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年后的礼物》,本节课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十年后的礼物》记叙了音乐大师爱德华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教材地位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记叙文,围绕着‘真诚的心’这一主题,有利于学生感悟诚实守信的美德。在第一单元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为第六单元品读名著打下结实的阅读基础。

3.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在本学段目标中指出要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且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相关的情感感受。

4.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在前三个单元中接触了一些童话、写景状物文章的读书方法,已经初步具有了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本文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流畅优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品读兴趣,达格妮的心情变化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要引导他们进入问题情境,认真阅读,积极探究,他们就不难感悟到世俗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的道理。

5.教材处理

本篇课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承诺礼物——送出礼物;另一条是暗线,即以达格妮心理变化为线索。显然,达格妮心理变化是全文的主线。

二是课文在安排文章的叙述顺序时,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因此,要理清“达格妮心理变化”的过程,就必须要还原事情本来的顺序,即十年前到十年后的心理变化。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调整了学习课文的顺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从十年前爱德华承诺送出礼物(4自然段)入手,继而紧紧抓住达格妮得到礼物前后的心理变化,体会爱德华信守承诺的高贵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礼物珍贵而品质更可贵,再次升华主题。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抓住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了解插叙的叙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后的心理变化

⑵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礼物的珍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学情分析以及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重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心理变化的句子感受爱德华信守诺言的美德。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所赞美的诚实守信品质的可贵。

三说教学法

我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和创设情境法,此外,我还辅助使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谈话法等等。

1,朗读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一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有多出写到达格妮意外收到礼物的情景语句,教学中应让学生找出来,说一说感受,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中,同时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

2,创设情境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结合本文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达格妮心理变化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丰富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从而与本文产生共鸣。

说学法

结合教法,本课将重点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⑴情景体验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生活所原有,为儿童“提供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使之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

⑵朗读体会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小女孩心理变化历程及音乐家诚实守信的品质。

⑶探究法: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理顺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后的心理变化历程;

四。说教学过程

而在教学流程方面,我则作出了如下安排:

1,启发导入,引出新课

上课开始,我出示一段莎士比亚说的话: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那闪光的,动听的,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学习这篇课文后,你会有所领悟。设下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暗喻了课文中有金子般闪光的事物在等待

着大家挖掘。紧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说一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这是谁送给谁的礼物?这份礼物是什么?礼物为什么要到十年后才送呢?通过学生自主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为下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供思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次读课文。第一次,让学生通过自由轻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通过第一次朗读,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读音,以满足正常学习课文的需要,并安排在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生字词。第二次,则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在概括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长篇大论的情况,我会适时引导学生,用上个环节中你所提出的问题作为思路,进行简要概括。这时学生应该能够概括出课文讲的是音乐家爱德华送了一首乐曲给达格妮的故事。并适时板书。通过引导学生概括,解决本课把握主要内容的教学重点。

3.精读课文,揭示主题

而为了进一步实现本课结合心理变化,体会诚实守信美德的教学重点,我在本环节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回顾十年前,为学习达格妮的心理变化做铺垫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会提出问题,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陌生人要许下十年以后送礼物的承诺呢?学生找出了文中的这样一段话。放开声音,自己读读这段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想该怎样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这个城里人的待人和气,感受到爱德华在许下诺言时的语气是真诚的,喜爱的。唉,真糟……只是,这份礼物不是现在,而是大约十年以后,对于一份十年以后的约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有的人感到高兴,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学生甚至觉得不太可相信等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为后续学习达格妮的心理变化做铺垫。

第二步:学习达格妮收到礼物前的心理变化

再次读文章,边读边画出描写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心理的句子。此时,我还会通过适当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五年,九年,漫长的等待下达格妮情感的变化。结合情境,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做出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结合体会到的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同时,更好地体会达格妮从开始的期待到怀疑到最后失望的心理变化历程。

第三步:学习达格妮收到礼物后的心理变化,感悟诚实守信的美德

十年的时间,可以消磨一切,当达格妮一次次想起,又一次次失望的时候,十年过去了,她却意外地得到了这份礼物,那当达格妮得到这份礼物后心理又会有什么变化?通读全文,画出达格妮收到礼物后的表现,想想该怎样读。这里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先默读再交流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坐直,睁大,竭力等重点词,感受达格妮由收到礼物后的欣喜、激动变成深深的感动,感悟爱德华诚实守信的美德。最后引导反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生活啊,我爱你——”,让学生感悟到正是爱德华这颗金子般闪光的真诚之心,让达格妮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使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4.品读课文,升华主题

而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完成教学:

第一步:对比读,感受永恒的礼物。

我出示这样两句话,对比着读一读,让学生谈谈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我将创设这样的情境:达格妮十八岁得到这份礼物,20年以后,这份礼物会旧吗?会褪色吗?当达格妮50岁的时候,这份礼物会不存在吗?直到达格妮可能离开这个世界,这份礼物

会跟着消失吗?使学生领悟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终究会过时,会变难看,而这份礼物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第二步,继续引导学生,感受礼物的珍贵而品质更可贵。

一起来看一看,就在这份音乐的礼物当中,还会有什么呢?思考思考,与同组同学交流。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爱德华还在乐曲中倾注了对达格妮的祝福。出了让学生动口说,还鼓励学生动笔写,我将这样引导学生: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所以她明白了。你认为达格妮明白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把她明白的内容写在稿纸上。通过“我明白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表达,再次感受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可贵。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这是最好的礼物,从中感悟礼物可贵而品质更可贵。至此,也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5.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次概括全文内容,这时的学生对十年后礼物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一首乐曲,更多的是爱德华的诺言,是诚实守信的品质。与学习之初的概括相比,效果截然不同。紧接着,我会给学生分析本课的写作特点。使学生了解插叙,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并鼓励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进行尝试。接下来,我还会设计一道这样的作业:同学们以前也有期待过什么礼物或诺言吗?得到了吗?你曾经答应过别人什么吗?你的诺言兑现了吗?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你曾经的遭遇或曾经做过的事有所感悟呢?回去以后,把它写下来,题目是“我曾经……”让学生把学习本课的感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以此实现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板书主要体现了简洁直观的特点,板书围绕爱德华送乐曲给达格妮这一事件,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突出诚实守信美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知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学潘用江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对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实验重难点 重点知识: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2)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 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 有关的物理现象。 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使学生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理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新

17、十年后的礼物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后的心情,感悟她内心的变化,激起对生活的热爱。知道这是一件千金难买的珍贵的礼物。 2.了解课文运用插叙的方法,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的特点。 3.读懂课文,知道大音乐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体会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年后的礼物》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这是一份怎样的礼物啊?谁送给谁的呢?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十年的时间如此漫长!这份礼物为什么要等十年再送呢?请大家自读课文4自然段。想一想,十年前,音乐家给8岁的达格妮的承诺是什么?从中看出爱德华当时的态度和心情如何?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吗?(指名读课文) 2、一份礼物要等十年后才能得到,如果是你,你怎么想?达格妮呢?仔细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有关达格妮心理描写的句子。 (1)出示:“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她的想法吗?(期待) (2)几年过去了,她开始认为(简直就不可能)随之会产生什么?(怀疑) (3)出示:“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 (5)她还想些什么? 出示:“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吧,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谁来读一读?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失望) (6)齐读这一段,读出期待、怀疑与失望。 课文第4、5两段是达格妮在静听音乐时对十年前往事的回忆,我们称这种写作手法为插叙,这段插叙可以让我们了解达格尼心情前后的不同及其原因,而且说明了这首曲子的真实来历,真切地感受到大师爱德华创作的漫长和艰辛。今后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3、是呀,任何一个人可能都无法相信一个十年的约定。这份礼物到底收到了没有?达格妮刚收到礼物时,心情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小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 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防城港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十年后的礼物》同步练习D卷

防城港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十年后的礼物》同步练习D卷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3分) 1. (6分)比一比,再组词 橡________ 拨________ 捶________ 配________ 像________ 拔________ 睡________ 佩________ 2. (8分)按要求填空。 的人四们叶早水 先里头后封口________ 从左到右________ 先中间后两边________ 从上到下________ 3. (8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舞蹈。随着________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________的裙子________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4. (5分)仿写: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5. (6分)重点段落品析。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1)超级模仿秀。 在月光下睡觉在月光下________ 在月光下________ (2)爸爸用什么样的办法,帮助我晚上出门再也不害怕了? (3)爸爸拉我去散步,我看到了什么?

二、问答题 (共1题;共5分) 6. (5分)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 (共2题;共31分) 7.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 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啄木鸟说:“对不起,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青蛙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子飞来了,很快就把蚜虫吃光了。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你们是谁呀?”小虫子说:“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 (1)燕子、啄木鸟、青蛙都能给谁治病? (2)谁能吃掉蚜虫,专门医治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治好了吗? (3)文章最后一句说棉花姑娘笑了,棉花姑娘为什么笑? 8.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尾巴 猴子尾巴细又长,常把自己挂树上。 兔子尾巴一点点,蹦蹦跳跳撅天上。 公鸡尾巴弯又弯,花花绿绿像个毽。 松鼠尾巴蓬松松,树上跳下像伞兵。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师生互答

十年后的礼物(详案)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 三星小学周玉虹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积累“喧哗”、“咆哮”、“曙光”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插叙的作用。 3、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音乐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给他人送去了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音乐大师信守诺言的美德。 教学难点: 品读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体会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板书:礼物,指名读。 看到这个词,许多同学脸上就笑嘻嘻的,肯定勾起了你们许多愉快的回忆吧,谁能说说你曾经最期待一件什么礼物?当收到礼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礼物的,补充课题后齐读。 3、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这份礼物是谁送的,送给谁?是什么礼物?为什么要十年后才送?)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过渡: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赶紧翻开书,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2、交流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3、出示课件,简介爱德华。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过渡: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为什么会送乐曲给守林人的女儿呢?十年的时间又是多么漫长啊!这份礼物为什么十年后才送出呢?他们在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讲十年前发生的事? 2、指名答(4、5自然段)。 3、出示相遇情境图 师:这就是他们相遇时的情境,让我们听着音乐,跟着达格妮的思绪回到十年前,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一生读,其余听,找找他们俩相遇时都说了些什么? 随机出示句子:“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精编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完整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

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

十年后的礼物

24、十年后的礼物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前苏联帕乌苏斯托夫斯基《一篮枞果》改写而成的。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大音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物。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了这份礼物——一首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位挪威的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以这样的奇妙的方式,把一份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女孩。当乐曲传遍四方时,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 文章的语句流畅优美,结构安排也很有特点,运用了插叙的方式,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使整篇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章1—3节写达格妮收到礼物时异常惊喜激动;第4节写爱德华十年前的许诺,第5节描写了达格妮等待礼物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期待-怀疑-失望;6—8节写十年后的礼物激发了达格妮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其中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主线:起初,达格妮收到礼物,无比惊讶,以至于“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她回想起十年前的那段林中奇遇,她的心情由期待转为怀疑,继而又失望。回到现实中的达格妮听完音乐,感受到音乐家对她的美好祝福,她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幸福。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也颇具特色。如“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一句,把表示时间的短语倒置,通过强调时间表现达格妮怀疑以至失望的心情。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另外,文中有三个破折号,其表达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转折;“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一句中的破折号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而“生活呀!我爱你——”一句中,破折号则表示声音延长。 本单元是“简要复述课文”训练的第一个单元,是从详细复述课文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过渡。“简要复述”即要求学生在详细复述的基础上保留故事情节的“主干”,用转述的语气,对原材料进行“浓缩”,做到语言简练、前后连贯。简要复述的方法有:抓重点句、抓六要素、抓提纲或小标题和段落大意归并法等。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将继续训练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复述的能力。

7.3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 邛崃市宝林中学郑睽 一、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鉴别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物体这一问题开始,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讨论得出密度公式和单位,进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并找寻特点进入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练习的形式将之具体化: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来研究空心问题。 2、学生情况 我所教学生现阶段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已建立了“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不正确概念。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动手操作的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科学探究的经验相当欠缺,本课将通过猜想、实验、讨论、辨析、归纳、交流和训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和比较概括的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体会比值定义法在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把有关密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意义。 2、难点:让学生相对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二、教学方法 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作为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是初二学生

十年后的礼物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董玉萍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礼物盒),这份礼物是什么呢?(……)先不告诉你们。这份礼物什么时间送给你们呢?(……)暂且保密。谁能得到老师送出的礼物呢?得看你们对文章的理解了。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十年后的礼物》。 二、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一)复习: 1.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复述师板书)(在达格妮八岁的时候,(她在森林里邂逅了爱德华葛利格)爱德华葛利格答应在十年后送给她一份礼物,在达格妮十八岁时,(在一次露天音乐会上)爱德华葛利格果然把一首乐曲作为礼物送给了她。) 2.谁来说说本课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1.十年后收到礼物2、十年前的偶遇 3.收到礼物后的内心感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找出描写达格妮心情的语句,重点感受达格妮心情的变化及原因。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3 感受大音乐家对达格妮的祝福,以及信守诺言的高尚品质。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到十年前,看看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是如何与一个普普通通的守林人的女儿偶然相遇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十年前的偶遇。 1、十年的时间如此漫长!这份礼物为什么要等十年再送呢?自学提示一:请大家自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十年前,音乐家给8岁的达格妮的承诺是什么?从中看出爱德华当时的态度和心情如何?(自由读课文),感受音乐家的真诚、喜爱和歉疚。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课文) 2、一份礼物要等十年后才能得到,如果是你,你怎么想?达格妮呢?2.仔细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有关达格妮心理描写的句子。(1)出示:“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她的想法吗?(期待)(2)读出期待 3.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达格妮期待这件礼物时的情景吗? 【出示课件:当邮递员送信来的时候,达格妮的心不由自主地跳快了,她期待着…… 当达格妮又一次在森林中采野果的时候,她不时地四处张望,她期待着……】 (3)一年过去了,她心中依然(期待、渴望、希望)五年过去了,她在想(我是不是上当了?)九年过去了,她开始认为(简直就不可能)随之会产生什么?(4)读出怀疑 出示:“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5.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在十年以后!”这个表示时间的句子要放在最后,而且后面还跟了一个感叹号呢?读一读,你体会到达格妮怎样的心情? (师评:哼,这个骗人的家伙!把你的生气读出来。 是的,你欺负我年幼!把你的理解送进朗读中。 对的,你在哄我!把你的失望读出来。)

《十年后的礼物》练习

17 十年后的礼物 1.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上课了,大声xuān huá()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李老师脖子上挂着zhēn ()珠xiàng liàn(),脸jiá()微红地走进教室。 (2)老刘走进树林一看,真zāo gāo(),这棵高大的huà()树不知被谁砍倒了。他站在那里páo xiào()着,像一头发怒的狮子。 2.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她竭力抑制着呜咽.(yàn ya)。 (2)她觉得有一种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m?ng m?n)芽了。 (3)你是黎明的曙.(shǔ sǔ)光,你就是幸福。 3. 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华()()署()() 曹()()共()() 4. 本文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 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十年后他用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 5. 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哭”的词语:呜咽、、。 (2)描写“早晨”的词语:黎明、、。 (3)跟“走”有关的词语:散步、、。 6. 按要求改写句子。 (1)白桦树上一闪一闪的彩灯使她深深陶醉了。(改成拟人句) (2)那人是城里人。那人异常和气。(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她不由自主 ....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4)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更珍贵的礼物,这是比更珍贵的礼物,这是比更珍贵的礼物。(补充句子) (5)起初,由于心情的激烈,她无法静听音乐。(修改病句) 7. 说说下列破折号的作用,把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声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转折 (1)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的

物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实际进行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利用画简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画出了,先不作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步骤会造成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从而得出最佳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 五、教学过程 密度公式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 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 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 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 (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

《十年后的礼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 《十年后的礼物》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十年前,大音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物。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这份礼物——一首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本文的语句流畅优美,采用顺叙与插叙交错的写作特点,读来生动形象。 二、学生分析 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流畅优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品读兴趣,达格妮的心情变化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要引导他们进入问题情境,认真阅读,积极探究,他们就不难感悟到世俗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 三、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教学环节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让他们有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教学过程中随时捕捉教学信息,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 ⑴深入体会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后的心情,感悟她内心的变化,激起对生活的热爱。知道这是一件千金难买的珍贵的礼物。 ⑵了解课文运用插叙的方法,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的特点。 ⑶圈划、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世俗的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从而感受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 ⑷理解重点句段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 ⑴通过圈划、品读重点词句,知道这是最好的礼物,感悟世俗的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与人之间诚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目标 ⑴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 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⑶通过这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诚信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①教师行为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7课的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板书课题——齐读)。 2、请同学们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十年后的礼物是什么?(板书:一首乐曲)是谁送给谁的礼物? 3、同学们真会学习,老师很高兴,决定带你们到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公园,和十八岁的达格妮一起参加那里举行的露天音乐会,一起欣赏美妙动听的交响乐,准备好了吗? 4、乐曲动听吗?这首乐曲是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专门为达格妮创作的乐曲,曲名是? ②学生活动 1、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回答以上第一个问题(一首乐曲),集体回答第二个问题(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送给达格妮)。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常德市安乡县城北中学的邹艳群,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我决定用两课时来安排我的教学:第一课时安排前两个段标,现仅我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 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 先让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影片片段,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1节 质量说课稿

《质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法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分类比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巧记妙学掌握重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课件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随后小组交流: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50

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