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坑透应用中异常响应曲线特征

坑透应用中异常响应曲线特征

坑透应用中异常响应曲线特征
坑透应用中异常响应曲线特征

1.陷落柱异常曲线特征

岩溶陷落柱的成因是以奥灰岩层中地下水的强烈交替为条件,岩溶发育为基础,岩体自重重力地应力集中以及溶洞内的真空负压三重作用为动力,经过迅速垮落、间歇、溶蚀、搬运塌陷、冒落等周而复始过程,分阶段逐步形成陷落柱。由于煤系底部可溶性岩体中岩溶空洞塌陷形成的陷落柱破坏了煤层结构,使煤层缺失,而且大小不一,棱角分明、零乱的上覆岩层堆积物代之,使其和周围煤层的电性有明显差异(电阻率比煤层低的多)。而且,陷落柱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临近煤层的产状变化、裂隙发育、小断层增多、甚至大量充水等。这样的构造能够大量地吸收电磁波能量,反映在透视实测曲线上有明显的特征。根据观测系统的设置(定点法,发射机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固定位置,接收机在一定范围内逐点观测其场强值,即定点发射多点形成扇形接收,此方法速度快、效率高和易于协调工作,是无线电波透视的主要观测方法),电磁波遇到陷落柱,其衰减系数(实测场强与理论场强差值)与实测场强曲线呈漏斗形,或因透视距离关系呈半漏斗、呈“V"字形。当发射机靠近陷落柱一侧透视时,就会出现大范围的阴影区,场强值接近背景值。下面的a、b、c、d四个工作面是在晋煤地区不同工作面的实测场强曲线和探测效果验证情况,验证情况与实际揭露、地面三维地

震结果相对吻合(c中三维地震的探测结果在实际巷道掘进中没有揭露,推测陷落柱偏移至工作面内,在坑透探测结果的异常位置)。

a、晋煤凤凰山矿155302工作面坑透探测

203巷实测场强曲线

204巷实测场强曲线

155302综采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CT成像图155302综采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结果与验证结果对比图

b、凤凰山矿91311工作面坑透探测

SIRT反演吸收系数图

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CT成像图

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结果与验证结果对比图

c、兰花集团唐安矿3#煤3301工作面坑透探测

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CT成像图

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结果与验证结果对比图

d、阳泉上社煤业9211工作面坑透探测

回风巷实测场强曲线图

进风巷实测场强曲线图

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CT成像图

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结果与验证结果对比图

2.断层异常曲线特征

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断层破坏了煤层的正常结构,它使煤层发生错动与移位,在断层面附近煤层破碎和裂隙发育,而电磁波遇到各种规则或者不规则界面便产生折射、反射或散射等物理现象,比起正常煤层一般会对电磁波能量更大的吸收。如果断层充水,使断层附近煤层电阻率降低,吸收系数增大,电磁波能量也将被低阻介质吸收而衰减,对断距大的断层,会使断层一盘的煤层完全与另一盘煤层顶板或底板接触,而多数煤层顶底板岩层(泥岩、沙岩、灰岩或其他含金属矿物)的电阻率较低,因此,会不同程度的屏蔽电磁波而形成低值透视异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相应观测系统(定点法,发射机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固定位置,接收机在一定范围内逐点观测其场强值,即定点发射多点形成扇形接收),接收实测场强,根据透视的异常曲线,综合分析资料,可以圈定工作面内的断层的位置,及某些断层的相互关系。

隐伏断层的存在常给回采造成严重影响,地质工作一般无法预料和推断。采用无线电波透视预测隐伏断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走向长的隐伏断层是很难判断的,走向很长的隐伏断层的曲

线表现为在隐伏断层内的测得场强比较低,而在隐伏断层外场强变化很大。如下图2-1为贵州五轮山矿1803工作面的实测场强曲线,从该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在40~79#点的场强值低于0~39#点的场强值。该段场强值较低,穿透性较差,表明该段煤岩层对无线电波的吸收系数较大,部分地段很低,可能为近走向断层带或裂隙带发育影响。

2-1两巷巷实测场强曲线图

3.煤层厚度变化异常曲线特征

煤层厚度变化(包括煤层总厚度不变,而软煤层局部范围变厚的情况),无论是原生沉积不均匀,还是后生构造变动,均会使煤层结构、层理均匀性和连续性遭到不程度的破坏,而电磁波在穿越变化区时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屏蔽和衰减。煤层厚度变化有两种情况:当煤厚变化不太大,而影响范围较大或呈条状时,在无线电波透视曲线图上的异常与断层相似;而当煤层完全或接近完全冲刷,但影响范围较小时,其异常曲线和陷落柱相似。对于主要由于顶压或底鼓压力造成的厚度变化,异常反映也是很明显。无论哪种地质构造引起场强值低,它们的异常曲线特征都是很明显的,有些相

同的,有些相似的,场强值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在以后探测中会进一步总结。

4.褶曲、侵入体异常曲线相应特征

褶曲是发生了褶皱变形岩层中的一个弯曲,其形态是多种多样,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工作面内存在小褶曲(向斜)构造时,在无线电波透视曲线上亦有明显的异常反映。若发射与接收处在褶曲轴部的两侧,其异常曲线和陷落柱相似。侵入体是由侵入岩构成的火成岩体,由于火成岩与煤层的电性差异较大,用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工作面内的火成岩体,从理论上讲是可能的,但由于煤层中的火成岩体种类多,产状复杂,电性变化大,反映在无线电波透视曲线上的变化也大,既有可能出现低值异常,又有可能出现高值异常,因此,资料的解释需根据探测区域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判断,其规律性需要在不同区域定性分析总结。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

速度控制环优化 速度控制环的优化主要是速度调节器的优化。速度调节器主要优化比例增益与积分时间常数两个数据,先确定它的比例增益,再优化积分时间常数。如果把速度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MD1409)调整到500ms,积分环节实际上处于无效状态,这时PI速度调节器转化为P调节器。为了确定比例增益的初值,可从一个较小的值开始,逐渐增加比例增益,直到机床发生共振,可听到伺服电机发出啸叫声,将这时的比例增益乘以0.5,作为首次测量的初值。 MD1407—速度增益Kp MD1409—积分时间Tn 速度环手动优化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用适配器将驱动器和计算机相连接,启动计算机和系统(电缆连接必须断电) 步骤二、等机床准备好后使机床工作在JOG方式下。 步骤三、在计算机上运行“SIMODRIVE 611D START TOOL”软件,首先会弹出画面如图

【Axis-】出现如下画面 所示

步骤六、点击【Drive MD】,进入如下画面 步骤七、点击【Boot file/Nck res...】,再点击【Measuring parameters】,进入如下画面,Amplitude为输入信号幅值,峰值力矩的百分比;Bandwidth 为测量带宽;Averaging 为平均次数,次数越多,越精确,时间越长,通常20次;Settling time 为建立时间,注入测量信号和偏移,到记录测量数据 间的时间;Offset为斜坡偏移量(避免启停时出现浪涌电流)。

提示画面,机床参数MD1500应设置为0,如下图所示 步骤九、点击【OK】,出现提示画面如下图

步骤十、按机床NC Start按钮,开始优化,在计算机上点击【Display】,出现如下画面(如果在此时伺服电机发生特别大的噪声,这时应紧急按下急停 按扭)。 通过得到的曲线可以看出,改变MD1407和MD1409的值就可以使曲线发生变化。速度环参数的调节是驱动参数调节的重点,有时在电机的标准机床数据的情况下,电机可能会产生噪声。这种情况下,应先减小速度环的增益值。在改变增益时,观察调节器的幅频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使曲线的幅值在0dB 位置达到最宽的频率范围,优化调整方法如下: ○1如果速度调节器的幅频特性曲线的幅值不超过0dB,可提高比例增益MD1407,频宽也增加,响应特性得到改善。当比例增益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幅 频特性曲线中的幅值会极度变化,频宽变窄,系统的动态特性降低。

钢的淬透性曲线的测定

钢的淬透性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建立淬透性的概念,熟悉测定结构钢淬透性的方法。 2.了解淬透性及淬透性曲线在热处理工艺上的一些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设备:箱式电阻加热炉;端淬装置。 2. 材料:45钢和40Cr钢制成的标准端淬试样若干个。 三、实验原理 所谓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它是钢材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 淬透性的大小是用淬透层深度来表示的。从理论上讲,淬透性应以全部马氏体(或含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的深度来定。但实际土,要用测硬度的办法来确定这一深度很困难。因为当马氏体组织中含有少量非马氏体组织时,在硬度值上并无明显变化。只有当钢中含有50%马氏体组织时,硬度才会发生明显变化,且在宏观腐蚀时,此区域又是白亮层与未硬化区的分界,容易确认。因此,在实践中人为地把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组织的深度作为淬透层深度。半马氏体组织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图1-3表明了含碳量与半马氏体组织硬度的关系。 钢的淬透性的大小对其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对合理选材及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都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很多,如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及钢的原始组织等。 应当指出,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大硬度值,与钢的含碳量有关,含磷量高,淬硬性相应就好。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内容:45钢末端淬透性实验。 试样按GB225-63中规定了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见图3-1)。

图3-1 端淬试验原理图 二)步骤: 1. 将试样按热处理工艺规范进行加热并保温后,迅速从炉中取出,放在顶端淬火器上(见图2-1)。同时打开喷水阀门进行喷水,喷水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水温应保持在10—30℃,自由水柱高度以65mm 为准 2. 淬火后将试样圆柱表面相对称的两侧各磨去0.4mm 的深度,以得到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磨制过程中要进行冷却,以免试样产生回火而影响硬度的测量。 3. 用洛氏硬度计从试样末端起每隔1.5mm 测其硬度值。当硬度值下降趋于平稳时,可每隔3mm 测量一次。一般约测到40—50mm 处 4.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硬度值(纵坐标)与水冷端距离(横坐标) 曲线,即钢的淬透性曲线,如图3-2所示。由于材料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波动,硬度值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淬透性曲线通常为淬透性带。 至水冷端距离:mm 含碳量:% 图3-2 淬透性曲线 图 3-3 含碳量与半马氏体硬度的关系 钢的淬透性以“d HRC J ”表示。其中J 表示末端淬透性试验,d 表示距试样末端的距离,HRC 是指在距离d 处所测得的硬度值(即指该钢的半马氏体硬度)。末端淬火实验测得的淬透性曲线并不能直接用来确定钢的临界直径。而临界直径又是衡量钢的淬透性的重要标准。为此,还需借助其它图表进行换算。 5. 根据实验测得的d 值,再利用图3-4,查出钢的实际淬火临界直径D 临。 图3-4是圆棒700oC 时,在水中和油中淬火时,其截面不同位置与端淬距离的关系图。

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全解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成绩评定表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名称:浅层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人工震源激发,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三、实验原理 1、折射波法基本原理 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 ,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 ,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且V 2>V 1。 如图1所示。从激发点O 至地面某一接收点D 的距离为X ,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 、KE 、ED 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 为: 图1 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 1 21V ED V KE V OK t ++= 式1 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 ,D 两点分别作界面R 的垂线,则OA =DG =h ,再自A 、G 分别作OK ,ED 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 =∠EGF =i ,因

已知2 1 sin V V i = ,所以: 2 1 V V EG EF AK BK == 式2 即 21V AK V BK = 和 2 1V EG V EF = 式3 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 1旅行BK (或EF )路程与以速度V 2旅行AK (或EC )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3的关系和式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2 121222122cos 2V V V V h V x V i h V x t -+=+= 式4 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 =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 0(时距曲线延长与t 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2 12122102cos 2V V V V h V i h t -== 式5 式5表示出界面深度h 和截距时间t0之间的关系,当已知V 1和V 2时,可以求出界面的深度h 。 2、折射波分层解释的t 0法 折射波t 0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 t 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 t 0法又称为t 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 0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如图2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 1和S 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 1 和O 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结构钢的淬透性曲线测定

结构钢的淬透性曲线测定(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末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曲线。 2、学会确定钢的“临界淬透直径”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概述: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所能得到的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淬硬层是指有钢的表面至半马氏体区的深度。它决定了钢淬火后,从表面到心部硬度的分布情况。它是钢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性能,它已成为机械设计时合理的选择钢材和生产上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的主要依据之一。 半马氏体区的深度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图5—1为不同含碳量的碳钢的半马氏体的硬度。由图可知半马氏体区的深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有规律性的提高。 按国家标准规定淬透性的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 1)、碳素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法(GB227—63);按断口状态评定淬透性的一种方法 2)、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法(GB225—63)。适用于碳素及一般合金结构钢。 本实验为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 图5—1 图5—2 图5—3 (1)、碳素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法(GB227—63);按断口状态评定淬透性的一种方法,(2)、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法(GB225—63)。适用于碳素及一般合金结构钢。 本实验为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 2、末端淬透性实验法: 末端淬透性试验通常用于测定碳素结构钢及一般合金结构钢的淬透性供实验用的试样,在标准中已作了规定,其尺寸与加工精度如 图5—2所示: 试样放在控温准确的电炉中加热,淬火加热温度应与该钢种标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淬火温度为准,保温时间为30分钟。加热试样自炉内取出至水淬开始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淬火时试样应放在特殊支架上冷却,如图5—3所示。试样支架必须保证在淬火过程水柱垂直向上喷射在试样末中心部位,试样顶端至喷水口距离为12.5毫米,喷水口直径为12.5毫米,在淬火过程中注意不能让水溅到试样侧面。为了保证冷却条件一致,必须事先调整好水柱的自由高度65±10毫米,支架上有水应事先擦干,淬火过程中水压要稳定,水淬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 淬火后的试样沿圆柱表面纵向相对的两边磨去0.3—0.5毫米的深度,以获得相互平行的两个面,便于测定硬度。在磨制过程中要进行冷却,以免试样回火影响硬度测量。进行硬

实验十二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实验十二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一、实验目的:研究RC串、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图 1、实验原理 电路的频域特性反映了电路对于不同的频率输入时,其正弦稳态响应的性质,一般用电路的网络函数()H j ω表示。当电路的网络函数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时,又称为电压传输特性。即: ()2 1U H j U ω= 1)低通电路 R C 1 U 2 U 10.707 () H j ω0 ωω 图1-1 低通滤波电路 图1-2 低通滤波电路幅频特性 简单的RC 滤波电路如图4.3.1所示。当输入为1U ,输出为2U 时,构 成的是低通滤波电路。因为: 1 1 2 111U U U j C j RC R j C ωωω=?=++ 所以: ()()()211 1U H j H j U j RC ωω?ωω===∠+

()() 2 11H j RC ωω= + ()H j ω是幅频特性,低通电路的幅频特性如图 4.3.2所示,在1RC ω=时,()120.707H j ω==,即210.707U U =,通常2U 降低到10.707U 时的 角频率称为截止频率,记为0ω。 2)高通电路 C R 1 U 2 U ω ω0 0.707 1() H j ω 图2-1 高通滤波电路 图2-2 高通滤波电路的幅频特性 12 1 11U j RC U R U j RC R j C ωωω=?= ?+?? + ??? 所以: ()()()211U j RC H j H j U jRC ωωω?ω===∠+ 其中()H j ω传输特性的幅频特性。电路的截止频率01RC ω= 高通电路的幅频特性如4.3.4所示 当0 ωω<<时,即低频时 ()1 H j RC ωω=<< 当0ωω>>时,即高频时, ()1 H j ω=。 3)研究RC 串、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 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 (1)t 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写 “>”、“<”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 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t2℃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 D.M点和N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题思路: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A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5 g甲,所以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有固体剩余,所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B正确。 C.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是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有溶质剩余的饱和溶液。根据分析,t2℃时,N点表示的是乙的饱和溶液,C错误。 D.M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1℃下的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为100 g,溶质质量为25 g;N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2℃下的不饱和溶液,但其溶剂质量仍为100 g,溶质质量仍为25 g,所以两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 g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答案:B 解题思路:A.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甲,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甲,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会有2 g甲剩余,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应该为50 g+10 g=60 g,A错误。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①对于甲,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剂、溶质的量均不变,所以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同理对于乙,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分析,现在只需比较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对饱和溶液来说,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综上,B正确。 C.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降低温度的方法,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相对乙来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需采用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的结晶方法,即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蒸发溶剂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D错误。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均为30% B.t3℃时,A、B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 B D.a、b、c、d处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 d 答案:C

钢的淬透性测定

实验一:钢的淬透性测定 实验学时:3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钢的淬透性的实验方法,重点末端淬火法。 (二)了解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及晶粒度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一)淬透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零件一般通过淬火得到马氏体,以提高机械性能。钢的淬透性是指钢经奥氏体化后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组织的能力。常用淬透性曲线、淬硬层深度或临界淬透直径来表示。淬透性与淬硬性不同,它是淬硬层深度的尺度而不是获得的最大的硬度值。它决定淬火后从表面到心部硬度分布的情况。一般规定“由钢的表面至内部马氏体占50%(其余的50%为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组织处的距离”为淬硬层深度。淬硬层越深,就表明该钢的淬透性越好。如果淬硬层尝试达到心部,则表明该钢全部淬透。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钢的化学成分,其次为奥氏体化温度、晶粒度等等。钢的淬透性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当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速度越慢,也就是等温转变开始曲线越向右移,钢的淬透性越大,反之就越小,可见影响淬透性的因素与影响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是相同的。 溶入奥氏体的大多数合金元素除Co以外,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曲线右移,降低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钢中含碳量对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为: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临界冷却速度降低,淬透性增加;过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临界冷却速度增高,淬透性下降。含碳量超过1.2%~1.3%时,淬透性明显降低。 (二)淬透性的测定方法 淬透性的测定可以大致分为计算法和实验法两类。目前使用的方法还是实验法,它主要是通过测定标准试样来评价钢的淬透性。具体的试验方法有多种,现将其中通常采用的四种方法概述如下。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 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 溶液。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函数幅频特性曲线

1:已知x(t)=1,试用MATLAB 分析其幅频特性曲线。 解:因为x(t)=1是连续非周期信号,其对应的频谱是非周期连续的,对于连续的信号计算机不能直接加以处理,因而,需要将其先离散化,再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对其进行分析实现其近似计算。对连续时间信号x(t)可以分解成x(t)=u(t)+u(-t-1),通过采取不同的采样间隔来分析其频谱。 (a)对x(t)离散化的采样间隔取R=0.005,对F(W)取N=7000,图像如图a ; (b)对x(t)离散化的采样间隔取R=0.01,对F(W)取N=30,图像如图b ; (c)对x(t)离散化的采样间隔取R=0.01,对F(W)取N=7000,图像如图c 。 针对(a)情况的程序如下:R=0.005;t=-5:R:5; f=Heaviside(t)+Heaviside(-t); W1=2*pi*2; N=7000;k=0:N;W=k*W1/N; F=f*exp(-j*t'*W)*R; F=real(F); W=[-fliplr(W),W(2:7001)]; F=[fliplr(F),F(2:7001)]; subplot(2,1,1);plot(t,f); xlabel('t');ylabel('x(t)'); title('x(t)函数的图像'); subplot(2,1,2);plot(W,F); xlabel('w');ylabel('F(w)'); title('x(t)函数的傅里叶变换F(w)'); 图a R=0.005, N=7000

图b R=0.01,N=30 图c R=0.01,N=7000

钢的淬透性的测定

端淬试验机测定钢淬透性的方法 一、试验要求 1.了解测定淬透性的一般方法; 2.熟悉并利用端淬试验法测定钢的淬透性; 3.建立淬透性的概念及对热处理工艺的作用。 二、试验原理 钢的淬透性是表示钢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钢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淬透性与淬硬性是两个概念,淬硬性是钢的表面由于马氏体转变所能得到最大硬度,它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通常把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组织区域的深度作为淬透层深度。钢的淬透性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又取决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因此,凡是影响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诸因素,都会影响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的大小对钢材热处理的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工件被淬透了,则表里的组织和性能均匀一致,能充分发挥钢的机械性能的潜力,如工件未淬透,则表面的组织和性能存在差异,经回火后的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低。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在于:在淬火时,中心未淬透部分形成了非马氏体组织,回火后仍保持其片状组织特性;而在表面获得马氏体的部分,经回火后为粒状碳化物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混合组织,综合性能较好。 由上所述,淬透性的大小对钢材的合理选用及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测定钢的淬透性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三、淬透性的测定

1.断口法: 从淬透层和未淬透层的宏观断口观察,可以较明显的分成两部分,淬透层呈暗黑色。从硬度分布来看,因为碳钢的半马氏体区的硬度与碳含量有关(合金钢的半马氏体硬度一般比碳钢略高一些)见表1 不同含碳量半马氏体区硬度 表一 含碳量% 半马氏体区硬度HRC 含碳量% 半马氏体区硬度HRC 0.1 0.2 0.3 0.4 0.5 — 32 35 39 44 0.6 0.7 0.8 0.9 1.0 47 51 53 54 — 在同样尺寸同样冷却条件下,通过硬度测定,可以测出不同钢由表层至至中心的硬度分 布情况,比较它们截面上硬度分布曲线,就可以知道它们淬透层的深度及淬透性的好坏,图1为φ50毫米的40Cr 钢与40#钢水淬后的截面硬度分布曲线。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HUNAN UNIVERSITY 电路实验综合训练 报告 学生姓名蔡德宏 学生学号 2 专业班级计科1401班 指导老师汪原 起止时间2015年12月16日——2015年12月19日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二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二、实验摘要(关键信息) 实验十二 1、测量RC串联电路组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元件参数:R=1K ,C=0、1uF,输入信号:Vpp=3V、f=100Hz~15KHz正弦波。测量10组不同频率下的Vpp,作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 2、测量RC串联电路组成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电路参数与要求同上)。 3、测量RC串并联(文氏电桥)电路频率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 实验十三 1、测量R、C、L阻抗频率特性(电路中用100Ω作保护电阻,分别测量R、C、L在不同频率下的Vpp,输入信号Vpp=3V、f=100Hz~100KHz的正弦波,元件参数:R=1K、C=0、1uF、L=20mH),取10组数据,作幅频特性曲线。 2、搭接R、L、C串联电路,通过观测Ui(t)与UR(t)波形,找出谐振频率。将电阻换成电位器,测量不同Q值的谐振频率。 三、实验环境(仪器用品) 函数信号发生器(DG1022U),示波器(DSO-X 2012A),电位器(BOHENG3296-w104),3只电阻(保护100Ω,实验1KΩ),电容器(0、1μF),电感(20mH),面包板,Multisim 10、0(画电路图),导线若干。

四、 实验原理与电路 1、当在RC 与RL 及RLC 串联电路中加上交变电源,并不断改变电源频率时,电路的端口电压U 与电阻U 两端电压也随之发生规律性改变。 1)RC 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 有以上公式可知,随频率的增加,I,增加,减小。当ω很小时2πψ→,电 源电压主要降落在电容上,此时电容作为响应为低通滤波器;反之,0→ψ,电压主要将在电阻上,电阻作为响应称为高通滤波器。利用幅频特性可构成不同的滤波电路,把不同频率分开。 2)文氏电桥: 如图电路,若R1=R2,C1=C2,则振荡频率为RC π21f 0=,正反馈的电压与输出电压同相位(此为电路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实验电路图如下: 五、 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 仪器测量值:电容C1=102、5nF C2=101、7nF 电阻R1=1、007Ωk R2=1、016Ωk 1)高通滤波器:

淬透性测定方法(精)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 淬透性的测定方法 主讲教师:雷伟斌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淬透性的测定方法 一、末端淬火法 简称端淬试验,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淬透性评定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方法简便、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碳素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合金工具钢等的淬透性。端淬试验所用试样为 25×100 mm 的圆柱形试样,将试样加热奥氏体化后放到端淬试验台上对其下端喷水冷却(图1a )。喷水柱自由高度为65 mm ,喷水管口距试样末端为12.5 mm ,水温为10-30 C 。待试样全部冷透后,将试样沿轴线方向在相对180的 两边各磨去0.2~0.5 mm 的深度,获得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然后从距水冷端1.5 mm 处沿轴线测定洛氏硬度值,当硬度下降缓慢时可以每隔3 mm 测一次硬度。将测定结果绘成硬度分布曲线,即钢的淬透性曲线(图1b )。钢的淬透性以J d HRC 来表示,d 为至水冷端的距离,HRC 为在该处测定的硬度值。如J 640,表示距水冷端6 mm 处试样的硬度值为40 HRC 。由于钢中成分波动,所以每一种钢的淬透性曲线上都有一个波动范围,称为淬透性带。 钢的顶端淬火淬透性曲线并不能直接表示出可以淬透的工件直径,还 图1 端淬试验与淬透性曲线 a)试样与装置 b)淬透性曲线

需借助其他图表进行换算。 二、临界直径法 如果试样中心硬度高于(等于)半马氏体区硬度,就可以认为试样被淬透。则用上述U 曲线法评定时,总可以找到在一定的淬火介质中冷却时能够淬透(达到半马氏体区硬度)的临界直径。小于此直径时全部可以淬透,而大于此直径时就不能淬透。这个临界直径用D 0表示。相同淬火介质中的D 0值,就可以表示不同钢种的淬透性。 显然,钢种及淬火介质不同,D 0也不同。为了排除冷却条件的影响,根据传热方程的解,建立了理想临界直径D 0的概念。假设淬火介质的淬冷烈度H 为无穷大,即试样淬入冷却介质时其表面温度可立即冷却到淬火介质的温度,此时所能淬透(形成50%马氏体)的最大直径称为理想临界直径D i 。D i 取决于钢的成分,而与试样尺寸及冷却介质无关,它是反映钢淬透性的基本判据。该数值在工程应用时作为基本换算量,从而使各种淬透性评定方法之间,以及不同淬火介质中淬火后的临界直径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图2是理想临界直径D i 与一定淬火介质中淬火时的临界直径D 0之间的换算图表。例如,已知某种钢的理想临界直径D i 为50mm ,如换算成在油淬(淬冷烈度H =0.4)时的临界直径D 0,可从H =0.4时所对应的坐标上查出D 0为20 mm 。 1.6 2.0 i n m 4 5 0.40 0.80 H 值 10.0 5.0 2.0 1.0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HUNAN UNIVERSITY 电路实验综合训练 报告 学生姓名蔡德宏 学生学号201408010128 专业班级计科1401班 指导老师汪原 起止时间 2015年12月16日—— 2015年12月19日

一、 实验题目 实验十二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二、 实验摘要(关键信息) 实验十二 1、测量RC 串联电路组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元件参数:R=1K Ω,C=0.1uF ,输入信号:Vpp=3V 、f=100Hz~15KHz 正弦波。测量10组不同频率下的Vpp ,作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2、测量RC 串联电路组成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电路参数和要求同上)。 3、测量RC 串并联(文氏电桥)电路频率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实验十三 1、测量R 、C 、L 阻抗频率特性(电路中用100Ω作保护电阻,分别测量R 、C 、L 在不同频率下的Vpp ,输入信号Vpp=3V 、f=100Hz~100KHz 的正弦波,元件参数:R=1K 、C=0.1uF 、L=20mH ),取10组数据,作幅频特性曲线。 2、搭接R 、L 、C 串联电路,通过观测Ui (t )和UR(t)波形,找出谐振频率。将电阻换成电位器,测量不同Q 值的谐振频率。 三、 实验环境(仪器用品) 函数信号发生器(DG1022U ),示波器(DSO-X 2012A),电位器(BOHENG3296-w104),3只电阻(保护100Ω,实验1K Ω),电容器(0.1μF ),电感(20mH ),面包板,Multisim 10.0(画电路图),导线若干。 四、 实验原理和电路 1、当在RC 和RL 及RLC 串联电路中加上交变电源,并不断改变电源频率时,电路的端口电压U 和电阻U 两端电压也随之发生规律性改变。 1)RC 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 有以上公式可知,随频率的增加,I, 增加, 减小。当ω很小时2 π ψ→ ,电 源电压主要降落在电容上,此时电容作为响应为低通滤波器;反之,0→ψ,电压主要将在电阻上,电阻作为响应称为高通滤波器。利用幅频特性可构成不同的滤波电路,把不同频率分开。

钢的淬透性测定

实验钢的淬透性测定 一:定义: 钢的淬透性——指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钢的淬透性是指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的特性。应该注意,钢的淬透性与可硬性两个概念的区别。 淬透性系指淬火时获得马氏体难易程度。它主要和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有关,或者说与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有关,可硬性指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硬度,因此它主要和钢中含碳量有关。 二:淬透性影响因素 1:钢的化学成分: a):当加热温度低于Acm点时,含C量低于1%以下,随含碳量增加,临界冷却速度下降,淬透性提高,含C量高于1%时,则相反,当加热温度高于Ac3或Acm时,则随含碳量增加,临界冷却速度下降。 b):合金元素除Ti,Zr,和Co外所有元素提高淬透性。 2:奥氏体晶粒度: 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淬透性提高。 3:奥氏体化温度: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不仅使奥氏体晶粒粗大,促使碳化物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流入,并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提高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从而提高淬透性。 4:第二相及其分布: 奥氏体中未溶的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存在以及其大小和分布,影响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淬透性。

三: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临界直径法,另一种是端淬法。 1.临界直径法 一组由被测钢制成的不同直径的圆形棒按 规定淬火条件(加热温度,冷却介质)进行淬火, 然后在中间部位垂直于轴线截断,经磨光,制成 粗晶试样后,沿着直径方向瞄定自表面至心部的 硬度分布曲线。发现随着试样直径增加,心的出 现暗色易腐蚀区,表面为亮圈,且随着直径的继 续增大,暗区愈来愈大,亮圈愈来凶小。若与硬 度分布曲线对应地观察,则该二区的分界线正好 是硬度变化最大部位;若观察金相组织,则正好 是50%马氏体和非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区,愈向外 靠近表面,马氏体愈多,向里则马氏体急剧减少。 分界线上的硬度代表马氏体区的硬度,格罗斯曼 (Gmssmann)将此硬度称为临界硬度或半马氏体 硬度。 亮区就是淬硬层,暗区就是未淬硬层,把未出现暗区的最大试样直径称为淬火临界直径,则其含义为该种钢在该种淬火介质中能够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径。显然,在给定淬火条件下,淬火,临界直径愈大,即能完全淬透的试棒的直径愈大,因而钢的淬透性愈好。因此,可用淬透直径的大小来比较钢的淬透性的高低。临界直径Dx增大,淬透性增高。 但是上述临界直径Dx是在一定淬火条件(其中包括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下测得的。因此,要用临界直径法来表示钢的淬遘性,必须标明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或淬火烈度。为了除去临界直径值中所包含的淬火烈度的因素,用单一的数值来表征钢的淬透性,引入了理想临界直径的概念。所谓理想临界直径就是在淬火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常州)右图为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 述中不正确 ...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 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南京)右图是a、b、c三 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 度

B.在tl℃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3. (连云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⑴ a的溶解度在30℃时是 g。 ⑵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⑶如图2所示,现有 20℃时等质量的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 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 a、b剩余,向烧杯的 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 体,则对相关变化判

断正确的是(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A.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b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B.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a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试管底部a固体的质量小于b固体的质量 4.(泰州)如图是甲、乙、丙三 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 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 乙=丙 C.甲=乙>丙D.丙>甲=乙 5.(盐城)右图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学生: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2014年1月6号

一.实验容 1、测量R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曲线 元件参数:R=1K,C=0.1uF,输入信号:Vpp=5V、f=100Hz~15K 正弦波。测量10组不同频率下的Vpp,作幅频特性曲线。 2、测量RC串联电路的相频特性曲线 电路参数同上,测量10组不用频率下的相位,作相频特性曲 线。用莎育图像测相位差。 3、测量RC串并联(文氏电桥)电路频率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 线 二.实验器材 1k?电阻一个,0.1uf电容一个,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示波 器一台,导线和探头线若干 三.实验目的 (1)研究RC串并联电路对正弦交流信号的稳态响应; (2)熟练掌握示波器萨如图形的测量方法,掌握相位差的测量方法; (3)掌握RC串并联电路以及文氏电桥幅频相频特性特征。四.实验电路图

100nF

100nF 五.实验数据及波形图 电阻的幅度与峰峰值与频率: 电容的幅度与峰峰值与频率:

f/khz 3.1 5.0 9.1 13 15 Vpp/v 2.21 1.47 0.90 0.71 0.58 相位差/度-61.80 -72.21 -78.22 -80.02 -80.12 串并联电路频率峰峰值与相位差: f/khz 0.1 0.3 0.8 1.5 3 Vpp/v 0.348 0.92 1.54 1.70 1.54 相位差/度-81.88 -59.88 -26.24 -0.527 23.87 f/khz 5 7 10 12 15 Vpp/v 1.22 1.02 0.780 0.7 0.58 相位差/度44.60 54.46 64.32 64.68 69.66 当输入电压比输出电压=0.707(/2)时,其波形图如下: 1.电阻:

相关文档