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化的概念

菜品研发菜品研发师技术产品标准化中央厨房工业化生产行政总厨餐饮总监

标准化产品

标准化的概念

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是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798年,美国E.惠特尼(1765~1825)提出零部件互换性建议,应用生产,开始了最初的标准化。1850~1900年蒸汽动力的采用和轮船、铁路运输的发展,

促使西方国家商业竞争加剧,要求产品规格、质量和性能统一化,标准化工作也有了相应发展。1901年,

英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标准团体──“英国标准学会”。1906年,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国际性标准团体

──“国际电工委员会”。1947年,成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

国于1978年9月加入。

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

佳解决方案。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

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若按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

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在标准化工作

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

广义的标准化

指对同类型的产品和工程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并据以投产和建设。狭义的标准化,即通常所说的标准化,是指产品标准化,即对产品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统一的技术规定。标准化是对产品标准的制定、推广、普及和运用的过程。标准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物质资料标准化

如原料、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品种、规格等标准化;

2、方法和程序标准化

如作业方法、试验方法、检验规程、安全规则等的标准化;

3、概念标准化

如采用统一的图形、符号、名称、术语等。

标准化概念阐释【最新版】

标准化概念阐释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标准化定义 为适应科学发展和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叫标准化。标准化可分国际或全国范围的标准化及工业部门的标准化。 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20000.1-2002)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同时在定义后注明:(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

为了其预期目的改造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基本方法 1、简化 2、统一化 3、产品系列化 4、通用化 5、组合化 6、模块化 标准化基本原理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统一原理

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①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 ②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 ③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简化原理 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标准化概论 基本概念

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 ? A.多样性; ? B.先进性; ? C.国际性; ? D.综合性。 正确答案:C ? A.服务标准; ? B.工作标准: ? C.产品标准; ? D.图形符号标准。 正确答案:B ? A.专利技术: ? B.实践经验; ? C.工艺规程; ? D.先进技术。 正确答案:B ? A.企业自己; ? B.企业的主管部门; ? C.企业听取主管部门意见后; ? D.市场及客户。 正确答案:A ? A.统一; ? B.适用; ? C.简化; ? D.合并。 正确答案:A ? A.人工属性; ? B.自然属性; ? C.社会属性; ? D.市场属性。 正确答案:B 第2部分:多项选择题 ? A.出口标准; ? B.行业标准; ? C.地方标准; ? D.企业标准; ? E.联盟标准。 正确答案:B,C,D

? A.产品分类; ? B.质量特性及技术要求; ? C.设计及工艺要求; ? D.试验方法及合格判定准则; ? E.产品营销。 正确答案:A,B,D ? A.技术规范、规程; ? B.技术报告; ? C.试制总结; ? D.指南; ? E.指导性技术文件。 正确答案:A,B,D,E ? A.语言文字; ? B.计量器具; ? C.达芬奇的名画; ? D.建筑物结构; ? E.托尔斯泰的小说。 正确答案:A,B,D 第3部分:判断题 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部分:简答题 正确答案: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标准来体现。所以,标准化活动不能脱离制定、修订和实施标准,这是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社会实践中实施以后,才能表现出来,绝不是制定一个标准就可以了事的。有了再多、再好的标准,没有被使用,那就什么效果也收不到。 正确答案: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 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适应市场为本,实现跨越发展。”的标准发展思想,就要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愿性标准体系,是标准的使用被认为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使用者的自愿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 标准化概论 标准化原理

标准化的重要性(有意义)

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可以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企业用标准化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管理上的重大转变,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奖惩,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和实施标准体系,制定,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合格评价并分析改进。 我司主要以房地产经营为主,但也朝多元化的路线发展,目前有房地产公司、矿泉水公司、小贷公司。现阶段的房地产项目较多,有贵港项目、巴马项目、金秀项目、还有洽谈中的其他项目,虽然几个项目都属于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但管理上还是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项目公司实行各自的管理模式,造成每一步工作都比较困难,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我司迫切需要建一套实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想建立一套实之有效的的标准体系,以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持久、健康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入手: 一、建立公司标准化管理机构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企业的标准化活动,不是企业中的某一个部门的独立活动,而是各个部门都要涉及到的一项整体性活动,因此在管理上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来统一进行管理。 二、建立一套必要的规章制度。 要使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从而确保标准化活动进行的正常有序,应当建立一套标准化管理制度,初步确立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方针、目标和任务,赋予企业标准化机构的权力和责任,从制度上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对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三、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标准化队伍 对标准化专职和兼职人员进行专门的标准业务知识培训,使之具备标准的制订、修订、实施及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搞好标准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及管理标准体系的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是在企业方针、目标的指导下形成的。 五、确保企业标准的实施。 企业标准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标准制订以后,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保证体系,规定考核的内容、作法和要求,

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

————————————————————————————————作者:————————————————————————————————日期:

标准化工作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涵义 标准是指为取得全面的最佳效果,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则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成果,标准化是标准从制订一实施一修订一再实施……的活动过程。 为此,《ISO/IEC指南2 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对标准与标准化分别给予了科学的定义。 “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准则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和效益。” “标准化是对实际与潜在的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 注:1.实际上,标准化活动由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所构成。 注:2.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便于技术协作。消除贸易壁垒。 二、标准化工作内容与要求 依据标准化的对象,“物”、“事”或“人”、一般分成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制定的技术准则。这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俸解决方案。它的对象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如产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无形的“物”(如程序、方法、符号、图形)。

标准及标准化定义

标准及标准化定义 (一)什么叫标准 国家标准GB 3935.l-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对标准作如下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该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l)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计入经济合同或企业向用户作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 (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这里讲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例如批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等;同一类技术管理活动中反复出现同一概念的术语、符号、代号等被反复利用等等。 只有当事物或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使标准作为今后实践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扩大"标准"重复利用范围。 (3)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就是说标准既是科学技术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且这些成果和经验都是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和验证基础上,加之规范化,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具有科学性。 (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就是制定标准要发扬技术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做到"三稿定标"即征求意见稿一送审稿一报批稿。如制定产品标准不仅要有生产部门参加,还应当有用户、科研、检验等部门参加共同讨论研究,"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制定颁布的程序。标准的编写、印刷、幅面格式和编号、发布的统一,既可保证标准的质量,又便于资料管理,体现了标准文件的严肃性。所以,标准必须"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标准从制定到批准发布的一整套工作程序和审批制度,是使标准本身具有法规特性的表现。 (二)什么是标准化 GB 3935.1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该定义的含义如下。 (1)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3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3个环节的过程已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条文中。《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这是对标准化定义内涵的全面面清晰的概括。

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一、标准与标准化的涵义标准是指为取得全面的最佳效果,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则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成果,标准化是标准从制订一实施一修订一再实施……的活动过程。为此,《ISO/IEC指南2 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对标准与标准化分别给予了科学的定义。“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准则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和效益。” “标准化是对实际与潜在的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 注:1.实际上,标准化活动由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所构成。注:2.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便于技术协作。消除贸易壁垒。二、标准化工作内容与要求依据标准化的对象,“物”、“事”或“人”、一般分成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制定的技术准则。这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俸解决方案。它的对象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如产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无形的“物”(如程序、方法、符号、图形)。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它的对象是管理技术事项,即“事”。它为合理的组织、

第一章标准化基础

标准化基础 第一章标准化概论 第一节标准化基本概念 第二节标准化发展历程 第三节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的三阶段 第四节标准的价值 第五节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标准化基本概念 一、标准(Standard) 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统一的一致性要求其实就是标准 事物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 二、标准的对象(传世之作,绝版艺术品?) 重复性的概念和重复性的事物 三、标准的本质 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 标准的运用使重复出现和无限延伸的需求简单化。 (度、量、衡、文字、鋳币、配方、车轮和轮子外形 规矩) 四、标准的载体 标准的核心内容(重要内涵):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检测方法、规则以及实现形式等等。 没有一定的载体作为标准的外在表现形式,标准的内在要求就无从谈起,也无法供多人共享和传递。 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纸质、磁盘、光碟等)。 五、标准制定的十要素 1.须有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 2.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现出充分协商的一致性; 3.标准的内容涉及的是技术(某些标准中也涉及一些管理性条款,但这些条款也是 与技术条款配合使用的); 4.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5.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加强管理、发展贸易、扩大交流; 6.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 7.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通过社会和企业自愿实现,体现为促进社会和 经济发展; 8.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 9.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 10.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六、标准化 定义: 1.“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

安全标准化的内涵及基本概念

安全标准化的内涵及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安全标准化?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标准化——是动态的、是一个过程 1、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安全工作常规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安全标准化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安全标准化为企业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实现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提供了更高层面的平台,这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能有效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1)安全标准化是预防事故、杜绝“三违”,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表明,事故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起伤亡事故的后面都伴随着几千次的违章行为。安全标准化是以承诺、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风险管理意识,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2)安全标准化是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 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从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抓起,落实

安全责任主体,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做好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3)安全标准化是国家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 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高危行业实施许可制度,从制度保障、相关措施、作业条件几个方面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提出了13项基本要求,这13项基本要求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从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各方面制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满足高危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4)安全标准化是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和实现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进一步要求 从企业的安全基础工作入手,制定各种工种、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每个从业人员按照岗位标准进行操作,促使企业安全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从根本上解决本质安全的问题。 5)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 安全标准化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创新、一个发展,突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从业人员的根本利益,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愿望。 6)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以人为本”观念不断深化,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安全状况。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安全工作做不好,失去了市场准入条件,企业就没有立足之地,要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2、危险化学品企业如何实现安全标准化

EDI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EDI 140403121 定义 电子数据交换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和公共信息网络,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递商业文件的过程。 换言之,EDI就是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和客户等在其各自的应用系统之间利用EDI技术,通过公共EDI网络,自动交换和处理商业单证的过程。全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名:电子数据交换。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使用的国际标准,它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例如,国际贸易中的采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 特点 EDI最大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 EDI单证是通过专用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的。由于EDI单证大多是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商业单证,通过有专门机构管理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点是目前Internet技术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EDI技术也在与包括Internet技术在内的其他先进技术不断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灵活、多样、简便的使用方式,使其自身拥有更广阔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不论用户内部MIS系统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格式有何不同,在通过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之前,都采用一种叫做“翻译器”的软件将不同的数据格式翻译成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EDI格式。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在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自动交换数据成为可能。 标准及三要素 1.资料用统一的标准 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操作过程 1.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取出,转换成平面文件; 2.将平面文件翻译为标准 EDI 报文,并组成 EDI 信件; 3.发送方将 EDI 信件传送到接收方的 EDI 信箱; 4.接收方从 EDI 信箱收取信件; 5.接收方将 EDI 信件拆开并翻译成为平面文件;

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 2012-09-07 1、什么是标准? 【答】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 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关于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规定: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并注明:“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这个定义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SO/IEC导则2:1996》中 对标准的定义。 什么是标准,它包含了6大要义: 对象——重复性的事物; 目的——获得最佳秩序(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制定规则——各方协商一致; 批准发布——公认的权威机构; 内容——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经验的总结; 适用范围——一定范围内共同实施。 注意:是最佳秩序,不是最佳经济效益或最佳社会效益等。 2、什么是标准化? 【答】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 动。 注:①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编制、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②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 术合作。 关于标准化:我国国家标准GB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规定: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并有两条注明:“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的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同样,这个定义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SO/IEC导则2:1996》中对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与标准相比多一个“化”字,标准的定义明确了,标准化也就好理解了。标准是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指的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如标准的制定,依据标准所进行的培训、检验检测、认证、监督抽查等等。简单地来说,标准化是有目的的制定、发布、实施标准的活动。 2012-09-04 什么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 【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简称“TC”。下设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和工作组简称“WG”。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 编辑本段安全标准工作的重要性 2006年6月27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会上表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安标委)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专家队伍初步建立,安全标准工作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安全标准工作的重要性: 一、安全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安全标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规范。 三、安全标准是安全监管监察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行政执法中,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评判,除了要依据法律、法规,还需要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根据。 四、加强安全标准是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就是市场准入必须具备的资格,是必须严格把住的关口,是不可降低的门槛。 规章颁布

质控概念的标准化

质控概念的标准化 从1949年美国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简称CAP)首先开始研究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简称质控)问题,美国学者Levery 和Jenning于1950年发表第一篇关于使用质控图的实验室室内质控,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工作正式拉序幕。 到70年代,实验室质量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推行Good Laboratory Parctice(简称GLP)。进入80年代末期,GLP 的统一标准产生了,发展到"认证实验室"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在于预防差错的产生。质控图的统计学质控的目的是检出差错。统计学的实验室室内质控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免疫学检验的统计学室内质控方法。因为ELISA 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就以ELISA检验为例,介绍一下有关问题。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免疫质控室从198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乙肝标志物检验的质量评价活动,一直采用这一套质量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提高和完善,希望能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的道路。 5.1 基本概念 5.1.1 质量控制(Quaility Control,Q.C)

质量控制是监视全过程,排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现状的一个管理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个反馈环路进行的。 1)确定控制的对象; 2)规定控制对象的标准(预期值); 3)制定或选择控制方法和手段; 3)测量实际数据; 4)比较或较对实际数据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超出预定误差范围,报警系发出信号,反馈通道中断。 5)采取行动,解决差异。恢复原状(原标准状态)的手段发挥作用。 质量控制主要采用质控图进行。质控图是把某一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这种性能数据是在按规程正常进行时,按时间顺序而抽选出来的,其目的是检测检验过程中变异的"可追查"性原因。"可追逆"性的误差原因,是指除去随机误差以外的其他原因。"控制限"是通过统计计算出来的,在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见5.3.室内质控程序)。 5.1.2 误差 实验误差分为三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结果与真值或靶值存在有同一倾向的误差,有明显的规律性,可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出现,是可以通过质控预防和校正的。

标准预防概念

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7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原则 7. 1.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7.1.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7.1.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7.1.4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7.1.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7.1.6 建筑布局符合第五章中相应的规定。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7.2.1 患者的隔离 7.2.1.1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7.2.1.2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7.2.2 医务人员的防护 7.2.2.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

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7.2.2.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 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 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7.3.1 患者的隔离 7.3.1.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7.3.1.2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7.3.1.3 应严格空气消毒。 7.3.2医务人员的防护 7.3.2.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 使用后物品。具体流程与操作见 7.9.2.3。 7.3.2.2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7.3.2.3 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第6章的规定。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7.4.1 患者的隔离 7.4.1.1 遵循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7.4.1.2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7.4.1.3 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标准和标准化的及标准化的的作用

标准和标准化及标准化的作用 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产品(包括服务)质量的形成,必须用一系列标准来控制和指导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因此,标准化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1.标准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和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的特性: 1)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 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 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2.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减少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宜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每一个循环完成后,标准化的水平和效益就提高一步。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 3.标准化的作用 (1)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2)提高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3)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 例题以下说法那个是标准的特性: A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 B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C 权利部门自己制定的文件。 D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小结

安全标准化建设意义

安全标准化建设意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安全标准化主要内容 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规章颁布 2010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标准编号为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是安全监管监察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是加强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工作。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提出的“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企业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质量责任制。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我省相继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机械制造(含中小型机械制造)、冶金、有色、地质、水泥、陶瓷、家具、商贸、邮政通信等12个行业(领域)启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制定了一整套安全标准,指导一批企业完成标准化达标建设。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整治了一批安全隐患,改善了企业生产安全设施设备和工艺水平,增强了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和规范生产安全行为,有效识别控制了企业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践证明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强化行业监管,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举措。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展不理想,与发展安全生产监管事业的需要及企业和员工对文明安全生产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使得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些基础性的、共性的、深层问题日益暴露。一是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不高,工艺技术落后,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薄弱,安全生产管理不力等问题没有根本解

标准化作业定义

标准化作业,是指在标准时间内,一个作业者担当的一系列多种作业的标准化而成的。标准化作业有3个要素是:周期时间、作业程序、标准手头存活量。 1、周期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必要的全部时间。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没有周期时间限制,而是我们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迟或提前完成规定的工作,这两种情况均是不可取的。作为销售部来讲,前者会造成客户不满或损害公司形象,后者会造成公司资金或人员的浪费。同时两者都会给下一道一工序的进行造成不好影响。比如说:在合格证问题上,由于没有固定的周期时间限制,而是完全的灵活,一旦合格证没有在客户期望的时间内到达,客户肯定会不満,严重的是对公司信任下降。同时也增加了销售人员的工作难度,也损害公司形象。再来说后者,比如在拷车问题上,如果我们将客户要的车提前两周拷回来了,很明显这就占用了公司资金,而影响到急需车型的提取。或者是没有将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造成浪费。所以说,不管我们在做那一道工序,我们都需要一个标准的工作时间,同时保证“3W”的实现,保证服务的及时、准确。 2、作业程序:顾名思义,作业程序就是将要做的事情按预先设定的好的步骤进行工作。 如果没有作业程序或者作业程序不明确,或不遵守。都会造成延迟工作的完成,造成工作完成质量的不合格,或者根本就完不成工作。如果我们每一道工序都没有标准程序,试想整个工作现场将会变得如何的混乱不堪,将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多少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发生。这种状况,除了客户不满意外,就连本公司的员工也很难满意。作业程序既是作业者执行的标准也是上级考核下级的依据。所以,要想创造客户、员工满意度,各个工序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益于执行的作业程序。按照作业程序进行作业也是确保在周期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 3、标准手头存活量:是指维持正常工作进行的必要的库存量,其中包括即将消化的库存。所有事情的发生不会绝对按人们的计划来发生,而是充满了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而给工作造成的不便与紧张,我们必需备有适当的,可以随时调用的资源。这一步,是保证前两步实现基础。是保证所有工作进行前提,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有标准手头存活量。综上所述:标准作业是现场有效地担高生产的基础,是监督人员管理自己所管工序的依据,也是进行改进的基础。要实现“3W”即在需要的时候(When)把需要的东西(What)送到需要的地方(Where),必须有一个制度过程来保证其实现,否则也只能是一纸空谈了。标准化作业,是做到“3W”的保障,也是树立好的服务形象的保证。标准作业中的三点是互为前提的,而周而复始的。要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我们就必须想客户之所想,做客户之所愿如何让员工按照标准去作业?标准制订出来了,如何让员工自觉地执行,并成为一种好惯,这是每一个管理者所面临的难题。在标准执行比较好的公司,其主要法宝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 灌输遵守标准的意识就是培训,首先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向每一位员工反复地输入这样的理念,标准人人都要遵守,而作为领导者更要成为遵守标准的楷模。这样全公司才会形成一种以遵守标准为荣的良好的风气。:有一家企业实施了将近两年的标准化,最后失败得很惨。为什么说挫败得很惨呢?刚开始他们请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业经理人,担任这个公司高层领导的职务。这位职业经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安全标准化就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使企业生产始终在受控环境下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安全生产“三基”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这一定义涵盖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解决了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其次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干部员工的合法权益。安全生产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安全目标,取得安全业绩,收获安全成果,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尤其是关于教育培训和职业健康的规定,可以更好地保障干部员工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也包括每一个人的合法收益。再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对这些相关法律制度内容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并通过运行使之成为生产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安全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绝对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强制进行,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自愿行为,是否进行体系认证,取决于企业自身行为。其次安全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安全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

标准化相关概念

标准化相关概念 1、标准化 GB/T 20000.1-2002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其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该定义等同釆用第号指南定义,含义如下: 其一,标准化是一定范围内的活动。标准化的范围即标准化的领域,由一组相关的标准化对象组成,标准化对象泛指产品、过程和服务,具体包括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 其二,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标准的编制、标准的发布、标准的实施和标准的修订等活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化的水平就上升一个层次。 其三,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是总结以往的经验或教训,选择最佳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作为今后实践的目标和依据,从而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扩大最佳方案的重复利用范围。 其四,标准化活动是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规范性文件”是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文件的通称。标准化定义中所说的“条款”,是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取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的形式。这些条款是针对当前已存在的现实问题或将来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而制定的,可以被共同使用或者重复使用。 其五,标准化活动通常由用户发起,因为他们期望能够借助标准化摆脱对具体生产厂商的依赖。 2、标准 标准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该定义等同采用第号指南的定义,含义如下: 其一,制定标准的出发点是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其中,“最佳秩序”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标准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