们要像小云那样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回报家庭。②我们要像小云那样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热心公益,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回报社会。【题例3】漫画《“陪”训》中家长的做法( ) Array

A.能增强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

B.能培养未成年人的自立自强精神

C.能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D.能助长未成年人的依赖思想

主题二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专题1 崇尚公平,维护正义

中考说明要求:

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⑴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⑵树立公平意识.维护社会公平。

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⑴能够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⑵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⑶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能够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2、社会公平的表现: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等都是社会公平的表现。

3、树立公平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我们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见到不公平的现象,我们要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4、分清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在社会进程中,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5、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有了正义和正义的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6、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加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正义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使得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时候健康持续的发展。

7、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

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在学校生活中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赞赏、崇敬正义行为.鄙视以不正当的手段多得利益的行为和逃避规则约束的“逃票乘车”之类的行为。当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自2006年10月以来,一些地方陆续出台相应的制度.对见义勇为者进行法律援助和奖励。这样做 ( )

①能够维护社会正义②只能使见义勇为者受益③能够促进社会公平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如果能从题干中解读出对见义勇为者进行法律援助和奖励是一种正义的制度.建立这种制度就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举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具体答题过程中再分析出选项①和③的联系,选项②和④的关系,自然就得出了正确答案。答案:A。

【题例2】2006年12月6日,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举行“向汪洋同学学习大会”,干余名师生自发前来追忆一个年轻生命的精彩人生。汪洋是该校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11月26目,他在追赶一名流窜到校区作案的盗窃犯罪嫌疑人时遇害。这一材料说明 ( )

A、个人的生命其实并不重要

B、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C、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广泛认可

D、如果没有媒体的关注.汪洋的牺牲就太不值了

解析:每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汪洋是与犯罪分子做斗争牺牲的.他的人生价值不因媒体的关注程度而改变,因此,D选项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多地是在日常生活小事中体现和实现的,因此,B选项的观点是片面的。只有c选项表述的观点与题意相符。答案:C。

【题例3】感悟公平,分析说明

材料一新修改的选举法,改变了原来城乡按4∶1的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实现“同票同权”。

材料二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60岁以后领上养老金,不再只是城镇居民的“福利”。

材料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1)请针对上述每个材料,分别谈谈你对公平的具体理解。(3分)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出怎样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2分)

(3)上述举措都和农民、农村有关,这是针对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提出的?(1分)这些举措对改变这一现状有什么积极影响?(4分)

专题2:学会合作,诚信做人

中考说明要求:

1、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⑴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⑵认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合作的精神。⑶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⑴诚实守信是美德。⑵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⑶诚实具有复杂性,在具体情境下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帮考纷热三堑圃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

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当虚荣心作怪时,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

竞争应基于一定的规则,应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平等的竞争。对于每个竞争者来说,应本着公平的法则参与竞争。如果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轻则违背道德良心,重则触犯国家法律。

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注意克服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2、正确认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合作的精神

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需要彼此合作。也正是有了合作,人类才告别了蒙昧和野蛮;也正是有了合作,人类才得以生存发展至今。在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的规模越来越大,更需要人们之间密切地合作。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没有竞争的合作是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和活力。

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在合作中竞争,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成不自傲,败不气馁。

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团队内部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

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4、诚实守信是美德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

诚信是与他人交往的通行证。诚信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别人才愿意与你相处和合作。

5、做诚信的人

做诚信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要诚实。对自己诚实在于不自欺,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

做诚信的人,还要做到不轻易许诺,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应该努力兑现。

做诚信的人,要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

6、认识诚实的复杂性

我们既要诚实做人,又要保留自己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

在特定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对于竞争的有利与不利方面、合作必要性的认识,要注意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事例加以体会.目的正确看待竞争,增强合作意识。

2、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应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之一,应结合生活实例加以体会。

3、对诚实的复杂性的把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李嘉诚被公认是成功的商人。有一次,他在伦敦宣布出售旗下一公司股份的10%。由于情况变化,暂缓出售可获大利。但他依然按原来宣布时间出售。他说,还是给买家留点好处吧,赚钱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如果给这段文字拟写一个标题.恰当的是 ( )

A、《业无诚信不兴》

B、《业无竞争不兴》

C、《创新成就伟业》

D、《艰苦奋斗百业兴》

解析:概括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标题也就确定了。从整个事件的过程及“良好的信誉”这一关键词来看,A选项最符合题意。答案: A。

【题例2】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返乡的民工发工钱,武汉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外地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来不及处理后事,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按照60多名民工自报的账目,将33.6万元工钱发到他们手上。“信义兄弟”的事迹说明

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③在当今社会,讲诚信的人会吃亏④他们能够分辨是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例3】

某班在篮球比赛中总是无缘获奖。甲同学球技非常突出,但在比赛中.总喜欢单打独斗,不与同学配合。乙同学身材高大.技术也不错,但不愿与人比拼,每逢比赛.总会装病或请假。能退则退.

针对同学中存在的问题。该班开展了“竞争与合作哪个更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讨论会。请你围绕下列观点,参与讨论。

观点1:竞争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讲道理

摆事实

观点2:合作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讲道理:

摆事实:

(2)为帮助甲、乙同学,请你给他们各提一条建议。

解析:材料实际上已经给出了某班篮球比赛无缘获奖的原因:一个是甲同学不能很好与人合作,一个是乙同学不愿与人竞争。所以,在讲道理时着眼点要放在谈竞争和合作的必要性上。所摆事实.要注意符合题意.尽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参考答案:(1)观点1:竞争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讲道理:如竞争能够激发人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发掘和施展。摆事实:凡从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角度举例均可。观点2:合作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讲道理:如古往今来的伟大事业无不成就于团结合作;团结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摆事实:凡从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角度举例均可。

(2)如:对甲同学:在篮球比赛中,应该与同学通力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为集体争光。对乙同学:提高竞争意识,积极参与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专题3:承担责任,亲近社会

中考说明要求:

1、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⑴责任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⑵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⑴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⑵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责任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个人的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行为负责即自我负责,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意味着在做事前自省自律,制止自己做错误的事。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谁对自己不负责.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所造成的后果负责.承担这种不负责的责任。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3、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由于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着一种责任。角色不同,责任也就不同。

4、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做错事时,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我们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作为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时,要主动为国分忧。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学习本部分内容,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具体的社会角色,懂得责任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学习中要从应当做和不应当做两个方面认识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角色,以及与此角色相联系的具体的责任是什么,以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93岁的白芳礼老人.十几年来靠蹬三轮车挣来的钱,资助了素不相识的300多个孩子完成了学业,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回答1—2题。

1.白芳礼老人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自觉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 B.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C.要自觉承担扶贫济困的责任 D.要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

2.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象白芳礼老人那样自觉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是因为 ( ) A.关爱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B.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关爱

C.我们的社会已经形成了人与人互相关爱的氛围 D.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平已经很高了

解析:第1题的A选项涉及到了法律责任.而白芳礼老人的事迹体现出来是高尚的道德.因此与题意不符。D选项与题意无关。B选项与题干有一定关系,但过于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现题干的意思。白芳礼老人做的正是扶贫济困,因此。C选项最符合题意。

第2题中的C和D选项与社会现实不符,B选项与题意不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意思。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答案:1.C,2.A。

【题例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其中的行乞现象引起了高二学生黄妍的关注。

在长达八个多月的时间里.黄妍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经常到繁华闹市、车站、广场.调查乞丐的生存状况、行乞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调查中,她克服了被人误解、谩骂等种种困难,对乞丐不嫌弃、不鄙视,先后与他们中的265人进行

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掌握了大量真实的资料,完成了2.6万多字的调研报告.该报告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见解提出了妥善安置乞丐的方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黄妍的事迹对我们健康成长的启示。

解析:要回答黄妍事迹对我们健康成长的启示.就要从黄妍具体事迹里概括出她的优秀的精神和品质。黄妍关心乞丐的生存状况.一方面体现了她对这些人的关爱和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她“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见解提出了妥善安置乞丐的方案”表明她具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她为了解乞丐的生活状况,坚持八个月,克服许多困难,表明她不怕吃苦。不怕困难。

参考答案:①我们应积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我们既帮助了他人.又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黄妍用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②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正是这种力量和品德,激励黄妍克服困难.完成调查。③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应该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创新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黄妍提出安置乞丐的方案.体现了她的创新思维。④我们要尊重他人。黄妍调查乞丐问题,体现了她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人的尊重。

【题例3】请从下列四个情境中任选两个作答。

情境一:有人向你兜售不健康书刊。

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二:你看到有人向学校花坛里扔果皮纸屑。

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三:你发现小明将毕业照中某同学的头丑化,并在全班传阅。

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四:你看见村口有人在赌博。

正确做法:

理由:

解析:该题所列四个情境,均来自学生的生活.它不但考查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由于它具有践行的要求,因此也隐含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尤其是体现了对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的考查。因为,学生不同的选择,本身就体现了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态度。

本题有“任选两个作答”的要求,因此.一定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两个。另外,回答法律依据时,要求简明扼要。不必展开.

参考答案:情境一:拒绝购买或向相关部门举报。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任何方式向未成年人传播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情境二:捡起并放进垃圾箱或向老师反映等。保护环境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情境三:劝说该同学终止其行为或告诉老师处理此事等。公民享有肖像权,不得随意丑化公民肖像。

情境四: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向有关部门反映等。赌博是一种违法行为。

主题三、学法用法,依法自护

专题1 学法守法

中考说明要求: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约束力。理解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⑴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⑵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⑶青少年耍学法、用法、守法,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⑴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分辨是非善恶。⑵面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

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

邪教等不良诱惑。

⑴违法及违法的类型。⑵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⑶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八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认识其对青少年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⑸“黄、赌、毒”和“法轮功”的表现及危害。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从制定上看.法律要经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制定:其他规范则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第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从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上看:法律是靠警察、法庭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其他规范则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第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从适用范围来看,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一般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3、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不但具有制裁功能,还具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这种保护功能是通过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的途径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国法律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它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违法犯罪,有力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着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4、学会分辨是非善恶。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理解是非善恶的标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

5、违法行为及其种类。⑴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⑵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⑶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6、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

7、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家长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危害。具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矫治易滑向犯罪的泥潭。

8、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黄”.指淫秽的读物和音像制品以及淫秽行为。黄毒极易诱发各种犯罪,对青少年危害极大。“赌”.指赌博.赌博成瘾害人害己害家害国.染上赌的恶习,不仅影响身体、影响学习,而且极易引发经济犯罪和暴力犯罪。“毒”,指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吸食、注射毒品具有成瘾性、违法性和危害性等基本特征。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吸毒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吸毒会诱发盗窃、抢劫等严重犯罪。

面对不良诱惑.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学习这部分内容.首先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培养依法做事的观念、权利和义务观念.以及把法律作为首要的行为准绳的观念。

2、在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时.要结合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进行比较.尤其要重视法律与道德的比较。

3、此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单一,单独出现大题的可能性不大,一般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复习时,除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外.一定要学会将此部分内容与法律的其他学习内容联系起来。

4、本部分内容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5、在掌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时。要从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界限。

6、要体会本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认识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理解不良诱惑及其危害,其目的是增强自觉守法观念.提高防范意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回答1~2题。

1.这部法律是 ( )

A.民法 B.食品安全法 C.企业所得税法 D.物权法

2.这部法律的制定历时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听取意见。该

法的审议通过 ( )

A.使一切组织和个人有了根本活动准则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C.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D.使公民的合法财产开始有了法律的保护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该题综合性强.其选项涉及了法律、宪法、依法治国、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等内容。答题时注意两点:一是将两个题联系起来整体考虑,正确地理解题干并正确回答第1题,是解答第2题的前提。二是认真审题,尤其是第2题的题干对选项具有明显的提示的作用。参考答案:1.D 2.B 【题例2】 2007年3月23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赵某酒后驾车.撞死2人、撞伤1人,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该案例主要证明 (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青岛市2007年中考题解析:该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法律的特征。题干选取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来体现法律特点,案例没有涉及法律的制定问题.也没有直接反映出法律体现的是什么人的意志的问题。因此,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

【题例3】“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陕西省2007年中考题解析:法律既具有惩罚功能,又具有保护功能.其作用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题干中的前半句话讲的是法律的惩罚功能,后半句话讲的是保护功能.这两种功能都可体现出“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作用.选项③本身表述错误,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不是

一切利益。参考答案:C 、

【题例4】下边漫画说明

A.我国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B.两少年没有市场经济观念

C.我国的家庭教育十分有效

D.两少年的守法意识强

——南通市2006年中考题

解析本题的漫画.表现了社会生活中买卖盗版光盘的现象.涉及到了与买卖盗版光盘有关的法律方面的知识。音像制品属于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盗版光盘,盗的是智力成果.是受法律打击的违法行为。图中的两少年.显然知道这一法律知识.面对“便宜”的诱惑.他们抵制住了.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表现了他们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和较强的法律意识。A选项不符合我国的实际.c选项的内容与图画的情景没有直接联系。参考答案D。

【题例5】

走近法律,简要回答。(7分)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

权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

(1)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食品安全法,体现了法律的哪—个特征?(2分)全国人大常委

会行使了什么权力?(1分)

(2)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4分)

专题2 依法自护

中考说明要求

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⑴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⑵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⑴青少年容易受到的侵害及免受侵害的方法.学习免受侵害的技能。⑵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⑶知道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⑴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⑵国家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⑴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⑵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等。

⑶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的有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的未成年人等。

⑷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

3、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⑴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⑵首先.要提高警惕.这是避免侵害的前提。尤其是女生,保护高度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⑶其次.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

4、用法律保护自己:⑴我们维护权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⑵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⑶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方面给人以法律帮助。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能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事务:公证处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助我们出主意,甚至替我们去解决涉及法律的问题。

⑷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⑸诉讼指的是打官司。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那么,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描.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5、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⑴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同侵权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

⑵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有关内容,目的是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要将着眼点放在记忆这些法律规定上,一定要结合自己成长的实际,多分析一些现实生活案例.从中体会法律规定的必要性。

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机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均来自生活,对这些方法不能机械对待,一方面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尽可能多地积累一些目护的方法。另一方面还应模拟一些生活情景,结合具体情景寻找方法,培养自护技能。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星期天.八年级学生小玲和小莉在商场买东西时.突然发现小偷正在对一位老奶奶实施盗窃。此时,她们的最佳行为选择应是 ( )

A、一起冲上去抓小偷

B、马上去派出所报案

C、转移视线.装做没看见

D、其中一人悄悄盯着小偷,另一人马上去找保安抓小偷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在做出选择前要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号.对几种行为进行比较,看哪种行为最正确、最有效。A选项的做法,虽勇气可嘉.但有可能伤及自身的安全;选项B的做法.可能错过抓小偷的最佳时机;选项C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只有D既正确又有效。

【题例2】读了漫画《沉溺》后,你认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网络游戏好处多,未成年人可以全身心投入②未成年人要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诱惑③未成年人应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④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

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漫画表现的是学生因沉溺黑网吧中的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不能自拔的现象。其体现出来的信息有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沉溺网络游戏的危害、未成年抵制不良诱惑:f-。能读出这些信息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 D

【题例3】2007年3月12日凌晨,济南出租车司机刘彦友遭遇抢劫,在身中两刀的情况下,赤手空拳制服劫匪,而劫匪也在搏斗中受伤,双双被送往医院急救。听说同住该院的劫匪无钱交押金,刘师傅的爱人当即为劫匪垫付1000元人民币用于治疗。面对记者的镜头她淡淡地说:他总是一条生命,咱不能见死不救。事情一经报道,整座城市被感动了。

刘彦友夫妇的言行为什么能感动整座城市?

解析刘彦友夫妇的言行能感动整座城市,实质是这些言行所体现出来的品质和精神感动这个城市。对刘彦友夫妇的事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事实和结论:一是他们面对不法侵害.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一种正义行为:二是他们对劫匪并没有见死不救,而是为其垫付治疗费.体现了对人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参考答案:(1)他们面对不法侵害,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正义。(2)他们在救治自己,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没因对方是歹徒而见死不救.尊重了他人的生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题例4】走进生活,探究实践。

2007年6月l目,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了。燕赵中学九年级(2)班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准备办一期主题为“承担责任.健康成长”的黑板报,部分栏目已经完成.请你参与完成其它栏目。

【新闻评述】

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

【“画”说成长】

⑴下面的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你认为应怎样解决以上问题。(请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编者寄语】

为了健康成长,面对不良诱惑及其侵害,我们青少年应该承担起哪些责任?

解析:该题依托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这一事实.针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瘾问题,以设计板报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国家优先保护未成年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体会自己在健康成长中应负的责任。该题共4个设问.第一问,是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这一知识点的简单转换,只要审好题,就能将答案表述出来;第二问需要考生对漫画内容进行整体概括,指出什么现象即可,但要注意语言的精炼:第三问具有开放性,但难度不大,只要知道在未成年人网瘾问题上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就能回答正确;第四问回归到来成年人自身的行为,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具体的责任是有具体条件和环境的.在面对不良诱惑及其侵害这一问题上,未成年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然后也应想到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参考答案

【新闻评述】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或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侵害。【“画”说成长】

⑴网络(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有一定的诱惑.如果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就会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

⑵①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加强教育和监督.为未成年入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②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

③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④国家加强立法和执法,规范网络经营。

【编者寄语】①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侵害,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遵纪守法,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若从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角度作答.且符合题意也可)

主题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专题1:权利和义务同行

中考说明要求:

1、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⑴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⑵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⑶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⑷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⑸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

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第二.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第三.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第四.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忠实履行公民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忠实履行义务要求我们: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学习本部分内容的起点是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知道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进而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最后落脚点在于: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对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点掌握的是课标和教材上要求的,对此要全面理解。对于课标和教材没有单独提出的其他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能与相应的具体行为对应起来即可。

黔慧袅霉三垂堑巫圃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在一列火车上,李某以查票是对自己不信任、有辱自己人格为由,拒绝乘务员查票。李某的行为是 ( )

A.合法行为.应该支持 B.巧已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维权行为.应该鼓励 D.违法行为.危害公共生活

解析:此题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迷惑性主要来自李某的行为是正当合法的。。还是违法的。从表面上看李某的理由有一定道理.似乎李某有很强的维权意识.他不让乘务员查票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乘务员查票是一种履行职责的行为.目的是为了维护铁路正常的秩序,是有法律依据的。作为乘客来讲,应该积极配合乘务员的工作,否则.就会危害公共秩序。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的问题。答案 D。

【题例2】“博客”是音译词,意思是“网络日志”。建“博客,,就是用户把自己的日志搬到网上。中学生建“博客”已成为普遍现象,有同学认为,“博客,属于私人空间,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任何言论.任何人对其内容都无权干涉。

请判断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析:解答判断分析题要分两步走,首先确定正误.然后进行说明。在进行说明时,要尽量全面.考虑到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有理有据,重在说理。

参考答案:上述观点是错误的。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该观点只强调享受自己的权利而忽视履行自己的义务。②公民在“博客”上发表个人的言论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

专题2:尊重和维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中考说明要求: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⑴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⑵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

⑶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⑷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⑸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2、维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有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的规定,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学校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我国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我们要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提高安全意识.远离危险,免受伤害,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讨还公道。

3、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录Ⅱ夺他人生命,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对于我国法律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有关规定要有所了解,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行使生命健康权,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权。

2、学法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本部分内容.应结合生活实例,从维护自身生命健康权和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两个角度认识问题。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当前,某些煤矿矿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无视安全生产,导致矿难发生,造成矿工伤亡。这些矿主严重侵害了矿工的( )

A.劳动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获得劳动报酬权

解析:矿难的原因是矿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无视安全生产;矿难的结果是矿工的伤亡.受损害的是矿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即生命健康权。答案B。

【题例2】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这使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法都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这是为了( )

A、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B、保护未成年人的休息权

C、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

D、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

解析: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法做出这样的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在此不涉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的问题.答案A。

【题例3】: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建设平安校园、维护师生安全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

⑴某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个案例:学生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后,部分同学出现了头晕、肚疼、呕吐等症状而被送进医院。据调查,正是当日食堂向学生出售了过期霉变食品而导致学生食物中毒的。在该案例中,你认为学生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⑵根据你的观察,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危害师生安全的隐患?请列举两例。

⑶在近几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许多代表呼吁:为了维护师生安全,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当人大代表走到我们同学中间,就制定该法征求你的意见时,请你结合实际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此题围绕建设平安校园、维护师生安全这一主题.以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为中心展开问题。第一问.直接指向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第二问,则回归生活,要求举出危害师生安全的隐患.只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列举即可。第三问,则是参与生活,提出立法建议。提建议时,可与第二问的答案相连.针对列举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也可根据自己平时的思考提出其他建议。

参考答案: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或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能结合实际,提出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即可,如校舍年久失修、教室走廊栏杆过低、学生课间追逐打闹等。

(3)学生能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即可,如组织开展集体活动时,要明确组织者职责,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学校要强化对进出校园的各种车辆的管理.

专题3:尊重和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权

中考说明要求:

1、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⑴人人享有人格尊严。⑵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等不受侵害。⑶依法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⑴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⑵侵犯他人隐私的表现。⑶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法律的追究。⑷树立隐私意识,尊重他人的隐私;增强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法律赋予并保护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2、维护名誉权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这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3、维护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例如,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否则构成侵权。除此之外,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

4、维护姓名权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法律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利益。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无论是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既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又要尊重他人的姓名权。

5、维护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

在我国.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我们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不随意公开或披露个人的隐私。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加以维护。

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同时也要自觉尊重别人的隐私。能够自觉尊重别人的隐私。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学习本部分内容,没有必要刻意记忆法律概念,但必须要了解法律对维护公民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的有关规定。

2、此部分内容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由知到行.重在践行。

3、把握此部分内容,关键是明确法律既保护我们的权利,同时又约束我们的行为。一方面要明确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是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和隐私权。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有()

①王老师关心学生成长,经常与学生谈心②小红母亲担心女儿早恋,私拆小红信件③某用人单位有意泄露应聘人员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④某校长不允许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选项①是老师对学生的正常教育活动,不涉及隐私权:选项④恰恰是保护学生隐私权的表现:选项③中所说的应聘人员的身份证号码属于个人的隐私.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的社会,其隐秘性越来越强:选项②中小红的信件内容是属于小红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不得拆阅.包

【题例2】(1)现实生活中,类似漫画中的个人信息还有哪些?(2分)

出售这些个人信息有什么危害?(2分)

(2)如何使这些个人信息得到更好地保护?(3分)

专题4:享有和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

中考说明要求:

1、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⑶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⑷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依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包括: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接受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接受成人教育: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教育途径接受教育。

国家在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同时,着力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特征: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具有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

初中学生,正在接受义务教育。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有的表现为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有的校舍危险不能上课。有的教育场地被非法占用,有的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妨碍学生学习,等等。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3、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4、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对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知识激增。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学习本部分内容,应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上达到要求。从认知层面上,就是认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从情感层面上,要体会国家为我们能接受教育所提供的条件和环境,家庭为供我们读书所付出的努力;从行为层面上,要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怎样履行自己受教育的义务。

2、本专题复习的重点是义务教育及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有关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生活联系紧密,针对性、教育性强,要重点掌握。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对下图中弃学打工的“同桌”的行为.有下列不同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青少年应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②弃学打工是学生的权利,不必干涉③弃学打工也是为社会和家庭作贡献④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①④ C.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弃学打工的应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不管原因是什么.此行为属于违反了国家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因此.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从弃学打工学生的个人来讲,既没有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也放弃了接受教育的权利。选项⑦的观点是错误的。选项③的观点,只看到了打工赚钱给家庭带来的眼前利益,没有看到放弃受教育权对国家和社会的长远损失.因此是片面的.答案:B。

【题例2】关注社会,分析说明。

材料一:“在2007年这个春光明媚的时节,我们享受了免交学杂费的优惠政策.我校186位家庭困难的同学还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免费教科书.切实减轻了每一位爸爸妈妈的负担,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1000颗感恩的心将化作具体行动,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这是一所农村小学的全体学生在今年春天写给温家宝总理的信。信中表达了学生、家长对政府一项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

材料二: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第6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1)材料一中的这项惠民政策表明了我国义务教育的什么特征?体现了我国的哪一发展战略?

(2)这项惠民政策是针对我国目前怎样的国情提出来的?

(3)结合材料,谈谈这项惠民政策及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的意义。

解析:正确解答该题的所有要求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材料与设问的具体结合。(1)中这项惠民政策的“免费”与我国义务教育特征中的“免费性”是相对应的;(2)中的惠民政策与国情中的哪些方面是直接联系的;(3)中的“意义”也很多,但要基于材料和以上国情.就应将“意义”限制在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受教育权的保障、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参考答案:(1)免费性;科教兴国战略。

(2)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或人口素质偏低)。②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比较大.不少农村子女因家庭贫困不能很好地接受义务教育。③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3)①保障全体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享有受教育权。②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我国教育均衡发展。

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人口素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专题5:享有和维护拥有财产的权利

中考说明要求: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⑴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⑵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继承权,公民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⑶我国继承法对继承方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规定。⑷公民享有智力成果权,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⑸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合法权益。

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⑴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⑵消费者享有的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权利的规定。⑶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2、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手段,有效

地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3、公民享有财产继承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依照我国继承法,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种人身权利.智力成果权只有进行发明、创作的特定人才能享有;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当发明人、创作者的智力成果被采用或者发表后,有获得报酬的权利。

在学生中,有的出版文学作品,有的发表画作,有的搞出小发明并获得专利,这些都是他们的智力成果。法律同样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5、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这部法律确认的消费者的权利有:①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权——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接受的服务,不能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②对商品和服务的知情权——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③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④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⑤依法求偿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因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可以依法向经营者要求赔偿;⑥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等。

6、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法律赋予我们消费者权利,我们自身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交易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维权:与经营者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究竟采取哪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

而定。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对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同学们不必机械记忆有关的法律概念,只要明白哪些是公民的合法财产,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既可.

2、对于财产继承权的内容,要求能运用有关知识,对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

3、对智力成果权的内容,要知道哪些属于智力成果权。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知道怎样用法律手段去维护合法权益。

4、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内容,在明确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利的前提下,重点是掌握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方法。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公民张某有一儿一女,还收养了一个侄子和他一起生活,父母、妻子早逝。张某因病去世,留下遗产:6间房子和5万元钱。依照我国继承法,谁有权继承 ( )

A.张某的儿子 B.张某的儿子和女儿

C.张某的儿子、女儿和侄子 D.谁对张某尽的义务多就由谁继承

解析:张某的财产继承应按着法定继承的方式进行。由于张某的父母和妻子早逝,无疑张某的一儿一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应依法继承财产。张某收养的侄子,因收养关系的成立.也应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也有权继承张某的遗产.答案 C。

【题例2】小林在私人商店里买了双自己喜欢的名牌球鞋.回到学校。里发现那是冒牌货.心里很生气。一同学劝他说:“算了,自认倒霉吧。”另一同学说:“怎么能算了呢?那店的老板太坏了.我们再找些人去教训他一顿。”

你认为小林正确处理这件事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应是什么。·

解析: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既不能自认倒霉,忍气吞声。也不能失去理智,以非法方式对待非法侵害者.这就是基本态度:作为消费者,小林合法的维权途径是协商、求助消协,如果达不到目的.就要诉诸法律。

参考答案:(1))基本态度是:应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必须依法。(2)基本方法是:与经营者直接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等。

【题例3】观察图画,简要回答。

(1)盗版行为侵犯了原创者的什么权利?请再举出两个类似的侵权行为。

(2)请对图中女同学的做法进行简要评价。

解析:该题的图画以中学生为主人公.模拟了一个拒绝盗版、举报盗版的生活场景。依托这一场景,结合法律保护智力成果权这一知识背景,着重考查考生面对盗版这一违法现象应有的态度和采取的正确方法。“请再举出两个类似的侵权行为”直接将答案引向现实生活,要求考生知道侵犯知识产权的种种表现.回答此问时,要注意将思路打开,不要重复列举属于同一种类的盗版行为。对于设问(2),要抓住“做法”、“评价”这两个关键词语。对“做法”既要把握每个环节,如“买正版”、“开发票”、“举报”,.又要将每个环节的细节综合在这个人物身上;“评价”就是要分清是与非、对与错、褒与贬,要有自己态度和看法。将“做

法”与对此的“评价”结合对应起来,就不难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参考答案:(1)①智力成果权(或知识产权)。②如:盗版图书、报刊;盗版计算机软件;冒用名牌商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抄袭文学艺术作品等。

(2)①她坚持买正版光盘、开发票,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或维权意识)。②她能主动举报盗版行为,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或社会责任感、公民权利意识)。③她能明辨是非,具有正义感。④她对事负责,讲诚信。

主题五崇尚宪法依法治国

专题一崇尚宪法的权威

中考说明要求: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⑵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⑶自觉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宪法是国有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规定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等。

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因而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另一方面.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的至高地位决定了它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的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据宪法行使不同的国家权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到目己的行为受宪法制约,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的权利受宪法保护.要树立宪法意识,宣传宪法,维护宪法.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将三个方面联系来看: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以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

2、在理解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时.要特别注意宪法与自身生活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宪法制约.要认真

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宪法规定了我们的基本权利.我们的权利受宪法保护.要树立宪法意识,宣传宪法,维护宪法。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2007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回答1—2题.

1、该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宪法()

①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②规定了公民的一切权利③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④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2、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这一规定是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据宪法制定,这就表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另外,从②和④项表述的错误来看,也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答案: 1、D,2、C。

【题例2】国家决定从2001年开始将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国家之所以把现行宪法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曰,是因为()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只要坚持法制宣传就能实现依法治国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法制宣传旧,当然不只是宣传宪法.但将宪法的实施日作为法制宣传日.显然突出了宪法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题中的①、③、④项都表明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项的观点是片面的.坚持法制宣传只是法制建设的一个方面.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措施之一。)答案: B

专题2:理解依法治国方略

中考说明要求: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⑴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⑵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

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和意义.

⑶自觉守法,做守法的合格公民。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要求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

有法可依,就是要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了法。才能谈到依法办事和守法,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有法不依,等于无法。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

违法必究.是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3、做守法的合格公民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法治的时代.就要知法、守法、护法。对法律倡导的事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知道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和意义,以

树立和增强法制观念。

2、学习本部分内容时,要把重点放在体会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与自己的关系上.如依法治国对自身提出了什么要求,作为一个公民,能为依法治国做些什么等。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和规范行动。重点是依法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依法打击破坏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表现。实行依法治国要求 ( )

①政府依法行政②公民自觉守法、用法③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④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实行依法治国涉及立法、执法、守法等各个方面,既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又要求公民要自觉守法等。因此.①和②是正确的。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所以③也是正确的。④本身表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选。答案:A。

【题例2】对“依法治国”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

①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理解。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这就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生活秩序的安定提供了保证。由此可以看出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答案:A。

专题3: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中考说明要求:

1、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⑴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⑵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监督包括党

内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⑶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⑷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正确的方法。

考什么——知识点详解

1、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包括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制约.除监督的制约外,还有制度的制约和程序制约。国家机关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互相监督:执法和司法都有法定的程序,通过履行必要的程序受到制约。

2、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责任.没有做好他们应该做好的工作时,你有权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你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3、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正确方法

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很多。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发挥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行使监督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行使监督权.参与政治生活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怎样学——学习要求点拨

1、对于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内容,不必了解的太详细,只要结合社会生活,知道其渠道和表现即可.主要是懂得这些监督和制约机制保证了法律有效的实施和司法的公正。

2、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正确的方法。

怎么考——典型题例分析

【题例1】据报道.11岁女孩陈彦宏的建议“各地政府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被写进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附解析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 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载(zǎi)载(zài) B.载(zài)载(zài) C.载(zài)载(zǎi) D.载(zǎi)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勾②沿 B.①勾②延 C.①沟②沿 D.①沟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语文中考说明答案

一、基础训练(30分每题3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伛偻(yǚ)狩猎(shòu)稽首(qǐ)悄怆幽邃(qiāo) B.庇护(bì)鬈发(ju?n)诘责(jié)天涯咫尺(zhǐ) C.挑衅(xìn)迸射(bèng)哂笑(shěn)期期艾艾(aì) D.锃亮(zèng)文绉绉(zhōu)媲美(pì)长吁短叹(yū)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抑扬顿措冥思遐想溃赠缥碧 B.无可置疑不可名状蓬蒿托辞 C.莫忠一是繁花似锦狼籍斥咄 D.相形见绌托泥带水仓茫滞留 3.下列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 A.我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时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应接不暇)B.接连发生的耸人听闻的校园枪击案,使得美国很多媒体和民间组织呼吁执行更严格的枪支法律,以防止更多无辜生命丧生。(骇人听闻) C.这部匠心独运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独具匠心)D.这 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到了 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雪》选自《朝花夕拾》,该文通过北国与南国雪景的对比,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 物的无限怀念和对新生活的强烈期待之情。 B.高尔基的《海燕》用饱含激情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勇敢、乐观的海燕形象,传递了一种鼓 舞人心的力量。 C.《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D.唐代的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 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5.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言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轻视对手了。 B、如何搞好堤防建设?怎样杜绝“豆腐渣工程”?牵动着会上每一个、也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 C、“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了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个 回话呀!” D、“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着:“我去忙自己的事了。” 6.根据上下文填空(4题选做三题)(3分,每题1分) 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2020年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20年《考试说明》”),确定了语文学科考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修订后,调整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基础·运用”和“古诗文阅读”的内容;调整了“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了2020年中考语文学科的试卷结构;调整了“参考样题”,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调整了“附录”内容,兼顾不同教材的变化。 1、调整“考试内容和要求”,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运用”中,增加了“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在“古诗文阅读”中,增加了“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古诗文学习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的表述。 2、调整“试卷结构”中“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试卷结构。 对“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简答题等”的分值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保证试卷的区分效果。 3、调整部分“参考样题”,丰富样题类型。 依据修订指导思想,“参考样题”中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样题,并以较好地体现了学科命题思想和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有样题进行替换。样题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科特点,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强调育人立意、能力立意、文化立意。 (1)关注学科育人,注重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语文学科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修订过程中,增加了古代诗歌考查的样题,体

2014中考说明解读

阅读物理中考说明点滴体会 少华中学曾红安 通过对《陕西省2014年物理中考说明》的阅读和材料整理,我对今年中考命题趋势有一下看法: 一、命题依据 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调整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考查内容及要求 2014中考报告会强调内容五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 1.考试内容新增以下13处: (1)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7)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9)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0)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11)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12)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13)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考试内容删除以下8处: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及改进的意见. (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5)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6)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7)颜料的混合 (8)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014中考报告会解读: 3.考试内容与要求做了调整的有49处,具体对比如下:

2014年北京中考说明词语表

2014年北京中考说明—语文部分 词语表 两字词语:(800个) 1 爱戴爱慕安抚安排安适安慰安稳安详安置暗礁 2 暗示遨游熬夜傲骨傲慢奥妙懊悔把柄摆渡败笔 3 拜望颁发伴随傍晚包袱暴怒包容卑鄙悲哀悲惨 4 悲凉悲伤悲痛蓓蕾奔驰奔丧本色笨拙逼迫比较 5 比拟鄙视鄙夷必须必需毕竟庇护碧波碧绿避讳 6 编造匾额辨别辩论标本标致濒临播撒驳斥博学 7 薄弱捕获捕捉哺育布告布局布置步骤擦拭猜测 8 猜想采集彩虹参天惭愧惨淡苍白苍茫操劳测验 9 恻隐策划参差差别刹那差使差事拆散搀扶颤抖 10 敞开敞亮畅游巢穴嘲笑潮汛炒作尘雾沉淀沉浸 11 沉静沉默沉醉陈列衬托称职称赞呈报诚挚乘客 12 惩罚嗤笑痴心迟疑斥责崇拜崇尚筹备出局出炉 13 处理触及触觉穿戴穿梭创意传奇传媒喘息淳朴 14 戳穿绰号刺耳粗犷猝然簇拥脆弱存储打盹打量 15 打扰打造带领待遇怠慢逮住逮捕单薄单调耽误 16 胆怯淡薄淡漠荡漾灯笼低调低谷堤岸提防底细 17 抵御颠簸典范典质惦记奠定雕刻调查跌倒叮嘱 18 鼎盛订正抖擞陡峭督学端午端详端正断言对决 19 踱步躲藏发髻烦恼繁星反悔仿佛非议绯红翡翠 20 氛围分泌分歧吩咐愤然风度风气封锁烽烟讽刺 21 伏案俘虏符合福音抚摸抚慰负载附和赋闲赋予 22 覆盖概率干脆干涸干燥感动感化感激感慨高贵 23 高尚告慰歌颂格局隔壁隔阂隔膜公道工夫功夫 24 恭敬贡品共识勾留沟壑构建古朴鼓励故意顾客 25 怪癖关照观光观望惯例光景广袤规矩规模过分 26 海归海选害羞酣睡寒噤豪迈浩荡呵护合适何尝 27 和蔼和谐和煦哄笑烘托红润厚重忽略互动滑稽 28 缓慢涣散荒废荒凉荒唐慌忙黄昏黄晕惶惑惶恐 29 恍惚谎言回旋悔改毁灭活泼豁达饥饿机械积攒 30 畸形即使汲水极端急躁脊梁记载忌讳既然寂静 31 寂寞寄托祭祀家眷艰苦监督煎熬剪裁简陋检索 32 健壮鉴赏讲究骄傲娇贵娇嫩焦虑侥幸皎洁较量 33 教诲接触揭露诘责拮据捷报竭力解剖介意经营 34 惊诧惊愕惊奇精通精致颈椎警醒径自竞赛竟然

中考物理考纲解读

中考一对一如何提高教案质量 1、《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人的命题依据,它对命题人有约束力,命题者必须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加以命题,中考试卷原则上不得超越考试范围要求。 2、《中考说明》对教师中考总复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任课教师必须在研读《中考说明》的基础上,针对本校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严格落实考点和知识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3、《中考说明》是个宝,每位考生离不了。《中考说明》是考生的复习指南。 我把中考说明横向分析为以下两个板块:一、知识板块划分;二、能力板块划分。目前针对一轮复习的先从知识板块下手: 一.知识板块评价结果及教案建议 二.能力板块分值分布、得分统计、评价等级、评价结果及教案建议

理解类对概 念规 律的 理解 能够较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 规律,能够应用物理概念解释 简单的物理现象,能用物理规 律解决简单综合问题。对物理 概念和规律能够进行迁移,灵 活应用。 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案,要在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 立过程基础上,对物理概念的含义、表示物理概念的物理量 符号、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的表达式,给予清楚地表述和 解释。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释 日常 现象 能很好地应用物理概念和规 律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 的物理现象,做到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要点齐全,层次分 明,表述准确清楚。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加强科学、准确、规范化的训练,要 制定出科学规范表述的计划,加强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 简单 公式 计算 能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能够 说明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符 号的物理意义,正确的依据公 式,单位正确,计算结果正确。 在物理教案中,教育学生表述规范,科学准确,要把计算过 程中用到的物理量符号加以说明,教育学生写出必要的文字 说明,写出主要的依据公式,做必要的公式变换,解题过程 要熟悉、清楚、整齐。 分析、 解决 简单 问题 能够很好地准确理解简单问 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 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条理 清楚地分析推理和相应的简 单计算,分析、计算过程简单 明了,根据正确充分,结论正 确。 教案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分析已 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的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推理表述的方 法、书写格式,做到科学、正确、条理清楚、书写表述言简 意赅。 综合 运用 物理 知识 解决 问题 分析解决物理知识综合、多个 物理过程、多个物理状态的力 学、电学综合问题的能力较 差,不能画出相应的受力示意 图和等效电路图,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式基本是错误的,没有 正确的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不 正确。 在解决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先示范把 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教给学生转化的方法,通过具体 问题的分析解决,使学生模仿把一个复杂问题拆解成若干个 简单问题,再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写出相应的关系式, 进行规范正确的解答。 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设计 实验 能够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根 据题目的要求正确地进行实 验设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 原理清楚,实验器材齐全,实 验过程清楚,实验证据收集充 分,实验结论推理正确。 对于设计实验的教案,要先让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解决的 问题,即实验目的,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 学生知道依据的原理,需要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组装实验 器材,规范实验操作,正确收集证据并记录,指导学生根据 实验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推理论证,得出正确结果。 观察 及实 验操 作 能够很好地对物理现象进行 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况 到细节,记录主要的现象,能 正确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能 用物理知识做出相应的解释。 能够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能 够及时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 证据,并能正确分析得出正确 结论。 在观察和实验操作物理教案中,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察 方法,即先整体后局部,先简况后细节,做到有序进行,教 给学生及时准确地记录物理现象的方法,教会分析产生现象 的原因,正确归纳出物理结论。对学生要进行规范的物理实 验操作训练,做到仪器使用正确,操作方法正确安全,正确 记录实验现象和证据,根据现象证据归纳出正确结论。 观察、 分析 实验 得出 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证据,能 够较好地准确得出正确结论, 对结论表述科学、正确,文字 简练,语言流畅。 在观察、分析实验结论的教案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教会学 生观察、分析实验的方法,教会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理实验 现象、实验收集到的证据归纳推理结论的方法,对得出的结 论能够用语言流畅的文字表述,做到针对练习,及时反馈, 恰当评价和鼓励。

2011北京中考新增词汇解释说明

2011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之语文更新词语解析 二字词语: 1、【摆渡】:bǎi dù。①动词,用船把人或物载过河;②动词,乘船过河;③名词,摆渡用的船。 2、【本色】:běn sa。①名词,本来的面貌或素质;②本行,本业; ③形容质朴自然,不加修饰。 3、【驳斥】:bó chì。动词,批驳、斥责错误的言论或意见。(注:对象是“言论或意见”) 4、【告慰】:gào wai。动词,使感到安慰。 5、【检索】:jiǎn suǒ。动词,查找资料或者书籍等。(注:对象是“资料或书籍”) 6、【牢靠】:láo kào。①形容词,稳固,坚固;②形容词,稳妥可靠。 7、【模样】:mú yàng。①名词,人的容貌或装束打扮的样子;②名词,用在数量词后,表示大概的时间或年龄;③名词,情况,形势。(注:“模”在词中的读音是mú) 8、【鸟瞰】:niǎo kàn。①动词,从高处向下看;②全面概括地描述(多用作书名、篇名)。(注:词义②的对象多用于“书名、篇名”) 9、【屏蔽】:píng bì。①动词,像屏风一样遮挡着;②名词,像屏风一样起遮蔽作用的东西;屏障。 10、【日益】:rì yì。副词,表示程度一天比一天更高。 四字词语 1、【不期而遇】:bù qī?r yù。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注:“期”字在词中的解释为“约定”) 2、【惩恶扬善】:ch?ng a yáng shàn。惩治邪恶,鼓励从善。(注:“惩”的读音为ch?ng) 3、【高瞻远瞩】:gāo zhān yuǎn zhǔ。站在高的地方看得远。形容眼光远大。瞻:望瞩:注视 4、【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凶猛可怕的大浪;比喻险恶的境遇。(注:经常使用该词语的引申义) 5、【杞人忧天】:qǐ r?n yōu tiān。《列子·天瑞》中说,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愁得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注:词语比喻前提是“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 6、【气冲霄汉】:qì chōng xiāo hàn。气魄很大,直冲天际。多形容大无畏的精神和气概。(注:“霄”字不要写作“宵”)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极高处。 7、【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相合。 8、【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大方是专家,行家的意思。形容给行家里手留下笑柄。(注:“贻”的意思是“遗留”。) 9、【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曲调虽然不同却同样美妙精致。比喻作品不同,却同样出色;也比喻不同的方式或做法,却收到同样的效果。 10、【专心致志】:zhuān xīn zhì zhì。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形容把心思全放在某事上。专:尽致:志向,志趣 俗语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bǎi chǐ gān tóu,gang jìn yī bù。百尺竿头是佛教中比喻道行修养达到的极高境界。后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习、成就等达到很高的程度后,仍须继续努力,更求上进。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āng júzhěmí,páng guān zhěqīng。原指正在下棋的人有时会受到迷惑,反而不如在边上看棋的人更清楚棋局的走势。比喻当事人因直接涉及到利害得失,有时难以对事情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反而不如局外人认识清醒。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yī fāng shuǐ tǔ,yǎng yī fāng r?n。指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shínián shùmù,bǎi nián shùrén。《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明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注:“树”的意思是种植,培养。)

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解读中考考试说明 一、《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区别 考试大纲规定了各学科的考试目标、内容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在清楚《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写,对本次考试卷的试卷结构和考试题型进行说明。实际上,《考试说明》是《考试大纲》的细化或补充,在总体体现《考试大纲》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具体化要求。 二、《考试说明》的重要性 《考试说明》是由各学科命题组的老师编写的。也就是说,这是中考出题人编写的册子。所有的试题都需要依据这本册子来制定。那么,换句话说,倘若考生复习的内容不在这本册子的要求范围之内,那么即使考生的基本功再扎实,也不可能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而倘若考生把这本册子上的内容全部吃透,那么考生在中考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考试说明》实际上起到了提前告知的作用,它将考试的内容和题型提前告诉给考生和教师,让所有的考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同时对题目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三、学生使用《考试说明》阅读时的注意事项 在阅读《考试说明》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注意:①仔细研读。这个时候,不仅需要考生彻底搞清楚中考的考试内容和难度要求,还需要考生拿出课本,把《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上一一找到,查漏补缺、落实到位。 ②了解《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一般来说,考试说明下发之后,媒体都会请各学科的名师对《考试说明》较前一年的变化进行解读。考生了解了《考试说明》中存在的变化,也就洞悉了今年中考的命题趋势,在复习的时候也将更有侧重。③认真对待题型示例。这些题目大都标注了难易程度,可以使同学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其最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避免考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时间都浪费在一些偏题、怪题和超出难度的题目上。 四、策划人员从考试说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还是开卷、分值设置、时间设置、是文综、理综还是单科考试) 2.试卷结构(试卷分几部分,各部分的分值设置,各部分试题的题型、内容、难度的排列顺序及要求) 3.试题难度【可以是一个题目也可以是部分题目的难度,还可以指整套试题的难度,试题按其难度分为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一般每个地区都会有固定的试题难度(或题型难度比)】。 (二)考试内容 1.学习目标层次要求解读(一般讲学习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地区对三个层次的描述不同,据此可以了解所学的知识点在中考中的难度,这也是每年考试说明变化的一个方面)。 2.考试内容和要求 此部分一般将本学科初中三年所学知识按照学科的知识架构或学习顺序进行整理,呈现出考试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该部分内容所属的要求层次),里面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是后期分析考试说明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增或修改的部分一般会被命题人作为命题方向。 (三)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含题型难度) 1.题型示例是中考试卷中出现的试题的题型及可能出现的形式,命题人会按照里面出现的题型进行命制,未出现的题型不会出现在试卷中,相反,如果题型案例里出现了某种题型,预示着中考试题题型命制将有改动,近一两年会在中考中呈现。例如,河北中考理综物理部分的多选题提前在题型示例部分出现,让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准备,待时机成熟时便实施了。 2.参考答案一般是按照中考评分标准给出的答案,对于一些填空题、解答题的规范解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题型难度是对每一个题型示例所呈现的试题的难度的标注,通过题型难度可以让我们了解每一个题型的难度;不同题型难度的试题是在试卷中如何呈现的;同一知识点是怎样通过题型的变化来呈现出不同的难度。 (四)题型拓展(后附标准答案) 题型拓展是对题型示例的补充,拓展中考对某一知识点的不同题型的呈现形式。 作业:1.研读《2017年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 2.研读《2017年安徽省中考考试说明》 3.比较《2018年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与《2017年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的变化 4.比较《2018年安徽省中考考试说明》与《2017年安徽省中考考试说明》的变化

2014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中考题数学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题4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2的相反数是(). A.2B.2-C. 1 2 -D. 1 2 2.据报道,某小区居民李先生改进用水设备,在十年内帮助他居住小区的居民累计节水300000吨,将300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应为(). A.6 0.310 ?B.5 310 ?C.6 310 ?D.4 3010 ? 3.如图,有6张扑克牌,从中随机抽取1张,点数为偶数的概率(). A.1 6 B. 1 4 C. 1 3 D. 1 2 4.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A.圆锥B.圆柱 C.正三棱柱D.正三棱锥 5.某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年龄(岁)18 19 20 21 人数 5 4 1 2 则这12 A.18,19B.19,19C.18,19.5D.19,19.5 6.园林队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知绿化面积S(单位:平方米)与工作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每小时绿化面积为 (). A.40平方米B.50平方米 C.80平方米D.100平方米

7.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是E ,22.5A ∠=?,4OC =,CD 的长为( ). A .22 B .4 C .42 D .8 8.已知点A 为某封闭图形边界的一定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其边界顺时 针匀速运动一周,设点P 的时间为x ,线段AP 的长为y ,表示y 与x 的 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则该封闭图形可能是( ). 二.填空题(本体共16分,每题4分) 9.分解因式:24ay 9x a -=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m 的竹竿的影长为3m ,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 25m ,那么这根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m .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写出一个函数(0) k y k x =≠使它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 有公共点,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1,1)P y x '-++叫做点P 伴随点,一直点1A 的伴 随点为2A ,点2A 的伴随点为3A ,点3A 的伴随点为4A ,这样依次得到点1A ,2A ,3A …,n A …,若点1A 的坐标为(3,1),则点3A 的坐标为__________,点2014A 的坐标为__________;若点1A 的坐标为(,)a b ,对于任意正整数n ,点n A 均在x 轴上方,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表一) 2.分数分布符合考试说明要求,大致为:力学25分,电与磁学24分,光学5分,热学8分,声学2分,能量与能源4分,方法2分。 3.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 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约有80%以上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物理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影响。 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

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试卷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就有近21个,占到总题量的80%。所选素材近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远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微电子技术,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 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适合首都城 市战略定位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 题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坚持准确育人导向,促动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到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2.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在考试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注 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水平;注重考查学生独立 思考、使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各学科修订情况 语文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 《考试说明》”),确定了语文学科考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修订后,调整 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基础·使用”和“古诗文阅读”的内容;调整了“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了2019年中考语文 学科的试卷结构;调整了“参考样题”,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调整了“附录”内容,兼顾不同教材的变化。

1.调整“考试内容和要求”,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 查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使用”中,增加了 “理解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在“古诗文阅读”中,增加了“对 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古诗文学习中, 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 到熏陶感染”的表述。 2.调整“试卷结构”中“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试卷结 构 对“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简答题等”的分值实行了适当调整,在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 保证试卷的区分效果。 3.调整部分“参考样题”,丰富样题类型 依据修订指导思想,“参考样题”中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样题, 并以较好地体现了学科命题思想和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有样题实行 替换。样题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科特点,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 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强调育人立意、水平立意、文化立意。 (1)注重学科育人,注重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语文学科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 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修订 过程中,增加了古代诗歌考查的样题,体现对古诗文学习中优秀传统 文化的丰富内涵的考查;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写作题编入2019年《考 试说明》中,激发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2)注重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

201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1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 B。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 C。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 D。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广安市2018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规范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案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案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案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35分:单项选择题14分,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每题2分;非选择题21分,含古诗文默写7分左右、诗歌鉴赏4分左右、名著导读4分左右、综合性学习6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设置一个小阅读(说明文或议论文选段),3个选择 题,共6分。放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8-10小题处;设置两个大阅读(记叙文、 议论文或记叙文、说明文,大小阅读的文体不重复),共计24分左右。 ②阅读45分 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 ③写作40分(二选一,任选一题作文) 2.题型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古文翻译题、图表题、写作题等。 3.试卷难度 较易题60%;中难题30%;较难题10%。预估整卷试卷难度系数在0.6~0.65之间。 4.试卷篇幅

2017年重庆物理中考考试说明

2017 年重庆物理中考考试说明 2017 年重庆物理中考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考试范围在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减小了考试范围。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一)内容结构与比例 力学约占40% ,光学和热学约占20%,电学约占40%。 (二)题型结构与比例 选择题(单项选择)约占30%、填空、作图题约占15% 、实验与探究题约占27.5%、论述计算题约占27.5% 。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价值观,考查考生对物理、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能力等。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大方面。 (一)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3)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2、猜想与假设

(1)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2)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 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 (2)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3) 尝试考虑影响探究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5) 了解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2)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3)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5) 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5、分析与论证 (1)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2)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 (3)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5) 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6、评估 (1)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019年 北京市中考 化学 考试说明

2019年中考考试说明 化学 2019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其中,考试内容和要求以及试卷结构整体保持稳定,调整部分参考样题,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促进招生录取和考试改革。 1 2019年《考试说明》中的内容结构与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题顺序保持一致。 考试内容是对课程内容标准的精确概括与提炼,“知识与技能”的三个要求层次与课标中“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相一致,在能力要求上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2 2019年《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与2018年保持稳定。 3 2019年《考试说明》参考样题进行了部分调整,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注重学科能力及素养。 “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用较好地体现学科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进一步体现学科本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1)体现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新材料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彰显新时代主旋律,落实价值观育人导向,凸显化学学科价值。如,将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16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突出对考生应用化学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逐步实现从考查“解题”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转变。 例如,将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1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此题通过对实验数据图的分析,研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作为增氧剂的使用效率的影响,实现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考查考生通过实验研究、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可以关注数据图中反映出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也可以仅关注图中的峰值数据进行解答,试题的呈现形式和考查角度进一步创新。体现答案开放、思维角度多元、思考空间多层次的特点,进一步体现注重试题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对问题解决的思考角度和思维路径的考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有引领和指导作用。 (3)关注对重要结论、核心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能力,关注对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 例如,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的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第9题,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为素材,考查了考生对现象与结论的概括关联能力;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的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22题,以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为素材,考查了考生对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的说明论证能力。在对这些内容的考查中,试题一方面突出基础性,以教材中的原型活动为素材;另一方面通过对所学知识、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考查考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中考说明解读(语文)

2011年中考说明解读 黄劲松 命题依据与指导思想、命题原则、考试内容及要求几乎没有变化。题型示例中的试题,题型和各题的赋分值,较去年的中考也没有变化。 命题延续往年特点 可以说,今年的语文中考将继续沿袭往年的风格,保持稳定,比如: “阅读”部分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阅读文本的选择多样化,涉及到说明文、浅显议论文、抒情散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 “写作”则注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注重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重视对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口语交际”注重考查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兼顾学生应关注的社会生活。“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考点落实“语文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稳定中有创新 从黄冈市市初四元月调考和平时的业务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关于中考的动向。如果试题出新,可能会在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题的最后一题体现,如要求学生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行为等,分值一般在4-5分。这样的题虽说是开放性试题,但不少学生不适应、容易失分。对于评价类试题,学生要找到方法,即从总体上、过程中以及效果上来评价,用文中内容支撑自己的结论,令人信服。 备考建议 1.积累与运用 复习时,要将字、词放在句子中灵活运用、理解记忆。对于综合性学习内容,这类题是试题中有较大创新空间的题,学生平时要有活学活用的意识,如识图读表格、写提示语、日常交际等成为考题,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就是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程度,学生将文中实词读懂了,作答就不难。不主张死记硬背文言实词,建议学生利用早自习通读所学的文言文,速度要慢,一些常用的实词用法就是在阅读中搞清楚的。阅读中,遗忘之处要及时查看注释和笔记。在作答文言文阅读时,

北京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数学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2的相反数是 A .2 B .2- C .1 2 - D . 12 2.据报道, 某小区居民李先生改进用水设备,在十年内帮助他居住小区的居民累计节水 300 000 吨.将300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60.310? B .5310? C .6310? D .43010? 3.如图,有6张扑克处于,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点数为偶数的概率是 A . 16 B . 14 C .13 D . 12 4.右图是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A.圆锥 B .圆柱 C .正三棱柱 D .正三棱锥 5.某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A .18,19 B .19,19 C .18 ,19.5 D .19,19.5 6.园林队在某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知绿化面积S (单位:平方米)与工作时间t (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每小时绿化面积为 A .40平方米 B .50平方米 C .80平方米 D .100平方米

O E D C B A 7.如图.O e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是E ,22.5A ∠=?, 4OC =,CD 的长为 A . B .4 C . D .8 8.已知点A 为某封闭图形边界上一定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其边界顺时针匀速运动一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线段AP 的长为y .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右图所示,则该封闭图形可能是 A A D C B A A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9.分解因式:429______________ax ay -=. 10.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m 的竹竿的影长为3m ,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25m ,那么这根旗杆的高度为 m .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写 出一个函数(0)k y k x =≠,使它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 有公共 点,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 中,对于点()P x y , ,我们把点(11)P y x '-++,叫做点P 的伴随点,已知点1A 的伴随点为2A , 点2A 的伴随点为3A ,点3A 的伴随点为4A ,…,这样依次得到点1A ,2A ,3A ,…,n A ,….若点1A 的坐标为(3,1),则点3A 的坐标为 ,点2014A 的坐标为 ;若点1A 的坐标为(a ,b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点n A 均在x 轴上方,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 . 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3.如图,点B 在线段AD 上, BC DE ∥,AB ED =,BC DB =. 求证:A E ∠=∠. E C B A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